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1520B - 灶具、灶具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灶具、灶具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81520B CN111981520B CN202010856499.1A CN202010856499A CN111981520B CN 111981520 B CN111981520 B CN 111981520B CN 202010856499 A CN202010856499 A CN 202010856499A CN 111981520 B CN111981520 B CN 11198152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flow value
- gas
- air flow
- gas f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3/00—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 F24C3/1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C3/12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on rang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灶具、灶具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灶具,包括:聚能盘,聚能盘具有燃气注入管路;送气组件,送气组件能够向聚能盘注入空气;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送气组件相连接,控制装置被配置为:获取燃气注入管路内的燃气流量值、燃气引射补入的空气流量值;根据燃气流量值和空气流量值确定送气组件的运行参数;控制送气组件按照运行参数运行。通过向聚能盘补气,以保证燃料和氧化剂均匀混合,进而实现高效燃烧和低排放,使得灶具更加节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灶具、灶具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方案中,采用较多的设计方式是在聚能盘的设计上合理开设二次空气进气通道的开口面积从而限制二次空气过多的进入燃烧区,同时在聚能盘上设置导流结构将二次空气顺利导入内环燃烧区,以此来提高热效率和降低排放物的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发现上述方案中,灶具的热效率还是比较低的,并且排放物还是比较多,无法满足现阶段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灶具。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灶具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灶具,包括:聚能盘,聚能盘具有燃气注入管路;送气组件,送气组件能够向聚能盘注入空气;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送气组件相连接,控制装置被配置为:获取燃气注入管路内的燃气流量值、燃气引射补入的空气流量值;根据燃气流量值和空气流量值确定送气组件的运行参数;控制送气组件按照运行参数运行。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灶具包括聚能盘、送气组件以及用于控制送气组件的控制装置。具体地,控制装置根据燃气注入管路内的燃气流量值、燃气引射补入的空气流量值确定送气组件的运行参数,利用送气组件按照运行参数运行对聚能盘进行补气。在此过程中,通过向聚能盘补气,以保证燃料和氧化剂均匀混合,进而实现高效燃烧和低排放,使得灶具更加节能。
其中,需要送气组件向聚能盘补气的量与燃气注入管路内的燃气流量值、燃气引射补入的空气流量值相关,降低了补入的空气过量或不足等情况的出现,确保了灶具的稳定性。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灶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装置具体用于:根据燃气流量值和空气流量值确定补入空气流量值;根据补入空气流量值确定送气组件的运行参数;控制送气组件按照运行参数运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根据燃气流量值和空气流量值确定补入空气流量值,以便根据需要的补入空气流量值来确定送气组件的运行参数,进而在查找到该运行参数后,控制送气组件以该参数运行。在此过程中,将需要补入空气流量值以送气组件的运行参数进行表征,便于对送气组件的控制,有利于提高补入空气流量值的控制精度,降低了补入的空气过量或不足等情况的出现,确保了灶具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控制装置具体用于:计算燃气流量值与空气流量值的流量差值;将流量差值记作补入空气流量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补入空气流量值进行量化,具体地,以燃气流量值与空气流量值的流量差值来表示,有利于对热效率和排放物的量进行控制,进而有利于提高灶具的控制精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控制装置还用于:获取燃气注入管路内的燃气成分,根据燃气成分对燃气流量值进行修正。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燃气注入管路内的燃气成分,以便根据燃气成分对燃气流量值进行调整。在此过程中,灶具的热效率和排放物的量不再受到不同燃气所影响,通过对燃气流量值进行修正,使得补入空气流量值与修正后的燃气流量值更加匹配,进而确保了热效率和排放物的量,如实现高效燃烧和低排放,使得灶具更加节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控制装置还用于:根据燃气成分确定过量空气系数;根据过量空气系数对燃气流量值进行修正。
在该技术方案中,过量空气系数是保证燃料充分燃烧的基础,由于不同的燃气成分具有一个对应的过量空气系数,因此,在确定补入空气流量值的过程中,需要确定当前燃气成分对应的过量空气系数,以便在计算燃气流量值与空气流量值的流量差值后,对该差值进行修正。采用过量空气系数对燃气流量值进行调整,降低燃气引射补入的空气流量值对补入空气流量值的影响,确保了补入空气流量值的准确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灶具还包括:阀门,阀门设置在燃气注入管路上;控制装置与阀门相连接,控制装置根据阀门的开度确定燃气流量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利用设置在燃气注入管路上的阀门的开度来确定燃气流量值。在此过程中,燃气流量值的确定过程简单,对于灶具的硬件要求较低。
