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82728U - 一种光伏逆变器及其电感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逆变器及其电感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82728U
CN217282728U CN202220274613.4U CN202220274613U CN217282728U CN 217282728 U CN217282728 U CN 217282728U CN 202220274613 U CN202220274613 U CN 202220274613U CN 217282728 U CN217282728 U CN 2172827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wall
inductance
heat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7461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运培
宋云辉
卢盈
吴生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hiwei New Energy Technology Yangzh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hiwei New Energy Technology Yangzh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hiwei New Energy Technology Yangzh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hiwei New Energy Technology Yangzh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7461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827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827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827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光伏逆变器及其电感盒,包括箱体、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电感盒及置于所述电感盒内的至少一个电感,所述电感盒具有至少一个和所述箱体的内壁连接的散热侧面,所述散热侧面具有多个凸部和凹部,所述凸部朝向所述箱体的内壁延伸;所述光伏逆变器还包括柔性的导热垫,所述导热垫的初始厚度大于所述凸部和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的间距,所述导热垫被压紧在所述散热侧面和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且所述凹部内被所述导热垫填充。本实用新型的光伏逆变器的电感的散热性能较好同时安装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逆变器及其电感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开关电源及逆变器等电源转换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逆变器及其电感盒。
背景技术
随着近些年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电源产品的尺寸越来越小,但是元器件的损耗变化却很小,这就意味电源产品的功率密度越来越高,即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设备内部的热源集中在机箱内局部区域,直接影响机箱整体的散热性能,而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容易导致设备过温宕机,元器件老化等,所以需要在机壳等结构件的散热能力方面需要有大幅提升,这为产品开发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中国专利CN201720930164.3公开的一种逆变器机箱结构,具有两层结构,上层为机箱的箱体,且箱体的开口处设置有盖板;下层为位于所述箱体外的散热层,设置有电感盒、散热器。这虽然减小了机箱内部发热量,提高了机箱的散热性能,但是电感盒设置在箱体外,安装较为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逆变器,其电感的散热性能较好同时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感盒,其利于提高电感的散热性能同时安装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伏逆变器,包括箱体、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电感盒及置于所述电感盒内的至少一个电感,所述电感盒具有至少一个和所述箱体的内壁连接的散热侧面,所述散热侧面具有多个凸部和凹部,所述凸部朝向所述箱体的内壁延伸;所述光伏逆变器还包括柔性的导热垫,所述导热垫的初始厚度大于所述凸部和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的间距,所述导热垫被压紧在所述散热侧面和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且所述凹部内被所述导热垫填充。
优选地,所述凸部包括凸棱,所述凹部包括长槽,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交错设置而使所述散热侧面整体呈波浪形。
更优选地,所述凸棱和所述长槽的延伸方向一致。
优选地,所述凸棱具有和所述箱体的内壁相对且相平行的抵紧面,所述抵紧面将所述导热垫压紧在所述箱体的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凸部和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导热垫的初始厚度的80~90%,以保证导热垫被压紧在所述散热侧面和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
