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46679U - 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46679U
CN217446679U CN202220832860.1U CN202220832860U CN217446679U CN 217446679 U CN217446679 U CN 217446679U CN 202220832860 U CN202220832860 U CN 202220832860U CN 217446679 U CN217446679 U CN 2174466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flexible elemen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3286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勇进
戴昌正
李强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3286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466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46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466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布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壳体,具有纵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吸嘴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近端;进气口,引导外部气流进入所述壳体的内部;气流路径,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吸嘴口;柔性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柔性元件限定了至少一气道,其中所述柔性元件包括弹性壁,所述弹性壁围合形成所述气道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所述弹性壁背离所述气道的一侧与所述柔性元件的其它部分相间隔。以上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在柔性元件上设置的气道结构的通气能力相对稳定,不会影响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抽吸阻力。

Description

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内部通常设置有气流路径,气流路径通常需要穿过柔性密封元件设置,由此在密封元件上通常设置有通气道,柔性密封元件在与其他刚性零部件组装之后,柔性元件的至少部分会被挤压,因而柔性元件上设置的通气道会被挤压,从而影响该通气道所允许通过的气流量,尤其是当通气道靠近柔性密封元件的侧边设置时,该通气道的部分段可能会因存在挤压而闭合,影响气流的顺畅通过。现有技术中,通过在柔性元件上的通气道内放置刚性支撑件从而维持通气道的形状,但是放置刚性支撑件会增加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成本以及组装的复杂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柔性元件上设置通气道困难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壳体,具有纵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吸嘴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近端;进气口,引导外部气流进入所述壳体的内部;气流路径,延伸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吸嘴口之间;柔性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柔性元件限定了至少一气道,其中所述气道构成所述气流路径的一部分,其中所述柔性元件包括弹性壁,所述弹性壁围合形成所述气道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所述弹性壁背离所述气道的一侧与所述柔性元件的其它部分相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道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其中所述第一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段的内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由所述弹性壁围合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道的至少部分沿壳体纵向延伸于柔性元件上,所述柔性元件包括若干纵向布置的密封筋,并且若干所述密封筋的分布在所述第二段沿壳体纵向延伸的区域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柔性元件上设置有环形的凹槽,所述凹槽环绕所述弹性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壁的自由端靠近所述进气口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道沿壳体纵向的投影面与所述进气口沿所述壳体纵向的投影面不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气流感应器,在所述柔性元件上设置有用于收容所述气流感应器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设置在所述气道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池,所述柔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电池的一端,在所述柔性元件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支撑爪,所述若干个第一个支撑爪围合设置在所述电池的外周,用于对所述电池的一端提供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池的另一端的密封元件,在所述密封元件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支撑爪,所述若干个第二支撑爪围合设置在所述电池的外周,用于对所述电池的另一端提供支撑。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柔性元件上设置有弹性壁,该弹性壁围合形成气道的一部分,该弹性壁本身不会受到柔性元件的挤压影响,因而由弹性壁所形成的气道的通气能力不会受到影响。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剖面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又一剖面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爆炸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密封塞的立体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元件的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元件的又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元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水平、竖直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所述的“设置”、“设置于”、“设于”可以是直接设于,也可以是间接设于。
