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01833U - 一种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01833U
CN217401833U CN202220974254.3U CN202220974254U CN217401833U CN 217401833 U CN217401833 U CN 217401833U CN 202220974254 U CN202220974254 U CN 202220974254U CN 217401833 U CN217401833 U CN 217401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ob
gas
cover
heat dissipation
gas st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7425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芳
刘汉臣
李延强
郭佰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7425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01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01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01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Controlling Fue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燃气灶,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燃气灶在使用过程中,燃气燃烧释放热量,辐射到灶具的部件上,其中旋钮作为控制火力的工具,会吸收部分热量,若燃气灶工作时间过长,可造成旋钮温升过高,用户难以触摸。该燃气灶可以包括燃气灶壳体、阀体、旋钮、阀杆连接件和至少一个散热结构。其中阀体位于燃气灶壳体内,旋钮包括旋钮内罩,设置于燃气灶壳体的台面上,旋钮内罩具有第一容纳腔,旋钮还包括旋钮外罩,设置于燃气灶壳体的台面上,旋钮外罩具有第二容纳腔,且罩设于旋钮内罩上,旋钮外罩与旋钮内罩之间相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气灶是指以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为燃料进行加热的厨房用具,加热过程中,燃气燃烧放出热量,辐射到灶具的部件上,其中旋钮作为控制火力的工具,会吸收部分热量,若燃气灶工作时间过长,会造成旋钮温度过高,用户难以触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灶,用于解决燃气灶使用过程中,燃气燃烧放出热量辐射到旋钮上造成旋钮温度过高,用户难以触摸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灶,该燃气灶可以包括燃气灶壳体、阀体、阀杆连接件、旋钮和至少一个散热结构。其中,阀体位于燃气灶壳体内,并用于控制燃气灶的火力大小。上述旋钮可以包括旋钮内罩和旋钮外罩,其中,旋钮内罩设置于燃气灶壳体的台面上,且旋钮内罩具有第一容纳腔。上述阀杆连接件位于第一容纳腔内,该阀杆连接件与旋钮内罩相连接,且还与上述阀体相连接。旋钮外罩,设置于燃气灶壳体的台面上,具有第二容纳腔,上述旋钮内罩位于该第二容纳腔内,且旋钮外罩与旋钮内罩之间相连接,此外,上述散热结构也位于旋钮外罩的第二容纳腔内。
由上述可知,该燃气灶可以包括旋钮、阀体和阀杆连接件,基于此,旋钮和阀体可以通过阀杆连接件相连接,这使得用户在使用上述燃气灶时,可以通过旋转设置于燃气灶壳体台面上的旋钮来带动与之相连的阀体进而控制火力大小。此外,上述旋钮包括旋钮内罩和旋钮外罩,旋钮内罩具有第一容纳腔,上述阀杆连接件可以位于该第一容纳腔内。旋钮外罩具有第二容纳腔,旋钮内罩可以位于该第二容纳腔内,且旋钮内罩和旋钮外罩相连接,并设置与燃气灶壳体的台面上,便于用户握持旋钮。
这样一来,当用户使用上述燃气灶时,燃气燃烧放出热量,辐射到旋钮上,旋钮会吸收部分热量造成旋钮温度过高。此时,设置于上述第二容纳腔内的散热结构工作对旋钮进行散热,使得旋钮的温度降低,而不会出现旋钮温度过高,用户难以触碰旋钮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散热结构设置于旋钮内罩或旋钮外罩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结构可以包括风扇,此外,旋钮外罩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口,且上述多个通风口与第二容纳腔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钮外罩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盖板和底板,以及位于盖板和底板之间的第一侧壁,该第一侧壁绕盖板和底板的周边设置,且该第一侧壁与盖板和底板相连接。
