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47861U - 一种无人机转运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人机转运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47861U
CN217347861U CN202220958958.1U CN202220958958U CN217347861U CN 217347861 U CN217347861 U CN 217347861U CN 202220958958 U CN202220958958 U CN 202220958958U CN 217347861 U CN217347861 U CN 2173478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ial vehicle
unmanned aerial
base
connecting ro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5895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hangrun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hangrun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hangrun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hangrun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5895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478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478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478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人机转运车,涉及无人机转运技术的领域,其包括手叉车,手叉车上设置有用于承托无人机的支撑梁,支撑梁上设置有用于阻止无人机滑落的限位组件。本申请具有高无人机在转运稳定性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无人机转运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人机转运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人机转运车。
背景技术
手叉车是一种高起升装卸和两用车,具有升降平衡、转动灵活、操作方便等特点。无人机是无人驾驶飞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无人机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螺旋桨的翼架,手叉车通常通过将无人机的翼架托起,进而实现对无人机的抬升和转运。
当无人机体积和质量都比较大时,操作者通常会通过手叉车来辅助移动无人机。发明人发现,普通的手叉车在转运无人机时,由于转运无人机过程中,道路加油可能出现倾斜或颠簸的情况,在这种路面上转运无人机很容易导致无人机倾斜,甚至无人机从手叉车滑落的情况,导致无人机在转运过程中基本稳定,甚至可能造成损坏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无人机在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无人机转运车。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人机转运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机转运车,包括手叉车,所述手叉车上设置有用于承托无人机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上设置有用于阻止无人机滑落的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将手叉车推至无人机的下方,然后操作者控制手叉车带动支撑梁抬升,进而带动无人机抬升,然后通过限位组件对无人机进行限位,减少无人机在转运过程中出现倾斜滑落的情况,通过该方式有利于提高无人机在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底座和升降板,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升降板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升降板进行导向的导向单元,以及用于支撑所述升降板的支撑单元,所述升降板上铰接有两个联动板,两个所述联动板上均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底座上对应的两个所述联动板位置均固定连接有侧板,各个所述侧板上均开设有腰形孔,所述第一转轴滑移穿设在所述腰形孔内,各个所述联动板上均设置有用于对无人机进行限位的限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控制手叉车带动支撑梁抬升过程中,升降板随支撑梁一起抬升,当升降板与无人机的翼架抵接时,支撑梁继续带动升降板抬升,使得升降板在翼架的压力作用下,克服支撑单元并逐渐靠近支撑梁,在升降板朝向支撑梁方向移动过程中,升降板推动两个联动板翻转,进而使得两个限位板向上翻转,阻止无人机从支撑梁上脱离,进而提高无人机在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可选的,所述升降板和所述限位板上均设置有用于对无人机进行缓冲和保护的软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软垫减少无人机在转运过程中发生颠簸导致磕碰的情况,并减少无人机在升降板和限位板上摩擦,导致无人机漆面磨损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导向单元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铰接在所述升降板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座滑移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连杆一端铰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连杆一端铰接有第二滑座,所述第二滑座滑移设置在所述升降板上,所述第一连杆两端铰接轴之间的间距与第二连杆两端铰接轴之间的间距相同,且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间位置通过第二转轴铰接,所述第一滑座和所述第二滑座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同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对升降板进行导向,一方面节约了导向单元在底座上占用的空间,另一方面使得升降板在与支撑梁发生相对移动过程中不会发生翻转,并提高两个限位板对无人机的翼架的限位效果。
