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90637U - 水箱组件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水箱组件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90637U
CN217390637U CN202221025381.5U CN202221025381U CN217390637U CN 217390637 U CN217390637 U CN 217390637U CN 202221025381 U CN202221025381 U CN 202221025381U CN 217390637 U CN217390637 U CN 217390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cavity
sewage
assembly
tank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2538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旭野
李新章
郑卓斌
王立磊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oayu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oayu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oayu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oayu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2538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90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90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906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箱组件及基站。其中,水箱组件包括:水箱箱体和隔板组件。水箱箱体设有容置腔,水箱箱体上开设有过液口、出水口和吸污口;隔板组件,隔板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置腔内,隔板组件在水箱箱体内运动并将容置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能够与过液口和出水口连通,第二腔体能够与吸污口和过液口。本申请公开的水箱组件只需要一个水箱箱体,通过对其内部的空间进行动态地利用,即可实现对两种液体的储存收纳,从而成倍地减小了箱体的体积,进而极大地减少了箱体的占用空间,为基站的内部设计争取了更多的空间和缩小了基站的整体体积。

Description

水箱组件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箱组件及基站。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清洁机器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目前市面上最先进的清洁机器人通常和基站配套使用,基站不仅可以给机器人充电,对机器人的尘盒进行回收集尘,还可以给机器人的清水箱加水,对机器人脏污后的拖擦件进行清洗烘干,并收集清洗产生的污液,而用户只需定期更换集尘袋、补充清水及倾倒污液即可。
但是,为了实现清洗拖擦件并回收污液,现有基站上通常都要设置两个水箱:一个为清水箱,为清洗拖擦件和给机器人的清水箱补充清水;另一个为污液箱,用于收集清洗拖擦件时产生的污液。两个箱体的存在,极大地挤占了基站内部的可利用空间,还使得基站的整体体积过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箱体设置使基站的体积过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水箱组件及基站。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水箱组件,水箱组件包括:水箱箱体,所述水箱箱体内设有容置腔,所述水箱箱体上开设有过液口、出水口和吸污口;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隔板组件在所述水箱箱体内运动并将所述容置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能够与所述过液口和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腔体能够与所述过液口和所述吸污口连通。
本申请公开的水箱组件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过液口加入清洗介质(清水、清洁液、消毒液等单一液体或者混合液体),或者直接将清洗介质倒入容置腔内。在隔板组件运动的过程中,隔板组件一侧(即靠近出水口的一侧)的清洗介质被挤压,此时,隔板组件的运动将容置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容置清洗介质)和第二腔体;清洗介质由与第一腔体连通的出水口排出,排出的清洗介质可以用来进行清洗拖擦件;清洗后的污液通过吸污口被吸入到第二腔体内,后续由用户倒掉或直接经由过液口排出。其中过液口可以为一个开口,例如,水箱箱体由箱体本体和盖体组成,通过在箱体本体上设置过液口,然后将盖体设置在箱体本体上,通过盖体盖设在过液口处,通过开启盖体即可直接开启过液口,通过在过液口处可以装入清洗介质,也可以开启盖体后直接通过过液口排出污液。过液口也可以为多个开口,通过不同的开口加入清洗介质和排出污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液口包括进水口和排污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第一腔体能够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腔体能够与所述吸污口和所述排污口连通。通过进水口和排污口的设置能够更加方便加入清洗介质和排出污液,提升使用的便捷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组件相对所述水箱箱体运动时至少具有第一位置,所述隔板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隔板组件将所述容置腔分隔形成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吸污口和所述排污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通过隔板组件的运动过程中不同的位置可以实现不同开口的连通,通过进水口与第一腔体的连通可以方便进水,而出水口与第一腔体的连通可以在使用时将第一腔体内的清洗介质输出,而吸污口与第二腔体的连通可以将已经使用过的污液及时回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污口和所述排污口位于所述隔板组件的同一侧,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隔板组件2的另一侧。