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4221U - 一种轮毂单元游隙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毂单元游隙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24221U
CN217424221U CN202221202308.0U CN202221202308U CN217424221U CN 217424221 U CN217424221 U CN 217424221U CN 202221202308 U CN202221202308 U CN 202221202308U CN 217424221 U CN217424221 U CN 2174242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b unit
shaft tube
nut
section
end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0230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长鑫
胡卫平
温少英
宋滨
吴欢
李博
张津
耿瑞恒
罗晓秋
闫蕊
邹喜彦
刘兆红
尹华亮
姜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fangdian Bearing Group National Bear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fangdian Bearing Group National Bear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fangdian Bearing Group National Bear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fangdian Bearing Group National Bear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0230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242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242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242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轮毂单元游隙检测装置,包括沿水平向设置的底座,沿竖直向设置在底座上的轮毂单元预紧机构和游隙测量表;所述轮毂单元预紧机构包括沿竖直向设置的轴管和主轴,所述轴管通过轴管端盖和安装螺栓沿竖直向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主轴包括依次设置的螺纹段、安装段和插接段,所述插接段可移动的插接于所述轴管内,所述插接段与所述轴管端盖之间安装有拉力传感器,所述安装段用于安装轮毂单元,所述螺纹段上装配有螺母,所述螺母用于将轮毂单元压紧于所述轴管;测量时,游隙测量表的测量头抵触于轮毂单元壳体下端面。其操作简单,检测稳定,可靠性好。其能够为轮毂单元锁紧力矩、夹紧力及游隙进行系统检测研究提供帮助。

Description

一种轮毂单元游隙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毂单元游隙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轮毂单元轴头螺母的锁紧力矩、锁紧螺母产生的夹紧力、夹紧力对轮毂单元游隙的影响,这些是影响轮毂性能及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现有技术对以上因素都是分别进行检测研究的,没有针对以上因素进行关联性系统研究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轮毂单元锁紧力矩、夹紧力、游隙进行系统检测研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毂单元游隙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轮毂单元游隙检测装置,包括沿水平向设置的底座,沿竖直向设置在底座上的轮毂单元预紧机构和游隙测量表;
所述轮毂单元预紧机构包括沿竖直向设置的轴管和主轴,所述轴管通过轴管端盖和安装螺栓沿竖直向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主轴包括依次设置的螺纹段、安装段和插接段,所述插接段可移动的插接于所述轴管内,所述插接段与所述轴管端盖之间安装有拉力传感器,所述安装段用于安装轮毂单元,所述螺纹段上装配有螺母,所述螺母用于将轮毂单元压紧于所述轴管;测量时,游隙测量表的测量头抵触于轮毂单元壳体下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轮毂单元,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两套轮毂轴承,检测时,轮毂轴承内圈可滑动的安装在所述主轴的安装段上,轮毂轴承外圈安装在壳体的安装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游隙测量表通过磁力表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游隙测量表为百分表。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段与所述插接段的外径均小于安装段的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螺母与轮毂轴承内圈之间设置有垫圈,所述垫圈套设于所述螺纹段。