可选的,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导向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滑座在所述底座上的滑移方向平行,所述导向杆上设置有限位环,所述第一滑座上设置有移动环,所述移动环滑移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导向杆上在所述移动环和所述限位环之间套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升降板远离所述底座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抵紧在所述限位环上,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紧在所述移动环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复位弹簧,通过复位弹簧推动移动环朝向第二连杆与底座铰接点的方向移动,进而实现支撑升降板的效果;当无人机的翼架压紧升降板时,升降板逐渐靠近底座,该过程中,移动环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朝远离第二连杆与底座铰接点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两个限位板向上翻转,阻止无人机从支撑梁上脱离,通过该方式实现支撑梁对无人机的自动限位,提高操作者操作便捷性。
可选的,所述底座上转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支撑梁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滑轮进行导向的导轨,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底座位置的限位单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底座上设置有滑轮,使得底座可以在支撑梁上移动,操作者可以通过限位单元对底座的位置进行限位,方便操作者调节底座在支撑梁上的位置,有利于提高该转运车的使用灵活性。
可选的,所述支撑梁上设置有防脱板,所述防脱板上开设有长孔,所述长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座在所述支撑梁上的滑移方向平行,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滑移贯穿所述长孔,且所述支杆穿出所述长孔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将支杆插入防脱板的长孔内,再通过在支杆上螺纹连接限位螺母,限制底座与支撑梁之间的相对位置,阻止滑轮脱离导轨,进而减少底座脱离支撑梁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限位单元包括紧固螺母,所述紧固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支杆上,所述防脱板位于所述限位螺母和所述紧固螺母之间,所述防脱板上设置有防滑垫,所述紧固螺母压紧在所述防滑垫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在支杆上螺纹连接紧固螺母,使得紧固螺母将防脱板压紧在限位螺母上,实现防底座在底座上的位置固定,而设置防滑垫,减少紧固螺母在防脱板上滑动,导致底座与支撑梁位置关系不稳定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操作者将手叉车推至无人机的下方,然后操作者控制手叉车带动支撑梁抬升,进而带动无人机抬升,与此同时,两个限位板对无人机进行自动限位,减少无人机在转运过程中出现倾斜滑落的情况,通过该方式有利于提高无人机在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
2.操作者可以通过限位单元对底座的位置进行限位,方便操作者调节底座在支撑梁上的位置,有利于提高该转运车的使用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导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无人机;11、翼架;12、手叉车;13、托盘;14、支撑梁;2、限位组件;21、底座;22、滑轮;23、导轨;24、防脱板;25、长孔;26、支板;27、支杆;28、限位螺母;29、软垫;3、限位单元;31、紧固螺母;32、防滑垫;4、升降板;41、承托板;42、联动板;43、第一转轴;44、侧板;45、腰形孔;46、限位板;5、导向单元;51、第一连杆;52、第二连杆;53、第一滑座;54、第二滑座;55、第二转轴;56、支撑块;6、支撑单元;61、导向杆;62、耳板;63、连扳;64、移动环;65、限位环;66、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无人机转运车。如图1,无人机转运车包括手叉车12,手叉车12的两个托盘13上均水平固定连接有长方形的支撑梁14,两个支撑梁14相互平行,且两个支撑梁14的长度方向均与手叉车12托盘13的长度方向平行。两个支撑梁14上均设置有两个用于阻止无人机1从支撑梁14上滑落的限位组件2,同一支撑梁14上的两个限位组件2沿按住支撑梁1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如图1和图2,限位组件2包括水平设置在对应支撑梁14上方的底座21,底座21为长方形,且底座21的长度方向与对应支撑梁14的长度方向平行,底座21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滑轮22。支撑梁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轨23,两个滑轮22均滚动设置在导轨23上,进而使得底座21可以滑移设置在对应的支撑梁14上。
两个支撑梁14沿自身宽度方向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长方形的防脱板24,防脱板24的长度方向与对应支撑梁14的长度方向平行。两个防脱板24上均开设有长孔25,且长孔25的长度方向与对应防脱板24的长度方向平行。各个底座21朝向两个对应防脱板24的一侧均水平固定连接有支板26,各个支板26的下端面均竖直固定连接有支杆27,各个支杆27均竖直贯穿对应的长孔25,且各个支杆27穿出长孔25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28。各个支杆27上均设置有用于限制底座21在支撑梁14上移动的限位单元3,限位单元3包括螺纹连接在支杆27上的紧固螺母31,且紧固螺母31将对应的防脱板24压紧在限位螺母28上。各个防脱板24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32,且各个紧固螺母31均压紧在对应的防滑垫32上,阻止紧固螺母31与对应的支撑梁14发生相对移动的可能性。
