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6192U - 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及现金循环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及现金循环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26192U
CN217426192U CN202221083149.7U CN202221083149U CN217426192U CN 217426192 U CN217426192 U CN 217426192U CN 202221083149 U CN202221083149 U CN 202221083149U CN 217426192 U CN217426192 U CN 2174261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pivot shaft
medium
shaped portion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8314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振兴
王占权
曲平
刘丙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8314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261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261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261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融自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及现金循环处理设备。该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的第一引导板通过第一枢接轴与机架枢接,第二引导板通过第二枢接轴与机架枢接,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两者形成输送通道,输送通道的两端具有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第一辊轮与第一枢接轴固定套接,第二辊轮与第二枢接轴固定套接,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在输送通道内相配合;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引导板和/或第二引导板转动,以改变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的大小或位置;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枢接轴和/或第二枢接轴转动,以使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输送薄片类介质。本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及现金循环处理设备卡塞几率低、可靠性好。

Description

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及现金循环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融自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及现金循环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现金循环处理设备的基本工作过程为:入币时,纸币由入币装置进入,经纸币鉴别装置识别后,符合要求的纸币沿公共通道移动,并经引导机构引导进入保险柜中存储;出币时,保险柜内的纸币经引导机构引导进入公共通道,然后被输送至纸币鉴别装置,经纸币鉴别装置鉴别后,符合要求的纸币被输出至出币装置,不符合要求的纸币被输送至回收箱。然而,现有现金循环处理设备工作时,常常出现纸币在引导机构中卡塞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薄片类介质卡塞几率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包括机架、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第一引导板通过第一枢接轴与机架枢接,第二引导板通过第二枢接轴与机架枢接,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之间形成引导薄片类介质移动的输送通道,输送通道的两端具有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还包括第一辊轮、第二辊轮、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第一辊轮与第一枢接轴固定套接,第二辊轮与第二枢接轴固定套接,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在输送通道内相配合,用于夹持并输送薄片类介质;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引导板和/或第二引导板转动,以改变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的大小或位置;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枢接轴和/或第二枢接轴转动,以使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驱动薄片类介质移动,由输送通道输出。
可选地,沿薄片类介质的移动方向,第一枢接轴与第一进出口的距离大于等于三分之一输送通道的长度,小于等于三分之二输送通道的长度。
可选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型部和第二齿型部,第一齿型部与第一引导板固定连接且与第一枢接轴固定套接,第二齿型部与第二引导板固定连接且与第二枢接轴固定套接,第一电机与第一齿型部或第二齿型部传动连接,第一齿型部与第二齿型部啮合连接,第一电机能够驱动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同步反向转动,以改变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的大小。
