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10674U - 边三轮摩托车悬挂系统 - Google Patents

边三轮摩托车悬挂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10674U
CN204210674U CN201420618211.7U CN201420618211U CN204210674U CN 204210674 U CN204210674 U CN 204210674U CN 201420618211 U CN201420618211 U CN 201420618211U CN 204210674 U CN204210674 U CN 2042106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eeches pipe
section
sidecar
limit
horizontal se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1821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毅
曾宪富
杜忠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Yinga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Yinga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Yinga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Yinga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1821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106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106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106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边三轮摩托车悬挂系统,包括主车和连接在主车右侧的边车,在边车远离主车的一边固定有支撑架,在支撑架前端的下部连接有水平的第一边叉管,在第一边叉管后部与第一水平段之间连接有至少一根减震弹簧,减震弹簧前高后低倾斜布置,并且减震弹簧的上下两端各自与支撑架和第一边叉管铰接,在边车上安装有与第一边叉管平行的第二边叉管,第二边叉管的前端与边车铰接,在第二边叉管和第一边叉管的中部之间连接有边轮轴,所述边轮轴上装有边轮。这样边轮的安装更加可靠,边轮可以根据实际受力情况利用减震弹簧实现自我微调,使整车行进更加平稳,极大地提高了边车的乘坐舒适性,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加工简便和成本低廉等特点。

