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54948U - 3d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3d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54948U
CN217454948U CN202221129827.9U CN202221129827U CN217454948U CN 217454948 U CN217454948 U CN 217454948U CN 202221129827 U CN202221129827 U CN 202221129827U CN 217454948 U CN217454948 U CN 2174549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bracket
base
plat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2982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小颖
汤彬
姚启明
徐江波
马运
赵萌
王龙兵
彭世广
张余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112982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549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549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549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3D打印机。该3D打印机包括底座、机架和加强机构,机架包括连接于底座且沿水平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机架还包括用于安装喷头机构的第三支架,第三支架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加强机构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第一加强板连接于底座,第二加强板连接于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通过加强机构将机架和底座连接,提升底座和机架的连接稳定性和刚度,使得二者形成一个整体,降低机架相对底座产生变形的可能,进而提高安装于机架上的喷头机构相对底座的运动精度,使其准确运动至堆积位置,进而提高堆积质量。

Description

3D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3D打印机是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它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特殊蜡材、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打印一层层的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
现有3D打印机的机架的刚度和稳定性不佳,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易产生形变,由于喷头是安装于机架上,因此会影响喷头的运动精度,进而影响堆叠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3D打印机存在使用可靠性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3D打印机。
一种3D打印机,包括:
底座;
机架,包括沿水平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二者均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机架还包括用于安装喷头机构的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沿所述水平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
加强机构,包括第一加强板和自所述第一加强板沿竖直方向伸出的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或所述第二支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机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之间的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三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加强板沿所述竖直方向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三加强板的第一直角边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三加强板的第二直角边连接于所述第二加强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机构的数量为两组,其中一组所述加强机构的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另一组所述加强机构的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3D打印机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架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喷头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喷头机构沿所述水平第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一输送带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沿所述水平第一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输送带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所述喷头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一主动轮带动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喷头机构沿所述水平第一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3D打印机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和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加热板,所述加热板设置于所述喷头机构的下方,所述加热板用于承载打印模型;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加热板沿水平第二方向做直线运动,所述水平第二方向与所述水平第一方向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杆和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驱动杆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块连接于所述加热板且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驱动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块带动所述加热板沿所述水平第二方向做直线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3D打印机包括第一导向机构,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杆和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杆的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一导向块连接于所述喷头机构;和/或