进一步的,所述轴管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螺栓相适配的通孔,所述轴管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螺栓相适配的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拉力传感器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安装于所述轴管端盖,所述拉力传感器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安装于所述插接段的端部,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第一螺柱,所述拉力传感器靠近所述轴管端盖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柱相适配的第一螺纹孔,所述轴管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柱相适配的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段的端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主轴端盖、第二螺柱和球面螺母,所述主轴端盖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开口处,所述主轴端盖上开设有轴向通孔,与所述轴向通孔同轴开设有与所述球面螺母的球面相适配的球窝,所述拉力传感器靠近所述插接段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螺柱相适配的第二螺纹孔,第二螺柱一端螺纹旋接于球面螺母的螺纹孔内,另一端穿过所述轴向通孔螺纹旋接于传感器的第二螺纹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螺母套筒,螺母套筒与所述螺母相适配,用于旋拧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轴管侧壁上开设有引线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轮毂单元游隙检测装置,包括沿水平向设置的底座,沿竖直向设置在底座上的轮毂单元预紧机构和游隙测量表;所述轮毂单元预紧机构包括沿竖直向设置的轴管和主轴,所述轴管通过轴管端盖和安装螺栓沿竖直向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主轴包括依次设置的螺纹段、安装段和插接段,所述插接段可移动的插接于所述轴管内,所述插接段与所述轴管端盖之间安装有拉力传感器,所述安装段用于安装轮毂单元,所述螺纹段上装配有螺母,所述螺母用于将轮毂单元压紧于所述轴管;测量时,游隙测量表的测量头抵触于轮毂单元壳体下端面。其操作简单,检测稳定,可靠性好。其能够为轮毂单元锁紧力矩、夹紧力及游隙进行系统检测研究提供帮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中:1、轮毂单元,1.1、壳体,1.1a、壳体下端面,1.2、轮毂轴承,1.2a、内圈,1.2b、外圈,2、螺母,3、垫片,4、主轴,4.1、螺纹段,4.2、安装段,4.3、插接段,5、轴管,6、第二螺柱,7、球面螺母,8、主轴端盖,9、拉力传感器,10、第一螺柱,11、轴管端盖,12、底座,13、螺母套筒,14、引线孔,15、百分表,16、磁力表架,17、安装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轮毂单元游隙检测装置,包括沿水平向设置的底座12、沿竖直向固定设置在底座12上的轮毂单元预紧机构和固定设置在底座12上的游隙测量表,所述游隙测量表用于测量轮毂单元预紧机构上的轮毂单元1的轴向游隙。
所述轮毂单元预紧机构包括沿竖直向同轴设置的轴管5通过轴管端盖11和安装螺栓17沿竖直向固定在底座12上。本实施例中的轴管端盖11的截面呈T型,T型轴管端盖11的水平段上开设有与安装螺栓17相适配的通孔,轴管5靠近底座12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与安装螺栓17相适配的螺纹孔。安装时,T型轴管端盖11的竖直段通过螺栓固定于底座12上,螺栓穿过底座12上的通孔螺纹旋接于T型轴管端盖竖直段下端面的螺纹孔内。安装螺栓17的螺纹段穿过T型轴管端盖11的水平段上的通孔螺纹旋接于轴管5端面上的螺纹孔。
主轴4包括依次设置的螺纹段4.1、安装段4.2和插接段4.3,插接段4.3可移动的插接于轴管5内。优选的,插接段4.3与轴管内孔滑动配合。主轴4的插接段4.3与轴管端盖11之间安装有拉力传感器9,本实施例的拉力传感器9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安装于轴管端盖11,拉力传感器9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安装于插接段4.3的端部,具体的,第一连接件为第一螺柱10,拉力传感器9靠近轴管端盖11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螺柱10相适配的第一螺纹孔,轴管端盖11上设置有与第一螺柱10相适配的螺纹孔;安装时,第一螺柱10一端螺纹旋接于拉力传感器9的第一螺纹孔内,另一螺纹旋接于轴管端盖11上的螺纹孔内。
主轴4的插接段4.3的端部开设有安装孔,第二连接件包括主轴端盖8、第二螺柱6和球面螺母7,主轴端盖8通过螺栓安装于安装孔开口处。具体的,主轴端盖8上开设有轴向通孔,与轴向通孔同轴开设有与球面螺母7的球面相适配的球窝,拉力传感器9靠近插接段4.3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二螺柱6相适配的第二螺纹孔,安装时,第二螺柱6一端螺纹旋接于球面螺母7的螺纹孔内,另一端穿过主轴端盖8上的轴向通孔螺纹旋接于拉力传感器9上的第二螺纹孔。
本实施例的轴管5侧壁上开设有引线孔14,用于拉力传感器9引线的导出。
