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80955U - 贯流风机及空气调节设备 - Google Patents

贯流风机及空气调节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80955U
CN217380955U CN202221401190.4U CN202221401190U CN217380955U CN 217380955 U CN217380955 U CN 217380955U CN 202221401190 U CN202221401190 U CN 202221401190U CN 217380955 U CN217380955 U CN 2173809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volute
crossflow blower
cross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0119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富菲
关焕豪
吴明国
谢恒�
谢林斌
张海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2249969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3589U/zh
Priority to CN202221401190.4U priority patent/CN217380955U/zh
Priority to CN202222499129.4U priority patent/CN2189535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809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809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贯流风机及空气调节设备,其中,贯流风机包括采用钣金件折弯形成的蜗壳,所述蜗壳包括首段、尾段,以及位于所述首段与所述尾段之间的至少两个中间段,所述首段与邻接的中间段、所述尾段与邻接的中间段,以及相邻的两个中间段所形成的角均大于零度。贯流风机的蜗壳采用钣金件至少折弯三次形成,钣金折弯相比开模加工工艺更加简单,成本也更低廉,且钣金折弯可塑性很强,结构易调整,提高了贯流风机整机结构尺寸的多样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

Description

贯流风机及空气调节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贯流风机及空气调节设备。
背景技术
贯流风机因送风均匀、能耗低、结构小巧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挂式空调、柜式空调等家用电器。且因其送风范围广,能够更好的平衡柜温而开始应用于冷藏行业。在一些相关技术中,贯流风机的蜗壳采用开模注塑件,存在成本高、加工周期长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一种贯流风机及空气调节设备,用于缓解加工周期长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贯流风机,包括采用钣金件折弯形成的蜗壳,所述蜗壳包括首段、尾段,以及位于所述首段与所述尾段之间的至少两个中间段,所述首段与邻接的中间段、所述尾段与邻接的中间段,以及相邻的两个中间段所形成的角均大于零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贯流风机还包括蜗舌和叶轮,所述蜗舌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蜗壳配合包络所述叶轮,所述第二部与所述蜗壳之间形成出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α=∠β,其中,∠α为连线OA与连线OC所形成的角,∠β为连线OB与连线OC所形成的角,O为所述叶轮的径向截面的圆心点,A为所述蜗壳上距离所述圆心点O距离最近的点,B为所述第一部上距离所述圆心点O距离最近的点,C为所述第二部的延长线上距离所述圆心点O距离最近的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线OA垂直于所述叶轮的轴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C点还为所述叶轮上的点,所述第二部的延长线在所述C点处与所述叶轮的径向截面相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首段位于所述蜗壳的顶部,且位于所述贯流风机的进风口的位置,所述尾段位于所述蜗壳的侧部,且位于所述贯流风机的出风口的位置,过所述首段的最高点的切线与过所述尾段的最外侧点的切线所形成的角为∠γ,且∠γ=90°±5°。
在一些实施例中,
Figure BDA0003681924970000021
,其中,n为所述蜗壳的折弯次数,n≥3,∠di为第i个折弯处的角度,i的取值范围为1至n。
在一些实施例中,∠di的取值范围为(90°,180°)。
