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74701U - 前舱下护板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前舱下护板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74701U
CN217374701U CN202221055929.0U CN202221055929U CN217374701U CN 217374701 U CN217374701 U CN 217374701U CN 202221055929 U CN202221055929 U CN 202221055929U CN 217374701 U CN217374701 U CN 217374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vent
vehicle
driv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559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帅
张风利
罗秋丽
张荣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5592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74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74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747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前舱下护板及车辆,所述前舱下护板包括护板本体(1)、开关件(2)以及驱动机构(3),所述护板本体(1)上开设有通风口(11),所述开关件(2)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护板本体(1)上,其中,所述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所述开关件(2)在导流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导流位置,所述开关件(2)打开所述通风口(11)并与所述通风口(11)形成出风通道,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开关件(2)封闭所述通风口(11)。该前舱下护板能够兼顾车辆的通过性和降低车辆行驶时的风阻。

Description

前舱下护板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装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前舱下护板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车辆会产生风阻,而目前的前舱下护板并不能降低风阻,且前舱下护板一般安装在车辆前舱的下部,因此前舱下护板的设计还需要兼顾车辆的通过性。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能够兼顾车辆通过性和降低风阻的前舱下护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舱下护板,该前舱下护板能够兼顾车辆的通过性和降低车辆行驶时的风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前舱下护板,所述前舱下护板包括护板本体、开关件以及驱动机构,所述护板本体上开设有通风口,所述开关件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护板本体上,其中,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开关件在导流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导流位置,所述开关件打开所述通风口并与所述通风口形成出风通道,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开关件封闭所述通风口。
可选地,所述护板本体具有水平延伸布置的分板段,所述通风口构造为在所述分板段上沿上下方向开设的通孔。
可选地,所述开关件构造为板状,在所述导流位置,所述开关件设置在所述通风口处,且在前后方向上呈倾斜设置,其中,所述开关件前侧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高于所述开关件后侧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开关件的横向两侧设置有挡风结构,在所述导流位置,所述挡风结构用于引导气流沿所述出风通道流动。
可选地,所述挡风结构构造为挡板,所述挡板构造为三角形,且该挡板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由前向后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开关件的前侧端绕枢转轴线可转动地与所述护板本体连接,所述枢转轴线沿横向延伸布置,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开关件向下转动以切换至所述导流位置,或者驱动所述开关件向上转动以切换至所述关闭位置。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和传动结构,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传动结构与所述开关件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开关件绕沿横向延伸的枢转轴线上下转动。
可选地,所述驱动件构造为扭矩发生器,所述传动结构构造为二连杆结构,所述二连杆结构包括相互铰接的主动杆和从动杆,所述扭矩发生器与所述主动杆传动连接,所述从动杆与所述开关件铰接,所述扭矩发生器驱动所述主动杆转动以使得所述从动杆带动所述开关件转动。
