CN215026239U - 一种浓缩泥浆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浓缩泥浆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26239U
CN215026239U CN202120889633.8U CN202120889633U CN215026239U CN 215026239 U CN215026239 U CN 215026239U CN 202120889633 U CN202120889633 U CN 202120889633U CN 215026239 U CN215026239 U CN 2150262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tank
tank
mud
fixed
cent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8963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文江
季光明
余子成
刘超
胡芳
冯胜球
曹汉
马龙
乐升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a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oa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a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oa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8963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262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262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262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浓缩泥浆罐,包括:储罐;进浆管,其设置在所述储罐顶部;中心入料筒,其与所述储罐同轴设置,且位于所述储罐内部,所述中心入料筒上端面与所述储罐上端面平齐,所述进浆管伸入所述中心入料筒内部;反射板,其设置在所述中心入料筒正下方,所述反射板采用若干支杆固定在所述中心入料筒上;斜板组,其围绕所述中心入料筒的周侧设置;齿形溢流堰,其呈环形结构,且固定在所述储罐的内侧壁,所述齿形溢流堰位于所述斜板组上方;溢流管,其固定在所述储罐外侧壁上,且与所述齿形溢流堰连通。本实用新型有效的增加了泥浆沉降效果,通过对泥浆的预浓缩,提高了固化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浓缩泥浆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泥浆、河湖淤泥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浓缩泥浆罐。
背景技术
工程泥浆、河湖淤泥处理业务作为环保行业新兴的细分领域,是城市固废处理业务和水环境治理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主流的泥浆处理工艺是“泥浆脱水固结一体化技术”。它能很好的解决目前泥浆处理过程中占地大、时间长、效率低、二次污染严重等缺点。该工艺中有一个泥浆均化池单元,是板框压滤机脱水的前置工艺环节。其主要作用是:1、通过物理和化学方式,对泥浆进行调理、调质、改性、均化,使材料充分混合;2、缓存一定量的泥浆,保证入料泵和板框压滤机的工作连续。
均化池泥浆浓度对于板框压滤机对泥浆脱水固化的效率有直接影响,根据既往研究,普遍得出结论是板框压滤机进料效率随着泥浆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传统的均化池一般为矩形半地下式混凝土池,存在的弊端是:施工工序复杂、造价高、占地面积大,同时城市内项目往往要求工期短,用地集约,所以亟待对均化池的池型进行改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浓缩泥浆罐,在储罐内设置中心入料筒、斜板组、溢流堰等结构,通过对入罐泥浆进行缓冲紊流和斜板沉淀并结合深锥式结构使泥浆形成“成层沉降”现象,使得下部泥浆浓度可以提高从而降低压滤机入料时间达到提高脱水固化的效率。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浓缩泥浆罐,包括:
储罐;
进浆管,其设置在所述储罐顶部;
中心入料筒,其与所述储罐同轴设置,且位于所述储罐内部,所述中心入料筒上端面与所述储罐上端面平齐,所述进浆管伸入所述中心入料筒内部;
反射板,其设置在所述中心入料筒正下方,所述反射板采用若干支杆固定在所述中心入料筒上;
斜板组,其围绕所述中心入料筒的周侧设置;
齿形溢流堰,其呈环形结构,且固定在所述储罐的内侧壁,所述齿形溢流堰位于所述斜板组上方;
溢流管,其固定在所述储罐外侧壁上,且与所述齿形溢流堰连通。
优选的是,还包括:护栏,其设置在所述储罐顶部。
优选的是,还包括:爬梯,其设置在所述储罐外侧壁上。
优选的是,所述储罐下部设置为锥型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储罐的直径为3120mm、高为11000~14000mm。
优选的是,所述反射板呈倒锥形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斜板组包括若干径向固定杆和若干组倾斜板,所述径向固定杆一端固定在所述储罐内侧壁、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中心入料筒外侧壁,每组倾斜板固定在相邻的两根径向固定杆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倾斜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45°。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使用“脱水固结一体化技术”对工程泥浆、河湖淤泥处理项目中,通过使用浓缩泥浆罐替代均化池,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均化池”系统的建安造价;
在使用“脱水固结一体化技术”对工程泥浆、河湖淤泥处理项目中,通过使用浓缩泥浆罐替代均化池,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占地面积,减少项目对用地的需求;
钢构一体化的结构设计,通过工厂预制后现场安装,相较于原有混凝土结构极大的减少建安工期;
浓缩泥浆罐的结构和工艺特点有效的增加了泥浆沉降效果,通过对泥浆的预浓缩,提高了固化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浓缩泥浆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斜板组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储罐1、进浆管2、中心入料筒3、反射板4、斜板组5、固定杆501、倾斜板502、齿形溢流堰6、溢流管7、护栏8、爬梯9、出浆口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顶部”、“内部”、“下部”“上端面”、“正下方”、“周侧”、“内侧”、“外侧”、“上方”、“一端”、“另一端”、“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浓缩泥浆罐,包括:
储罐1,用于缓存泥浆;
进浆管2,其设置在所述储罐1顶部,用于为储罐1输入泥浆;
中心入料筒3,其与所述储罐1同轴设置,且位于所述储罐1内部,用于对泥浆导流至储罐1内,所述中心入料筒3上端面与所述储罐1上端面平齐,所述进浆管2伸入所述中心入料筒3内部;
反射板4,其设置在所述中心入料筒3正下方,泥浆经反射板4缓冲进入储罐1,可有效的降低进罐泥浆的水力冲击,提高沉降效果,所述反射板4采用若干支杆固定在所述中心入料筒3上;
斜板组5,其围绕所述中心入料筒3的周侧设置,进入储罐1的泥浆随反射板4缓冲后沉入储罐1底部,如此持续到液位至斜板组5处,泥浆和颗粒物通过斜板组5的作用沉淀下去;斜板组5优选采用PVC材质,表面镜面处理、抗老化处理、抗静电处理,可提高淤泥中固体颗粒沉降速率。
齿形溢流堰6,其呈环形结构,且固定在所述储罐1的内侧壁,所述齿形溢流堰6位于所述斜板组5上方;随着泥浆和颗粒物通过斜板组5的作用沉淀下去,上清液水位持续升高至齿形溢流堰6处;设置圆周布置的齿形溢流堰6,提高上清液排除的效果,减少淤泥中固体颗粒的流失。
