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20683U - 一种复合冲浪板尾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冲浪板尾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20683U
CN217320683U CN202220976025.5U CN202220976025U CN217320683U CN 217320683 U CN217320683 U CN 217320683U CN 202220976025 U CN202220976025 U CN 202220976025U CN 217320683 U CN217320683 U CN 217320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tail vane
surfboard
main body
t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7602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敦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Huiyang Xingde Sport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Huiyang Xingde Sport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Huiyang Xingde Sport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Huiyang Xingde Sport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7602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20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20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206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40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复合冲浪板尾舵,涉及冲浪板领域。该复合冲浪板尾舵及其RTM工艺包括尾舵主体,所述尾舵主体由内衬板、加强层和面层组成,所述内衬板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加强层设置在内衬板的外侧,所述面层设置在加强层的外侧,所述面层的外侧且靠近弧形边缘处设置有弧形架;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底板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底板的下方,且与底板相互平行。该复合冲浪板尾舵及其RTM工艺,内衬板、加强层以及面层之间通过RTM工艺加工成型,并在加工成型过程中固化活动套、玻璃纤维网、弧形架和碳纤维束进行加强,使尾舵主体形成复合型的高强度结构,增强尾舵主体的使用性能,避免尾舵主体因碰触而出现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冲浪板尾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浪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复合冲浪板尾舵。
背景技术
冲浪板尾舵是指安装在冲浪板的尾部,用于提高冲浪板稳定性和控制性的鱼鳍状结构,从而方便使用人员控制冲浪板的前进方向。
冲浪板尾舵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单个或多个尾舵组合使用,通过安装机构将尾舵相互对称的安装在冲浪板的底部,从而通过尾舵提高冲浪板的平衡性和控制性,根据尾舵的组合形式不同,尾舵对冲浪板的稳定性和控制性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现有的冲浪板尾舵通常采用树脂材料注塑成型,尾舵的内部通常至包含树脂材料,其内部的结构较为单一,在使用过程中展现的结构强度和性能较差,当尾舵与其他发生碰撞时,易使尾舵断裂而影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冲浪板尾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冲浪板尾舵结构单一且强度较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复合冲浪板尾舵,包括:
尾舵主体,所述尾舵主体由内衬板、加强层和面层组成,所述内衬板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加强层设置在内衬板的外侧,且底部与定位板相连,所述面层设置在加强层的外侧,所述面层的外侧且靠近弧形边缘处设置有弧形架;
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设置在尾舵主体的下方,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底板和固定板,所述底板设置在定位板的下方,且与定位板焊接固定,所述固定板设置在底板的下方,且与底板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内衬板上且位于定位板的上方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定位孔,所述内衬板的前后两侧表面上且位于定位孔的上方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加强棱。
优选的,所述加强层的外侧设置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玻璃纤维网。
优选的,所述弧形架的外侧设置有缓冲垫,所述弧形架的内侧且靠近中心处设置有与面层相连的连接板。
