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10582U - 一种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10582U
CN217310582U CN202220645167.3U CN202220645167U CN217310582U CN 217310582 U CN217310582 U CN 217310582U CN 202220645167 U CN202220645167 U CN 202220645167U CN 217310582 U CN217310582 U CN 2173105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hole
piece
guide sleeve
positioning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4516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岩
许猛子
宋华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aidian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idian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idian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idian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064516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105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105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105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包括:第一定位件,构造为筒状结构且侧壁上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开口和定位孔;第二定位件,可沿轴向移动地安装于第一定位件,包括可分离地配合于开口的拼接部以与第一定位件的内壁共同形成供骨针穿过的插入孔,形成在拼接部的端部的限位环,其上设有避让骨针的避让开口;定位柱,贯穿限位环的侧壁且活动连接于限位环以具有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在锁止位置,定位柱伸入定位孔,以将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固定在一起,在解锁位置,定位柱与定位孔分离,使第二定位件向第一端部轴向移动,以使第二定位件沿第一定位件的径向从开口中退出,从而实现单手操作一步即可固定与拆卸套筒。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
背景技术
在外科机器人手术中,套筒作为一种常用的引导工具,用来引导金属骨针或穿刺针等细长杆到达指定手术位置,待被引导物到位后,需要将套筒沿被引导物向后退出。
在先前的产品中公开了从侧面开口的套筒,其能够实现金属骨针或穿刺针即使尾部有阻挡的情况下,也可实现套筒与被引导物的分离。不过,实际使用在拆卸该套筒时需要同时操作构成套筒的两个定位件来实现两个定位件的分离,操作不够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以解决现有医用套筒在拆卸时需要同时对构成套筒的两个定位件进行操作导致操作不够方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公开提供一种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包括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和定位柱,该第一定位件构造为筒状结构并沿其轴向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第一定位件的侧壁上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开口,该第二定位件可沿该第一定位件的轴向移动地安装于该第一定位件,且该第二定位件包括拼接部和形成在该拼接部的端部的限位环,该拼接部具有弧形内表面并可分离地配合于该开口,以与该第一定位件的内壁共同形成供骨针穿过的插入孔,该限位环套设于该第一端部并设置有用于避让该骨针的避让开口,该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还包括定位柱,该第一定位件的靠近该第一端部的开口上设有与该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该定位柱贯穿该限位环的侧壁且能够沿该限位环径向往复移动地活动连接于该限位环以具有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在该锁止位置,该定位柱伸入该第一定位件上的定位孔,以将该第一定位件和该第二定位件固定在一起,在解锁位置,该定位柱与该定位孔分离,该第二定位件能够从该第二端部朝向该第一端部移动而使得该限位环与该第一端部分离,以使得该第二定位件沿该第一定位件的径向从该开口中退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端部设置有止挡结构,该止挡结构用于止挡该第二定位件在该第一定位件的径向上的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端部设置有卡槽,该卡槽从该开口向内凹陷并具有槽底壁和位于该槽底壁两侧的槽侧壁,该拼接部设置有限位凸起,该限位凸起垂直于该第二定位件的轴向向外凸起,该止挡结构构造为止挡凸起,该止挡凸起从靠近该第二端部的槽侧壁沿第一定位件的轴向朝向第一端部延伸,以用于将该限位凸起止挡在该卡槽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卡槽的远离该第二端部的槽侧壁具有导向斜面,以用于引导该限位凸起从该卡槽中退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限位环的侧壁上设有贯穿该侧壁的通孔,该定位柱活动安装在该通孔内,该定位柱朝靠近该限位环的方向移动以到达与该定位孔配合的锁止位置,该定位柱朝远离该限位环的方向移动以到达与该定位孔分离的解锁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还包括弹性件;该限位环的侧壁上设有贯穿该侧壁的通孔,该通孔沿该限位环的径向向外延伸依次形成第一孔腔和第二孔腔,该第一孔腔的口径大于该第二孔腔的口径,且该第一孔腔与该第二孔腔的连接处为一抵挡面;该定位柱安装在该通孔内,该定位柱的靠近该限位环的一端的侧面连接有向外凸起的挡块,该定位柱的远离该限位环的另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缘;该弹性件套设在该定位柱上,且该弹性件的一端抵顶于该抵挡面,该弹性件的另一端抵顶于该挡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凸缘的边缘向该限位环的径向延伸形成包围在该第二孔腔的外壁周围的帽状边檐。