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57812U - 一种卸料运输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卸料运输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57812U
CN217457812U CN202221693409.2U CN202221693409U CN217457812U CN 217457812 U CN217457812 U CN 217457812U CN 202221693409 U CN202221693409 U CN 202221693409U CN 217457812 U CN217457812 U CN 2174578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device
material conveying
conveyor
auxiliary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340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波
杨兴伟
何成英
刘敬
陈丽珍
付世新
李远征
陈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Polycomp Internation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Polycomp Internation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Polycomp International Corp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Polycomp Internation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169340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578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578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578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Conve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卸料运输线,包括用于输送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的输料装置;与输料装置连接、用于驱动输料装置朝至少一侧倾斜以倾倒第一物料的驱动装置;设于输料装置的上方、用于在输料装置倾斜前夹持第二物料的物料夹持装置;物料夹持装置用于在驱动装置带动输料装置复位后松开第二物料。该卸料运输线可应用于合股纱线的生产工艺,实现自动运输和分离作为第一物料的托盘和作为第二物料的合股纱线,既减轻了人为分离卸盘的作业负担,提高了卸盘效率,也能够保护合股纱线在运输和分离过程中的物料状态,继而保障合股纱线及后续产物的工艺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卸料运输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纺织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卸料运输线。
背景技术
在合股纱线的生产加工工艺中,在整个生产加工工艺的部分时间内,合股纱线需要放置于托盘中进行操作、运输,当原本放置于托盘内的合股纱线需要单独转移至下一工序时,往往需要人工对装于托盘内的合股纱线进行卸盘操作,也就是说,需要通过人力逐个分离托盘和合股纱线,令合股纱线和托盘分离。
人工分离合股纱线和托盘时,不仅仅效率低、耗费人力,还容易向合股纱线引入预料之外的影响,包括且不限于向合股纱线引入污染、打乱合股纱线的缠绕状态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卸料运输线,可以自动运输和分离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因此可应用于合股纱线的生产加工工艺,实现自动、快速、安全地运输和分离合股纱线和托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卸料运输线,包括用于输送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的输料装置;
与输料装置连接、用于驱动输料装置朝至少一侧倾斜以倾倒第一物料的驱动装置;
