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96752U - 一种用于自行车的驱动张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自行车的驱动张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96752U
CN217396752U CN202221342852.5U CN202221342852U CN217396752U CN 217396752 U CN217396752 U CN 217396752U CN 202221342852 U CN202221342852 U CN 202221342852U CN 217396752 U CN217396752 U CN 2173967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driving
bearing
frame
tens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4285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建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Chuansuo Vehicl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Chuansuo Vehic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Chuansuo Vehicl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Chuansuo Vehic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4285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967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967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967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自行车的驱动张紧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列地设于车架上的驱动轴、中间轴和后轮轴、张紧在驱动轴和中间轴外侧的第一传动带、张紧在后轮轴和中间轴外侧的第二传动带、设于驱动轴、中间轴和后轮轴三者中,其中一者上的第一张紧机构、以及其中另一者上的第二张紧机构;第一张紧机构包括至少一对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列的张紧组件,每组张紧组件均包括可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地设于车架上的轴承座、可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地设于轴承座上的且用于同轴心线地连接对应轴的轴承,轴承相对于轴承座偏心设置。本实用新型驱动张紧装置降低了张紧时的操作难度,无需设置额外的张紧轮占用空间,调节张紧后稳定性较好。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自行车的驱动张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自行车的驱动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自行车的驱动轴一般通过一组或两组传动链条与后轮轴连接,当传动链条松动时,通过调节驱动轴或后轮轴或张紧轮的位置,以张紧传动链条。
现有技术中,张紧传动链条时,需要对驱动轴或后轮轴整体进行拆装并前后移动以调节其相对车架的位置,操作难度较大;或者需要调节张紧轮的位置,张紧轮作为额外的零件,不仅占用一定的空间,并且其张紧调节过程也较为繁琐,调节完成后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自行车的驱动张紧装置,降低了张紧时的操作难度,无需设置额外的张紧轮占用空间,调节张紧后稳定性较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自行车的驱动张紧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列的且分别可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地设于车架上的驱动轴、中间轴和后轮轴、分别套设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后轮轴上的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套设于所述中间轴上的第三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张紧在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三传动轮外侧的第一传动带、张紧在所述第二传动轮和所述第四传动轮外侧的第二传动带,所述驱动张紧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驱动轴、所述中间轴和所述后轮轴三者中,其中一者上的第一张紧机构、以及其中另一者上的第二张紧机构;
所述第一张紧机构包括至少一对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列的张紧组件,每组所述张紧组件均包括可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地设于所述车架上的轴承座、可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地设于所述轴承座上的且用于同轴心线地连接对应轴的轴承,所述轴承相对于所述轴承座偏心设置。
优选地,所述车架包括左右两侧的且用于一一对应的连接所述轴承座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对应的所述轴承座沿左右方向排列并抵接。
更优选地,所述轴承座包括第一本体、凸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一侧的环形凸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有环抵于所述环形凸部外侧周部的导向部,所述环形凸部的外圆周面与所述导向部及所述轴承座同轴心线设置,所述环形凸部的内圆周面与所述轴承同轴心线设置。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向部为导向圆孔或导向圆弧。
优选地,所述第二张紧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车架上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沿前后方向在所述车架上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安装位置,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有用于被对应轴穿入的第一安装孔。
更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座包括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的且分别位于所述车架两侧的第二本体和连接件,所述第二本体用于连接对应轴。