优选的,所述面层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碳纤维束。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且靠近中心处设置有卡块,所述底板底部且位于卡块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螺纹柱。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且靠近中心处开设有与卡块相连的卡槽,所述固定板上且位于卡槽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冲浪板尾舵,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该复合冲浪板尾舵,通过设置有内衬板、加强层和面层等,内衬板、加强层以及面层之间通过RTM工艺加工成型,并在加工成型过程中固化活动套、玻璃纤维网、弧形架和碳纤维束进行加强,通过内衬板对尾舵主体内部进行加强,避免尾舵主体出现断裂,通过活动套和玻璃纤维网对加强层进一步提升,提高加强层的强度和性能,通过碳纤维束对面层的内部进行加强,并使弧形架在面层的边缘进行防护,从而使尾舵主体形成复合型的高强度结构,增强尾舵主体的使用性能,提高尾舵主体的使用寿命,避免尾舵主体因碰触而出现损坏。
2、该复合冲浪板尾舵,通过设置有底板和固定板,底板与定位板焊接固定,在对尾舵主体进行使用时,将底板移动至冲浪板主体的下方,将固定板移动至冲浪板主体的上方,使卡块贯穿冲浪板主体并与卡槽卡接配合,然后,通过固定孔使用螺栓与螺纹柱固定连接,从而可对底板进行固定,进而可将尾舵主体安装固定,同时,卡块在冲浪板主体对尾舵主体进行限制,提高尾舵主体的稳定性,从而方便尾舵主体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衬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强层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面层结构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衬板;11、定位板;12、定位孔;13、加强棱;2、加强层;21、活动套;22、玻璃纤维网;3、面层;31、弧形架;32、缓冲垫;33、连接板;34、碳纤维束;4、底板;41、卡块;42、螺纹柱;5、固定板;51、卡槽;52、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复合冲浪板尾舵
根据附图1—2所示,尾舵主体,尾舵主体由内衬板1、加强层2和面层3组成,内衬板1的底部焊接固定有定位板11,加强层2设置在内衬板1的外侧,且底部与定位板11一体成型,面层3设置在加强层2的外侧,且与面层3一体成型,面层3的外侧且靠近弧形边缘处设置有弧形架31,弧形架31与面层3模塑成型;
安装组件,安装组件设置在尾舵主体的下方,安装组件包括底板4和固定板5,底板4设置在定位板11的下方,且与定位板11焊接固定,固定板5设置在底板4的下方,且与底板4相互平行。
根据附图3所示,内衬板1上且位于定位板11的上方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定位孔12,在对加强层2进行成型加工时,树脂液体通过定位孔12可均匀分布到内衬板1的前后两侧,提高内衬板1与加强层2之间的连接效果,进而增强尾舵主体内部的结构强度,内衬板1的前后两侧表面上且位于定位孔12的上方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加强棱13,通过加强棱13可对内衬板1的结构强度进行加强,避免内衬板1出现弯曲变形,进而保证尾舵主体的结构强度,方便尾舵主体进行使用。
根据附图4所示,加强层2的外侧设置有活动套21,活动套21采用不锈钢金属材料构成,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和结构强度,通过活动套21方便加强层2与面层3进行连接,同时提高加强层2的结构强度,活动套2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玻璃纤维网22,玻璃纤维网22可作为加强层2的增强材料,提高加强层2的强度和性能,方便加强层2对尾舵主体的整体强度进行加强。
根据附图5所示,弧形架31的外侧设置有缓冲垫32,缓冲垫32与弧形架31粘合固定,弧形架31可对面层3边缘的结构强度进行加强,同时,缓冲垫32采用橡胶材料构成,通过缓冲垫32可在面层3的边缘进行防护,避免面层3的边缘出现磨损而影响尾舵主体的流畅性,弧形架31的内侧且靠近中心处设置有与面层3相连的连接板33,通过连接板33可增加弧形架31与面层3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面层3在固化过程中与弧形架31的连接效果,进而避免弧形架31脱落而影响使用。
面层3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碳纤维束34,通过碳纤维束34可对面层3的内部进行加强,提高面层3的结构强度和性能,避免尾舵主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坏。
根据附图6所示,底板4的底部且靠近中心处焊接固定有卡块41,底板4底部且位于卡块4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螺纹柱42。
固定板5上且靠近中心处开设有与卡块41相连的卡槽51,卡块41与卡槽51卡接配合,固定板5上且位于卡槽5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固定孔52,固定板5通过固定孔52可使用螺栓与螺纹柱42连接,进而方便对底板4进行安装固定。
工作原理:在成型过程中,内衬板1、加强层2以及面层3之间通过RTM工艺加工成型,首先,使内衬板1在尾舵主体内部进行加强支撑,接着,使活动套21和玻璃纤维网22对加强层2进一步提升,使加强层2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然后,碳纤维束34对面层3的内部进行加强,使弧形架31对面层3的边缘进行防护,使缓冲垫32在弧形架31的外侧进行缓冲防护,从而防止面层3的边缘出现磨损,使尾舵主体形成复合型的高强度结构,增强尾舵主体的使用性能,提高尾舵主体的使用寿命,避免尾舵主体因碰触而出现损坏;
在使用过程时,首先,将底板4移动至冲浪板主体的下方,将固定板5移动至冲浪板主体的上方,使卡块41贯穿冲浪板主体并与卡槽51卡接配合,使螺纹柱42贯穿冲浪板主体并延伸至固定板5的底部,然后,通过固定孔52使用螺栓与螺纹柱42固定连接,从而使底板4与固定板5固定连接,从而对尾舵主体进行安装固定,方便尾舵主体进行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复合冲浪板尾舵,其特征在于,包括尾舵主体和对尾舵主体进行安装固定的安装组件:
尾舵主体,所述尾舵主体由内衬板(1)、加强层(2)和面层(3)组成,所述内衬板(1)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板(11),所述加强层(2)设置在内衬板(1)的外侧,且底部与定位板(11)相连,所述面层(3)设置在加强层(2)的外侧,所述面层(3)的外侧且靠近弧形边缘处设置有弧形架(31);