通过将吸污口和排污口设置在隔板组件的同一侧,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隔板组件的另一侧可以实现更加直接的分隔,分隔之后的水箱箱体使用过程更加简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组件相对所述水箱箱体运动时至少具有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所述隔板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和所述排污口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吸污口连通,所述隔板组件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吸污口和所述排污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和所述排污口位于远离所述吸污口的一侧;通过将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污口设置在同一侧可以在排污液时更加保证污液的彻底排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箱体的底壁上形成凹槽,所述排污口位于所述凹槽的槽底。将排污口设置在凹槽的槽底可以避免污液残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箱体包括水箱本体、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所述水箱本体上设有所述容置腔,所述水箱本体上开设有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排污口,所述第一管件和所述第二管件设置在所述水箱本体上,所述第一管件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第一管件远离所述水箱本体一端形成所述吸污口,所述第二管件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第二管件远离所述水箱本体的一端形成所述出水口。通过水箱本体上设置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可以与外界的连通更加方便,通过将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延伸到合适的位置即可实现清洗介质的供应以及对污液的回收,使用更加方便,能够更加高效以及更加稳定的实现对清洗介质的使用,同时可以更加彻底的回收使用过后形成的污液,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的设置使水箱组件的使用更加灵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组件包括隔板本体和驱动件,所述隔板本体设置在所述水箱箱体上,所述隔板本体与所述水箱箱体的内壁相抵,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隔板本体连接,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隔板本体相对所述水箱箱体运动,所述隔板本体运动时能够将所述水箱箱体分隔形成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通过隔板本体和驱动件的配合可以实现隔板本体的自动驱动,提高了水箱组件的自动化程度,能够高效、自动的实现清洗介质的供应和污液的回收,能够使使用更加便捷,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组件的部分延伸到所述容置腔外。通过将隔板组件的部分延伸到容置腔外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驱动隔板组件移动进而实现手动处理,可以使结构更加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组件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部分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密封连接。通过隔板组件与容置腔的腔壁的密封可以避免发生污染影响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组件沿着竖直方向设置。通过隔板组件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可以将水箱箱体分隔形成左右分隔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使用更加方便,同时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发生干扰的情况更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水箱箱体上或所述驱动件设置在外部物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负压发生装置,所述负压发生装置设置在所述水箱箱体上,所述吸污口经所述负压发生装置后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通过设置负压发生装置可以产生负压能够自动将吸污口处的污液回收至第二腔体内,使用过程中污液的回收效率高,而且自动化程度高,能够使用户的使用更加便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设置在所述水箱箱体上,所述第一阀体设置在所述排污口处,所述第一阀体能够开启或闭合所述排污口。通过第一阀体的设置可以在需要排污时开启排污口能够快速的进行排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阀体为电磁阀或手动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设置在所述水箱箱体,所述第二阀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阀体能够开启或闭合所述第二腔体与外界的连接通道。通过第二阀体的设置可以在第二腔体内存在压力影响使用时进行开启,避免因使用过程中第二腔体内的气压对使用产生影响。通过第二阀体的设置极大的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基站包括:上述水箱组件;基站本体,所述水箱组件设置在所述基站本体上,所述基站本体上形成清洗槽,所述出水口和所述吸污口延伸至所述清洗槽处。