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74925U - 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74925U
CN217274925U CN202221298308.5U CN202221298308U CN217274925U CN 217274925 U CN217274925 U CN 217274925U CN 202221298308 U CN202221298308 U CN 202221298308U CN 217274925 U CN217274925 U CN 2172749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throttling
cooling unit
stage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9830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宏亮
姬安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9830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749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749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749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文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及空调。空气调节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泵体、节流部件、节流雾化部件、第二换热器和多级压缩机,多级压缩机设有依次相连接的多个级间模块,至少一个级间模块包括压缩单元和冷却单元,冷却单元位于压缩单元的下游、并与压缩单元连通,每个级间模块均包括压缩单元;其中,多级压缩机的末级、第一换热器、泵体、节流部件、第二换热器以及多级压缩机首级依次相连接,节流雾化部件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换热器经泵体和节流部件至第二换热器之间的通路上、另一端与冷却单元相连接,用于向冷却单元内喷射冷却介质。该空气调节系统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和一种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外对于臭氧层破坏以及温室气体问题的日益关注,为解决因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而带来的气候威胁,世界各国都加快了新制冷剂研发的步伐。在离心压缩机水蒸气制冷空调行业,通常在对压比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同时限制离心压缩机尺寸,这就导致了离心压缩机需要设计多级压缩(即多级离心压缩机)。制冷剂在被多级离心压缩机压缩的过程中,其压力和温度不断提高,压力提高是我们的需求,但是温度太高,对整个多级离心压缩机的设计、运行存在的较大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多级离心压缩机进行冷却。
目前应用于多级离心压缩机的冷却方式大多数采用间接换热方式,也有少部分采用直接接触换热方式,但是这两种冷却方式都需要外接水塔,造成空调的体积较大、成本较高。另外,直接接触换热方式还需要对冷却水进行回收,造成空调结构比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其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还提供一种空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空气调节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泵体、节流部件、节流雾化部件、第二换热器和多级压缩机,所述多级压缩机设有依次相连接的多个级间模块,至少一个所述级间模块包括压缩单元和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位于所述压缩单元的下游、并与所述压缩单元连通,每个所述级间模块均包括压缩单元;其中,所述多级压缩机的末级、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泵体、所述节流部件、所述第二换热器以及所述多级压缩机首级依次相连接,所述节流雾化部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经所述泵体和所述节流部件至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通路上、另一端与所述冷却单元相连接,用于向所述冷却单元内喷射冷却介质。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节流雾化部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泵体和所述节流部件之间。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级间模块均包括压缩单元和冷却单元。