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内壁上设有定位台阶,所述定位台阶的高度小于所述导热垫的初始厚度,所述散热侧面连接在所述定位台阶上。
更优选地,所述导热垫为硅胶垫。
优选地,所述电感盒的下端部连接于所述箱体的底壁上,所述底壁上的对应所述电感盒的部分涂覆有导热胶,所述电感盒通过所述导热胶和所述底壁紧密接触。
更优选地,所述导热胶为导热硅脂。
优选地,所述电感盒具有散热侧面,所述散热侧面具有多个凸部和凹部,所述凸部包括凸棱,所述凹部包括长槽,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交错设置而使所述散热侧面整体呈波浪形。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光伏逆变器,包括电感盒和柔性的导热垫,其采用的电感盒的散热侧面具有多个凸部和凹部,凸部和凹部交错设置而使散热侧面整体呈波浪形,且采用较厚的导热垫,装配之后导热垫被压紧在散热侧面和箱体的内壁之间且凹部内被导热垫填充,这大幅增加了导热面积,提高对电感的散热能力,尤其适于小功率电感的安装及散热;同时,电感及电感盒设置在箱体内,避免对箱体额外开孔,安装方便,且不影响光伏逆变器的外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逆变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上盖未示出;
图2为图1所示光伏逆变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电感盒在一视角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电感盒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
100、箱体;101、散热器;102、内壁;103、底壁;
1、电感盒;11、电感;12、定位台阶;2、散热侧面;21、凸部;211、凸棱;22、凹部;221、长槽;4、抵紧面;
3、导热垫;
5、导热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逆变器,包括箱体100、设置于箱体100内的电感盒1及置于电感盒1内的至少一个电感11,电感11是发热元件,通过灌封胶(图中未示出)包裹固定于电感盒1中。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电感盒1还具有至少一个和箱体100的内壁102连接的散热侧面2。参照图3和图4所示,散热侧面2具有多个凸部21和凹部22,凸部21朝向箱体100的内壁102延伸。凸部21包括凸棱211,凹部22包括长槽221,凸部21和凹部22交错设置而使散热侧面2整体呈波浪形,这可大幅增加电感盒1与箱体100的侧壁的接触面积,即增加了导热面积。进一步地,凸棱211和长槽221的延伸方向一致,例如,均沿上下方向延伸,而使散热侧面2的横截面整体呈类似波浪形的形状。
参照图2所示,光伏逆变器还包括柔性的导热垫3,导热垫3为硅胶垫,硅胶垫是硅橡胶材质的导热元件,用于传递电感11发出的热量到光伏逆变器内壁102上,接着光伏逆变器通过散热器101将接收的热量散发到大气环境中实现散热。导热垫3的初始厚度大于凸部21和箱体100的内壁102之间的间距,更具体地,凸部21和箱体100的内壁102之间的间距为导热垫3的初始厚度的80~90%,以保证导热垫3被压紧在散热侧面2和箱体100的内壁102之间,保持接触应力,二者之间的间隙慢慢减少,直至导热垫3的两侧完全贴附于电感盒1和光伏逆变器表面,从而提高整体的热转换能力,使电感盒1在较低的温度中工作。也就是说,硅胶垫的厚度按照电感盒侧面尺寸合理设计大小,根据箱体与电感盒之间的距离设计15%左右的预压余量,以保证紧密贴合。其中凸棱211具有和箱体100的内壁102相对且相平行的抵紧面4,抵紧面4将导热垫3压紧在箱体100的内壁102上,导热垫3被挤压变形而进入凹部22内。凹部的整体为曲面状,从而利于凹部22内被导热垫3填充,增大导热面积。箱体100的内壁102上设有多个定位台阶12,各定位台阶12的高度小于导热垫3的初始厚度,散热侧面2连接在定位台阶12上。
电感盒1的下端部连接于箱体100的底壁103上,底壁103上的对应电感盒1的部分涂覆有导热胶5,其中导热胶5为导热硅脂,可以降低接触热阻,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电感盒1通过导热胶5和底壁103紧密接触从而进行导热。
本实施例公开的光伏逆变器,电感盒1内可放置多个电感11,电感盒1的底面和箱体100的底壁103之间涂有导热胶5,电感盒1的侧面有波浪曲面结构,可以大幅度增加散热面积,同时在具有波浪曲面结构的散热侧面2和箱体100的内壁102之间放置初始厚度大于两者间距的导热垫3,也就是说,电感盒1的散热侧面2、导热垫3和箱体100的内壁102紧密接触,三者形成导热通路,再加上电感盒1通过导热胶5与箱体100的底壁103接触进行热量传导,功率电感的热能够更加快速的导入到箱体100中,然后用过箱体100上的散热器101将热量散入到外部大环境中,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投入成本低。
本实施例的光伏逆变器的装配步骤和装配方式如下:首先将多个电感11分别置于电感盒1内并进行填充灌封胶并固化,然后在电感盒1的底面涂覆导热胶5并将电感盒1预固在箱体100的底壁103上,接着在电感盒1的散热侧面2和箱体1的内壁102之间放入导热垫3后完全锁付,最后将电感盒1整体用螺丝固定到箱体100上。
本实施例涉及的电感盒1尤其适于小功率电感的安装及散热;同时,电感11及电感盒1设置在箱体100内,避免对箱体100额外开孔,安装方便,且不影响光伏逆变器的外形。
