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87158U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87158U
CN217387158U CN202220858060.7U CN202220858060U CN217387158U CN 217387158 U CN217387158 U CN 217387158U CN 202220858060 U CN202220858060 U CN 202220858060U CN 217387158 U CN217387158 U CN 217387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light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5806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飞
刘政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Kangji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Kangji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Kangji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Kangji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5806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87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87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871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且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包括发光像素,每个所述发光像素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且所述发光二极管电性连接电路层;以及透明区域,与所述显示区域形成显示阵列,且在所述显示阵列的每行及每列,所述透明区域和所述显示区域交替排列。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可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飞速发展,可在显示面板上增添设计丰富的功能,以扩展设计空间和提升产品附加值,例如屏幕发声、透明显示等。在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像素大小取决于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大小。随着发光二极管芯片尺寸的不断减小,可在显示面板上的预留布线空间,获取具有高透明显示的显示面板。
高透明的显示面板在实现显示的同时,要兼顾透明的需求,故显示面板的像素密度提升存在限制。高透明显示面板的像素之间串扰比较严重,且由于显示面板是透明的,视觉上更显现出像素密度差的效果。
因此,如何排布像素,提高显示面板的发光效果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旨在解决简化遮光层形成的步骤,同时提高其遮光能力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域,包括发光像素,每个所述发光像素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且所述发光二极管电性连接电路层;以及
透明区域,与所述显示区域形成显示阵列,且在所述显示阵列的每行及每列,所述透明区域和所述显示区域交替排列。
上述所述的显示面板,将显示区域和透明区域交替排列,可避免连续或大面积的透明区域导致的显示画面条纹干涉问题,在尽可能提高透明度的同时优化显示效果。
可选地,所述发光像素包括2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个绿色发光二极管和1 个蓝色发光二极管。
可选地,在一个所述发光像素中,2个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间隔设置。
通过在每个发光像素中设置两个间隔排布的红色发光二极管,可避免红色发光二极管效率低下导致的白平衡不匹配问题,进而提高显示屏亮度和像素密度。
可选地,所述电路层为薄膜晶体管电路,且连接相邻的所述发光像素的所述薄膜晶体管电路穿过所述透明区域,其他所述薄膜晶体管电路位于所述显示区域。
通过合理排布所述薄膜晶体管电路,可避免电路层影响透明区域的透明度,进而可避免电路层影响显示面板的透明度。
可选地,所述发光二极管上设置有反射层,且所述反射层覆盖所述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电路层的一侧,以及与所述电路层相邻的侧面。
通过在发光像素上设置反射层,且反射层包裹所述发光二极管,将所有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反射回底部发射,并且每个发光二极管的光经过反射能近乎准直向下出光,提高光利用率,避免了像素间光线串扰,提高显示屏亮度、显示密度和画面清晰度。
可选地,在每个所述发光像素上设置有封装层,且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和所述反射层之间。
可选地,所述封装层的厚度为所述发光二极管高度的2-3倍。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薄膜层,所述电路层设置在所述薄膜层上。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基板,设置在所述发光二极管出光的一侧,以及
第二基板,设置在所述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基于同样的申请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供电装置;
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于所述供电装置;以及