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设置在尾舵主体的下方,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底板(4)和固定板(5),所述底板(4)设置在定位板(11)的下方,且与定位板(11)焊接固定,所述固定板(5)设置在底板(4)的下方,且与底板(4)相互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冲浪板尾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板(1)上且位于定位板(11)的上方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定位孔(12),所述内衬板(1)的前后两侧表面上且位于定位孔(12)的上方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加强棱(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冲浪板尾舵,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2)的外侧设置有活动套(21),所述活动套(2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玻璃纤维网(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冲浪板尾舵,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架(31)的外侧设置有缓冲垫(32),所述弧形架(31)的内侧且靠近中心处设置有与面层(3)相连的连接板(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冲浪板尾舵,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3)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碳纤维束(3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冲浪板尾舵,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的底部且靠近中心处设置有卡块(41),所述底板(4)底部且位于卡块(4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螺纹柱(4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冲浪板尾舵,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5)上且靠近中心处开设有与卡块(41)相连的卡槽(51),所述固定板(5)上且位于卡槽(5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固定孔(52)。
CN202220976025.5U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复合冲浪板尾舵 Active CN217320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76025.5U CN217320683U (zh)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复合冲浪板尾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76025.5U CN217320683U (zh)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复合冲浪板尾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20683U true CN217320683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49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76025.5U Active CN217320683U (zh)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复合冲浪板尾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206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320683U (zh) 一种复合冲浪板尾舵
CN201824979U (zh) 保险杠及其汽车
CN204250298U (zh) 玻璃钢船艇甲板结构
CN207955794U (zh) 一种一体式冲压安全汽车后盖外板结构
CN212053438U (zh) 用于地热发电的玻璃钢围板
CN20825826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无人机通信设备
CN212766513U (zh) 车辆尾翼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8344317U (zh) 一种汽车方向机支架
CN201901201U (zh) 一种带有缓冲器的鞍座
CN204472815U (zh) 一种鱼雷罐车清障器
CN221072501U (zh) 一种带有护舷架的连接结构的d型橡胶护舷
CN211565626U (zh) 一种玻璃钢格栅封边用夹具
CN104228576A (zh) 一种塑料油门踏板杆结构
CN207997829U (zh) 一种车身下防护装置
CN215883845U (zh) 一种轻量化大型重卡导流罩
CN201769986U (zh) 新型组合式船体
CN221049787U (zh) 一种便于快速对接的外门槛
CN220748972U (zh) 一种防变形的弓形拖网滑轮
CN210912623U (zh) 一种汽车顶盖横梁结构
CN217107758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用内部铆钉结构
CN207000595U (zh) 玻璃钢划槽
CN210956745U (zh) 一种轻型蓄电池系统
CN217177650U (zh) 一种纤维增强塑料成型汽车abs阀支架
CN218577866U (zh) 前机舱封板拉延组件
CN221023589U (zh) 一种轻量化的重型载货汽车的前下部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