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03681U - Vc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Vc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03681U
CN217303681U CN202123231865.3U CN202123231865U CN217303681U CN 217303681 U CN217303681 U CN 217303681U CN 202123231865 U CN202123231865 U CN 202123231865U CN 217303681 U CN217303681 U CN 2173036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heat dissipation
base body
heat
b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3186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世超
彭典明
覃振星
黎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rd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rd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rd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rd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3186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036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036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036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VC散热器,包括中空的散热基体、若干散热鳍片、若干第一挡条和若干第二挡条;若个散热鳍片相间隔排布并垂直连接在散热基体的第一表面上;若干第一挡条相平行间隔片排布并设置在散热基体的内顶面,将散热基体内上部分隔为若干第一通道;若干第二挡条相平行间隔片排布并设置在散热基体的内底面,将散热基体内下部分隔为若干第二通道;第一挡条和第二挡条夹角相交,使得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上下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VC散热器,通过散热基体内设置双层通道供冷却工质流通,并且双层通道之间相连通,使得同一通道内各处可以达到均温效果,不同的通道之间也可以达到均温效果,热量能在散热器内快速传递,提高整个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VC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VC散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些均温散热器,在基座的内部设置工质通道,但是各工质通道之间相互不连通。由于发热设备的热源分布具有不均匀性,同一工质通道内可以达到均温效果,但是不同工质通道之间会存在温差,从而影响整体的均温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均温效果的VC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VC散热器,包括中空的散热基体、若干散热鳍片、若干第一挡条和若干第二挡条;所述散热基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若个所述散热鳍片相间隔排布并垂直连接在所述散热基体的第一表面上;
若干所述第一挡条相平行间隔片排布并设置在所述散热基体的内顶面,将所述散热基体内上部分隔为若干第一通道;若干所述第二挡条相平行间隔片排布并设置在所述散热基体的内底面,将所述散热基体内下部分隔为若干第二通道;所述第一挡条和所述第二挡条夹角相交,使得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上下相连通。
优选地,在所述散热基体内,所述第一挡条和所述第二挡条上下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条和所述第二挡条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散热基体包括上下相配合连接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背向所述第二基座的表面形成所述散热基体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基座背向所述第一基座的表面形成所述散热基体的第二表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基座包括第一基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基板的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侧板;
所述第二基座包括第二基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基板的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二侧板;
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相对配合时,两个所述第一侧板配合封闭在所述第二基板的另外相对两侧,两个所述第二侧板配合封闭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另外相对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条平行所述第一侧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座的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挡条平行所述第二侧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座的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散热鳍片与所述第一挡条相平行。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内表面还分别设有毛细结构。
优选地,所述散热基体上还设有连通其内部的充液口。
本实用新型的VC散热器,通过散热基体内设置上下双层通道供冷却工质流通,并且双层通道之间相连通,使得同一通道内各处可以达到均温效果,不同的通道之间也可以达到均温效果,热量能在散热器内快速传递,提高整个散热器的均温及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VC散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VC散热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VC散热器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VC散热器,包括中空的散热基体10、若干散热鳍片20、若干第一挡条30和若干第二挡条40。
散热基体10中空设置,其内部的空间用于容纳冷却工质(采用相变工质作为冷却工质)。该散热基体1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若个散热鳍片20相间隔排布并垂直连接在散热基体10的第一表面上,散热基体10的第二表面用于与发热设备相接。发热设备发热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散热基体10,再通过散热鳍片20散出。
散热鳍片20优选一体形成在散热基体10上,降低热阻。
散热基体10上还设有连通其内部的充液口50,方便将冷却工质充入散热基体10内;充液完成后将充液口50封闭即可。
若干第一挡条30相平行间隔片排布并设置在散热基体10的内顶面,将散热基体10内上部分隔为若干第一通道301,形成散热基体10内的上层通道。若干第二挡条40相平行间隔片排布并设置在散热基体10的内底面,将散热基体10内下部分隔为若干第二通道401,形成散热基体10内的下层通道。
在散热基体10内,第一挡条30和第二挡条40夹角相交,使得第一通道301和第二通道401上下相连通。并且,在散热基体10内,第一挡条30和第二挡条40上下相抵接,从而两者之间的抵接处形成散热基体10内的上部和下部之间的分界线。此外,由于第一挡条30和第二挡条40之间并非相平行,而是以夹角相交,可以在散热基体10内部形成网格单位,其中的网格孔连通第一通道301和第二通道401。
在结构上,散热基体10可包括上下相配合连接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第一基座背向第二基座的表面形成散热基体10的第一表面,第二基座背向第一基座的表面形成散热基体10的第二表面。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基座包括第一基板110、分别连接在第一基板110的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侧板111;第二基座包括第二基板120、分别连接在第二基板120的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二侧板121。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相对配合时,两个第一侧板111配合封闭在第二基板120的另外相对两侧,两个第二侧板121配合封闭在第一基板的另外相对两侧,使得在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相对配合,两者之间也互相盖合,形成封闭的散热基体10。
