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68825U - 建筑模板搭建系统 - Google Patents

建筑模板搭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68825U
CN217268825U CN202220222159.8U CN202220222159U CN217268825U CN 217268825 U CN217268825 U CN 217268825U CN 202220222159 U CN202220222159 U CN 202220222159U CN 217268825 U CN217268825 U CN 2172688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piece
support
joint
tem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2215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麒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uine Treasur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nuine Treasur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uine Treasur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nuine Treasur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2215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688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688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688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建筑模板搭建系统,包括第一搭建件、第二搭建件、第三搭建件、第四搭建件、第一接合件、第二接合件及连接固定件,第一搭建件与第二搭建件相邻或相对设置,且通过连接固定件将相对设置的第一搭建件与第二搭建件连接;第一搭建件、第二搭建件、第三搭建件及第四搭建件朝一个方向相邻设置;通过第一接合件和第二接合件进行换向连接。第一搭建件、第二搭建件、第三搭建件及第四搭建件根据需求进行组合搭建,以适应非标准的尺寸,另外,通过第一接合件及第二接合件的配合实现墙体搭建的换向;最后通过连接固定件将第一接合件与第二接合件连接固定。通过该种结构可适应多种不同尺寸的场景,增加了模板搭建的灵活性,便于现场施工。

Description

建筑模板搭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建筑模板搭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居住场所和娱乐场所需求也逐渐增大,因此,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建筑物,还增加了城市的美观。建筑的过程中,铝模板是必不可少需要使用到的工具,通过铝模板搭建出所需的空间,然后浇注混凝土成型。
不同的需求和场地限制,对于墙体的长度和厚度有着不同的要求,目前行业中已有部分铝模板做成了常用的尺寸,使用时,只需进行多个铝模板拼接即可。但是该种方式灵活性差,难以适应多种的建筑场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模板搭建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建筑模板搭建系统,包括:第一搭建件、第二搭建件、第三搭建件、第四搭建件、第一接合件、第二接合件以及连接固定件,第一搭建件与第二搭建件相邻或相对设置,且通过连接固定件将相对设置的第一搭建件与第二搭建件连接;第一搭建件、第二搭建件、第三搭建件及第四搭建件朝一个方向相邻设置;通过第一接合件和第二接合件进行换向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搭建件、第二搭建件及第三搭建件宽度相同,第四搭建件的宽度小于第一搭建件、第二搭建件、第三搭建件中的任意一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搭建件包括支撑本体,其包括依序连接的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及第三支撑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及第三支撑件共同构成内槽,第二支撑件靠近内槽的一侧设有第四支撑件,第四支撑件位于内槽内部;还包括第五支撑件,第五支撑件设置于内槽内部,且第五支撑件分别连接第一支撑件、第四支撑件及第三支撑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四支撑件数量为两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四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连接后的横截面呈“工”字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支撑件远离内槽的一侧设有增厚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支撑件远离内槽的一侧还设有通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搭建件与第一搭建件连接孔的开设方向不同,连接固定件与连接孔相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接合件截面呈“L”字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连接固定件为螺杆。