第二导向机构,所述第二导向机构包括第二导向杆和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向杆的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二导向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导向块连接于所述加热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3D打印机包括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三支架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支架沿所述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件、第三驱动杆和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三驱动杆的第三驱动块,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三驱动杆连接于所述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块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架,所述第三驱动件通过所述第三驱动杆和所述第三驱动块带动所述第三支架沿所述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
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3D打印机,包括底座、机架和加强机构,机架包括连接于底座且沿水平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机架还包括用于安装喷头机构的第三支架,第三支架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加强机构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第一加强板连接于底座,第二加强板连接于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通过加强机构将机架和底座连接,提升底座和机架的连接稳定性和刚度,使得二者形成一个整体,降低机架相对底座产生变形的可能,进而提高安装于机架上的喷头机构相对底座的运动精度,使其准确运动至堆积位置,进而提高堆积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3D打印机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2所述的3D打印机的俯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3D打印机中的加强机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10-3D打印机;100-底座;210-第一支架;220-第二支架;230-第三支架;300-加强机构;310-第一加强板;320-第二加强板;330-第三加强板;400-喷头机构;510-第一驱动机构;511-第一主动轮;512-第一输送带;513-第一驱动件;514-第一连接架;520-第二驱动机构;521-第二驱动件;522-第二驱动杆;523-第二驱动块;524-第二连接架;530-第三驱动机构;531-第三驱动件;532-第三驱动杆;533-第三驱动块;534-第三连接架;600-加热板;710-第一导向机构;711-第一导向杆;712-第一导向块;720-第二导向机构;721-第二导向杆;722-第二导向块;810-防滑地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机10包括底座100、机架和加强机构300。其中,机架包括沿水平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210和第二支架220,二者均连接于底座100;机架还包括用于安装喷头机构400的第三支架230,第三支架230沿水平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架210和第二支架220;加强机构300包括第一加强板310和自第一加强板310沿竖直方向伸出的第二加强板320,第一加强板310连接于底座100,第二加强板320连接于第一支架210或第二支架220。
该3D打印机10的机架和底座100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连接,结构稳固,并且运输时,便于拆开底座100和机架,减小占用空间和运输成本。第一加强板310和第二加强板320形成L型结构,通过第一加强板310和第二加强板320分别与底座100和机架连接,进一步提升底座100和机架的连接稳定性和刚度,使得二者形成一个整体,降低打印过程中的震动使得机架相对底座100产生变形的可能;进而提高安装于机架上的喷头机构400相对底座100的运动精度,使其准确运动至目标堆积位置,以提高零件成型的尺寸精度,保证堆积质量。具体地,底座100呈矩形框结构,第一加强板310远离第二加强板320的端面进行了倒圆角处理,第二加强板320远离第一加强板310的端面进行了倒圆角处理,降低尖端对工作人员和其他零部件造成的划伤。进一步地,底座100、机架和加强机构300均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实际的应用场景中,水平第一方向即为X方向,水平第二方向即为Y方向,竖直方向即为Z方向。为便于理解,下面均以X方向指代水平第一方向,以Y方向指代水平第二方向,以Z方向指代竖直方向。
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加强机构300还包括连接于第一加强板310和第二加强板320之间的第三加强板330,第三加强板330位于第一加强板310背离底座100的一侧。具体地,第三加强板330的第一侧壁连接于第一加强板310,第二侧壁连接于第二加强板320,从而对第一加强板310和第二加强板320起到支撑和连接作用,提高第一加强板310和第二加强板320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连接于第一加强板310的底座100以及连接于第二加强板320的机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刚度,进一步降低机架的变形可能。
如图4所示,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三加强板330沿竖直方向即YZ平面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即第三加强板330为直角三角形板,第一直角边所在的第一侧壁连接于第一加强板310,第二直角边所在的第二侧壁连接于第二加强板320,通过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对第一加强板310和第二加强板320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底座100和机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通过将第三加强板330设计为直角三角形板,能够起到节省材料的作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加强板也可以为矩形板,矩形板的两个侧壁分别连接于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
如图3所示,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加强机构300的数量为两组,两组加强机构300沿X方向间隔设置,对应地,第一加强板310和第二加强板均具有两组。其中一组第二加强板连接于第一支架210,另一组第二加强板连接于第二支架220。通过设置两组加强机构300,以提升第一支架210和第二支架220与底座100的连接强度和刚度,降低机架和底座100之间的变形可能。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3D打印机10包括连接于第三支架230的第一驱动机构510,第一驱动机构510的输出端连接于喷头机构400,第一驱动机构510用于驱动喷头机构400沿X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第一驱动机构510驱动喷头机构400左右移动,以切换喷头机构400沿X方向的挤出位置,从而切换沿X方向的堆积位置,以提升工件的成型尺寸和成型质量。
如图2所示,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510包括第一主动轮511、第一从动轮、第一输送带512和第一驱动件513;第一主动轮511和第一从动轮间隔设置于第三支架230沿X方向的两端,第一输送带512传动连接于第一主动轮511和第一从动轮,喷头机构400连接于第一输送带512,第一驱动件513连接于第一主动轮511。
具体地,第一驱动机构510带动第一主动轮511绕自身轴线转动,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第一主动轮511带动第一输送带512沿X方向移动,由于喷头机构400连接于第一输送带512,进而带动喷头机构400直线移动。采用带传动的方式能够降低运动过程中的摩擦阻力,提高传动效率,且运动较为平稳,因此能够提升喷头机构400运动时的稳定性和移动精度。通过将喷头机构400固定在第一输送带512上,确保准确的同步带传动比,传动的速度范围广,传动比大,效率高,线速度高。第一驱动件513具体安装在第一连接架514上,第一连接架514安装于第三支架230上,第一驱动件513可以为步进电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机构可以为丝杆传动、链传动机构、齿轮齿条机构或气缸等。
