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83571U - 电路板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路板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83571U CN217283571U CN202121079114.1U CN202121079114U CN217283571U CN 217283571 U CN217283571 U CN 217283571U CN 202121079114 U CN202121079114 U CN 202121079114U CN 217283571 U CN217283571 U CN 2172835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board
- flexible circuit
- sub
- board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9—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lexible or folded printed circui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02—Arrangements of circuit components or wi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 H05K7/12—Resilient or clamping means for holding component to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电路板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子柔性电路板、第二子柔性电路板和第一支撑件,第二子柔性电路板的板面与第一子柔性电路板的板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180°,第一支撑件位于第一子柔性电路板与第二子柔性电路板的第一交界处,且第一支撑件的一端连接第一子柔性电路板的部分,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子柔性电路板的部分。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交界处设置第一支撑件,能够降低交界处断裂现象的发生,且能够在电路板组件长时间作动后仍保持两个子柔性电路板的夹角,保证电路板组件在云台摄像头等设备上的正常防抖性能,延长电路板组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路板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路板的形状也变得多样化,如,电路板的形状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平板状而可以具有一定的弯折角度。然而,相关技术中,对于弯折的柔性电路板而言,在运用于防抖领域中时,由于弯折部位的应力较为集中,容易发生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通过在两个子柔性电路板的交界处设置第一支撑件,能够加强交界处的结构强度,降低断裂现象的发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
第一子柔性电路板;
第二子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且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的板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180°;以及
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的第一交界处,且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的部分,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的部分。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路板组件,通过在两个子柔性电路板的交界处设置第一支撑件,一方面能够加强交界处的结构强度,降低断裂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能够在电路板组件长时间作动后仍保持两个子柔性电路板的夹角,保证电路板组件在云台摄像头等设备上的正常防抖性能,延长电路板组件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
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贴合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且与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连接;以及
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贴合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且与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还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支撑件设置成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使得第一支撑件的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方便。另外,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贴合第一子柔性电路板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利于第一支撑板与第一子柔性电路板的连接,第二支撑板与第二子柔性电路板的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二交界处与所述第一交界处分开设置。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方面利于第一支撑件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的连接,另一方面,由于电路板作动时折弯区的应力较大,因此将第二交界处与第一交界处分开设置,还能够使得第一交界处具有一定的余裕来释放应力,从而降低甚至避免第一柔性电路板发生断裂,延长电路板组件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交界处与所述第一交界处之间具有间隙。
基于上述实施例,能够使第一交界处更易扭曲变形以释放应力,从而避免应力集中发生断裂现象;同时还可避免间隙处的线路撕裂。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的板面包括相对的第一板面以及第二板面,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的板面包括相对的第三板面以及第四板面,所述第三板面连接所述第一板面,所述第四板面连接所述第二板面,所述第三板面与所述第一板面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的外角,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贴合所述第一板面且与所述第一板面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贴合所述第三板面且与所述第三板面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支撑件设置于第一子柔性电路板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的外角所在的一侧,操作空间较大,能够使第一支撑件与第一子柔性电路板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的连接更加便利。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交界处设置有第一倒角结构以形成所述间隙。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在交界处设置倒角结构的形式使第一交界处和第二交界处之间具有间隙,生产制造方便。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的板面包括相对的第一板面以及第二板面,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的板面包括相对的第三板面以及第四板面,所述第三板面连接所述第一板面,所述第四板面连接所述第二板面,所述第四板面与所述第二板面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的内角,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贴合所述第二板面且与所述第二板面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贴合所述第四板面且与所述第四板面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支撑件设置于第一子柔性电路板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的内角所在的一侧,使得第一支撑件的设置更加隐蔽不易受损,且使得电路板组件的外观结构更加齐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交界处设置有第二倒角结构以形成所述间隙。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在交界处设置倒角结构的形式使第一交界处和第二交界处之间具有间隙,生产制造方便。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缺口。