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基站,通过水箱组件的使用,可以通过水箱组件为基站的清洗池提供清洗介质进行清洗,也可以通过水箱组件将污液及时回收,由于水箱的隔板组件的设置可以极大的减少水箱所需的空间,有效的降低基站整体所需要的空间,降低基站的大小,合理的降低所需的使用面积,使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基站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所述基站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所述基站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所述的基站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所述的基站第三状态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水箱组件;
1水箱箱体,11水箱本体,12第一管件,13第二管件,101容置腔,1011第一腔体,1012第二腔体,102进水口,103出水口,104吸污口,105排污口;
2隔板组件,21隔板本体,22驱动件;
3负压发生装置;
4第一阀体;
5第二阀体;
200基站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水箱组件。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箱组件,包括水箱箱体1和隔板组件2。水箱箱体1内设有容置腔101,水箱箱体1上开设有过液口、出水口103和吸污口104;隔板组件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容置腔101内,隔板组件2能够在水箱箱体1上运动从而将容置腔101分隔成第一腔体1011和第二腔体1012;第一腔体1011能够与过液口和出水口103连通,第二腔体1012能够与吸污口104和过液口连通。
本申请公开的水箱组件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过液口加入清洗介质(清水、清洁液、消毒液等单一液体或者混合液体),或者直接将清洗介质倒入容置腔101内。在隔板组件2运动的过程中,隔板组件2一侧(即靠近出水口103的一侧)的清洗介质被挤压,此时,隔板组件2的运动将容置腔1分隔成第一腔体1011(容置清洗介质)和第二腔体1012;清洗介质由与第一腔体1011连通的出水口103排出,排出的清洗介质可以用来进行清洗拖擦件;清洗后的污液通过吸污口104被吸入到第二腔体1012内,后续由用户倒掉或直接经由过液口排出。其中过液口可以为一个开口,例如,水箱箱体由箱体本体和盖体组成,通过在箱体本体上设置过液口,然后将盖体设置在箱体本体上,通过盖体盖设在过液口处,通过开启盖体即可直接开启过液口,通过在过液口处可以装入清洗介质,也可以开启盖体后直接通过过液口排出污液。过液口也可以为多个开口,通过不同的开口加入清洗介质和排出污液。
水箱组件的工作过程如下:在初始状态,整个容置腔101都储存着清洗介质;随着作业的需要,隔板组件2驱动清洁介质由与第一腔体1011连通的出水口103排出,用于清洗拖布;此时,水箱箱体1被动态地分隔成储存清洁介质的第一腔体1011和收纳污液的第二腔体1012,清洗后的污液通过吸污口104被吸入到第二腔体1012内收纳;随着作业的持续进行,隔板组件2继续移动,清洗介质逐渐消耗,第一腔体1011的体积逐渐减小,第二腔体1022的体积逐渐增大,直至清洗介质消耗殆尽,第一腔体1011的体积变化至最小(几乎等于零),第二腔体1022的体积变化至最大(几乎等于整个容置腔101的体积)。
与现有技术中设置两个独立不变的清水箱和污水箱的形式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只需要一个水箱箱体,通过对其内部的空间进行动态地利用,即可实现对两种液体的储存收纳,从而成倍地减小了箱体(现有的清水箱加污水箱)的体积,进而极大地减少了箱体的占用空间,为基站的内部设计争取了更多的空间和缩小了基站的整体体积。
如图1至图5所示,过液口包括进水口102和排污口105,进水口102和出水口103与容置腔101连通,第一腔体1011能够与进水口102和出水口103连通,第二腔体1012能够与吸污口104和排污口105连通。通过进水口和排污口的设置能够更加方便加入清洗介质和排出污液,提升使用的便捷性。
如图1至图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隔板组件2相对水箱箱体1运动时至少具有第一位置,隔板组件2位于第一位置时,隔板组件2将容置腔101分隔形成第一腔体1011和第二腔体1012,进水口102和出水口103与第一腔体1011连通,吸污口104和排污口105与第二腔体1012连通。通过隔板组件2的运动过程中不同的位置可以实现不同开口的连通,通过进水口102与第一腔体1011的连通可以方便进水,而出水口103与第一腔体1011的连通可以在使用时将第一腔体1011内的清洗介质输出,而吸污口104与第二腔体1012的连通可以将已经使用过的污液及时回收。
如图1至图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吸污口104和排污口105位于隔板组件的同一侧,进水口102和出水口103位于隔板组件2的另一侧。通过将吸污口104和排污口105设置在隔板组件2的同一侧,进水口102和出水口103位于隔板组件2的另一侧可以实现更加直接的分隔,分隔之后的水箱箱体1使用过程更加简单。
如图3至图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隔板组件2相对水箱箱体1运动时至少具有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隔板组件2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腔体1011与进水口102、出水口103和排污口105连通,第二腔体1012与吸污口104连通,隔板组件2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一腔体1011与吸污口104和排污口105连通。
如图3至图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进水口102、出水口103和排污口105位于远离吸污口104的一侧。通过将进水口102、出水口103和排污口105设置在同一侧可以在排污液时更加保证污液的彻底排出。
如图3至图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水箱箱体1的底壁上形成凹槽,排污口105位于凹槽的槽底。将排污口105设置在凹槽的槽底可以避免污液残留。