请继续参阅图2,在又一实施例中,3D打印机10包括第一导向机构710,第一导向机构710包括第一导向杆711和滑动连接于第一导向杆711的第一导向块712,第一导向杆711沿X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支架210和第二支架220,第一导向块712连接于喷头机构400。当第一驱动机构510带动喷头机构400移动时,第一导向块712同步沿第一导向杆711滑动,通过第一导向块712和第一导向杆711的滑动配合对喷头机构400的移动进行导向,降低喷头机构400在移动过程中产生偏移的可能,提升喷头机构400沿X方向移动的可靠性和运动平稳性。具体地,第一导向块712连接于第一输送带512上,喷头机构400安装于第一导向块712上。
如图1和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3D打印机10包括第二驱动机构520和连接于第二驱动机构520的加热板600,加热板600设置于喷头机构400的下方,加热板600用于承载打印模型;第二驱动机构520用于驱动加热板600沿Y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第二驱动机构520驱动加热板600沿Y方向移动,从而改变加热板600相对喷头机构400的位置,进而改变喷头机构400在加热板600上沿Y方向的堆积位置,从而打印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打印模型。由于打印材料的热胀冷缩系数较大,打印出的物体很容易翘边,因此采用加热板600作为打印模型的成型平台能够降低打印模型发生翘边的可能。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板采用耐高温材料例如铝合金材料制成,导热性能好且硬度高,受热后不易发生变形,以提高加热板的使用寿命,降低更换频率和更换成本。加热板内设置有加热片例如硅胶加热片,其发热效果好,升温速度快。硅胶加热片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电源的接口,通电后对加热板加热。更具体地,加热板表面进行防水绝缘处理,具有高效节能、工作稳定、受到轻微摩擦不会破裂变形的优点。
在又一实施例中,加热板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加热区域,每一个加热区域内对应设置有一个加热片。当打印小模型时,通过其中一个加热片对对应的加热区域单独加热。由于加热板需要加热的区域减小,使得加热板的承载区域升温较快,能够快速到达加热温度,从而能够降低模型在冷却过程中收缩翘曲的可能。另外,由于是多个加热片进行分区加热,当某一区域的加热片出现故障时,可通过其他区域承载打印模型,以完成打印,无需停机更换加热片。当打印大模型时,则可以通过多个加热片同时对对应的加热区域加热,使得加热板能够快速升温。从而能够根据实际打印需求控制每一加热片的工作状态,保证加热板的加热温度,进而保证打印质量和打印效率。
如图3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520包括第二驱动件521、第二驱动杆522和螺纹连接于第二驱动杆522的第二驱动块523;第二驱动件521连接于底座100,第二驱动杆522连接于第二驱动件521,第二驱动块523连接于加热板600且滑动连接于底座100。第二驱动件521驱动第二驱动杆522绕自身轴线带动,由于第二驱动块523滑动连接于底座100,因此底座100限制第二驱动块523的转动,使得处于转动过程中的第二驱动杆522带动第二驱动块523沿Y方向移动,进而带动连接于第二驱动块523的加热板600沿Y方向做直线运动,从而改变喷头机构400在加热板600上的堆积位置。具体地,第二驱动杆522远离第二驱动件52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接架524,第二驱动杆522为螺纹丝杆,第二驱动件521为驱动电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机构也可以为带传动机构。
请参阅图3,在又一具体的实施例中,3D打印机10包括第二导向机构720,第二导向机构720包括第二导向杆721和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向杆721的第二导向块722,第二导向杆721固定连接于底座100,第二导向块722连接于加热板600。当第二驱动机构520带动加热板600沿Y方向移动时,第二导向块722同步沿第二导向杆721滑动,通过第二导向杆721和第二导向块722的滑动配合对加热板600沿Y方向的移动进行导向,降低加热板600在移动过程中产生偏移的可能,提升加热板600的移动可靠性和平稳性。
如图1所示,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3D打印机10包括第三驱动机构530,第三驱动机构530与第三支架230连接,第三驱动机构530用于驱动第三支架230沿Z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第三驱动机构530带动第三支架230升降,进而带动喷头机构400升降,方便调节喷头机构400的高度,实现打印模型的堆积,并改善层与层之间的粘结性能,提高打印模型成型的尺寸精度和定位精度。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三驱动机构530包括第三驱动件531、第三驱动杆532和螺纹连接于第三驱动杆532的第三驱动块533,第三驱动件531连接于底座100,第三驱动杆532连接于第三驱动件531,第三驱动块533连接于第三支架230且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架210或第二支架220,第三驱动件531通过第三驱动杆532和第三驱动块533带动第三支架230沿Z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第三驱动块533升降带动喷头机构400同步升降,方便调节喷头机构400的高度,实现不同层高的堆积,并改善层与层之间的粘结性能。其中,第三驱动杆532远离第三驱动件53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三连接架534,第三连接架534安装在第一支架210或第二支架220上。第三驱动件531具体可为步进电机,第三驱动杆532可以为螺纹丝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驱动机构也可以为带传动机构。
如图1所示,为了提升第三支架230沿Z方向运动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机构530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三驱动机构530分别连接于第一支架210和第二支架220,且两个第三驱动机构530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第三支架230的两端,两个第三驱动机构530同时驱动第三支架230沿Z方向升降,提升第三支架230和安装于第三支架230的喷头机构400沿Z方向的运动平稳性。具体地,第三支架230连接于两个第三驱动块533之间,通过第三驱动块533带动第三支架230升降。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底座100的底部连接有防滑地脚810,通过承载3D打印机10的承载面例如地面等与防滑地脚810之间的摩擦力,降低3D打印机10发生意外移动的风险,提升3D打印机10的稳固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0);
机架,包括沿水平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210)和第二支架(220),二者均连接于所述底座(100);所述机架还包括用于安装喷头机构(400)的第三支架(230),所述第三支架(230)沿所述水平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210)和所述第二支架(220);