在一些实施例中,40°≤∠θ≤60°,其中,∠θ为连线CD与水平线L1之间的夹角,C为所述蜗壳沿所述贯流风机的径向作的截面上的首端点,D为所述蜗壳沿所述贯流风机的径向作的截面上的尾端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20°≤∠ε≤40°,其中,∠ε为连线EF与水平线L2之间的夹角,E为所述蜗舌沿所述贯流风机的径向作的截面上的首端点,F为所述蜗舌沿所述贯流风机的径向作的截面上的尾端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贯流风机还包括至少两个导风板,所述至少两个导风板间隔设于所述出风口,且每个导风板分别与所述第二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贯流风机还包括采用钣金件制成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连接于所述蜗壳和所述蜗舌的第一侧,所述第二侧板连接于所述蜗壳和所述蜗舌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为相对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叶轮包括首端节、尾端节,以及串联设于所述首端节与所述尾端节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贯流风机还包括采用钣金件折弯形成的蜗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包括上述的贯流风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调节设备为空调、新风系统或冷柜。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贯流风机的蜗壳采用钣金件至少折弯三次形成,钣金折弯相比开模加工工艺更加简单,成本也更低廉,且钣金折弯可塑性很强,结构易调整,提高了贯流风机整机结构尺寸的多样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贯流风机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贯流风机的径向截面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蜗壳和蜗舌配合形成包络叶轮的空间后的径向截面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叶轮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1-蜗壳;11-首段;12-尾段;13-中间段;2-蜗舌;21-第一部;22-第二部;3-叶轮;31-首端节;32-中间节;33-尾端节;34-第一轴;35-第二轴;4-导风板;5-第一侧板;51-前侧;52-后侧;6-第二侧板;7-出风口;8-进风口;9-轴承。
应当明白,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此外,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到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参考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贯流风机包括采用钣金件折弯形成的蜗壳1,蜗壳1包括首段11、尾段12,以及位于首段11与尾段12之间的至少两个中间段13。首段11、至少两个中间段13以及尾段12依次连接。
首段11与邻接的中间段13形成的角大于零度。尾段12与邻接的中间段13形成的角大于零度。以及相邻的两个中间段13形成的角大于零度。
由于在一些相关技术中,蜗壳采用模具加工制成,因此,需要预先制造模具开模,而开模周期长,成本高,且该蜗壳形成的贯流风机的整机结构受限,无法适用于不同应用环境。
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贯流风机的蜗壳1采用钣金件折弯形成,钣金折弯相比开模加工工艺更加简单,成本也更低廉,且钣金折弯可塑性很强,结构易调整,提高了贯流风机整机结构尺寸的多样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
由于蜗壳1包括首段11、尾段12,以及位于首段11与尾段12之间的至少两个中间段13,因此,蜗壳1包括至少三个折弯处,也就是蜗壳的折弯次数n≥3,能够提高送风均匀性。当然蜗壳1多次折弯后的型线越圆滑越好。
蜗壳1的首段11处于进风口8的位置,尾段12位于出风口7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贯流风机还包括蜗舌2和叶轮3,蜗舌2包括第一部21和第二部22,第一部21与蜗壳1配合包络叶轮3,第一部21的远离第二部22的端部与蜗壳1之间形成进风口8。第二部22与蜗壳1之间形成贯流风机的出风口7。
第一部21与蜗壳1配合包络叶轮3,且第一部21与蜗壳1之间形成贯流风机的进风口8,第二部22与蜗壳1之间形成贯流风机的出风口7,蜗舌2、蜗壳1形成叶轮3的包络曲线,提高送风的均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贯流风机还包括采用钣金件折弯形成的蜗舌2。
蜗舌2采用钣金件折弯形成,钣金折弯相比开模加工工艺更加简单,成本也更低廉,且钣金折弯可塑性很强,结构易调整,提高了贯流风机的整机结构尺寸的多样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
蜗舌2的第一部21包括至少两个折弯处,第一部21与第二部22之间也通过折弯形成。
