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60275U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60275U
CN217260275U CN202220147400.5U CN202220147400U CN217260275U CN 217260275 U CN217260275 U CN 217260275U CN 202220147400 U CN202220147400 U CN 202220147400U CN 217260275 U CN217260275 U CN 2172602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ab
chassis
vehicle according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474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超
王怀章
孙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Kaiyun Motor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Kaiyun Motor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Kaiyun Motor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Kaiyun Motor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474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602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602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602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底盘、龙骨总成和至少两组轮对,车身的宽度为0.7m~1.2m,车身宽度较窄,使车辆也较窄,便于车辆在较窄的道路上行驶。车身设置有驾驶室,驾驶室上设置两个支撑部件,两个支撑部件沿着驾驶室宽度方向延伸并相对地设置在驾驶室的前后两侧,能够增强驾驶室的强度;底盘位于车身下方,龙骨总成安装在车身或底盘上,至少两组轮对与龙骨总成连接,龙骨总成能够用于保护车辆。本公开具有车辆宽度窄、强度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汽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但随着网购发展越快,物流车也随之产生。物流车经常穿梭于大街小巷,为了更快速地将货物送到消费者手中,时有超速或闯红灯现象的发生,这将对驾驶员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
车身,所述车身的宽度为0.7m~1.2m,所述车身设置有驾驶室,所述驾驶室上设置两个支撑部件,两个所述支撑部件沿着所述驾驶室宽度方向延伸并相对设置地在所述驾驶室的前后两侧;
底盘,所述底盘位于所述车身下方;
龙骨总成,所述龙骨总成安装在所述车身或所述底盘上;
至少两组轮对,所述轮对与所述龙骨总成连接。
可选的,所述车身还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部件的两侧设置有凹槽,所述支撑框架伸入并固定于所述凹槽中;
优选的,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竖梁和与所述竖梁连接的横梁,所述支撑框架通过所述竖梁插入所述凹槽中。
可选的,所述支撑部件底部具有缺口,所述支撑部件通过所述缺口与所述龙骨总成配合。
可选的,所述龙骨总成包括一根或三根龙骨;
龙骨为三根时,三根所述龙骨呈“品”字型排列或沿水平面平行排列。
可选的,所述轮体包括前轮对和后轮对,所述前轮对和所述后轮对分布在所述龙骨总成上;且所述前轮对之间的轮距大于所述后轮对之间的轮距。
可选的,所述前轮对之间的轮距为0.8m~1.2m,所述后轮对之间的轮距为0.5m~1.1m;
优选的,所述前轮对之间的轮距为0.85m~0.95m,所述后轮对之间的轮距为0.6~0.9m。
可选的,所述驾驶室内部设置有方向盘,在所述驾驶室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方向盘在所述底盘上投影的中心点与垂直于所述底盘中心截面之间的距离为0~0.2m;
优选的,所述方向盘在所述底盘上投影的中心点位于所述中心截面的左侧或右侧,并与所述中心截面之间的距离为0.02m~0.15m。
可选的,所述驾驶室内部还设置有驾驶座椅和储物箱,所述储物箱位于所述驾驶座椅下方。
可选的,所述车辆还包括储物平台和货箱,所述储物平台和所述货箱分别连接在所述驾驶室的前后两侧;
且一个所述支撑部件位于所述储物平台的下方。
可选的,所述车身的高度为1.4m~2m;
