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91057U - 一种轮椅头靠的缓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椅头靠的缓冲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391057U CN217391057U CN202120976835.6U CN202120976835U CN217391057U CN 217391057 U CN217391057 U CN 217391057U CN 202120976835 U CN202120976835 U CN 202120976835U CN 217391057 U CN217391057 U CN 2173910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plate
- supporting seat
- pivot
- damping piece
- ben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轮椅头靠的缓冲装置,设于一水平横杆上,包括一支撑座、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板、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板以及一阻尼件;支撑座固接于架杆的顶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上下端均与水平横杆和支撑座相对的一侧分别铰接,使水平横杆和支撑座之间可产生相对移动;第一连接板的底部向支撑座前端延伸而形成折弯部,折弯部设有一安装孔,阻尼件的自由端和固定端分别铰接于折弯部的安装孔内和支撑座,其对应的铰接点分别位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前面、后面,并位于第一连接板的上下两端之间。当头抵靠在头靠本体上时,水平横杆受一水平向后的作用力,驱动第一连接板向后运动,使第一连接板的折弯部压缩阻尼件,实现头靠的缓冲。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头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轮椅头靠的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轮椅的头靠是在与人体头部接触的部位上设置高密度发泡海绵或泡沫等吸震材质的垫体,以期能此降低和分散外部的冲击力,达到保护使用者头部及降低伤害的目的,但垫体一般只能在一较小的范围内变形以传递和吸收冲击力,在冲击力较大时单纯只依靠垫体无法充分有效地分散和吸收冲击力。
为此,业界开发了一种轮椅头靠的缓冲装置,具体参看专利文献CN 110680636 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如图1和图2所示,该缓冲装置100’设于水平横杆1’上,其包括头靠背板3’和第一缓冲结构2’,所述第一缓冲结构2’包括一上支撑座214’、一下支撑座215’、两摆动板22’和一阻尼件23’,所述上支撑座214’固接于水平横杆1’上,所述上支撑座214’和下支撑座215’之间通过一滑移机构21’可前后移动;所述摆动板22’的上下两端分别铰接于上支撑座214’和下支撑座215’相对的一侧;所述阻尼件23’的一端与摆动板22’的下端铰接,另一端铰接于下支撑座215’;所述滑移机构21’包括两对连接板216’,每对连接板216’分别对应地设于上支撑座214’和下支撑座215’的前面、后面,且每对连接板21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支撑座214’和下支撑座215’铰接。此专利采用能前后起伏摆动的平行四连杆结构(上支撑座214’、下支撑座215’和两对连接板216’组成),带动摆动板22’前后起伏摆动,并压缩阻尼件23’,从而起到对头靠的缓冲作用,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缓冲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但该实用新型结构复杂,大大提高了厂家的制造成本。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缓冲效果较佳的轮椅头靠的缓冲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轮椅头靠的缓冲装置,设于一水平横杆上,包括一支撑座、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板、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板以及一阻尼件;所述支撑座用以固接在架杆的顶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下两端分别铰接于水平横杆和支撑座相对的一侧,其对应有第一上铰接点和第一下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下两端分别铰接于水平横杆和支撑座相对的一侧,其对应有第二上铰接点和第二下铰接点,所述水平横杆和支撑座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可前后相对移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向支撑座前端延伸而形成折弯部,所述折弯部设有一安装孔,所述阻尼件的自由端和固定端分别铰接于折弯部的安装孔内和支撑座上,其对应有第三铰接点和第四铰接点,第三铰接点、第四铰接点分别位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这两者的前面、后面,并位于第一连接板的第一上铰接点和第一下铰接点之间。