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冷却单元均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位于末级的冷却单元通过其第一接口与末级的压缩单元相连接、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相连接、第三接口与所述节流雾化部件的另一端相连接;其他级的冷却单元通过其第一接口与该冷却单元同级的压缩单元相连接、第二接口与该冷却单元下一级的压缩单元相连接、第三接口与所述节流雾化部件的另一端相连接;首级的压缩单元与第二换热器相连接。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节流雾化部件的数量与所述冷却单元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连接。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节流雾化部件为节流阀。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调节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节流雾化部件和所述检测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冷却单元、并设置成检测所述冷却单元内冷却介质的参数信息,所述控制装置设置成根据所述参数信息调节所述节流雾化部件的开度,以使所述冷却单元内冷却介质的蒸汽过热度下降至设定阈值。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参数信息包括温度信息和压力信息;所述控制装置设置成:根据所述压力信息在预设数据中获取相应的气化临界数据;比较所述温度信息与所述气化临界数据,基于比较结果不满足设定阈值,根据比较结果在所述预设数据中获取所述节流雾化部件的预设开度,再将所述节流雾化部件的实际开度调节至所述预设开度。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节流雾化部件可以为电控节流阀、电子膨胀阀或者流量控制阀。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压缩单元包括压缩腔和设于所述压缩腔内的叶轮,所述冷却单元为冷却腔。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多级压缩机为水蒸气压缩机,所述冷却介质为水,所述泵体为水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多级压缩机的末级和首级各设有一个连接端口,第一换热器设有两个连接端口,泵体设有两个连接端口,节流部件设有两个连接端口,第二换热器设有两个连接端口,多级压缩机的末级、第一换热器、泵体、节流部件、第二换热器以及多级压缩机首级通过上述连接端口依次相连通,节流雾化部件设有两个连接端口,节流雾化部件一端的连接端口连接在泵体和节流部件之间、另一端的连接端口与冷却单元相连通,用于在泵体的泵压下向冷却单元内喷射冷却介质,实现对冷却单元进行降温,该空气调节系统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框图,箭头表示冷却介质的流向;
图2为图1所示空气调节系统运行状态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第一换热器,200泵体,300节流部件,400节流雾化部件,500第二换热器,600多级压缩机,610级间模块,611压缩单元,612冷却单元,613第二接口。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种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空气调节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换热器100、泵体200、节流部件300、节流雾化部件400、第二换热器500和多级压缩机600。第一换热器100、泵体200、节流部件300、第二换热器500和多级压缩机600依次首尾连接。多级压缩机600设有依次相连接的多个级间模块610:至少一个级间模块610包括压缩单元611和位于该压缩单元611下游的冷却单元612,该冷却单元612与该压缩单元611相连通;每个级间模块610均包括压缩单元611。节流雾化部件400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换热器100经泵体200和节流部件300至第二换热器500之间的通路上、另一端与冷却单元612相连接,节流雾化部件400用于向冷却单元612内喷射冷却介质。
至少一个级间模块610包括压缩单元611和位于该压缩单元611下游的冷却单元612,该冷却单元612与该压缩单元611相连通;每个级间模块610均包括压缩单元611。即:每个级间模块610均包括压缩单元611,至少一个级间模块610还包括冷却单元612,同时包括压缩单元611和冷却单元612的级间模块610,其冷却单元612位于压缩单元611的下级、并与压缩单元611相连通。
