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52126U - 一种车用下护板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用下护板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52126U
CN217252126U CN202220109350.1U CN202220109350U CN217252126U CN 217252126 U CN217252126 U CN 217252126U CN 202220109350 U CN202220109350 U CN 202220109350U CN 217252126 U CN217252126 U CN 217252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ollow
bottom plate
pressing
leng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0935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宇
刘剑
刘�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urecia Chongqing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urecia Chongqing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urecia Chongqing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urecia Chongqing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0935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52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52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52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用下护板成型模具,包括钉框机构;钉框机构包括底板、压板、两个第一随动板、两个第二随动板和多个变形机构,压板布置在底板上,两个第一随动板分别通过变形机构与底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连接,两个第二随动板分别通过变形机构与压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连接;当第一随动板处于未变形状态时,第一随动板与底板的接触端面相抵;当第一随动板变形时,第一随动板与转轴转动;所述压板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与压板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二安装槽、第二随动板和变形机构的连接关系与第一安装槽、第一随动板和变形机构的连接关系相同。本实用新型有效地提高了汽车下护板原料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车用下护板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件成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下护板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下护板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通常都是用大型的模具压制成型;即先将汽车下护板用原料安放在模具上的专用钉框上,再通过上下模具的压制获得汽车下护板。然而,现有的模具对汽车下护板原料的利用率较低,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用下护板成型模具,有效地提高了汽车下护板原料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下护板成型模具,包括钉框机构;
所述钉框机构包括底板、压板、两个第一随动板、两个第二随动板和多个变形机构,压板布置在底板上,压板用于将汽车下护板的原料压靠在底板上;两个所述第一随动板分别通过变形机构与底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连接,两个第二随动板分别通过变形机构与压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连接;
所述变形机构包括转轴、两个扭簧和两个滑动套,底板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与底板的长度方向垂直;转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上对应内壁连接,两个滑动套活动套设在转轴上,且两个滑动套均与第一随动板连接,两个滑动套分别与第一安装槽的对应内壁接触配合,两个扭簧均套设在转轴上,且两个扭簧均位于两个滑动套之间,每个扭簧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槽的内壁连接,每个扭簧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一随动板连接;当第一随动板处于未变形状态时,第一随动板与底板的接触端面相抵;当第一随动板变形时,第一随动板与转轴转动;
所述压板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与压板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二安装槽、第二随动板和变形机构的连接关系与第一安装槽、第一随动板和变形机构的连接关系相同。
优选地,车用下护板成型模具还包括上模和下模;
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呈上下配合布置,两个所述钉框机构安装在下模的相对两侧,且两个钉框机构在下模的长度方向上呈对称布置;当上模和下模出于待压制时,钉框机构位于上模和下模之间。
优选地,所述下模对应钉框机构处设有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底板滑动配合在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上,底板的滑动方向与下模的长度方向一致。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柱上设有第一滑轨,第二支撑柱上设有第二滑轨,底板上设有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底板的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分别滑动配合在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上;
所述下模对应底板处还设有立柱,立柱上设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活塞杆与底板连接,电动推杆位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之间。
优选地,所述钉框机构还包括两个压紧机构,两个压紧机构均安装在底板上,且两个压紧机构的压靠端均与压板连接,压紧机构用于驱动压板向底板压靠。
优选地,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立式安装板、辅助气缸、辅助轴、支撑轴和两个转动板,底板上对应压紧机构处设有两个安装座,支撑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座转动连接,支撑轴的长度方向与底板的长度方向一致;转动板的前部与压板连接,转动板的中部设有第一连接孔,转动板的第一连接孔活动套设在支撑轴上,两个转动板位于两个安装座之间;转动板的后部设有第二连接孔,辅助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动板的第二连接孔转动连接;立式安装板的上端与底板连接,且立式安装板位于底板下方,辅助气缸的安装端与立式安装板的下端铰接,辅助气缸的活塞杆与辅助轴的中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压板的下端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锁钉,底板上对应锁钉处设有配合孔;