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方面,能够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当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需要连接时,能减少连接面积,连接更为方便;或,当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通过一块板材弯折成型时便于板材的弯折。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硬性电路板,沿垂直于所述硬性电路板的板面的方向看,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硬性电路板外,且所述硬性电路板用于经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外连接件电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硬性电路板,使得镜头组件等器件能够安装于硬性电路板上,而器件抖动产生的扭矩力则可以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的扭曲变形等方式释放,使得电路板组件不易损坏。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且所有的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均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之间均经一个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的第一交界处均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支撑件。
基于上述实施例,当设置于硬性电路板上的器件抖动时,多个第一子柔性电路板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均能够发生扭曲变形来释放扭矩力,使得扭矩力能够分散于更多的子柔性电路板上,能够避免单一子柔性电路板上应力集中出现断裂。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数量为两个,沿垂直于所述硬性电路板的板面的方向看,两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分别位于所述硬性电路板的两侧,且每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一端均与所述硬性电路板电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均用于与所述外连接件电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在硬性电路板外的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一柔性电路板,使得硬性电路板上的器件抖动时,硬性电路板外的两个第一柔性电路板均能够产生扭曲变形来释放应力,应力释放效果更佳。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硬性电路板的板面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两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一端均位于所述第一边缘处且与所述硬性电路板电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均位于所述第二边缘处且用于与所述外连接件电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能够使硬性电路板外的区间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使应力更加分散,从而避免第一柔性电路板出现断裂问题。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组件还包括:
两个第二柔性电路板,每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各经一个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硬性电路板电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连接为一体或两个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分开设置。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二柔性电路板和第一柔性电路板均为柔性电路板,使得二者可直接通过一个柔性电路板弯折形成,制造更加方便。同时,当两个第二柔性电路板分开设置时,能够使每个第二柔性电路板和与其连接的第一柔性电路板的扭转不受另一第二柔性电路板和另一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干扰,应力释放效果更佳。通过将两个第二柔性电路板连接为一体,能够使两个第一柔性电路板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位于同一平面内,使得应力在两个第一柔性电路板上的分布相对均衡。同时,两个第二柔性电路板连接为一体,便于两个第二柔性电路板与两个第一柔性电路板以及硬性电路板的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组件还包括:
两个第三柔性电路板,每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各经一个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外连接件电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间隔设置。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三柔性电路板、第一柔性电路板均为柔性电路板,使得二者可直接通过一个柔性电路板弯折形成,制造更加方便。同时,通过将第三柔性电路板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使得电路板组件可以适用于具有两个接口的外连接件(如,为使外连接件的结构更加小巧,外连接件设置有两个接口且分别位于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上),适用范围更广。通过将两个第三柔性电路板间隔设置,使得两个第三柔性电路板的扭动、与两个第三柔性电路板连接的两个第一柔性电路板的扭动不会产生干扰。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沿平行于所述硬性电路板的板面的方向看,两个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间隔设置;或
沿垂直于所述硬性电路板的板面的方向看,两个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间隔设置;或
其中一个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电连接段、第二电连接段以及第三电连接段,所述第一电连接段远离所述第二电连接段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三电连接段远离所述第二电连接段的一端用于电连接所述外连接件,沿垂直于所述硬性电路板的板面的方向看,所述第一电连接段与另一个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间隔设置;沿平行于所述硬性电路板的板面的方向看,所述第三电连接段与另一个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间隔设置。
基于上述实施例,两个第三柔性电路板的结构更加多样,适用范围更广。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沿平行于所述硬性电路板的板面的方向看,所述硬性电路板与所述外连接件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同侧;或,沿平行于所述硬性电路板的板面的方向上,所述硬性电路板与所述外连接件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相对侧。
基于上述实施例,使得电路板组件的结构更加多样,用户可根据预留空间等情况选取合适的电路板组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包括:
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用于接收被摄物体的光信号;
图像处理组件,所述图像处理组件设置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像侧,用于接收所述被摄物体的光信号,并将所述光信号变换为图像信号;及
上述任意的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的所述硬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图像处理组件远离所述被摄物体的一侧,以承载所述图像处理组件和/或所述镜头组件;所述硬性电路板还与所述图像处理组件电连接,以将所述图像信号传递至所述外连接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包括了上述的电路板组件,因此具有电路板组件的上述效果,具体地,通过在两个子柔性电路板的交界处设置第一支撑件,一方面能够加强交界处的结构强度,降低断裂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能够在电路板组件长时间作动后仍保持两个子柔性电路板的夹角,保证电路板组件在云台摄像头等设备上的正常防抖性能,延长电路板组件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云台支架,所述云台支架罩设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外围,且与所述镜头组件连接;
