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37558U -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37558U
CN215637558U CN202121128952.3U CN202121128952U CN215637558U CN 215637558 U CN215637558 U CN 215637558U CN 202121128952 U CN202121128952 U CN 202121128952U CN 215637558 U CN215637558 U CN 2156375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olute
cross
flow
volute tong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2895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建峰
周何杰
林健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2895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375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375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375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风道组件及空调器,风道组件包括蜗壳、蜗舌和贯流风轮,蜗舌与蜗壳呈间隔设置,以在蜗壳与蜗舌之间形成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贯流风道,贯流风轮设于贯流风道,蜗壳设有后蜗舌,后蜗舌自蜗壳与贯流风轮间距最小的一端沿贯流风轮的周向向进风口的方向延伸设置,以具有与蜗壳邻接的第一端、以及靠近进风口的第二端,后蜗舌的风轮中心夹角大于等于36°,本实用新型中,后蜗舌对贯流风轮的包裹更加充分,起到引流作用,使得气流进入贯流风道后在贯流风轮的驱动下流动方向更加贴近蜗壳,在蜗壳附近的风场滞留区域减小,从而提升风量,并且风压波动小,从而减少蜗壳振动,降低噪音。

Description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及包含该风道组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贯流风机的风道蜗壳在进风端通常设有后蜗舌,起到引导进气气流的作用。
目前贯流风机风道一般采用短后蜗舌,然而短后蜗舌对贯流风轮的包裹不够,导流作用不足,导致贯流风机整体风量偏低,噪音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组件及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的贯流风机采用短后蜗舌结构,导流作用不足导致贯流风机整体风量偏低、噪音偏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道组件,包括:
蜗壳;
蜗舌,与所述蜗壳呈间隔设置,以在所述蜗壳与所述蜗舌之间形成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贯流风道;以及,
贯流风轮,至少部分地设于所述贯流风道;
其中,所述蜗壳设有后蜗舌,所述后蜗舌自所述蜗壳与所述贯流风轮间距最小的一端沿所述贯流风轮的周向向所述进风口的方向延伸设置,以具有与所述蜗壳邻接的第一端、以及靠近所述进风口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区域在所述贯流风轮上对应的圆心角为所述后蜗舌的风轮中心夹角a,所述风轮中心夹角a大于等于36°。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蜗舌的风轮中心夹角a小于等于4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蜗舌的风轮中心夹角a大于等于38°,且小于等于4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贯流风轮的直径D大于等于90mm,且小于等于100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蜗舌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线段长度为所述后蜗舌的延伸长度,所述后蜗舌的延伸长度L大于等于35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蜗舌的延伸长度L小于等于41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蜗舌的延伸长度L大于等于37mm,且小于等于39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蜗舌与所述蜗壳一体成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风道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中,空调器的风道组件包括蜗壳、蜗舌和贯流风轮,蜗舌与蜗壳呈间隔设置,以在蜗壳与蜗舌之间形成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贯流风道,贯流风轮设于贯流风道,蜗壳设有后蜗舌,后蜗舌自蜗壳与贯流风轮间距最小的一端沿贯流风轮的周向向进风口的方向延伸设置,以具有与蜗壳邻接的第一端、以及靠近进风口的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区域在贯流风轮上对应的圆心角为后蜗舌的风轮中心夹角a,风轮中心夹角a大于等于36°。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风道组件的后蜗舌相比现有设计具有更长的延伸长度,对贯流风轮的包裹更加充分,起到引流作用,使得气流进入贯流风道后在贯流风轮的驱动下流动方向更加贴近蜗壳,在蜗壳附近的风场滞留区域减小,从而提升风量,并且风压波动小,从而减少蜗壳振动,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风道组件中风场滞留区域分布图;
