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41896U - 一种具有多级加速的微气泡装置以及出水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多级加速的微气泡装置以及出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41896U
CN217341896U CN202220610783.5U CN202220610783U CN217341896U CN 217341896 U CN217341896 U CN 217341896U CN 202220610783 U CN202220610783 U CN 202220610783U CN 217341896 U CN217341896 U CN 2173418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let
water
accelerator
accelerating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1078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冬冬
林荣华
吴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chen Meijing (Xiame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Nameic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Nameic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Nameic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1078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418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418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418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多级加速的微气泡装置,涉及卫浴产品技术领域,包括本体和内置于所述本体的加速件,水流经由加速件加速后与气体混合,加速件包括第一加速体和第二加速体,第一加速体位于第二加速体的上方,设有第一进水孔、第一进气通道和进水腔;第二加速体设有第二进水孔、第二进气通道和混合腔,第二进水孔、第二进水通道分别与第一进水孔、第一进气通道导通,其中,进水腔的尺寸大于第一进水孔的尺寸,第一进水孔的尺寸大于第二进水孔的尺寸,第二进水孔以第二进气通道为中心周向布置有多个,以使水流在混合腔内沿第二进气通道的周向与气体均匀混合。实现水流的多级加速,为产生理想的微气泡水提供条件。本申请另提供一种出水器。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多级加速的微气泡装置以及出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产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多级加速的微气泡装置以及出水器。
背景技术
如中国专利CN113026298A公开的一种微气泡喷头,所述微气泡喷头包括喷管和固定在所述喷管的出口端上的微气泡起泡器,在所述喷管内设有直径变小锥形通道部和混合腔,在所述直径变小锥形通道部内沿着水流方向具有至少一级直径变小锥形通道,在所述直径变小锥形通道部的下游端上设有节流孔并且所述节流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混合腔的直径,以便水流通过所述节流孔喷入所述混合腔并且在所述混合腔中产生负压;并且在所述喷管的出口端和所述微气泡起泡器上分别设有可相互连通的吸气口,使得空气能够借助所述负压经由所述吸气口被吸入所述混合腔并与所述水流混合形成气泡水,所述气泡水通过所述微气泡起泡器被切割和混合而形成微气泡水。
在上述方案中液体仅通过小锥形通道进行单级加速,难以达到理想的微气泡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多级加速的微气泡装置,旨在现有微气泡装置单级加速,导致微气泡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方案:
一种具有多级加速的微气泡装置,包括本体和内置于所述本体的加速件,水流经由所述加速件与气体混合,所述加速件包括第一加速体和第二加速体,所述第一加速体位于所述第二加速体的上方,设有第一进水孔、第一进气通道和进水腔;所述第二加速体设有第二进水孔、第二进气通道和混合腔,所述第二进水孔、第二进水通道分别与第一进水孔、第一进气通道导通,其中,所述进水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进水孔的尺寸,所述第一进水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进水孔的尺寸,所述第二进水孔以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为中心周向布置有多个,以使水流在所述混合腔内沿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周向与气体均匀混合。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与所述本体同轴配置,所述第二进水孔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同。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进气通道沿所述第二加速体的中心贯通设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进水孔绕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中心阵列设置有多个。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进水孔与所述第二进水孔设置的数量相同。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加速件的侧面设有进气孔其底部设有出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出气孔连通形成所述第一进气通道。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的进水端上配置有接头,所述接头和本体之间设有缝隙,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经由所述缝隙与外界气体连通。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头与所述第一加速体形成第一加速腔,所述第一加速腔与所述第一进水孔连通,所述第一加速体、第二加速体和本体之间围合形成第二加速腔,所述第二加速腔用以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孔和第二加速孔。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还配置有射流件和整流件,
所述射流件具有与所述第二加速体连通的进水段,用以加速水流的加速段,以及形成微气泡水流的射流段,所述加速段的直径自所述进水段至射流段的逐级递减;
所述整流件配置在所述射流段的出水端,其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整流孔。
