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3486U - 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23486U
CN217423486U CN202221354021.XU CN202221354021U CN217423486U CN 217423486 U CN217423486 U CN 217423486U CN 202221354021 U CN202221354021 U CN 202221354021U CN 217423486 U CN217423486 U CN 2174234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flow path
cooling
passag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5402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宏亮
姬安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5402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234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234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234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文提供了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及空调。空气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过热度调节通路、第一泵体、第二泵体、节流部件、第二换热器和多级压缩机,多级压缩机包括冷却室以及依次相连接的第一腔室、多个压缩单元和第二腔室,冷却室至少设于一组相邻的压缩单元之间;第一换热器、第一泵体和第一腔室连通形成第一循环通路;第二换热器、第二泵体和第二腔室连通形成第二循环通路;第二腔室、节流部件和第一腔室连通形成泄压流路;过热度调节通路的一端同冷却室连通、另一端同第一循环通路和第二循环通路中的之一连通,用于调节冷却室内的冷却介质的过热度。该空气处理系统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无需额外的冷却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及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外对于臭氧层破坏以及温室气体问题的日益关注,为解决因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而带来的气候威胁,世界各国都加快了新制冷剂研发的步伐。在多级离心压缩机水蒸气制冷空调行业,通常在对压比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同时限制多级离心压缩机尺寸,这就导致了多级离心压缩机需要设计多级压缩。制冷剂在被多级离心压缩机压缩的过程中,其压力和温度不断提高,压力提高是我们的需求,但是温度太高,对整个多级离心压缩机的设计、运行存在的较大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多级离心压缩机进行冷却。
目前应用于多级离心压缩机的冷却方式大多数采用间接换热方式,也有少部分采用直接接触换热方式,但是这两种冷却方式都需要外接水塔,造成空调的体积较大、成本较高。另外,直接接触换热方式还需要对冷却水进行回收,造成空调结构比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其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还提供一种空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空气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过热度调节通路、第一泵体、第二泵体、节流部件、第二换热器和多级压缩机,所述多级压缩机包括冷却室以及依次相连接的第一腔室、多个压缩单元和第二腔室,所述冷却室至少设于一组相邻的所述压缩单元之间;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一泵体和所述第一腔室连通形成第一循环通路;所述第二换热器、第二泵体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形成第二循环通路;所述第二腔室、所述节流部件和所述第一腔室连通形成泄压流路;所述过热度调节通路的一端同所述冷却室连通、另一端同所述第一循环通路和所述第二循环通路中的之一连通,用于调节所述冷却室内的冷却介质的过热度。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过热度调节通路的另一端同所述第一循环通路上所述第一泵体的出口和所述第一腔室的入口之间的流路连通。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多级压缩机还包括转子轴和套设于所述转子轴的定子,多个所述压缩单元沿轴向间隔设于所述转子轴,所述定子设有冷却流路,所述冷却流路的第一端口同所述第二泵体的出口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流路通过第三流路连通、第二端口通过第一流路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过热度调节通路的另一端同所述第二循环通路上所述第二泵体的出口和所述第二腔室的入口之间的流路连通。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多级压缩机还包括转子轴和套设于所述转子轴的定子,多个所述压缩单元沿轴向间隔设于所述转子轴,所述定子设有冷却流路,所述冷却流路的第一端口同所述第二泵体的出口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流路通过第三流路连通、第二端口通过第一流路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过热度调节通路的另一端同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三流路中的至少之一连通。