该空气调节系统,多级压缩机600的末级和首级各设有一个连接端口,第一换热器100设有两个连接端口,泵体200设有两个连接端口,节流部件300设有两个连接端口,第二换热器500设有两个连接端口,多级压缩机600的末级、第一换热器100、泵体200、节流部件300、第二换热器500以及多级压缩机600首级通过上述连接端口依次相连通,节流雾化部件400设有两个连接端口,节流雾化部件400一端的连接端口连接在泵体200和节流部件300之间、另一端的连接端口与冷却单元612相连通,用于在泵体200的泵压下向冷却单元612内喷射冷却介质,实现对冷却单元612进行降温,该空气调节系统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
空气调节系统运行,自多级压缩机600流出的气态冷却介质在流过第一换热器100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换热器100向外界进行散热,会由气态向液体进行转变,液态的冷却介质由泵体200向下游进行泵送。泵体200泵送的液态冷却介质:一部分泵向节流部件300,并在经过第二换热器500后(转变成气态),自多级压缩机600首级的连接端口到达多级压缩机600,通过多级压缩机600依次进行压缩;另一部分泵向节流雾化部件400而喷入冷却单元612内,自节流雾化部件400喷入冷却单元612内的冷却介质由液体转变成雾态,再由雾态转变成气态,吸收自压缩单元611流入冷却单元612内的冷却介质的热量,使得冷却单元612内的温度大幅度降低(但是多级压缩机内的冷却介质仍保持为气态),而此过程冷却单元612内的压力变化很小,实现了对多级压缩机600进行冷却的目的。
在一实施例中,节流雾化部件400的一端连接在泵体200和节流部件300之间。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每个级间模块610均包括压缩单元611和冷却单元612。每级压缩单元611压缩后形成的气态冷却介质流入与该压缩单元611相同级的冷却单元612,在冷却单元612内进行保压冷却,相较于仅部分级间模块610包括压缩单元611和冷却单元612,多级压缩机600的冷却效果更好。
在一示例中,如图1所示,节流雾化部件400的数量与冷却单元612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设置,通过针对每个冷却单元612调节与该冷却单元612相对应的节流雾化部件400的流量,使得每个冷却单元612的冷却效果均处于较优的水平,相较于节流雾化部件400的数量少于冷却单元612的数量的方案,这样可以更大限度地提升多级压缩机600的冷却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每个冷却单元612均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一接口位于第三接口的上游,第二接口位于第三接口的下游。位于末级的冷却单元612通过其第一接口与末级的压缩单元611相连接(即相连通)、第二接口613(该第二接口613为多级压缩机600末级的连接端口)与第一换热器100相连接(即相连通)、第三接口与相应的节流雾化部件400的另一端相连接(即相连通)。其他级的冷却单元612通过其第一接口与该冷却单元612同级的压缩单元611相连接、第二接口与该冷却单元612下一级的压缩单元611相连接、第三接口与相应的节流雾化部件400的另一端相连接。首级的压缩单元611与第二换热器500相连接,也就是多级压缩机600首级的连接端口与第二换热器500相连接。
举例说明:如图1所示,多个冷却单元612为N个冷却单元612,多个压缩单元611为N个压缩单元611,节流雾化部件400为N个节流雾化部件400。N个冷却单元612和N个压缩单元611依次交替设置并连通,首个为压缩单元611,末个为冷却单元612。N个节流雾化部件400的N个另一端与N个冷却单元612的N个第三接口一一对应相连接。第一个压缩单元611为首级压缩单元611,第一个冷却单元612为首级冷却单元612,以此类推,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N可以是2、3、4或6等,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示例中,空气调节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和检测装置,节流雾化部件400可以为电控节流阀、电子膨胀阀或者流量控制阀,电控节流阀、泵体200、检测装置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检测装置设置成检测冷却单元612内冷却介质的参数信息,控制装置设置成根据参数信息调节电控节流阀的开度,以使冷却单元612内冷却介质的蒸汽过热度下降至设定阈值。
可以是:检测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参数信息包括温度信息和压力信息,如图3所示,空气调节系统运行(泵体200和多级压缩机600均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运行),控制装置设置成:根据压力信息在预设数据(如控制装置中预设的数据表)中获取相应的气化临界数据;然后比较温度信息与气化临界数据,在比较结果不满足预设阈值时(即温度信息与气化临界数据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根据比较结果在预设数据中获取电控节流阀的预设开度,然后再将电控节流阀的实际开度调节至预设开度(调节方式可以是根据实际开度与预设开度的比较结果来进行调节,在此不再赘述),以此来对自节流雾化部件400喷射到该冷却单元612内的冷却介质的喷射量进行调节,以使冷却单元612内冷却介质的蒸汽过热度下降至设定阈值。比较温度信息与气化临界数据,对于在比较结果满足预设阈值时,重置进行上述检测方案,控制装置根据再次获取的温度信息和压力信息确定电控节流阀的实际开度是否需要调节,如此重复进行。
