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06614U - 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 - Google Patents

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06614U
CN217306614U CN202220983771.7U CN202220983771U CN217306614U CN 217306614 U CN217306614 U CN 217306614U CN 202220983771 U CN202220983771 U CN 202220983771U CN 217306614 U CN217306614 U CN 2173066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uncture strength
aluminum
film layer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8377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嘉
张武林
刘剑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yang Zhuoyu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yang Zhuoyu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yang Zhuoyu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yang Zhuoyu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8377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066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066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066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包括自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PET薄膜层、第一粘合层、PA薄膜层、第二粘合层、铝层、第三粘合层、第二PET薄膜层、第四粘合层和聚丙烯薄膜层,相邻两层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能够在保证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情况下,提高铝塑膜的穿刺强度。

Description

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电池技术日渐成熟,软包铝塑膜以其轻量化、安全等优势,广泛应用于3C电子产品、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等领域。为使锂电池更安全,客户提出了要提高锂离子电池软包-铝塑膜的穿刺强度的要求,一般市场上的铝塑膜的穿刺强度<30N,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铝塑膜穿刺强度较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能够在保证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情况下,提高铝塑膜的穿刺强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所述铝塑膜包括自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PET薄膜层、第一粘合层、PA薄膜层、第二粘合层、铝层、第三粘合层、第二PET薄膜层、第四粘合层和聚丙烯薄膜层,相邻两层之间均为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第二PET薄膜层上下两端面的胶层能够相互粘结熔融,所述第二PET薄膜层上设有若干贯通上下表面的孔洞。
进一步地,相邻孔洞的间隔为0.2~2mm,所述孔洞的直径为0.1~1mm,既能保证第二PET薄膜层上下两端面的胶层能够相互粘结熔融,同时能够解决第二PET薄膜层和铝层以及聚丙烯薄膜层之间粘接力差不耐电解液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PET薄膜层和所述第二PET薄膜层的厚度均为6~15μ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粘合层和所述第二粘合层的厚度均为3~5μm,所述第一粘合层和所述第二粘合层的材料均为双组份聚氨酯粘合剂。
进一步地,所述PA薄膜层的厚度为15~30μm,所述铝层的厚度为30~60μm,所述聚丙烯薄膜层的厚度为30~80μ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粘合层和所述第四粘合层为材料为酸改性聚烯烃粘合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PET薄膜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PET薄膜层的厚度,所述第一PET薄膜层、所述第二PET薄膜层以及所述PA薄膜层的总厚度大于30μm。
进一步地,所述聚丙烯薄膜层为三层共挤薄膜,包括层叠设置的胶水层、基材层和热封层。
进一步地,所述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的总厚度为88~170μm,穿刺强度≥40N。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通过第一PET薄膜层提供耐热、耐电解液及耐穿刺的功能;PA薄膜层提供冲深及耐穿刺的性能;通过第二PET薄膜层来进一步提高耐穿刺的性能,同时通过在第二PET薄膜层上打孔,且两面涂布酸改性聚烯烃粘合剂形成第三粘合层和第四粘合层,解决PET/PP、PET/AL粘接力差不耐电解液的问题;聚丙烯薄膜层提供耐电解液和密封的性能;控制第一PET薄膜层、PA薄膜层和第二PET薄膜层的总厚度>30μm能够使铝塑膜的穿刺强度>40N;同时控制成品铝塑膜的总厚度在88~170μ之间,能够保证不同应用下电池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第一PET薄膜层;20、第一粘合层;30、PA薄膜层;40、第二粘合层;50、铝层;60、第三粘合层;70、第二PET薄膜层;71、孔洞;80、第四粘合层;90、聚丙烯薄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一种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铝塑膜包括自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PET薄膜层10、第一粘合层20、PA薄膜层30、第二粘合层40、铝层50、第三粘合层60、第二PET薄膜层70、第四粘合层80和聚丙烯薄膜层90,相邻两层之间均为固定连接。
第二PET薄膜层70上设有若干贯通上下表面的孔洞71,相邻孔洞71的间隔为0.2~2mm,孔洞71的直径为0.1~1mm。通过在第二PET薄膜层70上打孔,能够使得第二PET薄膜层70上下两端面的胶层能够相互粘结熔融,设定相邻孔洞71之间的间隙以及孔洞71的直径范围,能够保证本实用新型的铝塑膜在保持较高强度的同时解决PET/PP、PET/AL粘接力差不耐电解液的问题。
第一PET薄膜层10和第二PET薄膜层70的厚度均为6~15μm,第一粘合层20和第二粘合层40的厚度均为3~5μm,第一粘合层20和第二粘合层40的材料均为双组份聚氨酯粘合剂,PA薄膜层30的厚度为15~30μm,铝层50的厚度为30~60μm,铝层50为钝化铝层50,聚丙烯薄膜层90的厚度为30~80μm,第三粘合层60和第四粘合层80为材料为酸改性聚烯烃粘合剂。
