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55330U - 双工位立式磨床 - Google Patents
双工位立式磨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55330U CN217255330U CN202123447272.0U CN202123447272U CN217255330U CN 217255330 U CN217255330 U CN 217255330U CN 202123447272 U CN202123447272 U CN 202123447272U CN 217255330 U CN217255330 U CN 2172553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heel
- feeding
- grinding
- limiting seat
- work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7688 edg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01651 emer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082 abrasive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Grinding Of Cylindrical And Plane Surfa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工位立式磨床,包括工作台面、以及设置在工作台面上限位座和送料机构,所述的送料机构用于运送待加工工件,限位座外周设置有至少一个磨削机构;送料机构工作带动待加工工件通过限位座,磨削机构工作作用于通过限位座的待加工工件。设置两个磨削机构,能够同时对磁瓦两侧的边角进行磨倒角处理,有效提高磁瓦磨边的效率。设置限位座配合送料机构,使得待加工工件通过限位座的同时完成倒角的磨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磨床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工位立式磨床。
背景技术
磨床是利用磨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机床,大多数的磨床是使用高速旋转的砂轮进行磨削加工,少数的是使用油石、砂带等其他磨具和游离磨料进行加工,如珩磨机、超精加工机床、砂带磨床、磨削机和抛光机等。
目前市场上的成型磨床大多体积巨大,结构复杂,磨削加工用的砂轮位置调整流程繁琐,成本巨大,使加工的磨具效率及精准度低下。
我司于2020年12月28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一种立式成型磨床》,申请(专利)号:CN202023222899.1,包括:机架;磨削机构,其设置在机架上,磨削机构包括主轴电机、连接主轴电机输出端的砂轮和设置在砂轮一侧的夹具;调节机构,其设置在磨削机构的一侧,包括上下调节组件和前后调节组件,上下调节组件用于调节砂轮的上下位置,前后调节组件用于调节砂轮的前后位置;送料机构,其通过设置在磨削机构的一侧,送料机构将待加工工件输送至磨削机构处进行加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通过上下调节组件和前后调节组件,灵活地控制砂轮的位置,提高了磨具加工的效率及精准度。
在进行工件的双端面磨倒角工序时,因工件的各个边都要进行磨倒角或开槽处理。但是现有的磨床每次只能磨削或开槽一侧单边,导致工件在侧边磨倒角或开槽工序中需需要重复进行多次,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工位立式磨床,设置两个磨削机构,能够同时对工件两侧的边角进行磨倒角处理,有效提高工件磨边的效率。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工位立式磨床,设置限位座配合送料机构,使得待加工工件通过限位座的同时完成倒角的磨削。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工位立式磨床,包括工作台面、以及设置在工作台面上限位座和送料机构,所述的送料机构用于运送待加工工件,限位座外周设置有至少一个磨削机构;送料机构工作带动待加工工件通过限位座,磨削机构工作作用于通过限位座的待加工工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在于,首先设置限位座代替工装夹具,在本申请进行磨削加工时,其磨削机构并不发生移动,具体的说是磨削机构的砂轮并不发生位移。而是由加工工件移动,实现加工工件的整条边角磨削倒角。其次,本申请设置送料机构来实现磨削时工件的移动。并不需要设置额外的传动结构,降低本申请的成本。再次,本申请设置限位座,使得待加工工件在通过磨削机构时,具有预定的基准,提高加工精度。最后,本申请在待加工工件通过磨削机构的同时完成了磨削加工,将传动与加工同时进行,有效提高了工件的加工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限位座设置有与待加工工件结构相适应的通道或容槽,待加工工件可沿直线通过限位座。本申请设置限位座,通过限位座规整待加工工件,提高加工精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限位座上设置有容槽,所述的容槽沿限位座的长度方向设置,容槽贯穿限位座的两侧面。具体的,待加工工件是沿着限位座的长度方向通过限位座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限位座外周设置有两个磨削机构,两个磨削机构对称分布在限位座的宽度方向上。本申请设置两个磨削机构,能够同时对待加工工件的两条侧边进行磨削,提高工作效率;且避免了工件受力偏移,提高磨削精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磨削机构包括砂轮,两个砂轮平行或上下错开。当工件(在本申请中是磁瓦)在水平面上旋转了180°,再次进行磨削就能够实现工件四条侧边的磨削倒角。本申请能够实现工件四条侧边的磨削,而不需要更换其它磨床进行加工,也不需要调节本申请的砂轮位置,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磨削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料机构包括靠近限位座设置的送料轨道。待加工工件沿着送料轨道到达限位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送料轨道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槽口,所述的槽口沿长度方向贯穿送料轨道的两个侧面。