图3图1中风道组件中风场滞留区域分布图;
图4为风轮与后蜗舌延伸长度关系曲线图;
图5为后蜗舌贴片实验中,贴片前后的风量噪音曲线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空调器 12 蜗舌
10 风道组件 111 第一端
20 换热器 112 第二端
11 蜗壳 13 贯流风轮
110 后蜗舌 30 外壳
40 风场滞留区 50 短后蜗舌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100。空调器100可以是一体式空调器100,也可以是分体式空调器100。还可以是柜式空调室内机、嵌入式空调室内机、或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100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空调器100包括外壳30、风道组件10和换热器20,风道组件10和换热器20设于外壳30中,外壳30可以是工程塑料等材质,用于承载并保护空调器100的内部构件。外壳30上开设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风道组件10的进风口对应外壳30的进风通道设置,出风口对应外壳30的出风通道设置,换热器20可设于风道组件10的进风口和外壳30的进风通道之间,可以理解,换热器20也可以设于风道组件10和外壳30的出风通道之间。空调器100工作时,风道组件10驱动气流从进风通道流入外壳30,经由换热器20换热后,从出风通道流出外壳30,实现对气流的换热,达到空气温度调节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风道组件10为贯流式风道组件10。具体地,请继续参阅图1,风道组件10包括蜗壳11、蜗舌12和贯流风轮13,蜗舌12与蜗壳11呈间隔设置,以在蜗壳11与蜗舌12之间形成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贯流风道,贯流风轮13至少部分地设于贯流风道,蜗壳11设有后蜗舌110,后蜗舌110自蜗壳11与贯流风轮13间距最小的一端沿贯流风轮13的周向向进风口的方向延伸设置,以具有与蜗壳11邻接的第一端111、以及靠近进风口的第二端112,第一端111与第二端112之间的区域在贯流风轮13上对应的圆心角为后蜗舌110的风轮中心夹角,风轮中心夹角大于等于3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后蜗舌110的风轮中心夹角定义请参阅图1,蜗壳11与贯流风轮13在径向上的距离最小的一端,即为后蜗舌110的第一端111,而后蜗舌110在贯流风轮13的周向上远离蜗壳11,且最为靠近进风口的一端即为后蜗舌110的第二端112。在风道组件10的横截面上,在后蜗舌110的第一端111与贯流风轮13的转轴之间作出第一连线,在后蜗舌110的第二端112与贯流风轮13的转轴之间作出第二连线,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之间在贯流风轮13上对应的圆心角,即为后蜗舌110的风轮中心夹角,在本实用新型中后蜗舌110对应的风轮中心夹角为大于等于36°,这一尺寸较现有后蜗舌110的尺寸较大,能够更好地包裹贯流风轮13,对进风口流入的气流起到更好的导向作用。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后蜗舌110的延伸长度定义如下:后蜗舌110在上述第一端111和上述第二端112之间的线段长度即为后蜗舌110的延伸长度。可以理解即使后蜗舌110具有一定的弧度或者局部弯折,仍以第一端111与第二端112之间的的直线线段长度作为后蜗舌110的延伸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蜗壳11和蜗舌12可与外壳30一体设置,也可与外壳30分体设置,并组装于外壳30中。
请继续参阅图1,蜗壳11和蜗舌12之间间隔设置,在蜗壳11和蜗舌12之间形成有进风口、出风口和贯流风道,贯流风道连通两端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贯流风轮13位于贯流风道中,空调器100工作时,贯流风轮13转动,以驱动气流自进风口流入贯流风道并从出风口流出。
进一步地,蜗壳11靠近进风口的一端设有后蜗舌110,后蜗舌110可以蜗壳11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与蜗壳11分体设置,并组装于蜗壳11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后蜗舌110与蜗壳11一体成型,一方面便于成型、易于生产。另一方面避免蜗壳11与后蜗舌110连接处发声漏风,或者由于形状不流畅导致贯流风道内部风阻增大。
可以理解,后蜗舌110的形状尺寸对流经进风口的气流流向、流速产生一定影响,因而起到引导气流的作用。后蜗舌110的具体形状请参阅图1,后蜗舌110自蜗壳11朝向进风口的方向继续沿贯流风轮13的周向延伸,如此,后蜗舌110和蜗壳11共同形成包裹于贯流风轮13外周的导流结构。
下面结合对比现有技术,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组件10的技术效果。现有技术中,风道组件10采用短后蜗舌50。以现有技术中,短后蜗舌50对应风轮中心夹角为17度为例,请参阅图2。图2中虚线箭头示出贯流风道的风场流向,图中可以看出,贯流风轮13转动时,驱动气流从进风口流入贯流风道,并沿蜗壳11的内壁流动,然而由于短后蜗舌50对贯流风轮13的包裹性不够,从进风口流入贯流风道的气流向远离蜗壳11内壁的一侧偏转,导致蜗壳11内壁附近出现风场滞留区40,在本实用新型中,风场滞留区40即风速低于风速阈值的区域,风速阈值与贯流风轮13的转速、尺寸等有关,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风道组件10为例,在贯流风轮13以最高转速旋转时,风场滞留区40的风速低于3m/s。如此,一方面导致风道组件10的出风量减少,另一方面导致蜗壳11内侧区域的风压波动较大,容易出现蜗壳11受风压变化振动,出现噪声的情况。
