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45034U - 一种立式双端面磨床的主轴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式双端面磨床的主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45034U
CN217345034U CN202220925994.8U CN202220925994U CN217345034U CN 217345034 U CN217345034 U CN 217345034U CN 202220925994 U CN202220925994 U CN 202220925994U CN 217345034 U CN217345034 U CN 2173450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p portion
shaft sleeve
counter bore
rotating shaft
grind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2599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iruide Abrasive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iruide Abrasiv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iruide Abrasive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iruide Abrasiv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2599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450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450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450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Constituent Portions Of Griding Lathes, Driving, Sensing And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双端面磨床的主轴,包括外轴套、密封并同心嵌设在外轴套中的内轴套、以及同心并可转动的穿插设置在内轴套中的转轴;内轴套的外壁上开设有四个依次排布的第一环形槽,每个第一环形槽的底面上均开设有一个第一通孔,对应地,外轴套的外壁上开设有四个第二通孔,四个第二通孔分别与四个第一通孔同心设置并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借助内轴套使冷却油能快速并且以较大流量流经外轴套和转轴的内部,进而有效降低了外轴套和转轴的温度,从而显著改善了冷却油的流动性以快速带走外轴套和转轴上的热量,进而大幅提升了冷却效果以充分延长主轴的使用寿命;此外,还实现了与上磨盘冷却系统的连接和融合以简化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立式双端面磨床的主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双端面磨床的主轴。
背景技术
立式双端面磨床中设有上下两个磨盘,能将工件的上下两端压紧并同时进行磨削,进而具备较高的加工效率和磨削精度,适用于大批量产品工件的加工;由于立式双端面磨床中的主轴长期在受力不均的条件下转动,所以会与轴套间因摩擦而产生较多热量,现有的立式双端面磨床仅能在主轴与轴套之间加注冷却油以进行冷却,但由于两者间的间隙较小导致冷却油流动性极差,所以无法快速带走主轴上的热量,因此冷却效果较差,最终导致主轴的使用寿命较短,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显著改善了冷却油的流动性以快速带走外轴套和转轴上的热量,进而大幅提升了冷却效果以充分延长了主轴使用寿命的立式双端面磨床的主轴。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式双端面磨床的主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轴套、密封并同心嵌设在外轴套中的内轴套、以及同心并可转动的穿插设置在内轴套中的转轴;所述内轴套的外壁上开设有四个依次排布的第一环形槽,每个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底面上均开设有一个第一通孔,对应地,所述外轴套的外壁上开设有四个第二通孔,四个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与四个第一通孔同心设置并相互连通,所述转轴的下端开设有第一沉孔、第二沉孔、第三沉孔和第四沉孔;所述转轴的外壁上开设有四个依次排布的第二环形槽,四个所述第二环形槽分别同心设于四个第一环形槽的内侧并分别与四个第一环形槽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沉孔、所述第二沉孔、所述第三沉孔和所述第四沉孔的底部分别设于从上往下的四个第二环形槽的内侧,所述第一沉孔、所述第二沉孔、所述第三沉孔和所述第四沉孔的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一个第三通孔,四个所述第三通孔的外端开口处分别与四个第二环形槽的底面相交并连通。
优选地,所述转轴的上端向外形成有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的外径小于转轴的外径,所述第一台阶部上还套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嵌设在外轴套的上端内部,所述外轴套的上端还固定有第一透盖,所述第一透盖套设在第一台阶部外并压紧在第一密封圈顶部。
优选地,所述转轴的下端向外形成有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台阶部的端部向外形成有第三台阶部,所述第三台阶部的外径大于第二台阶部的外径,所述第二台阶部的外径大于转轴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第二台阶部外还套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嵌设在外轴套的下端内部,所述外轴套的上端还固定有第二透盖,所述第二透盖套设在第三台阶部外并压紧在第二密封圈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透盖的端部还固定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套设在第三台阶部外。