优选的,所述车身的高度为1.6m~1.7m。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车身、底盘、龙骨总成和至少两组轮对,车身的宽度为0.7m~1.2m,车身宽度较窄,使车辆也较窄,便于车辆在较窄的道路上行驶。车身设置有驾驶室,驾驶室上设置两个支撑部件,两个支撑部件沿着驾驶室宽度方向延伸并相对地设置在驾驶室的前后两侧,能够增强驾驶室的强度;底盘位于车身下方,龙骨总成安装在车身或底盘上,至少两组轮对与龙骨总成连接,龙骨总成能够用于保护车辆。本公开具有车辆宽度窄、强度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第二视角的安装有驾驶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支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支撑部件与支撑框架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车身;11、驾驶室;111、方向盘;112、驾驶座椅;12、货箱;13、储物平台;131、防护部件;15、支撑部件;151、缺口;152、凹槽;16、框架;161、支撑框架;1611、竖梁;1612、横梁;2、底盘;3、龙骨总成;4、轮体;41、前轮;42、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图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优先为快递车,其包括车身1、底盘2、龙骨总成3和至少两组轮对4,车身1的宽度为0.7m~1.2m,车身1宽度较窄,使车辆也较窄,便于车辆在较窄的道路上行驶。车身1设置有驾驶室11,驾驶室11上设置两个支撑部件15,两个支撑部件15沿着驾驶室11宽度方向延伸并相对地设置在驾驶室11的前后两侧,能够增强驾驶室11的强度,尤其可以增加驾驶室11防止侧向碰撞的能力;底盘2位于车身1下方,用于支撑车身1,龙骨总成3安装在车身1或底盘2上,至少两组轮对4与龙骨总成3连接,龙骨总成3能够用于保护车辆。本公开具有车辆宽度窄、强度高的优点。
当龙骨总成3属于底盘2时,底盘2与车身1配合连接,形成一种非承载式整体结构,使车身1具有强度好和刚性高的优点,能够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同时车辆还具有较强的抗冲击力和抗颠簸的性能。
当龙骨总成3属于车身1时,车身1与底盘2配合连接,形成一种自承载式整体结构,此时车身1的重量相对较轻,从而车辆的重心也会降低,车辆行驶时更加平稳,而且车辆在行驶时,车身能够承载和吸收外界的力,提高了车辆的舒适感。
其中,龙骨总成3包括一根或三根龙骨。龙骨为三根时,其通过连接梁连接,且三根龙骨呈“品”字型排列,或者三个龙骨通过连接梁连接,且沿水平面平行设置。
当龙骨为一根时,其位于车辆的中央位置,也容易使车辆较窄,同时还能够使车辆更加的紧凑。当快递人员驾驶到道路较窄的地方时,物流车也可以通过。例如快递人员驾驶物流车进入社区时,社区的进口会比较窄,大型车辆无法进入,而该物流车由于设置的比较窄,从而能进入社区,方便快递人员进行送货。而且一根龙骨即方便生产加工,而且结构简单使得后续的加工工作能得到简化,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明显降低了生产成本。
当龙骨为三根且呈“品”字型排列时,在车辆的宽度和高度方向上均有布置,因此当车辆发生正碰时可以为车辆提供更有利的保护。龙骨为三根且呈水平排列时,其增大了与车身1或底盘2的接触面积,可提高车身1或底盘2结构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轮对4包括前轮对41和后轮对42,前轮对41和后轮对42分布在龙骨总成3上,前轮对41之间的轮距大于后轮对42之间的轮距,因此在车辆进行拐弯时,可以减小车辆的转弯半径。
其中,前轮对41和后轮对42的轮距分别为0.8m~1.2m,由于轮距之间的距离较短,因此也可以使车辆的宽度较窄,便于车辆行驶在较窄的路上或者通过较窄的路口。
另外,前轮对41之间的轮距为0.8m~1.2m,后轮对42之间的轮距为0.5m~1.1m,具体使用时,前轮对41之间的轮距可以为0.85~0.95m,后轮对42之间的轮距可以为0.6~0.9m。由于前轮对41之间的轮距和后轮对42之间的轮距均较窄,从而也可以使车辆的宽度较窄,能够便于车辆在较窄的道路上行驶或者便于通过较窄的路口。
当车辆前行需要拐弯时,前轮对41向需要转弯的一侧转动,同时会带动车辆向转弯的方向运行,车辆也会带动后轮对42向转弯的方向转动,同时又由于后轮对42之间的轮距小于前轮对42之间的轮距,转弯时可以减小车辆的转弯半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身1包括驾驶室11、储物平台13和货箱12,储物平台13和货箱12分别连接在驾驶室11的前后两侧,储物平台13能够用来存放货物,因此能够增加车辆运载货物的数量。
其中,储物平台13的外侧围设有防护部件131,防护部件131能够保护储物平台13内部的物品。这里防护部件131可以为围栏,能够围设在储物平台13的底部货物的外周。
另外,龙骨总成3延伸至储物平台13的下方,龙骨总成3能够贯穿整个车辆,当车辆前方发生碰撞时,龙骨总成3还能够起到防护的作用。
上述的储物平台13的前方设置有摄像头,驾驶室11中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与摄像头电连接,用于显示车身1前方的路况影像,其功能类似于现有车辆中的倒车影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驾驶室11内部设置有方向盘111,在驾驶室11的宽度方向上,方向盘111在底盘2上投影的中心点与垂直于底盘2的中心截面之间的距离为0~0.2m。由于车辆宽度较窄,方向盘111可以尽量的居中设置(方向盘111尽量的靠近底盘2沿着车辆纵向延伸的中心线设置),进而驾驶员操控方向盘111时,驾驶员也坐在驾驶舱居中的位置,避免驾驶员自身的重量集中在车辆的一侧。同时由于驾驶员坐在驾驶舱居中的位置,驾驶员与驾驶舱的侧门均具有一定的距离(形成缓冲空间),当车辆发生侧门碰撞时,由于驾驶员与侧门存在缓冲空间,安全性能也好。
其中,在驾驶室11的宽度方向上,方向盘111在底盘2上投影的中心点位于中心截面的左侧或右侧,并与中心截面之间的距离为0.02m~0.15m,此时方向盘111可以不用完全居中,可以稍微靠左或靠右,符合法规规定,具体使用时,方向盘111可以稍微靠左。