可选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两个第一齿型部和两个第二齿型部,两个第一齿型部分别与第一引导板的两端固定连接且均与第一枢接轴固定套接;两个第二齿型部分别与第二引导板的两端固定连接且均与第二枢接轴固定套接,两个第一齿型部与两个第二齿型部一一对应地啮合连接。
可选地,每个第一齿型部设有第一芯孔,每个第二齿型部设有第二芯孔,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还包括两个第一套筒和两个第二套筒,两个第一套筒分别嵌在两个第一齿型部的第一芯孔内,第一枢接轴与两个第一套筒插接且能相对于两个第一套筒自转;两个第二套筒分别嵌在两个第二齿型部的第二芯孔内,第二枢接轴与两个第二套筒插接且能相对于两个第二套筒自转。
可选地,第一齿型部还设有与第一芯孔连通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大于第一枢接轴的直径小于第一套筒的外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还包括第一盖板,第一盖板封堵两个第一齿型部的第一开口,且与第一引导板固定连接;和/或,每个第二齿型部还设有与第二芯孔连通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大于第二枢接轴的直径小于第二套筒的外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还包括第二盖板,第二盖板封堵两个第二齿型部的第二开口,且与第二引导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型部、第二齿型部及至少一个过渡齿轮,第一齿型部套与第一引导板固定连接且与第一枢接轴固定套接,第二齿型部与第二引导板固定连接且与第二枢接轴固定套接,第一电机与第一齿型部传动连接,第一齿型部通过过渡齿轮与第二齿型部啮合连接,第一电机能够驱动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同步同向转动,以改变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的位置。
可选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与第一枢接轴固定套接的第一齿轮和与第二枢接轴固定套接的第二齿轮,第二电机与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传动连接,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可选地,第一电机与第一齿型部传动连接,第二电机与第二枢接轴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包括机架、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第一引导板通过第一枢接轴与机架枢接,第二引导板通过第二枢接轴与机架枢接,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之间形成引导薄片类介质移动的输送通道,输送通道的两端具有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还包括第一辊轮、第二辊轮、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第一辊轮与第一枢接轴固定套接,第二辊轮与第二枢接轴固定套接,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在输送通道内相配合,用于夹持并输送薄片类介质;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引导板和/或第二引导板转动,以改变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的大小或位置;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枢接轴和/或第二枢接轴转动,以使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驱动薄片类介质沿输送通道移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在第一引导板的第一枢接轴和第二引导板的第二枢接轴分别固定套设有相配合的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通过驱动第一枢接轴和/或第二枢接轴自转,以使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驱动薄片类介质沿输送通道移动,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在引导薄片类介质移动时能够驱动薄片类介质移动,增强了薄片类介质在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中移动的动力,降低了薄片类介质在输送通道内的卡塞几率,并且结构简单紧凑。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金循环处理设备,以解决现有现金循环处理设备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纸币容易卡塞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现金循环处理设备包括上述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现金循环处理设备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该现金循环处理设备由于具有上述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因此降低了纸币卡塞的几率,提高了现金循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该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现金循环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在薄片类介质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的结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在薄片类介质沿第二方向移动时的结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在引导薄片类介质向第一目的地移动时的结构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在引导薄片类介质向第二目的地移动时的结构剖面图。
