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20583U - 一种新型边撑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边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20583U
CN217320583U CN202220831060.8U CN202220831060U CN217320583U CN 217320583 U CN217320583 U CN 217320583U CN 202220831060 U CN202220831060 U CN 202220831060U CN 217320583 U CN217320583 U CN 2173205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e
frame
mounting plate
spik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3106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杰
吴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Pint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Pint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Pint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Pint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3106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205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205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205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边撑,属于两轮车的技术领域。一种新型边撑包括安装座、撑脚以及触发开关;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安装座固定于车架上,撑脚的上端铰接于安装座上,同时,将触发开关设置于安装座和撑脚之间,且触发开关电连接至车辆的供电电路中,使得撑脚在下放和收起两种状态之间切换时,触发开关能进行相应的通断控制,使得在撑脚下放时,车辆的供电电路被切断,实现停车后车辆自动断电的目的,既能满足传统边撑对车辆的支撑需求,还能方便驾驶者对车辆的控制,另外还能防止驾驶者因未及时将边撑收起而导致车辆易被绊倒、路面易被刮伤的安全风险,拓展了边撑的功能,利于两轮车的使用和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边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两轮车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新型边撑。
背景技术
两轮车作为交通工具中的一种,能满足载人载物的使用需求,并且,体积小,通行限制小,成本低,仍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由于两轮车,如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其本身结构的限制,自然状态稳定性较差,在无驾驶者操作的情况下极易朝向一侧倾倒,因此,两轮车的车架一侧的底部会设置边撑,方便在停车后对车辆进行支撑,防止车辆停止后出现倾倒问题。但是,目前市面上现有的边撑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仅满足支撑的使用需求。另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有驾驶者在驾驶时忘记将边撑收起来,不仅易绊倒车辆,还会刮伤路面,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两轮车的使用和推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新型边撑,以设置多功能边撑,通过在撑脚和安装座之间设置有触发开关,通过触发开关检测撑脚是否收起,并将触发开关电连接至车辆的供电电路中,可在撑脚在支撑状态时能切断车辆的供电电路,而在撑脚收起后能导通车辆的供电电路,使得在边撑放下时车辆自动断电,拓展了边撑的功能,同时也是防止了驾驶者忘记收起边撑的情况下驾驶车辆带来的安全风险,利于两轮车的使用和推广。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边撑,安装于两轮车的车架上,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
安装座,安装座固定设置于车架的一侧的底部,且安装座的一侧伸出至车架外;
撑脚,撑脚的上端铰接于安装座伸出车架外的一侧上,撑脚的下端自由布置;
触发开关,触发开关设置于安装座和撑脚之间,触发开关包括感应开关和触发件,感应开关设置于安装座上,触发件安装于撑脚上并跟随撑脚运动,同时,在撑脚处于下放状态时,触发件正对感应开关,并且,感应开关电连接于两轮车的供电电路上。
上述的一种新型边撑,其中,安装座伸出至车架外的一侧上设置有突出布置的第一连接柱,撑脚的上端还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柱对应的第二连接柱,且第二连接柱位于撑脚和安装座的铰接处的下方,同时,还设置有一拉紧弹簧,拉紧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上。
