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35847U - 听筒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听筒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35847U
CN217335847U CN202220147195.2U CN202220147195U CN217335847U CN 217335847 U CN217335847 U CN 217335847U CN 202220147195 U CN202220147195 U CN 202220147195U CN 217335847 U CN217335847 U CN 2173358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proof
earphone
contact
earpiec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4719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前龙
白明星
蒋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oru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oru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oru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oru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4719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358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358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358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听筒结构以及电子设备,所述听筒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具有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孔以及与连通孔相连通的容纳槽;防尘结构,防尘结构位于容纳槽内;防水结构,防水结构绕容纳槽底部拐角区域一圈设置,以与容纳槽的底部拐角区域相接触,且防水结构还与防尘结构相接触;听筒,听筒位于容纳槽内,且与防水结构远离容纳槽底部的表面相接触,听筒与防尘结构正对;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固定,且第二壳体与听筒远离防水结构的表面相接触。本申请实施例至少有利于解决因为防水胶粘贴缺陷造成的防水功能失效问题。

Description

听筒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听筒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产品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一些电子产品为了满足功能需求,通常设置有听筒结构,听筒结构将电信号转化成音波传递给外界。
目前安装于电子产品内的听筒结构为了避免灰尘对听筒的影响,通常采用防水胶将防尘结构粘贴到壳体的方式,以固定防尘结构。
但是,在听筒结构的组装过程中,防水胶粘贴防尘结构的操作通常由人工完成,有一定概率出现防水胶未能粘贴到壳体的问题,并且听筒结构长时间使用后,可能出现防水胶失效的现象,导致外界的灰尘或者杂质接触听筒,影响听筒的防水功能,并对听筒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听筒结构以及电子设备,至少有利于解决防水胶粘贴缺陷造成的听筒防水功能失效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听筒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具有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孔以及与连通孔相连通的容纳槽;防尘结构,防尘结构位于容纳槽内;防水结构,防水结构绕容纳槽底部拐角区域一圈设置,以与容纳槽的底部拐角区域相接触,且防水结构还与防尘结构相接触;听筒,听筒位于容纳槽内,且与防水结构远离容纳槽底部的表面相接触,听筒与防尘结构正对;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固定,且第二壳体与听筒远离防水结构的表面相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水结构包括:防水支架,防水支架具有镂空区,防水支架与听筒的部分表面相接触,防尘结构设置于防水支架上且与镂空区正对;防水软胶,防水软胶位于防水支架远离听筒的一侧,且与容纳槽底部拐角区域、防尘结构侧面、防尘结构远离防水支架的表面相接触;其中,防水支架的硬度大于防水软胶的硬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水软胶还位于防水支架朝向容纳槽侧壁的侧面,且防水软胶还与听筒的部分表面相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槽与听筒正对的底部具有环形的第一凹槽;防水结构包括:环形的第一防水条,第一防水条嵌入第一凹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围成封闭的环形;第一防水条为防水胶条。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槽侧壁具有环形的第二凹槽;防水结构包括:环形的第二防水条,第二防水条嵌入第二凹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凹槽围成封闭的环形;第二防水条为防水胶条。