设于输料装置的上方、用于在输料装置倾斜前夹持第二物料的物料夹持装置;物料夹持装置用于在驱动装置带动输料装置复位后松开第二物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物料夹持装置具有至少一对用于接触且夹紧第二物料的辊体;任一辊体的轴向平行于输料装置的输料面的法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料装置包括位于运输方向的两侧的机架;物料夹持装置包括两个安装于机架且相互靠近和远离的夹持器;两个夹持器分别位于运输方向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设于输料装置的下方;驱动装置带动输料装置朝运输方向的一侧倾斜。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料装置包括输料部和支撑部;驱动装置包括伸缩设备;伸缩设备的伸缩方向与输料装置的输料面相交;支撑部的顶端和伸缩设备的顶端均通过铰支座连接于输料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垂向分布;伸缩方向倾斜;伸缩设备沿伸缩方向的其中一端铰接于输料部、另一端铰接于支撑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料装置的一侧设有倾斜的导板;导板与倾斜的输料装置的输料面连贯衔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料装置沿运输方向的上游和/或下游设有辅助输料装置;辅助输料装置和未倾斜的输料装置连贯拼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输料装置和输料装置均为辊式输送装置;位于上游的辅助输料装置和输料装置之间设有挡料机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上游的辅助输料装置与驱动装置耦接于控制器,控制器用于实现输料装置每次运输一个第一物料和一个第二物料。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申请所提供的卸料运输线包括用于输送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的输料装置、与输料装置连接的驱动装置和设于输料装置的上方的物料夹持装置。
在该卸料运输线中,驱动装置用于带动输料装置倾斜翻转,实现倾倒原本放置于输料装置的第一物料,换句话说,当输料装置倾斜时,第一物料会沿输料装置下滑并脱离输料装置。前述驱动装置可以带动输料装置向输料装置的至少一侧翻转,令输料装置的局部位置高于其余位置,从而令第一物料在自重作用下沿输料装置下滑。
在该卸料运输线中,物料夹持装置可以夹紧和松开第二物料;其中,物料夹持装置的动作状态匹配于驱动装置和输料装置二者的动作状态,实现在输料装置倾倒第一物料前夹持第二物料,仅令第一物料随输料装置倾斜返还,实现在输料装置复位后松开第二物料,令第二物料重新落会输料装置,由输料装置继续带动第二物料向输料装置的下料口移动。
本申请所提供的卸料运输线可以实现自动运输和分离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因而可应用于合股纱线的生产工艺,实现自动运输和分离作为第一物料的托盘和作为第二物料的合股纱线。
在合股纱线的生产工艺中,部分时间内合股纱线需要装入托盘内随托盘共同运输,但在其他时间内,仅需要对合股纱线进行操作,为了,需要对装于托盘内的合股纱线进行卸盘操作,令托盘和合股纱线相对分离并运输至不同位置。本申请所提供的卸料运输线正是通过输料装置、驱动装置和物料夹持装置的共同作用实现自动运输和分离托盘和合股纱线,减轻人工操作的负担,保障合股纱线在前述过程中的物料状态,避免打乱合股纱线或向合股筛选引入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卸料运输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物料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输料装置和驱动装置在第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输料装置和驱动装置在第二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输料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01-第一物料、02-第二物料、1-输料装置、11-输料部、111- 主动齿轮、112-同步带、113-主动辊、114-从动辊、12-支撑部、13-机架、2-驱动装置、3-物料夹持装置、31-辊体、32-夹持器、4-导板、6- 辅助输料装置、7-光电传感器、8-主机架、9-铰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卸料运输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物料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输料装置和驱动装置在第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输料装置和驱动装置在第二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输料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卸料运输线,包括输料装置1、与输料装置1连接的驱动装置2和设于输料装置1的上方的物料夹持装置3;在该卸料运输线中,输料装置1输送第一物料01和第二物料02,第一物料01和第二物料02往往堆叠放置于输料装置1,与此同时,第一物料01和第二物料02沿输料装置1具有不同的运输终点;驱动装置2与输料装置1连接,可以带动输料装置1朝输料装置1的至少一侧倾斜,实现倾倒原本放置于输料装置1的第一物料01,即令第一物料01在自重作用下沿倾斜的输料装置1下滑并脱离输料装置1;物料夹持装置3设于输料装置1的上方,可以在输料装置1倾斜前夹持放置于输料装置1的第二物料02,也就是说,当驱动装置2驱动输料装置1倾斜时,第二物料02被夹持于物料夹持装置3内,不会随输料装置1和第一物料01倾斜偏转,仅第一物料01则随输料装置1倾斜偏转。由此可见,该卸料运输线可以实现将第一物料01和第二物料 02运输至不同位置,实现第一物料01和第二物料02的自动分离。