自节流雾化部件400喷入冷却单元612内的冷却介质由液体转变成雾态,再(在自压缩单元611流入冷却单元612内的冷却介质的温度的作用下)由雾态转变成气态,吸收自压缩单元611流入冷却单元612内的冷却介质的热量,使该冷却单元612内的冷却介质在其当前承受压力(当前承受压力对应于压力信息)下的蒸汽过热度下降至设定阈值,既实现冷却单元612内的温度大幅度降低,还保证冷却单元612内的冷却介质全部以气态形式存在,这种冷却介质可以是水,多级压缩机600可以是水蒸气压缩机,泵体200可以是水泵,此方案适用于多级离心压缩机水蒸气制冷空调。
当然,冷却介质也可以是空调用冷媒等,也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实施例中,设定阈值设置为不大于5度(可以是设定阈值设置为1~2度),即冷却单元612内的冷却介质在该冷却单元612当前承受压力下的蒸汽过热度下降至不大于5度,也就是:冷却单元612内的冷却介质的温度减去冷却介质在该冷却单元612当前承受压力下对应的饱和蒸汽温度为0~5度。最好不设置成0度,以免冷却介质自气态转变成液态。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压缩单元611包括压缩腔和设于压缩腔内的叶轮,叶轮可以由电机进行驱动;冷却单元612设置为冷却腔;节流部件300为膨胀阀或毛细管等;第一换热器100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500为蒸发器。
空气调节系统运行状态下,液态的水经过蒸发器后,完全转变成水蒸气,并且产生一定的过热度,蒸发器吸收室内的热量,对室内进行降温,使室内达到一个降温的效果。多级压缩机600对经过蒸发器后转变成的水蒸气进行压缩,将水蒸气的压力提升至工作所需的压力,叶轮压缩后的过热水蒸气在冷却腔内由电控节流阀喷射的低温水雾进行降温冷却,将冷却腔内水蒸气在该冷却腔当前承受压力下的过热度保持在1~2度。冷凝器主要对多级压缩机600压缩冷却后的水蒸气进行冷凝,将水蒸气的热量排向室外,使水蒸气在冷凝器中冷凝成过冷水(即自气态转变成液态),过冷水再流出冷凝器而流向水泵。水泵对过冷水进行加压,形成高压力的过冷水。膨胀阀对经过水泵的过冷水进行降压节流,将冷凝水的压力降低至冷凝水能够发生蒸发的压力工况,在冷凝水流入蒸发器的过程中发生蒸发,达到预期蒸发温度和预期制冷效果。该空气调节系统采用系统封闭式冷却方案,不仅运行平稳,冷却效果好,效率高,而且不需要外接水,整体性更好。
下面以N为2为例,结合附图1和图2进行详细说明:
空气调节系统运行状态下,蒸发器里面的冷凝水蒸发转变成水蒸气后,流入多级压缩机600,此时水蒸气的压力温度为P1/T1(即压力为P1,温度为T1)。水蒸气流入首级压缩腔,通过首级叶轮压缩后,压力和温度同时升高至P2/T2,P2>P1,T2>T1,此时水蒸气在P2压力下的过热度较高,需要对其进行冷却来降低其过热度。与首级冷却腔相连接的电控节流阀a的实际开度调节至其相应的预设开度后,以压力温度P7/T7向首级冷却腔内喷射水雾,过冷的水雾吸收首级冷却腔内的热量,变成气态,对首级冷却腔内的水蒸气进行冷却,降低首级冷却腔内的水蒸气在首级冷却腔当前承受压力下的过热度,并使过热度处于1~2度,之后流入末级压缩腔,此时压力温度为P2’/T3,T3比P2’压力下的饱和蒸汽温度高1~2度(确保全部为水蒸气,没有水滴),P2>P2’(P2和P2’相差很小,可以认为相同),T2>T3。通过末级叶轮压缩后,水蒸气压力和温度同时升高至P3/T4,与末级冷却腔相连接的电控节流阀b的实际开度调节至其相应的预设开度后,以压力温度P8/T8向末级冷却腔内喷射水雾,过冷的水雾吸收末级冷却腔内的热量,变成气态,对末级冷却腔内的水蒸气进行冷却,降低末级冷却腔内的水蒸气在末级冷却腔当前承受压力下的过热度,并使过热度也处于1~2度,之后流入冷凝器,此时压力温度为P3’/T5,T5比P3’压力下的饱和蒸汽温度高1~2度,P3>P3’(P3和P3’相差很小,可以认为相同),T4>T5。流入冷凝器后压力温度为P6/T6,T6<T5,经冷凝器冷凝后水蒸气变成过冷水。冷凝水通过水泵加压,一部分流向膨胀阀,一部分流向电控节流阀a和电控节流阀b。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
该空调,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全部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图中未示出),包括:
获取冷却单元内冷却介质的参数信息;
根据参数信息调节节流雾化部件的开度,以使冷却单元内冷却介质的蒸汽过热度下降至设定阈值。
空气调节系统运行,自多级压缩机600流出的气态冷却介质在流过第一换热器100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换热器100向外界进行散热,会由气态向液体进行转变,液态的冷却介质由泵体200向下游进行泵送。泵体200泵送的液态冷却介质:一部分泵向节流部件300,并在经过第二换热器500后,自多级压缩机600首级的连接端口到达多级压缩机600,通过多级压缩机600依次进行压缩;另一部分泵向节流雾化部件400而向冷却单元612进行喷射,控制装置根据获取的冷却单元612内冷却介质的参数信息,调节与该冷却单元612相连接的节流雾化部件400的开度,以此来对自节流雾化部件400喷射到该冷却单元612内的冷却介质的喷射量进行调节,以使冷却单元612内冷却介质的蒸汽过热度下降至设定阈值。
自节流雾化部件400喷入冷却单元612内的冷却介质由液体转变成雾态,再(在自压缩单元611流入冷却单元612内的冷却介质的温度的作用下)由雾态转变成气态,吸收自压缩单元611流入冷却单元612内的冷却介质的热量,使该冷却单元612内冷却介质在其当前承受压力下的蒸汽过热度下降至设定阈值,既实现冷却单元612内的温度大幅度降低,还保证冷却单元612内的冷却介质以气态形式存在。