如图1至图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水箱箱体1包括水箱本体11、第一管件12和第二管件13,水箱本体11上设有容置腔101,水箱本体11上开设有进水口102和排污口105,第一管件12和第二管件13设置在水箱本体11上,第一管件12与容置腔101连通,第一管件12远离水箱本体11一端形成吸污口104,第二管件13与容置腔101连通,第二管件13远离水箱本体11的一端形成出水口103。通过水箱本体11上设置第一管件12和第二管件13可以与外界的连通更加方便,通过将第一管件12和第二管件13延伸到合适的位置即可实现清洗介质的供应以及对污液的回收,使用更加方便,能够更加高效以及更加稳定的实现对清洗介质的使用,同时可以更加彻底的回收使用过后形成的污液,第一管件12和第二管件13的设置使水箱组件1的使用更加灵活。
如图1至图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隔板组件2包括隔板本体21和驱动件22,隔板本体21设置在水箱箱体1上,隔板本体21与水箱箱体1的内壁相抵,驱动件22与隔板本体21连接,驱动件22能够驱动隔板本体21相对水箱箱体1运动,隔板本体21运动时能够将水箱箱体1分隔形成第一腔体1011和第二腔体1012。通过隔板本体21和驱动件22的配合可以实现隔板本体21的自动驱动,提高了水箱组件的自动化程度,能够高效、自动的实现清洗介质的供应和污液的回收,能够使使用更加便捷,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隔板组件2的部分延伸到容置腔101外。通过将隔板组件2的部分延伸到容置腔101外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驱动隔板组件2移动进而实现手动处理,可以使结构更加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
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隔板组件2位于容置腔101内的部分与容置腔101的腔壁密封连接。通过隔板组件2与容置腔101的腔壁的密封可以避免发生污染影响使用。
如图1至图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隔板组件2沿着竖直方向设置。通过隔板组件2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可以将水箱箱体1分隔形成左右分隔的第一腔体1011和第二腔体1012,使用更加方便,同时第一腔体1011和第二腔体1012之间发生干扰的情况更少。
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驱动件22设置在水箱箱体22上或驱动件22设置在外部物体上。
如图1至图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还包括负压发生装置3,负压发生装置3设置在水箱箱体1上,吸污口104经负压发生装置3后与第二腔体1012连通。通过设置负压发生装置3可以产生负压能够自动将吸污口104处的污液回收至第二腔体1012内,使用过程中污液的回收效率高,而且自动化程度高,能够使用户的使用更加便捷。
如图2至图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还包括第一阀体4,第一阀体4设置在水箱箱体1上,第一阀体4设置在排污口105处,第一阀体4能够开启或闭合排污口105。通过第一阀体4的设置可以在需要排污时开启排污口105能够快速的进行排污。
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阀体4为电磁阀或手动阀。
如图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还包括第二阀体5,第二阀体5设置在水箱箱体1,第二阀体5与第二腔体1012连通,第二阀体5能够开启或闭合第二腔体1012与外界的连接通道。通过第二阀体5的设置可以在第二腔体1012内存在压力影响使用时进行开启,避免因使用过程中第二腔体1012内的气压对使用产生影响。通过第二阀体5的设置极大的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液体中的沉淀或固体颗粒物质堵塞管件或各过液口,可以在水箱组件100的水路系统中设置单一的或者多级过滤件进行过滤;为了避免污液滋生细菌,还可以在箱体中增加各类常用杀菌消毒装置,如银离子模块、电解水装置、臭氧杀毒装置、物理的或化学的絮凝装置等。此类手段皆属于本领域常用的技术手段,故在此不做过多的介绍。
如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的第二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站,包括:上述水箱组件100;基站本体200,水箱组件100设置在基站本体200上,基站本体200上形成清洗槽,出水口103和吸污口104延伸至清洗槽处。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基站,通过水箱组件100的使用,可以通过水箱组件100为基站的清洗池提供清洗介质进行清洗,也可以通过水箱组件100将污液及时回收,由于水箱100的隔板组件2的设置可以极大的减少水箱100所需的空间,有效的降低基站整体所需要的空间,降低基站的大小及重量,合理的降低所需的占用面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水箱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箱箱体(1),所述水箱箱体(1)内设有容置腔(101),所述水箱箱体(1)上开设有过液口、出水口(103)和吸污口(104);
隔板组件(2),所述隔板组件(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腔(101)内,所述隔板组件(2)能够在所述容置腔(101)内运动并将所述容置腔(101)分隔成第一腔体(1011)和第二腔体(1012);
所述第一腔体(1011)能够与所述过液口和所述出水口(103)连通,所述第二腔体(1012)能够与所述过液口和所述吸污口(10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液口包括进水口(102)和排污口(105),所述进水口(102)和所述出水口(103)与所述容置腔(101)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011)能够与所述进水口(102)和所述出水口(103)连通,所述第二腔体(1012)能够与所述吸污口(104)和所述排污口(105)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组件(2)相对所述水箱箱体(1)运动时至少具有第一位置,所述隔板组件(2)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隔板组件(2)将所述容置腔(101)分隔形成所述第一腔体(1011)和所述第二腔体(1012),所述进水口(102)和所述出水口(103)与所述第一腔体(1011)连通,所述吸污口(104)和所述排污口(105)与所述第二腔体(101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污口(104)和所述排污口(105)位于所述隔