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80659U - 一种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80659U
CN217280659U CN202220605405.8U CN202220605405U CN217280659U CN 217280659 U CN217280659 U CN 217280659U CN 202220605405 U CN202220605405 U CN 202220605405U CN 217280659 U CN217280659 U CN 2172806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module
inner cavity
hard connecting
conn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0540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森林
孙冠上
吕小斌
林桌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ongfa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ongfa Electrical Safety and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ongfa Electrical Safety and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ongfa Electrical Safety and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0540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806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806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806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L极模块、N极模块、控制模块,所述壳体内依次分隔有用于安装L极模块、N极模块和控制模块的第一安装内腔、第二安装内腔和第三安装内腔,所述L极模块还包括第一硬连接板和第二硬连接板,所述第一硬连接板一端接入所述L极模块的导电回路,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内腔电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第二硬连接板一端接于所述L极进线端子,另一端也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内腔电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硬连接板和第二硬连接板穿过第二安装内腔的方式来实现L极模块和线路板的电连接,取代了现有的软连接手段,使得断路器内部结构精简、不杂乱,装配效率大幅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电弧故障保护断路器(AFDD)能检测电气线路中的电弧故障,并能在引发电气火灾以前切断电路,有效地防止由电弧故障引起的电气火灾。电弧故障保护断路器通常包括L极和N极两极回路,为了进行电流监测、分析以及断路器的快速脱扣保护,AFDD内通常还设有线路板、保护脱扣器、通信模块等部件,但在现有技术中这些部件通常以软连接线来进行电连接,导致AFDD内结构复杂、不易装配,使AFDD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优化的断路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L极模块、N极模块、控制模块和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L极进线端子、L极出线端子、N极进线端子和N极出线端子,所述壳体内依次分隔有用于安装L极模块、N极模块和控制模块的第一安装内腔、第二安装内腔和第三安装内腔,所述L极模块还包括第一硬连接板和第二硬连接板,所述第一硬连接板一端接入所述L极模块的导电回路,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内腔电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第二硬连接板一端接于所述L极进线端子,另一端也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内腔电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从而使得所述控制模块被串联在所述L极模块的导电回路中以对所述L极模块的电流信号进行采集和分析。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线路板和零序互感器,还包括穿过所述零序互感器的第一软连接线和第二软连接线,所述第一软连接线和第二软连接线分别接入所述L极模块和N极模块的导电回路中。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优所述线路板上设有载流片,所述第一硬连接板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载流片,所述载流片再与所述第一软连接线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软连接线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硬连接板电连接。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优所述N极模块包括N极引弧板,其中所述N极引弧板包括第一硬连接段,所述第一硬连接段延伸至所述N极出线端子并与所述N极出线端子电连接。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优所述N极模块包括N极静触板,所述N极静触板包括第二硬连接段,所述第二硬连接段穿出所述第二安装内腔延伸至所述第三安装内腔并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软连接线,所述N极进线端子也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软连接线。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优所述第一硬连接板、第二硬连接板和第二硬连接段均呈弯曲延伸,并最终以平行于所述第一安装内腔、第二安装内腔和第三安装内腔排列方向地穿入所述第三安装内腔。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优所述壳体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第一侧盖、隔板、基座和第二侧盖,其中所述第一侧盖和隔板相接合形成所述第三安装内腔,所述隔板和基座相接合形成所述第二安装内腔,所述基座和第二侧盖相接合形成所述第一安装内腔。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优所述L极模块包括电磁脱扣器,所述电磁脱扣器包括方丝,所述隔板和基座上设有供所述方丝穿过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的穿孔。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优所述第一硬连接板一端与所述电磁脱扣器电连接。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优所述电磁脱扣器包括骨架、动铁芯、推杆、铁芯弹簧、磁轭、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绕制在所述骨架上,所述第二线圈包裹有绝缘层,所述第二线圈绕制在所述第一线圈外层。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优所述磁轭包括一体成型连接的静吸引部、静触板部和引弧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硬连接板和第二硬连接板穿过第二安装内腔的方式来实现L极模块和线路板的电连接,取代了现有的软连接手段,使得断路器内部结构精简、不杂乱,装配效率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断路器的立体图(角度一);