此外,通风口设置于上述底板上,且底板靠近燃气灶壳体的台面设置,与燃气灶壳体的台面之间具有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钮外罩可以为圆柱体。在此基础上,旋钮外罩的底板上开设有安装孔,阀杆连接件的一部分穿设于该安装孔内,且上述多个通风口绕安装孔的周边放射状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钮外罩的盖板与第一侧壁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结构还可以包括电机。该散热结构设置于旋钮内罩上,电机位于旋钮内罩远离燃气灶壳体的台面的一侧,风扇位于电机远离旋钮内罩的一侧,电机与风扇和旋钮内罩相连接。或者,该散热结构设置于旋钮外罩上,电机位于旋钮外罩靠近燃气灶壳体的台面的一侧,风扇位于电机远离旋钮外罩的一侧,电机与风扇和旋钮外罩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钮外罩还可以包括第一翻边结构,第一翻边结构一端与旋钮外罩的安装孔的边缘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容纳腔内,且该第一翻边结构绕阀杆连接件的一周设置。旋钮内罩可以包括第二底板、第二侧板以及第二翻边结构,第二侧板位于第二底板与旋钮外罩的盖板之间,且第二侧板绕第二底板的一周设置,形成第一容纳腔,第二翻边结构的一端与第二侧板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容纳腔内,其中,第二翻边结构与第一翻边结构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燃气灶还可以包括进气管,该进气管位于燃气灶壳体内。阀体可以包括阀体底座以及与阀体底座相连接的阀杆,且阀体底座与进气管相连接。此外,阀杆连接件上开设有阀杆连接孔,阀杆的一部分卡接于该阀杆连接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燃气灶还可以包括灶头,设置于燃气灶壳体上,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灶头处,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和电机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气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钮外罩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钮内罩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旋钮内罩沿A-A虚线剖切得到的剖切图;
图5为图2中旋钮外罩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6为图2沿B-B虚线切得到的剖切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结构位于第二容纳腔内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旋钮设置于燃气灶壳体的台面上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的散热结构为风扇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的散热结构为蒸发器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的散热结构为冷水管时的示意图;
图12为图2中旋钮外罩开设有通风口的示意图;
图13为图2中旋钮外罩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2中旋钮外罩开设有通风口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钮与阀体相连接的示意图;
图16为图2中旋钮外罩与图3中旋钮内罩相抵接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的散热结构设置于图3中旋钮内罩上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的散热结构设置于图2中旋钮外罩上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燃气灶中的进气管与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旋钮中的阀杆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燃气灶-1;燃气灶壳体-100;台面-101;底壳-102;阀体-110;阀体底座 -1101;阀杆-1102;阀杆连接件-13;阀杆连接孔-131;电机-14;进气管-15;旋钮-120;旋钮外罩-121;盖板-1211;底板-1212;第一侧壁-1213;安装孔-1214;第一翻边结构-1215;旋钮内罩-122;第二底板-1221;第二侧板-1222;第二翻边结构-1223;第一容纳腔-1201;第二容纳腔-1202;散热结构-200;通风口-V。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灶1,如图1所示,该燃气灶1可以包括燃气灶壳体100、阀体110和旋钮120。该燃气灶壳体100可以包括台面101 和底壳102,台面101和底壳102扣合后可以形成容纳空间。阀体110位于该容纳空间内,且设置于底壳102上。该阀体110可以控制进入燃气灶1内的燃气的通断与进入燃气灶1内燃气气体流量的大小,从而达到控制燃气灶1 火力的大小。