参考图2和图3,蜗壳1包络叶轮3的上部,且包络叶轮3的远离进风口8的侧部,第一部21包络叶轮3的下部。第二部22与蜗壳1之间形成出风口7。第一部21的一个端部位于进风口8,第一部21的另一个端部连接第二部22,第二部22向第一部21的下方且向远离蜗壳1的方向倾斜。沿气流的流向,出风口7的开口逐渐增大。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蜗壳1的“上部”、“下部”、“顶部”、“底部”和“侧部”的方位的参考为:贯流风机的轴向与水平面基本平行,贯流风机的出风口朝下,此状态下的贯流风机对应的方位。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α=∠β,其中,∠α为连线OA与连线OC所形成的角,∠β为连线OB与连线OC所形成的角,O为叶轮3的径向截面的圆心点,A为蜗壳1上距离圆心点O距离最近的点,B为第一部21上距离圆心点O距离最近的点,C为第二部22的延长线上距离圆心点O距离最近的点。
蜗壳1、蜗舌2与叶轮3装配完成后,∠AOB为进风口8的范围角,∠α=∠β,能够使吸风阻力最小,从而使贯流风机送风均匀、运行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线OA垂直于叶轮3的轴向。
蜗壳1上距离圆心点O距离最近的点A位于叶轮3的正上方,连线OA垂直于叶轮3的轴向,能够满足安装要求,且利于送风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C点还为叶轮3上的点,第二部22的延长线在C点处与叶轮3的径向截面相切。
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首段11位于蜗壳1的顶部,且位于贯流风机的进风口8的位置,尾段12位于蜗壳1的侧部,且位于贯流风机的出风口7的位置,过首段11的最高点的切线与过尾段12的最外侧点的切线所形成的角为∠γ,且∠γ=90°±5°。
首段11位于蜗壳1的顶部,首段11的最高点对应首段11上的最顶点。尾段12位于蜗壳1的侧部,尾段12的最外侧点对应尾段12上最远离蜗舌2的点。
在贯流风机安装于壳体内时,大体位于壳体的顶板与背板的夹角处,蜗壳1的顶部与壳体的顶板临近,蜗壳1的侧部与壳体的背板临近,过首段11的最高点的切线与过尾段12的最外侧点的切线所形成的角∠γ为安装角,∠γ=90°±5°,该安装角度可增大壳体内的使用空间,且此处安装角度设计为90°±5°可以让蜗壳1与壳体紧密接触,整机运行中更稳定;且能够避免接触有缝隙,避免导致使用时漏风,产生噪声,降低产品性能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蜗壳1沿贯流风机的径向作的截面上,沿首段11至尾段12的方向,各中间段13与叶轮3之间的间距依次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首段11和尾段12均为平面段,在蜗壳1沿贯流风机的径向作的截面上,首段11的延长线与过首段11的最高点的切线共线,尾段12的延长线与过尾段12的最外侧点的切线共线,因此,首段11的延长线和尾段12的延长线所形成的角也为∠γ,且∠γ=90°±5°。
可选地,首段11为水平段,尾段12为垂直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
Figure BDA0003681924970000071
,其中,n为蜗壳1的折弯次数,n≥3,∠di为第i个折弯处的角度,i的取值范围为1至n。
蜗壳1的折弯次数大于等于三次,且各折弯处的角度合理取值,能够使蜗壳1的型线更加圆弧,利于均匀出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di的取值范围为(90°,180°)。也就是说,蜗壳1的首段11与邻接的中间段13形成的角,尾段12与邻接的中间段13形成的角,以及相邻的两个中间段13形成的角的取值范围均为(90°,180°)。
∠di的取值范围为(90°,180°),能够使蜗壳1的型线更加圆弧,利于均匀出风。
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40°≤∠θ≤60°,其中,∠θ为连线CD与水平线L1之间的夹角,C为蜗壳1沿贯流风机的径向作的截面上的首端点,D为蜗壳1沿贯流风机的径向作的截面上的尾端点。
蜗壳1的首段点C为首段11上的位于进风口8的起始点,蜗壳1的尾端点D为尾段12上的位于出风口7的结束点。
∠θ与进风口8的范围角有关,理论上∠θ的取值越大越好,但由于壳体内直角安装边的限制,该处夹角无法无限放大,存在一定的上限值。而∠θ过小会使得进风口8的范围角变小,影响整机性能,因此,40°≤∠θ≤60°,既能够合理利用安装空间,又能够避免风量大幅度减少,不影响贯流风机的风量,提高整机性能。一般情况下,∠θ<40°,会使风量大幅度减少从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20°≤∠ε≤40°,其中,∠ε为连线EF与水平线L2之间的夹角,E为蜗舌2沿贯流风机的径向作的截面上的首端点,F为蜗舌2沿贯流风机的径向作的截面上的尾端点。
蜗舌2的首端点E为第一部21上的位于进风口8的起始点,蜗舌2的尾端点F为第二部22上的位于出风口7的结束点。
∠ε与进风口8的范围角有关,理论上∠ε的取值越大越好,但由于壳体内直角安装边的限制,该处夹角无法无限放大,存在一定的上限值。而∠ε过小会使得进风口8的范围角变小,影响整机性能,因此,20°≤∠ε≤40°,既能够合理利用安装空间,又能够避免风量大幅度减少,不影响贯流风机的风量,提高整机性能。而一般情况下,∠ε<20°,则会使风量大幅度减少从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贯流风机还包括至少两个导风板4,至少两个导风板4沿贯流风机的轴向间隔设于出风口7,且每个导风板4分别与第二部22连接。可选地,每个导风板4还分别与蜗壳1抵接。