图2是实施例中断路器的结构爆炸图(角度一);
图3是实施例中断路器的结构爆炸图(角度二);
图4是实施例中控制模块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N极模块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L极模块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中断路器的立体图(角度二,隐去第一侧盖和控制模块);
图8是实施例中断路器的立体图(角度二,隐去第一侧盖和控制模块,但保留第一软连接线、第二软连接线和载流片);
图9是实施例中电磁脱扣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中电磁脱扣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6,该壳体6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第一侧盖61、隔板62、基座63和第二侧盖64,第一侧盖61、隔板62、基座63和第二侧盖64并排相接,其中基座63 和第二侧盖64相接合形成第一安装内腔,隔板62和基座63相接合形成第二安装内腔,第一侧盖61和隔板62相接合形成第三安装内腔。在第一安装内腔、第二安装内腔和第三安装内腔中分别安装有L极模块200、N极模块100和控制模块300。壳体6上还固定安装有L极进线端子10、L极出线端子20、N极进线端子30和N极出线端子40,L极进线端子10和L极出线端子20分别位于L极模块200的两端,作为两接线端用于和外部导线相接;N极进线端子30和N极出线端子40分别位于N极模块100的两端,作为两接线端用于和外部导线相接。
如图4,控制模块300具体包括线路板301和零序互感器302,零序互感器302用于判别N极或L极主回路是否出现漏电电流,线路板301用于对L极模块 200进行电流信号的采集和分析,判断电路中是否存在故障电弧。第一软连接线 303和第二软连接线304分别穿过零序互感器302,第一软连接线303与L极模块200主回路相接,第二软连接线304与N极模块100主回路相接。在线路板 301上还设有载流片305,用于实现线路板301与L极模块200的电流传递,具体结构将在下面说明。
参阅图2-3、图5和图7-8,N极模块100包括手柄1、操作机构2、触头支持3、N极动触头4、N极静触板5等结构,相对N极静触板5该N极动触头4 具有分闸和合闸两个极限位置以实现动、静触点的接触或分离,从而实现N极模块100的导通或分断。N极模块100还包括N极引弧板7,N极引弧板7与N 极动触头4通过软连接线相连,N极引弧板7具有第一硬连接段71,该第一硬连接段71延伸至N极出线端子40并与N极出线端子40的接线板焊接。本实施例采用硬连接的方式电连接N极出线端子40和N极引弧板7,装配效率更高。N 极静触板5包括第二硬连接段51,该第二硬连接段51弯折穿出第二安装内腔延伸至第三安装内腔中与第二软连接线304一端相接,N极进线端子30的接线板上焊接有第三硬连接段31,第三硬连接段31与第二软连接线304另一端相接,从而该N极模块100的导电路径为“N极进线端子30—第三硬连接段31—第二软连接线304—第二硬连接段51(N极静触板5)—N极动触头4—N极引弧板7—N极出线端子40”。
参阅图2-3和图6-8,参阅图2,L极模块200的主体结构与N极模块100 类似,L极模块200同样包括手柄1、操作机构、触头支持、L极动触头8、L极静触板9等结构,在L极模块200中还设有电磁脱扣器14、过载脱扣器15、灭弧室16等以实现其基本功能。其中过载脱扣器15一端与L极出线端子20相接,一端与L极动触头8相接,电磁脱扣器14一端与L极静触板9相接,另一端焊接有第一硬连接板17,该第一硬连接板17穿过第二安装内腔与载流片305焊接,实现线路板301与L极模块200的电流传递,该载流片305再与第一软连接线 303一端相接。L极进线端子10上焊接有第二硬连接板18,第二硬连接板18与第一软连接线303另一端相接,从而L极模块200的导电路径为“L极进线端子 10—第二硬连接板18—第一软连接线303—载流片305—第一硬连接板17—电磁脱扣器14—L极静触板9—L极动触头8—过载脱扣器15—L极出线端子20”。本实施例采用第一硬连接板17和第二硬连接板18穿过第二安装内腔的方式来实现L极模块200和线路板301的电连接,取代了现有的采用软连接实现手段,使得断路器内部结构精简、不杂乱,装配效率大幅提升。
第一硬连接板17、第二硬连接板18和第二硬连接段51均呈弯曲延伸,并最终以平行于第一安装内腔、第二安装内腔和第三安装内腔排列的方向穿入所述第三安装内腔,使第一硬连接板17、第二硬连接板18和第二硬连接段51便于定位和进行焊接。
本实施例中,各个硬连接均采用焊接的方式实现固定的电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固定电连接段如压铆连接、螺锁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分隔的第一安装内腔、第二安装内腔和第三安装内腔能够将控制模块300与电场强度高的L极模块200和N极模块100相分隔,尤其是控制模块300能远离电磁脱扣器14和过载脱扣器15,提高控制模块300的抗干扰能力。
如图3,电磁脱扣器14包括用于实现其信号传递的方丝141,隔板62和基座63上设有穿孔,以供方丝141穿过连接至线路板301。电磁脱扣器14的具体结构如图9-10所示,包括骨架142、动铁芯147、推杆148、铁芯弹簧149、磁轭145、以及绕制在骨架142上的线圈。其中线圈包括第一线圈143和第二线圈 144,所述第一线圈143绕制在所述骨架142上,所述第二线圈144包裹有绝缘层,所述第二线圈144绕制在所述第一线圈143外层,通过如上设置使得第一线圈143和第二线圈144共用了动铁芯147、推杆148、铁芯弹簧149等构件,大大减少了零件数量。磁轭145包括凹入所述骨架142内的静吸引部1451,还包括静触板部1452和引弧部1453,该静吸引部1451、静触板部1452和引弧部 1453一体成型连接,从而磁轭145集成了磁轭、静触板和引弧板功能,节约了零件数量,便于制造和安装。