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流路设有第一调节阀。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过热度调节通路包括第二流路、第二调节阀和喷嘴,所述喷嘴位于所述冷却室内、并设于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二调节阀设于所述第二流路。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压缩单元为间隔设置的两个。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临近所述第一腔室的所述压缩单元包括一级叶轮和一级扩压器,所述一级叶轮和所述一级扩压器自所述第一腔室向所述冷却室依次设置。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临近所述第二腔室的所述压缩单元包括回流器、二级叶轮、二级扩压器和导流扩压器,所述回流器、所述二级叶轮、所述二级扩压器和所述导流扩压器自所述冷却室向所述第二腔室依次设置。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扩压器为轴向扩压器或蜗壳。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多级压缩机还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转子轴和定子,所述定子套设于所述转子轴外,所述一级叶轮设于所述转子轴的一端,所述二级叶轮设于所述转子轴的另一端,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轴之间形成有风冷通路,所述风冷通路的两端经过所述定子而伸出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一级叶轮合围成所述第一腔室,所述冷却室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内。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二级叶轮合围成所述第二腔室。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导流扩压器的出口相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二腔室。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中的至少之一设有可通断的冷却介质补给口。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中的至少之一设有可通断的抽真空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定子的温度t;
基于t≤t0,空气处理系统按照当前运行参数运行;
基于t>t0,开启第一调节阀。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基于t>t0,开启第一调节阀的步骤包括:
基于t0<t≤t1,开启第一调节阀;
基于t>t1,开启第一调节阀和与风冷通路连接的风冷设备。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基于t>t0,开启第一调节阀的步骤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冷却室内冷却介质的压力P2和温度T,根据P2和T调节第二调节阀的开度,使得冷却室内冷却介质的过热度下降至第一设定阈值。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获取定子的温度t的步骤之前,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空气处理系统内的压力P和冷却介质的液量M;
基于P>P1,开启第二开关阀以及与第二开关阀连接的真空泵,基于P≤P1,关于第二开关阀以及与第二开关阀连接的真空泵;
基于M<M1,开启第一开关阀以及与第一开关阀连接的液泵,基于M≥M1,关闭第一开关阀以及与第一开关阀连接的液泵;
开启多级压缩机、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开启多级压缩机、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的步骤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室内出风温度T1,根据T1与设定温度T2,调节多级压缩机、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的转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过热度调节通路的一端同冷却室连通、另一端同第一循环通路和第二循环通路中的之一连通,低温液态的冷却介质经过过热度调节通路进入冷却室,与冷却室内高温气态的冷却介质接触,使得低温液态的冷却介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吸收冷却室内部的热量,对冷却室内高温气态的冷却介质进行降温,以此来减小冷却室内高温气态的冷却介质的过热度,达到提升空气处理系统性能的目的;该空气处理系统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无需额外的冷却系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的主视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多级压缩机的左视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的主视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的主视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另一示例的主视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的主视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的主视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种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空气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换热器19、过热度调节通路35、第一泵体18、第二泵体24、节流部件28、第二换热器25和多级压缩机。