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67942U - 一种雨污分流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污分流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67942U
CN217267942U CN202123153626.0U CN202123153626U CN217267942U CN 217267942 U CN217267942 U CN 217267942U CN 202123153626 U CN202123153626 U CN 202123153626U CN 217267942 U CN217267942 U CN 2172679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channel
well
inlet
rain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5362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敏哲
张朴
谢伟
孙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co Environment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Eco Environment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Eco Environment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Eco Environment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5362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679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679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679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污分流井,涉及市政排水技术领域,包括井体和与井体相连通的进水通道,井体上还连接有污水截流通道和雨水出水通道,所述污水截流通道的一侧设置有浮球开关装置,所述浮球开关装置上连接有阻流件,所述污水截流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阻流件的运动轨迹上;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旱流模式和降雨模式下自动以不同分流路径排水,在降雨结束后可迅速切换为常态旱流模式,优化了雨污分流效果,且无电动控制装置,成本低,布置选择不受电源供应约束,适用区域更广。

Description

一种雨污分流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雨污分流井。
背景技术
雨污分流改造是改善城市水环境的重要措施,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目前,行业图集中的标准分流井没有可调控部件,难以满足精确实现初期弃流/雨污分流的需要,且在降雨后期无法避免清洁雨水持续进入污水系统的现象,这种现象既冲击污水厂又浪费宝贵清洁雨水资源。
而市场上销售的新型精确分流井产品多为电动控制,价格极高且需要供电保障,布置区域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污分流井,能够在旱流模式和降雨模式下自动以不同分流路径排水,优化雨污分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污分流井,包括井体和与井体相连通的进水通道,井体上还连接有污水截流通道和雨水出水通道,所述污水截流通道的一侧设置有浮球开关装置,所述浮球开关装置上连接有阻流件,所述污水截流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阻流件的运动轨迹上。
进一步地,所述浮球开关装置包括转轴和浮球,所述阻流件和所述浮球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雨水出水通道的入口前方设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的顶端不低于所述污水截流通道的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溢流堰的顶端高于所述浮球开关装置,所述溢流堰上贯穿设有水复位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水复位管道的入口高度位于使所述阻流件不阻挡所述污水截流通道的入口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水复位管道的入口上设有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截流通道位于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雨水出水通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溢流堰靠近所述污水截流通道的一侧设有沉泥沟,所述水复位管道的入口高于所述沉泥沟的顶端。
进一步地,所述井体内还设有挂篮台座,所述挂篮台座上设有截污挂篮,所述截污挂篮位于所述进水通道的出口处,所述挂篮台座的上方设有截污井盖,所述挂篮台座的底部设有扶梯。
进一步地,所述挂篮台座与所述截污井盖之间设有挂篮滑轨,所述截污挂篮滑动连接在所述挂篮滑轨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井体内设置浮球开关装置,通过浮球开关装置随着水位起伏推动阻流件动作,阻流件放开或挡住污水截流通道的入口,使污水流入污水截流通道或雨水流入雨水出水通道;从而在旱流模式和降雨模式下自动以不同分流路径排水,在降雨结束后可迅速切换为常态旱流模式,优化了雨污分流效果,且无电动控制装置,成本低,布置选择不受电源供应约束,适用区域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井体、2-进水通道、3-污水截流通道、4-雨水出水通道、5-浮球开关装置、501-阻流件、502-转轴、503-浮球、504-连接杆、6-溢流堰、7-水复位管道、8-滤网、9-沉泥沟、10-挂篮台座、11-截污挂篮、12-截污井盖、13-扶梯、14-挂篮滑轨、15-爬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污分流井,包括井体1和与井体1相连通的进水通道2,井体1上还连接有污水截流通道3和雨水出水通道4,污水截流通道3的一侧设置有浮球开关装置5,浮球开关装置5上连接有阻流件501,污水截流通道3的入口位于阻流件501的运动轨迹上。