通过第一搭建件、第二搭建件、第三搭建件、第四搭建件、第一接合件、第二接合件及连接固定件的配合设置,第一搭建件、第二搭建件、第三搭建件及第四搭建件根据需求进行组合搭建,以适应非标准的尺寸,另外,通过第一接合件及第二接合件的配合实现墙体搭建的换向;最后通过连接固定件将第一接合件与第二接合件连接固定。通过该种结构可适应多种不同尺寸的场景,增加了模板搭建的灵活性,便于现场施工。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建筑模板搭建系统的之一使用状态图;
图2为实施例中建筑模板搭建系统的之二使用状态图;
图3为实施例中建筑模板搭建系统的之三使用状态图;
图4为实施例中建筑模板搭建系统的之四使用状态图;
图5为实施例中建筑模板搭建系统的之五使用状态图;
图6为实施例中第一搭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第一接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中第二接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搭建件;11-支撑本体;111-第一支撑件;1111-增厚件;1112-通槽;1113-弯折部;112-第二支撑件;113-第三支撑件;114-内槽;115-第四支撑件;116-第五支撑件;
2-第二搭建件;
3-第三搭建件;
4-第四搭建件;
5-第一接合件;51-第一接合板;52-第二接合板;
6-第二接合件;61-第三接合板;62-第四接合板;63-第五接合板;64-第六接合板;
7-连接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5所示,图1为实施例中建筑模板搭建系统的之一使用状态图;
图2为实施例中建筑模板搭建系统的之二使用状态图;图3为实施例中建筑模板搭建系统的之三使用状态图;图4为实施例中建筑模板搭建系统的之四使用状态图;图5为实施例中建筑模板搭建系统的之五使用状态图。本申请的建筑模板搭建系统包括第一搭建件1、第二搭建件2、第三搭建件3、第四搭建件4、第一接合件5、第二接合件6以及连接固定件7,第一搭建件1与第二搭建件2相邻设置,或者是第一搭建件1与第二搭建件2对立设置,此时,连接固定件7贯穿第一搭建件1与第二搭建件2并将二者连接。第三搭建件3与第一搭建件1或第二搭建件2相邻设置,第四搭建件4与第一搭建件1、第二搭建件2或第三搭建件3相邻设置。第一接合件5与第二接合件6实现墙体两侧的换向。
具体的,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第一搭建件1、第二搭建件2、第三搭建件3、第四搭建件4、第一接合件5、第二接合件6以及连接固定件7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以第一搭建件1、第二搭建件2及第三搭建件3相邻连接为一组支撑结构,实际使用中,多组支撑结构共同拼成所需的形状,然后再将混泥土灌入形成墙体。
再一并参照图6所示,图6为实施例中第一搭建件1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搭建件1包括支撑本体11,支撑本体11包括第一支撑件111、第二支撑件112及第三支撑件113,第一支撑件111、第二支撑件112及第三支撑件113依序连接。第一支撑件111、第二支撑件112及第三支撑件113连接后共同构成内槽114,其中,第二支撑件112靠近内槽114的一侧设有第四支撑件115,即第四支撑件115位于内槽114内部,且第四支撑件115突出于第二支撑件112。具体应用时,第四支撑件115与第二支撑件112连接后其横截面呈“工”字型。进一步地,第四支撑件115的数量为多个,本实施例中第四支撑件1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四支撑件115间隔设置于第二支撑件112。
支撑本体11还包括第五支撑件116,第五支撑件116位于内槽114内部,且第五支撑件116分别连接第一支撑件111、第三支撑件113及两个第四支撑件115,如此,增加了第五支撑件116与其他支撑件之间的连接,使用时,有利于提升第五支撑件116对其他支撑件的支撑作用。
具体的,第一支撑件111、第二支撑件112、第三支撑件113、第四支撑件115及第五支撑件116均为铝质材料,既能增强受力还能循环使用。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件111设有增厚件1111,增厚件1111位于第一支撑件111远离内槽114的一侧,且增厚件1111突出于第一支撑件111的表面,通过增厚件1111的设置,便于通过销钉与其他铝模板连接。
再进一步地,第一支撑件111还设有通槽1112,通槽1112与增厚件1111开设在第一支撑件111的同一侧,通过通槽1112的设置可以节约材料成本。具体的,通槽11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通槽1112分别位于增厚件1111的两侧。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11远离第二支撑件112的一端开设有弯折部1113,其中,弯折部1113可以朝远离内槽114的方向开设,也可以是朝靠近内槽114的方向开设。具体的,弯折部1113朝靠近内槽114的方向开设,即弯折部1113也位于内槽114内部,通过弯折部1113的开始,既可以作为搬运时的提手,还可以防止第五支撑件116脱落时直接掉出内槽114,对人员造成伤害。