多级压缩机包括冷却室15以及依次连通的第一腔室14、多个压缩单元和第二腔室16。冷却室15至少设于一组相邻的压缩单元之间。第一换热器19、第一泵体18和第一腔室14连通形成第一循环通路36,可以是第一泵体18的入口连接在第一腔室14的底部,第一泵体18的出口连接在第一换热器19的入口,第一换热器19的出口连接在第一腔室14的顶部。第二换热器25、第二泵体24和第二腔室16连通形成第二循环通路37,可以是第二泵体24的入口连接在第二腔室16的底部,第二泵体24的出口连接在第二换热器25的入口,第二换热器25的出口连接在第二腔室16的顶部。第二腔室16、节流部件28和第一腔室14连通形成泄压流路,可以是节流部件28的高压端连接在第二腔室16的底部,节流部件28的低压端连接在第一腔室14的侧壁或顶壁(如第六流路27的第一端与第二腔室16连通、第二端与第一腔室14连通,节流部件28设于第六流路27上)。过热度调节通路35的一端同冷却室15连通、另一端同第一循环通路36连通,用于调节冷却室15内的冷却介质的过热度。
该空气处理系统,过热度调节通路35的一端同冷却室15连通、另一端同第一循环通路36连通,第一循环通路36内的部分低温液态的冷却介质经过过热度调节通路35进入冷却室15,与冷却室15内高温气态的冷却介质接触,使得低温液态的冷却介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吸收冷却室15内部的热量,对冷却室15内高温气态的冷却介质进行降温,以此来减小冷却室15内高温气态的冷却介质的过热度,达到提升空气处理系统性能的目的;该空气处理系统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无需额外的冷却系统。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换热器19的出口与第一腔室14的入口之间通过第四流路17连通,第一腔室14内设有第一喷头22,第一喷头22设于第四流路17的出口处,第一喷头22喷射的低温液态的冷却介质可以更好地在第一腔室14内进行蒸发降温。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换热器25的出口与第二腔室16的入口之间通过第五流路34连通,第二腔室16内设有第二喷头26,第二喷头26设于第五流路34的出口处,第二喷头26喷射的液态冷却介质有利于对第二腔室16内的高温气态的冷却介质更好地进行液化降温。
在一示例中,如图1所示,过热度调节通路35的另一端同第一循环通路36上处于第一泵体18的出口和第一腔室14的入口之间的流路连通,在第一泵体18的泵压下,低温液态的冷却介质经过过热度调节通路35进入冷却室15,与冷却室15内高温气态的冷却介质接触,使得低温液态的冷却介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吸收冷却室15内部的热量,对冷却室15内高温气态的冷却介质进行降温,以此来减小冷却室15内高温气态的冷却介质的过热度,达到提升空气处理系统性能的目的。
可以是,过热度调节通路35的另一端同第一泵体18的出口和第一换热器19的入口之间的流路连通;或者可以是,如图1所示,过热度调节通路35的另一端同第一换热器19的出口和第一腔室14的入口之间的流路连通等的方式;以上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示例中,如图1所示,过热度调节通路35包括第二流路38和第二调节阀20,第二调节阀20设于第二流路38,第二调节阀20通过调节第二流路38的开度,实现调整过热度调节通路35喷射的低温液态的冷却介质的喷射量的目的,使得冷却室15内高温气态的冷却介质的过热度减小至设定阈值(可以是1~2度),更好地保证空气处理系统的性能。第二调节阀20可以是电控节流阀。
在一示例中,如图1所示,过热度调节通路35还包括喷嘴21,喷嘴21位于冷却室15内、并设于第二流路38,低温液态的冷却介质经过喷嘴21进行喷射的过程中,先由低温液态转变成低温雾态,低温雾态的冷却介质在与冷却室15内高温气态的冷却介质接触,使得低温雾态的冷却介质由低温雾态转变成低温气态,吸收冷却室15内高温气态的冷却介质的热量。低温雾态的冷却介质相较于低温液态的冷却介质,能够更大面积的与冷却室15内高温气态的冷却介质接触,更好地进行气化吸热。可以是,喷嘴21设置为环形喷嘴21。
在一示例中,多个压缩单元可以是两个、三个或四个等;对于多个压缩单元为三个或四个压缩单元的方案,每相邻两个压缩单元之间可以均设有冷却室15,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多级压缩机的性能;以上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下面以多个压缩单元为间隔设置的两个压缩单元,冷却室15为一个冷却室15的方案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示例中,如图1所示,临近第一腔室14的压缩单元包括一级叶轮5和一级扩压器6,一级叶轮5和一级扩压器6自第一腔室14向冷却室15依次设置;临近第二腔室16的压缩单元包括回流器7、二级叶轮8、二级扩压器9和导流扩压器10,回流器7、二级叶轮8、二级扩压器9和导流扩压器10自冷却室15向第二腔室16依次设置。而且,一级叶轮5和二级叶轮8同向分布,均为直径自第一腔室14向第二腔室16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一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多级压缩机还包括第一壳体1以及位于第一壳体1内的转子轴4和定子3,转子轴4位于第一腔室14和第二腔室16之间,定子3套设于转子轴4外,一级叶轮5设于转子轴4的朝向第一腔室14的一端,二级叶轮8设于转子轴4的朝向第二腔室16的一端,第一壳体1和一级叶轮5合围成第一腔室14,冷却室15位于第一壳体1的侧壁内。冷却室15和一级扩压器6径向连通,冷却室15和二级扩压器9也径向连通。冷却室15设置为环形腔,冷却室15内沿周向间隔设有翅片2,定子3的热量可以通过翅片2被冷却室15内的气态介质带走,利于对定子3进行降温。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导流扩压器10设置为轴向扩压器,第一壳体1和二级叶轮8合围成第二腔室16。