其中,可以预先构建阀门的开度与燃气流量值的对应关系表,以便在检测到阀门的开度后,根据该对应关系表确定燃气流量值。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灶具还包括:旋钮,旋钮被配置为控制聚能盘的火力;控制装置与旋钮相连接,控制装置根据旋钮的旋转角度或旋钮的当前档位确定燃气流量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常情况下,灶具具有用于调整聚能盘的火力的旋钮,用户可以通过旋转该旋钮来调整灶具的火力大小,而灶具的火力大小的调整实质上是燃气注入管路中燃气流量的调整,因此,可以根据该旋钮的旋转角度或旋钮的当前档位确定燃气流量值。通过使用该旋钮来确定燃气流量值,无需单独设置流量检测装置,便于降低灶具的组装工艺和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聚能盘包括:盘体;多个出气开口,出气开口设于盘体上;空气流动通道,空气流动通道设于盘体内,空气流动通道与出气开口连通;盘底进气开口,送气组件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盘底进气开口伸入盘体,向空气流动通道中送入空气。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送气组件可以向盘体送入空气(二次空气),其中,二次空气的流量值为补入空气流量值,使得聚能盘能够向燃烧器供应二次空气,同时通过二次空气回收聚能盘高温侧能量,采用聚能盘的灶具的二次空气供应量易于控制,因此,可充分保证灶具燃烧器的燃烧效率,并降低燃烧器的有害气体排放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盘体包括:第一盘体;第二盘体,第二盘体与第一盘体连通;其中,出气开口包括第一出气开口和第二出气开口,第一出气开口设于第一盘体上,第二出气开口设于第二盘体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上述结构能够对内环火焰和外环火焰的二次空气供应量进行合理分配,避免因内环火焰和外环火焰的二次空气供应量分配不合理或不可控而导致的烟气排放过高,黄焰、火焰偏软等问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聚能盘还包括:隔板,隔板由盘体的表面向外凸伸,并设于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隔板可避免或限制外环火焰和内环火焰所需的二次空气相互交流通,从而进一步达到合理分配二次空气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灶具的控制方法,灶具聚能盘,聚能盘具有燃气注入管路;送气组件,送气组件能够向聚能盘注入空气,灶具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燃气注入管路内的燃气流量值、燃气引射补入的空气流量值;根据燃气流量值和空气流量值确定送气组件的运行参数;控制送气组件按照运行参数运行。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灶具包括聚能盘和送气组件。具体地,根据燃气注入管路内的燃气流量值、燃气引射补入的空气流量值确定送气组件的运行参数,利用送气组件按照运行参数运行对聚能盘进行补气。在此过程中,通过向聚能盘补气,以保证燃料和氧化剂均匀混合,进而实现高效燃烧和低排放,使得灶具更加节能。
其中,需要送气组件向聚能盘补气的量与燃气注入管路内的燃气流量值、燃气引射补入的空气流量值相关,降低了补入的空气过量或不足等情况的出现,确保了灶具的稳定性。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灶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燃气流量值和空气流量值确定送气组件的运行参数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燃气流量值和空气流量值确定补入空气流量值;根据补入空气流量值确定送气组件的运行参数;控制送气组件按照运行参数运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根据燃气流量值和空气流量值确定补入空气流量值,以便根据需要的补入空气流量值来确定送气组件的运行参数,进而在查找到该运行参数后,控制送气组件以该参数运行。在此过程中,将需要补入空气流量值以送气组件的运行参数进行表征,便于对送气组件的控制,有利于提高补入空气流量值的控制精度,降低了补入的空气过量或不足等情况的出现,确保了灶具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根据燃气流量值和空气流量值确定补入空气流量值的步骤,具体包括:计算燃气流量值与空气流量值的流量差值;将流量差值记作补入空气流量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补入空气流量值进行量化,具体地,以燃气流量值与空气流量值的流量差值来表示,有利于对热效率和排放物的量进行控制,进而有利于提高灶具的控制精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获取燃气注入管路内的燃气成分,根据燃气成分对燃气流量值进行修正。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燃气注入管路内的燃气成分,以便根据燃气成分对燃气流量值进行调整。在此过程中,灶具的热效率和排放物的量不再受到不同燃气所影响,通过对燃气流量值进行修正,使得补入空气流量值与修正后的燃气流量值更加匹配,进而确保了热效率和排放物的量,如实现高效燃烧和低排放,使得灶具更加节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根据燃气成分确定过量空气系数;根据过量空气系数对燃气流量值进行修正。
在该技术方案中,过量空气系数是保证燃料充分燃烧的基础,由于不同的燃气成分具有一个对应的过量空气系数,因此,在确定补入空气流量值的过程中,需要确定当前燃气成分对应的过量空气系数,以便在计算燃气流量值与空气流量值的流量差值后,对该差值进行修正。