在本申请中,送料轨道的长度方向即为限位座的长度方向。而送料轨道的长度方向为送料轨道的边长最长的方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送料轨道处设置有上送料轮和下送料料轮,上送料轮、下送料料轮一上一下设置在槽口处。具体的,位于送料轨道上的待加工工件受到上送料轮、下送料料轮的夹持,上送料轮和\或下送料料轮转动带动待加工工件沿着送料轨道移动。更具体的,下送料轮部分穿过槽口作用于待加工工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送料轮和下送料轮的一侧设有驱动组件,驱动件带动上送料轮和\或下送料轮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通过固定架设置在工作台面上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下端啮合连接有上从动轮,所述上从动轮的下端啮合连接有下从动轮,所述上从动轮、下从动轮分别通过传动轴与上送料轮和下送料轮相连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轴为万向连接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的上端设有上调节轮和下调节轮,所述下调节轮位于所述上调节轮的上端,所述上调节轮和下调节轮分别调节上送料轮和下送料轮的高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送料机构包括送料输送带,所述的送料输送带通过送料轨与限位座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砂轮的外侧套设有保护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磨削机构,包括主轴电机、旋转轴与砂轮,所述的砂轮与旋转轴同轴连接,旋转轴旋转带动砂轮旋转,所述的主轴电机垂直于工作台面设置,所述的旋转轴垂直于工作台面设置,所述的主轴电机与旋转轴传动连接。旋转轴的设置使得砂轮与主轴电机可以分离开来,避免整个磨床的高度较高,且避免了主轴电机位于砂轮上方而导致整个磨床头重脚轻。砂轮不需要与主轴电机直接接触连接,避免了主轴电机与砂轮硬触碰,有效减小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主轴电机与旋转轴相互平行,轴电机通过传动带与旋转轴连接,所述的主轴电机旋转带动传动带传动,传动带传动则带动旋转轴转动。本申请通过传动带来连接主轴电机与旋转轴,也通过旋转轴来带动主轴电机的驱动力。将现有技术中的硬连接转变为软连接,起到了减少硬触碰,避免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方便设备维护的作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座位于两个砂轮之间。便于砂轮工作对待加工工件进行磨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工作台面上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的调节机构工作带动磨削机构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X轴调节装置与Z轴调节装置。X轴调节装置带动磨削机构在X轴方向上移动,Z轴调节装置带动磨削机构在Z轴方向上移动。
在本申请中,X轴方向与Z轴方向相互垂直,且X轴方向与Z轴方向位于一个垂直于工作台面的垂直面上。具体的,送料轨道的长度方向即为Y轴方向,Y轴方向与Z轴方向相互垂直;Y轴方向与X轴方向相互垂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主轴电机安装在固定板上,旋转轴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的固定板垂直于工作台面设置,所述的固定板安装在调节机构上。至此,实现了调节机构带动磨削机构移动。
具体的,在本申请中,所述的旋转轴位于主轴箱内,主轴箱安装在固定板上。本申请通过设置主轴箱,实现了旋转轴、砂轮的安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板包括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构成T字形结构。具体的,第一板体连接旋转轴,第二板体连接主轴电机。更具体的,第一板体连接主轴箱;所述的主轴电机通过垫块与第二板体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板上设置有加强件,加强件连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
立柱与第一移动板连接构成T字形结构,所述的立柱上设置有加强件,加强件连接第一移动板。所述的加强件为基本形状为三角形的板体结构。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1、工作台面;2、限位座;3、容槽;
11、砂轮;12、主轴电机;13、旋转轴;15、主轴箱;16、传动带;
21、送料轨道;22、上送料轮;23、下送料轮;24、固定架;25、驱动电机;26、主动轮;27、上从动轮;28、下从动轮;29、传动轴;30、上调节轮;31、下调节轮;32、送料输送带;33、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一种双工位立式磨床,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包括工作台面1、以及设置在工作台面1上限位座2和送料机构,所述的送料机构用于运送待加工工件,限位座2外周设置有至少一个磨削机构;送料机构工作带动待加工工件通过限位座2,并不需要设置额外的传动结构,降低本申请的成本。本申请设置限位座2,使得待加工工件在通过磨削机构时,具有预定的基准,提高加工精度。磨削机构工作作用于通过限位座2的待加工工件。在本申请进行磨削加工时,其磨削机构并不发生移动,具体的说是磨削机构的砂轮11并不发生位移。而是由加工工件移动,实现加工工件的整条边角磨削倒角。本申请在待加工工件通过磨削机构的同时完成了磨削加工,将传动与加工同时进行,有效提高了工件的加工效率。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所述的限位座2设置有与待加工工件结构相适应的通道或容槽3,待加工工件可沿直线通过限位座2。本申请设置限位座2,通过限位座2规整待加工工件,提高加工精度。
所述的限位座2上设置有容槽3,所述的容槽3沿限位座2的长度方向设置,容槽3贯穿限位座2的两侧面。具体的,待加工工件是沿着限位座2的长度方向通过限位座2的。
所述的限位座2外周设置有两个磨削机构,两个磨削机构对称分布在限位座2的宽度方向上。本申请设置两个磨削机构,能够同时对待加工工件的两条侧边进行磨削,提高工作效率;且避免了工件受力偏移,提高磨削精度。