在一示例中,如图1所示,定子3和转子轴4之间形成有风冷通路40,风冷通路40的两端经过定子3而自第一壳体1的侧壁伸出,气嘴29安装在风冷通路40的端部,通过气嘴29连接风冷设备,风冷设备运行,可以对定子3和转子轴4进行风冷降温。
在一示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腔室14和第二腔室16中的至少之一设有可通断的冷却介质补给口12,可以是在冷却介质补给口12处设置第一开关阀11实现冷却介质补给口12的导通和关断。打开第一开关阀11,自冷却介质补给口12向空气处理系统进行补给冷却介质;关闭第一开关阀11,停止向空气处理系统进行补给冷却介质。可以是,第一腔室14设有可通断的冷却介质补给口12;或者可以是,第二腔室16设有可通断的冷却介质补给口12;或者可以是,第一腔室14和第二腔室16均设有可通断的冷却介质补给口12;以上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示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腔室14和第二腔室16中的至少之一设有可通断的抽真空口13,可以是在抽真空口13处设置第二开关阀41实现抽真空口13的导通和关断。由于第一腔室14和第二腔室16相通:打开第二开关阀41,通过真空泵自抽真空口13对第一腔室14进行抽真空;关闭第二开关阀41,停止对第一腔室14进行抽真空。可以是,第一腔室14设有可通断的抽真空口13;或者可以是,第二腔室16设有可通断的抽真空口13;或者可以是,第一腔室14和第二腔室16均设有可通断的抽真空口13;以上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示例中,冷却介质为水,水不仅无毒、不燃、不爆,而且安全性高、环保,ODP(消耗臭氧潜能值)为0,GWP(全球变暖潜能值)为0。
在一示例中,翅片2与第一壳体1通过一体3D金属打印工艺制成;定子3热装在第一壳体1的侧壁上,然后进行灌胶封装;一级叶轮5和转子轴4以及二级叶轮8和转子轴4均通过锁定螺母固定;第一换热器19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25为冷凝器,第一腔室14为蒸发室,第二腔室16为冷凝室,节流部件28为膨胀阀或毛细管。
在一示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泵体18和第二泵体24均为水泵,第二腔室16与第二换热器25的入口通过第七流路23连通,第二泵体24设于第七流路23上。
在一示例中,如图5所示,定子3设有冷却流路33,冷却流路33的第一端口同第二泵体24的出口和第二腔室16之间的流路通过第三流路32连通、第二端口通过第一流路30同第二腔室16的底部连通,过热度调节通路35的另一端同第一流路30连通。可以是,冷却流路33的第一端口同第二换热器25的出口和第二腔室16之间的流路(即第五流路34)通过第三流路32连通。
在第二泵体24的泵压下,低温液态的冷却介质自第三流路32经过冷却流路33对定子3进行冷却后(加强定子3的冷却),经第一流路30流回第二腔室16。冷却流路33可以是螺旋流路,这样可以更好地对定子3进行降温。
在一示例中,如图5所示,第三流路32设有第一调节阀31,第一调节阀31用于调节第三流路32的开度,第一调节阀31可以为电控调节阀。
如图1所示,运行空气处理系统:第一开关阀11打开,液泵通过冷却介质补给口12向第一腔室14(也可以是第二腔室16)内注水,水位达到限定值后,关闭第一开关阀11;打开第二开关阀41,真空泵通过抽真空口13对第二腔室16(也可以是第一腔室14)进行抽真空,当第一腔室14的压力下降至工作压力后,关闭第二开关阀41,停止抽真空;开启第一泵体18、第二泵体24、多级压缩机,当第一喷头22喷出一定蒸发温度的水后,形成的水雾在第一腔室14的低压环境下进行蒸发,产生饱和水蒸气,然后一级叶轮5对其进行压缩,水蒸气压力和温度上升,然后水蒸气分别流经一级扩压器6、冷却室15、翅片2、回流器7,进入二级叶轮8中二次被压缩,二次压缩后的水蒸气通过二级扩压器9和导流扩压器10进入第二腔室16,第二喷头26喷出的水对第二腔室16内的过热水蒸气降温(过热水蒸气温度低于饱和蒸气温度),使第二腔室16内的过热水蒸气降温冷凝成水;对于第一循环通路36,第一喷头22喷出的水一部分蒸发吸热,另一部分落至第一腔室14底部形成冷冻水,冷冻水在第一泵体18驱动下,经过第一换热器19进行换热,使室内温度降低,换热后的水经过第四流路17大部分经第一喷头22喷入第一腔室14,一小部分经过热度调节通路35自环形喷嘴21喷入冷却室15(控制装置根据冷却室15所需的冷量,控制第二调节阀20调节喷入冷却室15内的水量),喷入冷却室15内的水在冷却室15内蒸发吸热,对经过一级压缩后进入冷却室15的过热水蒸气进行吸热降温,降低一级压缩后进入冷却室15的过热水蒸气的过热度,使其过热度下降为1~2度。第一壳体1的外侧壁和内侧壁通过翅片2进行支撑,并且翅片2紧靠定子3,定子3产生的热量通过翅片2被冷却室15内压送的水蒸气带走,同时还通过气嘴29外接风冷设备对定子3和转子轴4进行吹风,使定子3和转子轴4的温度降低;对于第二循环通路37,第二腔室16凝结的水聚积在第二腔室16的底部,温度较高,在第二泵体24作用下,第二腔室16内的水泵入第二换热器25,通过第二换热器25向室外散热,散热后的水再经过第五流路34流回第二腔室16;对于泄压流路,第二腔室16的一部分水通过节流部件28后重新回到第一腔室14,实现空气处理系统内的水进行循环。
