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70150U - 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70150U
CN217270150U CN202221051515.0U CN202221051515U CN217270150U CN 217270150 U CN217270150 U CN 217270150U CN 202221051515 U CN202221051515 U CN 202221051515U CN 217270150 U CN217270150 U CN 2172701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liquid
oil
oil extraction
potential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5151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官承柱
官天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 Chengzhu
Guan Tianxu
Shandong Xuhua Zhongb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05151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701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701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701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采油机技术领域,具体为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包括采油井、主机支架、驴头和横梁,所述主机支架的上端转动连接横梁,所述横梁的左端连接驴头,所述驴头对采油井进行采油,所述横梁的右端底部转动连接曲柄连杆,所述曲柄连杆转动连接双曲柄换向系统,所述双曲柄换向系统通过皮带连接驱动电动机的A端,所述横梁的外壁右端上侧设有重物位移驱动系统,所述横梁的外壁右端设有配重块,所述双曲柄换向系统的B端连接气液增压混输系统,本实用新型达到减少采油机的驱动功率,对采油机进行节能降耗,且增加了采油提升机的功能的效果。

Description

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机技术领域,具体为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建国以来全国先后相继开发了很多大规模油田,采油单井具有相当保有量,每井都配置了专用采油提升机。
当前生产应用的采油机多种多样,虽然具备一定生产功效但耗能太高,釆油提升机的功效指标低。
根据采油工艺流程设定:采油泵的下潜深度一定要在采油液面以下,这样才能保证采油提升泵的泵效。
我国各油田采油井的工况不同,采油液面深度一般在1000米至3000米之间,常规抽油杆比重:直径¢22---2.23kg/m、直径¢25---2.99kg/m、直径¢30---3.85kg/m,举例:一口采油液面1500米深度的采油井,泵杆选用直径¢25---2.99kg/m其杆重量约为2.99kg/m×1500m=4485kg,用抽油杆与井下抽油泵连接结构是采油提升机的重要配置,采油杆的强度和重量指标,介入实际生产应用中会对采油提升机产生多项作用:正向作用:利用抽油杆的强度性能与深井采油泵连接实施采油作业,相反作用:由于抽油杆本身的自重,在提升机上冲程采油时,相应给采油提升机加大采油负荷量,使采油提升机呈现大马拉小车运行状态,由于抽油杆是采油提升机的载体:采油杆下行冲程过程中,抽油杆的重力与加速度的合成作用,产生了釆油提升机运行中的潜在势能量。
当前的单井采油提升机虽然将油水混合物釆到地面,但受到集输干网的回压效应,加大了提升机的负荷,导致采油量减少。
为此,我们提出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通过启动智能控制器带动重物位移驱动系统与驴头的运行程序相反,采用杠杆结构,减少采油机的驱动功率,对采油机进行节能降耗,能够解决上述提出现有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其包括:采油井、主机支架、驴头和横梁,所述主机支架的上端转动连接横梁,所述横梁的左端连接驴头,所述驴头对采油井进行采油,所述横梁的右端底部转动连接曲柄连杆,所述曲柄连杆转动连接双曲柄换向系统,所述双曲柄换向系统通过皮带连接驱动电动机的A端,所述横梁的外壁右端上侧设有重物位移驱动系统,所述横梁的外壁右端设有配重块,所述双曲柄换向系统的B端连接气液增压混输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驴头的底部设有油井输出口压力计,所述油井输出口压力计连接气液增压混输系统的气液输入单向