具体的,第三支撑件113的结构与第一支撑件111的结构相同,使用时二者对称设置,在此不进一步对第三支撑件113进行详细阐述,具体结构可参见第一支撑件111的结构描述。
使用时,第二支撑件112远离内槽114的一侧与墙体贴合,第一支撑件111及第三支撑件113上的增厚件1111则通过销钉与相邻的铝模板拼接。
第一支撑件111、第二支撑件112及第三支撑件113构成内槽114,第四支撑件115及第五支撑件116均位于内槽114内,第四支撑件115连接第二支撑件112,第五支撑件116与第一支撑件111、第三支撑件113及第四支撑件115连接,使得整个支撑本体11在使用时的受力均匀,尤其是通过第四支撑件115将第二支撑件112与第五支撑件116连接上,增加了第五支撑件116的施力区域,由局部施力转为大面积施力,提升支撑效果且便于长期使用。
请复阅图1-图5,具体的,第二搭建件2及第三搭建件3的结构与第一搭建件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第二搭建件2与第一搭建件1上开设的连接孔(图中未表示)的位置不同,其中,一者的连接孔开设于左侧,另一者的连接孔则开设于右侧,实际应用中,在墙体的两侧分别放置第一搭建件1与第二搭建件2,然后通过连接固定件7穿过连接孔将二者连接。当然,墙体的两侧还可以是放置了同样的第一搭建件1或第二搭建件2,两个第一搭建件1或第二搭建件2在两侧反向对立设置,则连接固定件7穿过两个第一搭建件1或第二搭建件2的连接孔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第四搭建件4的宽度小于第一搭建件1的宽度,通过第四搭建件4补偿第一搭建件1、第二搭建件2及第三搭建件3组合搭建后剩余的部分,该部分的宽度小于第一搭建件1、第二搭建件2或第三搭建件3的宽度。本实施例中,第一搭建件1、第二搭建件2及第三搭建件3的宽度均为400mm,第一搭建件1、第二搭建件2及第三搭建件3的高度L为90mm。第四搭建件4的宽度为150mm或200mm。
再一并参照图7所示,图7为实施例中第一接合件5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接合件5的截面形状呈“L”字型,具体应用时,第一接合件5设置于墙体外侧的拐角处,其中,第一接合件5包括第一接合板51及第二接合板52,第一接合板51与第二接合板52垂直连接,第一接合板51、第二接合板52分别与两组支撑结构连接,或者第一接合板51、第二接合板52分别与两个第四搭载件连接。
再一并参照图8所示,图8为实施例中第二接合件6的结构示意图。第二接合件6包括依序连接的第三接合板61、第四接合板62、第五接合板63及第六接合板64,且第四接合板62与第三接合板61、第五接合板63垂直连接,第六接合板64与第五接合板63垂直连接,具体应用时,第四接合板62与第五接合板63分别作为墙体一侧的拐角,第三接合板61与一组支撑结构连接,第六接合板64与另一组支撑结构连接,实现换向连接。或者是,第三接合板61与第六接合板64分别与两个第四搭建件4连接。本实施例中,第四接合板62及第五接合板63的宽度尺寸均为175mm或200mm。
本实施例中,连接固定件7为螺杆,相对应的,连接孔内设有螺纹。
实际操作中,根据实际所需的宽度,利用多个第一搭建件1、第二搭建件2、第三搭建件3、第四搭建件4、第一接合件5、第二接合件6以及连接固定件7的配合,多组支撑结构分布于墙体的两侧,灌入混泥土后墙体成型。
综上所述,通过第一搭建件、第二搭建件、第三搭建件、第四搭建件、第一接合件、第二接合件及连接固定件的配合设置,第一搭建件、第二搭建件、第三搭建件及第四搭建件根据需求进行组合搭建,以适应非标准的尺寸,另外,通过第一接合件及第二接合件的配合实现墙体搭建的换向;最后通过连接固定件将第一接合件与第二接合件连接固定。通过该种结构可适应多种不同尺寸的场景,增加了模板搭建的灵活性,便于现场施工。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建筑模板搭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搭建件(1)、第二搭建件(2)、第三搭建件(3)、第四搭建件(4)、第一接合件(5)、第二接合件(6)以及连接固定件(7),所述第一搭建件(1)与所述第二搭建件(2)相邻或相对设置,且通过所述连接固定件(7)将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搭建件(1)与所述第二搭建件(2)连接;所述第一搭建件(1)、所述第二搭建件(2)、所述第三搭建件(3)及所述第四搭建件(4)朝一个方向相邻设置;通过所述第一接合件(5)和所述第二接合件(6)进行换向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搭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建件(1)、所述第二搭建件(2)及所述第三搭建件(3)宽度相同,所述第四搭建件(4)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搭建件(1)、所述第二搭建件(2)、所述第三搭建件(3)中的任意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模板搭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建件(1)包括支撑本体(11),其包括依序连接的第一支撑件(111)、第二支撑件(112)及第三支撑件(113),所述第一支撑件(111)、所述第二支撑件(112)及所述第三支撑件(113)共同构成内槽(114),所述第二支撑件(112)靠近所述内槽(114)的一侧设有第四支撑件(115),所述第四支撑件(115)位于所述内槽(114)内部;还包括第五支撑件(116),所述第五支撑件(116)设置于所述内槽(114)内部,且所述第五支撑件