采用上述设计,当头抵靠在头靠本体上时,水平横杆会受一水平向后的作用力,驱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向后运动,使第一连接板的折弯部压缩阻尼件,实现头靠的缓冲。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板呈J型,所述折弯部自上而下设置相互连通的三个安装孔。如此设置,通过调整阻尼件自由端与折弯部安装孔的铰接位置,改变阻尼件自由端至固定端的长度距离,从而调节头靠缓冲力的大小。
进一步,所述水平横杆、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以及支撑座组成平行运动连杆机构。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数量各设置为两个,两第一连接板和两第二连接板均左右并排设置,并均与水平横杆和支撑座分别铰接,所述阻尼件设于两第一连接板或两第二连接板之间。如此设置,所述水平横杆、支撑座、两个第一连接板以及两个第二连接板组合成的壳体的正投影面为平行四连杆结构,使摆动时更加稳固。
更进一步,还包括一第一转轴、一第二转轴、一第三转轴、一第四转轴、若干第一轴套以及若干第二轴套,两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铰接于水平横杆和支撑座,两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铰接于水平横杆和支撑座,所述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分别套置于第二转轴和第四转轴,实现两第一连接板和两第二连接板的轴向定位。如此设置,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摆动时更加稳定。
进一步,还包括一第五转轴、一第六转轴、两第三轴套、以及两第四轴套,所述阻尼件的自由端通过第五转轴铰接于第一连接板的折弯部,其固定端通过第六转轴铰接于支撑座,两所述第三轴套套置于第五转轴并分别位于阻尼件自由端的两侧,两所述第四轴套套置于第六转轴并分别位于阻尼件固定端的两侧,实现阻尼件两端的轴向定位。如此设置,使阻尼件沿水平方向运动时更加稳定。
进一步,所述支撑座为至少由两侧壁和一底壁合围而成的U型槽构件,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以及阻尼件置于支撑座的U型槽内,且分别铰接于支撑座的两侧壁,所述支撑座的底壁固接于架杆的顶部。
进一步,所述阻尼件为阻尼气缸或气弹簧或弹簧。
附图说明
作为非限制性例子给出的具体说明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包括什么以及其可被实施,此外,该说明参考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轮椅头靠的缓冲装置的分解图;
图2为现有的轮椅头靠的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轮椅头靠的缓冲装置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轮椅头靠的缓冲装置的部分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轮椅头靠的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轮椅头靠的缓冲装置的正常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轮椅头靠的缓冲装置的压缩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轮椅头靠的缓冲装置安装在架杆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号说明
1 水平横杆
2 支撑座
21 侧壁
22 底壁
23 U型槽
3 第一连接板
31 折弯部
311 安装孔
32 第一转轴
33 第二转轴
34 第一轴套
4 第二连接板
41 第三转轴
42 第四转轴
43 第二轴套
5 阻尼件
51 第五转轴
52 第六转轴
53 第三轴套
54 第四轴套
6 架杆
7 头靠本体
100 缓冲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如图6所示,一种轮椅头靠包括头靠本体7以及架杆6,所述头靠本体7的背部向后延设一水平横杆1,所述水平横杆1设于架杆6的顶部并与架杆6相互垂直,所述架杆6用来支撑头靠本体7并将头靠本体7固定在一座椅上。
如图3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轮椅头靠的缓冲装置100,设于一水平横杆1上,包括一支撑座2、两个第一连接板3、两个第二连接板4、一阻尼件5、一第一转轴32、一第二转轴33、一第三转轴41、一第四转轴42、一第五转轴51、一第六转轴52、若干第一轴套34、若干第二轴套43、两第三轴套53以及两第四轴套54。所述支撑座2为至少由两侧壁21和一底壁22合围而成的U型槽构件,所述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4以及阻尼件5置于支撑座2的U型槽23内,所述支撑座2的底壁22固接于架杆6的顶部。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上下端分别铰接于水平横杆1和支撑座2相对的一侧,其对应有第一上铰接点A和第一下铰接点A’,所述第二连接板4的上下端分别铰接于水平横杆1和支撑座2相对的一侧,其对应有第二上铰接点B和第二下铰接点B’。