云台固定座,所述云台固定座设置有容纳腔,所述云台支架、所述镜头组件、所述图像处理组件以及所述硬性电路板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两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分别位于所述云台固定座外的两侧,且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以与所述硬性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外连接件电连接;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云台支架以及所述云台固定座连接,以能够驱动所述云台支架以及所述镜头组件相对于所述云台固定座运动。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将两个第一柔性电路板分别设置于云台固定座外的外侧,能够增大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尺寸,从而能够减少单位面积内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受力,通过设置云台支架以及驱动装置,且驱动装置能够驱动云台支架以及镜头组件相对于云台固定座运动,能够实现镜头组件的防抖性,提升拍摄效果。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意的摄像头模组。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路板组件,因此具有电路板组件的上述效果,具体地,通过在两个子柔性电路板的交界处设置第一支撑件,一方面能够加强交界处的结构强度,降低断裂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能够在电路板组件长时间作动后仍保持两个子柔性电路板的夹角,保证电路板组件在云台摄像头等设备上的正常防抖性能,延长电路板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组件中第一支撑件位于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外角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示出的电路板组件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示出的电路板组件的第一种可替换方案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示出的电路板组件的第二种可替换方案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组件中第一支撑件位于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内角时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示出的电路板组件的第一种可替换方案的剖视图;
图7是图5示出的电路板组件的第二种可替换方案的剖视图;
图8是图5示出的电路板组件的第三种可替换方案的剖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组件中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种立体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组件中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种立体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组件中第一支撑件的第三种立体图;
图12是图11中Q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组件中第一支撑件的第四种立体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组件中第一支撑件的第五种立体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组件中第一支撑件的第六种立体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组件中第一支撑件的第七种立体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组件包括硬性电路板、第二柔性电路板和第三柔性电路板时的立体图;
图18是图17示出的电路板组件的第一种可替换方案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7示出的电路板组件的第二种可替换方案的立体图;
图20是图17示出的电路板组件的第三种可替换方案的局部图;
图21是图17示出的电路板组件的第四种可替换方案的立体图;
图22是图17示出的电路板组件的侧视图;
图23是图22示出的电路板组件的第一种可替换方案的侧视图;
图24是图22示出的电路板组件的第二种可替换方案的侧视图;
图25是图22示出的电路板组件的第三种可替换方案的侧视图;
图2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局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2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路板的形状也变得多样化,如,电路板的形状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平板状而可以具有一定的弯折角度。然而,相关技术中,对于弯折的第一柔性电路板而言,在运用于防抖领域中时,由于弯折部位的应力较为集中,容易发生断裂。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路板组件、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上述缺陷。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组件100。参见图1和图2,电路板组件100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110,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10包括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以及第一支撑件113,其中,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连接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且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的板面与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的板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180°。所述第一支撑件113位于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与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的第一交界处a,且所述第一支撑件11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的部分,所述第一支撑件1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的部分。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路板组件100,通过在两个子柔性电路板的交界处设置第一支撑件113,一方面能够加强交界处的结构强度,降低断裂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能够在电路板组件100长时间作动后仍保持两个子柔性电路板的夹角,保证电路板组件100在云台摄像头等设备上的正常防抖性能,延长电路板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地,电路板的板面可以指电路板的用于布设线路的表面。电路板可大致呈板状结构,参见图2和图5,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的板面可以包括相对的第一板面111x以及第二板面111y,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的板面可以包括相对的第三板面112x以及第四板面112y,所述第三板面112x连接所述第一板面111x,所述第四板面112y连接所述第二板面111y,其中,第三板面112x与第一板面111x的夹角可以大于0°且小于180°,第四板面112y与第二板面111y的夹角可以大于0°且小于180°。
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的板面与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的板面之间的夹角可以为0°至180°之间的任意值。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的板面与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的板面之间的夹角可以为90°。上述通过将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的板面与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的板面的夹角限定为90°,能够使得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与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的结构更加紧凑。可以理解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与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
