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68808U - 一种碳纤维建筑模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纤维建筑模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68808U
CN217268808U CN202123402104.XU CN202123402104U CN217268808U CN 217268808 U CN217268808 U CN 217268808U CN 202123402104 U CN202123402104 U CN 202123402104U CN 217268808 U CN217268808 U CN 2172688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peripheral wall
carbon fiber
panel
reinforc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0210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勇涛
王智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engrui Aviat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engrui Avia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engrui Aviat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engrui Avia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0210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688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68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688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纤维建筑模板装置,包括面板和补强结构,面板表面具有凸部,补强结构通过连接件与凸部连接固定;补强结构至少为一个,包括周壁以及多个补强肋,补强肋设置于周壁内且与周壁固定连接;周壁设有侧向通孔,补强结构之间在侧向通孔位置通过结合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灵活可拆卸,可组合成多种尺寸的模板,施工更方便,在反复使用过程中,可支撑混凝土重量,尺寸安定,不会吸水变形,不会与水泥产生反应,可以反复进行钉、钻、黏等作业,并且可以回收再制。

Description

一种碳纤维建筑模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补强结构与面板可拆卸的碳纤维建筑模板装置。
背景技术
土木建筑工艺中,为了形成建筑物结构,会先在主要结构处设置钢筋,然后在钢筋的周围设置模板,模板是用来形成预定灌注混凝土的空间。然后将混凝土灌注于模板所形成的空间,而且使混凝土包覆于钢筋。等到混凝土干固后即形成建筑结构体。
现有的模板是用木材、铝板或塑料制作。木材因为其质地较软容易钉钻切削,虽然现场施工容易,但在反复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受损,吸水容易变形,而且木材有虫蛀及受潮腐烂的问题,一般使用数次多就必须报废,形成资源浪费。铝板虽然没有木材的容易受损及受潮腐烂的问题,但是铝板会与水泥产生反应而逐步破坏表面。铝板重量较大,强度足够但无法钉钻切削,因此在工地施工前必须先设计完成,再于现场组装,对现场施工者的使用灵活度不如木模板方便。而塑料模板是由塑料与玻璃纤维压制而成,强度不够,使用上容易变形,同时耐用性亦不佳,而且玻璃纤维同样会与水泥反应而破坏表面。
总结来说,现有模板都有重复耐用性不佳、裁切后不易、现场拆卸装配灵活度不足问题,使得模板工程必须仰赖大量的人工,导致人力与时间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纤维建筑模板装置,包括面板和补强结构,面板表面具有凸部,补强结构通过连接件与凸部连接固定;补强结构至少为一个,包括周壁以及多个补强肋,补强肋设置于周壁内且与周壁固定连接;周壁设有侧向通孔,补强结构之间在侧向通孔位置通过结合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面板和补强结构由碳纤维和热塑型塑料基材制作而成,所述碳纤维设置在热塑型塑料基材中,所述碳纤维的纤维丝长度为1-100mm。
进一步的,所述凸部上有螺孔,所述连接件为螺栓,所述补强结构对应凸部的位置设置有螺栓槽,所述螺栓槽中部位置设有间隔壁,间隔壁中间有上下通孔,所述螺栓穿过上下通孔,与凸部的螺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结合组件包括结合柱和插销,所述结合柱上设有插槽,所述插销呈楔形。
进一步的,所述面板为矩形结构,所述凸部呈圆柱状或多边形柱状突起。
进一步的,所述补强肋两端低中间高,补强肋两端高度与周壁齐平,所述补强肋数量为复数个。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灵活可拆卸,可组合成多种尺寸的模板,施工更方便。再者,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高化学稳定特性,其在反复多次使用的过程中,可支撑混凝土重量,尺寸安定,不会吸水变形,也不会与水泥产生反应,可以反复进行钉、钻、黏等作业,并且可以回收再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A部分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两个补强结构通过结合组件连接的立体图。
图7为结合组件分解后的两个补强结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包含三个补强结构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包含四个补强结构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包含不同尺寸补强结构的立体图。
图中:10-面板;11-凸部;111-螺孔;20-补强结构;201-螺栓槽;202-间隔壁;203-上下通孔;21-周壁;211-侧向通孔;22-补强肋;30-连接件;40-结合组件;41-结合柱;411-插槽;42-插销;50-40cm x 40cm的补强结构;60-30cm x 30cm的补强结构;70-20cm x 20cm的补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参见图1-10。
参考图1-3,一种碳纤维建筑模板装置包括面板10以及至少一个补强结构20,图6中包含两个补强结构20,图8包括三个两个补强结构20,图9包括四个补强结构20,可根据具体实施增加补强结构20的数量。面板10及补强结构20是由热塑型塑料基材以及设置于热塑型塑料基材的碳纤维所构成。碳纤维的纤维丝的长度是1-100mm。
参考图2和图3,面板10为矩形结构且在其表面均匀分布9个凸部11。本实施例的凸部11呈圆柱状突起,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凸部11也可以是方柱状或其他多边形柱状突起。凸部11上设置有螺孔111。
参考图3,补强结构20为一体成型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周壁21以及两个补强肋22,本申请补强肋22数量为复数个,可以根据实际工程应用扩展为四个、六个等。补强肋22设置于周壁21内且连接于周壁21。本实施例的周壁21包括四个侧壁,四个侧壁两两结合而形成封闭的周壁21。本实施例中补强肋22为两个,彼此十字相交。补强肋22的厚度大于周壁21的厚度,且补强肋22中间高两端低,补强肋22两端高度与周壁21高度相同。如图4,补强结构20与面板10通过连接件30连接。
如图4和图5所示,连接件30为螺栓,补强结构20上设置有螺栓槽201,螺栓槽201中间设置有间隔壁202,间隔壁202中间设置有上下通孔203;连接件30通过螺栓槽201、上下通孔203与凸部11的螺孔111连接固定;螺栓槽201与间隔壁202与补强结构20为一体结构。
如图6和图7,面板10与两个补强结构20组合。此时面板10具有18个凸部11,补强结构20的周壁21设置有侧向通孔211。两个补强结构20在侧向通孔211处通过结合组件40连接固定。结合组件40可插置于侧向通孔211中。结合组件40包括结合柱41以及插销42,结合柱41具有插槽411,插销42插置于插槽411且抵接于周壁21。插销42的延伸方向与结合柱41的延伸方向垂直,插销42呈楔形。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不同尺寸大小的补强结构组合于面板上,如图10,面板上有40cm x 40cm的补强结构50,另外也可依照面板剩余的安装尺寸,将40cm x 40cm的补强结构50裁切成30cm x 30cm的补强结构60或者20cm x 20cm的补强结构70组装于面板上,最后形成碳纤维建筑模板,本实用新型可随着工程上的需求,更换不同尺寸的补强结构来组装成所需的碳纤维建筑模板,以提供营造方更多元的尺寸选择与组装上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由于具有碳纤维,化学性质极为稳定,其在反复多次混凝土灌浆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吸水变形,也不会与水泥产生反应,搭建时可以进行钉钻等作业,而且可以回收再制,再者,也因具有碳纤维的特性,若碳纤维建筑模板受到损伤时也能方便返修且返修良率高。本实用新型具有面板与补强结构可以拆卸的结构,因此在需要不同强度的不同的应用场合,补强结构可以安装于面板使用,或者是仅使用面板。
以下列表为本实用新型与木模板、塑料模板及铝模板的比较。
Figure 312756DEST_PATH_IMAGE001
由以上的比较表可知,本实用新型变形量与铝模板相当,但是比塑料膜板优良。本实用新型可重复使用100次以上,优于其他各种模板,而且碳纤维模板可以回收再制。碳纤维模板不会与水泥反应,因而可以形成平滑的混凝土表面。碳纤维模板的施工灵活高,可以钉、钻而且通过本申请的各种组装结构,补强结构可以与面板做各种形式的组合及配置。
以下列表为本实用新型与木模板、塑料模板、钢模板及铝模板的比较。
Figure 918312DEST_PATH_IMAGE002
由以上的比较表可知,本实用新型密度在模板中接近木模板、塑料模板,但具有更高的强度,更能满足现场使用。而将强度/密度,模量/密度后可以得到比强度和比模量,可以发现碳纤维模板在比强度上远高于所有模板,虽然比模量略差于铝模板和钢模板,但由于碳纤维模板的可塑特性,利用本实用新型补强结构肋的设计,可将整体承载混凝土侧压能力提升至超越铝模板及钢模板,因此,碳纤维模板在所有类型的模板中,具有更佳的性能。