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弹性件为弹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定位柱为圆柱,该定位孔为圆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端部设置有第一引导斜面,该第一引导斜面从该第一端部沿第一定位件的轴向逐渐向该第一定位件的外表面倾斜;在该定位柱的靠近限位环的一端的设有第二引导斜面,该第二引导斜面从该定位柱的靠近限位环的一端沿该定位柱的轴向逐渐向该定位柱的外表面倾斜。
本公开提供的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在安装该医用引导套筒时,首先将第二定位件的拼接部与第一定位件的开口对齐,并沿第一定位件的轴向推动第二定位件朝第二端部方向移动,当开口上定位孔到达定位柱的位置时,定位柱通过插入定位孔到达锁止位置来使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牢靠的固定在一起;在拆卸该医用引导套筒时,只需要在第二定位件上施加拉力将定位柱移动至解锁位置,再朝着第一定位件的第一端部方向轴向移动第二定位件,并在移动至一定距离后沿第一定位件的径向移动第二定位件,使限位环上的避让开口脱离骨针,即实现该医用引导套筒的快速拆卸,由此可见,只需单手对第二定位件进行操作即可完成对该医用引导套筒的安装或拆卸,非常简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的结构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定位件的结构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与骨针的装配结构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定位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定位件装配定位柱与弹性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定位件装配定位柱的侧面剖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 第一定位件 241 第一孔腔
11 开口 242 第二孔腔
12 定位孔 243 抵挡面
13 卡槽 25 限位凸起
131 止挡凸起 3 定位柱
132 导向斜面 31 挡块
14 第一引导斜面 32 凸缘
2 第二定位件 33 帽状边檐
21 拼接部 34 第二引导斜面
22 限位环 4 弹性件
23 避让开口 5 骨针
24 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公开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定本公开。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3,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包括:第一定位件1、第二定位件2和定位柱3;第一定位件1构造为筒状结构并沿其轴向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定位件1的侧壁上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开口11,第一定位件1的靠近第一端部的开口11上设有与定位柱3配合的定位孔12;第二定位件2可沿第一定位件1的轴向移动地安装于第一定位件 1,且第二定位件2包括拼接部21和形成在拼接部21的端部的限位环22,拼接部21具有弧形内表面并可分离地配合于开口11,以与第一定位件1的内壁共同形成供骨针5穿过的插入孔,限位环22套设于第一端部并设置有用于避让骨针5的避让开口23;定位柱3贯穿限位环22的侧壁且能够沿限位环22径向往复移动地活动连接于限位环22以具有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在锁止位置,定位柱3伸入第一定位件1上的定位孔12,以将第一定位件1和第二定位件2固定在一起,在解锁位置,定位柱3与定位孔12分离,第二定位件2能够从第二端部朝向第一端部移动而使得限位环22与第一端部分离,以使得第二定位件2沿第一定位件1的径向从开口11中退出。
上述医用引导套筒的固定与拆卸的原理为:需要固定医用引导套筒时,将第二定位件2的拼接部21与第一定位件1的开口11对齐地拼合在一起,并使第一定位件1与第二定位件2错开一定的距离,使限位环22位于第一定位件1 的第一端部的上方,然后沿第一定位件1的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的方向推限位环22,直至定位柱3到达第一定位件1的开口11上的定位孔12的位置,使定位柱3插入定位孔12到达所指位置实现配合,这样第一定位件1和第二定位件 2便固定在一起;需要拆卸医用引导套筒时,只需要单手将定位柱3从锁止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使定位柱3与定位孔12分离,然后再顺势将第二定位件2 沿第二端部朝向第一端部的方向轴向移动,并在限位环22与第一定位件1有一定间隔距离的时候再沿第一定位件1的径向移动第二定位件2,使限位环22上的避让开口23避让开骨针5,这样第一定位件1与第二定位便成功分开,实现医用引导套筒与骨针5的分离。
由此可见,通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只需要单手操作一步即可实现该医用引导套筒的固定与拆卸,操作更为方便且简单。