采用过量空气系数对燃气流量值进行调整,降低燃气引射补入的空气流量值对补入空气流量值的影响,确保了补入空气流量值的准确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的灶具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具有上述任一项灶具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聚能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聚能盘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灶具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灶具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灶具沿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灶具中送气组件与阀门的第一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灶具中送气组件与阀门的第二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灶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根据燃气流量值和空气流量值确定送气组件的运行参数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灶具,200:燃烧器,210:火焰输出部件,212:第一火焰输出部件,214:第二火焰输出部件,220:燃料输送管路,222:第一燃料输送管路,224:第二燃料输送管路,230:阀门,240:燃料流量检测部件,300:聚能盘,310:盘体,312:第一盘体,314:第二盘体,320:出气开口,322:第一出气开口,324:第二出气开口,330:空气流动通道,340:送气组件,342:输送部件,344:驱动部件,350:隔板,360:导热部件,370:支撑部,380:盘底进气开口,400: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方面、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聚能盘300和灶具100。
聚能盘是灶具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作用在于,与灶具中的燃烧器相互配合使用,以提高燃烧器发热效率的装置。具体而言,家用或商用的灶具设备在使用时,燃气、煤气、沼气等燃料通过燃烧器打火燃烧,环绕设置在燃烧器周缘的聚能盘能够引导并加强高温烟气与烹饪器具底部的换热,减小高温烟气向大气中的散热,同时被加热的聚能盘亦能向锅底辐射传热,因此,聚能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灶具的加热效率。燃烧器在燃烧燃料时,会先将燃烧与空气混合,进而使得燃烧与空气的混合物再次混合,以实现燃烧。其中,首先与燃烧混合的空气称为一次空气,再次引入的空气则称为二次空气。二次空气的引入能够实现燃料的充分燃烧。在相关技术的灶具中,燃料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是直接从环境空气中引入和补充的。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来自环境的二次空气供给方式随机,并且供给量不受控制。当二次空气供应过多,会导致燃烧器的整体热效率偏低。当二次空气供应不足,会导致燃烧器的有害气体排放量升高。由此可见,相关技术中缺少一种能够对二次空气供应量进行合理控制,同时二次空气通过导热部件被加热回收高温盘面的废热,被加热的二次空气将回收的热量带入燃烧区从而提升整体效率,以保证灶具燃烧器的燃烧效率,并降低燃烧器有害气体排放量的技术方案。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以下的聚能盘300和灶具100。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灶具100,其包括聚能盘300、送气组件340和控制装置400,其中,聚能盘300包括:盘体310、多个出气开口320、空气流动通道330和盘底进气开口380。出气开口320设于盘体310上。空气流动通道330设于盘体310内,空气流动通道330与出气开口320连通。送气组件340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盘底进气开口380伸入盘体310,向空气流动通道330中送入空气。
本实施例中,盘体310是聚能盘300的主体部件,其在使用时设置在灶具100的燃烧器200的周围,以聚拢来自燃烧器200的热量,避免热量散发。本实施例的盘体310可具有圆形、方形或其它多边形结构。其一方面实现聚能传热作用,另一方面亦可对设于灶具100之上的烹饪器具进行支撑。
盘体310之上设有出气开口320,其中,出气开口320的数量、尺寸、排布方式、相互间隔距离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举例而言,如图1所示,出气开口320可环绕盘体310的内部周缘沿一圈或多圈的圆环形布置。各个出气开口320可等距布置,各个出气开口320中相邻两个出气开口320之间的距离亦可以不同或变换。各个出气开口320的尺寸形状可以相同,亦可相互之间存在区别。出气开口320的形状可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或其它多边或不规则形状。
空气流动通道330设于盘体310之内。换言之,本实施例的盘体310具有内部中空的结构,其中空的内部空间形成可供空气流动的空气流动通道330。
送气组件340具体可为气泵或风机等部件。其驱动空气流动,以使得外部环境中的空气进入空气流动通道330之中。空气流动通道330与出气开口320连通,因此,通过送气组件340送入的空气可经由空气流动通道330由出气开口320散出。
本实施例的聚能盘300通过送气组件340向盘体310之内供应空气,并使得盘体310之内的空气经由出气开口320被送出。本实施例的聚能盘300在实现聚能作用的基础上,还能够实现空气的供应和输送。本实施例能够通过聚能盘300向燃烧器200供应二次空气,采用本实施例聚能盘300的灶具100的二次空气供应量易于控制,因此,本实施可充分保证灶具燃烧器的燃烧效率,并降低燃烧器的有害气体排放量。
具体地,控制装置400根据燃气注入管路内的燃气流量值、燃气引射补入的空气流量值确定送气组件的运行参数,利用送气组件按照运行参数运行对聚能盘进行补气。在此过程中,通过向聚能盘补气,以保证燃料和氧化剂均匀混合,进而实现高效燃烧和低排放,使得灶具更加节能。
其中,需要送气组件向聚能盘补气的量与燃气注入管路内的燃气流量值、燃气引射补入的空气流量值相关,降低了补入的空气过量或不足等情况的出现,确保了灶具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装置400具体用于:根据燃气流量值和空气流量值确定补入空气流量值;根据补入空气流量值确定送气组件的运行参数;控制送气组件按照运行参数运行。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根据燃气流量值和空气流量值确定补入空气流量值,以便根据需要的补入空气流量值来确定送气组件的运行参数,进而在查找到该运行参数后,控制送气组件以该参数运行。在此过程中,将需要补入空气流量值以送气组件的运行参数进行表征,便于对送气组件的控制,有利于提高补入空气流量值的控制精度,降低了补入的空气过量或不足等情况的出现,确保了灶具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控制装置400具体用于:计算燃气流量值与空气流量值的流量差值;将流量差值记作补入空气流量值。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补入空气流量值进行量化,具体地,以燃气流量值与空气流量值的流量差值来表示,有利于对热效率和排放物的量进行控制,进而有利于提高灶具的控制精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控制装置400还用于:获取燃气注入管路内的燃气成分,根据燃气成分对燃气流量值进行修正。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燃气注入管路内的燃气成分,以便根据燃气成分对燃气流量值进行调整。在此过程中,灶具的热效率和排放物的量不再受到不同燃气所影响,通过对燃气流量值进行修正,使得补入空气流量值与修正后的燃气流量值更加匹配,进而确保了热效率和排放物的量,如实现高效燃烧和低排放,使得灶具更加节能。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控制装置400还用于:根据燃气成分确定过量空气系数;根据过量空气系数对燃气流量值进行修正。
