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47646U - 盲区报警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盲区报警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47646U
CN217347646U CN202221124963.9U CN202221124963U CN217347646U CN 217347646 U CN217347646 U CN 217347646U CN 202221124963 U CN202221124963 U CN 202221124963U CN 217347646 U CN217347646 U CN 2173476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emitting
area
warning system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2496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宗琴
吴磊磊
陈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2496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476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476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476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盲区报警系统及车辆,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盲区报警系统包括:壳体、导光结构和至少两个发光结构;壳体包括罩壳部和透光部;导光结构和至少两个发光结构位于罩壳部内,至少两个发光结构的发光颜色不同;导光结构包括出光区和至少两个进光区;出光区的位置对应于透光部,至少两个发光结构的位置分别对应至少两个进光区;导光结构被配置为能够将至少两个发光结构发出的光线分别导向出光区,由透光部向外透出。本实用新型盲区报警系统,通过使用导光结构,能够将两个或以上的发光结构发出的光线进行有效的传递,减少光损失;利用两种或以上的光线能够产生多种警示色彩,能够适用多种警示场景,提高报警系统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盲区报警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盲区报警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出行的普及,行车安全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注点。而行车过程中,对于后方视野中驾驶员无法观察到的盲区进行适当的提醒,此功能也已成为各车辆的标准配置,以提升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现有的盲区提醒产品,功能较为单一,无法帮助驾驶员有效的判断后方盲区内的真实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盲区报警系统及车辆,能够解决盲区报警系统无法帮助驾驶员有效判断盲区真实情况的问题。
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盲区报警系统,所述盲区报警系统包括:壳体、导光结构和至少两个发光结构;
所述壳体包括罩壳部和透光部;
所述导光结构和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结构位于所述罩壳部内,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结构的发光颜色不同;
所述导光结构包括出光区和至少两个进光区;所述出光区的位置对应于所述透光部,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结构的位置分别对应所述至少两个进光区;
所述导光结构被配置为能够将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结构发出的光线分别导向所述出光区,由所述透光部向外透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结构的发光颜色为红色、琥珀色和黄色中的至少两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结构的发光颜色为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至少两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结构包括线路板和至少一个发光体;所述至少一个发光体与所述线路板连接;
所述线路板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能够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发光体的发光颜色、发光亮度、闪烁频率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结构还包括光处理结构;所述光处理结构包括反射镜、单面反射镜、菲涅尔透镜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结构包括第一导光体和第二导光体;
所述第一导光体和所述第二导光体呈L形连接,所述至少两个进光区位于所述第一导光体上,所述出光区位于所述第二导光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光体位于所述第一导光体的第一端;
所述发光结构包括第一发光结构和第二发光结构;
所述进光区包括第一进光区和第二进光区;所述第一进光区位于所述第一导光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进光区位于所述第一导光体的侧面;
所述第一发光结构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进光区,所述第二发光结构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进光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处理结构包括第一光处理结构和第二光处理结构;所述第一光处理结构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进光区,所述第二光处理结构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进光区;
所述第一光处理结构为单面反射镜,所述第二光处理结构为菲涅尔透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光体位于所述第一导光体的第一端;
所述发光结构包括第一发光结构和第二发光结构;
所述进光区包括第一进光区和第二进光区;所述第一进光区和所述第二进光区位于所述第一导光体的侧面;
所述第一发光结构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进光区,所述第二发光结构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进光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光体包括第一光处理结构和第二光处理结构;所述第一光处理结构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进光区,所述第二光处理结构对应所述第二进光区;
所述第一光处理结构为单面反射镜,所述第二光处理结构为单面反射镜或反射镜中的至少一种。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本公开中任一项所述的盲区报警系统,以及整车控制器、接近物检测装置和后视镜;