本实用新型采用能前后起伏摆动的平行四连杆机构(由水平横杆1、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4和支撑座2组成),所述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各设置为两个,且均左右并排设置,从而使摆动更加稳固。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板3呈J型,其折弯部31由第一连接板3的底部向支撑座2前端延伸而形成的,所述折弯部31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311,所述阻尼件5的自由端和固定端分别铰接于折弯部31的安装孔311内和支撑座2,其对应有第三铰接点C和第四铰接点D,第三铰接点C、第四铰接点D分别位于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这两者的前面、后面,并位于第一连接板3的第一上铰接点A和第一下铰接点A’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3的两铰接点A、A’均位于第二连接板4的两铰接点B、B’的前面。
两第一连接板3和两第二连接板4均左右并排设置。两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转轴32和第二转轴33铰接于水平横杆1和支撑座2的两侧壁21,两所述第二连接板4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第三转轴41和第四转轴42铰接于水平横杆1和支撑座2的两侧壁21,所述第一轴套34和第二轴套43分别套置于第二转轴33和第四转轴42,实现两第一连接板3和两第二连接板4的轴向定位。
所述阻尼件5设于两第一连接板3或两第二连接板4之间,所述阻尼件5的自由端通过第五转轴51铰接于第一连接板3的折弯部31,其固定端通过第六转轴52铰接于支撑座2,两所述第三轴套53套置于第五转轴51并分别位于阻尼件5自由端的两侧,两所述第四轴套54套置于第六转轴52并分别位于阻尼件5固定端的两侧,实现阻尼件5两端的轴向定位,使阻尼件5沿水平方向运动时更加稳定。
如图7,当处于工作状态时,当头抵靠在头靠本体7上时,水平横杆1受到一向后的作用力,驱动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先向后再向下起伏,继而带动第一连接板3的折弯部31向后上方摆动,进而带动阻尼件5以阻尼件5固定端的第四铰接点D为旋转支点沿其长度方向先向后再向上摆动,从而压缩阻尼件5,从而起到对头靠本体7的缓冲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311设置为三个,且自上而下相互连通设置,阻尼件5的自由端铰接于不同位置的安装孔311内,从而改变阻尼件5自由端至固定端的长度距离,在工作状态时,头靠本体7产生的缓冲力不一致,且从上至下依次递增。所述阻尼件5为阻尼气缸或气弹簧或弹簧。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轮椅头靠的缓冲装置(100),设于一水平横杆(1)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座(2)、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板(3)、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板(4)以及一阻尼件(5);所述支撑座(2)用以固接在架杆(6)的顶部,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上下两端分别铰接于水平横杆(1)和支撑座(2)相对的一侧,其对应有第一上铰接点(A)和第一下铰接点(A’);所述第二连接板(4)的上下两端分别铰接于水平横杆(1)和支撑座(2)相对的另一侧,其对应有第二上铰接点(B)和第二下铰接点(B’),所述水平横杆(1)和支撑座(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可前后相对移动;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底部向支撑座(2)前端延伸而形成折弯部(31),所述折弯部(31)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311),所述阻尼件(5)的自由端和固定端分别铰接于折弯部(31)的安装孔(311)内和支撑座(2)上,其对应有第三铰接点(C)和第四铰接点(D),第三铰接点(C)、第四铰接点(D)分别位于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这两者的前面、后面,并位于第一连接板(3)的第一上铰接点(A)和第一下铰接点(A’)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椅头靠的缓冲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呈J型,所述折弯部(31)自上而下设置相互连通的三个安装孔(3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椅头靠的缓冲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横杆(1)、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4)以及支撑座(2)组成平行运动连杆机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椅头靠的缓冲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的数量各设置为两个,两第一连接板(3)和两第二连接板(4)均左右并排设置,并均与水平横杆(1)和支撑座(2)分别铰接,所述阻尼件(5)设于两第一连接板(3)和两第二连接板(