Description

边三轮摩托车悬挂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边三轮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讲,特别涉及一种边三轮摩托车悬挂系统。
背景技术
边三轮摩托车又叫侧三轮摩托车,是一种在两轮摩托车右侧装有边车的摩托车,传统的边三轮摩托车主要用于军队作战和警察执勤。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民众的生活中也越来越多地使用边三轮摩托车。现有边三轮摩托车的悬挂系统主要是在边车远离主车的右侧连接摇臂,在摇臂上安装边轮,并且在摇臂和边车之间安装减震弹簧,也有在边车下方安装板簧的。由于边轮通过悬置的摇臂安装,这些结构均存在边轮的安装结构不够牢固,并且边车在行进中不够平稳的问题,边车的乘坐舒适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舒适性高的边三轮摩托车悬挂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边三轮摩托车悬挂系统,包括主车和连接在主车右侧的边车,在所述边车远离主车的一边固定有支撑架,在所述支撑架前端的下部连接有水平的第一边叉管,所述第一边叉管的前端与支撑架铰接,在第一边叉管的后部与第一水平段之间连接有至少一根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前高后低倾斜布置,并且减震弹簧的上下两端各自与支撑架和第一边叉管铰接,在所述边车上安装有与第一边叉管平行的第二边叉管,所述第二边叉管的前端与边车铰接,在所述第二边叉管和第一边叉管的中部之间连接有边轮轴,所述边轮轴上装有边轮。
采用上述结构,在边车远离主车的一侧固定支撑架,通过支撑架安装第一边叉管,在边车上安装与第一边叉管相对应的第二边叉管,将边轮安装在第一边叉管与第二边叉管之间,使边轮的安装更加可靠,并且在第一边叉管与支撑架之间安装减震弹簧,使边轮可以根据实际受力情况利用减震弹簧实现自我微调,使整车在行进中更加平稳,极大地提高了边车的乘坐舒适性及整车的稳定性。
所述支撑架包括前连接段、第一前倾斜段、第一水平段、后倾斜段和后连接段,所述前连接段水平布置,并且前连接段的一端与边车的底部边沿垂直相连,前连接段的另一端与第一前倾斜段的下端圆弧相连,所述第一前倾斜段前低后高倾斜布置,所述第一前倾斜段的上端与第一水平段的前端平滑相连,所述第一水平段水平布置,所述第一水平段的后端与后倾斜段的上端平滑相连,所述后倾斜段前高后低倾斜布置,所述后倾斜段的下端与后连接段的一端圆弧相连,所述后连接段与前连接段平行,并且后连接段的另一端与边车的下部相连,所述第一前倾斜段、第一水平段和后倾斜段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竖向平面;所述第一边叉管连接在支撑架的第一前倾斜段下部;所述减震弹簧的上端与支撑架的第一水平段铰接。支撑架的结构简单,强度高。
所述边车包括水平的矩形框状底架,所述前连接段和后连接段均连接在底架远离主车的一边上,在所述底架远离主车的一边后部固定有敞口向下的“U”形后侧架,所述后侧架的下端与底架固定,所述后连接段连接在边车后侧架后侧管的下端;在所述后侧架的前面连接有前侧架,所述前侧架包括管件弯折而成的第二水平段和第二前倾斜段,所述第二水平段与第一水平段平行,第二水平段的后端与后侧架的前侧管固定,第二水平段的前端与第二前倾斜段的上端平滑相连,所述第二前倾斜段与第一前倾斜段平行,第二前倾斜段的下端与底架固定,所述第二边叉管的前端铰接在边车的第二前倾斜段下部。这样将后连接段固定在边车的后侧架上,第二边叉管安装在前侧架的第二前倾斜段上,使整车的结构更加紧凑。并且前侧架的造型与支撑架的造型相适应,使外形更加美观。
在所述第一边叉管和第二边叉管的前端之间还连接有第一加强管,所述第一加强管与支撑架的前连接段平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边叉管和第二边叉管之间的强度,有利于提高悬挂系统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所述第一水平段与第二水平段的两端之间还连接有前后两根第二加强管,所述第二加强管与支撑架的前连接段平行。这样提高了支撑架与边车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了悬挂系统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所述第一边叉管和第二边叉管的中部下方各自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由敞口向下的“U”形板构成,支撑板的封闭端与相应的第一边叉管或第二边叉管焊接,所述边轮轴的两端穿过支撑板的侧板。所述边轮轴通过支撑板安装在第一边叉管和第二边叉管的下方,结构简单,强度高。