在一些实施例中,听筒包括:听筒支架,听筒支架与防水结构远离容纳槽底部的部分表面相接触;听筒本体,听筒本体与第二壳体相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朝向听筒的表面具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与听筒远离防水结构的表面相接触。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听筒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听筒结构,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第一壳体相固定的第二壳体;第一壳体朝向第二壳体一侧具有设置听筒、防尘结构、防水结构的容纳槽,容纳槽具有连通孔,使听筒产生的声波通过连通孔传播到外界;防水结构绕容纳槽底部拐角区域一圈设置与容纳槽密封接触,且与防尘结构接触,使防尘结构与第一壳体之间通过防水结构接触;听筒朝向第一壳体的表面与防水结构接远离容纳槽底部的表面接触,朝向第二壳体的表面与第二壳体接触,通过第二壳体紧压听筒,听筒紧压防水结构,使防水结构与第一壳体压紧,达到固定防尘结构且保证防水结构与第一壳体的密封接触的效果,避免了采用粘贴方式造成的缺陷问题以及防水功能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听筒结构的组装截面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部分听筒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听筒结构的组装截面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防水结构与防尘结构的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听筒结构的组装截面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听筒结构的组装截面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听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背景技术可知,听筒结构的防尘结构与壳体的固定方式为采用防水胶的粘贴方式,且防水胶容易出现粘贴缺陷。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听筒结构的组装截面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部分听筒结构的爆炸图。参考图1和图2,听筒4顶部的防尘结构20通过防水胶21粘贴到第一壳体10上,且通过人工操作使用防水胶21对防尘结构20进行粘贴,人工操作会使防水胶21出现一定概率的粘贴缺陷。此外,长时间使用的听筒结构的防水胶21也容易出现粘贴缺陷,这导致灰尘或者其它杂质直接与听筒30接触,造成听筒30防水功能失效,甚至损坏听筒30。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听筒结构,取消防水胶粘贴防尘结构的设计,采用防水结构与防尘结构一体成型的组装方式,将防尘结构固定于第一壳体上,避免粘贴缺陷造成的听筒的防水功能失效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听筒结构的组装截面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防水结构与防尘结构的爆炸图;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听筒结构的组装截面图;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听筒结构的组装截面图;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听筒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3,听筒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具有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孔111以及与连通孔111相连通的容纳槽11;防尘结构2,防尘结构2位于容纳槽11内;防水结构3,防水结构3绕容纳槽11底部拐角区域一圈设置,以与容纳槽11的底部拐角区域相接触,且防水结构3还与防尘结构2相接触;听筒4,听筒4位于容纳槽11内,且与防水结构3远离容纳槽11底部的表面相接触,听筒4与防尘结构2正对;第二壳体5,第二壳体5与第一壳体1相固定,且第二壳体5与听筒4远离防水结构3的表面相接触。
第二壳体5与第一壳体1相固定,且第二壳体5紧压听筒4远离防水结构3的表面,进而使听筒紧压防水结构3以及防尘结构2,使防水结构3与防尘结构2一体成型,紧压在第一壳体1的容纳槽11内,使防水软胶31与第一壳体1的接触面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第一壳体1朝向第二壳体5一侧的部分表面具有连通孔111以及容纳槽11,连通孔111与外界连通,容纳槽11与连通孔111相连通,并且,容纳槽11由第一壳体1向第二壳体5延伸。此外,相连通的容纳槽11与连通孔111,使容纳槽11内的听筒4产生的声波通过连通孔111传播到外界,提高声波的传递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槽11为矩形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容纳槽11也可为其他形状的凹槽,例如,圆形凹槽。
容纳槽11远离第二壳体5的表面为容纳槽11的底部,垂直于容纳槽11底面且朝向容纳槽11内的表面为容纳槽11侧壁,听筒4位于容纳槽11内并与防水结构3远离容纳槽11底部的表面相接触,听筒4具有将电信号转换成声波的功能,听筒4正对防尘结构2,并且防尘结构2与容纳槽11底部的连通孔111正对,使听筒4产生的声波通过容纳槽11底部的连通孔111传播到外界。
防水结构3与容纳槽11底部表面和容纳槽11侧壁形成的拐角区域相接触,且绕拐角区域一圈。防尘结构2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面以及侧面具有防水结构3,防水结构3与防尘结构2一体成型设置于容纳槽11内,避免防尘结构2与第一壳体1之间产生密封失效的现象。其中,防尘结构2包括防尘网,防尘网为具有透气性的网状结构,防尘网可通过过滤外界的灰尘以及杂质,避免听筒4因为接触灰尘和杂质造成的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4,防水结构3包括:防水支架32,防水支架32具有镂空区321,防水支架32与听筒4的部分表面相接触,防尘结构2设置于防水支架32上且与镂空区321正对;防水软胶31,防水软胶31位于防水支架32远离听筒4的一侧,且与容纳槽11底部拐角区域、防尘结构2侧面、防尘结构2远离防水支架32的表面相接触;其中,防水支架32的硬度大于防水软胶31的硬度。