可选地,所述通风口位于所述护板本体的后部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前舱下护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公开的前舱下护板中,在导流位置,出风通道能够使前舱内的气流向后流出前舱,这样,在车辆行驶时,例如高速行驶时,出风通道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平衡前舱的内外气压,另一方面能够将前舱内的气流及时地向后和向外疏导,从而有效降低车辆行驶时例如高速行驶时的风阻;在关闭位置,开关件能够封闭通风口,从而一方面能够防止外部灰尘和雨水通过通风口进入前舱,另一方面能够防止开关件由于自身位置太低而与路面障碍物发生碰撞,进而有效提高了车辆的通过性,适于适应车辆的低速行驶,利于车辆通过坑洼路面等,即本公开的前舱下护板能够兼顾车辆的通过性和降低车辆行驶时的风阻。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前舱下护板;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前舱下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开关件处于导流位置;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前舱下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开关件处于关闭位置;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前舱下护板中驱动机构与开关件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护板本体,11-通风口,12-分板段,2-开关件,3-驱动机构,31-驱动件,321-主动杆,322-从动杆,4-挡风结构,10-前舱下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前、后”是基于图2中的XYZ坐标系定义的,具体地,以X方向指代前后方向,并以箭头所指的一侧为前,反之为后;以Y方向指代横向;以Z方向指代上下方向,并以箭头所指的一侧为上,反之为下。另外,在本公开中,定义车辆的车头的一侧为上述的前、车尾的一侧为上述的后、车顶的一侧为上、车底的一侧为下。另外,上述的横向与车辆的左右方向一致。“内、外”是指前舱的内和外。此外,下面的描述在涉及附图时,不同附图中的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本公开在此不作赘述。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前舱下护板,参考图2和图3中所示,前舱下护板包括护板本体1、开关件2以及驱动机构3,护板本体1上开设有通风口11,开关件2活动地设置在护板本体1上,其中,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开关件2在导流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在导流位置,开关件2打开通风口11并与通风口11形成出风通道,在关闭位置,开关件2封闭通风口1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公开的前舱下护板中,在导流位置,出风通道能够使前舱内的气流向后流出前舱,这样,在车辆行驶时,例如高速行驶时,出风通道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平衡前舱的内外气压,另一方面能够将前舱内的气流及时地向后和向外疏导,从而有效降低车辆行驶时例如高速行驶时的风阻,节约能耗;在关闭位置,开关件2能够封闭通风口11,从而一方面能够防止外部灰尘和雨水通过通风口11进入前舱,另一方面能够防止开关件2由于自身位置太低而与路面障碍物发生碰撞,进而有效提高了车辆的通过性,适于适应车辆的低速行驶,利于车辆通过坑洼路面等,即本公开的前舱下护板能够兼顾车辆的通过性和降低车辆行驶时的风阻。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对开关件2的运动形式不作限制,这里,开关件2可以以转动或者平移或者其他任意合适的运动方式在导流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本公开将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详细介绍。另外,本公开对开关件2在导流位置的具体姿态和位置不作限制,本公开也将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详细介绍。此外,本公开的前舱下护板一般设置在车辆前舱的底部,并与前舱连通,本公开对此将不作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通常车辆在行驶时,车头的一侧是进气面,气流可以经进气格栅进入前舱,通过本公开的出风通道可以将气流向后并向外导流,即可以有效降低车辆行驶时的风阻。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中所示,护板本体1可以具有水平延伸布置的分板段12,通风口11构造为在分板段12上沿上下方向开设的通孔。这样,通风口11的布置不会过多的占用上下方向上的布置空间,同时通风口11构造为上下贯穿的通孔,利于前舱内的气流从各个方向迅速流出前舱,利于在导流位置降低车辆高速行驶时的风阻。当然,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护板本体也可以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布置的立板,通风口可以构造为在立板上沿前后方向开设的通孔,本公开对此不作过多限制,本公开仅以前者为例进行示例性介绍。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和图3中所示,开关件2可以构造为板状,在导流位置,开关件2设置在通风口11处,且在前后方向上呈倾斜设置,其中,开关件2前侧在高度方向(参考图2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高于开关件2后侧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这样,在导流位置,开关件2的布置可以使得自身构造为引导气流向后并向外流动的导流板,从而利于引导气流向后流出前舱,进而进一步降低了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风阻。当然,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方式,在导流位置,开关件2可以设置在通风口11的上方并位于通风口11的前方,这里,开关件2可以具有由前向后逐渐向下延伸至通风口11的引流风道,这样,通过引流风道也可以实现将气流向后导流出前舱。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中所示,开关件2的横向两侧可以设置有挡风结构4,在导流位置,挡风结构4用于引导气流沿出风通道流动。这样,在导流位置,挡风结构4能够阻止气流经通风口11的横向两侧窜出前舱,进而破坏车辆在行驶时的空气动力分布,从而辅助使气流经出风通道向后并向外流出前舱,利于降低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风阻。这里,本公开对挡风结构4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本公开将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详细介绍。