加强机构(300),包括第一加强板(310)和自所述第一加强板(310)沿竖直方向伸出的第二加强板(320),所述第一加强板(310)连接于所述底座(100),所述第二加强板(320)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210)或所述第二支架(2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机构(30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强板(310)和所述第二加强板(320)之间的第三加强板(330),所述第三加强板(330)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310)背离所述底座(100)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板(330)沿所述竖直方向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三加强板(330)的第一直角边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强板(310),所述第三加强板(330)的第二直角边连接于所述第二加强板(3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机构(300)的数量为两组,其中一组所述加强机构(300)的所述第二加强板(320)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210),另一组所述加强机构(300)的所述第二加强板(320)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2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机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架(230)的第一驱动机构(51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510)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喷头机构(40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510)用于驱动所述喷头机构(400)沿所述水平第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510)包括第一主动轮(511)、第一从动轮、第一输送带(512)和第一驱动件(513);所述第一主动轮(511)和所述第一从动轮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230)沿所述水平第一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输送带(512)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主动轮(511)和所述第一从动轮,所述喷头机构(400)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带(512),所述第一驱动件(513)连接于所述第一主动轮(511),所述第一驱动机构(510)通过所述第一主动轮(511)带动所述第一输送带(512)和所述喷头机构(400)沿所述水平第一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机包括第二驱动机构(520)和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20)的加热板(600),所述加热板(600)设置于所述喷头机构(400)的下方,所述加热板(600)用于承载打印模型;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20)用于驱动所述加热板(600)沿水平第二方向做直线运动,所述水平第二方向与所述水平第一方向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20)包括第二驱动件(521)、第二驱动杆(522)和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杆(522)的第二驱动块(523),所述第二驱动件(521)连接于所述底座(100),所述第二驱动杆(522)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521),所述第二驱动块(523)连接于所述加热板(600)且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100),所述第二驱动件(521)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杆(522)和所述第二驱动块(523)带动所述加热板(600)沿所述水平第二方向做直线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机包括第一导向机构(710),所述第一导向机构(710)包括第一导向杆(711)和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杆(711)的第一导向块(712),所述第一导向杆(71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210)和所述第二支架(220),所述第一导向块(712)连接于所述喷头机构(400);和/或
第二导向机构(720),所述第二导向机构(720)包括第二导向杆(721)和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向杆(721)的第二导向块(722),所述第二导向杆(721)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100),所述第二导向块(722)连接于所述加热板(6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机包括第三驱动机构(530),所述第三驱动机构(530)与所述第三支架(230)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530)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支架(230)沿所述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530)包括第三驱动件(531)、第三驱动杆(532)和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三驱动杆(532)的第三驱动块(533),所述第三驱动件(531)连接于所述底座(100),所述第三驱动杆(532)连接于所述第三驱动件(531),所述第三驱动块(533)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架(230),所述第三驱动件(531)通过所述第三驱动杆(532)和所述第三驱动块(533)带动所述第三支架(230)沿所述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
CN202221129827.9U 2022-05-11 2022-05-11 3d打印机 Active CN2174549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29827.9U CN217454948U (zh) 2022-05-11 2022-05-11 3d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29827.9U CN217454948U (zh) 2022-05-11 2022-05-11 3d打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54948U true CN217454948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74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29827.9U Active CN217454948U (zh) 2022-05-11 2022-05-11 3d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549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81858B (zh) 3d打印底板系统及更换3d打印接触板的方法
CN207565042U (zh) 一种刹车片生产用快速成型模具
CN217454948U (zh) 3d打印机
CN210972790U (zh) 一种铜基板的传输装置
CN206242508U (zh) 一种3d打印机全自动调平装置
CN207105632U (zh) 一种桌面级3d打印机
CN206936376U (zh) 一种可变台面范围的工作缸体
CN212888123U (zh) 一种建筑模型3d打印龙门式结构
CN111168993B (zh) 一种旋转可调式熔融沉积打印支撑装置
CN212775095U (zh) 一种带自动定位功能的保压装置
CN110549668B (zh) 一种面向自动化生产的桌面级高速高精度微型压力机
CN211968427U (zh) 一种阵列式多单元工业3d打印机
CN210336921U (zh) 一种3d打印机底部调平装置
CN112571796A (zh) 一种可调平的3d打印成型平台
CN211492039U (zh) 一种sla陶瓷3d打印装置
CN215445845U (zh) 一种高精度压电写真机
CN219152042U (zh) 一种板材定位机构
CN211138129U (zh) 一种3d打印机成型平台的升降机构
CN220112559U (zh) 一种包装盒激光打码定位输送装置
CN221756863U (zh) 一种dlp大幅面下沉式可移动3d打印机成型缸体组件
CN220498247U (zh) 一种堆焊机钢板固定工装
CN109760319A (zh) 一种激光3d打印机脱模结构
CN220885850U (zh) 一种板材上料装置
CN218489122U (zh) 一种双料槽光固化3d打印机
CN211518833U (zh) 一种移印机定位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