以该卸料运输线应用于合股纱线的生产工艺为例,第二物料02 指的是合股纱线,第一物料01指的是用于托放合股纱线的托盘,因此,在该卸料运输线的上游,合股纱线放置于托盘内并随托盘同步运输,在该卸料运输线的下游仅需要合股纱线,因此,在托盘和合股纱线进入该卸料运输线后,托盘和合股纱线随输料装置1移动至物料夹持装置3所在位置时,物料夹持装置3夹持合股纱线,托盘随输料装置1 在驱动装置2的作用下倾斜,待托盘从倾斜的输料装置1下滑分离后,驱动装置2带动输料装置1反向倾斜以实现复位,此时,物料夹持装置3松开合股纱线,合股纱线重新回到输料装置1,随输料装置1继续移动,直至从输料装置1的下料口脱离。
上述输料装置1可以是带式传动装置,也可以是辊筒装置,用于带动放置于其上的托盘和合股纱线移动。
上述驱动装置2可以与输料装置1的其中一侧连接,从而带动输料装置1的其中一侧产生高度方向的位移,实现输料装置1向至少一侧倾斜,例如,输料装置1带动托盘和合股纱线沿水平方向自左往右移动,则驱动装置2可以带动输料装置1向输料装置1的前方倾斜向下,也可以带动输料装置1向输料装置1的后方倾斜向下,此外还可以带动输料装置1向输料装置1的左侧或者右侧倾斜向下。
上述物料夹持装置3具有可张开和收紧的夹爪,该夹爪处于张开状态时,其尺寸大于第二物料02例如合股纱线的尺寸,随输料装置1 移动的合股纱线可以移动至夹爪的抓取范围内,该夹爪处于收紧状态时,其尺寸缩小至匹配于合股纱线,可以紧紧卡住合股纱线,实现合股纱线和夹爪此二者的定位连接。
将本申请所提供的上述卸料运输线应用于合股纱线的生产工艺时,可以实现自动分离和运输该生产工艺中的不同物料,对共同运输的合股纱线和托盘实现自动卸盘,提高物料运输效率,降低人力劳动负担,为合股纱线的生产工艺的自动化提供技术支持。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提供的卸料运输线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在本申请所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物料夹持装置3的夹爪包括至少一对用于接触且夹紧第二物料02的辊体31,该辊体31的轴向平行于输料装置1的输料面的法线,此处的法线指的是输料装置1尚未倾斜前的表面。例如,输料装置1大多水平放置,相应地,前述法线垂向分布,因而辊体31的轴向也垂向分布。
物料夹持装置3采用两个以上的辊体31夹持第二物料02,辊体 31可以适应于第二物料02与物料夹持装置3的运动趋势,令第二物料02安全地进入物料夹持装置3的夹爪和脱离于物料夹持装置3的夹爪。以第二物料02为合股纱线为例,当合股纱线尚未进入物料夹持装置3时,合股纱线随输料装置1平移,物料夹持装置3及其辊体31 处于静止状态;当合股纱线夹持于全部辊体31之间时,输料装置1 仍然可能接触并向合股纱线施加驱动合股纱线继续随输料装置1移动的作用力,此时,辊体31既可以发挥夹持定位合股纱线的作用,又能够消解输料装置1施加于合股纱线的作用力,避免合股纱线受损。
在物料夹持装置3及其辊体31的作用下,该卸料运输线中,输料装置1可以间歇性启停,也可以持续运行。
当输料装置1间歇性启停时,输料装置1往往在驱动装置2运行时关停,即驱动装置2带动输料装置1倾斜和复位时,输料装置1停止运行,此时放置于输料装置1的物料不会向输料装置1的下料口移动;相反,在输料装置1倾斜前和输料装置1复位后,驱动装置2处于关闭状态,输料装置1则处于运行状态,可以带动放置于输料装置 1的物料向输料装置1的下料口移动,例如在物料夹持装置3松开第二物料02后,带动重新落到输料装置1的第二物料02向下料口移动。
当输料装置1持续运行时,物料夹持装置3利用其辊体31既实现了夹持和定位第二物料02,又能够当第二物料02在输料装置1和物料夹持装置3二者之间转移时保护第二物料02,避免第二物料02 受损。当然,采用多个辊体31围设并夹持第二物料02时,也能够适应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第二物料02。
请参考图1至图3,上述物料夹持装置3具体可包括两个相对运动的夹持器32,任意一个夹持器32设有辊体31,两个夹持器32分别安装于输料装置1的两侧机架13,这两个夹持器32相互靠近时,两个夹持器32的全部辊体31围设并夹持第二物料02,这两个夹持器32 相互远离时,两个夹持器32的全部辊体31分散开来。在前述结构中,输料装置1的机架13位于输料装置1的运输方向的两侧,例如,输料装置1的运输方向为从左往右的水平线,则机架13设于输料装置1 的前后两侧,相应地,其中一个夹持器32设于位于输料装置1的前侧的机架13,另外一个夹持器32设于位于输料装置1的后侧的机架13。
相比于采用具有多个夹指的机械爪,利用设于机架13的两个夹持器32及其辊体31夹持第二物料02,既简化了夹持器32的结构和运动原理,又能够形成较大的夹持范围,令该卸料运输线适配于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第二物料02。