所述接近物检测装置、所述盲区报警系统分别与所述整车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接近物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接近物的状态,并将检测信息反馈至所述整车控制器;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息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结构的发光状态;
所述罩壳部位于所述后视镜内,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后视镜的镜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后视镜的镜面的角落;
和/或,
所述接近物检测装置包括摄像头、位置传感器、车载雷达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盲区报警系统,通过使用导光结构,能够将两个或以上的发光结构发出的光线进行有效的传递,减少光损失;利用两种或以上的光线能够产生多种警示色彩,能够适用多种警示场景,提高报警系统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盲区报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盲区报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
01、盲区报警系统;
1、壳体;11、罩壳部;12、透光部;2、导光结构;21、出光区;22、进光区;221、第一进光区;222、第二进光区;23、光处理结构;231、第一光处理结构;232、第二光处理结构;24、第一导光体;25、第二导光体;3、发光结构;31、线路板;32、发光体;33、第一发光结构;34、第二发光结构;
4、后视镜;41、镜面;
5、整车控制器;6、接近物检测装置;7、转向灯。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方位名词,如“内”、“外”、“前”、“后”、“侧”等,以盲区报警系统的布置方位为基准,其中,以壳体内部区域为内,以壳体外部区域为外,两端之间的部分为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这些方位名词仅仅是为了更清楚地描述结构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为了描述绝对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
视野盲区就是汽车驾驶人员坐在驾驶室内时,视线受到遮挡,无法直接看到的车辆外部的区域。这个区域有前、后、左、右四个部分,区域的大小因车型不同而相异。在视野盲区里的障碍物,无论是静止的,还是活动的,驾驶人员都是看不到的。
相关技术为了解决视野盲区的问题,通常为驾驶人员配备雷达或视觉传感器,负责检测视野盲区内的事物,并通过盲区灯等报警系统向驾驶人员发出警示。但是,现有的盲区灯产品,通常仅有一种报警颜色,无法警示或区分视野盲区中物体接近的速度、距离等要素,无法帮助驾驶员有效的判断视野盲区内的真实情况,区分严重度,故会导致驾驶员无法进行正确的判断。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盲区报警系统,通过使用光导结构上的反射面结构,能够将不同颜色的光线进行有效的反射,减少光损失的同时增加客户选用的场景,同时可以减小报警灯总成结构,更利于实际布置和运用。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盲区报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盲区报警系统的结构,及工作过程中光线传播原理;图2是图1中局部结构示意图。
一方面,结合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盲区报警系统,盲区报警系统包括:壳体1、导光结构2和至少两个发光结构3;壳体1包括罩壳部11和透光部12;导光结构2和至少两个发光结构3位于罩壳部11内,至少两个发光结构3的发光颜色不同。
导光结构2包括出光区21和至少两个进光区22;出光区21的位置对应于透光部12,至少两个发光结构3的位置分别对应至少两个进光区22;导光结构2被配置为能够将至少两个发光结构3发出的光线分别导向出光区21,由透光部12向外透出。
本实施例的盲区报警系统,通过使用导光结构2,能够将两个或以上的发光结构3发出的光线进行有效的传递,减少光损失;利用两种或以上的光线能够产生多种警示色彩,能够适用多种警示场景,提高报警系统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当至少两个发光结构3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后,不同颜色的光线传递到透光部12后,由于色光混合规律,可以呈现出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光线。每种颜色的光线代表不同的报警模式,驾驶人员通过观察区分不同的光线颜色,就能区分不同的警情,从而为驾驶人员下一步行动提供依据。
示例性地,透光部12能够呈现的颜色包括蓝色、黄色、琥珀色和红色,其中蓝色表示轻微警情,黄色表示一般警情,琥珀色表示重要警情,红色表示重大警情。从而驾驶员能够根据警情级别进一步的采取行动。示例性地,该行动包括但不限于鸣笛、刹车、打开警示灯等等。
本实施例的盲区报警系统,驾驶人员在行车过程中,准备变道、转向、超车时,或在驻车过程中,准备开门时,通过显示不同颜色的报警灯(琥珀色、红色等,其他颜色根据定义不同可变化),来提醒驾驶员后方盲区存在的机动车、非机动车或行人等,帮助驾驶员更有效地判断后方接近物的情况(包括接近速度、接近距离等)。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琥珀色(举例,其他颜色根据定义不同可变化)报警灯代表距离较远,接近物体速度较慢,红色举例,其他颜色根据定义不同可变化)报警灯代表距离较近,接近物速度较快。(具体接近物距离及速度根据不同定义及算法实现)。不同的报警状态,可以为驾驶员下一步行动提供依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发光结构3的发光颜色为红色、琥珀色和黄色中的至少两种。本实施例的红色、琥珀色和黄色,相较于其它颜色,更符合日常交通规则中常用的警示颜色,更贴近驾驶人员的日常驾驶常识,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发光结构3的发光颜色为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至少两种。
红色、绿色和蓝色为三原色,通过调节每种颜色的比例,可以通过色光混合效应产生很多种其它颜色,有利于丰富本实施例的盲区报警系统的信号警示范围,提高产品的适用性。
结合图2或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结构3包括线路板31和至少一个发光体32;至少一个发光体32与线路板31连接;线路板31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被配置为能够控制至少一个发光体32的发光颜色、发光亮度、闪烁频率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施例的盲区报警系统,可以通过线路板31上的控制单元对发光体32的发光颜色、发光亮度/强度或闪烁频率中的某一特定参数进行调制,从而实现对多种光线的色光混合调制,以展示多种不同的警示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包括不限于镀层电路、单片机等。
结合图2或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结构2还包括光处理结构23;光处理结构23包括反射镜、单面反射镜、菲涅尔透镜中的至少一种。从而,本实施例的盲区报警系统,能够进光一端对光线进行必要的处理,使得利于警示的光线通过,增加透光部12出光的效果。
结合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结构2包括第一导光体24和第二导光体25;第一导光体24和第二导光体25呈L形连接,至少两个进光区22位于第一导光体24上,出光区21位于第二导光体25上。