实施例二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如图3所示,过热度调节通路35的另一端同第二循环通路37连通。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过热度调节通路35的另一端同第二循环通路37上处于第二泵体24的出口和第二腔室16的入口之间的流路连通,第二循环通路37内的部分低温液态的冷却介质经过过热度调节通路35进入冷却室15,与冷却室15内高温气态的冷却介质接触,使得低温液态的冷却介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吸收冷却室15内部的热量,对冷却室15内高温气态的冷却介质进行降温,以此来减小冷却室15内高温气态的冷却介质的过热度,达到提升空气处理系统性能的目的;该空气处理系统同样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无需额外的冷却系统。
在一示例中,如图3所示,定子3设有冷却流路33,冷却流路33的第一端口同第二泵体24的出口和第二腔室16之间的流路通过第三流路32连通、第二端口通过第一流路30同第二腔室16的底部连通,过热度调节通路35的另一端同第一流路30连通。可以是,冷却流路33的第一端口同第二换热器25的出口和第二腔室16之间的流路(即第五流路34)通过第三流路32连通。
在第二泵体24的泵压下,低温液态的冷却介质自第三流路32经过冷却流路33对定子3进行冷却后(加强定子3的冷却)进行分流,一大部分经第一流路30流回第二腔室16,一小部分经过过热度调节通路35自喷嘴21喷入冷却室15,与冷却室15内高温气态的冷却介质接触,使得低温液态的冷却介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即闪蒸),吸收冷却室15内部的热量,对冷却室15内压送的高温气态的冷却介质进行降温,以此来减小冷却室15内高温气态的冷却介质的过热度,达到提升空气处理系统性能的目的。冷却流路33可以是螺旋流路,这样可以更好地对定子3进行降温。
在一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三流路32设有第一调节阀31,第一调节阀31用于调节第三流路32的开度,第一调节阀31可以为电控调节阀。
也可以是,第一调节阀31设置在第一流路30、并处于过热度调节通路35的下游,也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三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主要在于:如图4所示,导流扩压器10设置为蜗壳,空气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壳体39,第二壳体39与第一壳体1为分体结构,蜗壳的出口与第二壳体39相连接,第二壳体39的内部形成第二腔室16,即蜗壳的出口与第二腔室16连通,进行二级压缩后的高温气态的冷却介质经过蜗壳进入第二腔室16内,在第二腔室16内进行液化散热。
实施例四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主要在于:如图6所示,过热度调节通路35的另一端同第三流路32连通、并连接在第一调节阀31和第五流路34之间,这样冷却流路33和过热度调节通路35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实施例五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主要在于:如图7所示,过热度调节通路35的另一端同第三流路32连通、并连接在第一调节阀31和第五流路34之间,这样冷却流路33和过热度调节通路35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实施例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如图8所示,包括:
步骤202:获取定子3的温度t;
步骤2022:基于t≤t0,系统按照当前运行参数运行;
步骤2024:基于t>t0,开启第一调节阀31。
该空调的控制方法,在t>t0时,通过冷却介质流过冷却流路33,实现对定子3进行降温,这样多级压缩机内部的降温效果更好。
在一示例中,如图8所示,步骤2024:基于t>t0,开启第一调节阀31的步骤包括:
步骤20242:基于t0<t≤t1,开启第一调节阀31,通过冷却介质流过冷却流路33,实现对定子3进行降温;
步骤20244:基于t>t1,开启第一调节阀31和与风冷通路连接的风冷设备,不仅通过冷却介质流过冷却流路33,实现对定子3进行降温,还通过风冷通路内流通的空气,实现对定子3进行降温,进一步提升定子3的散热效果。
其中,t0和t1为不同的温度阈值。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步骤2024之后,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402,获取冷却室15内冷却介质的压力P2和温度T,根据P2和T可以按照预设表等的方式调节第二调节阀20的开度,使得冷却室15内冷却介质的过热度下降至第一设定阈值。第一设定阈值可以设置为1~2摄氏度,这样热泵系统的效率更高。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102,获取空气处理系统内的压力P和冷却介质的液量M;
步骤1022,基于P>P1,开启第二开关阀41以及与第二开关阀41连接的真空泵,基于P≤P1,关于第二开关阀41以及与第二开关阀41连接的真空泵,使得空气处理系统内的真空度下降至预设压力P1;
步骤1024,基于M<M1,开启第一开关阀11以及与第一开关阀11连接的液泵,基于M≥M1,关闭第一开关阀11以及与第一开关阀11连接的液泵,使得空气处理系统内的冷却介质的量达到预设液量M1;
步骤104,开启多级压缩机、第一泵体18、第二泵体24和第二调节阀20,空气处理系统启动运行。
在一示例中,如图8所示,在步骤104和步骤202之间,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106,获取空调的室内出风温度T1,根据T1与设定温度T2,调节多级压缩机、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的转速。可以是,TI与T2的差值为ΔT,在ΔT大于预设值T0时,逐渐增大多级压缩机、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的转速,直至ΔT≤T0,以此来提升空调的制冷能力。