具体的,防水软胶31与容纳槽11底部拐角区域相接触,防水软胶31远离容纳槽11底部的表面具有向容纳槽11底部方向凹陷的第一安装区314,防尘结构2嵌入第一安装区314内,使防尘结构2朝向容纳槽11底部的表面以及防尘结构2的侧面与防水软胶31相接触,并且第一安装区314露出防尘结构2远离容纳槽11底部的表面与防水支架32朝向容纳槽11底部的部分表面相接触,防水支架32朝向容纳槽11底部的剩余表面与防水软胶31相接触。其中,防水软胶31为具有弹性的胶体材料,防水支架32为硬度大于防水软胶31硬度的材料,使防水支架32达到支撑防尘结构2以及防水软胶31的目的,并且,可以防止防水软胶31以及防尘结构2在紧压下发生形变,进而避免形变导致的密封失效问题。
另外,防水支架32具有提高声波传播效果的镂空区321,防水支架32的镂空区321正对防尘结构2和听筒4,防水支架32远离容纳槽11底部的表面与听筒4朝向容纳槽11底部的表面相接触,听筒4产生的声波通过防水支架32的镂空区321、防尘结构2以及第一壳体1上的连通孔111传播到外界。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在防尘结构2硬度足够大的情况下,防水结构3也可以仅包括防水软胶31,防尘结构2露出第一安装区314的表面与听筒4朝向容纳槽11底部的表面相接触,听筒4紧压防尘结构2,防尘结构2紧压防水软胶31,也可达到防水软胶31与第一壳体1的密封接触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4,防水软胶31还位于防水支架32朝向容纳槽11侧壁的侧面,且防水软胶31还与听筒4的部分表面相接触。
具体的,防水软胶31远离容纳槽11底部的表面除了具有放置防尘结构2的第一安装区314还包括第二安装区315,防水支架32嵌入第二安装区315与防尘结构2露出的表面、防水软胶31第二安装区315底部的表面、防水软胶31第二安装区315的侧面相接触,那么也就是说,防水支架32朝向容纳槽11侧壁的侧面具有防水软胶31,使防水结构3与容纳槽11之间通过防水软胶31相接触,增强了密封效果。此外,听筒4朝向容纳槽11底部的表面除了与防水支架32相接触外,还与防水软胶31相接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防水结构3也可以设置为防水支架32朝向容纳槽11侧壁的表面直接与容纳槽11侧壁相接触,听筒4朝向容纳槽11底部的表面与防水支架32相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4,容纳槽11与听筒4正对的底部具有环形的第一凹槽112;防水结构3包括:环形的第一防水条312,第一防水条312嵌入第一凹槽112内。
环形的第一凹槽112设置于容纳槽11与听筒4正对的底部且与防水结构3相接触的表面,第一防水条312位于防水结构3与第一凹槽112的对应位置,第一防水条312嵌入第一凹槽112内的设计,相比于不具有第一凹槽112以及第一防水条312的情况,防水结构3与容纳槽11的接触面积更大,提高防水结构3与第一壳体1的容纳槽11之间的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2围成封闭的环形;第一防水条312为防水胶条。
设置第一凹槽112为封闭的环形,如此,第一防水条312也相应设置成与第一凹槽112形状相匹配的环形。此外,第一防水条312为位于防水软胶31朝向容纳槽11底部的表面的防水胶条,封闭的环形设计提高了防水结构3与容纳槽11底部相接触的表面的密封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2与第一防水条312围成的环形为矩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2与第一防水条312围成的环形也可为不规则的形状或者其他形状的环形,例如,圆形。并且,封闭的第一凹槽112以及第一防水条312的数量可为多个,可进一步提高密封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2也可以为不封闭的环形,相应的,第一防水条312为相同形状的不封闭的环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4,容纳槽11侧壁具有环形的第二凹槽113;防水结构3包括:环形的第二防水条313,第二防水条313嵌入第二凹槽113内。
第二凹槽113位于容纳槽11侧壁与防水结构3相接触的表面,相应的,第二防水条313位于防水结构3上与第二凹槽113的对应位置,第二防水条313嵌入第二凹槽113内的设计,相比于不具有第二凹槽113以及第二防水条313的情况下,防水结构3与容纳槽11侧壁的接触面积更大,提高防水结构3与容纳槽11侧壁之间的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13围成封闭的环形;第二防水条313为防水胶条。
设置第二凹槽113为封闭的环形,如此,第二防水条313也相应设置成与第二凹槽113形状相匹配的环形。此外,第二防水条313为位于防水软胶31朝向容纳槽11侧壁的表面的防水胶条。封闭的防水胶条与第二凹槽113相配合,提高了防水结构3与容纳槽11侧壁相接触的表面的密封性。并且,封闭的第二凹槽113以及第二防水条313的数量可为多个,可进一步提高密封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13与第二防水条313围成的环形为矩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13围成不封闭的环形,第二防水条313为相同形状的不封闭环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7,听筒4包括:听筒支架41,听筒支架41与防水结构3远离容纳槽11底部的部分表面相接触;听筒本体42,听筒本体42与第二壳体5相接触。
听筒本体42与听筒支架41相固定,并且,听筒支架41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可降低组装难度。具体的,听筒本体42与第二壳体5朝向第一壳体1的表面相接触,使第二壳体5紧压听筒本体42,进而紧压听筒支架41以及防水结构3,提高防水结构3与第一壳体1之间的密封性。