具体的,浮球开关装置5上设有一个能够水位高低而上下浮动的浮球503,通过浮球503随着水位起伏,可以推动与浮球开关装置5连接的阻流件501动作;在平时的旱流模式下,进水通道2向井体1内仅缓速流入污水,且水位较低,此时浮球503下浮,阻流件501不阻挡污水截流通道3的入口,在降雨模式下,进水通道2向井体1内快速流入大量雨水,且水位较高,此时浮球503上浮,带动阻流件501运动,阻挡住污水截流通道3的入口,使雨水转而流入雨水出水通道4;从而实现在旱流模式和降雨模式下,自动以不同分流路径排水;阻流件501可以是一块轮廓能够完全挡住污水截流通道3的入口的板,或者是安装在污水截流通道3的入口上的类似闸门的机构,通过浮球开关装置5可以控制其封闭或打开;进水通道2、污水截流通道3和雨水出水通道4可以是建筑施工砌筑的混凝土通道,或埋设的pvc管道等。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改进的技术方案,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浮球开关装置5包括转轴502和浮球503,阻流件501和浮球503之间通过连接杆504连接,连接杆504转动连接在转轴502上。
具体的,转轴502为固定在井体1内的固定件,浮球503和阻流件501通过连接杆504转动连接在转轴502上,浮球503的质量大于阻流件501的质量,当旱流模式下水位较低时,一侧的浮球503下浮,使另一侧的阻流件501位于污水截流通道3的入口上方,污水可以顺利进入污水截流通道3内,当降雨模式下水位较高时,一侧的浮球503上浮,使另一侧的阻流件501阻挡住污水截流通道3的入口,雨水无法进入污水截流通道3内,转而进入雨水出水通道4,从而做到雨水的顺利回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随着水位的持续升高,会推动浮球503的过度上浮,使阻流件501过度运动到达污水截流通道3的入口下方,不能阻挡污水截流通道3,对于该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法,例如一种方法是,污水截流通道3底部设置止挡平台,使阻流件501在完全堵住污水截流通道3后,被止挡平台挡住不能再继续向下运动,从而反作用于浮球503不能继续上浮,另一种方法是,在转轴502位置设置止挡件,当连接杆504转动一定角度后,止挡件阻挡其不能再转动,从而浮球503和阻流件501到达极限位置,此时阻流件501正好完全堵住污水截流通道3的入口。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改进的技术方案,其他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同,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雨水出水通道4的入口前方设有溢流堰6,溢流堰6的顶端不低于污水截流通道3的入口。具体的,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通过阻流污水截流通道3来使雨水排入雨水出水通道4,但存在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在污水排水时并没有阻流雨水排水管道,如果在污水较多的情况下,污水可能进入雨水排水通道;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3在雨水出水管道前方设置一道溢流堰6,溢流堰6的两侧与井体1内壁连接,底部与井体1底部连接,将污水截流通道3和雨水出水管道分隔开,根据对溢流堰6的高度进行设计,可以决定在井体1内有多少水量时使用雨水出水管道排水,在水位超过溢流堰6的高度时,使用污水截流通道3排水,在水位超过溢流堰6的高度时,使用雨水出水管道排水。
溢流堰6的顶端高于浮球开关装置5,溢流堰6上贯穿设有水复位管道7;水复位管道7的入口高度位于使阻流件501不阻挡污水截流通道3的入口的位置。具体的,溢流堰6的顶端高于浮球开关装置5中的浮球503所能运动到的最高高度,在前述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浮球503所能运动到的最高高度,即为由使用污水截流通道3转为使用雨水出水管道的水位高度,即在该水位高度之下,井体1内的水流视为污水,在该水位高度之上,井体1内的水流视为雨水,为了不使污水进入雨水出水管道,溢流堰6的高度应当有最低值;当井体1的雨水储量逐渐减小至溢流堰6的顶端高度时被挡住,此时浮球503仍然控制阻流件501封堵污水截流通道3,导致井体1内积水,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溢流堰6的下部贯穿设置一个水复位管道7,水复位管道7的高度至少要能够使浮球503下浮至阻流件501打开/部分打开污水截流通道3的入口,使水位稍高一些的水流逐渐排到雨水出水管道内,然后阻流件501打开,其余水位稍低一些的水流排到污水截流通道3内;另外,水复位管道7的下底部要高于雨水出水管下底部,以使水复位管道7的排水能够顺利进入雨水出水管道中。
水复位管道7的入口上设有滤网8。具体的,由于位于溢流堰6的顶端高度之下的水流为较混浊的污水,为了防止杂物进入雨水出水管道,在水复位管道7的入口上设置滤网8以阻拦杂物,定期清理滤网8;水复位管道7入口的滤网8处需要接一截横向沿溢流堰6的管道。
污水截流通道3位于进水通道2和雨水出水通道4之间。具体的,由于大多数时间下井体1内由是排放污水,所以进水通道2进入井体1内的水流,先经过污水截流通道3排放,然后在降雨模式下,再到达雨水出水通道4排放。
溢流堰6靠近污水截流通道3的一侧设有沉泥沟9,水复位管道7的入口高于沉泥沟9的顶端。具体的,由于污水到达溢流堰6之后被阻挡,所以在溢流堰6靠近污水截流通道3的一侧会沉积许多杂物,在本实施例3中,设置沉泥沟9用于容纳这些杂物,方便后期清理;水复位管道7的入口要位于沉泥沟9上方,否则污泥/杂物会通过水复位管道7进入雨水出水通道4内。
实施例4
本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基础上改进的技术方案,其他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相同,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井体1内还设有挂篮台座10,挂篮台座10上设有截污挂篮11,截污挂篮11位于进水通道2的出口处,挂篮台座10的上方设有截污井盖12,挂篮台座10的底部设有扶梯13;挂篮台座10与截污井盖12之间设有挂篮滑轨14,截污挂篮11滑动连接在挂篮滑轨14上。
具体的,本实施例4中,在进水通道2的出口下方设置挂篮台座10,挂篮台座10与井体1的内壁一体砌筑,挂篮台座10底部的扶梯13用于市政清理工人下井清理时爬升使用,挂篮台座10上设置截污挂篮11,用于对进水通道2流出的水流进行第一步过滤,将大块的杂物留在截污挂篮11内,污水通过截污挂篮11的缝隙流下到井体1内,截污挂篮11内的杂物定期由市政清理工人从截污井盖12提出收集,运往垃圾处理处;由于截污挂篮11内盛装有许多固体垃圾,要从截污井盖12往上提升较为费力,所以设置挂篮滑轨14,使截污挂篮11可以沿着挂篮滑轨14滑动上升,减轻劳动负担,另外,可以在市政清理工人的载具上(或井体1内)设置电动提升设备,例如卷扬机等,使用电机提升截污挂篮11,进一步减轻劳动负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旱流模式下,井体1底部无积水或水位低,阻流件501处于开启状态(未封堵污水截流通道3),生活污水排入污水截流通道3,到达污水管网。