结合图1和图2,所述第一支撑件113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板1131以及连接第一支撑板1131的第二支撑板1132,所述第一支撑板1131贴合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且与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132贴合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且与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连接。上述通过将第一支撑件113设置成包括第一支撑板1131和第二支撑板1132,使得第一支撑件113的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方便。另外,将第一支撑板1131和第二支撑板1132分别贴合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利于第一支撑板1131与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的连接,第二支撑板1132与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的连接。
进一步地,为避免弯折处应力较大造成断裂问题,所述第一支撑板113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132的第二交界处b可以与所述第一交界处a分开设置。上述通过将第一交界处a和第二交界处b分开设置,一方面利于第一支撑件113与第一柔性电路板110的连接,另一方面,由于电路板作动时折弯区的应力较大,因此分开设置还能够使得第一交界处a具有一定的余裕来释放应力,从而降低甚至避免第一柔性电路板110发生断裂,延长电路板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地,参见图2至图8,所述第二交界处b与所述第一交界处a分开设置可以包括第二交界处b与第一交界处a贴合设置,或,第二交界处b与第一交界处a之间具有间隙c。优选地,第二交界处b与第一交界处a之间具有间隙c,以使第一交界处a更易扭曲变形以释放应力,避免应力集中发生断裂现象;同时,设置间隙c可避免间隙c处的线路撕裂。
第二交界处b与第一交界处a之间具有间隙c可通过任意形式实现。如,可通过在第二交界处b和/或第一交界处a设置倒角结构实现。其中,倒角结构可以包括倒直角结构也可以包括倒圆角结构。以下将结合图2至图8对第二交界处b和/或第一交界处a设置有倒角结构时电路板组件10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种可实施的方案中,参见图2至图4,所述第三板面112x与所述第一板面111x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的外角,此时,为便于第一支撑件113与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的连接,第一支撑件113可以设置于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的外角所在的一侧,操作空间大,连接方便。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板1131可以贴合所述第一板面111x且与所述第一板面111x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132可以贴合所述第三板面112x且与所述第三板面112x连接。其中,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的外角可以对应于: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与第一平面相交的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所夹的外角;第一平面垂直于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的交界线。
此时,由于第一交界处a位于第二交界处b的内部,因此,参见图3,可直接在第一交界处a设置第一倒角结构114以形成所述间隙c。除此之外,参见图4,也可以同时在所述第一交界处a和所述第二交界处b设置倒角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交界处a和第二交界处b均设置有倒角结构时,应使所述第一交界处a的第一倒角结构114设置的较大,第二交界处b的第二倒角结构1133设置的相对较小以形成所述间隙c。
在另一种可实施的方案中,参见图5至图8,所述第四板面112y与所述第二板面111y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的内角,此时,为使第一支撑件113的设置更加隐蔽,使得电路板组件100的外观结构更加齐整,第一支撑件113可以设置于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的内角所在的一侧。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板1131可以贴合所述第二板面111y且与所述第二板面111y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132可以贴合所述第四板面112y且与所述第四板面112y连接。其中,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的内角可以对应于: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与第一平面相交的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所夹的内角;第一平面垂直于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的交界线。
此时,由于第二交界处b位于第一交界处a的内部,因此,参见图6,可直接在第二交界处b设置第二倒角结构1133以形成所述间隙c。除此之外,参见图7和图8,也可以同时在第一交界处a和第二交界处b设置倒角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交界处a和第二交界处b均设置有倒角结构时,应使第二交界处b的第二倒角结构1133设置的较大,第一交界处a的第一倒角结构114设置的相对较小以形成所述间隙c。
第一支撑件113的结构可以为任意的,只需满足能够保持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的夹角即可。如,在一些可实施的方案中,参见图1,所述第一支撑板1131沿第一方向M的长度、所述第二支撑板1132沿所述第一方向M的长度均可以相等,以使所述第一支撑件113中由所述第一支撑板1131、所述第二支撑板1132共同形成的边缘平齐。其中,所述第一方向M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131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1132。上述通过对第一支撑板1131和第二支撑板1132的限定,使得第一支撑件113的结构更加规整,美观性更佳。
如,在另一些可实施的方案中,参见图9至图16,所述第一支撑板1131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132的一端和/或第二支撑板1132连接第一支撑板1131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第一缺口d。上述通过设置第一缺口d,一方面能够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当第一支撑板1131与第二支撑板1132需要连接时,能够减少连接面积,连接更为方便;或,当第一支撑板1131与第二支撑板1132通过一块板材弯折成型时便于板材的弯折。
可以理解地,参见图9至图16,第一缺口d可以位于第一支撑板1131和/或第二支撑板1132的端部,参见图16,第一缺口d也可以位于第一支撑板1131和/或第二支撑板1132的内部。当第一缺口d位于第一支撑板1131和/或第二支撑板1132的端部,且第一支撑板1131和第二支撑板1132的第二交界处b设置有第二倒角结构1133时,该缺口d可位于第二倒角结构1133的端部。具体地,参见图10至图16,第二倒角结构1133沿第一方向M的长度可以小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131沿所述第一方向M的长度,所述第二倒角结构1133沿所述第一方向M的长度还可以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132沿所述第一方向M的长度,以使所述第一支撑件113中由所述第一支撑板1131、所述第二支撑板1132以及所述第二倒角结构1133共同形成的边缘具有第一缺口d,其中,所述第一方向M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131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1132。
可以理解地,第一支撑件113的结构可以为:参见图12,第二倒角结构1133具有第一侧面11331、第二侧面11332以及第三侧面11333,所述第一侧面11331与所述第二侧面11332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面11333连接所述第一侧面11331以及所述第二侧面11332;所述第一支撑板1131具有第四侧面11311以及连接所述第四侧面11311的第五侧面11312;所述第二支撑板1132具有第六侧面11321以及连接所述第六侧面11321的第七侧面11322;其中,所述第四侧面11311还连接所述第一侧面11331,所述第六侧面11321还连接所述第二侧面11332,且所述第五侧面11312以及所述第七侧面11322位于所述第三侧面11333的同侧,以使所述第四侧面11311的位于所述第五侧面11312与所述第三侧面11333之间的部分、所述第六侧面11321的位于所述第七侧面11322与所述第三侧面11333之间的部分以及所述第三侧面11333能够围合成所述第一缺口d。上述通过对第一支撑件113的结构的具体限定,便于生产制造。本申请实施例中,为减轻整个电路板组件100的重量,第一支撑板1131、第二支撑板1132以及第二倒角结构1133均可以呈薄板状,第二倒角结构1133、第一支撑板1131以及第二支撑板1132均具有靠近第一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一表面以及背离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上述的侧面可以为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面。