一种用于自行车的驱动张紧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列的且分别可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地设于车架上的驱动轴和后轮轴、分别套设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后轮轴上的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张紧在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外侧的第三传动带,所述驱动张紧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后轮轴上的第三张紧机构;
所述第三张紧机构包括至少一对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列的张紧组件,每组所述张紧组件均包括可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地设于所述车架上的轴承座、可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地设于所述轴承座上的且用于同轴心线地连接对应轴的轴承,所述轴承相对于所述轴承座偏心设置。
优选地,所述车架包括左右两侧的且用于一一对应的连接所述轴承座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对应的所述轴承座沿左右方向排列并抵接。
更优选地,所述轴承座包括第一本体、凸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一侧的环形凸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有环抵于所述环形凸部外侧周部的导向部,所述环形凸部的外圆周面与所述导向部及所述轴承座同轴心线设置,所述环形凸部的内圆周面与所述轴承同轴心线设置。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向部为导向圆孔或导向圆弧。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用于自行车的驱动张紧装置,通过将轴承相对轴承座偏心设置,使得轴承座相对车架转动时,轴承能够相对车架前后运动,以带动对应轴相对车架前后运动,实现对传动带的张紧。仅通过转动轴承座即能实现对传动带的张紧,不仅降低了张紧时的操作难度,同时能够保证调节后的对应轴始终沿左右方向延伸,省去了占用额外空间的张紧轮,调整张紧后稳定性较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驱动张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驱动张紧装置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附图3为实施例一中第一张紧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驱动张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驱动张紧装置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附图6为实施例二中第三张紧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1、车架;2、驱动轴;3、中间轴;4、后轮轴;5、第一传动轮;6、第二传动轮;7、第三传动轮;8、第四传动轮;9、第一传动带;10、第二传动带;11、张紧组件;111、轴承座;1111、第一本体;1112、环形凸部;112、轴承;12、第一安装座;121、导向部;13、第二安装座;131、第一安装孔;132、第二本体;133、连接件;14、第三传动带;15、轮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参见图1-3所示,实施例一提供一种用于自行车的驱动张紧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列的且分别可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地设于车架1上的驱动轴2、中间轴3和后轮轴4、分别套设于驱动轴2和后轮轴4上的第一传动轮5和第二传动轮6、套设于中间轴3上的第三传动轮7和第四传动轮8、张紧在第一传动轮5和第三传动轮7外侧的第一传动带9、张紧在第二传动轮6和第四传动轮8外侧的第二传动带10。
驱动轴2用于连接脚踏组件,踩踏脚踏组件驱动驱动轴2转动时,通过第一传动带9带动中间轴3转动,再通过第二传动带10带动后轮轴4转动。
该驱动张紧装置还包括设于驱动轴2、中间轴3和后轮轴4三者中,其中一者上的第一张紧机构、以及其中另一者上的第二张紧机构。
第一张紧机构和第二张紧机构能够分别设置在驱动轴2和中间轴3上,或分别设置在驱动轴2和后轮轴4上,或分别设置在中间轴3和后轮轴4上。
第一张紧机构包括至少一对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列的张紧组件11,每组张紧组件11均包括可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地设于车架1上的轴承座111、可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地设于轴承座111上的且用于同轴心线地连接对应轴的轴承112,轴承112相对于轴承座111偏心设置。
通过将轴承112相对轴承座111偏心设置,使得轴承座111相对车架1转动时,轴承112能够相对车架1前后上下运动,以带动对应轴相对车架1至少做前后运动,实现对传动带的张紧。仅通过转动轴承座111即能实现对传动带的张紧,不仅降低了张紧时的操作难度,同时能够保证调节后的对应轴始终沿左右方向延伸,省去了占用额外空间的张紧轮,调整张紧后稳定性较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张紧机构设置在中间轴3上,上述车架1包括左右两侧的且用于一一对应的连接轴承座111的第一安装座12,第一安装座12和对应的轴承座111沿左右方向排列并抵接。
参见图3所示,轴承座111包括第一本体1111、凸设于第一本体1111一侧的环形凸部1112。第一安装座12上设有环抵于环形凸部1112外侧周部的导向部121,在本实施例中,导向部121为导向圆孔。环形凸部1112的外圆周面与导向圆孔及轴承座111同轴心线设置,环形凸部1112的内圆周面与轴承112同轴心线设置,环形凸部1112的内孔贯穿第一本体1111。
具体地,由于第一安装座12设置在车架1上,张紧第二传动带10时无需拆卸第一安装座12,只需拆除第一安装座12和轴承座111之间的连接件。参见图3所示,第一安装座12上设有一圈环形孔,轴承座111上也设有一圈位于第一本体1111上的环形孔,两组环形孔相互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拆除螺栓后,只需转动轴承座111,在导向圆孔的导向限位下,轴承座111只做圆周运动,能够保证中间轴3在调节过程中,其轴心线始终相互平行,不发生偏转。轴承座111转动时,环形凸部1112的内圆周面相对车架1前后上下运动,由于轴承112穿设于环形凸部1112的内孔中,且轴承112与中间轴3同轴心线连接,使得中间轴3能够相对车架1前后上下运动,对第二传动带10进行张紧。
在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中,导向部121为导向圆弧,导向圆弧的开口方向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向上、向下、向左或向右。
参见图2所述,第二张紧机构包括设于车架1上的第二安装座13,第二安装座13沿前后方向在车架1上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安装位置,第二安装座13上设有用于被对应轴穿入的第一安装孔13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座13可沿前后方向滑动地设于车架1上,第二张紧机构设置在驱动轴2上。