为了方便用户通过阀体110控制火力,上述旋钮120可以与阀体110相连接,且旋钮120可以设置在燃气灶壳体100的台面101上。用户通过转动旋钮120从而带动阀体110随之旋转,进而实现控制燃气灶1的开火或者熄火,以及使用过程中调节火力。然而,在燃气灶1的使用过程中,燃气燃烧放出热量,会辐射到燃气灶1的部件上,在此情况下,旋钮120会吸收一部分热量导致旋钮温度升高,用户难以触碰。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旋钮120可以包括如图2所示的旋钮外罩121以及如图3所示的旋钮内罩122和阀杆连接件13。基于此,可以将旋钮外罩121罩设于旋钮内罩122上,以构成上述旋钮120 (如图1所示)。
以下旋钮内罩122和阀杆连接件13的结构和彼此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举例说明。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沿图3中A-A虚线剖切得到的剖视图),旋钮内罩122可以具有第一容纳腔1201,上述阀杆连接件13 位于该第一容纳腔1201内,且阀杆连接件13与旋钮内罩122相连接。上述阀体110(如图1所示)可以与阀杆连接件13相连接,进而可以通过该阀杆连接件13使得阀体110与旋钮内罩122相连接。此外,旋钮内罩122可以设置于燃气灶壳体100的台面101(如图1所示)上。又如图5所示,旋钮外罩 121具有第二容纳腔1202,基于此,可以将旋钮外罩121罩设于旋钮内罩122 上。
由上述可知,可以将旋钮外罩121罩设于旋钮内罩122上,以构成上述旋钮120。在此基础上,上述旋钮外罩121可以设置于燃气灶壳体100的台面 101(如图1所示)上,且罩设于旋钮内罩122上。如图6所示(图2中沿 B-B虚线剖切),旋钮外罩121可以与旋钮内罩122之间相连接,且旋钮内罩122位于第二容纳腔1202内。基于此,为了对旋钮120进行降温,该旋钮 12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散热结构200,如图7所示,该散热结构200设置于上述第二容纳腔1202内,该散热结构200可以用于对旋钮120进行散热。
由上述可知,燃气灶1可以包括燃气灶壳体100、阀体110、旋钮120和散热结构200。其中,如图8所示,旋钮120设置于燃气灶壳体的台面101上,便于用户握持。该旋钮120具有旋钮内罩122以及罩设于旋钮内罩122上的旋钮外罩121。旋钮内罩122的第一容纳腔1201内设置有与该旋钮内罩122 相连接的阀杆连接件13。该阀杆连接件13可以与阀体110相连接。此外,上述旋钮内罩122和旋钮外罩121相连接。这样一来,用户使用燃气灶1时,用户握持转动旋钮120的旋钮外罩121,并旋转,即可以带动与该旋钮外罩 121相连接的旋钮内罩122转动,进而带动与该旋钮内罩122相连接的阀杆连接件13转动。由于阀杆连接件13可以与阀体110相连接,从而可以带动阀体110转动,达到控制进入燃气灶1中燃气流量的大小,进而控制火力大小的目的。
此外,上述燃气灶1在使用过程中,燃气燃烧放出热量,热辐射使得旋钮120温度会升高。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钮120的旋钮外罩121 具有第二容纳腔1202,以及位于该第二容纳腔1202中的散热结构200。该散热结构200可以对旋钮外罩121、旋钮内罩122、第二容纳腔1202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散热,以达到降低整个降低旋钮120温度的目的,使得旋钮120在燃气灶1的使用过程中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用户难以触碰的情况发生。
以下对散热结构200的设置方式、结构以及如何实现对旋钮120进行散热的过程进行举例说明。
示例一
本示例中,燃气灶1可以包括燃气灶壳体100、阀体110、旋钮120、阀杆连接件13和散热结构200,如图9所示,其中散热结构200为风扇,且位于第二容纳腔1202内。如图1所示,上述燃气灶壳体100可以包括台面101 和底壳102,台面101和底壳102扣合后可以形成容纳空间。上述阀体110位于该容纳空间内。该阀体110通过控制进入燃气灶1内燃气流量的大小,达到控制燃气灶1火力大小的目的。旋钮120与阀体110通过上述阀杆连接件 13相连接,且旋钮120设置在燃气灶壳体100的台面101上,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转动旋钮120带动阀体110旋转,控制燃气灶1的开火或者熄火,以及使用过程中调节火力,而在燃气灶1的使用过程中,燃气燃烧放出热量,旋钮120受到热辐射,而吸收部分热量导致旋钮120温度升高,用户难以触碰。
