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90125U - 一种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390125U CN217390125U CN202221024975.4U CN202221024975U CN217390125U CN 217390125 U CN217390125 U CN 217390125U CN 202221024975 U CN202221024975 U CN 202221024975U CN 217390125 U CN217390125 U CN 2173901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oth
- zipper
- sewing
- sewing thread
- fold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包括相缝接的拉链和布料;所述拉链包括两排互相啮合的链齿,所述拉链具有链体正面及链体反面;所述布料包括基布、第一弯折布、第二弯折布及第三弯折布,所述基布具有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弯折布沿第一折线弯折,所述第二弯折布沿第二折线弯折,所述第三弯折布沿第三折线弯折,所述第一折线、第二折线及第三折线共同围设形成一长度小于拉链长度的缺口;所述链体正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共同夹持第一弯折布、第二弯折布及第三弯折布,且两排所述链齿的至少部分露出于所述缺口,本申请解决由于布料弯折的部分设计不合理所导致布料和拉链缝接完成后易出现褶皱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拉链和布料相缝接后,为了满足美观的需求,布料的部分需要向内弯折收口,并使拉链的边沿藏于布料的背后,但是,由于布料弯折的部分设计不当,导致了布料和拉链之间的收口处在车缝完成后经常出现褶皱和车缝缺口的问题,导致后续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主要解决由于布料弯折的部分设计不合理所导致布料和拉链缝接完成后易出现褶皱的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包括相缝接的拉链和布料;
所述拉链包括两排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且互相啮合的链齿,所述拉链具有呈现所述链齿的正面的链体正面及呈现所述链齿的反面的链体反面;
所述布料包括基布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基布的第一弯折布、第二弯折布及第三弯折布,所述基布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弯折布相对于所述基布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折线弯折且抵接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弯折布相对于所述基布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折线弯折且抵接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三弯折布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三折线弯折且抵接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一折线、所述第二折线及所述第三折线共同围设形成一长度小于所述拉链长度的缺口;
所述链体正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共同夹持所述第一弯折布、所述第二弯折布及所述第三弯折布,且两排所述链齿的至少部分露出于所述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线延伸至所述第一折线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三折线延伸至所述第一折线的另外一端,以使所述第一折线、所述第二折线及所述第三折线所共同围设形成的所述缺口的外形形状呈凵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布的外形形状为等腰梯形状,所述第二弯折布的外形形状及所述第三弯折布的外形形状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线与最靠近的一排所述链齿之间的间距为2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链还包括第一连接布及第二连接布,所述第一连接布连接于其中一排所述链齿,所述第二连接布连接于另外一排所述链齿,所述第一连接布与所述第一平面共同夹持所述第一弯折布,所述第二连接布与所述第一平面共同夹持所述第二弯折布及所述第三弯折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还包括第一缝纫线,所述第一缝纫线与所述第一折线相重合并缝接所述基布及所述第一连接布,所述第一缝纫线的长度短于所述拉链的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还包括第二缝纫线、第三缝纫线和第四缝纫线;