至少两个导风板4沿贯流风机的轴向间隔设于出风口7,能够对经出风口7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提供冷却效果和冷却温度的均匀性。
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贯流风机还包括采用钣金件制成的第一侧板5和第二侧板6,第一侧板5连接于蜗壳1和蜗舌2的第一侧,第二侧板6连接于蜗壳1和蜗舌2的第二侧,第二侧与第一侧为相对的两侧。
第一侧板5的前侧51的型线与蜗舌2的型线相匹配,也就是说第一侧板5的前侧51的型线也类似于蜗舌2的径向截面的型线,第一侧板5的前侧5的型线也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侧板5的后侧52的型线与蜗壳1的型线相匹配,也就是说,第一侧板5的后侧52的型线也类似于蜗壳1的径向截面的型线,第一侧板5的后侧52的型线也包括首段、尾段,以及位于首段与尾段之间的至少两个中间段。此处,第一侧板5的后侧52将前侧51包络在内。贯流风机安装完成后,第一侧板5的后侧52靠近壳体的背板。
第一侧板5和第二侧板6的结构相同,对称布置。第一侧板5和第二侧板6具有支撑叶轮3及防止漏冷的作用。
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叶轮3包括首端节31、尾端节33,以及串联设于首端节31与尾端节33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节32。
中间节32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个、两个或三个以上,增加或减少中间节32的数量可以调节贯流风机的送风量。
首端节31、至少一个中间节32和尾端节33沿贯流风机的轴向依次串联连接。
可选地,各中间节32之间具有一个径向旋转装配角度,各中间节32的轴线共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贯流风机还包括第一轴34和第二轴35,第一轴34的长度大于第二轴35的长度,第一轴34的轴径小于第二轴35的轴径。第一轴34设于尾端节33,第二轴35设于首端节31。
在一些实施例中,贯流风机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叶轮3,各叶轮3可以串联连接。
实际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多个叶轮3的简单串联或者蜗壳和蜗舌长度尺寸的变化来适应不同结构尺寸的整机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轴35设有穿设孔,相邻两个叶轮3中,其中一个叶轮3的尾端节33上的第一轴34可以穿设在另一个叶轮3的首端节31的第二轴35的穿设孔内。叶轮3之间通过尾端节33的第一轴34与首端节31的第二轴35配合来串联使用,从而适应不同整机尺寸。
可选地,考虑到多个叶轮3串联后尺寸过长会影响稳定性,多个叶轮3串联后的尺寸不大于70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贯流风机还包括锁紧件,在其中一个叶轮3的尾端节33上的第一轴34穿设在另一个叶轮3的首端节31的第二轴35的穿设孔内时,通过锁紧件锁紧该其中一个叶轮的第一轴34和该另一个叶轮3的第二轴35。
在一些实施例中,贯流风机还包括轴承9,轴承9设于第一侧板5,叶轮3的尾端节33上的第一轴34与轴承9配合连接,能够使叶轮3顺畅转动。可选地,叶轮3的首端节31上的第二轴35与第二侧板5铆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蜗壳1、蜗舌2、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和导流板4均采用钣金制造件,具有加工简单、可塑性高等优点。
贯流风机的风道由钣金折弯加工成蜗壳1和蜗舌2,由数控钣金加工成侧板及通过螺钉连接等,具有成本低,送风均匀等特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串联多个叶轮3或者增减蜗舌2、蜗壳1及叶轮3的定形尺寸来适应不同结构尺寸的整机。此处的定形尺寸主要包括长度尺寸,叶轮3的长度尺寸可以靠增加或缩减中间节32的数量来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蜗壳1、蜗舌2、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等各部件的连接可以是铆接,也可以是螺钉连接或螺栓连接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贯流风机的安装方法包括:
将蜗舌2的第二部22与多个导流板4焊接组装为固定板组件,固定板组件与第一侧板5的前侧51铆接。第一侧板5的后侧52与蜗壳1铆接。此处,第一侧板5的后侧52将前侧51包络在内。贯流风机安装完成后,第一侧板5的后侧52靠近壳体的背板。第一侧板5的中心孔安装轴承9,将叶轮3的第一轴34装入轴承9。待叶轮3安装好后,将蜗舌2、蜗壳1的另一侧与第二侧板6铆接。
风道组件工作时,叶轮3逆时针转动从进风口8卷入冷风,冷风依靠具有一定折弯形状的蜗壳1导出至出风口7,在出风口7内通过多个导流板4的导流均匀送出,从而达到调节温度的目的。
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其包括上述的贯流风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壳体,贯流风机设于壳体内。