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供电装置。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中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一种显示面板的阵列排布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一种相邻发光像素的电路层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基板;101-透明胶材层;102-薄膜层;103-电路层;104-发光二极管;1041-红色发光二极管;1042-绿色发光二极管;1043-蓝色发光二极管;105- 封装层;106-反射层;107-第二基板;11-显示区域;12-透明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透明显示面板的通透性好,可在不影响原有透明外观的前提下,播放图文、影像内容。透明显示面板通常与实物模型结合展示,将实物模型置于透明屏与墙体/柜体之间,播放内容,也不会遮挡实物,影像实物的展示。同时透明屏可与实物模型点位结合进行互动操作,在展览展示、商业应用以及广告行业有很大的优势和市场。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透明显示面板可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基板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104。在基板上设置有电路层103,多个发光二极管104电性连接于电路层103,电路层103为发光二极管104的控制电路,可控制发光二极管104的发光。在透明显示面板上,发光二极管104在显示基板上呈阵列设置。在显示阵列中,多个发光二极管104组成一个发光像素,形成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11。而显示基板上还设置有透明区域12,透明区域12 与显示区域11交替设置。在透明区域12内没有设置发光二极管104,使得形成的显示面板具有高透明的显示效果。但因透明显示面板在显示的同时,需要兼顾透明的需求,显示屏中发光像素密度的提升存在限制。且相邻发光像素之间易出现串扰。且由于显示面板为透明显示面板,视觉上更易显示出像素密度差的效果。
基于此,本申请希望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对电路层和发光像素的排布设计,可提高显示亮度和像素密度,并增加像素透明度,进而改善显示面板的出光效果。
请参阅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00,设置在第一基板100上的电路层103,电性连接于电路层103的多个发光二极管104,以及位于发光二极管104远离第一基板100一侧的第二基板 107。在显示面板上,设置有发光二极管104的区域形成显示区域11,未设置发光二极管的区域形成透明区域12,且显示区域11和透明区域12交替设置。即可保证显示面板的发光质量,也可避免连续的透明区域12导致的显示画面条纹干涉,在提高显透明度的同时优化显示效果。
请参阅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0为透明玻璃基板或透明柔性基板,且第一基板100位于发光二极管104出光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可在暂态基板上形成电路层103,以及发光二极管104等结构,并在发光二极管104远离第一基板100的一侧设置第二基板107,形成显示结构。在本申请中,为方便描述,将电路层103、发光二极管104以及第二基板107定义为显示结构。在形成显示结构后,将显示结构与暂态基板剥离,并将剥离的显示结构与第一基板100贴合,形成显示面板。在本实施例中,显示结构通过透明胶材层101与第一基板100贴合。
请参阅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第一基板100上设置有薄膜层102,薄膜层102位于第一基板100和电路层103之间。薄膜层102为透明的薄膜,具体例如为透明的聚酰亚胺薄膜,在形成显示结构时,聚酰亚胺薄膜位于暂态基板和电路层103之间。聚酰亚胺薄膜的厚度为例如20um-30um,具体为例如23um、25um或28um。具体的,电路层103设置在聚酰亚胺薄膜的一侧,聚酰亚胺薄膜的另一侧通过透明胶材层101与第一基板100贴合。设置在第一基板100和电路层103之间的薄膜层102可为电路层103提供形成的平台,且由于聚酰亚胺薄膜的透光率较好,故不会影响透明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另外,在第一基板100和电路层103之间设置薄膜层102,在将驱动结构从暂时基板转移至第一基板100时,可以将薄膜层102连同附着在其上的显示结构揭下,方便显示结构的转移。在本实施例中,透明胶材层101为透明贴合胶,可将发光二极管104固定在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107之间。本申请对透明胶材层101 的具体材料不作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胶材层101为硅胶。在其他实施例中,透明胶材层101也可以是环氧胶或其他透明贴合胶。
请参阅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薄膜层102上设置有电路层103和发光二极管104。电路层103为发光二极管104的驱动电路,具体例如为薄膜晶体管(TFT,ThinFilmTransistor)电路。可先在聚酰亚胺膜上先形成薄膜晶体管电路,再将发光二极管104与薄膜晶体管电路键合。发光二极管104例如为微型发光二极管,也可以是迷你发光二极管,具体种类在此不限。
请参阅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薄膜层102上设置有多个发光二极管104,每个发光二极管104相当于一个子像素。多个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104排布在一起,组成一个发光像素,且每个发光像素所在的区域即为显示区域11。相邻的发光像素之间具有预设距离,形成透明区域12。在本申请中,每个显示区域11的尺寸大小与每个显示区域11的尺寸大小相等。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区域11和透明区域12例如呈正方形设置,且显示区域11的边长与透明区域12的边长相等。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区域11和透明区域12例如呈矩形设置,显示区域11和透明区域12的尺寸相同,以保证能够形成交替的阵列。且显示区域11和透明区域12的长宽比为例如1.1-1.5。在本申请中,显示区域11和透明区域12交替排列,可避免连续或大面积的透明区域12导致的显示画面条纹干涉问题,可再最大限度的提高透明度的同时优化显示效果。且本申请所述的交替排列为在显示阵列的每行和每列,显示区域11和透明区域12 均交替排列。
请参阅1至图3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路层103位于显示区域11 所在的聚酰亚胺膜上,仅允许连接相邻发光像素的少部分薄膜晶体管电路穿过透明区域12,其他所述薄膜晶体管电路位于显示区域11,进而可避免薄膜晶体管电路影响显示面板的透明度。请参阅图3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例如可通过连接两个对角设置的发光像素,以降低透明区域12中的薄膜晶体管电路所占面积。具体的,将对角设置的两个发光像素通过薄膜晶体管电路连接,且薄膜晶体管电路连接两个发光像素最近的两个顶点。在本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电路还包括设置在聚酰亚胺膜上的金属焊盘(图中未显示),且所述金属焊盘由钛(Ti)、金(Au)、锡(Sn)、铜(Cu)、铟(In)、银(Ag)、铂(Pt)、铬(Cr)、镍(Ni)中的一种或几种金属通过涂胶、曝光、显影、刻蚀、剥离处理后所形成。在形成薄膜晶体管电路后,可将发光二极管104焊接在金属焊盘上,形成多个发光像素。