此外,听筒本体42具有传递电信号的连接线,听筒本体42将电信号转换成声波以传播到外界。并且,在保证防水结构3与防尘结构2密封配合避免灰尘和杂质接触听筒4的情况下,听筒本体42具良好的防水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第二壳体5朝向听筒4的表面具有支撑结构51,支撑结构51与听筒4远离防水结构3的表面相接触。
具体的,为使与第一壳体1相固定的第二壳体5与听筒4接触并紧压听筒4,在第二壳体5朝向听筒4的表面设置支撑结构51,支撑结构51的一侧与听筒4远离防水结构3的表面接触,远离听筒4的另一侧与第二壳体5相接触。根据听筒4尺寸的大小,调整支撑结构51在第二壳体5朝向第一壳体1方向上的高度,可实现支撑结构51紧压听筒4的效果,并且提高了第二壳体5与听筒4之间配合的灵活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51与第二壳体5可以为一体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51与第二壳体5为可分离结构。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听筒结构,包括:相固定的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5;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5之间具有防水结构3、防尘结构2以及听筒4;防水结构3包括支撑固定防尘结构2的防水支架32,还包括提高密封性的防水软胶31,防水结构3与防尘结构2一体成型,通过第二壳体5紧压听筒4,听筒4紧压防水结构3,将防尘结构2固定于第一壳体1的容纳槽11内,保证密封性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避免了由于人工操作以及长时间使用造成的防水胶出现的粘贴缺陷问题,提高了听筒结构的防水效果,进而延长听筒4的使用寿命。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听筒结构。以下对电子设备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部分,可参考前述实施例的描述,以下将不做赘述。
电子设备包括:听筒结构,参考图3,听筒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具有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孔111以及与连通孔111相连通的容纳槽11;防尘结构2,防尘结构2位于容纳槽11内;防水结构3,防水结构3绕容纳槽11底部拐角区域一圈设置,以与容纳槽11的底部拐角区域相接触,且防水结构3还与防尘结构2相接触;听筒4,听筒4位于容纳槽11内,且与防水结构3远离容纳槽11底部的表面相接触,听筒4与防尘结构2正对;第二壳体5,第二壳体5与第一壳体1相固定,且第二壳体5与听筒4远离防水结构3的表面相接触。
电子设备包括听筒结构,听筒结构的听筒4设置于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5之间,且听筒4位于第一壳体1的容纳槽11内。此外,容纳槽11底部具有与听筒4正对的连通孔111,以提高声波的传递效果。听筒4与容纳槽11底部之间具有一体成型的防水结构3以及防尘结构2,防水结构3与容纳槽11接触,并且,听筒4紧压防水结构3和防尘结构2使防水结构3和防尘结构2组装于第一壳体1的容纳槽11内,产生较好的密封组装效果。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听筒4与外界的连通孔111之间具有防尘结构2,并且防尘结构2通过防水结构3与听筒结构的第一壳体1接触,通过第二壳体5紧压听筒4,听筒4紧压防水结构3以及防尘结构2,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避免外界的灰尘以及杂质接触听筒4,进而避免了听筒4防水失效造成的损坏,提高听筒4的防水效果,进而提高电子设备整体的防水效果,提升了电子设备的可靠性。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自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听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1),所述第一壳体(1)具有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孔(111)以及与所述连通孔(111)相连通的容纳槽(11);
防尘结构(2),所述防尘结构(2)位于所述容纳槽(11)内;
防水结构(3),所述防水结构(3)绕所述容纳槽(11)底部拐角区域一圈设置,以与所述容纳槽(11)的底部拐角区域相接触,且所述防水结构(3)还与所述防尘结构(2)相接触;
听筒(4),所述听筒(4)位于所述容纳槽(11)内,且与所述防水结构(3)远离所述容纳槽(11)底部的表面相接触,所述听筒(4)与所述防尘结构(2)正对;
第二壳体(5),所述第二壳体(5)与所述第一壳体(1)相固定,且所述第二壳体(5)与所述听筒(4)远离所述防水结构(3)的表面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听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3)包括:
防水支架(32),所述防水支架(32)具有镂空区(321),所述防水支架(32)与所述听筒(4)的部分表面相接触,所述防尘结构(2)设置于所述防水支架(32)上且与所述镂空区(321)正对;
防水软胶(31),所述防水软胶(31)位于所述防水支架(32)远离所述听筒(4)的一侧,且与所述容纳槽(11)底部拐角区域、所述防尘结构(2)侧面、所述防尘结构(2)远离所述防水支架(32)的表面相接触;
其中,所述防水支架(32)的硬度大于所述防水软胶(31)的硬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听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软胶(31)还位于所述防水支架(32)朝向所述容纳槽(11)侧壁的侧面,且所述防水软胶(31)还与所述听筒(4)的部分表面相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听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11)与所述听筒(4)正对的底部具有环形的第一凹槽(112);所述防水结构(3)包括:环形的第一防水条(312),所述第一防水条(312)嵌入所述第一凹槽(112)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听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12)围成封闭的环形;所述第一防水条(312)为防水胶条。