另外,驾驶室11内部还设置有驾驶座椅112和储物箱,驾驶座椅112和方向盘111对应设置,驾驶员坐在驾驶座椅112上操作方向盘111,同时储物箱位于驾驶座椅112下方,通过储物箱的设置也能够储存货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支撑部件15分布在驾驶室11的前后两侧,且一个支撑部件15位于储物平台13的下方,支撑部件15的设置能够对驾驶室11起到支撑的作用,还可以起到防侧向碰撞的作用,也就是说当车辆受到侧向碰撞时,由于驾驶室11内前后各横向设置有支撑部件15,使得驾驶室11在横向上的结构强度加强,可以减小侧向撞击对驾驶室11的破坏力度,从而保障驾驶车辆的快递人员的安全。
其中,支撑部件15底部具有缺口151,支撑部件15通过缺口151与龙骨总成3配合,由于龙骨总成3贯穿整个车辆,当龙骨总成3贯穿驾驶室11时,通过缺口151与龙骨总成3配合,从而方便龙骨总成3贯穿驾驶位。同时,驾驶室11的底板可以设置的偏低,使一部分龙骨总成3位于驾驶室11的底板上,从而可以使驾驶室11的空间较大,可以放置较大尺寸的储物箱。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身1还包括框架16,框架16包括支撑框架161,支撑部件15的两侧设置有凹槽152,支撑框架161伸入并固定于凹槽152中,能够便于支撑框架161的安装。
其中,支撑框架161包括竖梁1611和与竖梁1611连接的横梁1612,支撑框架161通过竖梁1611插入凹槽152中,从而便于将支撑框架161安装到支撑部件15上。
另外,支撑框架161可以设置为U型梁或Π型梁。
在一些实施例中,货箱12的宽度小于驾驶室11的宽度,能够保证驾驶室11能通过的路口或过道,货箱12也能顺利通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身1的高度为1.4m~2m,具体使用时,车身1的高度为1.6m~1.7m,车身1的高度与快递人员的平均身高基本一致,便于快递人员拿取货物,也便于快递人员拿取货物时观察远离货箱12一侧的情况,视野比较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货箱12的侧部和/或尾部设置有门体,具体使用时,可以将门体设置在货箱12尾部,也可以设置在货箱12侧部,还可以在货箱12尾部和侧部均设置门体,主要是为了方便快递人员取放货,当然门体的设置具体可根据使用需求而定。
其中,货箱12的尾部悬空设置,也是为了增大货箱12的容积,可以载装更多的货物。
综上,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其车身1的宽度为0.7m~1.2m,车身1宽度较窄,使车辆也较窄,便于车辆在较窄的道路上行驶。一根龙骨总成3安装在车身1或底盘2上,龙骨总成3位于车辆的中央位置,也容易使车辆较窄。同时龙骨总成3能够与车身1或底盘2连接,当龙骨总成3属于底盘2时,底盘2与车身1配合连接,形成一种非承载式整体结构,使车身1具有强度好和刚性高的优点,能够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同时车辆还具有较强的抗冲击力和抗颠簸的性能。当中央龙骨3属于车身1时,车身1与底盘2配合连接,形成一种自承载式整体结构,此时车身1的重量相对较轻,从而车辆的重心也会降低,车辆行驶时更加平稳,而且车辆在行驶时,车身能够承载和吸收外界的力,提高了车辆的舒适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1),所述车身(1)的宽度为0.7m~1.2m,所述车身(1)设置有驾驶室(11),所述驾驶室(11)上设置两个支撑部件(15),两个所述支撑部件(15)沿着所述驾驶室(11)宽度方向延伸并相对地设置在所述驾驶室(11)的前后两侧;
底盘(2),所述底盘(2)位于所述车身(1)下方;
龙骨总成(3),所述龙骨总成(3)安装在所述车身(1)或所述底盘(2)上;
至少两组轮对(4),所述轮对(4)与所述龙骨总成(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1)还包括框架(16),所述框架(16)包括支撑框架(161),所述支撑部件(15)的两侧设置有凹槽(152),所述支撑框架(161)伸入并固定于所述凹槽(152)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161)包括竖梁(1611)和与所述竖梁(1611)连接的横梁(1612),所述支撑框架(161)通过所述竖梁(1611)插入所述凹槽(152)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15)底部具有缺口(151),所述支撑部件(15)通过所述缺口(151)与所述龙骨总成(3)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总成(3)包括一根或三根龙骨;
