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30639U - 球囊导管 - Google Patents

球囊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30639U
CN217430639U CN202120131940.XU CN202120131940U CN217430639U CN 217430639 U CN217430639 U CN 217430639U CN 202120131940 U CN202120131940 U CN 202120131940U CN 217430639 U CN217430639 U CN 217430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flow
balloon
balloon catheter
channel
flow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3194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玉杰
马茜
王建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013194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30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30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306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球囊导管,包括:导入管(10)两端开口以用于穿过导丝;球囊(20)具有沿导入管(10)的延伸方向贯通的安装通道(21)和血流通道(22),安装通道(21)与血流通道(22)相互间隔,导入管(10)部分穿设在安装通道(21)内且该部分导入管(10)与安装通道(21)的通道壁贴合固定,球囊(20)的外表面涂覆有载药层;填充管(30)一端与球囊(20)的内腔(24)连通,另一端具有填充口(31),通过填充管(30)能够向球囊(20)的内腔(24)中填充流体介质以使球囊(20)充压膨胀。上述球囊导管可避免阻断血流,不会对人体相应的组织、脏器造成危害,防止由于血流被长时间阻断引起心肌缺血、心脑卒中、甚至猝死等情况的发生。

Description

球囊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球囊导管。
背景技术
在针对心脑血管等疾病的介入治疗中,球囊导管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球囊导管在进入血管并到达预期的病变部位时,球囊充压膨胀以扩张血管的相应位置。然而,膨胀后的球囊会阻断该位置的血流,若血流长时间被阻断则会对人体相应的组织、脏器造成较大危害,例如,容易造成心肌缺血、心脑卒中,甚至会造成患者的猝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囊导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膨胀后的球囊阻断血流、对人体造成危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球囊导管,包括:导入管,两端开口以用于穿过导丝;球囊,具有沿导入管的延伸方向贯通的安装通道和血流通道,安装通道与血流通道相互间隔,导入管部分穿设在安装通道内,且该部分导入管与安装通道的通道壁贴合固定,球囊的外表面涂覆有载药层;填充管,一端与球囊的内腔连通,另一端具有填充口,通过填充管能够向球囊的内腔中填充流体介质,以使球囊充压膨胀。
进一步地,导入管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入管的第一端由安装通道的一侧穿至另一侧,且导入管的第一端的端面与安装通道的通道口平齐。
进一步地,球囊的囊壁用于形成血流通道的部分为多层膜结构,多层膜结构包括第一层膜、第二层膜以及连接在第一层膜和第二层膜之间的加强结构。
进一步地,加强结构包括多个加强筋,多个加强筋沿血流通道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每个加强筋沿血流通道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地,加强结构包括多个加强筋,多个加强筋沿血流通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个加强筋沿血流通道的周向方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地,加强结构包括多个加强筋,多个加强筋相互交叉设置。
进一步地,加强结构包括加强板,加强板的一侧表面与第一层膜贴合固定,另一侧表面与第二层膜贴合固定。
进一步地,血流通道的横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
进一步地,血流通道远离填充管的填充口的一端具有血流进口,血流进口处设有引导结构,以用于将血液引导至血流通道内。
进一步地,引导结构包括引导罩,引导罩设置在血流进口处,且引导罩的内侧空间与血流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引导罩沿血流通道的径向方向的尺寸在由血流进口朝向外侧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引导罩包括主体部和弧形连接部,弧形连接部连接在主体部和血流进口之间,主体部沿血流通道的径向方向的尺寸不变,或者,在由血流进口朝向外侧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填充管和球囊的内腔的连通处与血流通道分别位于安装通道相对的两侧。
进一步地,填充管与导入管并排设置且相互固定。