如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他的步骤或元素。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是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其目的在于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所作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伏逆变器,包括箱体、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电感盒及置于所述电感盒内的至少一个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盒具有至少一个和所述箱体的内壁连接的散热侧面,所述散热侧面具有多个凸部和凹部,所述凸部朝向所述箱体的内壁延伸;所述光伏逆变器还包括柔性的导热垫,所述导热垫的初始厚度大于所述凸部和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的间距,所述导热垫被压紧在所述散热侧面和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且所述凹部内被所述导热垫填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包括凸棱,所述凹部包括长槽,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交错设置而使所述散热侧面整体呈波浪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和所述长槽的延伸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具有和所述箱体的内壁相对且相平行的抵紧面,所述抵紧面将所述导热垫压紧在所述箱体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和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导热垫的初始厚度的80~9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内壁上设有定位台阶,所述定位台阶的高度小于所述导热垫的初始厚度,所述散热侧面连接在所述定位台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垫为硅胶垫。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盒的下端部连接于所述箱体的底壁上,所述底壁上的对应所述电感盒的部分涂覆有导热胶,所述电感盒通过所述导热胶和所述底壁紧密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胶为导热硅脂。
10.一种电感盒,用于将电感固定于光伏逆变器的箱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盒具有散热侧面,所述散热侧面具有多个凸部和凹部,所述凸部包括凸棱,所述凹部包括长槽,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交错设置而使所述散热侧面整体呈波浪形。
CN202220274613.4U 2022-02-10 2022-02-10 一种光伏逆变器及其电感盒 Active CN2172827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74613.4U CN217282728U (zh) 2022-02-10 2022-02-10 一种光伏逆变器及其电感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74613.4U CN217282728U (zh) 2022-02-10 2022-02-10 一种光伏逆变器及其电感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82728U true CN217282728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905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74613.4U Active CN217282728U (zh) 2022-02-10 2022-02-10 一种光伏逆变器及其电感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827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63090U (zh) 终端设备
WO2022100128A1 (zh) 一种散热组件、电子设备及芯片封装结构
CN216357859U (zh) 一种散热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7282728U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及其电感盒
CN214279961U (zh) 显示装置及其散热结构
CN216357907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6775336U (zh) 一种一体式多结构铝合金型材散热器
CN214482041U (zh) 显示装置
CN202488907U (zh) 散热结构与具有此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14449850A (zh) 散热铝底与热导管的紧配铆合结构
CN217563895U (zh) 可将电源模块体积极小化的改良装置
CN216313682U (zh) 散热模组、基座及电子设备
CN210579445U (zh) 一种pcba的散热结构
CN217508610U (zh) 一种大功率车载逆变器散热结构
CN219893733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元器件悬垂式布局的便携式箱体
CN220422316U (zh) 散热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CN217742095U (zh) 应用于电源模块极大化散热的改良结构
CN215418217U (zh) 一种晶片散热结构
CN218888913U (zh) 一种小型砖块电源模块结构
CN211297517U (zh) 一种散热结构
CN212211812U (zh) 一种基于气体流动散热的转换盒
CN212519758U (zh) 一种适配器
CN212064699U (zh) 一种小型导引头内电路板的散热结构
CN215648052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7308103U (zh) 浸没液冷环境下使用的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