至于本申请所采用的驱动装置2,其可设置于输料装置1的下方,例如,驱动装置2与输料装置1的其中一侧的底部连接,与此同时,为了实现输料装置1倾斜翻转,输料装置1的其他边缘或者输料装置 1的中部可铰接安装。
可参考图1、图3和图4,上述输料装置1包括输料部11和支撑部12,输料部11通过支撑部12架空设置,换言之,支撑部12安装于输料部11和该卸料运输线所在的场地之间。针对前述输料装置1,驱动装置2包括伸缩设备,伸缩设备的伸缩方向与输料装置1的输料面相交,包括且不限于伸缩设备的伸缩方向垂直于输料装置1的输料面。在该实施例中,输料部11安装有两个铰支座9,其中一个铰支座 9与支撑部12的顶端连接,实现输料部11和支撑部12铰接,另外一个铰支座9与伸缩设备的顶端连接,实现输料部11和伸缩设备铰接。
可参考图4和图5,输料部11可包括主动辊113、多个从动辊114,设于主动辊113的轴端的主动齿轮111和设于任意一个从动辊114的轴端的从动齿轮;前述主动齿轮111和全部从动齿轮均装配于同一同步带112。可见,输料部11的主动齿轮111在动力设备例如电机的驱动下旋转受,主动齿轮111可带动全部从动齿轮同步旋转,进而实现主动辊113和全部从动辊114同步旋转,从而利用旋转的主动辊113 和全部从动辊114运输放置于其上的物料。
伸缩设备回缩时,与伸缩设备的顶端连接的铰支座9的对地高度降低,而与支撑部12的顶端连接的另一铰支座9的对地高度不变,因此,通过伸缩设备和支撑部12架空安装的输料部11朝伸缩设备所在位置倾斜向下。相反,伸缩设备伸长时,与伸缩设备的顶端连接的铰支座9的对地高度增大,直到前述铰支座9与另外一个铰支座9等高,此时,输料部11回到初始状态,可用于继续运输第二物料0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参考图1至图4,输料装置1的支撑部12垂向分布,伸缩设备的伸缩方向倾斜分布,与此同时,伸缩设备沿伸缩方向的两端分别铰接于输料部11和支撑部12。可见,伸缩设备相当于设于输料部11和支撑部12之间的斜撑。
伸缩设备可以通过其伸缩运动调节输料部11的倾斜状态,伸缩设备在输料装置1下方的分布角度有利于输料部11形成角度的倾斜范围,也能够合理应用输料装置1下方的空间,例如,输料装置1的一侧可设置倾斜的导板4,该导板4用于在第一物料01脱离输料装置1 后引导第一物料01向指定位置继续下滑。当输料装置1倾斜时,该输料装置1的输料面与导板4连贯衔接,确保第一物料01可以自输料装置1的输料面转移至导板4;其中,前述连贯衔接可以指输料装置1 的输料面和导板4无缝且平滑衔接,也可以指输料装置1和导板4以较小间距高低相错或前后相错,只要能够满足第一物料01在输料装置 1和导板4之间的安全转移即可。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该卸料运输线不仅设有输料装置1、驱动装置2和物料夹持装置3,还包括辅助输料装置6。前述辅助输料装置6可以仅设于输料装置1沿运输方向的上游,意味着辅助输料装置6可以向输料装置1的进料口转运第一物料01和第二物料02,辅助输料装置6也可以仅设于输料装置1沿运输方向的下游,意味着辅助输料装置6可以在第二物料02自输料装置1的下料口移出后继续带动第二物料02移动,此外,还可以在输料装置1沿运输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辅助输料装置6。当然,辅助输料装置6与未倾斜的输料装置1连贯拼接,确保物料可以在前述二者之间安全、顺畅转移。
相较于输料装置1而言,辅助输料装置6可以看作是常规的运输装置,例如皮带轮机构或者辊筒机构。由于辅助输料装置6无需倾斜偏转,因此,辅助输料装置6可以在第一物料01和第二物料02的整条运输轨迹中具有较大的占比,即主要利用辅助输料装置6实现第一物料01和第二物料02在不同位置之间的转移,换言之,输料装置1 在第一物料01和第二物料02的整条运输轨迹中具有较小的占比,这是因为输料装置1主要发挥自动分离第一物料01和第二物料02的作用,在主要采用辅助输料装置6转移第一物料01和第二物料02的前提下,缩小输料装置1的尺寸可以简化驱动装置2和物料夹持装置3 的设计和选型。
上述辅助输料装置6和输料装置1此二者均可设置为辊式输送装置,也就是说,辅助输料装置6包括若干间隔分布且定轴旋转的辊轴,放置于辅助输料装置6的第一物料01和第二物料02受前述辊轴的驱动而平移,同样,输料装置1包括若干间隔分布且定轴旋转的辊轴,放置于输料装置1的第一物料01和第二物料02受前述辊轴的驱动而平移。
辅助输料装置6和输料装置1均为辊式输送装置;输料装置1和位于输料装置1的上游的辅助输料装置6之间设有挡料机构。例如,在辅助输料装置6的最后一个辊轴和输料装置1的第一个辊轴之间设有上下移动的挡板,该挡板自辅助输料装置6的下方向上移动并超过辅助输料装置6的上表面时,能够阻挡第一物料01和第二物料02自辅助输料装置6移入输料装置1。利用前述挡料机构可以实现辅助输料装置6每次向输料装置1仅运输一个第一物料01和一个第二物料 02,方便设于输料装置1的上方的一个物料夹持装置3逐个夹持途径输料装置1的任意第二物料02。
