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74044U - 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省煤器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省煤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74044U
CN217274044U CN202123286621.5U CN202123286621U CN217274044U CN 217274044 U CN217274044 U CN 217274044U CN 202123286621 U CN202123286621 U CN 202123286621U CN 217274044 U CN217274044 U CN 2172740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ransfer
tube bundle
hearth furnace
rotary hearth
transf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8662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仟国
程立春
杨玉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ongjiu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Dongjiu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Dongjiu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Dongjiu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8662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740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740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740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省煤器设备,包括顶部构架、热交换管组、悬吊装置,热交换管组通过悬吊装置吊挂在顶部构架的下方,热交换管组的各传热管束呈竖直地往复曲折设置,所述的顶部构架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吹灰装置,所述吹灰装置的清灰方向与所述传热管束的竖直延伸方向平行;同时,所述传热管束底端靠近弯头的位置设置有振打传动轴,所述振打传动轴与传热管束固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结合了吹灰装置、振打传动轴两者的清灰优势,解决了现有技术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省煤器设备运行过程中热效率低、堵灰严重、低温腐蚀的问题。

Description

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省煤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省煤器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省煤器设备。
背景技术
钢铁冶金企业转底炉直接还原工艺生产过程中时会产生大量的高温含尘烟气,其温度分布在900~1150℃,通常通过余热锅炉对烟气进行余热回收,由于烟气中携带大量的含铁、重金属锌及铅、碱金属Na、K等低熔点物质,在高温状态下为气态,随温度降低而析出,易附着在热交换管束表面。随着热交换管束管子表面积灰厚度的增加,换热热阻攀升;导致传热面热交换效率降低,余热锅炉排烟温度随之升高,余热锅炉将被迫停炉。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省煤器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热效率低、堵灰严重、低温腐蚀的问题。因此,通过现代工业装备开发出运行寿命长的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省煤器设备,对转底炉烟气余热回收装备业来说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省煤器设备,该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省煤器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省煤器设备运行过程中热效率低、堵灰严重、低温腐蚀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将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省煤器设备,包括顶部构架、热交换管组、悬吊装置,热交换管组通过悬吊装置吊挂在顶部构架的下方,热交换管组的各传热管束呈竖直地往复曲折设置,所述的顶部构架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吹灰装置,所述吹灰装置的清灰方向与所述传热管束的竖直延伸方向平行;同时,所述传热管束底端靠近弯头的位置设置有振打传动轴,所述振打传动轴与传热管束固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顶部构架的中部位置处安装有检查门装置,所述吹灰装置为燃气脉冲吹灰装置,数量为两个,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检查门装置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传热管束为鳍片管,所述鳍片管包括基管以及焊固在基管圆周外围的鳍片,鳍片的宽度方向沿着基管的径向延展,而鳍片的长度方向则沿着基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的悬吊装置包括若干悬吊连接件;所述的传热管束呈蛇形绕行;所述传热管束在顶部所具有的各U形管束段,包括若干相间设置的U形管束段A、U形管束段B;U形管束段A均通过一一对应设置的悬吊连接件与顶部构架连接; U形管束段B均与顶部构架之间处于解离状态;U形管束段A的两侧管束之间,在紧邻传热管束底部位置处安装有所述的振打传动轴;U形管束段A上的鳍片相对于传热管束底部的距离大于鳍片管束段B上的鳍片相对于传热管束底部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的悬吊装置包括吊挂在顶部构架下方的悬吊梁;各U形管束段A均通过所述的悬吊梁支承,且U形管束段A的顶端通过悬吊连接件安装至顶部构架上。