另外,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配置为电力驱动,用于将液体基质雾化生成气溶胶。参考图1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示意图,该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壳体10,以及设置设置在壳体10内部的若干个零部件,该壳体10可以配置成一个整体,也可以是由若干个可分离的壳体10组合而成。在其中的一个示例中,参考图2所示,壳体10包括两部分,分别为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的一端具有吸嘴,第二壳体12的另一端敞口设置,将零部件分别安装至第一壳体11以及第二壳体12的内腔中,再将第二壳体12通过超声波焊接或者其它固定连接方式连接在第一壳体11的一端。用户在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的过程中,用户的嘴部主要与吸嘴13接触,吸嘴13部分构造为大致呈扁状的外形,以便于用户使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外形可以根据具体造型设计的需求进行设计,例如可以设计为圆柱状、盒状以及条形等,均不影响本申请相关的具体实施方案的使用。
如下部分以大致呈圆柱形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为例,对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部的结构进行说明。气溶胶生成装置主要包括雾化组件以及电源组件,电源组件为雾化组件提供电力驱动,雾化组件用于将液体基质雾化生成气溶胶。具体地,参考图2和图3所示,第一壳体11的内腔一部分界定形成储液腔,用于储存液体基质。根据储液腔内部储存的液体基质的种类,气溶胶生成装置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例如,当储液腔内部储存的液体基质包括雾化助剂、尼古丁制剂、风味组合物等物质时,气溶胶生成装置作为电子烟使用,满足使用者对尼古丁或者风味组分的吸食需求;当储液腔内部储存的液体基质包括雾化助剂、具有药用功能的活性功能组分时,气溶胶生成装置作为医疗类的吸入设备使用。
进一步地,在第一壳体11的内腔中设置有储液管14,该储液管14的内腔构造成储液腔,在储液腔中填充有毛细元件15,液体基质储存于该毛细元件15的内部。在该储液管14的两端敞口处设置有上密封塞31以及下密封塞32,其中上密封塞31抵接在吸嘴13的内壁上,下密封塞32用于分隔雾化组件以及电源组件。
雾化组件包括雾化芯组件20以及用于固定雾化芯组件20的支撑组件,雾化芯组件20包括加热元件21以及导液元件22,导液元件22的一部分与储液腔流体连通,加热元件21与导液元件22的一部分相结合,从而将导液元件22吸收的液体基质雾化生成气溶胶。图3示出了雾化组件的一种结构示例,导液元件22采用具有优异导液性能的纤维棉材料制备而成大致呈棒状的导液棉,导液棉沿垂直于壳体10纵向的方向固定在壳体10的内腔中,其中导液棉的两个自由端分别延伸至储液腔中,从而便于吸取储液腔中的液体基质。加热元件21采用铁铬镍中的至少一种制备成螺旋状的发热丝,加热元件21缠绕在导液元件22上,并且加热元件21大致设置在导液棉的中间位置。
上述示例中的雾化芯组件20可称为棉芯雾化组件,在其它可选择的示例中,导液元件22也可采用陶瓷材料制备而成陶瓷管,加热元件21采用铁铬镍材料制备而成螺旋状的发热丝,发热丝固定在陶瓷管的内壁上,或者是导液元件22采用纤维棉材料而成纤维棉,若干层纤维棉叠至在一起,加热元件21采用铁铬镍材料制备而成网格状的发热片,若干层纤维棉将发热片包裹在其内部。上述雾化芯组件20沿壳体10纵向固定在储液腔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参考图3所示的示例中,支撑组件采用无纺布材料配置而成管状件,支撑组件包括第一管23和第二管24,在第一管23上设置有装配切口,缠绕有加热元件21的导液元件22通过该装配切口固定在第一管23上,其中加热元件21设置在第一管23的内腔中,第二管24的两侧设置有延伸至其底端敞口处的U形开口,第二管24套设在第一管23的外部并用于固定第一管23上的装配切口,第二管24上的U形开口供导液元件22穿过。上述雾化组件沿壳体10纵向固定在储液管14的中间位置。
第一管23的一端延伸出储液管14并固定在上密封塞31的第一固定孔上,第一管23的内腔的一部分配置为出气通道,用于将加热元件21雾化生成的气溶胶引导至吸嘴口110,该吸嘴口110纵向贯通吸嘴13设置,第一管23的上端敞口靠近吸嘴口110设置。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冷凝液进入吸嘴口110中,在上密封塞31上还设置有敞口的固定槽,在该固定槽内放置有吸液元件33,该吸液元件33具有优良的吸液性能,从而能够充分吸收气溶胶中携带的冷凝液。为了能够充分吸收冷凝液,该吸液元件33一般设置为具有足够的厚度。同时为了避免吸液元件33对气溶胶的输出产生影响,在吸液元件33上设置有贯通的出气道331,该出气道331沿壳体10纵向连通第一管23的出气通道以及吸嘴口110。
第一管23的另一端抵接在下密封塞32上。参考图2至图5所示,下密封塞32包括主体部321以及设置在主体部321的一端凸出设置有空心的支撑柱322,该支撑柱322插入第一管23的内腔中从而对第一管23的另一端提供纵向支撑。进一步地,在下密封塞32上设置有通孔323,该通孔323纵向贯通下密封塞32的主体部321以及支撑柱322,用于将外部气流引导至雾化组件的内腔中。
电源组件包括电池41以及驱动开关,电池41采用圆柱形的锂离子电池41。当电池41的容量能够满足储液腔内部储存的液体基质消耗完毕时,在电源组件上可以不设置充电接口,当电池41的容量难以支撑储液腔内部储存的液体基质消耗完毕时,在电源组件上需要设置充电接口。驱动开关与电池41相连接,加热元件21与驱动开关相连接,驱动开关用于控制电池41是否为加热元件21提供电力供应从而控制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开关,驱动开关可以使用机械类的按键或者触摸开关,在壳体10上设置有显露的按键或者触摸键,驱动开关也可以使用气流感应开关42,当用户产生抽吸动作时,气流感应开关42能够感受壳体10内部的气流路径产生负压变化从而启动。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将机械开关与气流感应开关42相结合,从而方便用户根据偏好选择对应的启动方式。