此外,也可以将位于上游的辅助输料装置6与驱动装置2耦接于控制器,利用该控制器驱动前述辅助输料装置6和驱动装置2形成特定的联动关系,实现辅助输料装置6每次向输料装置1转移一个第一物料01和一个第二物料02,继而实现输料装置1每次运输一个第一物料01和一个第二物料02。针对辅助输料装置6和驱动装置2的联动关系,指的是辅助输料装置6处于运行状态时驱动装置2处于关闭状态、辅助输料装置6处于停止状态时驱动装置2处于开启状态。当辅助输料装置6处于运行状态而驱动装置2处于关闭状态时,驱动装置2尚未带动输料装置1倾斜或者已经带动输料装置1翻转复位,此时,输料装置1和辅助输料装置6连贯衔接,因此,处于运行状态的辅助输料装置6可以向输料装置1转移第一物料01和第二物料02。当辅助输料装置6处于停止状态而驱动装置2处于开启状态时,驱动装置2正在带动输料装置1倾斜或者正在带动输料装置1翻转复位,此时,输料装置1和辅助输料装置6二者的位置和角度相错,处于停止状态的辅助输料装置6不再带动第一物料01和第二物料02移动。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在输料装置1沿运输方向的两端设置光电传感器7,例如该卸料运输线还包括紧邻输料装置1设置的主机架8,光电传感器7固定于主机架8,光电传感器7的检测头朝向输料装置1的进料口和/或下料口。利用光电传感器7检测进入输料装置1的第一物料01、第二物料02和移出输料装置1的第二物料02,从而反馈控制挡料机构、辅助输料装置6和输料装置1的运动状态。
举例来说,当位于输料装置1的进料口的光电传感器7检测到装有第二物料02的第一物料01进入输料装置1时,挡料机构根据光电传感器7的前述检测信号启动,挡料机构向上移动,用于阻止辅助输料装置6继续向输料装置1转移第一物料01和第二物料02。当位于输料装置1的下料口的光电传感器7检测到第二物料02时,挡料机构根据光电传感器7的前述检测信号再次启动,挡料机构向下移动,辅助输料装置6与输料装置1此二者再次连贯衔接,辅助输料装置6可以继续向输料装置1转移装有第二物料02的第一物料01。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各个实施例中,作为驱动装置2的伸缩设备5 和作为物料夹持装置3的夹持器32均可采用气缸,也就是说,该卸料运输线可以采用一个或者多个气缸驱动输料装置1倾斜翻转,该卸料装置也可以采用两个相向安装的气缸驱动全部辊体31围设并夹紧第二物料02。
综上,本申请所提供的卸料运输线可以运输且自动分离第一物料 01和第二物料02,令原本组合运输的第一物料01和第二物料02分别移动至不同位置。该卸料运输线运输可以基于现有的输料线改造,在满足长路径、大批量运输的作业要求的基础上,实现自动分离不同物料,无需人工操作,为整条工艺线的自动化提供技术支持。此外,该卸料运输线对不同物料的适用性较好,既能够满足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物料的运输和分离,还能够合理安全地保护物料,避免物料在运输和分离时受损。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卸料运输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卸料运输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输送第一物料(01)和第二物料(02)的输料装置(1);
与所述输料装置(1)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输料装置(1)朝至少一侧倾斜以倾倒第一物料(01)的驱动装置(2);
设于所述输料装置(1)的上方、用于在所述输料装置(1)倾斜前夹持第二物料(02)的物料夹持装置(3);所述物料夹持装置(3)用于在所述驱动装置(2)带动所述输料装置(1)复位后松开第二物料(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料运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夹持装置(3)具有至少一对用于接触且夹紧第二物料(02)的辊体(31);任一所述辊体(31)的轴向平行于所述输料装置(1)的输料面的法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卸料运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装置(1)包括位于运输方向的两侧的机架(13);所述物料夹持装置(3)包括两个安装于所述机架(13)且相互靠近和远离的夹持器(32);两个所述夹持器(32)分别位于所述运输方向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料运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设于所述输料装置(1)的下方;所述驱动装置(2)带动所述输料装置(1)朝运输方向的一侧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卸料运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装置(1)包括输料部(11)和支撑部(12);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伸缩设备;所述伸缩设备的伸缩方向与所述输料装置(1)的输料面相交;所述支撑部(12)的顶端和所述伸缩设备的顶端均通过铰支座连接于所述输料部(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卸料运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2)垂向分布;所述伸缩方向倾斜;所述伸缩设备沿所述伸缩方向