所述的磨削机构包括砂轮11,两个砂轮11平行或上下错开。当工件(在本申请中是磁瓦)在水平面上旋转了180°,再次进行磨削就能够实现工件四条侧边的磨削倒角。本申请能够实现工件四条侧边的磨削,而不需要更换其它磨床进行加工,也不需要调节本申请的砂轮11位置,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磨削成本。
实施例二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如图2所示,所述送料机构包括靠近限位座2设置的送料轨道21。待加工工件沿着送料轨道21到达限位座2。
所述的送料轨道21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槽口33,所述的槽口33沿长度方向贯穿送料轨道21的两个侧面。在本申请中,送料轨道21的长度方向即为限位座2的长度方向。而送料轨道21的长度方向为送料轨道21的边长最长的方向。
所述的送料轨道21处设置有上送料轮22和下送料料轮,上送料轮22、下送料料轮一上一下设置在槽口33处。具体的,位于送料轨道21上的待加工工件受到上送料轮22、下送料料轮的夹持,上送料轮22和\或下送料料轮转动带动待加工工件沿着送料轨道21移动。更具体的,下送料轮23部分穿过槽口33作用于待加工工件。
如图3所示:所述上送料轮22和下送料轮23的一侧设有驱动组件,驱动件带动上送料轮22和\或下送料轮23转动。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通过固定架24设置在工作台面1上的驱动电机25,所述驱动电机25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动轮26,所述主动轮26的下端啮合连接有上从动轮27,所述上从动轮27的下端啮合连接有下从动轮28,所述上从动轮27、下从动轮28分别通过传动轴29与上送料轮22和下送料轮23相连
所述传动轴29为万向连接轴。
所述固定架24的上端设有上调节轮30和下调节轮31,所述下调节轮31位于所述上调节轮30的上端,所述上调节轮30和下调节轮31分别调节上送料轮22和下送料轮23的高度。
送料机构包括送料输送带32,所述的送料输送带32通过送料轨与限位座2连接。
所述砂轮11的外侧套设有保护罩。
实施例三的其它内容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相同。
实施例四:如图1所示:所述的磨削机构,包括主轴电机12、旋转轴13与砂轮11,所述的砂轮11与旋转轴13同轴连接,旋转轴13旋转带动砂轮11旋转,所述的主轴电机12垂直于工作台面1设置,所述的旋转轴13垂直于工作台面1设置,所述的主轴电机12与旋转轴13传动连接。旋转轴13的设置使得砂轮11与主轴电机12可以分离开来,避免整个磨床的高度较高,且避免了主轴电机12位于砂轮11上方而导致整个磨床头重脚轻。砂轮11不需要与主轴电机12直接接触连接,避免了主轴电机12与砂轮11硬触碰,有效减小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的主轴电机12与旋转轴13相互平行,轴电机通过传动带16与旋转轴13连接,所述的主轴电机12旋转带动传动带16传动,传动带16传动则带动旋转轴13转动。本申请通过传动带16来连接主轴电机12与旋转轴13,也通过旋转轴13来带动主轴电机12的驱动力。将现有技术中的硬连接转变为软连接,起到了减少硬触碰,避免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方便设备维护的作用。
限位座2位于两个砂轮11之间。便于砂轮11工作对待加工工件进行磨削。
实施例四的其它内容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相同。
实施例五:如图1、图3所示,所述的工作台面1上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的调节机构工作带动磨削机构移动。
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X轴调节装置与Z轴调节装置。X轴调节装置带动磨削机构在X轴方向上移动,Z轴调节装置带动磨削机构在Z轴方向上移动。
在本申请中,X轴方向与Z轴方向相互垂直,且X轴方向与Z轴方向位于一个垂直于工作台面1的垂直面上。具体的,送料轨道21的长度方向即为Y轴方向,Y轴方向与Z轴方向相互垂直;Y轴方向与X轴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的主轴电机12安装在固定板上,旋转轴13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的固定板垂直于工作台面1设置,所述的固定板安装在调节机构上。至此,实现了调节机构带动磨削机构移动。
具体的,在本申请中,所述的旋转轴13位于主轴箱15内,主轴箱15安装在固定板上。本申请通过设置主轴箱15,实现了旋转轴13、砂轮11的安装。
所述的固定板包括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构成T字形结构。具体的,第一板体连接旋转轴13,第二板体连接主轴电机12。更具体的,第一板体连接主轴箱15;所述的主轴电机12通过垫块与第二板体连接。
所述的固定板上设置有加强件,加强件连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
立柱与第一移动板连接构成T字形结构,所述的立柱上设置有加强件,加强件连接第一移动板。所述的加强件为基本形状为三角形的板体结构。
实施例五的其它内容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相同。
以上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工位立式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面、以及设置在工作台面上限位座和送料机构,所述的送料机构用于运送待加工工件,限位座外周设置有至少一个磨削机构;送料机构工作带动待加工工件通过限位座,磨削机构工作作用于通过限位座的待加工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立式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座外周设置有两个磨削机构,两个磨削机构对称分布在限位座的宽度方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立式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座设置有与待加工工件结构相适应的通道或容槽,待加工工件可沿直线通过限位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立式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包括靠近限位座设置的送料轨道;所述的送料轨道