所述第二缝纫线缝接所述基布、所述第二弯折布及所述拉链;所述第三缝纫线缝接所述基布、所述第三弯折布及所述拉链,所述第四缝纫线缝接所述基布、所述第一弯折布及所述第一连接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缝纫线及所述第三缝纫线均衔接至所述第四缝纫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缝纫线与所述第二折线平行,所述第三缝纫线与所述第三折线平行,所述第四缝纫线与所述第一缝纫线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缝纫线与所述第二折线之间的间距为 2mm,所述第三缝纫线与所述第三折线之间的间距为2mm,所述第四缝纫线与所述第一缝纫线之间的间距为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第一弯折布沿第一折线弯折并抵接于基布的第一平面,第二弯折布沿第二折线弯折并抵接于基布的第一平面,第三弯折布沿第三折线弯折并抵接于第一平面,换而言之,布料上设计了三片抵接于第一平面的弯折布,链体正面和第一平面共同夹持着这三个弯折布并让两排链齿从缺口露出,使得拉链上的三个外边沿能够藏在基布的背后,此时的第一折线、第二折线和第三折线都是拉链和布料之间的收口处,从而提升了拉链和布料缝接的美观程度;另外,由于第一折线和链齿的延伸方向平行,且由于第二折线和第三折线都与链齿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以在对布料和拉链缝接时便于固定第一弯折布、第二弯折布和第三弯折布与拉链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使得在拉链和布料缝接完成后布料不会产生褶皱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拉链和布料缝接的美观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布料和拉链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布料和拉链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的其中一面且显示背后看不见的线段的平面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的另外一面且显示背后看不见的线段的平面图;
图5为图3所示结构去掉背后看不见的线段后的平面图;
图6为图4所示结构去掉背后看不见的线段后的平面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布料和拉链的缝接方法的第一个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布料和拉链的缝接方法的第二个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布料和拉链的缝接方法的第三个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布料和拉链的缝接方法的第四个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布料和拉链的缝接方法的第五个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布料和拉链的缝接方法的第六个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拉链;101、链齿;102、第一连接布;103、第二连接布;1011、链体正面;1012、链体反面;
20、布料;201、基布;202、第一弯折布;203、第二弯折布;204、第三弯折布;2011、第一平面;2012、第二平面;
30、第一折线;40、第二折线;50、第三折线;60、缺口;
70、第一缝纫线;80、第二缝纫线;90、第三缝纫线;100、第四缝纫线; 200、第一裁剪线;300、第二裁剪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所述缝接结构包括拉链10和布料20。
其中,拉链10包括两排沿第一方向(图3直线箭头所示)延伸的且可相互啮合的链齿101,拉链10还包括第一连接布102和第二连接布103,第一连接布102用于连接其中一排链齿101,第二连接布103用于连接另外一排链齿101。在另一实施例中,拉链10还可包括锁头(图中未示出),锁头连接于两排链齿101之间,并用于使两排链齿101相互啮合或相互分离。另外,拉链10具有相对布置的链体正面1011和链体反面1012,链体正面1011可理解为拉链10的正面,链体反面1012可理解为拉链10的反面,相当于,链体正面1011可呈现出链齿101的正面,链体反面1012可呈现出链齿101的反面。
其中,布料20包括基布201、第一弯折布202、第二弯折布203和第三弯折布204。其中基布201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一平面2011和第二平面2012,第一平面2011可理解为基布201的反面,第二平面2012可理解为基布201 的正面。其中第一弯折布202沿第一折线30相对于基布201弯折并抵接于第一平面2011,其中第二弯折布203沿第二折线40相对于基布201弯折并抵接于第一平面2011,其中第三弯折布204沿第三折线50相对于基布201弯折并抵接于第一平面2011,第一折线30、第二折线40和第三折线50共同围设形成一个缺口60,并且,第二折线40到第三折线50的距离小于拉链10的长度,从而使得缺口60的长度小于拉链10的长度。此外,第二折线40优选地延伸至第一折线30的其中一端,而第三折线50优选地延伸至第一折线30的另外一端,使得上述所形成的缺口60的外形成型成凵形,也使得第一弯折布202、第二弯折布203和第三弯折布204均能够由裁剪布料20而得到。
具体而言,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当拉链10和布料20缝接为一体时,拉链10的链体正面1011与第一平面2011共同夹持着第一弯折布202、第二弯折布203和第三弯折布204,更为具体的是,第一连接布102和第一平面 2011共同夹持着第一弯折布202,而第二连接布103和第二平面2012共同夹持着第二弯折布203和第三弯折布204。并且,此时链体正面1011的两排链齿101均从缺口60露出,此时也就相当于,拉链10的三个外边沿能够藏在基布201的背后,此时的第一折线30、第二折线40和第三折线50都是拉链 10和布料20之间的收口处,从而提升了拉链和布料缝接的美观程度。
进一步而言,请一并参阅图1-图4,第一折线30的方向与上述定义的第一方向平行设置,第二折线40的方向和第三折线50的方向分别与上述定义的第一方向相垂直,所以在对布料20和拉链10缝接时便于固定第一弯折布 202、第二弯折布203和第三弯折布204与拉链10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使得在拉链10和布料20缝接完成后布料20不会产生褶皱的问题,缝接完成后更加紧密平整且无漏洞,进一步提升了拉链10和布料20缝接的美观程度和牢固度。