的其中一端铰接于所述输料部(11)、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部(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卸料运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装置(1)的一侧设有倾斜的导板(4);所述导板(4)与倾斜的所述输料装置(1)的输料面连贯衔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卸料运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装置(1)沿运输方向的上游和/或下游设有辅助输料装置(6);所述辅助输料装置(6)和未倾斜的所述输料装置(1)连贯拼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卸料运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输料装置(6)和所述输料装置(1)均为辊式输送装置;位于上游的所述辅助输料装置(6)和所述输料装置(1)之间设有挡料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卸料运输线,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游的所述辅助输料装置(6)与所述驱动装置(2)耦接于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实现所述输料装置(1)每次运输一个第一物料(01)和一个第二物料(02)。
CN202221693409.2U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卸料运输线 Active CN2174578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3409.2U CN217457812U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卸料运输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3409.2U CN217457812U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卸料运输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57812U true CN217457812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39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3409.2U Active CN217457812U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卸料运输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578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07171B2 (ja) 空袋供給方法及び空袋供給装置
RU2251521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носа пленочных пакетов
JP2002537187A (ja) バッグ充填装置及び方法
US6986632B2 (en) Method and unit for feeding elongated elements
US5275524A (en) Apparatus for cutting and removing package material
EP1638160B1 (en) Battery plate synchronization assembly
CN217457812U (zh) 一种卸料运输线
US4066174A (en) Transfer device for nestable container bodies
JP3112130B2 (ja) 容器整列装置
CN218907819U (zh) 一种立式包装设备
US6840513B1 (en) Mail tray loader for inserters
US5772000A (en) Hop vine transfer system
JPH06255758A (ja) 容器の整列装置
JPH06298334A (ja) 容器整列装置
CN116176967B (zh) 一种翻转式自动上包角机
CN204979372U (zh) 一种包装机理料输送装置
JPH0256321A (ja) 搬送装置
JPH06340321A (ja) 容器整列装置
JPS60248560A (ja) 集積束受渡し方法
JP3597549B2 (ja) 長尺物載置装置
JPH01308331A (ja) 板材搬入・搬出装置
JPH0718668Y2 (ja) 刷版脱荷装置
JP2001187632A (ja) 垂直搬送装置
JPS6283970A (ja) 自動積込み装置
JP2620460B2 (ja) 包装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