上述第二安装座13包括设于车架1上方的且用于连接驱动轴2的第二本体132、设于车架1下方的连接件133,第二本体132和连接件133抵接于车架1的侧部分别与车架1被抵接处的形状对应匹配。在本实施例中,车架1被抵接处的横截面为方形,第二本体132下表面和连接件133上表面均为方形槽。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车架1被抵接处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二本体132下表面和连接件133上表面均为弧形槽。
第一安装孔131设置在第二本体132上,第二本体132与连接件133通过螺栓连接。张紧第一传动带9时,只需拧松两侧螺栓,仍旧保持第二本体132与下方连接件133的连接状态,沿前后方向滑动第二本体132即可带动驱动轴2相对车架1前后运动,由于第二本体132和连接件133分别与车架1的形状相匹配,第二本体132滑动时只做前后运动,能够保证驱动轴2在调节过程中,其轴心线始终相互平行,不发生偏转。第一传动带9张紧后,再次拧紧两侧的螺栓对第二安装座13相对车架1进行固定即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本体132也可以设于车架1的下方,而连接件133则设于车架1的上方。
当仅调节第二传动带10的张紧度时,需先调节第一张紧机构,再调节第二张紧机构;当仅调节第一传动带9的张紧度时,只需调节第二张紧机构即可;当同时调节第一传动带9和第二传动带10的张紧度时,需要先调节第一张紧机构,再调节第二张紧机构。
参见图4-6所示,实施例二提供一种用于自行车的驱动张紧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列的且分别可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地设于车架1上的驱动轴2和后轮轴4、分别套设于驱动轴2和后轮轴4上的第一传动轮5和第二传动轮6、张紧在第一传动轮5和第二传动轮6外侧的第三传动带14、设于后轮轴4上的第三张紧机构。
第三张紧机构包括至少一对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列的张紧组件11,每组张紧组件11均包括可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地设于车架1上的轴承座111、可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地设于轴承座111上的且用于同轴心线地连接对应轴的轴承112,轴承112相对于轴承座111偏心设置。
通过将轴承112相对轴承座111偏心设置,使得轴承座111相对车架1转动时,轴承112能够相对车架1前后上下运动,以带动对应轴相对车架1至少做前后运动,实现对第三传动带14的张紧。仅通过转动轴承座111即能实现对第三传动带14的张紧,不仅降低了张紧时的操作难度,同时能够保证调节后的后轮轴4始终沿左右方向延伸,省去了占用额外空间的张紧轮,调整张紧后稳定性较好。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车架1包括左右两侧的且用于一一对应的连接轴承座111的第一安装座12,第一安装座12和对应的轴承座111沿左右方向排列并抵接。
参见图5所示,轴承座111包括第一本体1111、凸设于第一本体1111一侧的环形凸部1112。第一安装座12上设有环抵于环形凸部1112外侧周部的导向部121,在本实施例中,导向部121为开口向下的导向圆弧。环形凸部1112的外圆周面与导向圆弧及轴承座111同轴心线设置,环形凸部1112的内圆周面与轴承112同轴心线设置,环形凸部1112的内孔贯穿第一本体1111。
具体地,由于第一安装座12设置在车架1上,张紧第三传动带14时无需拆卸第一安装座12,只需拆除第一安装座12和轴承座111之间的连接件。参见图5所示,第一安装座12上设有半圈环形孔,轴承座111上设有一圈位于第一本体1111上的环形孔,两组环形孔相互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拆除螺栓后,只需转动轴承座111,在导向圆弧的导向限位下,轴承座111只做圆周运动,能够保证后轮轴4在调节过程中,其轴心线始终相互平行,不发生偏转。轴承座111转动时,环形凸部1112的内圆周面相对车架1前后上下运动,由于轴承112穿设于环形凸部1112的内孔中,且轴承112与后轮轴4同轴心线连接,使得后轮轴4能够相对车架1前后上下运动,对传动带进行张紧。
后轮轴4上套设有轮毂15,用于安装后轮。
在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中,导向圆弧的开口方向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向上、向左或向右;或导向部121为导向圆孔。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自行车的驱动张紧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列的且分别可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地设于车架上的驱动轴、中间轴和后轮轴、分别套设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后轮轴上的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套设于所述中间轴上的第三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张紧在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三传动轮外侧的第一传动带、张紧在所述第二传动轮和所述第四传动轮外侧的第二传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张紧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驱动轴、所述中间轴和所述后轮轴三者中,其中一者上的第一张紧机构、以及其中另一者上的第二张紧机构;
所述第一张紧机构包括至少一对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列的张紧组件,每组所述张紧组件均包括可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地设于所述车架上的轴承座、可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地设于所述轴承座上的且用于同轴心线地连接对应轴的轴承,所述轴承相对于所述轴承座偏心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驱动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左右两侧的且用于一一对应的连接所述轴承座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对应的所述轴承座沿左右方向排列并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驱动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包括第一本体、凸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一侧的环形凸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有环抵于所述环形凸部外侧周部的导向部,所述环形凸部的外圆周面与所述导向部及所述轴承座同轴心线设置,所述环形凸部的内圆周面与所述轴承同轴心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