4)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轮椅头靠的缓冲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转轴(32)、一第二转轴(33)、一第三转轴(41)、一第四转轴(42)、若干第一轴套(34)以及若干第二轴套(43),两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转轴(32)和第二转轴(33)铰接于水平横杆(1)和支撑座(2),两所述第二连接板(4)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第三转轴(41)和第四转轴(42)铰接于水平横杆(1)和支撑座(2),所述第一轴套(34)和第二轴套(43)分别套置于第二转轴(33)和第四转轴(42),实现两第一连接板(3)和两第二连接板(4)的轴向定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椅头靠的缓冲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五转轴(51)、一第六转轴(52)、两第三轴套(53)、以及两第四轴套(54),所述阻尼件(5)的自由端通过第五转轴(51)铰接于第一连接板(3)的折弯部(31),其固定端通过第六转轴(52)铰接于支撑座(2),两所述第三轴套(53)套置于第五转轴(51)并分别位于阻尼件(5)自由端的两侧,两所述第四轴套(54)套置于第六转轴(52)并分别位于阻尼件(5)固定端的两侧,实现阻尼件(5)两端的轴向定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椅头靠的缓冲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为至少由两侧壁(21)和一底壁(22)合围而成的U型槽构件,所述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4)以及阻尼件(5)置于支撑座(2)的U型槽(23)内,且分别铰接于支撑座(2)的两侧壁(21),所述支撑座(2)的底壁(22)固接于架杆(6)的顶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椅头靠的缓冲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5)为阻尼气缸或气弹簧或弹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76835.6U CN217391057U (zh) | 2021-05-08 | 2021-05-08 | 一种轮椅头靠的缓冲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76835.6U CN217391057U (zh) | 2021-05-08 | 2021-05-08 | 一种轮椅头靠的缓冲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391057U true CN217391057U (zh) | 2022-09-09 |
Family
ID=83132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976835.6U Active CN217391057U (zh) | 2021-05-08 | 2021-05-08 | 一种轮椅头靠的缓冲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391057U (zh) |
-
2021
- 2021-05-08 CN CN202120976835.6U patent/CN21739105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505458B2 (ja) | ガス圧ばねを備えた高さ調節可能な回転椅子 | |
JP2000079034A (ja) | 椅 子 | |
JPS61100204A (ja) | 座面背もたれ傾斜調整装置付き腰掛家具 | |
JP2000079034A5 (zh) | ||
JP5486480B2 (ja) | 緩衝機構を有するキャスタ | |
CN112674516A (zh) | 一种椅子及其椅子托盘 | |
CN217391057U (zh) | 一种轮椅头靠的缓冲装置 | |
JP2008538950A (ja) | シンクロ機構 | |
JP5538817B2 (ja) | ロッキング椅子 | |
CN211242436U (zh) | 一种摇摆式按摩椅 | |
CN213940212U (zh) | 防搓背框架及具有其的椅子、床 | |
CN215502138U (zh) | 腰托电动调节装置 | |
CN106974460B (zh) | 一种椅子 | |
CN214760152U (zh) | 一种椅子托盘及椅子 | |
CN201175137Y (zh) | 椅背结构改良 | |
CN114451716B (zh) | 一种椅子 | |
CN208160452U (zh) | 一种坐具 | |
CN217644875U (zh) | 一种铰链四杆机构、姿态调整装置及双姿态的功能沙发 | |
CN207898261U (zh) | 一种椅子 | |
CN215255515U (zh) | 一种柜门门撑的缓冲结构 | |
CN216364386U (zh) | 一种座椅靠背以及座椅 | |
CN212671440U (zh) | 一种柜门门撑 | |
CN217245446U (zh) | 一种可上下移动自平衡靠背机架 | |
CN215226121U (zh) | 一种具有尾座锁止机构的椅子托盘及椅子 | |
CN213892266U (zh) | 一种具有缓冲机构的汽车座椅骨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