上述的一种新型边撑,其中,安装座包括安装板和连接板,连接板从车架的底部的中间朝向一侧延伸并伸出至车架外,同时,安装板固定连接于连接板伸出车架外的一端上,撑脚铰接于安装板上,且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伸出的限位凸沿,在撑脚处于下放状态时,撑脚的一侧抵靠于限位凸沿上,同时,第一连接柱的一端固定于安装板上,并且,安装板和连接板为焊接连接。
上述的一种新型边撑,其中,连接板上且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强筋,连接板背离安装板的一端与车架焊接连接。
上述的一种新型边撑,其中,连接板伸出车架外的一端倾斜朝上弯折,安装板与水平面呈锐角布置。
上述的一种新型边撑,其中,第一连接柱位于安装板靠近车架的一侧,第二连接柱位于撑脚靠近车架的一侧,同时,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上均开设有限位槽,拉紧弹簧的两端分别卡入至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的限位槽内。
上述的一种新型边撑,其中,撑脚的下端且位于其背离车架的一侧设置有突出的辅助杆。
上述的一种新型边撑,其中,感应开关为槽型光电开关,触发件为挡片。
上述的一种新型边撑,其中,感应开关安装于安装板上,且感应开关和安装板之间还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一侧固定安装于安装板上且位于撑脚和安装板的铰接处的旁侧,感应开关通过螺纹紧固件安装于固定板背离安装板的一侧上。
上述的一种新型边撑,其中,触发件包括固定部和遮挡部,固定部贴设于撑脚铰接于安装板的部位上,固定部的一侧设置有遮挡部,且遮挡部朝远离撑脚的方向延伸出,同时,固定部的两侧边沿弯折并形成限位沿,且在固定部贴设于撑脚上时,两限位沿分别抵靠于撑脚的两侧。
上述的一种新型边撑,其中,还包括辅助稳定结构,辅助稳定结构包括抵紧弹簧和钢珠,安装板上且位于铰接有撑脚的面上开设有盲孔,撑脚的两侧分别开设有限位孔,同时,抵紧弹簧位于盲孔内,钢球位于盲孔的孔口处并抵靠于抵紧弹簧上,且撑脚在安装板上转动时,两限位孔选择性与钢球对应。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上述的新型边撑,通过在边撑的安装座和撑脚之间设置有触发开关,且触发开关电连接于两轮车的供电电路中,检测撑脚的状态,使得在撑脚下放时,车辆的供电电路被切断,在撑脚收起时,车辆的供电电路被导通,可保证在停车后车辆能自动断电,既能方便车辆的控制,又能防止驾驶者因忘记收起边撑的情况下驾驶车辆带来的安全风险,在保留原有边撑具有支撑功能的前提下,拓展了边撑的功能,更利于两轮车的使用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边撑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安装座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触发开关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辅助稳定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中:1、车架;2、安装座;21、安装板;22、连接板;211、第一连接柱;212、限位凸沿;221、加强筋;2111、限位槽;3、撑脚;31、第二连接柱;32、辅助杆;33、限位孔;4、触发开关;41、感应开关;42、触发件;411、固定板;421、固定部;422、遮挡部;4211、限位沿;5、辅助稳定结构;51、抵紧弹簧;52、钢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4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边撑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边撑安装于两轮车的车架1上,从而满足两轮车在停车状态下的支撑需求。此时,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边撑包括:安装座2、撑脚3以及触发开关4。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安装座的结构图。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座2固定设置于车架1的一侧的底部,使得在车辆停车并朝向该侧倾斜时,安装座2能通过后续与其配合的撑脚3对车辆进行支撑,防止车辆出现倾倒问题。并且,安装座2的一侧伸出至车架1外,通过安装座2伸出车架1外的一端为后续撑脚3的铰接提供了足够大的安装基础,安装更方便。
具体的,撑脚3的上端铰接于安装座2伸出车架1外的一侧上,并且,撑脚3的下端自由布置,从而使得撑脚3可在安装座2上绕其铰接处摆动,当撑脚3朝下摆动时,撑脚3处于下放状态,对车架1起支撑作用,而当撑脚3朝上摆动时,撑脚3处于收起状态,此时车辆能安全行驶。