如图3和图4,底座21上表面通过导向单元5连接有长方形的升降板4,且底座21上表面还设置有用于对升降板4进行支撑的支撑单元6。升降板4水平设置,且升降板4的长度方向与底座21的长度方向平行。升降板4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支撑无人机1翼架11的V形承托板41,且承托板41的开口朝上。升降板4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均铰接有联动板42,两个联动板42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3,两个第一转轴43的轴线方向均与对应底座21的宽度方向平行。底座21对应两个第一转轴43位置均固定连接有侧板44,且两个侧板44上均开设有腰形孔45,腰形孔45的长度方向与对应的底座21的长度方向平行,两个第一转轴43均滑移穿设在对应的腰形孔45内。两个联动板42靠近第一转轴43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46。
当升降板4朝向对应底座21方向移动时,升降板4带动两个对应的联动板42翻转,进而使得两个限位板46朝远离底座21方向翻转,通过两个限位板46对无人机1翼架11进行进一步限位,阻止无人机1翼架11从承托板41上脱离的情况。升降板4朝远离底座21方向移动过程中,升降板4对应的两个限位板46反向翻转,当升降板4完全抬升时,两个限位板46接近水平状态。承托板41和限位板46上均包覆有一层有用于对无人机1进行缓冲和保护的软垫29,减少无人机1转运过程中,无人机1与转运车之间出现摩擦和磕碰的情况。
如图2和图3,导向单元5包括两组连杆,一组连杆包括一个第一连杆51和一个第二连杆52。两个第一连杆51的一端均铰接在升降板4的下表面,两个第一连杆51的另一端均铰接有第一滑座53,且两个第一滑座53均滑移设置在底座21的上表面。两个第二连杆52的一端均铰接在底座21的上表面,两个第二连杆52的另一端均铰接有第二滑座54,且两个第二滑座54均滑移设置在升降板4的下表面。第一连杆51两端铰接轴之间的间距与第二连杆52两端铰接轴之间的间距相同,且第一连杆51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55,第二转轴55转动连接在同组的第二连杆52中间位置,且第一滑座53和第二滑座54均位于对一个第二转轴55的同一侧。底座21上表面还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升降板4的支撑块56。
支撑单元6包括设置在底座21上表面的两个导向杆61,两个导向杆61的轴线方向与对应底座21的长度方向平行,导向杆61两端通过耳板62固定连接在底座21的上表面。同一底座21对应的两个第一滑座53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连扳63,连扳63上对应两个导向杆61位置均固定连接移动环64,且两个移动环64均滑移套设在对应的导向杆61上,两个导向杆61上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环65,且限位环65位于对应连扳63远离第二连杆52与底座21铰接点的一侧。两个导向杆61上均滑移套设有复位弹簧66,且复位弹簧66一端抵紧在对应的限位环65上,复位弹簧66另一端抵紧在对应的移动环64上,复位弹簧66始终处于被压缩状态,使得升降板4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处于被抬升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实施原理为:移动无人机1前,操作者需要先将各个紧固螺母31拧松,解除紧固螺母31对底座21的限位效果,然后操作者根据需要无人机1的大小调节各个底座21在对应支撑梁14上的位置,再通过拧紧紧固螺母31将各个底座21在对应支撑梁14上的位置固定。
当操作者需要移动无人机1时,操作者需要通过控制手叉车12下降,并将手叉车移动至无人机1的下方,使得各个承托板41位于对应无人机1翼架11的正下方,然后操作者控制手叉车12带动两个支撑梁14抬升。在支撑梁14抬升过程中,各个承托板41在对应支撑梁14的抬升作用下先与对应的无人机1翼架11抵接。支撑梁14继续抬升,由于无人机1翼架11对承托板41产生向下的推力,使得支撑梁14继续抬升过程中,承托板41与对应支撑梁14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使得移动环64克服对应复位弹簧66的弹力作用朝向对应限位环65方向移动;与此同时,两个联动板42在升降板4发生翻转,进而带动对应的限位板46向上翻转。
当承托板41移动至升降板4与对应的支撑块56抵接时,两个限位板46翻转至接近竖直状态,从而限制无人机1翼架11脱离承托板41。升降板4与对应的支撑块56抵接后,支撑梁14继续抬升,从而带动整个无人机1抬升,当无人机1脱离地面一端距离后,操作者可以通过拖动手叉车12带动无人机1移动,方便操作者转运无人机1。而通过对无人机1翼架11进行限位则减少了无人机1在转运过程中脱离支撑梁14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无人机1在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
当无人机1转运至指定位置后,操作者通过控制手叉车12下降,进而带动支撑梁14下降,当支撑梁14下降至承托板41与无人机1翼架11完全脱离时,操作者将手叉车12移出无人机1下方。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无人机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叉车(12),所述手叉车(12)上设置有用于承托无人机(1)的支撑梁(14),所述支撑梁(14)上设置有用于阻止无人机(1)滑落的限位组件(2);