如图5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控制方式如下:
当接收到开机指令后,首先检测第一腔室14和第二腔室16的水位和压力,若满足P≤P1、M≥M1则无需加水和抽真空。否则:开启第二开关阀41以及与第二开关阀41连接的真空泵进行抽真空,满足P≤P1后,关闭第二开关阀41以及与第二开关阀41连接的真空泵;开启第一开关阀11以及与第一开关阀11连接的液泵进行补充冷却介质(水),满足M≥M1后,关闭第一开关阀11以及与第一开关阀11连接的液泵。
按默认参数运行多级压缩机、第一泵体18和第二泵体24,开启第二调节阀20、并调节至默认开度,过热度调节通路35将水喷到冷却室15进行蒸发冷却水蒸气和定子3。通过检测定子3温度进行冷却方式的切换,当定子3温度t≤t0时,说明只需要过热度调节通路35喷水冷却即可做到,多级压缩机按照默认参数运行;当定子3温度t在t0<t≤t1时,热度调节通路35喷水不足以冷却定子3,通过开启第一调节阀31至默认开度,经过第二换热器25冷却后的水通过第一流路30进入冷却流路33进行定子3冷却;当定子3温度t>t1时,开启第一调节阀31同时开启风冷设备;若是冷却后定子3温度仍未达到允许运行温度,则需要增大第一调节阀31的开度和提高风冷设备的风冷风量,冷却后定子3温度达到允许运行温度。
获取冷却室15内冷却介质的压力P2和温度T,根据P2和T可以按照预设表等的方式调节第二调节阀20的开度,使得冷却室15内冷却介质的过热度下降至第一设定阈值,通过判断冷却室15内冷却后的水蒸气过热度是否满足1~2摄氏度,若不满足,则增大第二调节阀20的开度以增加冷却流量,直至过热度满足1~2摄氏度。
获取空调的室内出风温度T1,根据T1与(用户)设定温度T2,得到TI与T2的差值为ΔT,在ΔT大于预设值T0时,调整多级压缩机、第一泵体18和第二泵体24的运行参数,如逐渐增大多级压缩机、第一泵体18和第二泵体24的转速,直至ΔT≤T0,以此来提升空调的制冷能力。
实施例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
该空调器,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处理系统的全部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过热度调节通路的一端同冷却室连通、另一端同第一循环通路和第二循环通路中的之一连通,低温液态的冷却介质经过过热度调节通路进入冷却室,与冷却室内高温气态的冷却介质接触,使得低温液态的冷却介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吸收冷却室内部的热量,对冷却室内高温气态的冷却介质进行降温,以此来减小冷却室内高温气态的冷却介质的过热度,达到提升空气处理系统性能的目的;该空气处理系统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无需额外的冷却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边”、“相对”、“四角”、“周边”、““口”字结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过热度调节通路、第一泵体、第二泵体、节流部件、第二换热器和多级压缩机,所述多级压缩机包括冷却室以及依次相连接的第一腔室、多个压缩单元和第二腔室,所述冷却室至少设于一组相邻的所述压缩单元之间;
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一泵体和所述第一腔室连通形成第一循环通路;
所述第二换热器、第二泵体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形成第二循环通路;
所述第二腔室、所述节流部件和所述第一腔室连通形成泄压流路;
所述过热度调节通路的一端同所述冷却室连通、另一端同所述第一循环通路和所述第二循环通路中的之一连通,用于调节所述冷却室内的冷却介质的过热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热度调节通路的另一端同所述第一循环通路上所述第一泵体的出口和所述第一腔室的入口之间的流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压缩机还包括转子轴和套设于所述转子轴的定子,多个所述压缩单元沿轴向间隔设于所述转子轴,所述定子设有冷却流路,所述冷却流路的第一端口同所述第二泵体的出口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流路通过第三流路连通、第二端口通过第一流路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热度调节通路的另一端同所述第二循环通路上所述第二泵体的出口和所述第二腔室的入口之间的流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压缩机还包括转子轴和套设于所述转子轴的定子,多个所述压缩单元沿轴向间隔设于所述转子轴,所述定子设有冷却流路,所述冷却流路的第一端口同所述第二泵体的出口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流路通过第三流路连通、第二端口通过第一流路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过热度调节通路的另一端同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三流路中的至少之一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路设有第一调节阀。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热度调节通路包括第二流路、第二调节阀和喷嘴,所述喷嘴位于所述冷却室内、并设于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二调节阀设于所述第二流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压缩单元为间隔设置的两个;
临近所述第一腔室的所述压缩单元包括一级叶轮和一级扩压器,所述一级叶轮和所述一级扩压器自所述第一腔室向所述冷却室依次设置;