在该实施例中,过量空气系数是保证燃料充分燃烧的基础,由于不同的燃气成分具有一个对应的过量空气系数,因此,在确定补入空气流量值的过程中,需要确定当前燃气成分对应的过量空气系数,以便在计算燃气流量值与空气流量值的流量差值后,对该差值进行修正。采用过量空气系数对燃气流量值进行调整,降低燃气引射补入的空气流量值对补入空气流量值的影响,确保了补入空气流量值的准确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灶具还包括:阀门230,阀门230设置在燃气注入管路上;控制装置400与阀门230相连接,控制装置400根据阀门230的开度确定燃气流量值。
在该实施例中,利用设置在燃气注入管路上的阀门230的开度来确定燃气流量值。在此过程中,燃气流量值的确定过程简单,对于灶具的硬件要求较低。
其中,可以预先构建阀门230的开度与燃气流量值的对应关系表,以便在检测到阀门230的开度后,根据该对应关系表确定燃气流量值。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灶具还包括:旋钮,旋钮被配置为控制聚能盘的火力;控制装置400与旋钮相连接,控制装置400根据旋钮的旋转角度或旋钮的当前档位确定燃气流量值。
在该实施例中,通常情况下,灶具具有用于调整聚能盘的火力的旋钮,用户可以通过旋转该旋钮来调整灶具的火力大小,而灶具的火力大小的调整实质上是燃气注入管路中燃气流量的调整,因此,可以根据该旋钮的旋转角度或旋钮的当前档位确定燃气流量值。通过使用该旋钮来确定燃气流量值,无需单独设置流量检测装置,便于降低灶具的组装工艺和成本。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能盘3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盘体310包括:第一盘体312和第二盘体314。第二盘体314与第一盘体312连通。其中,出气开口320包括第一出气开口322和第二出气开口324,第一出气开口322设于第一盘体312上,第二出气开口324设于第二盘体314上。
本实施例中,盘体310包括至少两部分。其中,第一盘体312和第二盘体314是相互连接并且相互贯通的,来自送气组件340的空气可首先进入第一盘体312和第二盘体314中的任一者,进而经由该任一者进入第一盘体312和第二盘体314中的另一者。送气组件340亦可通过两条甚至多条的通道或入口伸入盘体310。其中,来自送气组件340的一部分空气直接送入第一盘体312,来自送气组件340的另一部分空气直接送入第二盘体314。
第一出气开口322和第二出气开口324的数量、尺寸、排布方式、相互间隔距离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其中,第一出气开口322和第二出气开口324的数量、尺寸、形状可以相同,亦可相互之间存在区别。
相互配合的第一盘体312和第二盘体314的作用在于实现二次空气的合理分配。具体地,燃烧器输出的火焰通常包括内环火焰和外环火焰。举例而言,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聚能盘300与燃烧器200相互配合。燃烧器200的火焰输出部件210包括第一火焰输出部件212和第二火焰输出部件214。第一火焰输出部件212设于第二火焰输出部件214之外,其输出外环火焰,第二火焰输出部件214设于第一火焰输出部件212之内,其输出内环火焰。其中,由于本实施例的聚能盘300包括第一盘体312和第二盘体314,因此,第一盘体312和第二盘体314中的任一个能够与第一火焰输出部件212适配,并为第一火焰输出部件212供应二次空气。第一盘体312和第二盘体314中的另一个能够与第二火焰输出部件214适配,并为第二火焰输出部件214供应二次空气。
举例而言,第二盘体314的至少一部分包围限定出圆形空间。燃烧器200设于该圆形空间之中。第一盘体312设于第二盘体314的上方,并由第二盘体314的上部边缘向外延展,以形成圆锥台形的结构。烹饪器具支撑于第一盘体312之上。由此,第一盘体312和第二盘体314共同包围限定出封闭或至少部分封闭的空间。第一出气开口322设于第一盘体312的内侧壁上,第二出气开口324设于第二盘体314的内侧壁上。第一火焰输出部件212和第二火焰输出部件214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分别由送气组件340供应,并分别通过第一出气开口322和第二出气开口324输出。
通过上述方式,第一火焰输出部件212和第二火焰输出部件214的二次空气供应量不仅易于控制,并且第一火焰输出部件212和第二火焰输出部件214之间的二次空气供应量之比也可通过第一出气开口322和第二出气开口324的数量、尺寸、排布方式、相互间隔进行调节。
因此,本实施例能够对内环火焰和外环火焰的二次空气供应量进行合理分配,避免因内环火焰和外环火焰的二次空气供应量分配不合理或不可控而导致的烟气排放过高,黄焰、火焰偏软等问题。
在本实施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出气开口322为外环火焰供应空气,第二出气开口324为内环火焰供应空气。根据外环火焰和内环火焰对二次空气供应量的不同需求,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气开口322的数量大于第二出气开口324的数量,和/或第一出气开口322的总面积大于第二出气开口324的总面积,和/或各个第一出气开口322各自的面积大于各个第二出气开口324各自的面积,和/或相邻两个第一出气开口322的距离小于相邻两个第二出气开口324的距离。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能盘3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聚能盘300还包括:隔板350,隔板350由盘体310的表面向外凸伸,并设于第一盘体312和第二盘体314之间。
本实施例中,隔板350设在盘体310的外表面,其作用在于在第一盘体312和第二盘体314之间形成分隔,以避免或限制外环火焰和内环火焰所需的二次空气相互交流通,从而进一步达到合理分配二次空气的目的。