在贯流风机安装于壳体内时,大体位于壳体的顶板与背板的夹角处,蜗壳1的顶部与壳体的顶板临近,蜗壳1的侧部与壳体的背板临近。壳体的顶板与背板的夹角大约为9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为空调、新风系统或冷柜。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在没有明确否定或冲突的情况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可以有益地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相互结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6)

1.一种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钣金件折弯形成的蜗壳(1),所述蜗壳(1)包括首段(11)、尾段(12),以及位于所述首段(11)与所述尾段(12)之间的至少两个中间段(13),所述首段(11)与邻接的中间段(13)、所述尾段(12)与邻接的中间段(13),以及相邻的两个中间段(13)所形成的角均大于零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蜗舌(2)和叶轮(3),所述蜗舌(2)包括第一部(21)和第二部(22),所述第一部(21)与所述蜗壳(1)配合包络所述叶轮(3),所述第二部(22)与所述蜗壳(1)之间形成出风口(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α=∠β,其中,∠α为连线OA与连线OC所形成的角,∠β为连线OB与连线OC所形成的角,O为所述叶轮(3)的径向截面的圆心点,A为所述蜗壳(1)上距离所述圆心点O距离最近的点,B为所述第一部(21)上距离所述圆心点O距离最近的点,C为所述第二部(22)的延长线上距离所述圆心点O距离最近的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线OA垂直于所述叶轮(3)的轴向。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C点还为所述叶轮(3)上的点,所述第二部(22)的延长线在所述C点处与所述叶轮(3)的径向截面相切。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首段(11)位于所述蜗壳(1)的顶部,且位于所述贯流风机的进风口(8)的位置,所述尾段(12)位于所述蜗壳(1)的侧部,且位于所述贯流风机的出风口(7)的位置,过所述首段(11)的最高点的切线与过所述尾段(12)的最外侧点的切线所形成的角为∠γ,且∠γ=90°±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Figure FDA0003681924960000011
Figure FDA0003681924960000021
其中,n为所述蜗壳的折弯次数,n≥3,∠di为第i个折弯处的角度,i的取值范围为1至n。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di的取值范围为(90°,180°)。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40°≤∠θ≤60°,其中,∠θ为连线CD与水平线L1之间的夹角,C为所述蜗壳(1)沿所述贯流风机的径向作的截面上的首端点,D为所述蜗壳(1)沿所述贯流风机的径向作的截面上的尾端点。
10.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20°≤∠ε≤40°,其中,∠ε为连线EF与水平线L2之间的夹角,E为所述蜗舌(2)沿所述贯流风机的径向作的截面上的首端点,F为所述蜗舌(2)沿所述贯流风机的径向作的截面上的尾端点。
11.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导风板(4),所述至少两个导风板(4)间隔设于所述出风口(7),且每个导风板(4)分别与所述第二部(22)连接。
12.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用钣金件制成的第一侧板(5)和第二侧板(6),所述第一侧板(5)连接于所述蜗壳(1)和所述蜗舌(2)的第一侧,所述第二侧板(6)连接于所述蜗壳(1)和所述蜗舌(2)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为相对的两侧。
13.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3)包括首端节(31)、尾端节(33),以及串联设于所述首端节(31)与所述尾端节(33)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节(32)。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用钣金件折弯形成的蜗舌(2)。
15.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贯流风机。
16.如权利要求15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为空调、新风系统或冷柜。
CN202221401190.4U 2022-06-07 2022-06-07 贯流风机及空气调节设备 Active CN2173809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99692.1U CN218953589U (zh) 2022-06-07 2022-06-07 风道组件、贯流风机及空气调节设备