请参阅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每个发光像素包括多个子像素,即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104。具体的,每个发光像素包括例如4个发光二极管104。且在本申请中,每个发光像素包括例如2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041、1个绿色发光二极管1042以及1个蓝色发光二极管1043,且两个红色发光二极管 1041管间隔设置。进一步的,每个发光像素中的发光二极管104呈矩形的阵列设置,两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041设置在矩形阵列的对角处。通过多个电路层103 的控制,使得三个颜色发光二极管104能够各自独立发光,然后形成混色并最终使得发光像素发出预设的彩色光。多个发光像素阵列排布则可以对应实现显示器彩色画面显示效果。在本申请中,在发光像素中增加红色发光二极管1041 的数量,可避免红色发光二极管1041效率低下导致的白平衡不平配问题,进而提高显示屏亮度和像素密度。
请参阅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每个发光像素上,设置有封装层105。封装层105填满每个发光像素中发光二极管104之间的间隙,并包裹发光像素中的每个发光二极管104以及发光像素内的电路层103,且封装层 105高于发光二极管104。具体的,封装层105的厚度为发光二极管104高度的例如2-3倍。在本申请中,封装层105例如为透明的光刻胶,可先在聚酰亚胺膜上旋涂透明的光刻胶,并将透明的光刻胶曝光显影,移除透明区域12的光刻胶,仅保留每个显示区域11内的光刻胶,形成封装层105。在本申请中,形成的图案化的封装层105包裹每个显示区域11中的发光二极管104。
请参阅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每个发光像素上还设置有反射层106,且反射层106设置在封装层105上,且反射层106包覆封装层105。反射层106包裹发光二极管104,即反射层106覆盖每个发光像素远离第一基板 100的一侧,以及与第一基板100相邻的侧面,仅暴露发光像素靠近第一基板 100的一侧。使得发光像素内的每个发光二极管104发出的光经过反射由第一基板100发射出,且经过反射后的光与第一基板100所呈角度例如为85-90°。当每个发光像素的光经过反射后以近乎垂直出光,可提高光利用率,避免相邻发光像素之间的光线串扰,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显示密度和画面清晰度。
请参阅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发光像素上,设置有第二基板107。例如通过透明胶材层101将第二基板107贴合在发光像素上,且第二基板107与反射层106的表面具有预设距离。在本申请中,第二基板107与第一基板100为同种基板,可以是透明玻璃基板,也可以是透明柔性基板。
请参阅1和图2所示,本申请中提供的显示面板可应用于多种显示设备上,包括但不仅限于巨型天幕、玻璃橱窗、玻璃幕墙、玻璃隔断、建筑广告屏幕等显示设备。且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控制装置和供电装置,显示面板和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于供电装置,且显示面板电性连接于控制装置。供电装置例如可以是将市电转换为特定电压的电源板,也可以是电池,供电装置用于为驱动装置和显示面板供电。控制装置可包括调节显示面板的控制板和控制键。控制键可以是电性连接于控制板的按钮、遥控或是屏幕上的触屏设备等任意人工交互结构。控制板可以根据控制键输入的指令调整显示面板的状态,包括但不仅限于控制面板的亮度、灰度、色彩以及其他输入或输出信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为方面理解,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且该制造方法仅帮助更好的理解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并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在制造显示面板时,首先提供一暂态基板,并在暂态基板的一侧沉积 20um-30um的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在透明聚酰亚胺薄膜上形成薄膜晶体管电路,并在薄膜晶体管电路上方转移并键合发光二极管,形成阵列设置的发光像素。之后在发光二极管上旋涂透明光刻胶,再曝光显影形成包覆住显示区内每个发光像素的封装层。在封装层上蒸镀反射薄膜,使得每个发光二极管的光经过反射以接近垂直于第一基板方向的方向出光。再通过透明贴合胶将第二基板贴合在发光像素上。之后可通过激光剥离将显示结构与暂态基板剥离,并透过透明化贴合胶将显示结构与第一基板贴合。即完成显示面板的制作。
综上所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且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通过透明胶材层与第一基板贴合的薄膜层,设置在薄膜层上的电路层,以及电性连接于电路层的发光二极管。在发光二极管上还设置有包覆发光二极管的反射层,且反射层仅暴露出发光二极管靠近第一基板的一侧,使发光二极管形成底发射结构。在反射层上,设置有第二基板,且第二基板也通过透明胶材层贴合在反射层上。本申请中,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设置有多个发光二极管的区域形成显示区域,未设置发光二极管的区域形成透明区域,并将显示区域和透明区域交替设置,提高了显示面板的透明度和显示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显示区域,包括发光像素,每个所述发光像素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且所述发光二极管电性连接电路层;以及
