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83813U - 一种双向散热的脱毛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散热的脱毛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83813U
CN217283813U CN202121893219.0U CN202121893219U CN217283813U CN 217283813 U CN217283813 U CN 217283813U CN 202121893219 U CN202121893219 U CN 202121893219U CN 217283813 U CN217283813 U CN 2172838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air
heat
air outlet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9321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华�
符石军
陈武华
邹少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oble Smart Manufacturing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oble Smart Manufacturing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oble Smart Manufacturing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oble Smart Manufacturing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9321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838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83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838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散热的脱毛仪,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设有被分为2个区域的工作腔室,在同一区域内设有散热组件与出光部,另一区域内亦设有散热组件,本实用新型将腔室分为2个独立风道,将散热件也一分为二置于不同风道内,利用散热风扇将其连通,并将出光部与散热结构置于同一区域,不但结构简单紧凑、价格成本低,还能有效利用进风出风两个过程,提高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散热的脱毛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部毛发处理设备以及便于冷却、通风或散热改进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的是一种双向散热的脱毛仪。
背景技术
激光脱毛仪是利用激光发射出的热能,通过对皮肤的照射让汗毛上的黑色素吸收激光能量,从而转化为热能深入毛囊,以破坏毛囊为目的被动脱毛的一种脱毛方式,由于全程采用热能脱毛,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烧灼而产生疼痛感。
目前,大多数的脱毛仪将散热风扇的进风口与其壳体的通风孔之间的空间并没有合理利用,散热方式是将散热片与光照部位连接后,让散热风扇的出风口对着散热片吹来持续带走热量,这就造成了单个散热片的负荷较大,尤其是散热风扇进风时的风会根据风扇壳体的工艺差异造成的扰流而被抵消,导致从出风口吹出来的风并不是进风时的风量,因此散热效率会受到影响。
同时,为了确保散热效率,现有的散热结构与出光组件通常要设置较为复杂的导风结构,导致了开模以及组装成本的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向散热的脱毛仪,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以及满足了实际需求,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一种双向散热的脱毛仪,包括外壳体;
所述外壳体内设有工作腔室,所述工作腔室由分隔壳体分隔为两独立的进风风道与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内设有出光部,所述出光部的出光方向设有与外壳体相连的受压面,所述受压面的周围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的吸热端;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放热端连接有双向散热部,所述双向散热部与半导体制冷片连接后分别延伸有出风散热件与进风散热件至不同区域内,以及与出光部在同一风道内的散热风扇;
所述散热风扇联通两个风道之间,即所述出风散热件被夹设于散热风扇的出风口与外壳体所形成的出风风道之中,所述进风散热件被夹设于散热风扇的进风口与外壳体所形成的进风风道之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出风散热件包括与半导体制冷片连接的传热支持段以及顺着风道方向排列、相互平行的若干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与出光部之间设有隔热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翅片的正反面均匀设有平行于其长度方向锯齿状的散热纹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传热支持段迎着出风方向的一侧沿出风口的边缘延伸至半导体制冷片,所述散热翅片超出传热支持段向着出风方向外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散热件包括与传热支持段固定连接的连接段以及自连接段延伸至进风口的散热栅格,所述散热栅格沿长度方向平行排列有若干个栅格孔,所述栅格孔与连接段之间还设有数量与栅格孔一致的减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栅格的外沿设有至少一处用于让位装配的装配缺口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分隔壳体靠近连接段的侧壁开设有让位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传热支持段与所述散热栅格之间的夹角呈锐角。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将腔室内分成了2个相互独立的风道,同时,把散热件一分为二,分别设置在了不同的风道内,利用散热风扇将两者联通,这样,散热件就和出光组件设置在了同一个腔室,而不需要额外设置导风件,降低了价格成本;同时,利用不同的风道,让进风与出风过程都能对散热件进行降温,在紧凑化结构的基础之上,提升了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向散热部的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双向散热部的进风方向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双向散热部的出风方向装配结构示意图。