进一步地,球囊和/或导入管穿设在安装通道内的部分上设有显影标记。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进行介入治疗时,先将导丝穿设在导入管中,通过导丝将未膨胀的球囊导管引导送入至血管中。当球囊到达预期的病变部位时,通过填充口及填充管向球囊中填充流体介质,以使球囊充压膨胀至与病变部位的血管壁贴合,球囊外表面涂覆的载药层中的药物释放至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治疗过程中,被膨胀的球囊遮挡的血液能够通过血流通道流过,从而避免阻断血流,不会对人体相应的组织、脏器造成危害,有效地防止由于血流被长时间阻断引起心肌缺血、心脑卒中、甚至猝死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允许膨胀的球囊在病变部位的放置时间延长,从而更加便于载药层中的药物与病变部位的血管壁充分接触,进而保证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球囊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球囊导管的球囊位置的横向剖视图;
图3是图1的球囊导管的整体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球囊导管的球囊位置的横向剖视图;
图5是图4的球囊导管的整体的纵向剖视图;
图6是图4的球囊导管的多层膜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球囊导管的多层膜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球囊导管的多层膜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球囊导管的球囊位置的横向剖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并不一定按比例来绘制,而是仅以不影响读者理解的示意性方式示出。
附图标记说明:
10、导入管;20、球囊;21、安装通道;22、血流通道;221、血流进口;231、第一层膜;232、第二层膜;233a、加强筋;233b、加强板;24、内腔;30、填充管;31、填充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若全文中涉及“第一”、“第二”等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描述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先后次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应该理解为“第一”、“第二”等描述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若全文中出现“和/或”,其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此外,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上方”、“下方”、“顶部”、“底部”等,仅用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为也包含除了图中所示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
图1示出了实施例一的球囊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球囊导管的球囊20位置的横向剖视图。图3示出了图1的球囊导管的整体的纵向剖视图。
如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一的球囊导管包括导入管10、球囊20以及填充管30。其中,导入管10两端开口以用于穿过导丝(图中未示出)。球囊20具有沿导入管10的延伸方向贯通的安装通道21和血流通道22。安装通道21与血流通道22相互间隔。导入管10部分穿设在安装通道21内,且该部分导入管10与安装通道21的通道壁贴合固定。球囊20的外表面涂覆有载药层(图中未示出)。填充管30一端与球囊20的内腔24连通,另一端具有填充口31。通过填充管30能够向球囊20的内腔24中填充流体介质,以使球囊20充压膨胀。
在进行介入治疗时,先将导丝穿设在导入管10中,通过导丝将未膨胀的球囊导管引导送入至血管中。当球囊20到达预期的病变部位时,通过填充口31及填充管30向球囊20中填充流体介质,以使球囊20充压膨胀至与病变部位的血管壁贴合,球囊20外表面涂覆的载药层中的药物释放至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治疗过程中,被膨胀的球囊20遮挡的血液能够通过血流通道22流过,从而避免阻断血流,不会对人体相应的组织、脏器造成危害,有效地防止由于血流被长时间阻断引起心肌缺血、心脑卒中、甚至猝死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允许膨胀的球囊20在病变部位的放置时间延长,从而更加便于载药层中的药物与病变部位的血管壁充分接触,进而保证治疗效果。
其中,安装通道21与血流通道22相互间隔,也就是说,导入管10与血流通道22之间不接触,这样能够有利于血流通道22设计为便于血流流过的形状。具体地,血流通道22的横截面可以设计为呈完整的圆形、椭圆形、多段弧形均匀过渡形成的等有利于血流流过的形状,这些形状一般由平滑的线条组成且不存在拐角。安装通道21通常位于球囊20的大致中心位置,当然安装通道21的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血流通道22可位于与安装通道21相间隔的其他任何位置,在此不作限定。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球囊20是否到达预期的病变部位,可以在球囊20上、导入管10穿设在安装通道21内的部分上、或者球囊20和导入管10穿设在安装通道21内的部分上设有显影标记,通过显影标记观察球囊20的实时位置,以判断球囊20是否到达预期的病变部位。