具体的,触发开关4设置于安装座2和撑脚3之间,用于检测撑脚3在安装座2上所处的位置,从而为后续通过触发开关4断开车辆的供电电路提供了条件。此时,触发开关4又包括感应开关41和触发件42,将感应开关41设置于安装座2上,将触发件42安装于撑脚3上并跟随撑脚3运动,使得在撑脚3摆动时,触发件42也跟随撑脚3摆动,而感应开关41则相对固定,使得触发件42能相对于感应开关41运动,为后续能顺利触发感应开关41而实现对车辆的供电电路的切断提供了条件。同时,在撑脚3处于下放状态时,将触发件42正对感应开关41,即在撑脚3下放而支撑车架1时,车辆处于停车状态下,此时,触发件42正对感应开关41,感应开关41检测到触发件42而做出断开的操作,而车辆需要启动时,驾驶者需要先将撑脚3收起,此时,触发件42偏离感应开关41,感应开关41无法检测到触发件42而做出闭合的操作,从而满足后续停车自动断电,避免驾驶过程中边撑未收起引起的安全隐患问题。并且,感应开关41电连接于两轮车的供电电路上,即通过感应开关41实现对车辆的供电电路通断的控制,满足车辆停车断电的使用需求,同时也防止了驾驶过程中因边撑未收导致的安全风险。值得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提出的车辆的供电电路为现有市面上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上已经在使用的供电电路,此时,感应开关41串联至该供电电路的总供电线路中,能通过感应开关41控制供电电路的通断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更加具体的,安装座2伸出至车架1外的一侧上设置有突出布置的第一连接柱211,通过第一连接柱211在安装座2上形成一凸起结构,同时,撑脚3的上端还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柱211对应的第二连接柱31,即通过第二连接柱31在撑脚3上形成另一凸起结构,为后续拉紧弹簧的安装提供了条件。并且,第二连接柱31位于撑脚3和安装座2的铰接处的下方,使得第二连接柱31和第一连接柱211之间的距离最小,减少了后续安装于第一连接柱211和第二连接柱31之间的弹簧的长度,节省了资源,降低了成本。同时,安装座2和撑脚3之间还设置有一拉紧弹簧,并且,拉紧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柱211和第二连接柱31上,通过拉紧弹簧为撑脚3提供了拉力,使得撑脚3下放或收起时均能被拉住,有效防止了撑脚3自由移动导致的安全隐患问题。
更加具体的,安装座2又包括安装板21和连接板22,此时,连接板22从车架1的底部的中间朝向一侧延伸并伸出至车架1外,使得连接板22能覆盖车架1宽度方向的一半,提升了连接板22在车架1上安装的稳定性。同时,安装板21固定连接于连接板22伸出车架1外的一端上,并将撑脚3铰接于安装板21上,通过安装板21为撑脚3提供了足够大的安装载体,同时也使得撑脚3和车架1之间保持有一定距离,为撑脚3能顺利下放和收起提供了条件。优选的,安装板21的上端可直接连接于车架1上,进一步加强了安装板21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并且,安装板21的一侧设置有伸出的限位凸沿212,限位凸沿212位于撑脚3下放方向的前方,使得在撑脚3处于下放状态时,撑脚3的一侧能抵靠于限位凸沿212上,通过限位凸沿212为撑脚3提供限位,防止撑脚3下放时过度偏摆而导致支撑失效的问题,结构设计更合理。同时,第一连接柱211的一端固定于安装板21上,使得安装板21也为第一连接柱211提供了安装载体。并且,安装板21和连接板22为焊接连接,提高了安装板21和连接板22之间的连接强度,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连接板22上且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强筋221,使得加强筋221能覆盖连接板22的长度方向,提高了连接板22本身的结构强度,承载能力更强,支撑能力更好。优选的,加强筋221为连接板22的一表面拉伸形成,整体性更好。同时,连接板22背离安装板21的一端与车架1焊接连接,同样提高了连接板22和车架1之间的连接强度的,支撑稳定性更高,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连接板22伸出车架1外的一端倾斜朝上弯折,同时,安装板21与水平面呈锐角布置,通过连接板22和安装板21相互配合,使得铰接于安装板21上的撑脚3能与水平面呈夹角布置,从而使得后续停车时,车辆能与水平面呈倾斜布置,并且车辆倾斜的一侧为有边撑的一侧,从而使得车辆能被边撑稳定支撑,满足停车需求。
更加具体的,第一连接柱211位于安装板21靠近车架1的一侧,同时,第二连接柱31位于撑脚3靠近车架1的一侧,使得第一连接柱211和第二连接柱31均处于靠近车架1的一侧,通过安装板21将第一连接柱211遮盖,通过撑脚3将第二连接柱31遮盖,实现了对第一连接柱211和第二连接柱31的隐藏。同时,第一连接柱211和第二连接柱31上均开设有限位槽2111,拉紧弹簧的两端分别卡入至第一连接柱211和第二连接柱31的限位槽2111内,通过限位槽2111为拉紧弹簧的端部提供了限位,从而防止了拉紧弹簧在第一连接柱211和第二连接柱31上出现滑动的问题,安全保障性更高。
更加具体的,撑脚3的下端且位于其背离车架1的一侧设置有突出的辅助杆32,通过辅助杆32进一步伸出至车架1外,方便了后续驾驶者下放或收起撑杆,使用更方便。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触发开关的结构图。如图1、图3所示,感应开关41为槽型光电开关,其体积小,适用于安装空间较小的结构上的安装需求,并且,成本低,感应灵敏。另外,与槽型感应开关41配合的触发件42为挡片,能在伸入至槽型光电开关的感应槽内后能遮挡住光线即可,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方便。值得指出的是,槽型光电开关可以为型号为CPG-TF05P3Y的小型光电式传感器,后续使用者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合适型号的槽型光电开关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更加具体的,感应开关41安装于安装板21上,此时,感应开关41和安装板21之间还设置有固定板411,并且,固定板411的一侧固定安装于安装板21上且位于撑脚3和安装板21的铰接处的旁侧,同时,感应开关41通过螺纹紧固件安装于固定板411背离安装板21的一侧上,即通过固定板411作为感应开关41在安装板21上安装的中间载体,拓展了安装板21上用于安装感应开关41的部位的安装面积,使得感应开关41安装后更稳定且可靠。