可以理解地,图2所示的散热基体10整体呈方形体结构,因此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对应均为方形板,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21相错开设置,以使得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配合后可封闭为整体的散热基体10。
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基体10也可以呈圆形结构、其他多边形结构等等。
对应地,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挡条30平行第一侧板111设置在第一基板110朝向第二基座的表面上,第二挡条40平行第二侧板121设置在第二基板120朝向第一基座的表面上。因此,第一挡条30和第二挡条40相垂直。
第一挡条30可以一体形成在第一基板110上,相邻的第一挡条30之间的槽部、第一侧板111与相邻的第一挡条30之间的槽部分别形成第一通道301。第二挡条40可以一体形成在第二基板120上,相邻的第二挡条40之间的槽部、第二侧板121与相邻的第二挡条40之间的槽部分别形成第二通道401。
此外,优选地,散热鳍片20与第一挡条30相平行设置,即:每一散热鳍片20在散热基体10上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挡条3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进一步地,在散热基体10内,第一通道301和第二通道401的内表面还分别可再设置毛细结构,提高冷却工质在通道内的接触面积,提高传热效果。第一通道301的内表面即包括第一通道301所在的第一挡条30的侧面以及位于第一通道301内的第一基板110的表面部分;第二通道401的内表面即包括第二通道401所在的第二挡条40的侧面以及位于第二通道401内的第二基板120的表面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VC散热器可采用型材以挤压方式制造,先制出散热基体10的第二基座、一体的散热基体10的第一基座和散热鳍片20;通过简单的CNC工序,将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的四周焊接面加工出来,进行毛细结构的烧结,再进行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的焊接,形成整体的VC散热器。
根据需要,还将冷却工质充入散热基体10内后封口。
本实用新型的VC散热器使用时,将散热基体10的第二表面与发热设备(即热源)贴合。发热设备将热量传递至散热基体10,散热基体10内的冷却工质在第二通道401内受热后汽化向上流动至第一通道301内,热量再传递至第一挡条30和第一基座后冷却液化。第一挡条30和第一基座的热量再传递至散热鳍片20,通过散热鳍片20散至外部空气中。
其中,由于第一通道301和第二通道401相连通,冷却工质在散热基体10中可以相互连通,这样可提高散热基体10内的均温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VC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散热基体、若干散热鳍片、若干第一挡条和若干第二挡条;所述散热基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若个所述散热鳍片相间隔排布并垂直连接在所述散热基体的第一表面上;
若干所述第一挡条相平行间隔片排布并设置在所述散热基体的内顶面,将所述散热基体内上部分隔为若干第一通道;若干所述第二挡条相平行间隔片排布并设置在所述散热基体的内底面,将所述散热基体内下部分隔为若干第二通道;所述第一挡条和所述第二挡条夹角相交,使得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上下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C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基体内,所述第一挡条和所述第二挡条上下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C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条和所述第二挡条相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C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基体包括上下相配合连接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背向所述第二基座的表面形成所述散热基体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基座背向所述第一基座的表面形成所述散热基体的第二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VC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包括第一基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基板的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侧板;
所述第二基座包括第二基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基板的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二侧板;
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相对配合时,两个所述第一侧板配合封闭在所述第二基板的另外相对两侧,两个所述第二侧板配合封闭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另外相对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VC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条平行所述第一侧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座的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VC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条平行所述第二侧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座的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VC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与所述第一挡条相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VC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内表面还分别设有毛细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VC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基体上还设有连通其内部的充液口。
CN202123231865.3U 2021-12-21 2021-12-21 Vc散热器 Active CN2173036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31865.3U CN217303681U (zh) 2021-12-21 2021-12-21 Vc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31865.3U CN217303681U (zh) 2021-12-21 2021-12-21 Vc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03681U true CN217303681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20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31865.3U Active CN217303681U (zh) 2021-12-21 2021-12-21 Vc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036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67399B (zh) 错位复杂微通道微型换热器
CN106887419B (zh) 蒸气腔连体散热器及电子装置
TWM526264U (zh) 液冷式散熱裝置及其散熱結構
TWI742974B (zh) 散熱裝置
CN111246708A (zh) 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5332204A (zh) 一种低热阻低泵功稳定性好的歧管微通道散热器
CN113916027A (zh) 一种散热器及通信设备
CN111741649A (zh) 热超导散热板及其制备方法、散热器及5g基站设备
CN217303681U (zh) Vc散热器
JP3181289U (ja) 放熱装置
CN203983257U (zh) 错位复杂微通道微型换热器
CN210298360U (zh) 一种层叠式散热器
CN212211742U (zh) 风冷散热器及电子器件
CN210042681U (zh) 一种u形均温板及散热器
WO2019242697A1 (zh) 具有温度梯度的一体式散热器
CN113543575A (zh) 散热器和通讯设备
CN207399733U (zh) 轻薄冷板散热结构
CN206683453U (zh) 一种多孔热管
CN211352898U (zh) 多维热板散热装置
CN112665431A (zh) 均温散热器、变频器及均温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CN214800461U (zh) 散热设备
CN206525069U (zh) 用于电力电子器件的散热器
CN110911369A (zh) 一种用于微电子封装的嵌入式热分散器
CN220569670U (zh) 散热器及功率模块
CN217155099U (zh) 用于存储器模块的气液双冷型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