此外,针对上述涂覆在球囊20外表面的载药层的形成方式也进行了特殊设计。具体地,载药层中的药物可以为雷帕霉素和紫杉醇。采用纳米技术,将雷帕霉素和紫杉醇包进脂质体,再涂覆于球囊20外表面以最终形成载药层。其中,脂质体具有亲脂性,同时可以缓释药物。因此,通过上述方式形成的载药层无需与血管壁贴合很长时间,药物就能够较为容易地附着在血管壁上,并且进行缓慢释放。需要说明的是,载药层中的药物不限于雷帕霉素和紫杉醇,其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将所需药物同样可以通过与脂质体结合的方式形成载药层。
如图1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的球囊导管中,导入管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球囊导管的操作者为参照物,导入管10的第一端远离操作者,导入管10的第二端靠近操作者。导入管10的第一端由安装通道21的一侧穿至另一侧,且导入管10的第一端的端面与安装通道21的通道口平齐。导入管10的第二端的开口为导丝的入口,导入管10的第二端可以设计为便于导丝穿入的喇叭口形状。由于导丝与导入管10之间需要相对滑动,导入管10的材质一般相对较硬,上述设置可以防止导入管10的端面凸出于球囊20,从而避免球囊导管在送入过程中刮伤血管。
需要说明的是,导入管10的第一端的端面与安装通道21的通道口的位置关系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导入管10的第一端的端面也可以略凸出于安装通道21的通道口,此时为了防止导入管10的端面刮伤血管,可以在导入管10的端面上包裹材质较软的防护层;或者,导入管10的第一端的端面也可以略内凹于安装通道21的通道口,此时导入管10的第一端的端面与安装通道21的通道口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由于安装通道21的通道口无其他支撑,上述距离不应过大,从而保证球囊20在充压膨胀后安装通道21的通道口不会被挤压得过小。
如图1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的球囊导管中,填充管30和球囊20的内腔24的连通处与血流通道22分别位于安装通道21相对的两侧。由于球囊20的内腔24与血流通道22同一侧的空间相比于其他部分的空间明显较小,将球囊20的填充位置(即填充管30和球囊20的内腔24的连通处)设于其内腔24的空间较大的部分,有利于提高填充的均匀性,使球囊20整体以较为均衡的速度进行膨胀。在本实施例中,向球囊20中填充的流体介质为气体,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流体介质也可以为液体。特别地,在图1和图3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填充管30与导入管10并排设置且相互固定,一方面结构紧凑,另一方面填充管30与导入管10相互独立,不会发生干涉。
需要说明的是,填充管30的布置位置和固定方式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填充管30也可以与球囊20的内腔24的任何其他位置进行连通;或者,填充管30与导入管10之间也可以为相互嵌套的方式,但需要保证填充管30的内部与导入管10的内部之间不连通。
图4示出了实施例二的球囊导管的球囊20位置的横向剖视图。
图5示出了图4的球囊导管的整体的纵向剖视图。图6示出了图4的球囊导管的多层膜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地,去掉多层膜结构的第二层膜232,以示出第一层膜231和第二层膜232之间的加强筋233a。
如图4至图6所示,实施例二的球囊导管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球囊20的囊壁用于形成血流通道22的部分为多层膜结构。多层膜结构包括第一层膜231、第二层膜232以及连接在第一层膜231和第二层膜232之间的加强结构。上述加强结构可以选用较硬的材质,以对第一层膜231和第二层膜232起到支撑作用,使球囊20膨胀后的血流通道22具有一定的刚度,即使此时球囊20受到挤压,电不会使血流通道22严重变形导致堵塞。此外,加强结构位于第一层膜231和第二层膜232之间,并且多层膜结构整体也位于球囊20内侧,这样也不会在球囊导管进入血管时划伤血管。
如图4至图6所示,在实施例二的球囊导管中,加强结构包括多个加强筋233a,多个加强筋233a沿血流通道22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每个加强筋233a沿血流通道22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当球囊20未填充时,即使设置上述多个加强筋233a,多层膜结构此时也可处于体积较小的塌陷状态。在球囊导管送入血管的过程中,处于塌陷状态的多层膜结构不会使球囊20的整体体积较大,从而便于球囊导管的送入。
优选地,多个加强筋233a均匀排布,每相邻的两个加强筋233a之间的距离相等,这样更加便于布置。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加强筋233a也可以非均匀排布。实施例二的球囊导管与实施例一的其他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图7示出了实施例三的球囊导管的多层膜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地,去掉多层膜结构的第二层膜232,以示出第一层膜231和第二层膜232之间的加强筋233a。
如图7所示,实施例三的球囊导管与实施例二的主要区别在于,加强结构包括多个加强筋233a,多个加强筋233a沿血流通道2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个加强筋233a沿血流通道22的周向方向延伸设置。优选地,多个加强筋233a均匀排布,每相邻的两个加强筋233a之间的距离相等,这样更加便于布置。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加强筋233a也可以非均匀排布。实施例三的球囊导管与实施例二的其他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图8示出了实施例四的球囊导管的多层膜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地,去掉多层膜结构的第二层膜232,以示出第一层膜231和第二层膜232之间的加强筋233a。