优选地,所述第三台阶部的端部向外形成有第四台阶部,所述第四台阶部的外径大于第三台阶部的外径,所述第四台阶部设于限位圈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第四台阶部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三环形槽,所述第三环形槽的底面上开设有两个第四通孔,两个所述第四通孔的内端分别与第一沉孔和第二沉孔的内壁相交并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四台阶部的端部边缘向外形成有座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借助内轴套使冷却油能快速并且以较大流量流经外轴套和转轴的内部,进而有效降低了外轴套和转轴的温度,从而显著改善了冷却油的流动性以快速带走外轴套和转轴上的热量,进而大幅提升了冷却效果以充分延长主轴的使用寿命;此外,还实现了与上磨盘冷却系统的连接和融合以简化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侧分解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立式双端面磨床的主轴,包括外轴套1、密封并同心嵌设在外轴套1中的内轴套2、以及同心并可转动的穿插设置在内轴套2中的转轴3;内轴套2的外壁上开设有四个依次排布的第一环形槽21,每个第一环形槽21的底面上均开设有一个第一通孔22,对应地,外轴套1的外壁上开设有四个第二通孔11,四个第二通孔11分别与四个第一通孔22同心设置并相互连通,转轴3的下端开设有第一沉孔31、第二沉孔32、第三沉孔33和第四沉孔34;转轴3的外壁上开设有四个依次排布的第二环形槽35,四个第二环形槽35分别同心设于四个第一环形槽21的内侧并分别与四个第一环形槽21相互连通;第一沉孔31、第二沉孔32、第三沉孔33和第四沉孔34的底部分别设于从上往下的四个第二环形槽35的内侧,第一沉孔31、第二沉孔32、第三沉孔33和第四沉孔34的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一个第三通孔36,四个第三通孔36的外端开口处分别与四个第二环形槽35的底面相交并连通。
转轴3的上端向外形成有第一台阶部313,第一台阶部313的外径小于转轴3的外径,第一台阶部313上还套设有第一密封圈8,第一密封圈8嵌设在外轴套1的上端内部,外轴套1的上端还固定有第一透盖4,第一透盖4套设在第一台阶部313外并压紧在第一密封圈8顶部。
转轴3的下端向外形成有第二台阶部38,第二台阶部38的端部向外形成有第三台阶部39,第三台阶部39的外径大于第二台阶部38的外径,第二台阶部38的外径大于转轴3的外径。
第二台阶部38外还套设有第二密封圈7,第二密封圈7嵌设在外轴套1的下端内部,外轴套1的上端还固定有第二透盖5,第二透盖5套设在第三台阶部39外并压紧在第二密封圈7的底部。
第二透盖5的端部还固定有限位圈6,限位圈6套设在第三台阶部39外。
第三台阶部39的端部向外形成有第四台阶部310,第四台阶部310的外径大于第三台阶部39的外径,第四台阶部310设于限位圈6的下方。
第四台阶部310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三环形槽311,第三环形槽311的底面上开设有两个第四通孔37,两个第四通孔37的内端分别与第一沉孔31和第二沉孔32的内壁相交并连通。
第四台阶部310的端部边缘向外形成有座圈312。
工作原理:将转轴3的上端与磨床的驱动机构相连,将座圈312同心固定在上磨盘顶部,驱动机构通过转轴3即可带动上磨盘转动以起到磨削作用;取一个油箱和一个循环泵并将循环泵的进液口与油箱相连,再将循环泵的出液口通过并联的四个接头分别通入到四个第二通孔11中,接着,油箱中的冷却油分别经由四个第一通孔22进入到四个第二环形槽35与四个第一环形槽21之间,再分别经由四个第三通孔36进入到第一沉孔31、第二沉孔32、第三沉孔33和第四沉孔34中,进而沿第一沉孔31、第二沉孔32、第三沉孔33和第四沉孔34向下流动,将第一沉孔31、第二沉孔32、第三沉孔33和第四沉孔34的开口处均与上磨盘中的冷却道相连,这样的话,从第一沉孔31、第二沉孔32、第三沉孔33和第四沉孔34中出来的冷却油会进入到上磨盘中的冷却道中,最终在汇聚后回到油箱以实现循环;冷却油在依次流经外轴套1、内轴套2、转轴3和上磨盘时会将外轴套1、内轴套2、转轴3和上磨盘上的热量迅速带走以起到良好的降温作用;部分冷却油还会通过两个第四通孔37流动到套接在第四台阶部310外的导向套中以一并起到冷却。
本实用新型借助内轴套2使冷却油能快速并且以较大流量流经外轴套1和转轴3的内部,进而有效降低了外轴套1和转轴3的温度,从而显著改善了冷却油的流动性以快速带走外轴套1和转轴3上的热量,进而大幅提升了冷却效果以充分延长主轴的使用寿命;此外,还实现了与上磨盘冷却系统的连接和融合以简化结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Claims (8)

1.一种立式双端面磨床的主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轴套、密封并同心嵌设在外轴套中的内轴套、以及同心并可转动的穿插设置在内轴套中的转轴;所述内轴套的外壁上开设有四个依次排布的第一环形槽,每个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底面上均开设有一个第一通孔,对应地,所述外轴套的外壁上开设有四个第二通孔,四个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与四个第一通孔同心设置并相互连通,所述转轴的下端开设有第一沉孔、第二沉孔、第三沉孔和第四沉孔;所述转轴的外壁上开设有四个依次排布的第二环形槽,四个所述第二环形槽分别同心设于四个第一环形槽的内侧并分别与四个第一环形槽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沉孔、所述第二沉孔、所述第三沉孔和所述第四沉孔的底部分别设于从上往下的四个第二环形槽的内侧,所述第一沉孔、所述第二沉孔、所述第三沉孔和所述第四沉孔的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一个第三通孔,四个所述第三通孔的外端开口处分别与四个第二环形槽