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气液增压混输系统由柱塞泵体和液体活塞泵体两部件组成,所述气液增压混输系统的右端均设有气液输入单向阀门和气液输出压单向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气液输出压单向阀门连接增压输出口压力计,所述气液输出压单向阀门连接集输干网,所述柱塞泵体与双曲柄换向系统的B端连动,所述活塞泵体下端设有沉降除沙排除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重物位移驱动系统连接智能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器连接增压输出口压力计和油井输出口压力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气液输入单向阀门连接套管气回收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主机支架设置在底座的表面,所述底座的右端设有双曲柄换向系统、驱动电动机和气液增压混输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重物位移驱动系统横梁能够对右端的重物进行位移,使重物位移驱动系统横梁进行伸缩,在配重块横梁的配合下,从而利用杠杆结构,减少采油机的驱动功率,对采油机进行节能降耗;
在设备运行期间,传感器提供多种信息,经智能控制器13制定自动运行程序,工作状态数据屏显,实施采油、气液混合增压集输工艺流程,完成无人值守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采油井1、油井输出口压力计2、驴头3、横梁4、重物位移驱动系统5、配重块6、曲柄连杆7、双曲柄换向系统8、驱动电动机9、气液输入单向阀门10、气液增压混输系统11、气液输出压单向阀门12、智能控制器13、增压输出口压力计14、主机支架15、底座16、套管气回收阀门1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具有减少采油机的驱动功率,对采油机进行节能降耗,且增加了采油提升机的功能的优点,请参阅图1,包括采油井1、支架15、驴头3和横梁4;
支架15的底部设有底座16,起到连接和放置的作用,方便对横梁4进行摆动,通过支架15的上端转动连接横梁4,横梁4的左端连接驴头3,使横梁4能够对驴头3进行摆动,从而使驴头3能够对采油井1进行采油操作,通过横梁4的右端底部转动连接曲柄连杆7,曲柄连杆7转动连接双曲柄换向系统8,再通过双曲柄换向系统8通过皮带连接驱动电动机9的A端,通过启动驱动电动机9,使驱动电动机9带动双曲柄换向系统8转动,使双曲柄换向系统8联动曲柄连杆7带动横梁4进行摆动,从而使横梁4带动驴头3对采油井1进行采油操作;
重物位移驱动系统5设置在横梁4的外壁右端上侧,通过重物位移驱动系统5能够对右端的重物进行位移,使重物位移驱动系统5进行伸缩,在配重块6的配合下,从而利用杠杆结构,减少采油机的驱动功率,对采油机进行节能降耗,通过配重块6设置在横梁4的外壁右端,从而能够增加重物下冲的势能,通过双曲柄换向系统8的B端连动气液增压混输系统11,从而当横梁4的右端下移时,重物位移驱动系统5的重物向右端移动,当横梁4的右端上移时,重物位移驱动系统5的重物向左端移动,从而能够增加向下和向上的势能,从而使双曲柄换向系统8带动气液增压混输系统11增压集输,增加了采油提升机的功能,通过气液增压混输系统11的右端均设有气液输入单向阀门10和气液输出压单向阀门12,从而使气液进行吸入和增压程序,通过气液增压混输系统11由柱塞泵体和液体活塞泵体两部件组成,从而能够对进行吸入和增压程序;
智能控制器13连接重物位移驱动系统5,通过智能控制器13对重物位移驱动系统5进行驱动,使横梁4的右端下冲时重物外移可加大采油驱动,横梁4的右端上冲时重物内移可加大油杆重力贯性势能量,可使驱动采油功率节能50%,通过智能控制器13连接增压输出口压力计14和油井输出口压力计2,且使气液增压混输系统11的气液输出压单向阀门12与集输干网连通,从而能够在设备运行期间,传感器提供多种信息,经智能控制器13制定自动运行程序,工作状态数据屏显,实施采油、气液混合增压集输工艺流程,完成无人值守运行。
在具体使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启动驱动电动机9和智能控制器13对采油机进行采油操作,通过驱动电动机9带动双曲柄换向系统8进行转动,当横梁4的右端下移时,智能控制器13控制重物位移驱动系统5的重物向右端移动,采油井1的采油介质进入增压器,此时气液增压混输系统11的气液输入单向阀门10打开,气液输出压单向阀门12关闭,柱塞缸体活塞呈吸入状态,完成气液混合吸入程序,当横梁4的右端上移时,重物位移驱动系统5的重物向左端移动,采油井1无采油介质进入增压器,此时气液增压混输系统11的气液输入单向阀门10关闭,气液输出压单向阀门12打开,柱塞缸体活塞呈排出状态,完成气液混合增压程序,进而达到减少采油机的驱动功率,对采油机进行节能降耗,且增加了采油提升机的功能的效果。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7)