板组件(2)的一侧,所述进水口(102)和所述出水口(103)位于所述隔板组件(2)的另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组件(2)相对所述水箱箱体(1)运动时至少具有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所述隔板组件(2)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腔体(1011)与所述进水口(102)、所述出水口(103)和所述排污口(105)连通,所述第二腔体(1012)与所述吸污口(104)连通;所述隔板组件(2)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腔体(1011)与所述吸污口(104)和所述排污口(105)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02)、所述出水口(103)和所述排污口(105)位于远离所述吸污口(104)的一侧;和/或
所述水箱箱体(1)的底壁上形成凹槽,所述排污口(105)位于所述凹槽的槽底。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箱体(1)包括水箱本体(11)、第一管件(12)和第二管件(13),所述水箱本体(11)上设有所述容置腔(101),所述水箱本体(11)上开设有所述进水口(102)和所述排污口(105),所述第一管件(12)和所述第二管件(13)设置在所述水箱本体(11)上,所述第一管件(12)与所述容置腔(101)连通,所述第一管件(12)远离所述水箱本体(11)一端形成所述吸污口(104),所述第二管件(13)与所述容置腔(101)连通,所述第二管件(13)远离所述水箱本体(11)的一端形成所述出水口(103)。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箱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组件(2)包括隔板本体(21)和驱动件(22),所述隔板本体(21)设置在所述水箱箱体(1)上,所述隔板本体(21)与所述水箱箱体(1)的内壁相抵,所述驱动件(22)与所述隔板本体(21)连接,驱动件(22)能够驱动所述隔板本体(21)相对所述水箱箱体(1)运动,所述隔板本体(21)运动时能够将所述水箱箱体(1)分隔形成所述第一腔体(1011)和所述第二腔体(1012);或
所述隔板组件(2)的部分延伸到所述容置腔(101)外;或
所述隔板组件(2)位于所述容置腔(101)内的部分与所述容置腔(101)的腔壁密封连接;和/或
所述隔板组件(2)沿着竖直方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箱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负压发生装置(3),所述负压发生装置(3)设置在所述水箱箱体(1)上,所述吸污口(104)经所述负压发生装置(3)后与所述第二腔体(1012)连通;和/或
还包括第一阀体(4),所述第一阀体(4)设置在所述水箱箱体(1)上,所述第一阀体(4)设置在所述排污口(105)处,所述第一阀体(4)能够开启或闭合所述排污口(105);和/或
还包括第二阀体(5),所述第二阀体(5)设置在所述水箱箱体(1),所述第二阀体(5)与所述第二腔体(1012)连通,所述第二阀体(5)能够开启或闭合所述第二腔体(1012)与外界的连接通道。
1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水箱组件(100);及
基站本体(200),所述水箱组件(100)设置在所述基站本体(200)上,所述基站本体(200)上形成清洗槽,所述出水口(103)和所述吸污口(104)延伸至所述清洗槽处。
CN202221025381.5U 2022-04-29 2022-04-29 水箱组件及基站 Active CN217390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25381.5U CN217390637U (zh) 2022-04-29 2022-04-29 水箱组件及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25381.5U CN217390637U (zh) 2022-04-29 2022-04-29 水箱组件及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90637U true CN217390637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42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25381.5U Active CN217390637U (zh) 2022-04-29 2022-04-29 水箱组件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906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33903U (zh) 一种水箱结构、具有其的扫地机器人及换水基站
CN204897656U (zh) 一种多功能水产养殖水处理设备
CN112914444A (zh) 一种回收容器、清洁回收组件以及地面清洁设备
CN211749329U (zh) 维护站及清洁机器人
CN217390637U (zh) 水箱组件及基站
CN100399887C (zh) 可自动清洁过滤棉的滤水器
CN113509114B (zh) 一种地面清洗机的污水循环系统
CN215781989U (zh) 一种处理含有固体颗粒物废液的过滤装置
CN210541448U (zh) 一种具有残渣处理功能的洗碗机
CN220192931U (zh) 水箱、基站和清洁系统
CN213865838U (zh) 一种一体化mbr污水处理设备
CN218572139U (zh) 洗地机器人一体式水箱结构
CN217852795U (zh) 容器、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CN215650897U (zh) 一种回收容器、清洁回收组件以及地面清洁设备
CN216907879U (zh) 清洁基站
CN218074842U (zh) 基站及清洁系统
CN219089117U (zh) 污水箱及包含其的清洁设备
CN214597505U (zh) 一种环卫车用高效清水过滤器
CN218419693U (zh) 一种自动抽水排水的洗地机及洗地机系统
CN219206773U (zh) 过滤除菌装置、基站及清洁机器人
CN210133948U (zh) 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
CN219183588U (zh) 过滤除菌装置、基站及扫地机器人
CN219048267U (zh) 集成式脏污箱及扫地机
CN218811111U (zh) 一种智慧城市绿色节能建筑
CN214284795U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