另提供一种出水器,包括出水装置以及与所述出水装置相适配连接的微气泡装置,所述微气泡装置为如上所述的具有多级加速的微气泡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具有多级加速的微气泡装置,水流从进水腔进入至第一进水孔实现一级加速,从第一进水孔至第二进水孔实现第二次加速。且第二进水孔沿第二进气通道的中心周向布置有多个,以在混合腔内沿第二进气通道的周向形成负压,使得水流沿第二进气通道的周向与气体均匀混合。容易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水流至少经过两次加速,具有更好的加速效果,为形成良好效果的微气泡水提供条件。另外,以第二进气通道为中心周向布置多个第二进水孔,可加大水流的溶气效果和溶气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其中一截面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的第一加速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沿其中一截面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的第二加速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沿其中一截面的剖视图;
图8是图1的爆炸图。
图标:
1-本体;11-进气腔;12-第二加速腔;
2-第一加速体;21-第一进水孔;22-第一进气通道;221-进气孔;222-出气孔;23-进水腔;
3-第二加速体;31-第二进水孔;32-第二进气通道;33-混合腔;
4-接头;
5-射流件;51-进水段;52-加速段;53-射流段;
6-整流件;61-一级整流网;62-二级整流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结合图1至图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多级加速的微气泡装置,包括本体1和内置于本体1的加速件,水流经由加速件与气体混合。加速件包括第一加速体2和第二加速体3,第一加速体2位于第二加速体3的上方,设有第一进水孔21、第一进气通道22和进水腔23,第一进水孔21与进水腔23连通,第二加速体3设有第二进水孔31、第二进气通道32以及与两者连通的混合腔33,第二进水孔31、第二进气通道32分别与第一进水孔21、第一进气通道22导通。其中,进水腔23的尺寸大于第一进水孔21的尺寸,第一进水孔21的尺寸大于第二进水孔31的尺寸,第二进水孔31以第二进气通道32为中心周向布置有多个,以使水流在混合腔32内沿第二进气通道32周向与气体均匀混合。
容易理解的是,水流从进水腔23进入至第一进水孔21实现一级加速,从第一进水孔21至第二进水孔31实现第二次加速。且第二进水孔31沿第二进气通道32的中心周向布置有多个,以在混合腔33内沿第二进气通道32的周向形成负压,使得水流沿第二进气通道32的周向与气体均匀混合。在这个过程中,水流至少经过两次加速,具有更好的加速效果,为形成良好效果的微气泡水提供条件。另外,以第二进气通道32为中心周向布置多个第二进水孔31,可加大水流的溶气效果和溶气速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进气通道32与本体1同轴配置,优选为第二进气通道32沿第二加速体3的中心贯通设置。第二进水孔31绕第二进气通道32的中心阵列设置有多个。第二进水孔31与第二进气通道32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进水孔21与第二进水孔31设置的数量相同,延伸方向也相同。例如,本体1为回转体,第二进气通道32沿本体1的轴线贯穿设置,第一进水孔21、第二进水孔31的延伸方向均为轴线的延伸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国台湾专利案M487134,水从转接头4至加速管的过程会先分散为第一道水流旋转R1及第二道水流旋转R2,而该第一道水流旋转R1是先旋出转接头4至加速管的外围再进到加速管内,最后经锥状网排出,在这些过程中微气泡的强度被逐渐减弱,而无法产生绵密的微气泡。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沿轴向延伸的进水孔进行加速,有利于维持加速效果,增大加速强度。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加速件的顶部凹设形成进水腔23,进水腔23的底部沿轴向方向延伸设有三个第一进水孔21,第一加速件的侧面设有进气孔221其底部设有出气孔222,出气孔222设于底部的中心位置,进气孔221与出气孔222连通形成第一进气通道22,该第一进气通道22大致呈L型。本体1的进水端上配置有接头4,接头4和本体1之间设有缝隙,第一加速体2的侧壁与本体1的侧壁之间构成进气腔11,进气腔11与所述缝隙连通,使得第一进气通道22与外界气体连通。第二进气通道32凸起设置在第二加速体3的顶部,以与第一加速体2底部的出气孔222对接连通。通过缝隙进气可以避免在本体外侧设孔进气,更为美观,也可以防止污垢将进气孔221堵住,造成进气不良的问题。
接头4与第一加速体2的进水腔23形成第一加速腔,第一加速腔与第一进水孔连通,第一加速体2、第二加速体3以及本体1的内壁之间围合形成第二加速腔12,第二加速腔12用以连通第一进水孔21和第二进水孔31。即,水流从第一进水孔21进入后,流向第二加速腔12,再从第二加速腔12进入第二进水孔31。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本体1还配置有射流件5和整流件6。射流件5具有进水段51、加速段52和射流段53,进水段51沿竖直方向配置与第二加速体3的混合腔33对接,加速段52呈漏斗状用以连接进水段51和射流段53,且自进水段51至射流段53的直径逐级递减,用以再次加速水流,以使混有气体的水流在射流段53形成微气泡水。整流件6配置在射流段53的出水端,其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整流孔,用以分割微气泡水,形成绵密的微气泡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将混有气体的水流再一次进行加速,从而保证水流的溶气效果。优选地,整流件6具有向上凸起的一级整流网61和呈平面状的二级整流网62,以使水流被充分分割整流,形成均匀绵密的微气泡水。
另提供一种出水器,包括出水装置以及与出水装置相适配连接的微气泡装置,其中出水装置可以是花洒、龙头等具有出水功能的器具,微气泡装置为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具有多级加速的微气泡装置。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多级加速的微气泡装置,包括本体和内置于所述本体的加速件,水流经由所述加速件与气体混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速件包括第一加速体和第二加速体,所述第一加速体位于所述第二加速体的上方,设有第一进水孔、第一进气通道和进水腔;所述第二加速体设有第二进水孔、第二进气通道和混合腔,所述第二进水孔、第二进水通道分别与第一进水孔、第一进气通道导通,其中,所述进水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进水孔的尺寸,所述第一进水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进水孔的尺寸,所述第二进水孔以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为中心周向布置有多个,以使水流在所述混合腔内沿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周向与气体均匀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级加速的微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与所述本体同轴配置,所述第二进水孔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级加速的微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沿所述第二加速体的中心贯通