基于此,为了解决旋钮120受到热辐射,吸收热量导致旋钮120温度升高,用户难以触碰的问题。上述燃气灶1可以包括散热结构200,为了散热结构200能够对旋钮120进行散热。如图9所示,上述旋钮120可以包括旋钮外罩121和旋钮内罩122,其中,旋钮外罩121具有第二容纳腔1202,且旋钮外罩121与旋钮内罩122之间相连接,上述散热结构200位于该第二容纳腔1202内。
当用户使用燃气灶1时,燃气燃烧释放热量,旋钮120受到热辐射温度升高。设置于第二容纳腔1202内的散热结构200工作,在风扇的带动下,旋钮120内部空气和外部空气开始交替流动,加速旋钮120表面空气的流动,对旋钮120进行散热,从而不会出现旋钮120温度过高难以触碰的情况。
示例二
在本示例中,与示例一相同的是,燃气灶1可以包括燃气灶壳体100、阀体110、旋钮120、阀杆连接件13和散热结构200,与示例一不同的是,其中散热结构200为蒸发器。
本示例中燃气灶1构造与示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以下对散热结构 200为蒸发器时,散热结构200如何对旋钮120散热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10所示,当上述散热结构200为蒸发器时,本示例中的旋钮120与示例一中的旋钮120相同,旋钮120同样具有旋钮外罩121和旋钮内罩122,旋钮外罩121具有第二容纳腔1202,且上述旋钮内罩122位于该第二容纳腔 1202内。上述散热结构200为蒸发器,并设置于第二容纳腔1202内。
这样一来,当用户使用上述燃气灶1时,燃气燃烧释放热量,旋钮120 受到辐射而吸收部分热量,使得旋钮120的温度升高。当散热结构200工作时,低温的冷媒通过与蒸发器相连通的管路流入蒸发器,冷媒在蒸发器中不断气化,同时吸收第二容纳腔1202内空气中的热量,吸收热量气化后的冷媒通过管路流出,冷媒加压降温再次变成低温冷媒,如此循环对旋钮120进行散热,从而不会出现旋钮120温度过高难以触碰的情况。
示例三
在本示例中,与示例一和示例二相同的是,燃气灶1可以包括燃气灶壳体100、阀体110、旋钮120、阀杆连接件13和散热结构200,不同的是,其中散热结构200为冷水管。
本示例中燃气灶1构造与示例一和示例二中的燃气灶1相同,燃气灶1 可以包括燃气灶壳体100、阀体110、旋钮120、阀杆连接件13和散热结构 200,此处不再详细说明。以下对散热结构200为冷水管时,散热结构200如何对旋钮120散热进行举例说明。
为了解决燃气灶1的使用过程中,燃气燃烧放出热量,旋钮120受到热辐射,会吸收部分热量导致旋钮120温度升高,用户难以触碰的问题。上述旋钮120包括散热结构200,具体的,该散热结构200为冷水管。为了散热结构200能够对旋钮120进行散热,如图11所示,上述旋钮120可以包括旋钮外罩121和旋钮内罩122,旋钮外罩121和旋钮内罩122之间相连接,其中,旋钮外罩121具有第二容纳腔1202,旋钮内罩122位于旋钮外罩121的第二容纳腔1202,上述散热结构200位于该第二容纳腔1202内。
基于此,用户使用上述燃气灶1时,燃气燃烧释放热量,由于辐射旋钮 120会吸收部分热量,使得旋钮120的温度升高。位于上述第二容纳腔1202 内的散热结构200工作时,在设置于燃气灶1壳体101内的水泵的作用下,设置于第二容纳腔1202内的冷水管中的冷水开始循环流动,并吸收旋钮120 内部空气中的热量,并将这部分热量通过水流循环带出旋钮120,实现对旋钮 120进行散热,从而不会出现旋钮120温度过高难以触碰的情况。
对于上述任意一种实施例而言,由上述可知,燃气灶1均是通过散热结构200对旋钮120进行散热,且该散热结构200设置在旋钮外罩121中的第二容纳腔1202内。
示例的,当上述燃气灶1具有一个散热结构200时。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散热结构200可以设置在旋钮外罩121上,且位于第二容纳腔1202 内。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散热结构200可以设置在旋钮内罩122上,且位于第二容纳腔1202内。
燃气灶1还可以包括两个散热结构200,此时,两个散热结构200可以分别设置在旋钮外罩121和旋钮内罩122上,且两个散热结构200均位于第二容纳腔1202内。
这样一来,当使用燃气灶1时,燃气燃烧释放热量,旋钮120受到热辐射,吸收部分热量而升温时,设置于第二容纳腔1202中的散热结构200可以对该旋钮120进行散热,使旋钮120温度不会过高,从而不会出现用户难以触碰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散热结构200的设置数量,以及散热结构200 设置于旋钮外罩121上或者设置于旋钮内罩122上,不做限定,只要散热结构200能够对旋钮120进行散热即可。
接下来以散热结构200为风扇对上述旋钮120的结构进行具体的举例说明。如图9所示,当散热结构200为风扇时,散热结构200对旋钮120的散热是通过设置在第二容纳腔1202中的风扇实现的,具体的,散热结构200工作时,风扇旋转带动上述第二容纳腔1202内部空气和第二容纳腔1202外部空气交替流动,加速旋钮120表面空气的流动,实现对旋钮120的散热,从而使旋钮120得温度不会过高。为了实现上述旋钮120内外空气交替流动的目的,如图12所示,旋钮外罩121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口V,且通风口V与第二容纳腔1202相连通过。
这样一来,燃气灶1使用过程中,燃烧燃气释放出的热量辐射到旋钮120 表面使得旋钮120升温。散热结构200工作,风扇旋转带动第二容纳腔1202 内外部空气通过上述多个通风口V交替流动。