龙骨为三根时,三根所述龙骨呈“品”字型排列或沿水平面平行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对(4)包括前轮对(41)和后轮对(42),所述前轮对(41)和所述后轮对(42)分布在所述龙骨总成(3)上;且所述前轮对(41)之间的轮距大于所述后轮对(42)之间的轮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对(41)之间的轮距为0.8m~1.2m,所述后轮对(42)之间的轮距为0.5m~1.1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对(41)之间的轮距为0.85m~0.95m,所述后轮对(42)之间的轮距为0.6~0.9m。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11)内部设置有方向盘(111),在所述驾驶室(11)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方向盘(111)在所述底盘(2)上投影的中心点与垂直于所述底盘(2)中心截面之间的距离为0~0.2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盘(111)在所述底盘(2)上投影的中心点位于所述中心截面的左侧或右侧,并与所述中心截面之间的距离为0.02m~0.15m。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11)内部还设置有驾驶座椅(112)和储物箱,所述储物箱位于所述驾驶座椅(112)下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储物平台(13)和货箱(12),所述储物平台(13)和所述货箱(12)分别连接在所述驾驶室(11)的前后两侧;
且一个所述支撑部件(15)位于所述储物平台(13)的下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1)的高度为1.4m~2m。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1)的高度为1.6m~1.7m。
CN202220147400.5U 2022-01-19 2022-01-19 车辆 Active CN2172602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47400.5U CN217260275U (zh) 2022-01-19 2022-01-19 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47400.5U CN217260275U (zh) 2022-01-19 2022-01-19 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60275U true CN217260275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96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47400.5U Active CN217260275U (zh) 2022-01-19 2022-01-19 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602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4776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河北开云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驾驶室和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4776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河北开云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驾驶室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04644A (en) Lightweight road vehicle with strengthening structure
US11465480B2 (en) Vehicle
CN106864602A (zh) 前车体结构
CN217260275U (zh) 车辆
CN107953933A (zh) 车辆隧道底板结构
US20090001764A1 (en) Vehicle Chassis
CN104494408A (zh) 一种纯电动微型轿车底盘布置结构
CN110816455A (zh)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前舱结构
JP6940738B2 (ja) 電気自動車
CN103476666A (zh) 底盘构造
JP6175336B2 (ja) 電気駆動機器を備える車両
CN216943310U (zh) 车辆
CN114379686B (zh) 车身及包括其的车辆
CN202783039U (zh) 货车尾部防撞机构
CN214295854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防撞机构
CN2372202Y (zh) 车辆用平衡装置
CN211494246U (zh) 一种用于卡车的前悬上支架
WO2022049264A1 (en) Chassis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and electric vehicle comprising the chassis
WO2023124776A1 (zh) 驾驶室和车辆
US20240123781A1 (en) Narrow vehicles and aircraft vehicles
EP4072930B1 (en) Electric vehicle
JP2021011212A (ja) 車両用バッテリハウジング、及び電動車両
CN114644051B (zh) 一种电动客车用尾段车架
CN214001361U (zh) 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的下车体结构
KR20240068417A (ko) 샤시캡 차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