附图标记:
010-现金循环处理设备;020-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101-上部装置;103-下部装置;105-公共输送通道;107-保险柜;109-钞箱;111-入币装置;113-出币装置;115-纸币鉴别装置;201-机架;203-第一引导板;205-第二引导板;207-第一枢接轴;209-第二枢接轴;211-输送通道;213-第一进出口;215-第二进出口;217-第一辊轮;219-第二辊轮;221-第一驱动组件;223-第二驱动组件;225-第一侧板;227-第二侧板;229-第一连接板;231-第一长孔;233-第二连接板;235-第一端;237-第二端;239-第三端;241-第四端;243-第一齿型部;245-第二齿型部;247-第一芯孔;249-第二芯孔;251-第一套筒;253-第二套筒;255-第一开口;257-第一长槽;259-第二开口;261-第一盖板;263-第二盖板;265-第一引导面;267-第二引导面;269-第一缺口;271-第二缺口;273-第一齿轮;275-第二齿轮;277-第一接收通道;279-第二接收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实施例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实施例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现金循环处理设备0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现金循环处理设备010,该现金循环处理设备010包括上部装置101和下部装置103。具体的,上部装置101内设有公共输送通道105,下部装置103包括保险柜107和位于保险柜107内的多个钞箱109,在公共输送通道105与多个钞箱109之间设置多个分支通道,多个分支通道与多个钞箱109一一对应设置,多个分支通道中的至少一个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020。本实施例中,保险柜107内设有五个钞箱109,在五个钞箱109与公共输送通道105之间的五个分支通道均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020。
具体地,上部装置101包括入币装置111、出币装置113和纸币鉴别装置115,纸币鉴别装置115设于公共输送通道105上;入币装置111和出币装置113均与公共输送通道105连通。其中,纸币鉴别装置115用于对纸币的真伪、是否能够流通进行识别。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020可以用于引导并输送纸币、照片、卡片、支票、纸张等薄片类介质。本实施例中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020用于引导并输送纸币。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020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02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02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020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020包括机架201、第一引导板203和第二引导板205,第一引导板203通过第一枢接轴207与机架201枢接,第二引导板205通过第二枢接轴209与机架201枢接,第一引导板203和第二引导板205两者之间形成引导薄片类介质移动的输送通道211(见图5),沿薄片类介质的移动方向,输送通道211的两端具有第一进出口213和第二进出口215,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020还包括第一辊轮217、第二辊轮219、第一驱动组件221和第二驱动组件223,第一辊轮217与第一枢接轴207固定套接,第二辊轮219与第二枢接轴209固定套接,第一辊轮217和第二辊轮219在输送通道211内相配合,用于夹持并输送薄片类介质;第一驱动组件221用于驱动第一引导板203和/或第二引导板205转动,以改变第一进出口213和第二进出口215的大小或位置;第二驱动组件223用于驱动第一枢接轴207和/或第二枢接轴209转动,以使第一辊轮217和第二辊轮219驱动薄片类介质沿输送通道移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机架201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225和第二侧板227,以及连接在第一侧板225和第二侧板227之间的第一连接板229,第一枢接轴207和第二枢接轴209两者相对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引导板203和第二引导板205均位于第一侧板225和第二侧板227之间,第一引导板203设有第一长孔231,第一长孔231的轴线垂直于薄片类介质的移动方向,第一长孔231横贯整个第一引导板203,第一枢接轴207与第一长孔231插接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225和第二侧板227插接,第一引导板203能绕第一枢接轴207转动,第一枢接轴207能相对于第一侧板225和第二侧板227自转;第二引导板205设有第二长孔(图未示出),第二长孔的轴线垂直于薄片类介质的移动方向,第二长孔横贯第二引导板205,第二枢接轴209与第二长孔插接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225和第二侧板227插接,第二引导板205能绕第二枢接轴209转动,第二枢接轴209能相对于第一侧板225和第二侧板227自转。本实施例中第一枢接轴207和第二枢接轴209的两端分别由第一侧板225和第二侧板227支撑,保证了第一枢接轴207和第二枢接轴209的强度,而第一枢接轴207与横贯第一引导板203的第一长孔231插接,第二枢接轴209与横贯第二引导板205的第二长孔插接,保证了对第一引导板203和第二引导板205的支撑强度。