本实施例的盲区报警系统,导光结构2采用L形设计,有利于减少本盲区报警系统的体积,便于将该盲区报警系统整合到车辆的反射镜等结构内,提高了本实施例的盲区报警系统的实用性,以及车辆系统的美观度。
结合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光体25位于第一导光体24的第一端;发光结构3包括第一发光结构33和第二发光结构34;进光区22包括第一进光区22和第二进光区22;第一进光区22位于第一导光体24的第二端,第二进光区22位于第一导光体24的侧面;第一发光结构33的位置对应第一进光区221,第二发光结构34的位置对应第二进光区222。
从而,本实施例的盲区报警系统,第一进光区22的光线能够沿第一导光体24传递,并被第二导光体25和第一导光体24连接处的内壁全反射后,朝向出光面射出,并最终在透光部12形成可见的警示信号;第二进光区22的光线沿第一导光体24的侧面进入后,在导光结构2内部全反射传递,朝向出光面射出,并最终在透光部12形成可见的警示信号。
结合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处理结构23包括第一光处理结构231和第二光处理结构232;第一光处理结构231的位置对应第一进光区22,第二光处理结构232的位置对应第二进光区22;第一光处理结构231为菲涅尔透镜,第二光处理结构232为单面反射镜。其中单面反射镜能够允许其中一面的光线透过,另一面的光线会被反射。
本实施例中的盲区报警系统,第一光处理结构231为菲涅尔透镜能够对第一发光结构33发射的光线进行处理,使其更加集中的向出光面方向传递。第二光处理结构232为单面反射镜,能够对第二发光结构34发射的光线进行处理,使其更加集中的向出光面传递。
结合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光体25位于第一导光体24的第一端;发光结构3包括第一发光结构33和第二发光结构34;进光区22包括第一进光区22和第二进光区22;第一进光区22和第二进光区22位于第一导光体24的侧面;第一发光结构33的位置对应第一进光区221,第二发光结构34的位置对应第二进光区222。
结合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光体24包括第一光处理结构231和第二光处理结构232;第一光处理结构231的位置对应第一进光区22,第二光处理结构232对应第二进光区22;第一光处理结构231为单面反射镜,第二光处理结构232为单面反射镜或反射镜中的至少一种。
另一方面,结合图5、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本公开中任一项的盲区报警系统01,以及整车控制器5、接近物检测装置6和后视镜4。
接近物检测装置6、盲区报警系统01分别与整车控制器5电性连接;接近物检测装置6用于检测接近物的状态,并将检测信息反馈至整车控制器5;整车控制器5根据检测信息控制至少两个发光结构3的发光状态。
罩壳部11位于后视镜4内,透光部12位于后视镜4的镜面41。
本实施例的车辆采用本公开中任一项的盲区报警系统01,具有本公开的全部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的车辆,整车控制器5能够利用接近物检测装置6检测接近物的状态,并根据接近物的状态控制盲区报警系统01的至少两个发光结构3的发光状态。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近物检测装置6能够检测接近物的位置信息和/或速度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和/或速度信息反馈给整车控制器5,整车控制器5根据该位置信息和/或速度信息控制至少两个发光结构3的发光装置。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整车控制器5分别与每个发光结构3的线路板31连接,整车控制器5通过线路板31对每个发光结构3的发光状态进行独立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部12位于后视镜4的镜面41的角落。后视镜4作为车辆的必备结构,通常担任拓展驾驶员后方视野的作用,驾驶员也都存在使用后视镜4的习惯,将盲区报警系统01放置在后视镜4内,能够便于驾驶员的使用观察,不需要更改驾驶习惯,非常方便实用。此外,本实施例的盲区报警系统01能够充分利用后视镜4内部的空间,提高产品的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近物检测装置6包括摄像头、位置传感器、车载雷达中的至少一种。从而,接近物检测装置6可以检测接近物的位置、速度等信息。
在本文中提及的“若干个”、“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至少两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盲区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区报警系统(01)包括:壳体(1)、导光结构(2)和至少两个发光结构(3);
所述壳体(1)包括罩壳部(11)和透光部(12);
所述导光结构(2)和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结构(3)位于所述罩壳部(11)内,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结构(3)的发光颜色不同;
所述导光结构(2)包括出光区(21)和至少两个进光区(22);所述出光区(21)的位置对应于所述透光部(12),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结构(3)的位置分别对应所述至少两个进光区(22);
所述导光结构(2)被配置为能够将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结构(3)发出的光线分别导向所述出光区(21),由所述透光部(12)向外透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区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结构(3)的发光颜色分别为红色、琥珀色、黄色中的至少两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区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结构(3)的发光颜色分别为红色、绿色、蓝色中的至少两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区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结构(3)包括线路板(31)和至少一个发光体(32);所述至少一个发光体(32)与所述线路板(31)连接;
所述线路板(31)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能够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发光体(32)的发光颜色、发光亮度、闪烁频率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区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结构(2)还包括光处理结构(23);所述光处理结构(23)包括反射镜、单面反射镜、菲涅尔透镜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盲区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结构(2)包括第一导光体(24)和第二导光体(25);
所述第一导光体(24)和所述第二导光体(25)呈L形连接,所述至少两个进光区(22)位于所述第一导光体(24)上,所述出光区(21)位于所述第二导光体(25)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盲区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光体(25)位于所述第一导光体(24)的第一端;