驱动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为导向圆孔或导向圆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驱动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张紧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车架上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沿前后方向在所述车架上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安装位置,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有用于被对应轴穿入的第一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驱动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座包括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的且分别位于所述车架两侧的第二本体和连接件,所述第二本体用于连接对应轴。
7.一种用于自行车的驱动张紧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列的且分别可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地设于车架上的驱动轴和后轮轴、分别套设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后轮轴上的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张紧在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外侧的第三传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张紧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后轮轴上的第三张紧机构;
所述第三张紧机构包括至少一对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列的张紧组件,每组所述张紧组件均包括可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地设于所述车架上的轴承座、可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地设于所述轴承座上的且用于同轴心线地连接对应轴的轴承,所述轴承相对于所述轴承座偏心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驱动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左右两侧的且用于一一对应的连接所述轴承座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对应的所述轴承座沿左右方向排列并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驱动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包括第一本体、凸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一侧的环形凸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有环抵于所述环形凸部外侧周部的导向部,所述环形凸部的外圆周面与所述导向部及所述轴承座同轴心线设置,所述环形凸部的内圆周面与所述轴承同轴心线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驱动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为导向圆孔或导向圆弧。
CN202221342852.5U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用于自行车的驱动张紧装置 Active CN2173967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2852.5U CN217396752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用于自行车的驱动张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2852.5U CN217396752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用于自行车的驱动张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96752U true CN217396752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46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42852.5U Active CN217396752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用于自行车的驱动张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967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6086C (zh) 具有枢轴衬套的皮带张紧器
KR101844101B1 (ko) 내연기관의 트랙션 메커니즘 드라이브용 인장 장치
US7004865B2 (en) Tensioning means for traction mechanisms, especially belt tensioning means
JP2007008726A (ja) 着脱可能なローラアセンブリを備える側方可撓コンベヤモジュール
CN217396752U (zh) 一种用于自行车的驱动张紧装置
CN110637176A (zh) 用于机动车辆附件传动装置的张紧器
KR101238049B1 (ko) 휠 아이솔레이터 커플링
CN113417854A (zh) 一种螺杆式压缩机用皮带传动装置
EP3615844B1 (en) Belt driven system
JP2006027577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1220858B (zh) 动力传送带轮及其制造方法
JP4128712B2 (ja) 動力伝達装置及びその組付方法
JP4613432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981415B2 (ja) ベルトテンショナー
CN220327871U (zh) 一种具有发电机构的健身车
CN216274710U (zh) 绣花机用送料伺服驱动机构及绣花机布料输送机构
CN217064619U (zh) 一种新型果穗升运器传动结构及具有其的收获机
CN221033837U (zh) 一种紧凑型涨紧机构
KR100799542B1 (ko) 반구면 무단변속장치
KR20230060790A (ko) 차량용 시트의 파워 스위블 장치
CN1100906C (zh) 缝纫机的进给装置
CN219927910U (zh) 一种摩托车用分体式动力总成
CN212353701U (zh) 儿童安全座椅靠背松紧调节机构
KR101881938B1 (ko) 전기 자전거용 변속장치
CN105978217B (zh) 一种抬高座椅的高强度电机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