可选地,机架201还包括第二连接板233,第二连接板233与第一连接板229相对间隔设置,且第二连接板23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225和第二侧板227连接,第一连接板229、第一侧板225、第二连接板233、第二侧板227四者依次连接形成框架结构,进一步增加了对第一枢接轴207和第二枢接轴209的支撑强度,且还能保护与第一枢接轴207、第二枢接轴209连接的第一引导板203、第二引导板205等零部件。
第一引导板203能绕第一枢接轴207转动,第二引导板205能绕第二枢接轴209转动,第一引导板203和第二引导板205两者始终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形成输送通道211,沿薄片类介质在输送通道211内移动的方向,第一引导板203具有第一端235和第二端237,第二引导板205具有第三端239和第四端241,且第一端235与第三端239之间形成第一进出口213,第二端237与第四端241之间形成第二进出口215。
可选地,沿薄片类介质的移动方向,第一枢接轴207与第一进出口213的距离大于等于三分之一输送通道211长度、小于等于三分之二输送通道211长度。具体地,沿薄片类介质的移动方向,第一引导板203的长度(也即第一端235与第二端237之间的距离)为A,第一枢接轴207与第一引导板203的第一端235的距离为B,A/3≤B≤2A/3;本实施例中,第一枢接轴207与第一进出口213的距离等于二分之一输送通道211长度,也即,B=A/2,如此设置,使得沿薄片类介质的移动方向,第一辊轮217和第二辊轮219两者位于输送通道211的中间位置,有利于第一辊轮217和第二辊轮219驱动薄片类介质在输送通道211内稳定移动。可选地,沿薄片类介质的移动方向,第二引导板205的长度(也即第三端239与第四端241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引导板203的长度相等。
第一驱动组件221用于驱动第一引导板203和/或第二引导板205转动,以改变第一进出口213和第二进出口215的大小或位置。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221仅驱动第一引导板203绕第一枢接轴207转动,使第一端235靠近第三端239的同时使第二端237远离第四端241,从而使第一进出口213变小的同时使第二进出口215变大,或者,使第一端235远离第三端239的同时使第二端237靠近第四端241,从而使第一进出口213变大的同时使第二进出口215变小;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221仅驱动第二引导板205绕第二枢接轴209转动,使第三端239靠近第一端235的同时使第四端241远离第二端237,从而使第一进出口213变小的同时使第二进出口215变大,或者使第三端239远离第一端235的同时使第四端241靠近第二端237,从而使第一进出口213变大的同时使第二进出口215变小。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221驱动第一引导板203和第二引导板205同步反向转动,使第一进出口213和第二进出口215的大小变化更快,更适应引导并输送薄片类介质,进一步避免薄片类介质进入输送通道211时卡塞。
在薄片类介质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如图5所示,第一驱动组件221驱动第一引导板203和第二引导板205同步反向转动,使第一进出口213变大,同时使第二进出口215变小,薄片类介质能够顺畅地由较大尺寸的第一进出口213进入输送通道211,沿输送通道211继续移动后由较小尺寸的第二进出口215输出。当薄片类介质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时,如图6所示,第一驱动组件221驱动第一引导板203和第二引导板205同步反向转动,使第一进出口213变小,同时使第二进出口215变大,薄片类介质能够顺畅地由较大尺寸的第二进出口215进入输送通道211,沿输送通道211继续移动后由较小尺寸的第一进出口213输出。本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020利于薄片类介质顺畅地进入输送通道211,还利于输送通道211内的薄片类介质输出时顺畅地进入与其对接的结构(例如钞箱109或者公共输送通道105),进一步降低了薄片类介质的卡塞几率。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221包括第一电机(图未示出)、第一齿型部243和第二齿型部245,其中,第一齿型部243与第一引导板203固定连接且与第一枢接轴207套接,第二齿型部245与第二引导板205固定连接且与第二枢接轴209套接,第一电机与第一齿型部243或第二齿型部245传动连接,第一齿型部243与第二齿型部245啮合连接,第一电机工作时能够驱动第一引导板203和第二引导板205同步反向转动,改变第一进出口213和第二进出口215的大小。
具体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转动,驱动第一齿型部243和第二齿型部245同步反向转动,带动第一引导板203和第二引导板205同步反向转动,从而使第一进出口213变大的同时使第二进出口215变小,或者使第一进出口213变小的同时使第二进出口215变大。
可选地,第一驱动组件221包括两个第一齿型部243和两个第二齿型部245,两个第一齿型部243分别与第一引导板203的两端固定连接且均与第一枢接轴207套接;两个第二齿型部245分别与第二引导板205的两端固定连接且均与第二枢接轴209套接,两个第一齿型部243与两个第二齿型部245一一对应地啮合连接。本实施例由第一引导板203和第二引导板205的两端驱动转动,驱动更加可靠。
可选地,第一齿型部243和第二齿型部245可以为齿轮或者扇形齿轮。本实施例中,第一齿型部243和第二齿型部245均为扇形齿轮,第一齿型部243与第二齿型部245的模数相等,第一齿型部243的齿数多于第二齿型部245,第一驱动组件221还包括过渡齿轮(图未示出),第一齿型部243同时与过渡齿轮、第二齿型部245啮合连接,过渡齿轮还与第一电机传动连接,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转动时,通过过渡齿轮驱动第一齿型部243和第二齿型部245同步反向转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组件221的第一齿型部243和第二齿型部245采用扇形齿轮,占用空间小,利于小型化设计。