(116)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111)、所述第四支撑件(115)及所述第三支撑件(1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模板搭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撑件(115)数量为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模板搭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撑件(115)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12)连接后的横截面呈“工”字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模板搭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远离所述内槽(114)的一侧设有增厚件(1111)。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模板搭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远离所述内槽(114)的一侧还设有通槽(11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搭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搭建件(2)与所述第一搭建件(1)连接孔的开设方向不同,所述连接固定件(7)与所述连接孔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搭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件(5)截面呈“L”字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建筑模板搭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固定件(7)为螺杆。
CN202220222159.8U 2022-01-26 2022-01-26 建筑模板搭建系统 Active CN2172688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22159.8U CN217268825U (zh) 2022-01-26 2022-01-26 建筑模板搭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22159.8U CN217268825U (zh) 2022-01-26 2022-01-26 建筑模板搭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68825U true CN217268825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905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22159.8U Active CN217268825U (zh) 2022-01-26 2022-01-26 建筑模板搭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688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78338B1 (en) Constructional brick
US10273698B2 (en) Connector for form boards and system for cast construction
US20040010994A1 (en) Apertured wall element
CN211369132U (zh) 一种形状可调节的水泥预制组合墙体
AU600735B2 (en) Curtain wall
CN217268825U (zh) 建筑模板搭建系统
KR20190000957A (ko) 거푸집 연결구 및 간격유지구를 이용한 거푸집패널 연결방법
CN105970995A (zh) 承台胎模
CN211194338U (zh) 可制作长方体混凝土预制块可周转模具
CN210421907U (zh) 一种墙体的阳角模具组件
CN211396430U (zh) 拼接复合板
CN111576667A (zh) 一种剪力墙墙体
JP3235385U (ja) 目地形成具
JP7051143B1 (ja) フェンスの施工方法
CN217975032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拼接预制板
JP3481847B2 (ja) 六角形セグメント製造用型枠
CN211899255U (zh) 一种采用eps材料的建筑装饰一体化房屋
CN111472567B (zh) 一种竖向洞口封堵机构及封堵机构施工方法
JPS626988B2 (zh)
JPS60195256A (ja) レンガ張設構造
CN211228934U (zh) 一种利用无机胶凝材料的加固混凝土结构
CN215291133U (zh) 一种墙面板块的固定件
CN218522005U (zh) 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承重墙结构
CN108867983B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墙体砌块
CN204645611U (zh) 建筑模板外角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