6.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听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11)侧壁具有环形的第二凹槽(113);所述防水结构(3)包括:环形的第二防水条(313),所述第二防水条(313)嵌入所述第二凹槽(113)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听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113)围成封闭的环形;所述第二防水条(313)为防水胶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听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听筒(4)包括:
听筒支架(41),所述听筒支架(41)与所述防水结构(3)远离所述容纳槽(11)底部的部分表面相接触;
听筒本体(42),所述听筒本体(42)与所述第二壳体(5)相接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听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5)朝向所述听筒(4)的表面具有支撑结构(51),所述支撑结构(51)与所述听筒(4)远离所述防水结构(3)的表面相接触。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听筒结构。
CN202220147195.2U 2022-01-19 2022-01-19 听筒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73358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47195.2U CN217335847U (zh) 2022-01-19 2022-01-19 听筒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47195.2U CN217335847U (zh) 2022-01-19 2022-01-19 听筒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35847U true CN217335847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94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47195.2U Active CN217335847U (zh) 2022-01-19 2022-01-19 听筒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358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08756B (zh) 麦克风组件及电子设备
CA3105393C (en) Mobile terminal
CN108566464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10995907B (zh) 电子设备
KR101983792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스피커 모듈
CN106412777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10469408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3497845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3923284B (zh) 电子设备
US11057507B2 (en) Electronic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2752629U (zh) 电声组件、智能手表以及电子设备
US6553119B1 (en) Acoustic component mounting structure for portable radio unit
CN107197398B (zh) 扬声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EP1670219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icrophone holder therefor
CN217335847U (zh) 听筒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N111049958B (zh) 接口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10518454U (zh) 终端设备的麦克风音腔密封结构以及终端设备
JPH0983623A (ja) 接話型マイクロホンの取付構造
CN213581756U (zh) 防水膜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WO2022012615A1 (zh) 扬声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418913B (zh) 电子装置
CN217883795U (zh) 无线耳机
CN106993250B (zh) 扬声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21010296U (zh) 耳机组件及耳机
CN218162524U (zh) 一种手机壳体的拾音密封组件和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