所述发光结构(3)包括第一发光结构(33)和第二发光结构(34);
所述进光区(22)包括第一进光区(221)和第二进光区(222);所述第一进光区(221)位于所述第一导光体(24)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进光区(222)位于所述第一导光体(24)的侧面;
所述第一发光结构(33)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进光区(221),所述第二发光结构(34)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进光区(2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盲区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处理结构(23)包括第一光处理结构(231)和第二光处理结构(232);所述第一光处理结构(231)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进光区(221),所述第二光处理结构(232)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进光区(222);
所述第一光处理结构(231)为菲涅尔透镜,所述第二光处理结构(232)为单面反射镜。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盲区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光体(25)位于所述第一导光体(24)的第一端;
所述发光结构(3)包括第一发光结构(33)和第二发光结构(34);
所述进光区(22)包括第一进光区(221)和第二进光区(222);所述第一进光区(221)和所述第二进光区(222)位于所述第一导光体(24)的侧面;
所述第一发光结构(33)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进光区(221),所述第二发光结构(34)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进光区(22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盲区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体(24)包括第一光处理结构(231)和第二光处理结构(232);所述第一光处理结构(231)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进光区(221),所述第二光处理结构(232)对应所述第二进光区(222);
所述第一光处理结构(231)为单面反射镜或反射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光处理结构(232)为单面反射镜。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盲区报警系统(01),以及整车控制器(5)、接近物检测装置(6)和后视镜(4);
所述接近物检测装置(6)、所述盲区报警系统(01)分别与所述整车控制器(5)电性连接;
所述接近物检测装置(6)用于检测接近物的状态,并将检测信息反馈至所述整车控制器(5);所述整车控制器(5)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息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发光结构(3)的发光状态;
所述罩壳部(11)位于所述后视镜(4)内,所述透光部(12)位于所述后视镜(4)的镜面(4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12)位于所述后视镜(4)的镜面(41)的角落;
和/或,
所述接近物检测装置(6)包括摄像头、位置传感器、车载雷达中的至少一种。
CN202221124963.9U 2022-05-10 2022-05-10 盲区报警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73476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24963.9U CN217347646U (zh) 2022-05-10 2022-05-10 盲区报警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24963.9U CN217347646U (zh) 2022-05-10 2022-05-10 盲区报警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47646U true CN217347646U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13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24963.9U Active CN217347646U (zh) 2022-05-10 2022-05-10 盲区报警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476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44931B2 (en) Vehicular ground illumination light module
US5929786A (en) Vehicle blind spot detection display system
US3875561A (en) Flashing vehicle warning beacon with lens and reflector
US2005011736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jecting a turn signal indication
KR20050024189A (ko) 자동차의 방향 지시 장치
US11485279B2 (en) Hybrid backup light with integrated warning light
TWI718700B (zh) 用於車輛的盲點偵測裝置、其方法、及方向盤裝置
JP2018002118A (ja) 車両用照明装置
US6663271B1 (en) Brake light for motor vehicles
JP2003291689A (ja) 車両用情報表示装置
US7808376B2 (en) Continuous enhanced vehicle hazard warning lights
CN217347646U (zh) 盲区报警系统及车辆
JP2008056135A (ja) 車両用注意喚起システム
CN114684015B (zh) 盲区报警系统、车辆及报警方法
JP3833517B2 (ja) 視線誘導装置
JPH1021499A (ja) 異常接近警告表示装置
JPH09263199A (ja) 異常接近警告表示装置
CN209938436U (zh) 汽车盲区警示装置、后视镜及机动车
EP3335936B1 (en) Signal light integrated in a camera module housing and control and monitoring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same
CN219446852U (zh) 车辆
CN215361134U (zh) 一种智能主动警示型刹车灯控制系统
CN220639687U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bsd发光装置
CN217048445U (zh) 一种轮眉灯系统
US20240109478A1 (en) Vehicle state-based light projec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1085148A1 (ja) 二輪車用灯具、二輪車用灯具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