所述第二随动板的下端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锁钉,第一随动板与对应的第二随动板的锁钉处呈错位布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该技术方案在底板的两端分别通过变形机构连接有第一随动板,以及在压板的两端分别通过变形机构连接有第二随动板,将汽车下护板原料通过压板和底板以及第二随动板和第一随动板进行夹持,当汽车下护板原料在成型模具中进行成型时,第二随动板和第一随动板会根据成型模具对汽车下护板原料的形状需求,第二随动板和第一随动板在各自的变形机构作用下进行自适应变形,压板和压板两端的第二随动板以及底板和底板两端的第一随动板由原来的一字形变成梯形,实现了对汽车下护板原料进行拉伸,有效地提高了汽车下护板原料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模、下模和钉框机构配合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钉框机构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底板、压板和电动推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钉框机构和下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锁钉和配合孔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随动板和第二随动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底板、压板、第一随动板和第二随动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变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钉框机构,11-底板,111-第一滑套,112-第二滑套,113-安装座,114-配合孔,115-第一安装槽,12-压板,121-第二安装槽,122-锁钉,13-第一随动板,14-第二随动板,2-变形机构,21-转轴,22-扭簧,23-滑动套,3-上模,4-下模,41-第一支撑柱,411-第一滑轨,42-第二支撑柱,421-第二滑轨,43-立柱,44-电动推杆,5-压紧机构,51-立式安装板,52-辅助气缸,53-辅助轴,54-支撑轴,55-转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用下护板成型模具,包括钉框机构1;钉框机构1包括底板11、压板12、两个第一随动板13、两个第二随动板14和多个变形机构2,压板12布置在底板11上,压板12用于将汽车下护板的原料压靠在底板11上。两个第一随动板13分别通过变形机构2与底板11长度方向的两侧连接,两个第二随动板14分别通过变形机构与压板12长度方向的两侧连接。
变形机构2包括转轴21、两个扭簧22和两个滑动套23,底板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115的长度方向与底板11的长度方向垂直。转轴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槽115的长度方向上对应内壁连接,两个滑动套23活动套设在转轴21上,且两个滑动套23均与第一随动板13连接,两个滑动套23分别与第一安装槽115的对应内壁接触配合,两个扭簧22均套设在转轴21上,且两个扭簧22均位于两个滑动套23之间,每个扭簧22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槽115的内壁连接,每个扭簧22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一随动板13连接;当第一随动板13处于未变形状态时,第一随动板13与底板11的接触端面相抵;当第一随动板13变形时,第一随动板13与转轴21转动。压板12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安装槽121,第二安装槽121的长度方向与压板12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二安装槽121、第二随动板14和变形机构的连接关系与第一安装槽115、第一随动板13和变形机构的连接关系相同。
该技术方案在底板11的两端分别通过变形机构连接有第一随动板13,以及在压板12的两端分别通过变形机构连接有第二随动板14,将汽车下护板原料通过压板12和底板11以及第二随动板14和第一随动板13进行夹持,当汽车下护板原料在成型模具中进行成型时,第二随动板14和第一随动板13会根据成型模具对汽车下护板原料的形状需求,第二随动板14和第一随动板13在各自的变形机构作用下进行自适应变形,压板12和压板12两端的第二随动板14以及底板11和底板11两端的第一随动板13有原来的一字形变成梯形,实现了对汽车下护板原料进行拉伸,有效地提高了汽车下护板原料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实用性。此外,第二随动板14和第一随动板13在未收到外力作用时,第二随动板14和第一随动板13在各自的扭簧22作用下,第二随动板14恢复到与压板12的接触端面相抵,第一随动板13恢复到与底板11的接触端面相抵。
具体地,车用下护板成型模具还包括上模3和下模4;上模3和下模4呈上下配合布置,两个钉框机构1安装在下模4的相对两侧,且两个钉框机构1在下模4的长度方向上呈对称布置;当上模3和下模4出于待压制时,钉框机构1位于上模3和下模4之间。
其次,下模4对应钉框机构处设有第一支撑柱41和第二支撑柱42,底板11滑动配合在第一支撑柱41和第二支撑柱42上,底板11的滑动方向与下模4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支撑柱41上设有第一滑轨411,第二支撑柱42上设有第二滑轨421,底板11上设有第一滑套111和第二滑套112,底板11的第一滑套111和第二滑套112分别滑动配合在第一滑轨411和第二滑轨421上;下模4对应底板处还设有立柱43,立柱43上设有电动推杆44,电动推杆44的活塞杆与底板11连接,电动推杆44位于第一支撑柱41和第二支撑柱42之间。电动推杆44可带动底板11在第一滑轨411和第二滑轨421上移动,以便调节底板11和压板12到下模4成型区域的最佳距离,在考虑到对汽车下护板原料拉伸率的同时,保证对汽车下护板原料的最大利用率。
此外,钉框机构1还包括两个压紧机构5,两个压紧机构5均安装在底板11上,且两个压紧机构5的压靠端均与压板12连接,压紧机构5用于驱动压板12向底板11压靠。压紧机构5包括立式安装板51、辅助气缸52、辅助轴53、支撑轴54和两个转动板55,底板11上对应压紧机构处设有两个安装座113,支撑轴5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座113转动连接,支撑轴54的长度方向与底板11的长度方向一致。转动板55的前部与压板12连接,转动板55的中部设有第一连接孔,转动板55的第一连接孔活动套设在支撑轴54上,两个转动板55位于两个安装座113之间。转动板55的后部设有第二连接孔,辅助轴5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动板55的第二连接孔转动连接;立式安装板51的上端与底板11连接,且立式安装板51位于底板11下方,辅助气缸52的安装端与立式安装板51的下端铰接,辅助气缸52的活塞杆与辅助轴53的中部连接。
压紧机构5通过辅助气缸52的活塞杆带动转动板55绕支撑轴54转动,转动板55带动压板12绕支撑轴54转动,从而实现压板12在底板11上的打开位和闭合位。
本实施例中,为了将汽车下护板原料稳定地固定在压板12和底板11之间以及第二随动板14和第一随动板13之间。压板12的下端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锁钉122,底板11上对应锁钉处设有配合孔114;第二随动板14的下端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锁钉,第一随动板13与对应的第二随动板14的锁钉处呈错位布置。当汽车下护板原料放置在底板11上时,辅助气缸52通过转动板55带动压板12回到闭合位,压板12的锁钉122穿过汽车下护板原料位于底板11上对应的配合孔114中,第二随动板14的锁钉穿过汽车下护板原料位于第一随动板13与第二随动板14的错位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车用下护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钉框机构;