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槽口,所述的槽口沿长度方向贯穿送料轨道的两个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工位立式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料轨道处设置有上送料轮和下送料料轮,上送料轮、下送料料轮一上一下设置在槽口处;位于送料轨道上的待加工工件受到上送料轮、下送料料轮的夹持,上送料轮和\或下送料料轮转动带动待加工工件沿着送料轨道移动;下送料轮部分穿过槽口作用于待加工工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工位立式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送料轮和下送料轮的一侧设有驱动组件,驱动件带动上送料轮和\或下送料轮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工位立式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通过固定架设置在工作台面上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下端啮合连接有上从动轮,所述上从动轮的下端啮合连接有下从动轮,所述上从动轮、下从动轮分别通过传动轴与上送料轮和下送料轮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工位立式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的上端设有上调节轮和下调节轮,所述下调节轮位于所述上调节轮的上端,所述上调节轮和下调节轮分别调节上送料轮和下送料轮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工位立式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磨削机构,包括主轴电机、旋转轴与砂轮,所述的砂轮与旋转轴同轴连接,旋转轴旋转带动砂轮旋转,所述的主轴电机垂直于工作台面设置,所述的旋转轴垂直于工作台面设置,所述的主轴电机与旋转轴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双工位立式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轴电机与旋转轴相互平行,轴电机通过传动带与旋转轴连接,所述的主轴电机旋转带动传动带传动,传动带传动则带动旋转轴转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447272.0U CN217255330U (zh) | 2021-12-30 | 2021-12-30 | 双工位立式磨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447272.0U CN217255330U (zh) | 2021-12-30 | 2021-12-30 | 双工位立式磨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55330U true CN217255330U (zh) | 2022-08-23 |
Family
ID=82893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447272.0U Active CN217255330U (zh) | 2021-12-30 | 2021-12-30 | 双工位立式磨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255330U (zh) |
-
2021
- 2021-12-30 CN CN202123447272.0U patent/CN21725533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02560B (zh) | 一种自动化数控磨床 | |
CN110842714A (zh) | 一种多功能磨床 | |
CN104308696B (zh) | 工件槽底专用磨床 | |
CN217255330U (zh) | 双工位立式磨床 | |
CN216731002U (zh) | 一种双工位磨床 | |
CN216883179U (zh) | 一种适用于加工内外曲线的走头式随动磨床 | |
CN114789381B (zh) | 一种双轨道水平球磨的自动双标走向型可平面磨球道磨床 | |
CN102886721B (zh) | 一种成型磨床 | |
CN216731162U (zh) | 一种通过式磨床 | |
CN215547518U (zh) | 一种磨床进给机构转轴旋转用驱动装置 | |
CN213858549U (zh) | 一种用于数控磨床的磨头机构 | |
CN218904605U (zh) | 一种cbn气门精磨锥面磨床 | |
CN213828413U (zh) | 一种自动单平面双工位磨床 | |
CN210060614U (zh) | 下刀刃口双磨头磨刀机 | |
CN209811894U (zh) | 一种周边磨床 | |
CN214109970U (zh) | 一种立式成型磨床 | |
CN219582368U (zh) | 一种数控外圆磨削抛光机 | |
CN113319663A (zh) | 一种自动上料的数控无心磨床 | |
CN218427507U (zh) | 一种多研磨工位砂带研磨机 | |
CN211163196U (zh) | 一种平面数控磨床 | |
CN217434035U (zh) | 滚动直线导轨磨床的工件固定装置 | |
CN209936518U (zh) | 一种新型数控双端面磨床 | |
CN219053933U (zh) | 一种模具加工用磨床 | |
CN220007079U (zh) | 一种无心外圆磨床薄片公件外圆加工的上下料机构 | |
CN221159752U (zh) | 双立轴通过式磨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Assignee: Ningbo Peisheng Machinery Co.,Ltd. Assignor: NINGBO XIANGSHENG MACHINER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4980016638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Dual station vertical grinder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823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40929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