1.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包括采油井(1)、主机支架(15)、驴头(3)和横梁(4),所述主机支架(15)的上端转动连接横梁(4),所述横梁(4)的左端连接驴头(3),所述驴头(3)对采油井(1)进行采油,所述横梁(4)的右端底部转动连接曲柄连杆(7),所述曲柄连杆(7)转动连接双曲柄换向系统(8),所述双曲柄换向系统(8)通过皮带连接驱动电动机(9)的A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4)的外壁右端上侧设有重物位移驱动系统(5),所述横梁(4)的外壁右端设有配重块(6),所述双曲柄换向系统(8)的B端连接气液增压混输系统(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驴头(3)的底部设有油井输出口压力计(2),所述油井输出口压力计(2)连接气液增压混输系统(11)的气液输入单向阀门(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增压混输系统(11)由柱塞泵体和液体活塞泵体两部件组成,所述气液增压混输系统(11)的右端均设有气液输入单向阀门(10)和气液输出压单向阀门(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输出压单向阀门(12)连接增压输出口压力计(14),所述气液输出压单向阀门(12)连接集输干网,所述柱塞泵体与双曲柄换向系统(8)的B端连动,所述活塞泵体下端设有沉降除沙排除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物位移驱动系统(5)连接智能控制器(13),所述智能控制器(13)连接增压输出口压力计(14)和油井输出口压力计(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输入单向阀门(10)连接套管气回收阀门(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支架(15)设置在底座(16)的表面,所述底座(16)的右端设有双曲柄换向系统(8)、驱动电动机(9)和气液增压混输系统(11)。
CN202221051515.0U 2022-05-05 2022-05-05 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 Active CN2172701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51515.0U CN217270150U (zh) 2022-05-05 2022-05-05 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51515.0U CN217270150U (zh) 2022-05-05 2022-05-05 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70150U true CN217270150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80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51515.0U Active CN217270150U (zh) 2022-05-05 2022-05-05 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701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80810Y (zh) 天轮式单机节能双井抽油机
CN102041980A (zh) 一种可实现能量全回收的无冲击液压抽油装置
CN203905911U (zh) 长冲程节能抽油机
CN100422556C (zh) 一种小排量高扬程往复式潜油电泵
CN202707004U (zh) 双驴头节能抽油机
CN217270150U (zh) 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
CN200989195Y (zh) 无齿轮传动节能抽油机
CN114737926A (zh) 采油提升机势能气液增压混输装置
CN214836277U (zh) 游梁式双井节能抽油机
CN201381839Y (zh) 一种后置三角摆架式长冲程抽油机
CN201650224U (zh) 重锤平衡式石油抽油机
CN202531126U (zh) 游梁式抽油机全平衡节能装置
CN101509366A (zh) 重锤机控门框式石油抽油机
CN201007198Y (zh) 直接平衡柔性传动抽油机
CN201620843U (zh) 石油液压抽油机
CN200992991Y (zh) 液压驱动抽油装置
CN205117301U (zh) 一种单液压系统双井式抽油机
CN2429627Y (zh) 固定式捞油装置
CN201714351U (zh) 有杆泵深抽助力装置
CN204703865U (zh) 一种连续往复式抽油机
WO2010088789A1 (zh) 一种集成抽油装置
CN201486527U (zh) 重锤机控门框式石油抽油机
CN200964811Y (zh) 高效抽砂筒
CN2876323Y (zh) 链条滑轮式双井抽油机
CN2779044Y (zh) 深水井捞砂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7

Address after: 266000 household 1901, unit 2, building 2, No. 41, Donghai West Road, Shin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 Chengzhu

Patentee after: Guan Tianxu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Xuhua Zhongb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00 household 1901, unit 2, building 2, No. 41, Donghai West Road, Shin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 Chengzhu

Patentee before: Guan Tianx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