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多级加速的微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孔绕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中心阵列设置有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级加速的微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孔与所述第二进水孔设置的数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级加速的微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速体的侧面设有进气孔其底部设有出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出气孔连通形成所述第一进气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级加速的微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进水端上配置有接头,所述接头和本体之间设有缝隙,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经由所述缝隙与外界气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多级加速的微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与所述第一加速体形成第一加速腔,所述第一加速腔与所述第一进水孔连通,所述第一加速体、第二加速体和本体之间围合形成第二加速腔,所述第二加速腔用以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级加速的微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配置有射流件和整流件,
所述射流件具有与所述第二加速体连通的进水段,用以加速水流的加速段,以及形成微气泡水流的射流段,所述加速段的直径自所述进水段至射流段的逐级递减;
所述整流件配置在所述射流段的出水端,其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整流孔。
10.一种出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出水装置以及与所述出水装置相适配连接的微气泡装置,所述微气泡装置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多级加速的微气泡装置。
CN202220610783.5U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具有多级加速的微气泡装置以及出水器 Active CN2173418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10783.5U CN217341896U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具有多级加速的微气泡装置以及出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10783.5U CN217341896U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具有多级加速的微气泡装置以及出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41896U true CN217341896U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51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10783.5U Active CN217341896U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具有多级加速的微气泡装置以及出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418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02439B2 (ja) マイクロバブル発生ノズル及びその応用装置
JP6210857B2 (ja) 空中噴霧用マイクロバブルノズル
CN114769017A (zh) 一种具有多级加速的微气泡装置以及出水器
CN217341896U (zh) 一种具有多级加速的微气泡装置以及出水器
JP2689639B2 (ja) 気泡噴出装置
CN215166173U (zh) 一种微气泡起泡器
JPH04235761A (ja) 吸引型の泡発生ノズル
CN217068422U (zh) 一种新型微气泡装置以及出水器
JP2000229229A (ja) 気液混合装置
CN212143099U (zh) 一种集束喷枪花洒
CN216150084U (zh) 气泡发生器、花洒及水龙头
CN216631244U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出水设备
CN212700173U (zh) 压缩空气泡沫流体混合装置
CN215948382U (zh) 出水装置及智能马桶
CN213133658U (zh) 一种微气泡花洒
CN217679481U (zh) 一种泡沫喷头及马桶
CN217016402U (zh) 一种消毒发泡混合装置
CN218060565U (zh) 一种抽拉头结构
CN202087454U (zh) 一种产生剪刀水的组件
CN211302696U (zh) 微气泡混合产生器
CN214974951U (zh) 一种颗粒状脉冲射流的出水装置
CN215948383U (zh) 一种智能坐便器的清洗水路
CN217810107U (zh) 一种喷射组件及清洗装置
CN217432011U (zh) 一种吸气球头
CN217491284U (zh) 一种泡沫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23

Address after: Unit 425, 4th Floor, Innovation Building, No. 1300 Jimei Avenue, Jimei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361000

Patentee after: Xiamen Weib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1000 unit 425, 4th floor, innovation building, 1300 Jimei Avenue, Jimei District, Xiamen, Fujian

Patentee before: Xiamen nameiche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18

Address after: Unit 422, 4th Floor, Innovation Building, No. 1300 Jimei Avenue, Jimei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361000

Patentee after: Ruichen Meijing (Xiame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Unit 425, 4th Floor, Innovation Building, No. 1300 Jimei Avenue, Jimei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361000

Patentee before: Xiamen Weibo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