所述钉框机构包括底板、压板、两个第一随动板、两个第二随动板和多个变形机构,压板布置在底板上,压板用于将汽车下护板的原料压靠在底板上;两个所述第一随动板分别通过变形机构与底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连接,两个第二随动板分别通过变形机构与压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连接;
所述变形机构包括转轴、两个扭簧和两个滑动套,底板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与底板的长度方向垂直;转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上对应内壁连接,两个滑动套活动套设在转轴上,且两个滑动套均与第一随动板连接,两个滑动套分别与第一安装槽的对应内壁接触配合,两个扭簧均套设在转轴上,且两个扭簧均位于两个滑动套之间,每个扭簧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槽的内壁连接,每个扭簧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一随动板连接;当第一随动板处于未变形状态时,第一随动板与底板的接触端面相抵;当第一随动板变形时,第一随动板与转轴转动;
所述压板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与压板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二安装槽、第二随动板和变形机构的连接关系与第一安装槽、第一随动板和变形机构的连接关系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下护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模和下模;
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呈上下配合布置,两个所述钉框机构安装在下模的相对两侧,且两个钉框机构在下模的长度方向上呈对称布置;当上模和下模出于待压制时,钉框机构位于上模和下模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下护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对应钉框机构处设有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底板滑动配合在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上,底板的滑动方向与下模的长度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下护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柱上设有第一滑轨,第二支撑柱上设有第二滑轨,底板上设有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底板的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分别滑动配合在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上;
所述下模对应底板处还设有立柱,立柱上设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活塞杆与底板连接,电动推杆位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下护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钉框机构还包括两个压紧机构,两个压紧机构均安装在底板上,且两个压紧机构的压靠端均与压板连接,压紧机构用于驱动压板向底板压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下护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立式安装板、辅助气缸、辅助轴、支撑轴和两个转动板,底板上对应压紧机构处设有两个安装座,支撑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座转动连接,支撑轴的长度方向与底板的长度方向一致;转动板的前部与压板连接,转动板的中部设有第一连接孔,转动板的第一连接孔活动套设在支撑轴上,两个转动板位于两个安装座之间;转动板的后部设有第二连接孔,辅助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动板的第二连接孔转动连接;立式安装板的上端与底板连接,且立式安装板位于底板下方,辅助气缸的安装端与立式安装板的下端铰接,辅助气缸的活塞杆与辅助轴的中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车用下护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板的下端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锁钉,底板上对应锁钉处设有配合孔;
所述第二随动板的下端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锁钉,第一随动板与对应的第二随动板的锁钉处呈错位布置。
CN202220109350.1U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车用下护板成型模具 Active CN217252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09350.1U CN217252126U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车用下护板成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09350.1U CN217252126U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车用下护板成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52126U true CN217252126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97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09350.1U Active CN217252126U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车用下护板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521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10050996A (ko) 벤딩장치
CN207668334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汽车车门加工用冲压模具
KR20120126455A (ko) 벤딩장치
CN217252126U (zh) 一种车用下护板成型模具
CN110523823B (zh) 一种用于z字型结构金属板材折弯加工设备
CN117102313A (zh) 一种曲面显示器背板成型设备及成型方法
CN116689563A (zh) 一种传动轴支架类零件折弯角度压制装置
CN216911761U (zh) 一种基于气缸顺送的冲压模具状态控制装置
CN205926733U (zh) 一种滚子斜楔机构
CN215657177U (zh) 水平折弯机构
CN212121424U (zh) 用于成型汽车热水器盖板的弯边模
CN102728740A (zh) 一种棘爪顶料器及其模具
CN112547959B (zh) 一种机械滞后顶出装置
KR101233972B1 (ko) 압착식 롤러성형장치
CN217666168U (zh) 一种新型汽车紧固件冷镦模具
CN211888686U (zh) 一种金属材料成型用冲床
CN218429954U (zh) 压花模具
CN102513450B (zh) 一种车门窗框扣合模具结构
CN220532800U (zh) 一种校翻边装置
CN215511871U (zh) 一种汽车内饰件湿法成型模具
CN218925941U (zh) 一种汽车车架冲压模具
CN215792010U (zh) 一种商用车助力缸壳体生产模具
CN216729036U (zh) 一种型材用带有可动镶块的搓切模具结构
CN217343215U (zh) 一种精密钣金件激光加工模具
CN220562054U (zh) 注塑模具模架双导向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