更进一步地,参见图12,所述第四侧面11311的形成所述第一缺口d的部分可以设置有第二缺口e。上述通过设置第二缺口e,能够进一步的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具体地,所述第二缺口e的轮廓面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段e1以及第二连接段e2。所述第一连接段e1与所述第一侧面11331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段e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侧面11312;所述第二连接段e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侧面11331,所述第二连接段e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e1远离所述第五侧面11312的一端。上述通过将第二缺口e设置成延伸至第五侧面11312,即延伸至第一支撑板1131的边缘,利于第二倒角结构1133与第一支撑板1131的连接或通过弯折方式成型。更进一步地,从所述第一侧面11331至所述第一连接段e1的方向上,所述第二连接段e2至所述第五侧面11312的距离可以逐渐减小。上述通过对第二连接段e2的形状的限定,使得第一支撑板1131从靠近第二倒角结构1133至远离第二倒角结构1133的方向上,尺寸能够逐渐变大,能够在节省材料的同时使第一支撑板1131的结构分布更加均匀,保证第一支撑板1131的强度。
更进一步地,参见图13,所述第一连接段e1靠近所述第五侧面11312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第三缺口f。上述通过在第一连接段e1的边缘进一步设置第三缺口f,能够进一步的节省材料。
所述第一支撑件113包括由所述第一支撑板1131、所述第二支撑板1132以及所述第二倒角结构1133共同形成的两个边缘,优选地,两个所述边缘均可以具有所述第一缺口d。上述通过在第一支撑件113的两个边缘上均设置第一缺口d,一方面能够节省材料,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第一支撑件113的强度分布更加均匀,避免出现因局部受力过大造成第一支撑件113损坏的现象。
参见图16,当第一缺口d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131和/或第二支撑板1132的内部时,第一支撑板1131和/或第二支撑板1132内的第一缺口d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内部的多个第一缺口d可以均匀分布。
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支撑板1131、所述第二支撑板1132以及所述第二倒角结构1133可以分别独立成型之后再组装在一起。所述第一支撑板1131、所述第二支撑板1132以及所述第二倒角结构1133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通过一体成型设置,能够使第一支撑件113的加工成型更加便利。具体地,当第一支撑板1131、第二支撑板1132以及第二倒角结构1133为一体成型结构时,第一支撑板1131、第二支撑板1132以及第二倒角结构1133可以为通过一块板材弯折成型。
第一支撑板1131与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之间,第二支撑板1132与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任意的。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1131与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之间可以通过粘接剂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132与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之间也可以通过粘接剂连接。上述通过粘接剂实现第一支撑件113与第一柔性电路板110之间的连接,连接方式简单易操作。本申请实施例中,粘接剂可以为双面胶、环氧树脂、UV胶、快干胶等。
第一支撑件113的形状可以为任意的。如,第一支撑板1131的结构可以与第二支撑板1132的结构相同,也可以不同。当第一支撑板1131与第二支撑板1132的结构相同时,第一支撑件113可以为轴对称结构,以使第一支撑件113对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产生相同的约束。当第二支撑板1132的结构与第一支撑板1131的结构相同时,第一支撑件113也可以不为轴对称结构,可参见图14和图15。
参见图17,所述电路板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硬性电路板120,沿垂直于硬性电路板120的板面的方向看,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10可以位于所述硬性电路板120外,且所述硬性电路板120用于经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10与外连接件20电连接。上述通过设置硬性电路板120,使得镜头组件200等外部器件能够安装于中间的硬性电路板120上,而器件抖动产生的扭矩力则可以经过第一柔性电路板110的扭曲变形等方式释放,使得电路板组件100不易损坏。
更进一步地,为提升第一柔性电路板110的应力释放性能,参见图18,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1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且所有的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均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之间可经一个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和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的第一交界处a均可以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支撑件113。通过上述设置,当设置于硬性电路板120上的器件抖动时,多个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均能够发生扭曲变形来释放扭矩力,使得扭矩力能够分散于更多的子柔性电路板上,能够避免单一子柔性电路板上应力集中出现断裂。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1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且沿垂直于所述硬性电路板120的板面的方向看,两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10可以分别位于所述硬性电路板120的两侧,且每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10的一端均与所述硬性电路板120电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10的另一端均用于与所述外连接件20电连接。上述通过在硬性电路板120外的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一柔性电路板110,使得硬性电路板120上的器件抖动时,硬性电路板120外的两个第一柔性电路板110均能够产生扭曲变形来释放应力,应力释放效果更佳。
更进一步地,参见图17,所述硬性电路板120的板面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121和第二边缘122,两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10的一端均可以位于所述第一边缘121处且与所述硬性电路板120电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10的另一端均可以位于所述第二边缘122处且用于与所述外连接件20电连接。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硬性电路板120外的区间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使应力更加分散,从而避免第一柔性电路板110出现断裂问题。可以理解地,第一柔性电路板110中的所有子柔性电路板均可以与硬性电路板120呈大于0°且小于180°的夹角设置。优选地,第一柔性电路板110中的所有子柔性电路板均可以与硬性电路板120呈90°的夹角设置。上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的内角可以为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靠近硬性电路板120一侧的夹角,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的外角可以为第一子柔性电路板111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背离硬性电路板120一侧的夹角。
