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64346U - 一种白蚁探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白蚁探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64346U
CN217364346U CN202220280299.0U CN202220280299U CN217364346U CN 217364346 U CN217364346 U CN 217364346U CN 202220280299 U CN202220280299 U CN 202220280299U CN 217364346 U CN217364346 U CN 2173643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shell
lure
detection devic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8029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祥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Lejiaji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Lejiaji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Lejiaji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Lejiaji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8029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643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643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643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白蚁探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端固定设置有顶盖,所述壳体下端可拆卸设置有底座,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多个爬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探测棒,所述探测棒包括信息棒和引诱棒,所述信息棒的上端贯穿所述顶盖,所述信息棒在所述壳体内靠近顶端的圆周面上设置有抵接部,所述顶盖底部设置有弹簧连接于所述抵接部,所述引诱棒为松香木棒,所述信息棒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引诱棒的横截面积,所述信息棒底部设置有上凹槽,所述引诱棒的上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上凹槽内,所述底座为上圆柱下倒圆锥体形状的空心结合体,所述底座的顶部内侧设置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顶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下凹槽,所述引诱棒的底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凹槽内。

Description

一种白蚁探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白蚁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蚁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白蚁是一种严重危害生产生活的害虫,白蚁危害具有:一、隐蔽性:白蚁活动常在人们看不到或者不注意的地方栖息生活。二、传播性:①、分飞:春末夏初,长翅繁殖蚁便会成群飞出蚁穴,寻找新的环境,建立新巢,进行繁殖。②、蔓延:主要以巢穴为中心向四周蔓延扩散取食活动,扩大危害面积。③、携带可以通过已被危害的物品,如木材、移栽树木、仓库货物等把白蚁携带到其他地方进行危害。三、广泛性:白蚁以木材和含纤维的物品为主要食物,基本上纤维类物品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四、严重性、白蚁危害的建筑可导致房屋倒塌,造成严重安全事故,同时白蚁对农林作物危害也十分严重,尤其是城市的绿化植物被白蚁侵害后,周围房屋也会成为受害者,白蚁对旱作物也具有严重危害。据统计,白蚁对房屋建筑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数十亿元人民币,对文物古迹、水库堤坝以及电力电缆、图书、档案、纸张、布匹等造成毁坏而导致的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公开号为CN21047074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白蚁检测控制装置,包括埋植组件和设于其顶端的监测组件,埋植组件包括外壳和饵料条,外壳的壳壁上均布有供白蚁爬入的通道孔,饵料条设于外壳内,饵料条沿其长轴方向设有中空腔,中空腔的一端为盲端,另一端为敞口端,监测组件包括储存容器和吸收水蒸气则变色的变色指示材料,储存容器下端设有与中空腔的敞口端相适配的接头,接头插接于饵料条中空腔的敞口端上,接头处设有透气隔离板。
上述专利饵料条空腔内壁涂有超薄密封涂层且饵料条未承受重力,可能导致白蚁侵食饵料条未破坏密封层导致检测失败,且变色指示材料回收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造成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白蚁探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白蚁探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端固定设置有顶盖,所述壳体下端可拆卸设置有底座,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多个爬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探测棒,所述探测棒包括信息棒和引诱棒,所述信息棒的上端贯穿所述顶盖,所述信息棒在所述壳体内靠近顶端的圆周面上设置有抵接部,所述顶盖底部设置有弹簧连接于所述抵接部,所述信息棒的底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引诱棒的上端,所述引诱棒的下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信息棒和引诱棒连接组合成探测棒,再将探测棒安装至壳体内,将底座与壳体连接,抵接部将弹簧挤压至压缩状态,信息棒一部分伸出顶盖外。白蚁通过壳体上的爬孔进入壳体内啃食松香木,松香木被啃食至无法承受弹簧挤压力而断折,使得信息棒伸出顶盖部分缩回壳体内,从而可以直观的检测到装置周围是否存在白蚁。
可选的,所述引诱棒为松香木棒,所述引诱棒外表面涂抹有一层引诱药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松香木本身为白蚁喜食植物,对白蚁具有引诱性,但不同种类的白蚁的喜食习惯不同,涂抹引诱药剂增强引诱棒对白蚁的引诱性。
可选的,所述引诱棒为长度为55-65mm、直径为1-3mm的实心木棒;或者,所述引诱棒为长度为55-65mm、外圆直径为3-4mm、内圆直径为1-2mm的空心木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诱棒的承受力处于压缩弹簧弹力的临界点,少量白蚁对引诱棒进行啃食就能使引诱棒在压缩弹簧弹力作用下断折,使装置周围是否存在白蚁的检测更为灵敏方便。