而在采用长后蜗舌的情况下,即以本实施例中,后蜗舌110对应风轮中心夹角为39度的情况为例,请参阅图3,图3中虚线箭头示出贯流风道的风场流向,图中可以看出,贯流风轮13转动时,驱动气流从进风口流入贯流风道,并沿蜗壳11的内壁流动。由于本实施例中,后蜗舌110的延伸长度较长,对贯流风轮13的包裹性较好,从进风口流入贯流风道的气流受到后蜗舌110的导引,向更加贴合蜗壳11内壁的方向流动,在同等条件下,本实施例中蜗壳11内壁附近的风场滞留区40减小。如此,一方面增大风大组件的风量,另一方面气流的流向更加贴合蜗壳11内壁的形状,使得蜗壳11内侧的风压波动小,蜗壳11相对而言更不容易出现振动,从而降低噪声。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同等条件下,由于后蜗舌110采用比现有一般尺寸更长的延伸长度即对应的风轮中心夹角更大,能够起到更好的引流作用,从而增大风道组件10的出风量,且能减少风道组件10工作时的噪音。
此外,请参阅图5,图5示出后蜗舌贴片实验中,贴片前后的风量噪音曲线对比图。后蜗舌贴片实验即在现有的设有短后蜗舌的空调器原机上对其风道组件10进行改装,具体地,在短后蜗舌上进行贴片模拟设置长后蜗舌的情形。在本实施例中,原机短后蜗舌的延伸长度为28mm,实验通过贴片仿真增大后蜗舌110延伸长度达到38mm,之后比较贴片前后样机的风量噪音变化,得到图5所示出的贴片前后的风量噪音曲线图。
图中横坐标表示风道组件10对应的出风风量,纵坐标表示空调器100工作时对应的噪音值,图中两条曲线分别代表原机和贴片后的样机对应不同的风量的噪音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贴片后样机的噪音值整体偏小,以风量在700m3/h的情况为例,贴片后风量噪音约降低了1.2dB,并且同样工况下,贴片后风量提升了约1.5%。
由此可见,当后蜗舌110的长度在合适的取值范围内时,在同样工况下能够提升风道组件10的风量,进而提升空调器100的换热效率。而在同样风量的情况下,则能够有效降低风道组件10工作时产生的噪音,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舒适度。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继续参阅图4,图4示出在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在同等工作条件下即风道组件10除后蜗舌110外其他尺寸相同、贯流风轮13尺寸及转速相同及外部工作环境相同的情况下,风量与后蜗舌110延伸长度关系曲线。
图4中,横轴表示后蜗舌110的延伸长度,纵轴则表示对应的风道组件10出风风量。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后蜗舌110延伸长度达到33mm至39mm的区间范围内时,所对应的风道组件10出风量最大。而在后蜗舌110延伸长度小于33mm的区间范围内,风量随后蜗舌110延伸长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在后蜗舌110延伸长度大于39mm的区间范围时,所对应风量随后蜗舌110延伸长度的增大而减小。这是由于后蜗舌110延伸长度过长,将导致贯流风道的进风口尺寸偏小,进而影响贯流风道的进风量。因此,后蜗舌110的延伸长度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才能确保风道组件10具有更大的出风量。同时可以理解,后蜗舌110的延伸长度越长,所对应的风轮中心夹角越大。
根据推算,当后蜗舌110的风轮中心夹角在大于等于36°、且小于等于42°的范围内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蜗舌12尺寸,能够达到更好的导流效果,获得风道组件10更大的出风量。
优选,后蜗舌110的风轮中心夹角范围为大于等于38°、且小于等于40°,在上述取值范围内,能够使得后蜗舌110具有更好的导流作用,使得风道组件10兼具有较佳出风量的同时,风道组件10的工作噪音。
可以理解,对应不同尺寸的贯流风轮13,后蜗舌110的中心夹角取值范围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实施。然而后蜗舌110的延伸长度对应较大的贯流风轮13应具有较大的尺寸,而对应较小的贯流风轮13应具有较小的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以一般应用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贯流风轮13为例,贯流风轮13的直径D大于等于90mm,且小于等于100mm。
在本实施例中,后蜗舌110的延伸长度在大于等于35mm的取值范围内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一般延伸长度不大于28mm的短后蜗舌5012结构,后蜗舌110能够起到更好的导流作用,使得进入贯流风道的气流偏向蜗壳11的内壁,且更加贴合蜗壳11内壁的延伸形状,因而使得更多气流进入贯流风道,风道组件10具有更大的出风量。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后蜗舌110由于延伸长度过长,导致进风口偏小,进而影响风道组件10的出风量的情况。后蜗舌110的延伸长度还应设置在小于等于41mm的范围内。