可选地,第一齿型部243与第一引导板203一体成型,第二齿型部245与第二引导板205一体成型,如此使同步反向转动的第一齿型部243和第二齿型部245能够可靠地带动第一引导板203和第二引导板205同步反向转动。
可选地,每个第一齿型部243设有第一芯孔247,第一芯孔247与第一长孔231同轴,每个第二齿型部245设有第二芯孔249,第二芯孔249与第二长孔连通,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020还包括两个第一套筒251和两个第二套筒253,两个第一套筒251分别嵌在两个第一齿型部243的第一芯孔247内,第一枢接轴207的中部与第一长孔231插接,第一枢接轴20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套筒251插接,且第一枢接轴207能相对于两个第一套筒251自转;两个第二套筒253分别嵌在两个第二齿型部245的第二芯孔249内,第二枢接轴209的中部与第二长孔插接,第二枢接轴20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套筒253插接,且第二枢接轴209能相对于两个第二套筒253自转。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套筒251和第二套筒253,使第一枢接轴207和第二枢接轴209转动更加顺畅。
可选地,第一齿型部243还设有与第一芯孔247连通的第一开口255,第一开口255大于第一枢接轴207的直径小于第一套筒251的外径,第一引导板203设有与第一长孔231连通的第一长槽257,第一长槽257横贯第一引导板203,第一长槽25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齿型部243的第一开口255连通;每个第二齿型部245还设有与第二芯孔249连通的第二开口259,第二开口259大于第二枢接轴209的直径小于第二套筒253的外径,第二引导板205设有与第二长孔连通的第二长槽(图未示出),第二长槽横贯第二引导板205,第二长槽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齿型部245的第二开口259连通;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020还包括第一盖板261和第二盖板263,第一盖板261封堵两个第一齿型部243的第一开口255以及第一引导板203上的第一长槽257,且与第一引导板203固定连接,第二盖板263封堵两个第二齿型部245的第二开口259以及第二引导板205上的第二长槽,且与第二引导板205固定连接。本实施例在装配时,可以将第一枢接轴207的中部通过第一长槽257插入第一长孔231中,将第一枢接轴207的两端由两个第一齿型部243的第一开口255插入第一芯孔247内,然后将两个第一套筒251分别由两端套在第一枢接轴207上并与第一芯孔247插接,然后使用紧固件固定连接第一盖板261与第一引导板203,安装简单方便,且第一盖板261还能加强第一引导板203的强度,限制两个第一套筒251的位置。
具体地,第一引导板203包括第一引导面265,第二引导板205包括第二引导面267,第一引导面265和第二引导面267相对间隔设置,输送通道211由两者形成,第一长孔231位于第一引导板203背离第一引导面265的一侧,第一引导板203设有第一缺口269,第一辊轮217与第一枢接轴207固定套接且由第一缺口269伸进输送通道211;第二长孔位于第二引导板205背离第二引导面267的一侧,第二引导板205设有第二缺口271,第二辊轮219与第二枢接轴209固定套接且由第二缺口271伸进输送通道211后与第一辊轮217相切配合。
可选地,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020包括多个第一辊轮217和多个第二辊轮219,多个第一辊轮217沿第一枢接轴207间隔设置且均与第一枢接轴207固定套接,多个第二辊轮219沿第二枢接轴209间隔设置且均与第二枢接轴209固定套接,多个第二辊轮219与多个第一辊轮217一一对应地在输送通道211内相切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驱动组件221驱动第一引导板203和第二引导板205同步同向转动,以改变第一进出口213和第二进出口215的位置,将薄片类介质引导至不同的目的地,例如第一接收通道277或者第二接收通道279。
具体地,第一驱动组件221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型部243、第二齿型部245及至少一个过渡齿轮,第一齿型部243套在第一枢接轴207上,且与第一引导板203固定连接,第二齿型部245套在第二枢接轴209上,且与第二引导板205固定连接,第一电机与第一齿型部243传动连接,第一齿型部243通过上述的过渡齿轮与第二齿型部245啮合连接,第一电机工作时能够驱动第一引导板203和第二引导板205同步同向转动,以改变第一进出口213和第二进出口215的位置。
当要将薄片类介质送至第一接收通道277时,第一电机驱动第一齿型部243和第二齿型部245均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使第二进出口215与第一接收通道277的入口相对(如图7所示),薄片类介质由第一进出口213进入输送通道211,在第一辊轮217和第二辊轮219的驱动下沿输送通道211移动,并由第二进出口215输出后进入第一接收通道277;当要将薄片类介质送至第二接收通道279时,第一电机驱动第一齿型部243和第二齿型部245均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使第二进出口215与第二接收通道279的入口相对(如图8所示),薄片类介质由第一进出口213进入输送通道211,在第一辊轮217和第二辊轮219的驱动下沿输送通道211移动,并由第二进出口215输出后进入第二接收通道279。本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020的第一进出口213和第二进出口215的位置能够改变,因此可以接收处于不同位置的输出结构送来的薄片类介质,还可以将薄片类介质送至不同的目的地。
第二驱动组件223包括第二电机(图未示出)、固定套在第一枢接轴207上的第一齿轮273和固定套在第二枢接轴209上的第二齿轮275,第二电机与第一齿轮273或第二齿轮275传动连接,第一齿轮273和第二齿轮275啮合连接。第二电机工作时,驱动第一齿轮273和第二齿轮275同步反向转动,从而驱动第一枢接轴207和第二枢接轴209同步反向转动,使第一辊轮217和第二辊轮219夹持并输送薄片类介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辊轮217和第二辊轮219均为主动轮,由薄片类介质的两面驱动薄片类介质移动,驱动力大,进一步降低薄片类介质在输送通道211内卡塞的几率,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223包括第二电机和固定套在第一枢接轴207上的第一齿轮273,第二电机工作时,驱动第一齿轮273转动,通过第一枢接轴207带动第一辊轮217转动,转动的第一辊轮217驱动与其接触的薄片类介质移动,移动的薄片类介质带动第二辊轮219随之转动,直至将薄片类介质输出输送通道211。