在本公开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端部设置有止挡结构,止挡结构用于止挡第二定位件2在第一定位件1的径向上的移动。这样可以使第一定位件1 的第二端部与第二定位件2可靠地配合在一起,从而可靠地实现对骨针5的引导。
具体地,止挡结构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止挡结构可以构造为止挡片,该止挡片横跨开口11且其两端部分别固定于第一定位件1的侧壁上,以在第二定位件2安装于第一定位件1时承托第二定位件2,从而限制第二定位件2相对于第一定位件1在第一定位件1的径向上的移动。其中,该止挡片可以通过固定连接或紧固件等方式固定于第一定位件1的侧壁,例如,止挡片可以是焊接在第一定位件1的侧壁上,或者止挡片与第一定位件 1为锻造或铸造的方式构造,从而止挡片与第一定位件1的侧壁为一体成型结构,亦或者止挡片通过螺钉、销钉、螺栓等方式固定于第一定位件1的侧壁,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在本公开提供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第二端部设置有卡槽13,卡槽13从开口11向内凹陷并具有槽底壁和位于该槽底壁两侧的槽侧壁,拼接部21设置有限位凸起25,该限位凸起25垂直于第二定位件2的轴向向外凸起,止挡结构可以构造为止挡凸起131,该止挡凸起131 从靠近第二端部的槽侧壁沿第一定位件1的轴向朝向第一端部延伸,以用于将限位凸起25止挡在卡槽13中,限制第二定位件2相对于第一定位件1在第一定位件1的径向上的移动,可在该医用引导套筒的两头实现定位与固定。
其中,如图2所示,卡槽13的槽底壁沿第一定位件1的轴向延伸,在第二定位件2沿第一定位件1的轴向从第一端部朝向第二端部移动的过程中,卡槽 13的槽底壁能够作为引导限位凸起25沿第一定位件1的轴向移动的引导面,以引导限位凸起25止挡于止挡凸起131。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示,卡槽13的远离第二端部的槽侧壁具有导向斜面132,以在将第二定位件2从第一定位件1中取出的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用于引导限位凸起25从卡槽13中退出。
请参见图4和图5所示,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还包括弹性件4;限位环22的侧壁上设有贯穿侧壁的通孔24,通孔 24沿限位环22的径向向外延伸依次形成第一孔腔241和第二孔腔242,第一孔腔241的口径大于第二孔腔242的口径,且第一孔腔241与第二孔腔242的连接处为一抵挡面243;定位柱3安装在通孔24内,定位柱3的靠近限位环22 的一端的侧面连接有向外凸起的挡块31,定位柱3的远离限位环22的另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缘32;弹性件4套设在定位柱3上,且弹性件4的一端抵顶于抵挡面243,弹性件4的另一端抵顶于挡块31。
具体地,如图4所示,限位环22的侧壁上的通孔24构造为阶梯通孔,该阶梯通孔在沿孔的深度方向上有两个直径,其中一个直径对应的孔的内部空间为第一孔腔241,另外一个直径对应的孔的内部空间为第二孔腔242,第一孔腔 241的直径大于第二孔腔242的直径,且在第一孔腔241和第二孔腔242的交互处形成一个抵挡面243。该抵挡面243可以为平面、斜面或弧形面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结合图5所示,定位柱3插入在通孔24内,凸缘32用于将定位柱3的在远离限位环22的一端限定在通孔24外,挡块31用于将弹性件4 限定在通孔24的第一孔腔241内,弹性件4的一端抵顶于抵挡面243,弹性件 4的另一端抵顶于挡块31,使得弹性件4处于压缩状态,在弹力的作用下,推动与挡块31连接的定位柱3沿孔内朝靠近限位环22的方向移动至锁止位置,实现定位柱3与定位孔12的配合;此外,对凸缘32施加拉力,使定位柱3沿通孔24朝远离限位环22的方向移动至解锁位置,实现定位柱3与定位孔12 的分离。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只需要一步操作即可快速实现该医用引导套筒的固定与拆卸,操作十分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4为弹簧。安装定位柱3时,可以先将弹簧轴向方向与通孔24的轴向方向对齐的把弹簧放入第一孔腔241,然后再将定位柱3 的连接有挡块31的一端从通孔24的第二孔腔242的一端进入并穿过位于第一孔腔241内的弹簧抵达通孔24的另一端,使弹簧的一端抵顶于抵挡面243,弹性件4的另一端抵顶于挡块31。
具体地,再参见图5所示,定位柱3一端上的挡块31为可拆卸地连接于定位柱3,例如,挡块31可以通过螺接、销接或卡接等方式来实现可拆卸连接于定位柱3,以便于使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于抵挡面243和挡块31,使弹簧处于压缩的状态,从而定位柱3在弹簧的弹力下沿靠近限位环22的方向移动至最大位移处,到达锁止位置,实现与第一定位件1上的定位孔12配合;另外,在对定位柱3施加沿远离限位环22的方向的拉力时,克服弹簧的弹力,使定位柱3 向远离限位环22的方向移动,到达解锁位置,实现与定位孔12的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再参见图5所示,凸缘32的边缘向限位环22的径向延伸形成包围在第二孔腔242的外壁周围的帽状边檐33。
具体地,凸缘32边缘的帽状边檐33包围在第二孔腔242的外壁周围,在拆卸该医用引导套筒的时候,可以单手握持在帽状边檐33上对定位柱3施加拉力,使定位柱3向远离限位环22的方向移动至解锁位置,实现与定位孔12的分离。由此可见,该帽状边檐33能够提供较好的握持位置,便于在使用单手操作的情况下较为容易的对定位柱3施加拉力来使定位柱3达到解锁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柱3为圆柱,定位孔12为圆孔。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定位柱3和定位孔12也可以为其它形状,例如,矩形、星形或其他形状等,本公开实施例对于定位柱3与定位孔12的形状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定位件1上设置止挡结构的基础上,请参见图6,限位环22的侧壁上设有贯穿侧壁的通孔24,定位柱3活动安装在通孔24内,定位柱3朝靠近限位环22的方向移动以到达与定位孔12配合的锁止位置,定位柱3朝远离限位环22的方向移动以到达与定位孔12分离的解锁位置。