其中:外壳体1、进风风道10、出风风道11、出光部2、受压面3、半导体制冷片4、出风散热件5、传热支持段50、散热翅片51、散热纹路52、进风散热件6、连接段60、散热栅格61、栅格孔62、减重孔63、装配缺口位64、散热风扇7、出风口70、入风口71、隔热件8、分隔壳体9、让位缺口9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相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如下的实施例中,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本技术领域的相关必要部件,应当视为本技术领域内的公知技术,是本技术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所能知道并掌握的。
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一种双向散热的脱毛仪,包括外壳体1;
所述外壳体1内设有工作腔室,所述工作腔室由分隔壳体9分隔为两独立的进风风道10与出风风道11,所述出风风道11内设有出光部2,所述出光部2的出光方向设有与外壳体相连的受压面3,所述受压面3的周围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4的吸热端;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的放热端连接有双向散热部,所述双向散热部与半导体制冷片4连接后分别延伸有出风散热件5与进风散热件6至不同区域内,以及与出光部2在同一风道内的散热风扇7;
所述散热风扇7联通两个风道之间,即所述出风散热件5被夹设于散热风扇7的出风口70与外壳体1所形成的出风风道11之中,所述进风散热件6被夹设于散热风扇7的进风口71与外壳体1所形成的进风风道10之中。
本实用新型中,外壳体1内的工作腔室,利用分隔壳体9分隔为相互独立的进风风道10与出风风道11,让双向散热部的不同部分——进风散热件6与出风散热件5实现了散热的末端过程相对独立,并且两者所处的区域的新风在经过散热风扇7之前不会轻易混流,避免影响两者的散热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在外壳体内再设置更多的导流件,降低了开模成本以及装配难度。
本实用新型将脱毛仪散热结构中的散热件替换成了本申请的双向散热部,包括与现有技术中基本一致的出风散热件5——用于实现与现有技术中散热件一致的主要散热功能,以及进风散热件6,其中,出风散热件5的设置方式,其目的在于将半导体制冷片4释放的热量进行引导,再通过散热风扇7的出风口70吹出来的风迅速带走,确保半导体制冷片4的吸热端可以持续不断地将传递至受压面的热量带走,从而让出光部2能够正常安全地为使用者进行激光脱毛的操作。
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与现有技术不同的地方在于,双向散热部的进风散热件6与出风散热件5的分叉设置,让以往集中在一处散热件的负荷得到了分散,并且,由于进风散热件6贴近于进风口71设置,因此,散热风扇7进风时候的风量在因扰流等因素产生损失之前,就已经带走了进风散热件6上的热量,这样一来,就实现了散热风扇7的双向散热,在紧凑可靠的结构基础之上,提高了散热的效率。
参照图1至图3所示,而散热风扇7被夹设在出风散热件5与进风散热件6之间,联通进风风道与出风风道,一方面是满足紧凑安装的需求,使得脱毛仪整体的结构更加稳定,另一方面,让热量的传导距离更加短,更符合散热时的风路轨迹,从而提升散热风扇7的散热效率,让整体的降温效果更好。
参照图4所示,为此,所述出风散热件5设置在由出风口70与外壳体1形成的出风风道11之内,为了更好地引导风路,可设置为不完全覆盖出风口70,让散热风扇7的吹风尽可能不受影响,且此处的不完全覆盖,指的是不透风的部分不覆盖或少量覆盖,而能透风部分覆盖或者大量覆盖;而进风散热件6设置在由进风口与外壳体1形成的进风风道10之内,让进风过程能够独立于出风过程,从而更好地散热。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除上述公开的结构以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当理解,应在外壳体1表面设有操作面板、通风孔、充电孔以及设于其内的电源及其他可用于脱毛仪的必要结构。
参照图1、图2和图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出风散热件5包括与半导体制冷片4连接的传热支持段50以及顺着风道方向排列、相互平行的若干散热翅片51,所述散热翅片51与出光部2之间设有隔热件8。
所述出风散热件5的整体结构与现有脱毛仪当中的散热件基本一致,设置于靠近出光方向的位置,将来自于半导体制冷片4放热端的热量引导至出风口70,沿着外壳体1与出风口70形成的风道被新风带走,利用隔热件8可以避免散热时候带走的热量重新影响到出光部1,避免其过热现象的发生,同时,隔热件8也有助于风道的形成,优选为片材。
参照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翅片51的正反面均匀设有平行于其长度方向锯齿状的散热纹路52。
利用该散热纹路,可以增大散热翅片51的表面积,从而提升热交换的效率。
参照图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传热支持段50迎着出风方向的一侧沿出风口70的边缘延伸至半导体制冷片4,所述散热翅片51超出传热支持段50迎着出风方向外延。
为了在不影响散热风扇7的吹风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地增大散热面积,保障出风方向的散热效率,传热支持段50在满足支持整体结构的要求之上,沿出风口70边缘延伸,可以降低对风道的干扰,而散热翅片51超出传热支持段50迎着出风方向外延则可以尽可能提升与新风的接触面积,确保散热速度。
参照图2和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进风散热件6包括与传热支持段50固定连接的连接段60以及自连接段60延伸至进风口71的散热栅格61,所述散热栅格61沿长度方向平行排列有若干个栅格孔62,所述栅格孔62与连接段60之间还设有数量与栅格孔62一致的减重孔63。
进风散热件6利用连接端60与出风散热件5固定连接,优选可以采用螺钉开孔的方式相连,这样也可以利用紧固件起到传热的作用,让进风散热件6可以分担一部分来自于半导体制冷片4的热量,散热栅格61正对于散热风扇7的进风口71贴近设置,可以减少进风在通过散热栅格61后进入散热风扇7的路程,避免进风量因路程过长产生的扰流导致的风量、风速损失,紧凑化安装配合方式;栅格孔62的样态也可以方便风通过的同时快速带走热量,同时保障整体的结构是一个闭环的框架,足够稳定;减重孔63可以降低进风散热件6的重量,节约生产成本,同时结构的存在也有利于进风时的风路更加畅快,能一定程度上增加换热的表面积的大小。
参照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栅格61的外沿设有至少一处用于让位装配的装配缺口位64。
利用装配缺口位64,有利于紧凑化结构下的脱毛仪整体的安装,设置在散热栅格61的外沿有助于减少对进风口71的阻挡。