如图8所示,实施例四的球囊导管与实施例二的主要区别在于,加强结构包括多个加强筋233a,多个加强筋233a相互交叉设置。优选地,多个加强筋233a可分为两组,每组之间相互平行,两组之间倾斜设置,并使一组中的各加强筋233a与另一组中的各加强筋233a相互交叉以形成网状。实施例四的球囊导管与实施例二的其他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图9示出了实施例五的球囊导管的球囊20位置的横向剖视图。
如图9所示,实施例五的球囊导管与实施例二的主要区别在于,加强结构包括加强板233b,加强板233b的一侧表面与第一层膜231贴合固定,另一侧表面与第二层膜232贴合固定。实施例五的球囊导管与实施例二的其他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加强结构的具体形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加强筋233a和加强板233b,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加强结构可以为其他能够起到支撑加强作用的结构。
实施例六的球囊导管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流通道22远离填充管30的填充口31的一端具有血流进口221,血流进口221处设有引导结构,有助于将血液引导至血流通道22内。在本实施例中,引导结构包括引导罩,引导罩设置在血流进口221处,且引导罩的内侧空间与血流通道22连通。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引导结构也可以为其他能够起到导流作用的结构,例如,引导结构可以为弧形导流板,弧形导流板连接在血流进口221的上部边沿处,该弧形导流板的弧面中心靠近血流进口221的下部。
在实施例六的球囊导管中,引导罩沿血流通道22的径向方向的尺寸在由血流进口221朝向外侧的方向上逐渐增大,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导流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引导罩整体呈锥状,引导罩的罩壁在其纵截面上呈直线。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引导罩的罩壁在其纵截面上也可以呈弧形。实施例六的球囊导管与实施例一的其他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七的球囊导管与实施例六的主要区别在于,引导罩包括主体部和弧形连接部,弧形连接部连接在主体部和血流进口221之间,主体部沿血流通道22的径向方向的尺寸不变。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主体部沿血流通道22的径向方向的尺寸也可以在由血流进口221朝向外侧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实施例七的球囊导管与实施例六的其他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引导罩的具体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引导罩可以为其他能够起到导流作用的结构。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入管(10),两端开口以用于穿过导丝;
球囊(20),具有沿所述导入管(10)的延伸方向贯通的安装通道(21)和血流通道(22),所述安装通道(21)与所述血流通道(22)相互间隔,所述导入管(10)部分穿设在所述安装通道(21)内,且该部分所述导入管(10)与所述安装通道(21)的通道壁贴合固定,所述球囊(20)的外表面涂覆有载药层;
填充管(30),一端与所述球囊(20)的内腔(24)连通,另一端具有填充口(31),通过所述填充管(30)能够向所述球囊(20)的内腔(24)中填充流体介质,以使所述球囊(20)充压膨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入管(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导入管(10)的第一端由所述安装通道(21)的一侧穿至另一侧,且所述导入管(10)的第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安装通道(21)的通道口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球囊(20)的囊壁用于形成所述血流通道(22)的部分为多层膜结构,所述多层膜结构包括第一层膜(231)、第二层膜(232)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层膜(231)和所述第二层膜(232)之间的加强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多个加强筋(233a),多个所述加强筋(233a)沿所述血流通道(22)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加强筋(233a)沿所述血流通道(22)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多个加强筋(233a),多个所述加强筋(233a)沿所述血流通道(2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加强筋(233a)沿所述血流通道(22)的周向方向延伸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多个加强筋(233a),多个所述加强筋(233a)相互交叉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加强板(233b),