更加具体的,触发件42又包括固定部421和遮挡部422,将固定部421贴设于撑脚3铰接于安装板21的部位上,实现了在撑脚3上的安装。同时,固定部421的一侧设置有遮挡部422,且遮挡部422朝远离撑脚3的方向延伸出,使得在固定部421跟随撑脚3摆动时,遮挡部422也能跟随摆动而进出槽型光电开关的感应槽,满足使用需求。同时,固定部421的两侧边沿弯折并形成限位沿4211,并且在固定部421贴设于撑脚3上时,两限位沿4211分别抵靠于撑脚3的两侧,通过两限位沿4211限制了固定部421在撑脚3上的移动,使得固定部421能更稳定地安装于撑脚3上并跟随撑脚3摆动,结构设计更合理。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辅助稳定结构的剖视图。如图1和图4所示,安装板21和撑脚3之间还设置有辅助稳定结构5。此时,辅助稳定结构5又包括抵紧弹簧51和钢珠52,于安装板21上且位于铰接有撑脚3的面上开设有盲孔,并且,于撑脚3的两侧分别开设有限位孔33,且两限位孔33位于以撑脚3的铰接点为圆心的同一圆上,为后续撑脚3在摆动时,两限位孔33均能与盲孔对应提供了条件。同时,抵紧弹簧51位于盲孔内,使得抵紧弹簧51的一端能抵靠于盲孔的孔底内,而钢球位于盲孔的孔口处并抵靠于抵紧弹簧51上,使得钢球能通过抵紧弹簧51支撑,同时,撑脚3在安装板21上转动时,两限位孔33选择性与钢球对应,即在撑脚3有下放状态转变为收起状态或由收起状态转变为下放状态时,钢球从其中一限位孔33内脱出并压缩,直至移动至与另一限位孔33配合,实现对撑脚3两种状态下的限位,辅助拉紧弹簧对撑脚3进行限制,进一步提升了撑脚3在收起或下放两种状态下的稳定性,防止出现撑脚3自动摆动而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结构设计更合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边撑,包括安装座2、撑脚3以及触发开关4;通过将安装座2固定于车架1上,撑脚3的上端铰接于安装座2上,同时,将触发开关4设置于安装座2和撑脚3之间,且触发开关4电连接至车辆的供电电路中,使得撑脚3在下放和收起两种状态之间切换时,触发开关4能进行相应的通断控制,使得在撑脚3下放时,车辆的供电电路被切断,实现停车后车辆自动断电的目的,既能满足传统边撑对车辆的支撑需求,还能方便驾驶者对车辆的控制,另外还能防止驾驶者因未及时将边撑收起而导致车辆易被绊倒、路面易被刮伤的安全风险,拓展了边撑的功能,利于两轮车的使用和推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边撑,安装于两轮车的车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一侧的底部,且所述安装座的一侧伸出至所述车架外;
撑脚,所述撑脚的上端铰接于所述安装座伸出所述车架外的一侧上,所述撑脚的下端自由布置;
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撑脚之间,所述触发开关包括感应开关和触发件,所述感应开关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触发件安装于所述撑脚上并跟随所述撑脚运动,同时,在所述撑脚处于下放状态时,所述触发件正对所述感应开关,并且,所述感应开关电连接于所述两轮车的供电电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边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伸出至所述车架外的一侧上设置有突出布置的第一连接柱,所述撑脚的上端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柱对应的第二连接柱,且所述第二连接柱位于所述撑脚和所述安装座的铰接处的下方,同时,还设置有一拉紧弹簧,所述拉紧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边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从车架的底部的中间朝向一侧延伸并伸出至所述车架外,同时,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板伸出所述车架外的一端上,所述撑脚铰接于所述安装板上,且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伸出的限位凸沿,在所述撑脚处于下放状态时,所述撑脚的一侧抵靠于所述限位凸沿上,同时,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并且,所述安装板和所述连接板为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边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且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强筋,所述连接板背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车架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边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伸出所述车架外的一端倾斜朝上弯折,所述安装板与水平面呈锐角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边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