所述限位组件(2)包括底座(21)和升降板(4),所述底座(21)设置在所述支撑梁(14)上,所述升降板(4)设置在所述底座(21)上,所述底座(21)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升降板(4)进行导向的导向单元(5),以及用于支撑所述升降板(4)的支撑单元(6),所述升降板(4)上铰接有两个联动板(42),两个所述联动板(42)上均设置有第一转轴(43),所述底座(21)上对应的两个所述联动板(42)位置均固定连接有侧板(44),各个所述侧板(44)上均开设有腰形孔(45),所述第一转轴(43)滑移穿设在所述腰形孔(45)内,各个所述联动板(42)上均设置有用于对无人机(1)进行限位的限位板(4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4)和所述限位板(46)上均设置有用于对无人机(1)进行缓冲和保护的软垫(2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单元(5)包括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所述第一连杆(51)一端铰接在所述升降板(4)上,所述第一连杆(51)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一滑座(53),所述第一滑座(53)滑移设置在所述底座(21)上,所述第二连杆(52)一端铰接在所述底座(21)上,所述第二连杆(52)一端铰接有第二滑座(54),所述第二滑座(54)滑移设置在所述升降板(4)上,所述第一连杆(51)两端铰接轴之间的间距与第二连杆(52)两端铰接轴之间的间距相同,且所述第一连杆(51)的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二连杆(52)的中间位置通过第二转轴(55)铰接,所述第一滑座(53)和所述第二滑座(54)位于所述第二转轴(55)的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6)包括导向杆(61),所述导向杆(61)设置在所述底座(21)上,且所述导向杆(6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滑座(53)在所述底座(21)上的滑移方向平行,所述导向杆(61)上设置有限位环(65),所述第一滑座(53)上设置有移动环(64),所述移动环(64)滑移套设在所述导向杆(61)上,所述导向杆(61)上在所述移动环(64)和所述限位环(65)之间套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升降板(4)远离所述底座(21)的复位弹簧(66),所述复位弹簧(66)一端抵紧在所述限位环(65)上,所述复位弹簧(66)的另一端抵紧在所述移动环(64)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1)上转动连接有滑轮(22),所述支撑梁(14)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滑轮(22)进行导向的导轨(23),所述底座(21)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底座(21)位置的限位单元(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4)上设置有防脱板(24),所述防脱板(24)上开设有长孔(25),所述长孔(25)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座(21)在所述支撑梁(14)上的滑移方向平行,所述底座(21)上固定连接有支杆(27),所述支杆(27)滑移贯穿所述长孔(25),且所述支杆(27)穿出所述长孔(25)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2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单元(3)包括紧固螺母(31),所述紧固螺母(31)螺纹连接在所述支杆(27)上,所述防脱板(24)位于所述限位螺母(28)和所述紧固螺母(31)之间,所述防脱板(24)上设置有防滑垫(32),所述紧固螺母(31)压紧在所述防滑垫(32)上。
CN202220958958.1U 2022-04-23 2022-04-23 一种无人机转运车 Active CN2173478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58958.1U CN217347861U (zh) 2022-04-23 2022-04-23 一种无人机转运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58958.1U CN217347861U (zh) 2022-04-23 2022-04-23 一种无人机转运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47861U true CN217347861U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57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58958.1U Active CN217347861U (zh) 2022-04-23 2022-04-23 一种无人机转运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478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73776C (en) Conveying apparatus with lifting/lowering to-be-conveyed object support table
US7552683B2 (en) Conveying apparatus with lifting/lowering platform
US4096961A (en) Dual low lift truck
CN111674822A (zh) 一种移载双层辊道输送装置
CN217347861U (zh) 一种无人机转运车
US4205938A (en) Push-pull assembly for lift trucks
KR20230125295A (ko) 운반 장치 및 화물 운반 방법
CN209799392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卸料平台
CN216472070U (zh) 一种可调节的双向背分式agv
CN210133846U (zh) 手动叉车
CN113044762B (zh) 一种可调升降机
JPH03211195A (ja) 航空機の車輪付き脚搬送交換装置
CN212952751U (zh) 一种活塞杆生产线转运架
CN214003104U (zh) 一种车间转运系统
CN216583131U (zh) 一种用于物流的省力型卸货装置
CN114013496B (zh) 一种建筑材料运输方法
CN220664805U (zh) 一种多规格叉车式转运agv
CN216234690U (zh) 自动上下料拖架
CN211970216U (zh) 一种板材送料专用设备
CN216232371U (zh) 一种防止货物掉落的装卸搬运装置
CN214112635U (zh) 一种工具车车厢的翻转机构
CN219098149U (zh) 一种物流自动化卸车装置
CN117246363B (zh) 一种矿料运输设备
CN218489774U (zh) 一种运输车
CN219056322U (zh) 一种建材搬运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