优选地,所述基管及鳍片材质为ND钢。
优选地,所述热交换管组包括进口联箱、出口联箱;所述传热管束的一端与进口联箱连通,另一端与出口联箱连通;所述进口联箱与余热锅炉给水管系连通,出口联箱与余热锅炉汽包连通;进口联箱、出口联箱分别安装在顶部构架上,并分别位于所述燃气脉冲吹灰装置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检查门装置为快开门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传热管束顺列布置,所述传热管束内软水流动方向与转底炉烟气流动方向互逆。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包括水平烟道,所述水平烟道内垂直安装有上述的省煤器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省煤器设备,通过传热管束底部振打传动轴(连接振打清灰装置)以及顶部燃气脉冲吹灰装置的设置,有效避免了堵灰搭桥工况的发生,大大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传热管束采用鳍片管式传热管束,增大了传热面积。并结合振打传动轴的安装需要以及传热管束的吊装需求,对传热管束基管外侧的鳍片进行合理布置,以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鳍片管式传热管束的基管及鳍片材质采用耐腐蚀的ND钢,有效减缓了低温腐蚀情况的发生,提高了省煤器设备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省煤器设备稳定运行,为实现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高效余热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省煤器设备制造厂内组装、积木式模块化出厂,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安装工地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省煤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鳍片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图2a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中:1.顶部构架,2.热交换管组,3.悬吊装置,4. 进口联箱,5.传热管束,6.出口联箱,7.检查门装置,8.基管,9.鳍片,10.振打传动轴,11.燃气脉冲吹灰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省煤器设备,省煤器设备垂直安装在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水平烟道内,所述省煤器设备包括顶部构架1、热交换管组2、悬吊装置3,所述热交换管组2通过悬吊装置3悬吊于顶部构架1上。所述热交换管组包括进口联箱4、竖直往复曲折设置的传热管束5、出口联箱6,所述传热管束5的一端与进口联箱4连通,另一端与出口联箱6连通;所述进口联箱4与余热锅炉给水管系连通,出口联箱6与余热锅炉汽包连通。
所述传热管束5顺列布置,所述传热管束内软水流动方向与转底炉烟气流动方向互逆。
所述传热管束5为鳍片管,所述鳍片管包括基管8以及焊固在基管8外围的两片鳍片9,鳍片的宽度方向沿着基管的径向延展,而鳍片的长度方向则沿着基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基管8及鳍片9材质为ND钢。
所述传热管束5底端靠近弯头的位置设置有振打传动轴10,所述振打传动轴10与传热管束5固性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传热管束5是竖直地悬挂在水平烟道中,因此,传热管束5的上端通过所述的悬吊装置3吊装。具体地,所述的传热管束呈蛇形绕行;所述的悬吊装置包括若干悬吊连接件(可以采用带有吊耳的管夹);所述传热管束在顶部所具有的各U形管束段,包括若干相间设置的U形管束段A、U形管束段B;U形管束段A均通过一一对应设置的悬吊连接件与顶部构架连接; U形管束段B均与顶部构架之间处于解离状态;U形管束段A的两侧管束之间,在紧邻传热管束底部位置处安装有所述的振打传动轴;U形管束段A上的鳍片相对于传热管束底部的距离大于鳍片管束段B上的鳍片相对于传热管束底部的距离,从而预留了振打传动轴的安装空间,达到振捣清灰的目的,并利用了鳍片管增大了传热效率的优势,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传热效率。
所述顶部构架1设有左右对称设置的燃气脉冲吹灰装置11,所述燃气脉冲吹灰装置11清吹方向与管束5竖直方向平行。
所述顶部构架1设有检查门装置7,所述检查门装置7为快开门式结构。
所述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省煤器设备制造厂组装制作,积木式模块化出厂。
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运行时,烟气从进口联箱4的左侧进入,完成充分热交换后,烟气从出口联箱6的右侧流出;来自余热锅炉给水管系的软水自进口联箱4进入,通过热交换管束2与烟气进行充分热交换后,出口联箱6引出进入余热锅炉汽包。

Claims (8)

1.一种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省煤器设备,包括顶部构架、热交换管组、悬吊装置,热交换管组通过悬吊装置吊挂在顶部构架的下方,其特征在于:热交换管组的各传热管束呈竖直地往复曲折设置,所述的顶部构架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吹灰装置,所述吹灰装置的清灰方向与所述传热管束的竖直延伸方向平行;同时,所述传热管束底端靠近弯头的位置设置有振打传动轴,所述振打传动轴与传热管束固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省煤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构架的中部位置处安装有检查门装置,所述吹灰装置为燃气脉冲吹灰装置,数量为两个,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检查门装置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省煤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管束为鳍片管,所述鳍片管包括基管以及焊固在基管圆周外围的鳍片,鳍片的宽度方向沿着基管的径向延展,而鳍片的长度方向则沿着基管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的悬吊装置包括若干悬吊连接件;