柱位于所述安装板靠近所述车架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柱位于所述撑脚靠近所述车架的一侧,同时,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上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拉紧弹簧的两端分别卡入至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的所述限位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边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撑脚的下端且位于其背离所述车架的一侧设置有突出的辅助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边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开关为槽型光电开关,所述触发件为挡片。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边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开关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且所述感应开关和所述安装板之间还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且位于所述撑脚和所述安装板的铰接处的旁侧,所述感应开关通过螺纹紧固件安装于所述固定板背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边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包括固定部和遮挡部,所述固定部贴设于所述撑脚铰接于所述安装板的部位上,所述固定部的一侧设置有遮挡部,且所述遮挡部朝远离所述撑脚的方向延伸出,同时,所述固定部的两侧边沿弯折并形成限位沿,且在所述固定部贴设于所述撑脚上时,两所述限位沿分别抵靠于所述撑脚的两侧。
CN202220831060.8U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新型边撑 Active CN2173205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31060.8U CN217320583U (zh)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新型边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31060.8U CN217320583U (zh)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新型边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20583U true CN217320583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46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31060.8U Active CN217320583U (zh)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新型边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205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375015A1 (en) Motorized reverse trike with tiltable body
KR101270756B1 (ko) 접철식 퀵보드
US6871867B2 (en) Multi-linking,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s
CN217320583U (zh) 一种新型边撑
CN107972764B (zh) 电动自行车停放系统
CN108189933B (zh) 电动自行车错位停放系统
CN209797424U (zh) 一种可调节的叉车护顶架
CN209634654U (zh) 一种全地形电动助力三轮车
CN2810417Y (zh) 可折叠、行走的多用架装置
JP3154044U (ja) 二輪車用静態時側倒防止スタンド
KR200453281Y1 (ko) 자전거 보관함
CN206800247U (zh) 一种可移动的led警示灯
GB2391844A (en) Motorcycle with side wheels
CN109250023A (zh) 三折车便携支撑行走结构
CN221835472U (zh) 一种随行车的立杆翻转折叠结构
CN2568517Y (zh) 自行车翻转式书包架
CN208882013U (zh) 一种可折叠代步车
CN204210674U (zh) 边三轮摩托车悬挂系统
CN112046663B (zh) 一种可折叠滑板车
CN2696964Y (zh) 一种带后脚蹬的摩托车站架
CN215399009U (zh) 一种兼具省力与弹性可调的中撑结构
CN2568511Y (zh) 摩托车省力站架
CN219668406U (zh) 随行车的立杆翻转锁定结构
CN221049864U (zh) 一种可折叠防滑落的三轮摩托车多功能车厢
CN209634644U (zh) 一种山地车用可调节车篮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