可选地,第一电机与第一齿型部243传动连接,第二电机与第二枢接轴209传动连接。由于第一齿型部243与第一引导板203固定连接,而第一引导板203套在第一枢接轴207,因此第一电机驱动第一引导板203转动时对第二枢接轴209没有影响,利于第二电机驱动第二枢接轴209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020,第一引导板203的第一枢接轴207和第二引导板205的第二枢接轴209分别固定套设有相配合的第一辊轮217和第二辊轮219,通过驱动第一枢接轴207和/或第二枢接轴209自转,使第一辊轮217和第二辊轮219能够夹持并驱动薄片类介质在输送通道211内移动,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020在引导薄片类介质移动时能够驱动薄片类介质移动,增强了薄片类介质移动的动力,降低了薄片类介质在输送通道内卡塞的几率,并且结构简单紧凑。
本实施例中的现金循环处理设备010的基本工作过程为:入币时,纸币由入币装置111进入公共输送通道105,由公共输送通道105送至纸币鉴别装置115,经纸币鉴别装置115识别后,符合要求的纸币沿公共输送通道105输送,然后经过分支通道进入保险柜107的各钞箱109中存储,同时,不合格的纸币被输送至出币装置113中;出币时,钞箱109内的纸币经分支通道进入至公共输送通道105,经公共输送通道105输送至纸币鉴别装置115识别,符合要求的纸币由出币装置113输出。由于各分支通道均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020,纸币在各分支通道内由第一辊轮217和第二辊轮219夹持并输送,卡塞几率低,因此,现金循环处理设备010的可靠性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包括机架、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所述第一引导板通过第一枢接轴与所述机架枢接,所述第二引导板通过第二枢接轴与所述机架枢接,所述第一引导板和所述第二引导板之间形成引导薄片类介质移动的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的两端具有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还包括第一辊轮、第二辊轮、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辊轮与所述第一枢接轴固定套接,所述第二辊轮与所述第二枢接轴固定套接,所述第一辊轮和所述第二辊轮在所述输送通道内相配合,用于夹持并输送所述薄片类介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引导板和/或所述第二引导板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进出口和所述第二进出口的大小或位置;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枢接轴和/或所述第二枢接轴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辊轮和所述第二辊轮驱动所述薄片类介质沿所述输送通道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薄片类介质的移动方向,所述第一枢接轴与所述第一进出口的距离大于等于三分之一所述输送通道的长度、小于等于三分之二所述输送通道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型部和第二齿型部,所述第一齿型部与所述第一引导板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一枢接轴套接,所述第二齿型部套与所述第二引导板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二枢接轴套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齿型部或所述第二齿型部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型部与所述第二齿型部啮合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引导板和所述第二引导板同步反向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进出口和所述第二进出口的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两个所述第一齿型部和两个所述第二齿型部,两个所述第一齿型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引导板的两端固定连接且均与所述第一枢接轴套接;两个所述第二齿型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引导板的两端固定连接且均与所述第二枢接轴套接,两个所述第一齿型部与两个所述第二齿型部一一对应地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齿型部设有第一芯孔,每个所述第二齿型部设有第二芯孔,所述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还包括两个第一套筒和两个第二套筒,两个所述第一套筒分别嵌在两个所述第一齿型部的所述第一芯孔内,所述第一枢接轴与两个所述第一套筒插接且能相对于两个所述第一套筒自转;两个所述第二套筒分别嵌在两个所述第二齿型部的所述第二芯孔内,所述第二枢接轴与两个所述第二套筒插接且能相对于两个所述第二套筒自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型部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芯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大于所述第一枢接轴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