所述的传热管束呈蛇形绕行;所述传热管束在顶部所具有的各U形管束段,包括若干相间设置的U形管束段A、U形管束段B;U形管束段A均通过一一对应设置的悬吊连接件与顶部构架连接; U形管束段B均与顶部构架之间处于解离状态;
U形管束段A的两侧管束之间,在紧邻传热管束底部位置处安装有所述的振打传动轴;
U形管束段A上的鳍片相对于传热管束底部的距离大于鳍片管束段B上的鳍片相对于传热管束底部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省煤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吊装置包括吊挂在顶部构架下方的悬吊梁;各U形管束段A均通过所述的悬吊梁支承,且U形管束段A的顶端通过悬吊连接件安装至顶部构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省煤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管及鳍片材质为ND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省煤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组包括进口联箱、出口联箱;所述传热管束的一端与进口联箱连通,另一端与出口联箱连通;所述进口联箱与余热锅炉给水管系连通,出口联箱与余热锅炉汽包连通;进口联箱、出口联箱分别安装在顶部构架上,并分别位于所述燃气脉冲吹灰装置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省煤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门装置为快开门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省煤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管束顺列布置,所述传热管束内软水流动方向与转底炉烟气流动方向互逆。
CN202123286621.5U 2021-12-24 2021-12-24 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省煤器设备 Active CN2172740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86621.5U CN217274044U (zh) 2021-12-24 2021-12-24 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省煤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86621.5U CN217274044U (zh) 2021-12-24 2021-12-24 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省煤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74044U true CN217274044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88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86621.5U Active CN217274044U (zh) 2021-12-24 2021-12-24 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省煤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740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73493A (zh) * 2022-11-30 2023-03-10 江苏东九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u型自然循环锅炉蒸发管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73493A (zh) * 2022-11-30 2023-03-10 江苏东九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u型自然循环锅炉蒸发管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7361B (zh) 一种卧式矿热炉余热锅炉的专用清灰装置
CN105737182B (zh) 烟气深度冷却器
CN217274044U (zh) 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省煤器设备
CN107860022B (zh) 一种变烟道截面管式空气预热器
CN217844901U (zh) 一种余热锅炉防结露自清灰蒸发器
CN109405276A (zh) 一种秸秆捆烧锅炉清洁供暖系统
CN202432493U (zh) 模块式余热锅炉
CN206398735U (zh) 一种卧式矿热炉余热锅炉的专用清灰装置
CN206399280U (zh) 具有弹性清灰抹布清灰装置的卧式矿热炉余热锅炉
CN217274043U (zh) 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及其蒸汽过热器设备
CN2903875Y (zh) 隧道式余热锅炉
CN217274045U (zh) 转底炉烟气余热锅炉及其凝渣管设备
CN213930895U (zh) 一种复流程省煤器装置
CN213778716U (zh) 具有自动清洁功能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148888Y (zh) 流线型省煤器
CN202432495U (zh) 多面多回程角管式余热锅炉
CN108680038B (zh) 链式传动板式烟气冷却器
CN214619468U (zh) 电炉用余热锅炉
CN106288933B (zh) 具有含弹性清灰抹布的清灰装置的卧式矿热炉余热锅炉
CN218566201U (zh) 高温除尘设备内嵌套式泄灰结构
CN209054616U (zh) 一种用于工业油烟净化设备的降温装置
CN112097530A (zh) 一种新型预热空气换热器
CN211146446U (zh) 一种工业用余热锅炉
CN220270102U (zh) 一种应用复合结晶膜的闪速熔炼余热回收锅炉
CN208588261U (zh) 一种新型板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