可选的,所述信息棒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引诱棒的横截面积,所述信息棒底部设置有上凹槽,所述引诱棒的上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上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凹槽可以供松香木插接,便于松香木与信息棒的连接牢固性,且使松香木顶部受力均匀。
可选的,所述顶盖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壳体的横截面积,且所述顶盖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颜色图层,所述信息棒伸出所述顶盖的部分表面设置有区别于所述第一颜色图层的第二颜色图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盖的横截面积大于壳体的横截面积便于在户外将装置按压至土壤内安装,顶盖表面设置有第一颜色图层可以使工作人员更快捷的找到装置的位置,信息棒伸出顶盖的部分表面设置有区别于第一颜色图层的第二颜色图层可以使工作人员更快捷的辨别装置周围是否存在白蚁。
可选的,所述第一颜色图层上设置有标记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标记层可以对顶盖进行编号,便于工作人员记录统计。
可选的,所述底座为上圆柱下倒圆锥体形状的空心结合体,所述底座的顶部内侧设置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顶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下凹槽,所述引诱棒的底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为倒圆锥体便于将装置按压至地内进行安装固定,抵接板用于抵接松香木,使松香木底部受力均匀,避免松香木底部受力不匀导致倾斜使信息棒跟着缩回壳体内导致探测失败。
可选的,所述抵接板上设置有多个孔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白蚁特性为喜暖和喜湿,松香木表面凝结的露水在重力作用下会下落至抵接板上,会从孔洞流进底座间隙内,使壳体内水分散发量少,保证壳体壳体内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对白蚁的引诱性更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无需工作人员打开装置取出引诱棒,可直接从外部观察信息棒是否缩回壳体内便可判断装置内是否有白蚁侵入,判断速度快且节省人力物力;
2、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信息棒可长期使用,无需回收利用,可避免浪费;
3、信息棒底部设置有上凹槽和抵接板上设置有下凹槽连接引诱棒,使松香木顶部和底部受力均匀,避免引诱棒因受力不匀导致倾斜或无法承受压缩弹簧弹力使引诱棒断折使信息棒跟着缩回壳体内导致探测失败;
4、白蚁特性为喜暖和喜湿,松香木表面凝结的露水在重力作用下会下落至抵接板上,会从孔洞流进底座间隙内,使壳体内水分散发量少,保证壳体壳体内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对白蚁的引诱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白蚁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白蚁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一种白蚁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爬孔;2、顶盖;21、压缩弹簧;22、第一颜色图层;23、标记层;3、底座;31、抵接板;311、下凹槽;312、孔洞;4、探测棒;41、信息棒;411、抵接部;412、上凹槽;413、第二颜色图层;42、引诱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白蚁探测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上端固定设置有顶盖2,壳体1下端螺纹连接或者卡扣连接设置有底座3,壳体1上设置有多个爬孔11,壳体1内设置有探测棒4,探测棒4包括信息棒41和引诱棒42,引诱棒42为松香木棒,引诱棒42外表面涂抹有一层引诱药剂,松香木本身为白蚁喜食植物,对白蚁具有引诱性,但不同种类的白蚁的喜食习惯不同,涂抹引诱药剂增强引诱棒42对白蚁的引诱性,壳体1、顶盖2、底座3和信息棒41均为不被蚁酸甲酸之类的化学物质腐蚀、熔化的金属材料或塑料。
信息棒41的上端贯穿顶盖2,信息棒41在壳体1内靠近顶端的圆周面上设置有抵接部411,顶盖2底部设置有压缩弹簧21连接于抵接部411,引诱棒42为长度为60mm,直径为2mm的实心松香木棒,引诱棒42的承受力处于压缩弹簧21弹力的临界点,少量白蚁对引诱棒42进行啃食就能使引诱棒42在压缩弹簧21弹力作用下断折,使装置周围是否存在白蚁的检测更为灵敏方便。信息棒41底部设置有上凹槽412,引诱棒42的上端插接于上凹槽412内,上凹槽412可以供松香木插接,提高了松香木与信息棒41的连接牢固性,且使引诱棒42顶部受力均匀,且信息棒41的横截面积大于引诱棒42的横截面积,使引诱棒42的承受力更贴近压缩弹簧21的弹力,从而辅助提高装置检测的灵敏性。
顶盖2的横截面积大于壳体1的横截面积便于在户外将装置按压至土壤内安装,且顶盖2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颜色图层22如红色油漆或者红色贴纸,可以使工作人员更快捷的找到装置的位置,第一颜色图层22上设置有标记层23,标记层23可以为喷码或者是标签纸可以对顶盖2进行编号,便于工作人员记录统计。信息棒41伸出顶盖2的部分表面设置有区别于第一颜色图层22的第二颜色图层413如蓝色油漆或者蓝色贴纸可以使工作人员更快捷的辨别装置周围是否存在白蚁。
引诱棒42的下端螺纹连接或者卡扣连接于底座3,底座3为上圆柱下倒圆锥体形状的空心结合体,底座3的顶部内侧设置有抵接板31,抵接板31顶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下凹槽311,引诱棒42的底部插接于下凹槽311内。底座3下部为倒圆锥体便于将装置按压至地内进行安装固定,抵接板31用于抵接引诱棒42,使引诱棒42底部受力均匀,避免引诱棒42底部受力不匀导致倾斜使信息棒41跟着缩回壳体1内导致探测失败。抵接板31上设置有多个孔洞312,白蚁特性为喜暖和喜湿,引诱棒42表面凝结的露水在重力作用下会下落至抵接板31上,会从孔洞312流进底座3间隙内,使壳体1内水分散发量少,保证壳体1壳体1内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对白蚁的引诱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一种白蚁探测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将信息棒41和引诱棒42连接组合成探测棒4,再将探测棒4安装至壳体1内,将底座3与壳体1连接,抵接部411将弹簧挤压至压缩状态,信息棒41一部分伸出顶盖2外。白蚁通过壳体1上的爬孔11进入壳体1内啃食引诱棒42,引诱棒42被啃食至无法承受压缩弹簧21挤压力而断折,使得信息棒41伸出顶盖2部分缩回壳体1内,从而可以直观的检测到装置周围是否存在白蚁。