实施例4: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能盘3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送气组件340包括:输送部件342和驱动部件344。输送部件342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盘底进气开口380伸入盘体310并与空气流动通道330连通。驱动部件344驱动空气流动,使得空气经由输送部件342进入空气流动通道330。
在本实施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输送部件342为气体输送管路,驱动部件344为风机。本实施例的输送部件342一端伸入盘体310,另一端与驱动部件344连接和连通。驱动部件344为能够向输送部件342中鼓气的鼓风机或气泵,如离心风机、轴流风机或压缩式气泵。
相互配合的输送部件342和驱动部件344可将空气顺利输送进入盘体310之内的空气流动通道330中。此外,输送部件342的长度和管径以及驱动部件344的功率可灵活调整,以满足不同的二次空气送气需求。
实施例5: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能盘3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聚能盘300还包括:多个导热部件360,导热部件360在空气流动通道330中间隔布置。
在本实施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导热部件360为翅片导热部件。
本实施例导热部件360可采用铝、铁、铜等导热性能优异的金属材料支撑。导热部件360具有薄片状的结构,其尺寸和形状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选择和调整。举例而言,导热部件360具体可为翅片。
多个导热部件360在盘体310的内部环绕空气流动通道330布置,其能够对空气流动通道330中的空间进行分隔。此外,导热部件360与盘体310的内壁相互接触,其能够实现热量传导,保证盘体310各个位置的温度均匀,避免因局部过热而导致的不必要的热量损失。
实施例6: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能盘3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聚能盘300还包括:多个支撑部370,支撑部370设于盘体310上,并围绕盘体310间隔布置。
本实施例的支撑部370用于支撑烹饪器具,其由盘体310的表面向上凸伸,支撑部370的数量可为两个、四个,甚至更多。
支撑部370的设置使得聚能盘300不仅能够实现聚能作用,还能使得聚能盘300对烹饪器具进行支撑固定。
实施例7: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灶具100,还包括:燃烧器200发明,燃烧器200燃烧燃料以输出热量。聚能盘300用于限制来自燃烧器200的热量散发。
本实施例的灶具100可为家用灶具或商用灶具,其可设置在橱柜或烹饪台的台面之上,也可部分地嵌入台面之下,燃烧器200燃烧例如燃气、煤气或沼气的燃料以向外辐射和输出热量。聚能盘300环绕在燃烧器200的周围,以阻止或限制燃烧器200的热量散发。
实施例8: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灶具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燃烧器200包括:火焰输出部件210、燃料输送管路220和阀门230。燃料输送管路220与火焰输出部件210连通。阀门230在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阀门230在开启状态下允许燃料进入燃料输送管路220,阀门230在关闭状态下限制燃料进入燃料输送管路220。其中,送气组件340的送气量与阀门230的开度成正比。
本实施例中,燃料输送管路220向火焰输出部件210供应燃料,阀门230控制燃料输送管路220的通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根据阀门230的开闭情况,即:阀门开度,控制送气组件340的送气量。其中,阀门230的开度大,则升高送气组件340的送气量。阀门230的开度小,则降低送气组件340的送气量。其中,送气量的控制可通过对驱动部件344的控制实现。比如,驱动部件344为风机,则本实施例根据风机特性曲线,通过增大风机转速提高送气量,通过降低风机转速减小送气量。阀门230的开度可通过位移传感器等检测元件获得。
本实施例能够保证二次空气的供应量与燃料的供应量相互匹配,以进一步达到保证二次空气供应量合理程度,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有害气体排放的目的。
实施例9: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灶具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燃烧器200包括:火焰输出部件210、燃料输送管路220和燃料流量检测部件240。燃料输送管路220与火焰输出部件210连通。燃料流量检测部件240用于获取进入燃料输送管路220的燃料供应量。其中,送气组件340的送气量与燃料流量检测部件240获取的燃料供应量成正比。
本实施例的燃料流量检测部件240用于检测采集燃料供应量,燃料流量检测部件240可设于燃料输送管路220中或设于阀门230附件。
本实施例根据燃料供应量确定二次空气供应量,其能够保证二次空气的供应量与燃料的供应量相互匹配,以进一步达到保证二次空气供应量合理程度,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有害气体排放的目的。
实施例10: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灶具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燃烧器200包括火焰输出部件210,火焰输出部件210包括:第一火焰输出部件212和第二火焰输出部件214。第二火焰输出部件214设于第一火焰输出部件212内。其中,通过送气组件340送入空气流动通道330的空气经由出气开口320分别进入第一火焰输出部件212和第二火焰输出部件214。