径;所述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还包括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封堵两个所述第一齿型部的所述第一开口,且与所述第一引导板固定连接;和/或,每个所述第二齿型部还设有与所述第二芯孔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大于所述第二枢接轴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径;所述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还包括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封堵两个所述第二齿型部的所述第二开口,且与所述第二引导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型部、第二齿型部及至少一个过渡齿轮,所述第一齿型部与所述第一引导板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一枢接轴套接,所述第二齿型部与所述第二引导板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二枢接轴套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齿型部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型部通过所述过渡齿轮与所述第二齿型部啮合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引导板和所述第二引导板同步同向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进出口和所述第二进出口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或7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一枢接轴固定套接的第一齿轮和与所述第二枢接轴固定套接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一齿轮或所述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齿型部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枢接轴传动连接。
10.一种现金循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
CN202221083149.7U 2022-05-07 2022-05-07 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及现金循环处理设备 Active CN2174261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83149.7U CN217426192U (zh) 2022-05-07 2022-05-07 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及现金循环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83149.7U CN217426192U (zh) 2022-05-07 2022-05-07 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及现金循环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26192U true CN217426192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85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83149.7U Active CN217426192U (zh) 2022-05-07 2022-05-07 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及现金循环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261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85928A (en) Automatic depositing/dispensing apparatus
CN109615764B (zh) 薄片类介质输送机构、纸币集积分离装置及存取款机
JPS58221490A (ja) 入出金装置
CN217426192U (zh) 薄片类介质引导机构及现金循环处理设备
JP2022072878A (ja) 媒体処理装置
CN111099460B (zh) 通道机构和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
WO2011001464A1 (ja) 束搬送装置、及び紙葉類取扱装置
CN210574023U (zh) 一种换向机构、薄片类介质输送机构及纸币循环处理设备
CN110288756B (zh) 薄片类介质输送装置及现金循环处理设备
KR101779309B1 (ko) 지엽류 처리 장치
KR100596310B1 (ko) 지폐류입출금기에서 리사이클박스의 입출금장치
CN212966322U (zh) 一种传动机构和现金循环处理设备
JPH0550796B2 (zh)
CN210534922U (zh) 一种介质循环系统及金融自助终端
CN213211153U (zh) 出入钞装置和现金循环处理设备
CN211979752U (zh) 薄片类介质集积分离装置和现金循环处理设备
CN213206290U (zh) 一种轴支撑结构和现金循环处理设备
JPH06219596A (ja) 紙幣自動支払装置
JP5544865B2 (ja) 紙幣処理装置
CN212484478U (zh) 纸币清分机
AU2020343703B2 (en) Banknote deposit-withdrawal system and architecture
JP5708064B2 (ja) 紙幣処理装置
JP2543178B2 (ja) 紙幣自動入出金装置
KR20150125227A (ko) 에스크로형 지폐 입금기의 시건 장치
JP2004086335A (ja) 遊技島の紙幣収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