由上述可知,散热结构200设置于旋钮120的内部,具体的,设置在旋钮外罩121的第二容纳腔1202中。
基于此,如图13所示,旋钮外罩121可以包括盖板1211、底板1212和第一侧壁1213。其中,底板1212靠近燃气灶壳体100的台面101设置,且与台面101之间具有间隙,此外,上述多个通风口V设置于底板1212上。旋钮外罩121的第一侧壁1213绕盖板1211和底板1212的周边设置,且与盖板1211 和底板1212相连接,进而形成第二容纳腔1202。
基于此,上述盖板1211、底板1212和第一侧壁1213组成的旋钮外罩121 具有第二容纳腔1202,该第二容纳腔1202可以容纳散热结构200,此外,底板1212上还开设有通风口V,且底板1212与燃气灶壳体的台面101之间具有间隙,使得散热结构200工作时,风扇转动带动第二容纳腔1202外的空气可以由此间隙进入通风口V并与第二容纳腔1202内的空气交替流动达到散热的目的。
由上述可知,旋钮120与阀体110通过阀杆连接件13连接,进而控制火力,基于此,为了使得旋钮120和阀体110可以通过上述阀杆连接件13相连接。如图13所示,旋钮外罩121的底板1212上可以开设安装孔1214。阀杆连接件13的一部分可以穿过该安装孔1214并与阀体110连接。在此基础上旋钮外罩121可以为圆柱体,此外,上述通风口V可以绕安装孔1214的周边呈放射状设置(图12)。如图14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通风口V靠近安装孔1214的一端可以与安装孔1214相连。
这样一来,如图15所示,上述阀杆连接件13的一部分可以穿过安装孔 1214将旋钮120与阀体110相连。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旋转旋钮120带动阀体 110转动,进而控制燃气的通断与流量大小实现控制燃气灶1火力的目的。此外,由于旋钮外罩121为圆柱体,且通风口V呈放射状设置,在此情况下,在散热结构200对旋钮120进行散热时,出风均匀,散热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通风口V的两种设置方式均可以,本申请对通风口 V设置方式不做限定,只要能使第二容纳腔1202内的空气与第二容纳腔1202 外的空气进行交换即可。
由上述可知,在上述旋钮外罩121具有通风口V和安装孔1214的情况下,为了旋钮外罩121与旋钮内罩122之间的连接牢固,旋钮外罩121与旋钮内罩122形成的第二容纳腔1202可以稳定的容纳散热结构200。
如图16所示,旋钮外罩121还包括第一翻边结构1215,第一翻边结构 1215一端与旋钮外罩121的安装孔1214的边缘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容纳腔内1201,第一翻边结构1215绕阀杆连接件13的一周设置。如图16所示,旋钮内罩122包括第二底板1221、第二侧板1222以及第二翻边结构1223,第二侧板1222位于第二底板1221与旋钮外罩121的盖板1211之间,且绕第二底板1221的一周设置,形成第一容纳腔1201。第二翻边结构1223的一端与第二侧板1222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容纳腔内1201。其中,第二翻边结构1223与第一翻边结构1215抵接。
这样一来,旋钮120可以通过上述旋钮外罩121中的第一翻边结构1215 与旋钮内罩122中的第二翻边结构1223相抵接,在此基础上,第一翻边结构 1215与第二翻边结构1223还可以设置卡扣与卡槽,使得第一翻边结构1215 与第二翻边结构1223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翻边结构1215与第二翻边结构1223之间的连接方式不限于上述卡扣与卡槽的卡接方式,还可以是螺纹连接。本申请对第一翻边结构1215与第二翻边结构1223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
在此基础上,由于散热结构200位于旋钮外罩121中的第二容纳腔1202 内,上述旋钮外罩121的盖板1211与第一侧壁1213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例如,盖板1211与第一侧壁1213为螺纹连接,又例如,盖板1211与第一侧壁 1213为卡接。
由上述可知,旋钮外罩121的盖板1211与第一侧壁1213为可拆卸连接,这样一来,便于散热结构200的安装于维修。当需要对散热结构200进行维修或者更换时,将上述盖板1211拆卸即可,而不需要拆卸整个旋钮12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盖板1211与第一侧壁1213为可拆卸连接,但连接方式不限于上述螺纹连接与卡接,本申请对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只要能够使得盖板1211与第一侧壁1213为可拆卸连接即可。
由上述可知,当散热结构200可以为风扇时,该散热结构200还可以包括电机,该电机位于第二容纳腔1202内,且与风扇连接。