临近所述第二腔室的所述压缩单元包括回流器、二级叶轮、二级扩压器和导流扩压器,所述回流器、所述二级叶轮、所述二级扩压器和所述导流扩压器自所述冷却室向所述第二腔室依次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扩压器为轴向扩压器或蜗壳。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压缩机还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转子轴和定子,所述定子套设于所述转子轴外,所述一级叶轮设于所述转子轴的一端,所述二级叶轮设于所述转子轴的另一端,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轴之间形成有风冷通路,所述风冷通路的两端经过所述定子而伸出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一级叶轮合围成所述第一腔室,所述冷却室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二级叶轮合围成所述第二腔室;或
所述空气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导流扩压器的出口相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二腔室。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中的至少之一设有可通断的冷却介质补给口,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中的至少之一设有可通断的抽真空口。
13.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
CN202221354021.XU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及空调 Active CN2174234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54021.XU CN217423486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54021.XU CN217423486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23486U true CN217423486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90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54021.XU Active CN217423486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234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21390B1 (ko) 터보 압축기 냉각장치
EP3203164B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JP4522641B2 (ja) 蒸気圧縮式冷凍機
US20170274728A1 (en) Motor-driven compressor and cooling system
US6584784B2 (en) Combined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a liquid pre-cooling heat exchanger
JP2007285681A (ja) 冷凍装置
US9243826B2 (en) Refrigeration cycle using a refrigerant having negative saturated vapor pressure with condensation path backflow control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using a refrigerant having negative saturated vapor pressure with evaporation path load bypass
JP2003322421A (ja) 超臨界蒸気圧縮回路における高圧側圧力制御方法と回路装置
KR20030095240A (ko) 초임계 냉매 사이클 장치
JP2015212545A (ja) ターボ機械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4949369A (zh) 涡轮制冷机
CN217423486U (zh) 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及空调
JP2020204454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7190341A (zh) 一种空气处理系统、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JP2014066381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100309011B1 (ko) 냉동사이클
JP2008075926A (ja)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
JP2020193587A (ja) 速度型圧縮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速度型圧縮機の運転方法
CN221036346U (zh) 冷水机组
CN217464977U (zh) 制冷系统和空调
JP6643711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冷却方法
CN217274925U (zh) 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及空调
KR200300275Y1 (ko) 냉동시스템
CN113494824B (zh) 一种制冷系统、冷凝机组及控制方法
CN216282131U (zh) 制冷装置和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