更进一步而言,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本申请的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还包括第一缝纫线70、第二缝纫线80、第三缝纫线90和第四缝纫线100。其中,第一缝纫线70和第一折线30完全重合,第一缝纫线70用于缝接基布 201和第一连接布102,而第二缝纫线80和第二折线40平行并用于将基布201、第二弯折布203和拉链10缝接为一体,第三缝纫线90和第三折线50平行并用于将基布201、第三弯折布204和拉链10缝接为一体,第四缝纫线100和第一折线30平行并用于将基布201、第一弯折布202和第一连接布102缝接为一体。并且,第二缝纫线80和第三缝纫线90都衔接至第四缝纫线100,使得在缝纫的时候,一条缝纫线可一次性不断线地缝接出第二缝纫线80、第三缝纫线90和第四缝纫线100。
以下提供一种能够得到上述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的缝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7,先准备一块布料20,然后将拉链10的链体正面1011贴合到布料20的第二平面2012上,图7中能看到的平面有拉链10的链体反面1012和布料20的第二平面2012,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第一连接布102是位于下方的,而第二连接布103是位于上方的;
步骤二:请参阅图8,接着在第一连接布102上且距离最靠近的一排链齿 101的2mm的位置上穿针并沿着链齿101的延伸方向缝纫出第一缝纫线70,第一缝纫线70的长度比拉链10的长度要短(目的是后续的步骤四可使拉链 10整体沿第一缝纫线70翻转180°后拉链10的两端能否藏于布料20的背面),该第一缝纫线70将第一连接布102和布料20缝接在一起,使得拉链 10能够预固定在布料20上;
步骤三:请参阅图9,接着从布料的下边沿出发,用剪刀沿着第一裁剪线 200裁剪布料20和第一连接布102,第一裁剪线200和第一缝纫线70呈45°的夹角且截止至第一缝纫线70的一端,然后用剪刀沿着第二裁剪线300裁剪布料20和第一连接布102,第二裁剪线300和第一缝纫线70呈45°的夹角且截止至第一缝纫线70的另一端,此时得到了还未相对于基布201弯折的第一弯折布202、第二弯折布203和第三弯折布204,而且第一弯折布202呈等腰梯形状,第二弯折布203和第三弯折布204呈等腰三角形状;
步骤四:请参阅图10,第一缝纫线70将拉链10分成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请一并参阅图9和图10,将拉链10的上半部分沿第一缝纫线70翻折 180°,并将拉链10的下半部分和第一弯折布202一起沿第一缝纫线70翻折 180°,此时相当于将整个拉链10沿着第一缝纫线70翻折了180°,然后将拉链10的两端都塞到里面,此时相当于还未弯折的第二弯折布203以及还未弯折的第三弯折布204均盖在拉链10的链体正面1011上,此时第一连接布 102位于上方且和基布201的第一平面2011共同夹持着第一弯折布202,另外,此时第二连接布103位于下方并且第二连接布103的下边沿和基布201 的下边沿对齐;
步骤五:请参阅图11,接着将第二弯折布203沿着第二折线40向内弯折,并使第二弯折布203夹在基布201和拉链10之间,并将第三弯折布204沿着第三折线50向内弯折,并使第三弯折布204夹在基布201和拉链10之间;
步骤六:请一并参阅图5、图6和图12,最后车缝第二缝纫线80、第四缝纫线100和第三缝纫线90,其中,第二缝纫线80用于缝接基布201、第二弯折布203和拉链10,第三缝纫线90用于缝接基布201、第三弯折布204和拉链10,第四缝纫线100用于缝接基布201、第一弯折布202和拉链10上的第一连接布102。另外,车缝完成后,第二缝纫线80和第二折线40之间的距离为2cm,第三缝纫线90和第三折线50之间的距离为2cm,第四缝纫线100 和第一缝纫线70之间的距离为2cm。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仅具体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缝接的拉链和布料;
所述拉链包括两排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且互相啮合的链齿,所述拉链具有呈现所述链齿的正面的链体正面及呈现所述链齿的反面的链体反面;
所述布料包括基布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基布的第一弯折布、第二弯折布及第三弯折布,所述基布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弯折布相对于所述基布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折线弯折且抵接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弯折布相对于所述基布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折线弯折且抵接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三弯折布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三折线弯折且抵接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一折线、所述第二折线及所述第三折线共同围设形成一长度小于所述拉链长度的缺口;
所述链体正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共同夹持所述第一弯折布、所述第二弯折布及所述第三弯折布,且两排所述链齿的至少部分露出于所述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线延伸至所述第一折线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三折线延伸至所述第一折线的另外一端,以使所述第一折线、所述第二折线及所述第三折线所共同围设形成的所述缺口的外形形状呈凵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布的外形形状为等腰梯形状,所述第二弯折布的外形形状及所述第三弯折布的外形形状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线与最靠近的一排所述链齿之间的间距为2mm。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还包括第一连接布及第二连接布,所述第一连接布连接于其中一排所述链齿,所述第二连接布连接于另外一排所述链齿,所述第一连接布与所述第一平面共同夹持所述第一弯折布,所述第二连接布与所述第一平面共同夹持所述第二弯折布及所述第三弯折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还包括第一缝纫线,所述第一缝纫线与所述第一折线相重合并缝接所述基布及所述第一连接布,所述第一缝纫线的长度短于所述拉链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还包括第二缝纫线、第三缝纫线和第四缝纫线;