可以理解地,参见图17,电路板组件100还可以包括两个第二柔性电路板140,每个第一柔性电路板110可各经一个第二柔性电路板140与硬性电路板120电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140和第一柔性电路板110均为柔性电路板,使得二者可直接通过一个柔性电路板弯折形成,制造更加方便。参见图19和图21,两个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140可以连接为一体;参见图17和图18,两个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140也可以分开设置。当两个第二柔性电路板140分开设置时,能够使每个第二柔性电路板140和与其连接的第一柔性电路板110的扭转不受另一第二柔性电路板140和另一第一柔性电路板110的干扰,应力释放效果更佳。通过将两个第二柔性电路板140连接为一体,能够使两个第一柔性电路板110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的一端位于同一平面内,使得应力在两个第一柔性电路板110上的分布相对均衡。同时,两个第二柔性电路板140连接为一体,便于两个第二柔性电路板140与两个第一柔性电路板110以及硬性电路板120的连接。
更进一步地,参见图19,所述电路板组件100还可以包括两个第三柔性电路板130,每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10可各经一个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130与所述外连接件20电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130间隔设置。由于第三柔性电路板130、第一柔性电路板110均为柔性电路板,使得二者可直接通过一个柔性电路板弯折形成,制造更加方便。同时,通过将第三柔性电路板13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使得电路板组件100可以适用于具有两个接口的外连接件20(如,为使外连接件20的结构更加小巧,外连接件20设置有两个接口且分别位于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上),适用范围更广。通过将两个第三柔性电路板130间隔设置,使得两个第三柔性电路板130的扭动、与两个第三柔性电路板130连接的两个第一柔性电路板110的扭动不会产生干扰。
两个第三柔性电路板130间隔设置可以为:在一些可实施的方案中,沿平行于所述硬性电路板120的板面的方向看,两个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130间隔设置。在另一些可实施的方案中,参见图20,沿垂直于所述硬性电路板120的板面的方向看,两个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130间隔设置。在又一些可实施的方案中,参见图19,其中一个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13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电连接段131、第二电连接段132以及第三电连接段133,所述第一电连接段131远离所述第二电连接段13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10,所述第三电连接段133远离所述第二电连接段132的一端用于电连接所述外连接件20,沿垂直于所述硬性电路板120的板面的方向看,所述第一电连接段131与另一个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130间隔设置;沿平行于所述硬性电路板120的板面的方向看,所述第三电连接段133与另一个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130间隔设置。通过上述设置,两个第三柔性电路板130的结构更加多样,适用范围更广。
更进一步地,参见图18和图19,在一些可实施的方案中,外连接件20可以与其中一个第三柔性电路板130对准,以使另一个第三柔性电路板130采用偏移的方式出线。参见图20,在另一些可实施的方案中,外连接件20可以与两个第三柔性电路板130的中间对准,以使两个第三柔性电路板130采用对称合一的方式出线。参见图17,在又一些可实施的方案中,外连接件20也可以同时与两个第三柔性电路板130对准。
可以理解地,参见图18和图19,第一柔性电路板110与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的交界处也可以设置第二支撑件。具体地,可选择在第一柔性电路板11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的外侧设置第二支撑件,也可以在第一柔性电路板11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的内侧设置第二支撑件。两个第二柔性电路板140上的第二支撑件可以共用,也可以分开设置。第二支撑件的结构可以与第一支撑件113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当在第一柔性电路板11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的内侧设置第二支撑件时,参见图21,在第二柔性电路板140的尺寸较小使得第一柔性电路板110距离硬性电路板120较近时,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可以与第一柔性电路板110连接,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可以与硬性电路板120连接。
同理地,参见图21,也可以在第一柔性电路板110与第三柔性电路板130的交界处设置第三支撑件。第三支撑件的结构与第一支撑件113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两个第三柔性电路板130上的第三支撑件可以共用,也可以分开设置。
本申请中,第一支撑件113、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可以选用金属、塑胶等材料制成,定型效果稳定。
在一些可实施的方案中,参见图22和图23,沿平行于所述硬性电路板120的板面的方向看,所述硬性电路板120与所述外连接件20可以位于两个第一柔性电路板110的同侧。由于沿垂直于硬性电路板120的板面的方向看,两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10分别位于所述硬性电路板120外的两侧,因此,沿平行于所述硬性电路板120的板面的方向看,硬性电路板120位于两个第一柔性电路板110的一侧仅包括硬性电路板120位于两个第一柔性电路板110的上方或下方两种情况。上述限定的所述硬性电路板120与所述外连接件20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10的同侧可以为:所述硬性电路板120与所述外连接件20均位于两个第一柔性电路板110的上方,或均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10的下方。在另一些可实施的方案中,参见图24和图25,沿平行于所述硬性电路板120的板面的方向上,所述硬性电路板120与所述外连接件20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10的相对侧。上述限定的所述硬性电路板120与所述外连接件20位于所述两个第一柔性电路板110的相对侧为:所述硬性电路板120与所述外连接件20中的一个位于两个第一柔性电路板110的上方,另一个位于两个第一柔性电路板110的下方。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电路板组件100的结构更加多样,用户可根据预留空间等情况选取合适的电路板组件100。可以理解地,参见图22至图25,结合具有使用需求,第一柔性电路板110的斜率也可以发生适应性的调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10。参见图26和图27,摄像头模组10可以包括镜头组件200、图像处理组件300以及上述任意的电路板组件100。所述镜头组件200用于接收被摄物体的光信号;所述图像处理组件300设置于所述镜头组件200的像侧,用于接收所述被摄物体的光信号,并将所述光信号变换为图像信号;所述电路板组件100的所述硬性电路板120设置于所述图像处理组件300远离所述被摄物体的一侧,以承载所述图像处理组件300和/或所述镜头组件200;所述硬性电路板120还与所述图像处理组件300电连接,以将所述图像信号传递至外连接件20。
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10包括了上述的电路板组件100,因此具有电路板组件100的上述效果,具体地,通过在两个子柔性电路板的交界处设置第一支撑件113,一方面能够加强交界处的结构强度,降低断裂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能够在电路板组件100长时间作动后仍保持两个子柔性电路板的夹角,保证电路板组件100在云台摄像头等设备上的正常防抖性能,延长电路板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可实施的方案中,参见图26和图27,所述摄像头模组10还可以包括云台支架400、云台固定座500以及驱动装置。所述云台支架400罩设于所述镜头组件200的外围,且与所述镜头组件200连接;所述云台固定座500设置有容纳腔G,所述云台支架400、所述镜头组件200、所述图像处理组件300以及所述硬性电路板120均位于所述容纳腔G内,两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10分别位于云台固定座500外的两侧,且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G内且与所述硬性电路板120电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外连接件20电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云台支架400以及所述云台固定座500连接,以能够驱动所述云台支架400以及所述镜头组件200相对于所述云台固定座500运动,从而实现镜头组件200的防抖性。上述通过将两个第一柔性电路板110分别设置于云台固定座500外的两侧,能够增大第一柔性电路板110的尺寸,从而能够减少单位面积内第一柔性电路板110的受力,为避免云台固定座500阻碍第一柔性电路板110发生形变,云台固定座500与第一柔性电路板110之间可以具有间隙。当然,为减小第一柔性电路板110的用料以及实现电子设备的小型化,云台固定座500与第一柔性电路板110之间的间隙可以设置的较小,以使第一柔性电路板110的内边界线尽可能的靠近云台固定座500的外边界线。通过设置云台支架400以及驱动装置,且驱动装置能够驱动云台支架400以及镜头组件200相对于云台固定座500运动,能够实现镜头组件200的防抖性,提升拍摄效果。