可选地,参考图2中所示,挡风结构4可以构造为挡板,挡板构造为三角形,且该挡板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由前向后逐渐增大。这里,由于在导流位置,开关件2沿前后方向呈向下倾斜延伸,其中,开关件2前侧在高度方向(参考图2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高于开关件2后侧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因此,在由前向后的方向上,开关件2与护板本体1在通风口11处的横向边部的缺口的高度尺寸,会逐渐向后增大,因此,挡板的设置可以适应于该缺口的形状,从而有效阻止气流沿横向窜出前舱。当然,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挡风结构可以构造为挡风布,在导流位置,挡风布可以被举撑结构举撑,进而展开为三角形,且该挡风布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由前向后逐渐增大,这样,挡风布的设置也可以实现阻止气流沿横向窜出前舱。即,本公开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挡风结构进行适应性设计,本公开在此不作过多限制。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至图4中所示,开关件2的前侧端绕枢转轴线可转动地与护板本体1连接,枢转轴线沿横向延伸布置,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开关件2向下转动以切换至导流位置,或者驱动开关件2向上转动以切换至关闭位置。这样,驱动机构3可以驱动开关件2以转动的方式实现导流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的切换,从而减少了开关件2位置切换时占用的体积,且通过转动的方式便于开关件2位置的切换。当然,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驱动机构3可以驱动开关件2以平移的方式实现其在导流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切换,例如,开关件2可以构造为楔形块,并且该楔形块具有水平延伸的底板以及由前向后逐渐向下倾斜延伸的顶板,这里,驱动机构3可以驱动开关件2向上移动至关闭位置,此时底板可以封闭通风口11,或者驱动机构3可以驱动开关件2向下移动至关闭位置,此时顶板与通风口11形成有上述的出风通道。这里,本公开对开关件2的具体运动方向不作过多限制,本公开仅以开关件2通过转动地方式实现导流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的切换为例,进行示例性介绍。这里,参考图4中所示,开关件2的横向两侧可以设置有枢转轴,开关件2可以通过枢转轴铰接于护板本体1,这里,枢转轴的中心轴线即构造为上述的枢转轴线。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开关件2的前侧端可以设置在通风口11的前边沿的前侧,或者参考图2和图3中所示,开关件2的前侧端可以与通风口11的前边沿铰接。这样,利于开关件2向上转动以封闭通风口11,或者向下转动以打开通风口11,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中所示,驱动机构3可以包括驱动件31和传动结构,驱动件31通过传动结构与开关件2传动连接,以驱动开关件2绕沿横向延伸的枢转轴线上下转动。这样,驱动件31通过传动结构驱动开关件2转动,从而利于动力的平稳过渡。这里,本公开对驱动件31和传动结构的具体结构均不作限制,例如,驱动件31与传动结构可以通过磁吸的方式配合,以在断电时释放开关件2至导流位置,通电时吸附开关件2至关闭位置。当然,本公开的驱动机构3还可以构造为手动的转柄等形式,通过手动转动转柄也可以实现开关件2位置的切换。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中所示,驱动件31可以构造为扭矩发生器,传动结构可以构造为二连杆结构,二连杆结构包括相互铰接的主动杆321和从动杆322,扭矩发生器与主动杆321传动连接,从动杆322与开关件2铰接,扭矩发生器驱动主动杆321转动以使得从动杆322带动开关件2转动。这样,扭矩发生器可以提供扭矩以驱动主动杆321转动,主动杆321的转动可以带动从动杆322转动,进而从动杆322可以带动开关件2转动,从而实现了开关件2的转动,并且通过二连杆结构能够利于开关件2的平稳转动。这里,主动杆321与扭矩发生器的铰接轴线、主动杆321与从动杆322的铰接轴线以及从动杆322与开关件2的铰接轴线均与上述的枢转轴线平行设置,以保证开关件2能够绕上述的枢转轴线上下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对扭矩发生器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这里,扭矩发生器可以构造为电机,当然也可以构造为可以产生扭矩的任意合适的设备,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另外,传动结构还可以构造为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这里,主动齿轮与扭矩发生器传动连接,从动齿轮可以套设于开关件2与护板本体1的铰接轴上,这样,通过扭矩发生器驱动主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也可以实现开关件2的上下转动。此外,本公开的扭矩发生器可以包括用于检测车速的测速传感器,这里,扭矩发生器可以根据测速传感器的数据自动实现开关件2的位置切换,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和图3中所示,通风口11可以位于护板本体1的后部位置。这样,通风口11布置在后部位置利于前舱内的气流逐步地流至通风口11处,利于风阻的降低。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通风口11的长度方向可以布置在横向上,这样,可以增加通风口11在横向上的进气宽度,利于气流的流出。