主轴4安装段4.2用于安装轮毂单元1,螺纹段4.1上装配有用于将轮毂单元1压紧于轴管5的螺母2。本实施例的还配置有用于旋拧螺母2的螺母套筒13。使用时,力矩扳手通过螺母套筒13对螺母2施加扭矩。螺母2与轮毂轴承1.2内圈1.2a之间设置有垫圈,垫圈套设在螺纹段4.1上。垫圈的外径大于螺母2的外径,使用时,垫圈的外缘可以限定螺母套筒13的轴向位置。
本实施例的轮毂单元1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两套轮毂轴承1.2。检测时,轮毂轴承1.2外圈1.2b安装在壳体的安装孔内,轮毂轴承1.2内圈1.2a可滑动的安装在主轴4的安装段4.2上,通过扭矩扳手和螺母套筒13旋拧螺纹段4.1上的螺母2将轮毂轴承1.2内圈1.2a压紧于轴管5端面。其中,本实施例的轮毂轴承1.2为圆锥滚子轴承。
需要说明的,本实施例中的螺纹段4.1与插接段4.3的外径均小于安装段4.2的外径。其中安装段4.2的轴向长度尺寸小于轮毂轴承1.2内圈1.2a的轴向长度。即安装于安装段4.2上的轮毂轴承1.2内圈1.2a的两端分别伸出安装段4.2并与螺母2和轴管5抵接。优选的,本实施例的轴管5的外径不小于轮毂轴承1.2内圈1.2a的外径,主轴4螺纹段4.1端部伸出壳体外。
本实施例的游隙测量表通过磁力表架16固定在底座12上,优选的游隙测量表百分表15,测量时,百分表15通过磁力表架16固定在底座12上,百分表15的测量头抵触于轮毂单元1壳体下端面1.1a。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壳体下端面1.1a为经过加工的平面。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游隙测量表为千分表。
测量时,轮毂单元1装配在轴4上,利用力矩扳手按照指定力矩,通过螺母套筒13将螺母2锁紧,由垫圈3将螺母2锁紧后产生的夹紧力传递给轮毂单元轴承内圈1.2a的上端面,同时,该夹紧力通过轮毂单元轴承内圈1.2a的下端面传递给轴管5,同时由轴管端盖11、第二螺柱10、拉力传感器9、第一螺柱6、球面螺母7、轴端盖8再次将夹紧力传递给主轴4,由此形成力的闭环路径。当螺母2按照力矩扳手指定力矩锁紧后,拉力传感器9会相应的检测出夹紧力产生的拉力,同时将磁力表架16吸附于底座12上,将百分表15测量头置于轮毂单元底部壳体1.1下端加工面上,同时转动轮毂单元1,待百分表15示数稳定后,将表调零,最后手动倒置整个装置,再次转动轮毂单元1,待百分表示数稳定后即可读出轮毂单元1锁紧后的游隙值。通过力矩扳手改变螺母3的锁紧力矩,会相应的产生不同的夹紧力及游隙,由此即可系统研究透析各因素的内在关系,对轮毂单元游隙设计及装配进行优化改进。
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轮毂单元游隙检测装置,其操作简单,检测稳定,可靠性好。其能够为轮毂单元锁紧力矩、夹紧力及游隙进行系统检测研究提供帮助。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相连”、“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轮毂单元游隙检测装置,包括沿水平向设置的底座,沿竖直向设置在底座上的轮毂单元预紧机构和游隙测量表;所述轮毂单元预紧机构包括沿竖直向设置的轴管和主轴,所述轴管通过轴管端盖和安装螺栓沿竖直向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主轴包括依次设置的螺纹段、安装段和插接段,所述插接段可移动的插接于所述轴管内,所述插接段与所述轴管端盖之间安装有拉力传感器,所述安装段用于安装轮毂单元,所述螺纹段上装配有螺母,所述螺母用于将轮毂单元压紧于所述轴管;测量时,游隙测量表的测量头抵触于轮毂单元壳体下端面。其操作简单,检测稳定,可靠性好。其能够为轮毂单元锁紧力矩、夹紧力及游隙进行系统检测研究提供帮助。

Claims (9)

1.一种轮毂单元游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平向设置的底座,沿竖直向设置在底座上的轮毂单元预紧机构和游隙测量表;
所述轮毂单元预紧机构包括沿竖直向设置的轴管和主轴,所述轴管通过轴管端盖和安装螺栓沿竖直向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主轴包括依次设置的螺纹段、安装段和插接段,所述插接段可移动的插接于所述轴管内,所述插接段与所述轴管端盖之间安装有拉力传感器,所述安装段用于安装轮毂单元,所述螺纹段上装配有螺母,所述螺母用于将轮毂单元压紧于所述轴管;测量时,游隙测量表的测量头抵触于轮毂单元壳体下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单元游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单元,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两套轮毂轴承,检测时,轮毂轴承内圈可滑动的安装在所述主轴的安装段上,轮毂轴承外圈安装在壳体的安装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单元游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游隙测量表通过磁力表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游隙测量表为百分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单元游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与轮毂轴承内圈之间设置有垫圈,所述垫圈套设于所述螺纹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单元游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管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螺栓相适配的通孔,所述