的底面相交并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双端面磨床的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上端向外形成有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的外径小于转轴的外径,所述第一台阶部上还套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嵌设在外轴套的上端内部,所述外轴套的上端还固定有第一透盖,所述第一透盖套设在第一台阶部外并压紧在第一密封圈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式双端面磨床的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下端向外形成有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台阶部的端部向外形成有第三台阶部,所述第三台阶部的外径大于第二台阶部的外径,所述第二台阶部的外径大于转轴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立式双端面磨床的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台阶部外还套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嵌设在外轴套的下端内部,所述外轴套的上端还固定有第二透盖,所述第二透盖套设在第三台阶部外并压紧在第二密封圈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立式双端面磨床的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盖的端部还固定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套设在第三台阶部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立式双端面磨床的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台阶部的端部向外形成有第四台阶部,所述第四台阶部的外径大于第三台阶部的外径,所述第四台阶部设于限位圈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立式双端面磨床的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台阶部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三环形槽,所述第三环形槽的底面上开设有两个第四通孔,两个所述第四通孔的内端分别与第一沉孔和第二沉孔的内壁相交并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立式双端面磨床的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台阶部的端部边缘向外形成有座圈。
CN202220925994.8U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立式双端面磨床的主轴 Active CN2173450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25994.8U CN217345034U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立式双端面磨床的主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25994.8U CN217345034U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立式双端面磨床的主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45034U true CN217345034U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56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25994.8U Active CN217345034U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立式双端面磨床的主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450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52864B (zh) 大功率高速电主轴
CN217345034U (zh) 一种立式双端面磨床的主轴
CN102865251A (zh) 一种内壁面带有沟槽结构的热水循环泵悬架体
CN108481588B (zh) 一种多线切割机的主轴冷却系统
CN201042766Y (zh) 机床主轴液体滑动轴承的鼠笼式冷却结构
CN209130178U (zh) 电主轴充分冷却密封结构
CN211438985U (zh) 一种六回路旋转油压分配器
CN208997173U (zh) 组合式深沟球轴承
CN207213174U (zh) 一种光学镀膜机用磁流体密封装置
CN204413721U (zh) 一种内置式机床主轴驱动装置
CN102996125B (zh) 掘进机及其水冷式截割臂
CN207386576U (zh) 一种高速复合雕铣中心出水气动换刀电主轴
CN202228680U (zh) 一种基轴式机械密封装置
CN209007211U (zh) 一种数控车床用新型电主轴冷却装置
CN220944299U (zh) 一种丝杆驱动装置及机床
CN206280308U (zh) 二代加核主泵旋转弹簧套筒
CN220515447U (zh) 一种主轴防渗水的动力刀座
CN211053112U (zh) 一种工装夹具多工位旋转接头
CN215702453U (zh) 使用寿命长的皮带机械主轴
CN209812804U (zh) 一种玻璃打孔机的主轴旋转冷却结构
CN216199267U (zh) 一种自平衡多级泵轴承散热冷却结构
CN209638383U (zh) 传动轴承座结构
CN109357008A (zh) 电主轴充分冷却密封结构
CN219685071U (zh) 一种磨头驱动结构以及磨边机
CN212003988U (zh) 一种用于立轴式制砂机的主轴润滑密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