所述第二缝纫线缝接所述基布、所述第二弯折布及所述拉链;所述第三缝纫线缝接所述基布、所述第三弯折布及所述拉链,所述第四缝纫线缝接所述基布、所述第一弯折布及所述第一连接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缝纫线及所述第三缝纫线均衔接至所述第四缝纫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缝纫线与所述第二折线平行,所述第三缝纫线与所述第三折线平行,所述第四缝纫线与所述第一缝纫线平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缝纫线与所述第二折线之间的间距为2mm,所述第三缝纫线与所述第三折线之间的间距为2mm,所述第四缝纫线与所述第一缝纫线之间的间距为2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24975.4U CN217390125U (zh) | 2022-04-29 | 2022-04-29 | 一种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24975.4U CN217390125U (zh) | 2022-04-29 | 2022-04-29 | 一种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390125U true CN217390125U (zh) | 2022-09-09 |
Family
ID=83142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024975.4U Active CN217390125U (zh) | 2022-04-29 | 2022-04-29 | 一种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390125U (zh) |
-
2022
- 2022-04-29 CN CN202221024975.4U patent/CN2173901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666114C (en) | Roughness insulated soft clothing connector system | |
RU2361490C2 (ru) | Брюки | |
US4628545A (en) | Apparel article having zipper connection and its method for fabricating | |
TWI546024B (zh) | 附有拉鏈之物品及附有拉鏈之物品之製造方法、以及鏈帶及拉鏈 | |
TWI397386B (zh) |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zipper chain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zipper attached product, a zipper attached product, and a presser foot | |
CN104955354A (zh) | 带拉链的物品以及带拉链的物品的制造方法 | |
CN207444425U (zh) | 拉链牙链带安装构造 | |
CN217390125U (zh) | 一种布料和拉链的缝接结构 | |
US2073380A (en) | Slide-operated separable fastener | |
TW200403032A (en) | Stop section for slide fastener, and slide fastener with such stop section | |
JP4537947B2 (ja) | 布地の縫製方法 | |
JP2010017259A (ja) | 縫製布帛と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 |
EP1129638A2 (en) | Hook assembly used for waist-adjusing mechanism of garment and garment having waist-adjusting mechanism | |
CN217136873U (zh) | 具有隐形拉链的双层服装 | |
CN117256986A (zh) | 侧口袋、侧口袋缝制工艺和服装 | |
CN114481470B (zh) | 一种出芽拉链的缝制方法及服装结构 | |
JP3041500U (ja) | シースルーバッグ | |
JP3067122U (ja) | 縫製品 | |
CN216761541U (zh) | 一种面套立体拼缝结构 | |
JP3239944U (ja) | ズボン | |
CN216891500U (zh) | 一种刀褶裁剪模板 | |
JP2593977Y2 (ja) | スポーツシャツ | |
JP3553476B2 (ja) | カーテ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5031456B2 (ja) | 簡易着付用帯体 | |
JP3061905U (ja) | 縫製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No. 99, Yuchuang Road, Yuxin Town, Nanh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4051 Patentee after: Jiaxing Musi Smart Hom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 Yuchuang Road, Yuxin Town, Nanh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4051 Patentee before: Jiaxing Musi bedroom supplies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