具体的,如图17所示,散热结构200位于第二容纳腔1202内,且设置于旋钮内罩122上,其中电机14位于旋钮内罩122远离燃气灶壳体的台面的一侧,散热结构200位于电机14远离旋钮内罩122的一侧,电机14与散热结构200和旋钮内罩122相连接。或者,如图18所示,散热结构200位于第二容纳腔1202内,且设置于旋钮外罩121上,电机14位于旋钮外罩121靠近燃气灶壳体的台面的一侧,散热结构200位于电机14远离旋钮外罩121的一侧,电机14与散热结构200和旋钮外罩121相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支架组件,使散热结构200悬空位于第二容纳腔1202内。
在此基础上,上述散热结构还可以包括电源线,电源线与电机14连接,为电机14供电。这样一来,在上述设置在第二容纳腔1202的散热结构200 对旋钮120进行散热时,散热结构200中的风扇由电机14驱动,进而带动第二容纳腔1202内部空气和外部空气通过通风口V进行交替流动,加速旋钮 120表面空气的流动,对旋钮120进行散热,从而避免旋钮120的温度过高得情况出现。
由上述可知,燃气灶1通过燃烧燃气提供火焰,如图19所示,燃气灶1 还可以包括进气管15,进气管15位于燃气灶壳体内100,进气管15一端与燃气供应管道相连通,另一端与阀体110相连通。此外,该燃气灶1中的阀体110还可以包括阀体底座1101和阀杆1102,其中,阀体底座1101与进气管15相连通。基于此,如图20所示,阀杆连接件13上可以开设阀杆连接孔 131,上述阀杆1102的一部分卡接于阀杆连接孔131内。
这样一来,燃气通过进气管15进入燃气灶1内,进而可以通过阀体110 来控制燃气的通断与流量的大小,达到控制火力的目的。由上述可知,阀体 110中的阀杆1102可以与上述阀杆连接件13中的阀杆连接孔131卡接,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转动旋钮120带动阀体110,以控制燃气的通断与流量的大小,达到控制火力的目的。
此外,燃气灶1还可以包括灶头、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灶头设置于燃气灶壳体100上,且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灶头处,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和电机电连接。
这样一来,燃气可以通过进气管15进入燃气灶1内并通过阀体110来控制燃气的通断与流量的大小,经调节后的燃气流向灶头并在灶头处被点燃。设置于灶头处的温度传感器在燃气灶1燃烧燃气提供火焰时可以检测到温度升高,当达到预设阈值时可以向与之相连的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收到信号后启动电机14,电机14驱动散热结构200中的风扇转动带动上述第二容纳腔1202内部空气和第二容纳腔1202外部空气交替流动,对旋钮120进行散热,从而使得旋钮120温度不会过高,导致用户难以触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包括:
燃气灶壳体;
阀体,位于所述燃气灶壳体内;以及,
旋钮,所述旋钮包括:
旋钮内罩,设置于所述燃气灶壳体的台面上,所述旋钮内罩具有第一容纳腔;
阀杆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与所述旋钮内罩和所述阀体相连接;
旋钮外罩,设置于所述燃气灶壳体的台面上,所述旋钮外罩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旋钮内罩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旋钮外罩与所述旋钮内罩之间相连接;以及,
至少一个散热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散热结构设置于所述旋钮内罩或所述旋钮外罩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结构包括风扇;以及,
所述旋钮外罩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相连通的多个通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钮外罩包括相对设置的盖板和底板,以及位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绕所述盖板和所述底板的周边设置,且与所述盖板和所述底板相连接;
其中,所述底板靠近所述燃气灶壳体的台面设置,且与所述燃气灶壳体的台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通风口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钮外罩为圆柱体;
所述旋钮外罩的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阀杆连接件的一部分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多个所述通风口绕所述安装孔的周边,呈放射状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钮外罩的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侧壁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