在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风道组件10中,后蜗舌110的最佳延伸长度约为38mm。优选,后蜗舌110的延伸长度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37mm,且小于等于39mm。在本实施例中,后蜗舌110能够兼顾具有较好的导流作用,使得风道组件10的整体出风风量增大,同时在空调器100工作时,由于进入贯流风道的气流流向更加贴合蜗壳11的内壁形状,使得蜗壳11内壁处风压波动小,不容易受到风压变化发声振动产生噪音,因而能够实现更小的工作噪音,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蜗壳;
蜗舌,与所述蜗壳呈间隔设置,以在所述蜗壳与所述蜗舌之间形成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贯流风道;以及,
贯流风轮,至少部分地设于所述贯流风道;
其中,所述蜗壳设有后蜗舌,所述后蜗舌自所述蜗壳与所述贯流风轮间距最小的一端沿所述贯流风轮的周向向所述进风口的方向延伸设置,以具有与所述蜗壳邻接的第一端、以及靠近所述进风口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区域在所述贯流风轮上对应的圆心角为所述后蜗舌的风轮中心夹角a,所述风轮中心夹角a大于等于3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蜗舌的风轮中心夹角a小于等于4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蜗舌的风轮中心夹角a大于等于38°,且小于等于40°。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轮的直径D大于等于90mm,且小于等于100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蜗舌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线段长度为所述后蜗舌的延伸长度,所述后蜗舌的延伸长度L大于等于35m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蜗舌的延伸长度L小于等于41m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蜗舌的延伸长度L大于等于37mm,且小于等于39mm。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蜗舌与所述蜗壳一体成型。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2121128952.3U 2021-05-24 2021-05-24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Active CN2156375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28952.3U CN215637558U (zh) 2021-05-24 2021-05-24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28952.3U CN215637558U (zh) 2021-05-24 2021-05-24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37558U true CN215637558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39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28952.3U Active CN215637558U (zh) 2021-05-24 2021-05-24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375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74399A (zh) 一种混合出风空调室内机
KR20180039548A (ko) 후향 이중구배 단면 형상 깃 원심임펠러
CN111442372A (zh) 风轮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2918218A (zh) 空调装置及汽车
CN111412544A (zh) 出风结构、空调器
CN215637558U (zh)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CN110542150A (zh) 用于空调器的蜗舌及空调器
CN109595690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2524093A (zh) 导风组件以及送风装置
CN210688514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05639069U (zh) 轴流柜机的动叶、导流组件和轴流柜机
CN108443978B (zh) 空调设备
CN216691607U (zh) 蜗壳结构、风道部件和空调器
CN211474519U (zh) 轴流风轮组件及空调器
CN215765401U (zh) 新风风机和空调器室内机
CN114837974A (zh) 贯流风机及空气调节设备
CN110857791A (zh) 一种具有集流器的吸油烟机
CN111981566B (zh) 风机及空调室内机
CN212204892U (zh) 贯流风扇和凉霸
CN210717831U (zh) 用于空调器的蜗舌及空调器
CN109236732B (zh) 一种贯流风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4423921B2 (ja) 遠心送風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CN108397846B (zh) 空调设备
CN114294266B (zh) 导风结构及出风装置
CN218953588U (zh) 风道组件、贯流风机及空气调节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