图3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采用气流感应开关42,该气流感应开关42借助于柔性元件60固定在壳体10的内部,该柔性元件60优选采用硅胶材料制备。具体地,参考图3至图6所示,在柔性元件60上设置有收容腔61,气流感应开关42固定在该收容腔61内,该收容腔61敞口设置用于与壳体10内部的气流路径相连通,使得气流感应开关42的感应膜能够感受到壳体10内部的气流路径产生的气压变化,在该收容腔61的底部还设置有进气口50,该进气口50与外界大气相连通,使得气流感应开关42的基膜与外界大气相连通。
壳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近端和远端,其中吸嘴13设置在壳体10的近端,本申请提供的示例中,气流感应开关42靠近壳体10的远端设置。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11以及第二壳体12,其中壳体10的近端由第一壳体11界定,壳体10的远端由第二壳体12界定。储液腔、雾化组件以及电池41均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内腔中,电池41固定设置在下密封塞32以及柔性元件60之间。在柔性元件60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电池41的若干第一支撑爪62,第一支撑爪62围绕电池41的下端的外壁间隔设置,在下密封塞32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电池41的若干第二支撑爪324,第二支撑爪324围绕电池41的上端的外壁间隔设置,在电池41与第一壳体11之间还设置有可变形的缓冲棉,用于防止电池41由于鼓包而与上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挤压。参考图3所示,柔性元件60还用于密封第一壳体11的远端敞口,第二壳体12用于进一步支撑密封座。
在气溶胶生成装置上还设置有进气口50,该进气口50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12上。在壳体10的内部设置有连通进气口50以及吸嘴口110的气流路径,该气流路径包括设置在雾化组件上的用于连通吸嘴口110的出气通道,以及连通进气口50以及雾化组件的内腔的进气通道。进一步,壳体10内部的若干个零部件的连接处还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元件,该密封元件一般采用柔性的硅胶材料制备,用于提升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密封性能,防止液体经各个零部件之间的连接缝隙渗漏至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外部。在本申请提供的示例中,雾化装置内部的柔性密封元件包括上密封塞31、下密封塞32以及柔性元件60,上密封塞31的外壁上还设置有若干环形的密封筋,该密封筋用于密封上密封塞31与壳体10的连接处的缝隙;下密封塞32的外壁上也设置有若干环形的密封筋,该密封筋用于密封下密封塞32与壳体10的连接处的缝隙;在柔性元件60的外壁上也设置有若干环形的密封筋,该密封筋用于密封密封座与壳体10的连接处的缝隙。
壳体10内部的气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需要穿过至少一个柔性的密封元件设置,由于柔性的密封元件与气溶胶生成装置上的刚性件之间存在过盈装配,因此设置在柔性的密封元件上的通气道的进气截面积会因存在挤压而产生形变,这种形变会对气溶胶的抽吸阻力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当柔性的密封元件上的通气道由于存在挤压而导致局部进气截面积狭小甚至是堵塞,就会影响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抽吸阻力。图3、图6、图7和图8示出了一种在柔性元件60上设置的导气结构,该导气结构能够有效减少柔性元件60上的通气道的通气截面积产生形变。具体地,该柔性元件60为用于固定气流感应开关42以及封闭第一壳体11的远端敞口,在柔性元件60上设置有气道63,该气道63设置在用于收容气流感应开关42的收容腔61的一侧。该气道63的至少部分段沿壳体10纵向延伸,如下以沿壳体10纵向贯通的通气道为例进行说明。当柔性元件60与气溶胶生成装置上的其它刚性件之间存在沿壳体10宽度方向或者厚度方向的挤压力时,在柔性元件60上设置有弹性壁64,该弹性壁64的延伸方向与气道63的延伸方向保持相同,该弹性壁64围合形成气道63的一部分,在弹性壁64的周围区域设置有缓冲空间,因此在柔性元件60的非弹性壁受到挤压时,非弹性壁产生的一部分挤压力向弹性壁64周围的缓冲空间释放,使得弹性壁64难以受到挤压力从而产生形变。参考图8所示,在柔性元件60上设置有凹槽65,弹性壁64设置在该凹槽65内,弹性壁64与凹槽65内壁之间的间隔界定形成上述缓冲空间。
参考图7所示,气道63至少包括两段,第一段631的内径小于第二段632的内径,并且第一段631由弹性壁64围合形成,第二段632主要由非弹性壁界定形成。柔性元件60上受到的挤压力主要来源于柔性元件60与刚性件之间的过盈装配区域,例如当柔性元件60上设置有凸出的密封筋66,该密封筋66与刚性件的接触面之间存在挤压力,或者是柔性元件60与刚性件之间的配合尺寸过小,此时两者之间也会存在挤压,例如刚性件的开口为5mm,而柔性元件60某个部分的宽度大于5mm。进一步地,弹性壁64的自由端需要与柔性元件60的过盈段保持足够的间隔,避免弹性壁64的自由端在受到挤压力时,会向气道63的中心轴线靠拢,从而影响气道63的进气端或者出气端的通气。气道63的第二段632沿壳体10纵向延伸的区域能够覆盖柔性元件60的过盈段,柔性元件60的过盈段产生的挤压力主要传递给气道63的第二段632的非弹性壁,而气道63的第二段632的内径较大,因而即使气道63的第二段632产生挤压形变,其气道63的两侧壁之间仍存在足够的间隔,使得气流能够顺畅通过气道63的第二段632。而气道63的第一段631沿壳体10纵向延伸的区域基本对应于柔性元件60的非过盈装配段,且第一段631由弹性壁64所围合形成,因而即使气道63的第一段631的内径较小,气道63的第一段631基本不会受到挤压从而产生形变。进一步地,气道63的第一段631靠近进气口50设置,因此气道63的第一段631的进气端的截面积决定进入气道63的单位时间内的进气量,因而将弹性壁64设置在第一段631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气道63的通气能力。
可理解的是,上述示例中的柔性元件60的气道63的第一段631和第二段632基本沿同一轴线延伸。在其它的示例中,柔性元件60上的气道63也可以设置为螺旋状延伸或者迷宫式曲折延伸,只需要将气道63的进气段或者出气段设置为由弹性壁64围合形成,就能够避免该进气段或者出气段的孔径产生形变。而如果柔性元件60上存在有难以设置弹性壁64的过盈段,该段的气道的内径可以适当增加,从而抵消挤压形变所产生的影响。
进一步地,如果柔性元件60与刚性件之间存在沿壳体10纵向的挤压力时,设置在柔性元件60的气道63的至少部分段沿壳体10横向延伸时,将柔性元件60的通气道的进气端或者出气端设置弹性壁,同时将气道63对应于柔性元件60的过盈段的气道63的孔径适当增加即可。
如图2和图3所示,当柔性元件60的气道63与进气口50相连通时,弹性壁64的自由端靠近进气口50设置,并且柔性元件60上的气道63沿壳体10纵向的投影面与进气口50沿壳体10纵向的投影面不相重合,避免进入气道63的漏液进一步经进气口50流出。