所述加强板(233b)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一层膜(231)贴合固定,另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层膜(232)贴合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血流通道(22)的横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血流通道(22)远离所述填充管(30)的所述填充口(31)的一端具有血流进口(221),所述血流进口(221)处设有引导结构,以用于将血液引导至所述血流通道(2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结构包括引导罩,所述引导罩设置在所述血流进口(221)处,且所述引导罩的内侧空间与所述血流通道(22)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罩沿所述血流通道(22)的径向方向的尺寸在由所述血流进口(221)朝向外侧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罩包括主体部和弧形连接部,所述弧形连接部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血流进口(221)之间,所述主体部沿所述血流通道(22)的径向方向的尺寸不变,或者,在由所述血流进口(221)朝向外侧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填充管(30)和所述球囊(20)的内腔(24)的连通处与所述血流通道(22)分别位于所述安装通道(21)相对的两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填充管(30)与所述导入管(10)并排设置且相互固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球囊(20)和/或所述导入管(10)穿设在所述安装通道(21)内的部分上设有显影标记。
CN202120131940.XU 2021-01-18 2021-01-18 球囊导管 Active CN217430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31940.XU CN217430639U (zh) 2021-01-18 2021-01-18 球囊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31940.XU CN217430639U (zh) 2021-01-18 2021-01-18 球囊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30639U true CN217430639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08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31940.XU Active CN217430639U (zh) 2021-01-18 2021-01-18 球囊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306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03274A (en) Perfusion catheter and method of use
AU744554B2 (en) Antegrade cardioplegia catheter and method
US11931522B2 (en) Inflation lumen kink protection and balloon profile
US8911399B2 (en) Weeping balloon catheter
US20040006305A1 (en) Balloon catheter having an expandable distal end
EP1351738A2 (en) Drug delivery catheter having a highly compliant balloon with infusion holes
US20140194857A1 (en) Catheter with an enhanced pushability
WO2015101333A1 (zh) 一种导引导管
US20200338321A1 (en) Multi-purpose balloon catheter for intra cavity radiation delivery
CN114082085A (zh) 一种预扩式双层药物灌注球囊扩张导管
CN213589483U (zh) 一种球囊扩张导管
CN114602040B (zh) 一种自灌注药物球囊及医疗介入器械
CN217430639U (zh) 球囊导管
CA2359503A1 (en) Inflatable medical device maintaining injectors for delivery to a localized region
CN214970997U (zh) 一种表面载药的食管用扩张球囊
CN212308632U (zh) 一种球囊导管
CN112516438A (zh) 一种双作用球囊导管
DE60104482T2 (de) Okklusionskatheter für der Aufsteigenden Aorta
CN107320795B (zh) 一种分散式防堵塞腹腔热灌注引流管
WO1997017099A1 (en) Balloon catheter for drug application
CN212416632U (zh) 一种球囊扩张导管
CN213312772U (zh) 一种具有血管成形功能的溶栓导管
CN113082473A (zh) 手术用外引流导尿管
CN212166319U (zh) 一种可定向释放药物的球囊导管
JP6275317B2 (ja) バルーン用土台及び斜め膨張型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