这种冷却介质可以是水,多级压缩机600可以是水蒸气压缩机,泵体200可以是水泵,此方案适用于多级离心压缩机水蒸气制冷空调。
在一示例中,如图3所示,获取冷却单元612内冷却介质的参数信息的步骤包括: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冷却单元612内冷却介质的温度信息,通过压力传感器获取该冷却单元612内冷却介质的压力信息。根据参数信息调节节流雾化部件的开度的步骤包括:根据该压力信息在预设数据中获取相应的气化临界数据;然后比较该温度信息与该气化临界数据,在比较结果不满足预设阈值时(即该温度信息与该气化临界数据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根据比较结果在预设数据中获取电控节流阀的预设开度,然后再将电控节流阀的实际开度调节至预设开度(调节方式可以是根据实际开度与预设开度的比较结果来进行调节,在此不再赘述),以此来对自节流雾化部件400喷射到该冷却单元612内的冷却介质的喷射量进行调节,以使冷却单元612内冷却介质的蒸汽过热度下降至设定阈值。比较温度信息与气化临界数据,对于在比较结果满足预设阈值时,重置进行上述检测方案,控制装置根据再次获取的温度信息和压力信息确定电控节流阀的实际开度是否需要调节,如此重复进行。每个冷却单元612均采用该种方式进行冷却控温。
在一实施例中,设定阈值设置为不大于5度(如图2所示,设定阈值可以设置为1~2度,可以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来进行温度检测,可以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来进行相应的压力检测),即冷却单元612内的冷却介质在该冷却单元612当前承受压力下的蒸汽过热度下降至不大于5度,也就是:冷却单元612内的冷却介质的温度减去冷却介质在该冷却单元612当前承受压力下对应的饱和蒸汽温度为0~5度。最好不设置成0度,以免冷却介质自气态转变成液态。
在一实施例中,空气调节系统运行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冷却介质为水,控制装置设置为CPU。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多级压缩机的末级和首级各设有一个连接端口,第一换热器设有两个连接端口,泵体设有两个连接端口,节流部件设有两个连接端口,第二换热器设有两个连接端口,多级压缩机的末级、第一换热器、泵体、节流部件、第二换热器以及多级压缩机首级通过上述连接端口依次相连通,节流雾化部件设有两个连接端口,节流雾化部件一端的连接端口连接在泵体和节流部件之间、另一端的连接端口与冷却单元相连通,用于在泵体的泵压下向冷却单元内喷射冷却介质,实现对冷却单元进行降温,该空气调节系统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边”、“相对”、“四角”、“周边”、““口”字结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泵体、节流部件、节流雾化部件、第二换热器和多级压缩机,所述多级压缩机设有依次相连接的多个级间模块,至少一个所述级间模块包括压缩单元和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位于所述压缩单元的下游、并与所述压缩单元连通,每个所述级间模块均包括压缩单元;
其中,所述多级压缩机的末级、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泵体、所述节流部件、所述第二换热器以及所述多级压缩机首级依次相连接,所述节流雾化部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经所述泵体和所述节流部件至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通路上、另一端与所述冷却单元相连接,用于向所述冷却单元内喷射冷却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级间模块均包括压缩单元和冷却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冷却单元均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
位于末级的冷却单元通过其第一接口与末级的压缩单元相连接、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相连接、第三接口与所述节流雾化部件的另一端相连接;
其他级的冷却单元通过其第一接口与该冷却单元同级的压缩单元相连接、第二接口与该冷却单元下一级的压缩单元相连接、第三接口与所述节流雾化部件的另一端相连接;
首级的压缩单元与第二换热器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雾化部件的数量与所述冷却单元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装置;和
检测装置,所述节流雾化部件和所述检测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冷却单元、并设置成检测所述冷却单元内冷却介质的参数信息,所述控制装置设置成根据所述参数信息调节所述节流雾化部件的开度,以使所述冷却单元内冷却介质的蒸汽过热度下降至设定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参数信息包括温度信息和压力信息;所述控制装置设置成:
根据所述压力信息在预设数据中获取相应的气化临界数据;
比较所述温度信息与所述气化临界数据,基于比较结果不满足设定阈值,根据比较结果在所述预设数据中获取所述节流雾化部件的预设开度,再将所述节流雾化部件的实际开度调节至所述预设开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雾化部件为电控节流阀、电子膨胀阀或者流量控制阀。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压缩单元包括压缩腔和设于所述压缩腔内的叶轮,所述冷却单元为冷却腔,所述节流雾化部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泵体和所述节流部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压缩机为水蒸气压缩机,所述冷却介质为水,所述泵体为水泵。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
CN202221298308.5U 2022-05-26 2022-05-26 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及空调 Active CN2172749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98308.5U CN217274925U (zh) 2022-05-26 2022-05-26 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98308.5U CN217274925U (zh) 2022-05-26 2022-05-26 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74925U true CN217274925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87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98308.5U Active CN217274925U (zh) 2022-05-26 2022-05-26 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749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ilir et al.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the vapour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cycle by a two‐phase constant area ejector
US9557080B2 (e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US20100058781A1 (en) Refrigerant system with economizer, intercooler and multi-stage compressor
CN108800384B (zh) 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CN104896780A (zh) 涡轮制冷机
CN109386985B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JPH11142007A (ja) 冷凍サイクル
CN101430143A (zh) 一种高温空气调节机
EP3762664A1 (en) Cascade system for use in economizer compressor and related methods
US11092369B2 (en) Integrated suction header assembly
CN206803544U (zh) 制冷实验用双机双级压缩制冷系统
CN205939465U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07848375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冷循环及搭载其的车辆
CN217274925U (zh) 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及空调
CN204555400U (zh) 空调器
CN117167998A (zh) 一种空气调节系统、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11345911U (zh) 制冷系统和空调
CN111811156B (zh) 一种微孔闪蒸制取低温水的系统及方法
CN203717342U (zh) 高压腔喷射增焓涡旋压缩机
CN113085481A (zh)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车辆
CN109682105B (zh) 空调系统
CN104949368A (zh) 涡轮制冷机
KR101353185B1 (ko) 히트펌프
CN104676936A (zh) 涡轮制冷机
CN201885476U (zh) 除湿机及其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