所述减震弹簧有并排两个。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架安装第一边叉管,在边车上安装与第一边叉管相对应的第二边叉管,将边轮安装在第一边叉管与第二边叉管之间,并在第一边叉管与支撑架之间安装减震弹簧,从而使整车在行进中更加平稳,极大地提高了边车的乘坐舒适性,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加工简便和成本低廉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悬挂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主车1、边车2、前侧架2a、第二水平段2a’、第二前倾斜段2a”、后侧架2b、底架2c、支撑架3、前连接段3a、第一前倾斜段3b、第一水平段3c、后倾斜段3d、后连接段3e、第一边叉管4、减震弹簧5、边轮轴6、支撑板7、第二边叉管8、第一加强管9、第二加强管10和边轮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车1和连接在主车1右侧的边车2,在所述边车2远离主车1的一边固定有支撑架3,在所述支撑架3前端的下部连接有水平的第一边叉管4,所述第一边叉管4的前端与支撑架3的第一前倾斜段3b铰接,在第一边叉管4的后部与第一水平段3c之间连接有至少一根减震弹簧5,所述减震弹簧5前高后低倾斜布置,并且减震弹簧5的上下两端各自与支撑架3和第一边叉管4铰接,在所述边车2上安装有与第一边叉管4平行的第二边叉管8,所述第二边叉管8的前端与边车2铰接,在所述第二边叉管8和第一边叉管4的中部之间连接有边轮轴6,所述边轮轴6上装有边轮11。所述支撑架3包括前连接段3a、第一前倾斜段3b、第一水平段3c、后倾斜段3d和后连接段3e,所述前连接段3a水平布置,并且前连接段3a的一端与边车2的底部边沿垂直相连,前连接段3a的另一端与第一前倾斜段3b的下端圆弧相连,所述第一前倾斜段3b前低后高倾斜布置,所述第一前倾斜段3b的上端与第一水平段3c的前端平滑相连,所述第一水平段3c水平布置,所述第一水平段3c的后端与后倾斜段3d的上端平滑相连,所述后倾斜段3d前高后低倾斜布置,所述后倾斜段3d的下端与后连接段3e的一端圆弧相连,所述后连接段3e与前连接段3a平行,并且后连接段3e的另一端与边车2的下部相连,所述第一前倾斜段3b、第一水平段3c和后倾斜段3d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竖向平面;所述第一边叉管4连接在支撑架3的第一前倾斜段3b下部;所述减震弹簧5的上端与支撑架3的第一水平段3c铰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边车2包括水平的矩形框状底架2c,所述前连接段3a和后连接段3e均连接在底架2c远离主车1的一边上,在所述底架2c远离主车1的一边后部固定有敞口向下的“U”形后侧架2b,所述后侧架2b的下端与底架2c固定,所述后连接段3e连接在边车2后侧架2b后侧管的下端;在所述后侧架2b的前面连接有前侧架2a,所述前侧架2a包括管件弯折而成的第二水平段2a’和第二前倾斜段2a”,所述第二水平段2a’与第一水平段3c平行,第二水平段2a’的后端与后侧架2b的前侧管固定,第二水平段2a’的前端与第二前倾斜段2a”的上端平滑相连,所述第二前倾斜段2a”与第一前倾斜段3b平行,第二前倾斜段2a”的下端与底架2c固定,所述第二边叉管8的前端铰接在边车2的第二前倾斜段2a”下部。在所述第一边叉管4和第二边叉管8的前端之间还连接有第一加强管9,所述第一加强管9与支撑架3的前连接段3a平行。在所述第一加强管9的两端与对应的第一边叉管4或第二边叉管8之间均连接有三角形板状的加强筋。在所述第一水平段3c与第二水平段的两端之间还连接有前后两根第二加强管10,所述第二加强管10与支撑架3的前连接段3a平行。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所述第一边叉管4和第二边叉管8的中部下方各自固定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由敞口向下的“U”形板构成,支撑板7的封闭端与相应的第一边叉管4或第二边叉管8焊接,所述边轮轴6的两端穿过支撑板7的侧板。所述减震弹簧5有并排两个。