具体地,相比于有弹性件4的方案,本实施例在不采用弹性件4的情况下,利用止挡结构可以实现第一定位件1上的定位孔12与限位环22上的通孔24 自动对齐,然后再将定位柱3从限位环22的外部手动插入通孔24,到达锁止位置,实现定位柱3与定位孔12的配合;同样,在拆卸医用引导套筒的时候,直接将定位柱3移动至解锁位置,实现定位柱3与定位孔12的分离。其中,在本公开中锁止位置是指定位柱3插入定位孔12后的任一位置,定位柱3在锁止位置与定位孔12配合,用于限制第一定位件1与第二定位件2相对移动;此外,解锁位置是指定位柱3与定位孔12完全分离后的任一位置,定位柱3在解锁位置与定位孔12分离,使得第一定位件1与第二定位件2可以相对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再参见图2和图5所示,第一端部设置有第一引导斜面 14,第一引导斜面14从第一端部沿第一定位件1的轴向逐渐向第一定位件的外表面倾斜;在定位柱3的靠近限位环22的一端设有第二引导斜面34,第二引导斜面34从定位柱3的靠近限位环22的一端沿定位柱3的轴向逐渐向定位柱 3的外表面倾斜。
具体地,在定位柱3与弹性件4设于通孔24的情况下,基于该第一引导斜面14和第二引导斜面34,在安装固定医用引导套筒时,将第二定位件2放置于第一定位件1的开口11内并推动第二定位件2沿第一定位件1的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的方向轴向移动,当第一端部进入限位环22内时,第一引导斜面14 于第二引导斜面34接触,能够轻松地挤压定位柱3移动至解锁位置,随着第二定位件2在开口11内的继续移动,定位柱3到达开口11上的定位孔12时,在弹性件4的弹力下将定位柱3推向锁止位置,使定位柱3插入定位孔12实现配合,使该医用引导套筒可靠的固定在一起。因此,本公开实施例通过第一引导斜面14和第二引导斜面34来较为轻松且快速地引导定位柱3进入定位孔12,实现该医院引导套筒的固定。
在本公开中,通过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和定位柱,该第一定位件构造为筒状结构并沿其轴向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第一定位件的侧壁上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开口,该第二定位件可沿该第一定位件的轴向移动地安装于该第一定位件,并包括拼接部和形成在该拼接部的端部的限位环,该拼接部具有弧形内表面并可分离地配合于该开口,以与该第一定位件的内壁共同形成供骨针穿过的插入孔,该限位环套设于该第一端部并设置有用于避让该骨针的避让开口,该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还包括定位柱,该第一定位件的靠近该第一端部的开口上设有与该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该定位柱贯穿该限位环的侧壁且能够沿该限位环径向往复移动地活动连接于该限位环以具有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在该锁止位置,该定位柱伸入该第一定位件上的定位孔,以将该第一定位件和该第二定位件固定在一起,在解锁位置,该定位柱与该定位孔分离,该第二定位件能够从该第二端部朝向该第一端部移动而使得该限位环与该第一端部分离,以使得该第二定位件沿该第一定位件的径向从该开口中退出,这样只需要单手操作一步即可实现该医用引导套筒的固定与拆卸,操作更为方便且简单。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所述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包括:
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构造为筒状结构并沿其轴向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定位件的侧壁上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开口;
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可沿所述第一定位件的轴向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拼接部和形成在所述拼接部的端部的限位环,所述拼接部具有弧形内表面并可分离地配合于所述开口,以与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内壁共同形成供骨针穿过的插入孔,所述限位环套设于所述第一端部并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骨针的避让开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还包括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件的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开口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
所述定位柱贯穿所述限位环的侧壁且能够沿所述限位环径向往复移动地活动连接于所述限位环以具有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在所述锁止位置,所述定位柱伸入所述第一定位件上的定位孔,以将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固定在一起,在解锁位置,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分离,所述第二定位件能够从所述第二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端部移动而使得所述限位环与所述第一端部分离,以使得所述第二定位件沿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径向从所述开口中退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设置有止挡结构,所述止挡结构用于止挡所述第二定位件在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径向上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从所述开口向内凹陷并具有槽底壁和位于所述槽底壁两侧的槽侧壁,所述拼接部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垂直于所述第二定位件的轴向向外凸起,所述止挡结构构造为止挡凸起,所述止挡凸起从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槽侧壁沿第一定位件的轴向朝向第一端部延伸,以用于将所述限位凸起止挡在所述卡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远离所述第二端部的槽侧壁具有导向斜面,以用于引导所述限位凸起从所述卡槽中退出。