第一PET薄膜层10的厚度小于第二PET薄膜层70的厚度,第一PET薄膜层10、第二PET薄膜层70以及PA薄膜层30的总厚度大于30μm,聚丙烯薄膜层90为三层共挤薄膜,包括层叠设置的胶水层、基材层和热封层,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的总厚度为88~170μm,穿刺强度≥40N。
控制第一PET薄膜层10、PA薄膜层30和第二PET薄膜层70的总厚度>30μm能够使铝塑膜的穿刺强度>40N;同时控制成品铝塑膜的总厚度在88~170μ之间,能够保证不同应用下电池的能量密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通过增加第二PET薄膜层70有效提高铝塑膜的耐穿刺能力,并且通过在第二PET薄膜层70上打孔,解决了PET/PP、PET/AL粘接力差不耐电解液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结构简单,适用性强。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如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塑膜包括自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PET薄膜层(10)、第一粘合层(20)、PA薄膜层(30)、第二粘合层(40)、铝层(50)、第三粘合层(60)、第二PET薄膜层(70)、第四粘合层(80)和聚丙烯薄膜层(90),相邻两层之间均为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ET薄膜层(70)上设有若干贯通其上下表面的孔洞(7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其特征在于,相邻孔洞(71)的间隔为0.2~2mm,所述孔洞(71)的直径为0.1~1mm。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ET薄膜层(10)和所述第二PET薄膜层(70)的厚度均为6~15μm。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合层(20)和所述第二粘合层(40)的厚度均为3~5μm,所述第一粘合层(20)和所述第二粘合层(40)的材料均为双组份聚氨酯粘合剂。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A薄膜层(30)的厚度为15~30μm,所述铝层(50)的厚度为30~60μm,所述聚丙烯薄膜层(90)的厚度为30~80μm。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粘合层(60)和所述第四粘合层(80)为材料为酸改性聚烯烃粘合剂。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ET薄膜层(10)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PET薄膜层(70)的厚度,所述第一PET薄膜层(10)、所述第二PET薄膜层(70)以及所述PA薄膜层(30)的总厚度大于30μ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薄膜层(90)为三层共挤薄膜,包括层叠设置的胶水层、基材层和热封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的总厚度为88~170μm,穿刺强度≥40N。
CN202220983771.7U 2022-04-26 2022-04-26 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 Active CN2173066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83771.7U CN217306614U (zh) 2022-04-26 2022-04-26 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83771.7U CN217306614U (zh) 2022-04-26 2022-04-26 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06614U true CN217306614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14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83771.7U Active CN217306614U (zh) 2022-04-26 2022-04-26 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066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15921B2 (ja) 端子用樹脂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蓄電装置
JP4491843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容器の封じ方法
US9979045B2 (en) Biopolar battery,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vehicle
JP6281176B2 (ja) 電極端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池パック
JP7038963B2 (ja) 多種金属遮断層を含む電池ケース及びこれを含む電池セル
KR20130025354A (ko) 전지용 외장재 및 리튬 2차 전지
JP5720132B2 (ja) 二次電池用金属端子被覆樹脂フィルム
KR102017446B1 (ko) 축전 장치용 외장재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축전 장치
CN108615924B (zh) 电芯及采用电芯的锂离子电池
CN111129414A (zh) 锂离子电池芯包及锂离子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KR100910624B1 (ko) 중첩식 이차전지
WO2020004413A1 (ja) 蓄電装置用外装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蓄電装置
JP4993048B2 (ja) 電池用容器
CN217306614U (zh) 高穿刺强度的铝塑膜
CN113471633A (zh) 一种正负极分别隔膜制袋的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JP2019207780A (ja) 電池、ヒートシール装置、及び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17064926A (ja) 熱転写性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構成された二次電池
CN216359831U (zh) 一种无铝箔的锂电池用包装膜
CN212571154U (zh) 一种无胶多层复合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铝塑膜
CN113745630B (zh) 电化学装置、电化学装置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装置
KR102567577B1 (ko) 축전 디바이스용 외장재 및 축전 디바이스
CN107634172B (zh) 一种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JP2003318432A (ja) 太陽光発電集熱複合パネ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11430580B (zh) 一种双pp-al组合型铝塑膜及其制造方法
KR20140061148A (ko)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