电机;
所述散热结构设置于所述旋钮内罩上,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旋钮内罩远离所述燃气灶壳体的台面的一侧,所述风扇位于所述电机远离所述旋钮内罩的一侧,所述电机与所述风扇和所述旋钮内罩相连接;
或者,
所述散热结构设置于所述旋钮外罩上,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旋钮外罩靠近所述燃气灶壳体的台面的一侧,所述风扇位于所述电机远离所述旋钮外罩的一侧,所述电机与所述风扇和所述旋钮外罩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钮外罩还包括第一翻边结构,所述第一翻边结构一端与所述旋钮外罩的所述安装孔的边缘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一翻边结构绕所述阀杆连接件的一周设置;
所述旋钮内罩包括:第二底板、第二侧板以及第二翻边结构;所述第二侧板位于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旋钮外罩的所述盖板之间,且绕所述第二底板的一周设置,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翻边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其中,所述第二翻边结构与所述第一翻边结构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还包括:
进气管,位于燃气灶壳体内;
所述阀体包括阀体底座以及与所述阀体底座相连接的阀杆;所述阀体底座与所述进气管相连接;
所述阀杆连接件上开设有阀杆连接孔,所述阀杆的一部分卡接于所述阀杆连接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还包括:
灶头,设置于所述燃气灶壳体上;
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灶头处;
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电机电连接。
CN202220974254.3U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燃气灶 Active CN217401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74254.3U CN217401833U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74254.3U CN217401833U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01833U true CN217401833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42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74254.3U Active CN217401833U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018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401833U (zh) 一种燃气灶
KR20100012630A (ko) 버너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리기기
CN108006962B (zh) 一种燃气暖风机
CN219014388U (zh) 集成灶
KR20020056337A (ko) 가스복사 조리기의 내부 케이스 구조
CN110906375A (zh) 一种提高燃气燃烧效率的灶具及方法
CN217763630U (zh) 取暖炉具
CN216079908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9063537U (zh) 一种液化石油气猛火炉
KR20010068354A (ko) 가스 레인지의 폐열을 이용한 열전 발전 장치
CN216521652U (zh) 一种高燃烧效率的燃烧器
JP2755850B2 (ja) 給湯機
JP7248597B2 (ja) 暖房装置
CN214840790U (zh) 一种不锈钢壳喷嘴不烫电喷炉头
CN219222510U (zh) 燃烧器组件及燃气灶
CN117553296B (zh) 燃烧器及灶具
CN215637348U (zh) 一种燃气灶
CN216079782U (zh) 一种煲仔炉燃油炉头
CN111981520B (zh) 灶具、灶具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215001860U (zh) 取暖器
CN214949348U (zh) 取暖装置
CN216557367U (zh) 一种手提式便携取暖炉
JP3335526B2 (ja) 厨房家具
CN211502916U (zh) 灶台面板以及集成灶
CN209991497U (zh) 一种多用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