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的侧壁上设有贯穿所述侧壁的通孔,所述定位柱活动安装在所述通孔内,所述定位柱朝靠近所述限位环的方向移动以到达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锁止位置,所述定位柱朝远离所述限位环的方向移动以到达与所述定位孔分离的解锁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还包括弹性件;
所述限位环的侧壁上设有贯穿所述侧壁的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限位环的径向向外延伸依次形成第一孔腔和第二孔腔,所述第一孔腔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孔腔的口径,且所述第一孔腔与所述第二孔腔的连接处为一抵挡面;
所述定位柱安装在所述通孔内,所述定位柱的靠近所述限位环的一端的侧面连接有向外凸起的挡块,所述定位柱的远离所述限位环的另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缘;
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定位柱上,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顶于所述抵挡面,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顶于所述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的边缘向所述限位环的径向延伸形成包围在所述第二孔腔的外壁周围的帽状边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为圆柱,所述定位孔为圆孔。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设置有第一引导斜面,所述第一引导斜面从所述第一端部沿所述第一定位件的轴向逐渐向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外表面倾斜;在所述定位柱的靠近限位环的一端的设有第二引导斜面,所述第二引导斜面从所述定位柱的靠近限位环的一端沿所述定位柱的轴向逐渐向所述定位柱的外表面倾斜。
CN202220645167.3U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 Active CN2173105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45167.3U CN217310582U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45167.3U CN217310582U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10582U true CN217310582U (zh) 2022-08-30

Family

ID=83000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45167.3U Active CN217310582U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105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12210B (zh) 索环移除组件和方法
JP2535029B2 (ja) 管の連結具
US8012132B2 (en) Luer-snap connection and luer-snap syringe
US10113577B2 (en) Locking pin and grommet fastener assembly
US3158424A (en) Contact mounting
CN103765074B (zh) 连接器
EP3875027B1 (en) Blood lancet
US20040186427A1 (en) Safety syringe
EP3574947B1 (en) Disposable injection needle
US4802697A (en) Means of locking tubes into engagement with a pressure fitting
CN217310582U (zh) 一种改进的医用引导套筒
CN111214245B (zh) 采血笔
US4893959A (en) Connector
WO2018062551A1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使用方法
US7001361B2 (en) Blunting device for a hollow medical needle
CN218383386U (zh) 光纤耦合结构、光纤耦合座、光纤插头及光声成像系统
JP6294612B2 (ja) カテーテルの解除可能ブロックシステム
JP2013103073A (ja) 医療チューブ用端子
US20220287270A1 (en) Rfid tag insertion cartridge
CN210902904U (zh) 一种卡扣和具有该卡扣的内窥镜
CN212407910U (zh) 一种快接接头
CN212304084U (zh) 连接结构及拉线装置
JP2798663B2 (ja) コンクリート製品用吊り金具
US20240019060A1 (en) Female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omprising Same
JP2007075385A (ja) 真空採血管ホルダ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