本实施例中,第一火焰输出部件212输出外环火焰,第二火焰输出部件214输出内环火焰。第一火焰输出部件212和第二火焰输出部件214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分别由送气组件340供应,并分别通过出气开口320输出。其中,燃料输送管路220可包括第一燃料输送管路222和第二燃料输送管路224。第一火焰输出部件212与第一燃料输送管路222连接配合。第二火焰输出部件214与第二燃料输送管路224连接配合。盘体310包括:第一盘体312和第二盘体314。第一盘体312之上的第一出气开口322向第一火焰输出部件212供应空气,第二盘体314之上的第二出气开口324向第二火焰输出部件214供应空气。本实施例能够分别保证内环火焰和外环火焰的燃烧效率。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能盘300和灶具100。采用本实施例的原因在于,当前市面上的燃气灶系统采用的都是传统的大气式燃烧方式,燃气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量从环境空气中补充。这种燃烧方式中,二次空气供给过多导致燃气灶的整体热效率偏低,同时又难以合理分配二次空气到内环燃烧区从而导致烟气排放过高,黄焰、火焰偏软等问题。此外,相关技术中燃气灶增效的主要方式是采用聚能盘技术,聚能盘引导并加强高温烟气与锅底的换热,减小高温烟气向大气中散热,同时被加热的聚能盘向锅底辐射传热。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燃气灶的热效率,但是现在的对效率的提升也接近了极限。而对于全预混的燃气灶而言,其能够得到很高的热效率和较低的排放。但燃气灶采用全预混燃烧方式容易引起回火,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燃爆。另外,稳定燃烧,特别是低工况下稳定燃烧对于全预混的燃气灶而言也是巨大的挑战。开放系统的全预混燃烧还容易引起堵塞、吹吸、渗液、低寿命等问题。为了保证二次空气供应量的合理程度,提高灶具100的燃烧效率,本实施例提供了以下的聚能盘300和灶具100。
本实施例提了一种高效率的半封闭灶具100,其具体为燃气灶。本实施例灶具100的聚能盘300通过例如小型风机的送气组件340引入二次空气。送气组件340通过燃烧器200中火焰输出部件210的阀门230的开度准确匹配二次空气进量,同时经由聚能盘300中半封闭的空气流动通道330使得二次空气在内外环火焰间合理地分配。同时,在空气流动通道330中的二次空气可被预热,本实施例在提高灶具100整体热效率的同时,能够降低有害物质排放。
在本实施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灶具100的燃烧器200半封闭系统的聚能盘300围护并由聚能盘300提供二次空气,二次空气的流通路径为半封闭围护系统的聚能盘300的中心通道,即:空气流动通道330。本实施例的聚能盘300具有双层聚能盘结构,双层聚能盘系统由例如翅片的导热部件360连接,二次空气在其中流动的同时,被燃烧区中的热烟气预热。具有双层聚能盘结构的聚能盘300还包括支撑部370,其能够提供锅支架功能,锅支架触点,即:支撑部370的设置位置,位于聚能盘300顶部,其吸收的热量可以通过二次空气回收,从而提高热效率。
由于本实施例的二次空气由送气组件340提供,因此其空气流量可以准确控制。此外,控制二次空气的送气组件340可与燃烧器200中火焰输出部件210的阀门230信号相连,保证在不同的阀门230开度下准确地提供所需进气量。二次空气经由上下设置的第一盘体312和第二盘体314进入外环火焰区域和内环火焰区域。送气组件340位于灶具100的面板下方。
本实施例的优点包括以下几点。首先,送气组件340匹配阀门230开度以准确提供二次空气,可以保证燃烧过程中燃料与空气的当量比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大大降低多余二次空气被加热而吸收的热量,从而保证更多的热量被加热对象所吸收,大大提高热效率。此外,包括第一盘体312和第二盘体314的内外两层聚能盘的设置大大降低了烟气热量的损失。在设置单个盘体的聚能盘时,聚能盘的高温仍会向外辐射热量,设置例如外聚能盘的第二盘体314后,大大降低了这部分能量损失。在聚能盘300之中的空气流动通道330可使得二次空气吸收内聚能盘300的热量后进入燃烧区域,回收热量大大提高能效。此外,本实施例使得二次空气通道合理地在内环火和外环火之间分配,从而保证整个燃烧区都能充分燃烧,以达到降低污染物排放的目的。二次空气被预热后进入燃烧系统,避免冷空气直接进入燃烧区产生的不充分燃烧,由此本实施例进一步实现低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施例能够通过聚能盘300向燃烧器200供应二次空气,采用本实施例聚能盘300的灶具100的二次空气供应量易于控制,因此,本实施可充分保证灶具燃烧器的燃烧效率,并降低燃烧器的有害气体排放量。
2.本实施例能够对内环火焰和外环火焰的二次空气供应量进行合理分配,避免因内环火焰和外环火焰的二次空气供应量分配不合理或不可控而导致的烟气排放过高,黄焰、火焰偏软等问题。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灶具的控制方法,其中灶具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限定的灶具一致,其中,如图8所示,灶具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802,获取燃气注入管路内的燃气流量值、燃气引射补入的空气流量值;
步骤804,根据燃气流量值和空气流量值确定送气组件的运行参数;控制送气组件按照运行参数运行。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灶具包括聚能盘和送气组件。具体地,根据燃气注入管路内的燃气流量值、燃气引射补入的空气流量值确定送气组件的运行参数,利用送气组件按照运行参数运行对聚能盘进行补气。在此过程中,通过向聚能盘补气,以保证燃料和氧化剂均匀混合,进而实现高效燃烧和低排放,使得灶具更加节能。
其中,需要送气组件向聚能盘补气的量与燃气注入管路内的燃气流量值、燃气引射补入的空气流量值相关,降低了补入的空气过量或不足等情况的出现,确保了灶具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根据燃气流量值和空气流量值确定送气组件的运行参数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902,根据燃气流量值和空气流量值确定补入空气流量值;
步骤904,根据补入空气流量值确定送气组件的运行参数;
步骤906,控制送气组件按照运行参数运行。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根据燃气流量值和空气流量值确定补入空气流量值,以便根据需要的补入空气流量值来确定送气组件的运行参数,进而在查找到该运行参数后,控制送气组件以该参数运行。在此过程中,将需要补入空气流量值以送气组件的运行参数进行表征,便于对送气组件的控制,有利于提高补入空气流量值的控制精度,降低了补入的空气过量或不足等情况的出现,确保了灶具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燃气流量值和空气流量值确定补入空气流量值的步骤,具体包括:计算燃气流量值与空气流量值的流量差值;将流量差值记作补入空气流量值。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补入空气流量值进行量化,具体地,以燃气流量值与空气流量值的流量差值来表示,有利于对热效率和排放物的量进行控制,进而有利于提高灶具的控制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灶具的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燃气注入管路内的燃气成分,根据燃气成分对燃气流量值进行修正。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燃气注入管路内的燃气成分,以便根据燃气成分对燃气流量值进行调整。在此过程中,灶具的热效率和排放物的量不再受到不同燃气所影响,通过对燃气流量值进行修正,使得补入空气流量值与修正后的燃气流量值更加匹配,进而确保了热效率和排放物的量,如实现高效燃烧和低排放,使得灶具更加节能。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根据燃气成分确定过量空气系数;根据过量空气系数对燃气流量值进行修正。