透明区域,与所述显示区域形成显示阵列,且在所述显示阵列的每行及每列,所述透明区域和所述显示区域交替排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像素包括2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个绿色发光二极管和1个蓝色发光二极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所述发光像素中,2个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层为薄膜晶体管电路,且连接相邻的所述发光像素的所述薄膜晶体管电路穿过所述透明区域,其他所述薄膜晶体管电路位于所述显示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上设置有反射层,且所述反射层覆盖所述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电路层的一侧,以及与所述电路层相邻的侧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发光像素上设置有封装层,且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和所述反射层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的厚度为所述发光二极管高度的2-3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薄膜层,所述电路层设置在所述薄膜层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基板,设置在所述发光二极管出光的一侧,以及
第二基板,设置在所述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10.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电装置;
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于所述供电装置;以及
如权利要求1-9的任意一项所述显示面板,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供电装置。
CN202220858060.7U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Active CN217387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58060.7U CN217387158U (zh)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58060.7U CN217387158U (zh)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87158U true CN217387158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106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58060.7U Active CN217387158U (zh)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871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9481A (zh) * 2022-09-15 2022-12-1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9481A (zh) * 2022-09-15 2022-12-1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469481B (zh) * 2022-09-15 2024-01-0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70958B2 (en) OLED display substrate exhibiting improved brightness and including white sub-pixel unit overlapping plurality of signal lines
TWI764404B (zh) 拼接式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US20190221551A1 (en)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0019421A1 (zh) Led背光装置及led显示装置
CN111489658B (zh) 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双面显示装置
JP5378124B2 (ja) 材料の液体堆積のセルフアライメントを支援する電極構造
WO2022095236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977292B2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EP4207280A1 (en) Light emitting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495384B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CN217387158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CN210429823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5117079U (zh) 一种led光源模组及发光面板
US11315907B2 (en) Full-color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7832366A (zh) 发光单元、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WO2024082488A1 (zh) 封装发光单元、显示装置和封装发光单元的制作方法
WO2021051925A1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组件
CN112802866A (zh) 背光源制备方法,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114355657A (zh) 拼接显示面板及拼接显示装置
EP4016651A1 (en) Light-emitting encapsulation assembly, light-emitting module and display screen
CN11428432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290172A (zh) 一种面光源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24036636A1 (zh) 基板和电子装置
CN218004856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TWI789756B (zh) 柔性透明顯示屏及其柔性線路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