下面,本公开将结合以上实施方式对开关件2的具体位置切换做详细介绍。首先,扭矩发生器可以通过测速传感器检测车速,当车辆在高速行驶时,扭矩发生器可以通过二连杆结构驱动开关件2向下转动至导流位置,在导流位置,出风通道将前舱内的气流向后并向下导出前舱,这样可以降低车辆在高度行驶时的风阻,节约能耗,这里,根据一些实施例,在车速大于80km/h后,风阻系数可降低0.005;当车辆在低速行驶时,扭矩发生器可以驱动开关件2向上转动至关闭位置,此时,开关件2封闭通风口11,这样,可以提高车辆低速时的通过性。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参考图1中所示,该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前舱下护板10,该车辆具有其全部的有益效果,本公开在此不作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前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下护板包括护板本体、开关件以及驱动机构,所述护板本体上开设有通风口,所述开关件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护板本体上,其中,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开关件在导流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导流位置,所述开关件打开所述通风口并与所述通风口形成出风通道,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开关件封闭所述通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本体具有水平延伸布置的分板段,所述通风口构造为在所述分板段上沿上下方向开设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件构造为板状,在所述导流位置,所述开关件设置在所述通风口处,且在前后方向上呈倾斜设置,其中,所述开关件前侧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高于所述开关件后侧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件的横向两侧设置有挡风结构,在所述导流位置,所述挡风结构用于引导气流沿所述出风通道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结构构造为挡板,所述挡板构造为三角形,且该挡板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由前向后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前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件的前侧端绕枢转轴线可转动地与所述护板本体连接,所述枢转轴线沿横向延伸布置,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开关件向下转动以切换至所述导流位置,或者驱动所述开关件向上转动以切换至所述关闭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和传动结构,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传动结构与所述开关件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开关件绕沿横向延伸的枢转轴线上下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构造为扭矩发生器,所述传动结构构造为二连杆结构,所述二连杆结构包括相互铰接的主动杆和从动杆,所述扭矩发生器与所述主动杆传动连接,所述从动杆与所述开关件铰接,所述扭矩发生器驱动所述主动杆转动以使得所述从动杆带动所述开关件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位于所述护板本体的后部位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前舱下护板。
CN202221055929.0U 2022-04-29 2022-04-29 前舱下护板及车辆 Active CN217374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55929.0U CN217374701U (zh) 2022-04-29 2022-04-29 前舱下护板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55929.0U CN217374701U (zh) 2022-04-29 2022-04-29 前舱下护板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74701U true CN217374701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85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55929.0U Active CN217374701U (zh) 2022-04-29 2022-04-29 前舱下护板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747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78496B (zh) 高速列车受电弓区域全封闭式导流装置
RU2400389C1 (ru) Обтекатель
KR102478083B1 (ko) 차량용 리어 스포일러 장치
EP2116653A1 (en) Rear monitor camera device for working vehicle
CN217374701U (zh) 前舱下护板及车辆
JPH045372Y2 (zh)
JP3362895B2 (ja) 車両のエンジンルーム配設構造
WO2020013746A1 (en) Vehicle air duct, air duct assembly, vehicl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vehicle air duct
JP2014054873A (ja) 車両の走行用電装機器の冷却構造
CN109334790A (zh) 具有顶部空气导流装置的汽车及运行空气导流装置的方法
CN211442293U (zh) 一种双向导风轨道车
CN210526685U (zh) 一种自调节的卡车前导流装置
JP3174102B2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CN115257336A (zh) 用于电池包升降的引流保护装置
CN214564571U (zh) 用于电池包升降的引流保护装置
CN206217644U (zh) 受电弓充电系统、受电弓防护罩及车辆
CN219382635U (zh) 一种导流效果好的前翼组件
CN220764026U (zh) 车顶通风系统
CN110871760A (zh) 一种客车及其后保险杠组件
CN220199547U (zh) 一种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船
CN216374348U (zh) 一种车厢顶板启闭装置
CN210618326U (zh) 摩托车风翼
CN219706878U (zh) 一种应用于运加油车的设备舱
CN211592484U (zh) 散热器通风结构
CN212827874U (zh) 一种主动式进气格栅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