在该实施例中,过量空气系数是保证燃料充分燃烧的基础,由于不同的燃气成分具有一个对应的过量空气系数,因此,在确定补入空气流量值的过程中,需要确定当前燃气成分对应的过量空气系数,以便在计算燃气流量值与空气流量值的流量差值后,对该差值进行修正。采用过量空气系数对燃气流量值进行调整,降低燃气引射补入的空气流量值对补入空气流量值的影响,确保了补入空气流量值的准确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补入空气流量值的计算公式具体为:
Ga2=Gf×beta×alpha-Ga1,其中,Ga2为补入空气流量值(也即二次空气),Gf为燃气流量值,Gf×beta为根据燃气成分修正后的燃气流量值,alpha为过量空气系数,Ga1为燃气引射补入的空气流量值。
其中,燃气流量值和燃气引射补入的空气流量值可以根据灶具的旋钮的档位进行确定,并预先写入控制装置400中,其中,控制装置400可以理解为一个电路板。其中,电路板可以由灶具的用于点火的电池供电,也可以利用热电转化装置,采集灶具的面板上的热量发电并向电路板供电。
在该实施例中,二次空气的按照给定工况定量供给,控制整个燃气灶系统运行在旋钮调节的各个工况效率高排放低。
实施例13: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的灶具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具有上述任一项灶具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聚能盘,所述聚能盘具有燃气注入管路;
送气组件,所述送气组件能够向所述聚能盘注入二次空气;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送气组件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
获取所述燃气注入管路内的燃气流量值、燃气引射补入的空气流量值;
根据所述燃气流量值和所述空气流量值确定所述送气组件的运行参数;
控制所述送气组件按照所述运行参数运行;
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
获取所述燃气注入管路内的燃气成分,根据所述燃气成分对所述燃气流量值进行修正;
所述聚能盘包括:
盘体,所述盘体设置在燃烧器的周围;
多个出气开口,所述出气开口设于所述盘体上;
空气流动通道,所述空气流动通道设于所述盘体内,所述空气流动通道与所述出气开口连通;
盘底进气开口,所述送气组件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盘底进气开口伸入所述盘体,向所述空气流动通道中送入所述二次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燃气流量值和所述空气流量值确定补入空气流量值;
根据所述补入空气流量值确定所述送气组件的运行参数;
控制所述送气组件按照所述运行参数运行;
其中,所述补入空气流量值为二次空气的流量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具体用于:
计算所述燃气流量值与所述空气流量值的流量差值;
将所述流量差值记作所述补入空气流量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
根据所述燃气成分确定过量空气系数;
根据所述过量空气系数对所述燃气流量值进行修正。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还包括:
阀门,所述阀门设置在所述燃气注入管路上;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阀门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确定所述燃气流量值。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还包括:
旋钮,所述旋钮被配置为控制所述聚能盘的火力;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旋钮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旋钮的旋转角度或所述旋钮的当前档位确定所述燃气流量值。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包括:
第一盘体;
第二盘体,所述第二盘体与所述第一盘体连通;
其中,所述出气开口包括第一出气开口和第二出气开口,所述第一出气开口设于所述第一盘体上,所述第二出气开口设于所述第二盘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还包括:
隔板,所述隔板由所述盘体的表面向外凸伸,并设于所述第一盘体和所述第二盘体之间。
9.一种灶具的控制方法,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燃气注入管路内的燃气流量值、燃气引射补入的空气流量值;
根据所述燃气流量值和所述空气流量值确定所述送气组件的运行参数;
控制所述送气组件按照所述运行参数运行;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燃气注入管路内的燃气成分,根据所述燃气成分对所述燃气流量值进行修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灶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燃气流量值和所述空气流量值确定所述送气组件的运行参数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燃气流量值和所述空气流量值确定补入空气流量值;
根据所述补入空气流量值确定所述送气组件的运行参数;
控制所述送气组件按照所述运行参数运行;
其中,所述补入空气流量值为二次空气的流量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灶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燃气流量值和所述空气流量值确定补入空气流量值的步骤,具体包括:
计算所述燃气流量值与所述空气流量值的流量差值;
将所述流量差值记作所述补入空气流量值。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灶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燃气成分确定过量空气系数;