Claims (5)

1.一种碳纤维建筑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和补强结构,所述面板表面具有凸部,所述补强结构通过连接件与凸部连接固定;所述补强结构至少为一个,包括周壁以及多个补强肋,所述补强肋设置于周壁内且与周壁固定连接;所述周壁设有侧向通孔,所述补强结构之间在侧向通孔位置通过结合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建筑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上有螺孔,所述连接件为螺栓,所述补强结构对应凸部的位置设置有螺栓槽,所述螺栓槽中部位置设有间隔壁,间隔壁中间有上下通孔,所述螺栓穿过上下通孔,与凸部的螺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建筑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组件包括结合柱和插销,所述结合柱上设有插槽,所述插销呈楔形,所述插销可插置于插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建筑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为矩形结构,所述凸部呈圆柱状或多边形柱状突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建筑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肋两端低中间高,补强肋两端高度与周壁齐平,所述补强肋数量为复数个。
CN202123402104.XU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碳纤维建筑模板装置 Active CN2172688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02104.XU CN217268808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碳纤维建筑模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02104.XU CN217268808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碳纤维建筑模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68808U true CN217268808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91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02104.XU Active CN217268808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碳纤维建筑模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688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01710A (en) Self-supporting concrete form module
US7415805B2 (en) Wall system with masonry external surface and associated method
CN101001746B (zh) 高强度的复合墙板系统
US5771654A (en) Method of construction using molded polymer blocks
US20040200176A1 (en) Concrete forming system and method
CA2399300A1 (en) Insulated wall structure
CN110359701B (zh) 一种外墙模板
CN217268808U (zh) 一种碳纤维建筑模板装置
CA2602765A1 (en) Permanent standardised pre-fastening system for civil construction
AU596683B2 (en) Composite building panels
US20210404176A1 (en) Method and module system for building a wall structure
US3958375A (en) Prefabricated hyperbolic paraboloid roof
CN214219712U (zh) 一种筏板结构
KR200186899Y1 (ko) 거푸집
KR101056237B1 (ko) 건축물 벽체의 보강패널 시공방법 및 보강패널을 사용한 건축물 벽체의 보강구조
JP3392132B1 (ja) 型枠用セパレータ、型枠パネル及びコンクリート打設用型枠システム並びにコンクリートの打設方法
US11156007B2 (en) Secure holding spacer units for permanent formworks
KR100321140B1 (ko) 벽 구조체
CN218881602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
JPH06207441A (ja) 構築用パネル体とその連結方法
CN218581005U (zh)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
CN218264908U (zh) 建筑模板
CN216893469U (zh) 板模块件
KR100934633B1 (ko) 건축용 황토 폼
TWM647588U (zh) 萬用塑木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