溢流管,其固定在所述储罐1侧壁上,且与所述齿形溢流堰6连通。当齿形溢流堰6中汇集上清液后,就经过溢流管排出储罐1。底部泥浆持续沉降至一定浓度后排至入料泵后进行后段脱水固化工作。底部出浆口10附近设置dn250堵塞清理孔,平时使用盲板封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进浆管2输送泥浆至中心入料筒3经反射板4缓冲后进入储罐1,如此持续到液位至斜板组5处,通过斜板组5提高沉降效果,泥浆沉入储罐1底部,上清液水位持续升高至齿形溢流堰6处通过齿形溢流堰6汇集,再通过溢流管排出上清液至出罐,底部泥浆持续沉降至一定浓度后通过出浆口10排至入料泵后进行后段脱水固化工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护栏,其设置在所述储罐1顶部,用于保护在顶部操作人员的安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爬梯9,其设置在所述储罐1外侧壁上,便于到储罐1顶部进行操作和检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储罐1下部设置为锥型结构,锥角幅度应大于60°,方便沉淀的泥沙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沉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储罐1的直径为3120mm、高为11000~14000mm,即可以用常规平板货车整体运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反射板4呈倒锥形结构,可以对进入储罐1的泥浆起到缓冲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斜板组5包括若干径向固定杆501和若干组倾斜板502,所述径向固定杆501一端固定在所述储罐1内侧壁、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中心入料筒3外侧壁,每组倾斜板502固定在相邻的两根径向固定杆501之间,可提高淤泥中固体颗粒沉降速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倾斜板50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45°,利于对泥浆起到沉降效果。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8)

1.一种浓缩泥浆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罐(1);
进浆管(2),其设置在所述储罐(1)顶部;
中心入料筒(3),其与所述储罐(1)同轴设置,且位于所述储罐(1)内部,所述中心入料筒(3)上端面与所述储罐(1)上端面平齐,所述进浆管(2)伸入所述中心入料筒(3)内部;
反射板(4),其设置在所述中心入料筒(3)正下方,所述反射板(4)采用若干支杆固定在所述中心入料筒(3)上;
斜板组(5),其围绕所述中心入料筒(3)的周侧设置;
齿形溢流堰(6),其呈环形结构,且固定在所述储罐(1)的内侧壁,所述齿形溢流堰(6)位于所述斜板组(5)上方;
溢流管(7),其固定在所述储罐(1)外侧壁上,且与所述齿形溢流堰(6)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泥浆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护栏(8),其设置在所述储罐(1)顶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泥浆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爬梯(9),其设置在所述储罐(1)外侧壁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泥浆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罐(1)下部设置为锥型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泥浆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罐(1)的直径为3120mm、高为11000~1400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泥浆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4)呈倒锥形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泥浆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组(5)包括若干径向固定杆(501)和若干组倾斜板(502),所述径向固定杆(501)一端固定在所述储罐(1)内侧壁、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中心入料筒(3)外侧壁,每组倾斜板(502)固定在相邻的两根径向固定杆(501)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浓缩泥浆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板(50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45°。
CN202120889633.8U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浓缩泥浆罐 Active CN2150262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89633.8U CN215026239U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浓缩泥浆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89633.8U CN215026239U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浓缩泥浆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26239U true CN215026239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110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89633.8U Active CN215026239U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浓缩泥浆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262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91469B (zh) 强化细砂去除系统及方法
CN214167586U (zh) 一种铁路隧道施工废水处理系统
CN201168466Y (zh) 高浊降污澄清池
CN105641980A (zh) 洗砂废水固液分离装置
CN209997254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筒形沉降池清理装置
CN205472856U (zh) 一种一体化斜管沉淀池
CN202909499U (zh) 一种用于雨水预处理的水力颗粒分离器
CN2897388Y (zh) 错流涡旋式固液分离装置
CN215026239U (zh) 一种浓缩泥浆罐
CN209348187U (zh) 一种水厂排泥废水的处理系统
CN105314777A (zh) 一种氢氟酸提纯废水处理装置及工艺
CN218188076U (zh) 一种洗沙废水重力浓缩防沉积装置
CN206985883U (zh) 桥面径流污染处理一体化装置
CN106630249A (zh) 一种隧道废水自动处理系统
CN202951293U (zh) 用于脱硫废水处理的澄清器
CN203507621U (zh) 一种污水处理浓密机
CN201770528U (zh) 一种斜板沉淀器
CN104692559A (zh) 水处理上下全截面正方形高密度沉淀澄清一体化装备
CN205699622U (zh) 竖流式沉淀池
CN212425642U (zh) 一种罐式污水油污清除装置
CN210845374U (zh) 一种废水循环利用沉淀池
CN211004908U (zh) 一种初期雨水快速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10030390U (zh) 一种移动式泥浆预制罐
CN204193573U (zh) 变截面平流沉淀池
CN208959386U (zh) 一种高效快速沉淀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