根据所述过量空气系数对所述燃气流量值进行修正。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灶具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56499.1A CN111981520B (zh) | 2020-08-24 | 2020-08-24 | 灶具、灶具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56499.1A CN111981520B (zh) | 2020-08-24 | 2020-08-24 | 灶具、灶具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81520A CN111981520A (zh) | 2020-11-24 |
CN111981520B true CN111981520B (zh) | 2023-04-14 |
Family
ID=73443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56499.1A Active CN111981520B (zh) | 2020-08-24 | 2020-08-24 | 灶具、灶具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81520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843075B2 (en) * | 2002-04-23 | 2005-01-18 | Johns Manville International, Inc.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rocess variables and an optical temperature sensor assembly |
CN203099913U (zh) * | 2012-11-08 | 2013-07-31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燃气灶 |
CN202927895U (zh) * | 2012-11-08 | 2013-05-08 |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燃气灶 |
WO2014127726A1 (zh) * | 2013-02-20 | 2014-08-28 | 浙江美大实业有限公司 | 鼓风式全预混集成灶 |
CN104791793B (zh) * | 2015-05-04 | 2017-08-25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鼓风燃烧器及燃气灶 |
CN204786593U (zh) * | 2015-06-15 | 2015-11-18 | 广东超人节能厨卫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采用新型二次空气补充通道的燃气灶具 |
CN205351432U (zh) * | 2016-01-31 | 2016-06-29 |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聚热隔热盘 |
CN109253473B (zh) * | 2018-11-06 | 2024-06-14 |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燃气灶自适应进风装置及燃气灶 |
CN109373359A (zh) * | 2018-11-28 | 2019-02-22 |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燃气灶 |
CN109631316A (zh) * | 2018-12-29 | 2019-04-16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燃气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10594742A (zh) * | 2019-09-30 | 2019-12-20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具有燃烧功能的聚能盘及包含其的燃气灶 |
-
2020
- 2020-08-24 CN CN202010856499.1A patent/CN111981520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81520A (zh) | 2020-11-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984972B1 (en) | Smokeless grill | |
US7291009B2 (en) | Dual stacked gas burner and a venturi for improving burner operation | |
US3783854A (en) | Flow-through self-cleaning gas oven with heat exchanger | |
US20060130824A1 (en) | Gas "true" convection bake oven | |
WO2014127727A1 (zh) | 一种鼓风式全预混集成灶 | |
CN104633713A (zh) | 带温差发电装置的固体燃料炉 | |
CN202253785U (zh) | 商用节能灶 | |
CN212390414U (zh) | 聚能盘和灶具 | |
CN111981520B (zh) | 灶具、灶具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
CN108413448B (zh) |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 |
CN103148522A (zh) | 节能环保进风隔烟隔热灶具 | |
CN116518368A (zh) | 预混合上进风燃烧器 | |
CN210601741U (zh) | 燃气器具 | |
CN217928875U (zh) | 一种灶具 | |
CN216244555U (zh) | 一种数字炊事取暖炉 | |
CN219693239U (zh) | 一种燃烧器及含有其的燃烧器具 | |
CN217978936U (zh) | 电气两用的组合灶具 | |
CN204574119U (zh) | 带温差发电装置的固体燃料炉 | |
CN220103199U (zh) | 燃气灶 | |
CN211011489U (zh) | 一种家商两用燃气组件 | |
CN219955655U (zh) | 一种电气一体热风炉 | |
CN217737917U (zh) | 一种燃烧发电炉 | |
CN220186885U (zh) | 一种带散热功能的集成灶 | |
CN116221978B (zh) | 电气一体热风炉 | |
CN212987289U (zh) | 一种灶具燃烧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