可理解的是,上述柔性元件60上设置的导气结构形式可设置在下密封塞上用于引导气流进入雾化组件的内部,上述导气结构形式也可以设置在上密封塞上用于引导气溶胶进入吸嘴口。当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雾化装置和电源组件可拆分式连接时,上述导气结构也可以设置在雾化装置内部或者电源装置内部的柔性元件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纵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
吸嘴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近端;
进气口,引导外部气流进入所述壳体的内部;
气流路径,延伸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吸嘴口之间;
柔性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柔性元件限定了至少一气道,其中所述气道构成所述气流路径的一部分,其中所述柔性元件包括弹性壁,所述弹性壁围合形成所述气道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所述弹性壁背离所述气道的一侧与所述柔性元件的其它部分相间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其中所述第一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段的内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由所述弹性壁围合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的至少部分沿壳体纵向延伸于柔性元件上,所述柔性元件包括若干纵向布置的密封筋,并且若干所述密封筋分布在所述第二段沿壳体纵向延伸的区域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柔性元件上设置有环形的凹槽,所述凹槽环绕所述弹性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壁的自由端靠近所述进气口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沿所述壳体纵向的投影面与所述进气口沿所述壳体纵向的投影面不重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流感应器,在所述柔性元件上设置有用于收容所述气流感应器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设置在所述气道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所述柔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电池的一端,在所述柔性元件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支撑爪,所述若干个第一支撑爪围合设置在所述电池的外周,用于对所述电池的一端提供支撑。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池的另一端的密封元件,在所述密封元件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支撑爪,所述若干个第二支撑爪围合设置在所述电池的外周,用于对所述电池的另一端提供支撑。
CN202220832860.1U 2022-04-12 2022-04-12 气溶胶生成装置 Active CN217446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32860.1U CN217446679U (zh) 2022-04-12 2022-04-12 气溶胶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32860.1U CN217446679U (zh) 2022-04-12 2022-04-12 气溶胶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46679U true CN217446679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70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32860.1U Active CN217446679U (zh) 2022-04-12 2022-04-12 气溶胶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466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684865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09376690U (zh) 电子烟
WO2021254492A1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电子吸入器
CN210158009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7446679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4099178A1 (zh) 加热器、雾化器、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1211454U (zh) 电子烟
CN218354593U (zh) 加热器、雾化器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6701620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1838771A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CN216821778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6701656U (zh) 超声雾化器以及超声雾化装置
CN216701657U (zh) 雾化器以及雾化装置
CN215347023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0109125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961521U (zh) 一种雾化器、储液器及雾化组件
CN114098154A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20192215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9330727U (zh) 一种防漏油电子烟雾化器
CN218354618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354598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5958322U (zh) 电源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2188594A1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860504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509900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