轴管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螺栓相适配的螺纹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单元游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传感器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安装于所述轴管端盖,所述拉力传感器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安装于所述插接段的端部,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第一螺柱,所述拉力传感器靠近所述轴管端盖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柱相适配的第一螺纹孔,所述轴管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柱相适配的螺纹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轮毂单元游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段的端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主轴端盖、第二螺柱和球面螺母,所述主轴端盖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开口处,所述主轴端盖上开设有轴向通孔,与所述轴向通孔同轴开设有与所述球面螺母的球面相适配的球窝,所述拉力传感器靠近所述插接段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螺柱相适配的第二螺纹孔,第二螺柱一端螺纹旋接于球面螺母的螺纹孔内,另一端穿过所述轴向通孔螺纹旋接于传感器的第二螺纹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单元游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母套筒,螺母套筒与所述螺母相适配,用于旋拧螺母。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轮毂单元游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管侧壁上开设有引线孔。
CN202221202308.0U 2022-05-19 2022-05-19 一种轮毂单元游隙检测装置 Active CN2174242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02308.0U CN217424221U (zh) 2022-05-19 2022-05-19 一种轮毂单元游隙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02308.0U CN217424221U (zh) 2022-05-19 2022-05-19 一种轮毂单元游隙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24221U true CN217424221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87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02308.0U Active CN217424221U (zh) 2022-05-19 2022-05-19 一种轮毂单元游隙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242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7471A (zh) 一种汽车轮毂轴承孔的同轴度检具
CN217424221U (zh) 一种轮毂单元游隙检测装置
CN217766016U (zh) 一种螺栓摩擦系数检测装置
CN114705110A (zh) 轮毂单元游隙检测装置
CN218566840U (zh) 一种轴向定位的轴承振动检测试验工装
CN108332894A (zh) 深沟球轴承高速旋转扭矩检测装置
CN109100071B (zh) 平行钢丝拉索索力检测装置
CN109141169B (zh) 一种螺纹中径跳动检具
CN114354190B (zh) 一种电机轴承随机动载荷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16205904U (zh) 一种与轧辊轴承相配合的轧辊辊颈检测装置
CN213120391U (zh) 一种三代轮毂轴承轴向游隙值检测专用检具
CN115077883A (zh) 一种单螺栓拧紧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220104351U (zh) 一种高强螺栓检测仪
CN209820382U (zh) 一种长管类内孔尺寸量规
CN211145872U (zh) 一种滑动轴承用测振安装架结构
CN217541767U (zh) 轴承装配游隙的检测装置
CN220136208U (zh) 一种电机转轴检测装置
CN217541708U (zh) 可同时进行轴向和径向打表的百分表安装座结构
CN218120854U (zh) 圆锥轴承间隔套检测装置
CN214702089U (zh) 一种适用于花键孔类零件的定锥检具
CN116697866B (zh) 一种桥壳固定盘止口和轴头轴承安装外圆检测装置
CN218781992U (zh) 一种试验机试验轴连接结构
CN220153484U (zh) 发动机飞轮壳同轴度测量装置
CN103158037A (zh) 一种底径公差与圆度检测装置
CN217775742U (zh) 一种拉刀爪安装调整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