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二公开一种白蚁探测装置,结合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引诱棒42为长度为60mm,外圆直径为4mm,内圆直径为3mm的空心松香木棒,引诱棒42的横截面积增大使引诱棒42与信息棒41、引诱棒42与抵接板31的连接牢固性更好,使引诱棒42运输安装更为简单方便,且不影响少量白蚁对引诱棒42进行啃食就能使引诱棒42在压缩弹簧21弹力作用下断折的实际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白蚁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端固定设置有顶盖,所述壳体下端可拆卸设置有底座,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多个爬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探测棒,所述探测棒包括信息棒和引诱棒,所述信息棒的上端贯穿所述顶盖,所述信息棒在所述壳体内靠近顶端的圆周面上设置有抵接部,所述顶盖底部设置有弹簧连接于所述抵接部,所述信息棒的底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引诱棒的上端,所述引诱棒的下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棒为松香木棒,所述引诱棒外表面涂抹有一层引诱药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棒为长度为55-65mm、直径为1-3mm的实心木棒;或者,所述引诱棒为长度为55-65mm、外圆直径为3-4mm、内圆直径为1-2mm的空心木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棒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引诱棒的横截面积,所述信息棒底部设置有上凹槽,所述引诱棒的上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上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壳体的横截面积,且所述顶盖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颜色图层,所述信息棒伸出所述顶盖的部分表面设置有区别于所述第一颜色图层的第二颜色图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白蚁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色图层上设置有标记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上圆柱下倒圆锥体形状的空心结合体,所述底座的顶部内侧设置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顶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下凹槽,所述引诱棒的底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白蚁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板上设置有多个孔洞。
CN202220280299.0U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白蚁探测装置 Active CN2173643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80299.0U CN217364346U (zh)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白蚁探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80299.0U CN217364346U (zh)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白蚁探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64346U true CN217364346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98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80299.0U Active CN217364346U (zh)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白蚁探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643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337779A1 (en) * 2019-01-16 2021-11-04 University Of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Remote detection of pre-determined termite feeding activities in soil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337779A1 (en) * 2019-01-16 2021-11-04 University Of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Remote detection of pre-determined termite feeding activities in soil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8714B (zh) 害虫捕获器
USRE46421E1 (en) Carpenter bee traps
KR0181982B1 (ko) 해충방제를 위한 신규한 방법 및 재료
US9402383B2 (en) Insect-killing monitoring trap for mass capturing and controlling cotton boll weevils
US6374536B1 (en) Subterranean termite monitor and method
US6901694B1 (en) Method of dispensing vermin and insect poison
CN217364346U (zh) 一种白蚁探测装置
US20060207164A1 (en) Termite monitoring and bait station
CN217958423U (zh) 一种高效耐用型白蚁智能监测装置
US6681518B2 (en) Termite lure; container; and method
KR101360234B1 (ko) 산림해충 포집장치
CN105010281A (zh) 一种诱捕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KR102073151B1 (ko) 해충 포획장치
Young Insects in flight
US652669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ground subterranean termite detection
CN102119679A (zh) 害虫捕获器
US20130174474A1 (en) Treatment Of Carpenter Bee Infestation
CN206949313U (zh) 一种昆虫监测采集屋
CN108464286B (zh) 一种多功能除害装置
RU2289243C1 (ru) Ловушка для насекомых
CN211910233U (zh) 一种林业草原用捕虫装置
IT201800001753A1 (it) Dispositivo a trappola di cattura e identificazione in situ di insetti infestanti
CN2471114Y (zh) 室内爬行害虫诱杀盒
PL120629B1 (en) Insect trap
CN211983386U (zh) 一种林业捕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