降雨模式下,进水通道2流入大量雨水,并可能携带垃圾泥沙等,此时阻流件501由于水位上升处于关闭状态(封堵污水截流通道3),雨水过溢流堰6流入雨水出水通道4排至雨水管网。
降雨结束后,溢流堰6到雨水出水通道4一侧积水已经排空,另一侧积水会通过水复位管道7流入雨水出水通道4,水位下降后阻流件501复位,重回开启状态,污水截流通道3进一步排空井底积水,恢复至旱流模式。
定期清淤时,由实际运行经验决定井底清淤频率,清淤时先打开截污井盖12,取出截污挂篮11,沿井壁的爬梯15到挂篮台座10,挂篮台座10清淤完成后,沿扶梯13到井体1底部进行沉泥沟9清理与滤网8清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雨污分流井,包括井体和与井体相连通的进水通道,其特征在于,井体上还连接有污水截流通道和雨水出水通道,所述污水截流通道的一侧设置有浮球开关装置,所述浮球开关装置上连接有阻流件,所述污水截流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阻流件的运动轨迹上;
所述井体内还设有挂篮台座,所述挂篮台座上设有截污挂篮,所述截污挂篮位于所述进水通道的出口处,所述挂篮台座的上方设有截污井盖,所述挂篮台座的底部设有扶梯;
所述挂篮台座与所述截污井盖之间设有挂篮滑轨,所述截污挂篮滑动连接在所述挂篮滑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开关装置包括转轴和浮球,所述阻流件和所述浮球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出水通道的入口前方设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的顶端不低于所述污水截流通道的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的顶端高于所述浮球开关装置,所述溢流堰上贯穿设有水复位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复位管道的入口高度位于使所述阻流件不阻挡所述污水截流通道的入口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复位管道的入口上设有滤网。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截流通道位于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雨水出水通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靠近所述污水截流通道的一侧设有沉泥沟,所述水复位管道的入口高于所述沉泥沟的顶端。
CN202123153626.0U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雨污分流井 Active CN2172679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53626.0U CN217267942U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雨污分流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53626.0U CN217267942U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雨污分流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67942U true CN217267942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88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53626.0U Active CN217267942U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雨污分流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679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2242B (zh)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及其雨水处理方法
KR101056650B1 (ko) 건축물 지붕을 이용한 빗물 집수 종합처리장치
KR20100083129A (ko) 수 처리 및 우회 시스템
CN105863021B (zh) 一种分片截流调蓄排放系统
CN105625545A (zh) 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处理系统
KR101464045B1 (ko) 무동력 수질관리시설과 청소시설이 내장된 빗물저류탱크
KR101096768B1 (ko) 빗물이용장치
CN108301498A (zh) 浮渣自动收集系统
CN114991253A (zh) 雨水净化调蓄系统
CN215858110U (zh) 建筑工程雨污分流装置
KR101932145B1 (ko) 단위면적당 강수량을 측정하는 유량계를 이용한 초기빗물 배제장치
CN104975648A (zh) 合流制地下初期雨水调蓄池
CN214089309U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
CN217267942U (zh) 一种雨污分流井
CN209603265U (zh) 一种市政城市规划道路工程防汛雨水井结构
CN205637032U (zh) 一种分片截流调蓄排放系统
CN205637031U (zh) 一种分片截流在线处理排放系统
CN106759645B (zh) 一种一体式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及其方法
CN109056965A (zh) 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及方法
CN211898844U (zh) 一种市政工程地下水排水装置
KR100986644B1 (ko) 빗물 처리시스템
CN211973763U (zh) 一种溢流检查井及海绵城市系统
CN211499514U (zh) 一种利于屋面完成雨水的减排和净化的海绵城市绿色屋顶
CN210031499U (zh) 一种桥梁排水系统
CN209129110U (zh) 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