Claims (9)

1.一种边三轮摩托车悬挂系统,包括主车(1)和连接在主车(1)右侧的边车(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边车(2)远离主车(1)的一边固定有支撑架(3),在所述支撑架(3)前端的下部连接有水平的第一边叉管(4),所述第一边叉管(4)的前端与支撑架(3)铰接,在第一边叉管(4)的后部与第一水平段(3c)之间连接有至少一根减震弹簧(5),所述减震弹簧(5)前高后低倾斜布置,并且减震弹簧(5)的上下两端各自与支撑架(3)和第一边叉管(4)铰接,在所述边车(2)上安装有与第一边叉管(4)平行的第二边叉管(8),所述第二边叉管(8)的前端与边车(2)铰接,在所述第二边叉管(8)和第一边叉管(4)的中部之间连接有边轮轴(6),所述边轮轴(6)上装有边轮(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三轮摩托车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包括前连接段(3a)、第一前倾斜段(3b)、第一水平段(3c)、后倾斜段(3d)和后连接段(3e),所述前连接段(3a)水平布置,并且前连接段(3a)的一端与边车(2)的底部边沿垂直相连,前连接段(3a)的另一端与第一前倾斜段(3b)的下端圆弧相连,所述第一前倾斜段(3b)前低后高倾斜布置,所述第一前倾斜段(3b)的上端与第一水平段(3c)的前端平滑相连,所述第一水平段(3c)水平布置,所述第一水平段(3c)的后端与后倾斜段(3d)的上端平滑相连,所述后倾斜段(3d)前高后低倾斜布置,所述后倾斜段(3d)的下端与后连接段(3e)的一端圆弧相连,所述后连接段(3e)与前连接段(3a)平行,并且后连接段(3e)的另一端与边车(2)的下部相连,所述第一前倾斜段(3b)、第一水平段(3c)和后倾斜段(3d)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竖向平面;所述第一边叉管(4)连接在支撑架(3)的第一前倾斜段(3b)下部;所述减震弹簧(5)的上端铰接在支撑架(3)的第一水平段(3c)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三轮摩托车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车(2)包括水平的矩形框状底架(2c),所述前连接段(3a)和后连接段(3e)均连接在底架(2c)远离主车(1)的一边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边三轮摩托车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架(2c)远离主车(1)的一边后部固定有敞口向下的“U”形后侧架(2b),所述后侧架(2b)的下端与底架(2c)固定,所述后连接段(3e)连接在边车(2)后侧架(2b)后侧管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三轮摩托车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侧架(2b)的前面连接有前侧架(2a),所述前侧架(2a)包括管件弯折而成的第二水平段(2a’)和第二前倾斜段(2a”),所述第二水平段(2a’)与第一水平段(3c)平行,第二水平段(2a’)的后端与后侧架(2b)的前侧管固定,第二水平段(2a’)的前端与第二前倾斜段(2a”)的上端平滑相连,所述第二前倾斜段(2a”)与第一前倾斜段(3b)平行,第二前倾斜段(2a”)的下端与底架(2c)固定,所述第二边叉管(8)的前端铰接在边车(2)的第二前倾斜段(2a”)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边三轮摩托车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边叉管(4)和第二边叉管(8)的前端之间还连接有第一加强管(9),所述第一加强管(9)与支撑架(3)的前连接段(3a)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边三轮摩托车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水平段(3c)与第二水平段(2a’)的两端之间还连接有前后两根第二加强管(10),所述第二加强管(10)与支撑架(3)的前连接段(3a)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边三轮摩托车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边叉管(4)和第二边叉管(8)的中部下方各自固定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由敞口向下的“U”形板构成,支撑板(7)的封闭端与相应的第一边叉管(4)或第二边叉管(8)焊接,所述边轮轴(6)的两端穿过支撑板(7)的侧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边三轮摩托车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簧(5)有并排两个。
CN201420618211.7U 2014-10-23 2014-10-23 边三轮摩托车悬挂系统 Active CN2042106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18211.7U CN204210674U (zh) 2014-10-23 2014-10-23 边三轮摩托车悬挂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18211.7U CN204210674U (zh) 2014-10-23 2014-10-23 边三轮摩托车悬挂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10674U true CN204210674U (zh) 2015-03-18

Family

ID=52979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18211.7U Active CN204210674U (zh) 2014-10-23 2014-10-23 边三轮摩托车悬挂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106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2369A (zh) * 2019-07-29 2019-12-13 李昶 一种性能优越的边三轮摩托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2369A (zh) * 2019-07-29 2019-12-13 李昶 一种性能优越的边三轮摩托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79051U (zh) 电动车车架
CN204210674U (zh) 边三轮摩托车悬挂系统
CN203476952U (zh) 一种蹦床连接件及使用该连接件的蹦床
CN202549181U (zh) 稳固标识牌支架
CN205890492U (zh) 一种新型智能调光遮阳板上的液晶屏安装架
CN109166496A (zh) 一种广告横幅固定展示架
CN205340036U (zh) 一种体育教育专用篮球架
CN205402118U (zh) 一种新型的会展用显示屏支架
CN202800760U (zh) 一种小型折合画架
CN201425826Y (zh) 易于拆装的led显示屏
CN205220778U (zh) 一种汽车转向机安装支架
CN205220779U (zh) 一种汽车转向机安装支架
CN208411640U (zh) 一种dc/dc固定支架
CN205529976U (zh) 一种用于固定施工牌的支架
CN203953089U (zh) 一种便携式展览装置
CN204472976U (zh) 一种折叠车筐
CN201866495U (zh) 一种显示屏支架
CN218977052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数据采集仪安装结构
CN208559209U (zh) 一种用于汽车与自行车架连接的调节式安装座
CN202806994U (zh) 避震折叠自行车连接结构
CN206864136U (zh) 一种弹簧锁接磁吸式展板支撑装置
CN207758939U (zh)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自行车前叉
CN203147715U (zh) 一种蜡烛灯架
CN206653994U (zh) 用于装有卷帘门专用汽车的踏板挡板装置
CN202666347U (zh) 可调节高低的沙袋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