驱动装置的结构可以为任意的。如,驱动装置可以包括定子以及转子,定子可以固定设置于云台固定座500上,且与电路板组件100电连接,转子可以固定设置于云台支架400上,定子与转子之间可通过磁性耦合以能够带动云台支架400以及镜头组件200沿预定的方向运动。具体地,定子可以包括多个电磁感应线圈,多个电磁感应线圈共同形成第一磁场,转子可以包括多个永磁铁,多个永磁铁共同形成第二磁场,第二磁场与第一磁场耦合。通过改变电磁感应线圈中的电流大小及方向以使第一磁场发生改变,在第一磁场以及第二磁场的磁性耦合作用下,转子相对于定子运动以带动云台支架400以及镜头组件200沿预定的方向进行运动。
参见图26和图27,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130上可以设置有固定板134,所述固定板134可以与所述云台固定座500外围的壳体600连接。具体地,参见图26,摄像头模组10还可以包括罩设于云台固定座500、第二子柔性电路板112外围的壳体600,所述固定板134以及所述云台固定座500均可以与所述壳体600连接。上述通过将第三柔性电路板130通过固定板134与壳体600连接,能够实现防抖时仅位于内部的镜头组件200、云台支架400等器件作动,而位于外部的第三柔性电路板130、云台固定座500等器件不动,提升用户体验。
所述云台支架400具有旋转中心点,定义经过所述旋转中心点且与所述硬性电路板120的板面平行的平面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可以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10相交。上述通过将第一柔性电路板110设置位置限定为与第二平面相交,由于越靠近旋转中心点处震动幅度越小,故这样能够使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使第一柔性电路板110受到的扭矩力更小,能够降低摄像头模组10的防抖角度,提升摄像头模组10的稳定性,提升摄像头模组10的成像质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上述任意的摄像头模组10。电子设备可以为具有图像获取功能的任意设备。如,电子设备可以为云台相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电脑设备、电视机、交通工具、监控装置等。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路板组件100,因此具有电路板组件100的上述效果,具体地,通过在两个子柔性电路板的交界处设置第一支撑件,一方面能够加强交界处的结构强度,降低断裂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能够在电路板组件100长时间作动后仍保持两个子柔性电路板的夹角,保证电路板组件100在云台摄像头等设备上的正常防抖性能,延长电路板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
第一子柔性电路板;
第二子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且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的板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180°;以及
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的第一交界处,且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的部分,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的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
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贴合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且与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连接;以及
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贴合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且与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还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二交界处与所述第一交界处分开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交界处与所述第一交界处之间具有间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的板面包括相对的第一板面以及第二板面,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的板面包括相对的第三板面以及第四板面,所述第三板面连接所述第一板面,所述第四板面连接所述第二板面,所述第三板面与所述第一板面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的外角,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贴合所述第一板面且与所述第一板面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贴合所述第三板面且与所述第三板面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界处设置有第一倒角结构以形成所述间隙。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的板面包括相对的第一板面以及第二板面,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的板面包括相对的第三板面以及第四板面,所述第三板面连接所述第一板面,所述第四板面连接所述第二板面,所述第四板面与所述第二板面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的内角,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贴合所述第二板面且与所述第二板面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贴合所述第四板面且与所述第四板面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交界处设置有第二倒角结构以形成所述间隙。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缺口。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硬性电路板,沿垂直于所述硬性电路板的板面的方向看,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硬性电路板外,且所述硬性电路板用于经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外连接件电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且所有的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均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之间均经一个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子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子柔性电路板的第一交界处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支撑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数量为两个,沿垂直于所述硬性电路板的板面的方向看,两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分别位于所述硬性电路板的两侧,且每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一端均与所述硬性电路板电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均用于与所述外连接件电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性电路板的板面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两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一端均位于所述第一边缘处且与所述硬性电路板电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均位于所述第二边缘处且用于与所述外连接件电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还包括:
两个第二柔性电路板,每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各经一个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硬性电路板电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连接为一体或两个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分开设置。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还包括:
两个第三柔性电路板,每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各经一个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外连接件电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间隔设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沿平行于所述硬性电路板的板面的方向看,两个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间隔设置;或
沿垂直于所述硬性电路板的板面的方向看,两个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间隔设置;或
其中一个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电连接段、第二电连接段以及第三电连接段,所述第一电连接段远离所述第二电连接段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三电连接段远离所述第二电连接段的一端用于电连接所述外连接件,沿垂直于所述硬性电路板的板面的方向看,所述第一电连接段与另一个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间隔设置;沿平行于所述硬性电路板的板面的方向看,所述第三电连接段与另一个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间隔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沿平行于所述硬性电路板的板面的方向看,所述硬性电路板与所述外连接件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同侧;或,沿平行于所述硬性电路板的板面的方向上,所述硬性电路板与所述外连接件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相对侧。
18.一种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用于接收被摄物体的光信号;
图像处理组件,所述图像处理组件设置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像侧,用于接收所述被摄物体的光信号,并将所述光信号变换为图像信号;及
权利要求12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的所述硬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图像处理组件远离所述被摄物体的一侧,以承载所述图像处理组件和/或所述镜头组件;所述硬性电路板还与所述图像处理组件电连接,以将所述图像信号传递至所述外连接件。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云台支架,所述云台支架罩设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外围,且与所述镜头组件连接;
云台固定座,所述云台固定座设置有容纳腔,所述云台支架、所述镜头组件、所述图像处理组件以及所述硬性电路板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两个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分别位于所述云台固定座外的两侧,且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以与所述硬性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外连接件电连接;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云台支架以及所述云台固定座连接,以能够驱动所述云台支架以及所述镜头组件相对于所述云台固定座运动。
2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摄像头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186376 | 2021-01-18 | ||
CN202120118637 | 2021-01-1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83571U true CN217283571U (zh) | 2022-08-23 |
Family
ID=8043885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546747.7A Pending CN114144012A (zh) | 2021-01-18 | 2021-05-19 | 电路板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202121079114.1U Active CN217283571U (zh) | 2021-01-18 | 2021-05-19 | 电路板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546747.7A Pending CN114144012A (zh) | 2021-01-18 | 2021-05-19 | 电路板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4144012A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95158B2 (ja) * | 2005-09-30 | 2012-12-12 | Hoya株式会社 | 光学機器 |
KR101932127B1 (ko) * | 2012-09-19 | 2018-12-2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CN210093660U (zh) * | 2019-04-19 | 2020-02-18 |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电路板组件 |
CN112034662B (zh) * | 2019-06-04 | 2022-07-12 | 高瞻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微型防抖云台以及相机模组 |
CN210927727U (zh) * | 2019-10-25 | 2020-07-03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驱动装置、摄像头马达及终端 |
CN211982228U (zh) * | 2020-04-15 | 2020-11-20 | 深圳市鑫达辉软性电路科技有限公司 | 结构强度高的转接线柔性电路板 |
-
2021
- 2021-05-19 CN CN202110546747.7A patent/CN114144012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5-19 CN CN202121079114.1U patent/CN217283571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44012A (zh) | 2022-03-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41105B (zh) | 音圈电动机 | |
US11726344B2 (en) |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OIS) unit of a camera module | |
US9344804B2 (en) | Miniature moving-coil speaker | |
US20140255016A1 (en) | Device for driving camera lens module in portable terminal | |
CN107395925A (zh) | 照相机模块 | |
CN103117637A (zh) | 音圈电动机 | |
EP4270919A1 (en) |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KR20140076405A (ko) | 카메라 모듈 | |
CN114401477A (zh) |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217283571U (zh) | 电路板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2936006U (zh) | 电路板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1385450A (zh) | 桁架安装的安全装置 | |
CN216411819U (zh) | 镜头驱动装置及其弹片 | |
CN114173037B (zh) | 驱动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4480887U (zh) | 摄像模组 | |
CN115079485A (zh) | 镜头驱动装置 | |
CN212850989U (zh) |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 |
CN219678598U (zh) | 云台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215300731U (zh) | 电路板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3960184U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
CN218974662U (zh) | 镜头驱动装置及其底座 | |
CN215181141U (zh) | 磁性元件安装结构、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17085387U (zh) |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3877381U (zh) | 可弯曲的led屏幕 | |
CN215187014U (zh) | 一种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