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各种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L极模块、N极模块、控制模块和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L极进线端子、L极出线端子、N极进线端子和N极出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依次分隔有用于安装L极模块、N极模块和控制模块的第一安装内腔、第二安装内腔和第三安装内腔,所述L极模块还包括第一硬连接板和第二硬连接板,所述第一硬连接板一端接入所述L极模块的导电回路,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内腔电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第二硬连接板一端接于所述L极进线端子,另一端也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内腔电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从而使得所述控制模块被串联在所述L极模块的导电回路中以对所述L极模块的电流信号进行采集和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线路板和零序互感器,还包括穿过所述零序互感器的第一软连接线和第二软连接线,所述第一软连接线和第二软连接线分别接入所述L极模块和N极模块的导电回路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上设有载流片,所述第一硬连接板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载流片,所述载流片再与所述第一软连接线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软连接线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硬连接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模块包括N极引弧板,其中所述N极引弧板包括第一硬连接段,所述第一硬连接段延伸至所述N极出线端子并与所述N极出线端子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模块包括N极静触板,所述N极静触板包括第二硬连接段,所述第二硬连接段穿出所述第二安装内腔延伸至所述第三安装内腔并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软连接线,所述N极进线端子也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软连接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连接板、第二硬连接板和第二硬连接段均呈弯曲延伸,并最终以平行于所述第一安装内腔、第二安装内腔和第三安装内腔排列方向地穿入所述第三安装内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第一侧盖、隔板、基座和第二侧盖,其中所述第一侧盖和隔板相接合形成所述第三安装内腔,所述隔板和基座相接合形成所述第二安装内腔,所述基座和第二侧盖相接合形成所述第一安装内腔,所述L极模块包括电磁脱扣器,所述电磁脱扣器包括方丝,所述隔板和基座上设有供所述方丝穿过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的穿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连接板一端与所述电磁脱扣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脱扣器包括骨架、动铁芯、推杆、铁芯弹簧、磁轭、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绕制在所述骨架上,所述第二线圈包裹有绝缘层,所述第二线圈绕制在所述第一线圈外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包括一体成型连接的静吸引部、静触板部和引弧部。
CN202220605405.8U 2022-03-18 2022-03-18 一种断路器 Active CN2172806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05405.8U CN217280659U (zh) 2022-03-18 2022-03-18 一种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05405.8U CN217280659U (zh) 2022-03-18 2022-03-18 一种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80659U true CN217280659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69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05405.8U Active CN217280659U (zh) 2022-03-18 2022-03-18 一种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806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80059503A (ko) 누전 차단기
CN201285741Y (zh) 用于开关装置的触发模块
CN101625940B (zh) 双断点微型断路器
CN217280659U (zh) 一种断路器
CN1841616B (zh) 漏电断路器
CN108376631B (zh) 一种小体积1p+n漏电断路器
US7436639B2 (en) Compact ground fault circuit interrupter module
CN208460683U (zh) 一种带剩余电流保护功能的电子式塑壳断路器
CN209843646U (zh) 具有过欠压保护组件的断路器
CN113643941A (zh) 一种漏电保护器
WO2000013196A1 (en) Instantaneous trip power transformer
CN102820182A (zh) 一种大电流微型断路器
CN103282991A (zh) 一种开关设备和开关装置
CN213816041U (zh) 一种断路器的静触头灭弧模块
CN219677169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6671543U (zh) 断路器引弧结构及断路器
CN219738887U (zh) 一种一体式2p小型漏电断路器
CN212161728U (zh) 一种智能断路器
CN210984658U (zh) 一种电子式漏电脱扣器模块及断路器
CN217788305U (zh) 一种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
CN214505414U (zh) 小型智能断路器
CN215896276U (zh) 一种漏电保护器
CN220208728U (zh) 零序电流互感器及断路器
CN216698247U (zh) 一种强弱电分离式上下结构断路器
CN214313070U (zh) 一种漏电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02

Address after: No.560-564 Donglin Road, Jimei North Industrial Zone, Jimei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MEN HONGFA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566 Donglin Road, Jimei North Industrial Zone,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MEN HONGFA ELECTRICAL SAFETY & CONTROL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