CN202221401190.4U CN217380955U (zh) 2022-06-07 2022-06-07 贯流风机及空气调节设备
CN202222499129.4U CN218953588U (zh) 2022-06-07 2022-06-07 风道组件、贯流风机及空气调节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01190.4U CN217380955U (zh) 2022-06-07 2022-06-07 贯流风机及空气调节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99129.4U Division CN218953588U (zh) 2022-06-07 2022-06-07 风道组件、贯流风机及空气调节设备
CN202222499692.1U Division CN218953589U (zh) 2022-06-07 2022-06-07 风道组件、贯流风机及空气调节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80955U true CN217380955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8899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99692.1U Active CN218953589U (zh) 2022-06-07 2022-06-07 风道组件、贯流风机及空气调节设备
CN202222499129.4U Active CN218953588U (zh) 2022-06-07 2022-06-07 风道组件、贯流风机及空气调节设备
CN202221401190.4U Active CN217380955U (zh) 2022-06-07 2022-06-07 贯流风机及空气调节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99692.1U Active CN218953589U (zh) 2022-06-07 2022-06-07 风道组件、贯流风机及空气调节设备
CN202222499129.4U Active CN218953588U (zh) 2022-06-07 2022-06-07 风道组件、贯流风机及空气调节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218953589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3588U (zh) 2023-05-02
CN218953589U (zh) 202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69324B2 (en) Fan, molding die, and fluid feeder
US20110174011A1 (en) Ventilating device and outdoor unit having the same
CN104564803A (zh) 离心叶轮、离心风机组件和空调机组
CN114837974A (zh) 贯流风机及空气调节设备
CN217380955U (zh) 贯流风机及空气调节设备
EP3088806B1 (en) Indoor air conditioner
JP488971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15899822A (zh) 导流结构及具有其的天井机
US20120171026A1 (en) Centrifugal fan, molding die, and fluid feeder
CN113280403B (zh) 风机及空调器
WO2022205767A1 (zh) 轴流风轮、轴流风机和空调器
CN213808153U (zh) 风机装置以及空调室外机
EP3064777A1 (en) Cross-flow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CN210399169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09973435B (zh) 离心风机、新风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202117998U (zh) 空调器蜗壳及具有该空调器蜗壳的空调器
CN215637558U (zh)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CN217274488U (zh) 空调器
EP3064776B1 (en) Cross-flow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CN217357111U (zh) 应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组件及空调器室内机
CN214837367U (zh) 离心风机的蜗壳、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CN219035053U (zh) 轴流风机及其叶轮
CN210688516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16085315B (zh) 一种带导叶的无蜗壳离心通风机集流器
CN218915111U (zh) 导流结构及具有其的天井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