参照图2和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分隔壳体9靠近连接段60的侧壁开设有让位缺口90。
分隔壳体9利用让位缺口90可以供进风散热件6安装定位,另一方面能够让进风散热件6的热量不直接影响到散热风扇7的壳体,避免造成热变形的问题。
参照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传热支持段50与所述散热栅格61之间的夹角呈锐角,既有利于脱毛仪手柄的设计使得受压面2的角度更符合人体握持习惯,也有利于出风的时候形成夹角提升新风主动散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将腔室内分成了2个相互独立的风道,同时,把散热件一分为二,分别设置在了不同的风道内,利用散热风扇7将两者联通,这样,散热件就和出光组件设置在了同一个腔室,而不需要额外设置导风件,降低了价格成本;同时,利用不同的风道,让进风与出风过程都能对散热件进行降温,在紧凑化结构的基础之上,提升了散热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双向散热的脱毛仪,包括外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体内设有工作腔室,所述工作腔室由分隔壳体分隔为两独立的进风风道与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内设有出光部,所述出光部的出光方向设有与外壳体相连的受压面,所述受压面的周围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的吸热端;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放热端连接有双向散热部,所述双向散热部与半导体制冷片连接后分别延伸有出风散热件与进风散热件至不同区域内,以及与出光部在同一风道内的散热风扇;
所述散热风扇联通两个风道之间,即所述出风散热件被夹设于散热风扇的出风口与外壳体所形成的出风风道之中,所述进风散热件被夹设于散热风扇的进风口与外壳体所形成的进风风道之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散热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散热件包括与半导体制冷片连接的传热支持段以及顺着风道方向排列、相互平行的若干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与出光部之间设有隔热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散热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的正反面均匀设有平行于其长度方向锯齿状的散热纹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散热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支持段迎着出风方向的一侧沿出风口的边缘延伸至半导体制冷片,所述散热翅片超出传热支持段向着出风方向外延。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双向散热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散热件包括与传热支持段固定连接的连接段以及自连接段延伸至进风口的散热栅格,所述散热栅格沿长度方向平行排列有若干个栅格孔,所述栅格孔与连接段之间还设有数量与栅格孔一致的减重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散热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栅格的外沿设有至少一处用于让位装配的装配缺口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散热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壳体靠近连接段的侧壁开设有让位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散热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支持段与所述散热栅格之间的夹角呈锐角。
CN202121893219.0U 2021-08-13 2021-08-13 一种双向散热的脱毛仪 Active CN2172838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93219.0U CN217283813U (zh) 2021-08-13 2021-08-13 一种双向散热的脱毛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93219.0U CN217283813U (zh) 2021-08-13 2021-08-13 一种双向散热的脱毛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83813U true CN217283813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53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93219.0U Active CN217283813U (zh) 2021-08-13 2021-08-13 一种双向散热的脱毛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838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14942U (zh) 一种脱毛仪
CN211534779U (zh) 一种便携式脱毛仪
CN113144436A (zh) 一种脱毛仪
CN217430165U (zh) 脱毛仪
CN209690866U (zh) 一种计算机硬件散热机构
CN217283813U (zh) 一种双向散热的脱毛仪
CN213606858U (zh) 一种脱毛仪
WO2021196506A1 (zh) 一种脱毛仪以及半导体制冷片
CN218552433U (zh) 脱毛仪
CN216114463U (zh) 便携穿戴式空调
CN213609440U (zh) 一种脱毛仪
CN219983034U (zh) 一种用于脱毛仪的散热风道机构及脱毛仪
CN220588451U (zh) 一种具有冷热功能的焊帽
CN220123291U (zh) 散热机构和脱毛仪
CN219803786U (zh) 一种散热机构冰点脱毛仪
CN213606834U (zh) 一种脱毛仪
CN219499910U (zh) 一种散热器件及强脉冲光治疗仪
CN217488846U (zh) 一种基于直吹式散热的脱毛仪
CN213606857U (zh) 一种便携式脱毛仪
CN217488847U (zh) 散热组件及脱毛仪
CN215228356U (zh) 一种可实现高效制冷的脱毛仪
CN217138249U (zh) 美容仪
CN219594787U (zh) 脱毛仪
CN216962621U (zh) 一种脱毛仪
CN220693573U (zh) 一种散热组件、汽车辅助散热装置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