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47093U - 过滤装置及氨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过滤装置及氨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47093U CN217247093U CN202220252029.9U CN202220252029U CN217247093U CN 217247093 U CN217247093 U CN 217247093U CN 202220252029 U CN202220252029 U CN 202220252029U CN 217247093 U CN217247093 U CN 2172470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ter
- shell
- frame
- filter screen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滤装置及氨水处理系统,其中,该过滤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进口管和出口管;过滤网,过滤网包括多个过滤网片,每个过滤网片包括框架和间隔地设置于框架内侧的多个挡条;框架为矩形框架,多个过滤网片阵列布置,且相邻的框架相连接,以形成过滤网;其中,过滤网设置于壳体内,以将壳体的内部分隔为进水腔和出水腔,进口管与进水腔相连通,出口管与出水腔相连通。该过滤装置能够对含有杂质的液体的过滤,降低了过滤装置后端设备发生堵塞的可能性,提高了相关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为生产的连续进行提供了保障,并可以避免过滤网部分区域发生损坏而导致的过滤网整体更换,降低了过滤装置的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焦化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及氨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对焦炉煤气进行净化的过程中,需要将冷凝鼓风区域的剩余氨水泵送至脱酸蒸氨塔,由脱酸蒸氨塔对剩余氨水进行处理,以蒸出剩余氨水中的氨,并将处理后得到的汽提水输送至脱酸蒸氨塔后端的设备中。
然而,冷凝鼓风区域泵送的剩余氨水中,通常带有如焦沫一类的杂质,且这类杂质在进入到脱酸蒸氨塔后,无法在高温环境下挥发,进而会伴随汽提水进入到脱酸蒸氨塔后端的设备。从而,一方面,如未对杂质进行过滤处理,则极有可能导致后端的设备发生堵塞,进而影响相关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导致生产中断;另一方面,杂质通常会随着过滤设备的使用,严重磨损其中的滤网或滤袋,而破损的滤网或滤袋需要整体更换,增大了过滤设备的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氨水处理系统。
有鉴于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过滤装置,包括:
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进口管和出口管;
过滤网,过滤网包括多个过滤网片,每个过滤网片包括框架和间隔地设置于框架内侧的多个挡条;
框架为矩形框架,多个过滤网片阵列布置,且相邻的框架相连接,以形成过滤网;
其中,过滤网设置于壳体内,以将壳体的内部分隔为进水腔和出水腔,进口管与进水腔相连通,出口管与出水腔相连通。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进水腔的容积大于出水腔的容积;
过滤网倾斜设置于壳体内部。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挡条为矩形条状结构;
多个挡条沿框架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布置,相邻的两个挡条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隔。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挡条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3mm;
第一间隔的宽度大于或等于0.1mm且小于或等于0.3mm。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框架为不锈钢框架;
挡条为不锈钢挡条。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壳体为管状结构,进水腔靠近于壳体的第一端,出水腔靠近于壳体的第二端;
过滤装置还包括:
第一端盖,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端,用于封盖进水腔;
第二端盖,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二端,用于封盖出水腔。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过滤装置还包括:
第一泄空口,设置于第一端盖,且第一泄空口与进水腔相连通;
第二泄空口,设置于第二端盖,且第二泄空口与出水腔相连通。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过滤装置还包括:
第一阀门,设置于第一泄空口;
第二阀门,设置于第二泄空口。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壳体的内壁为抛光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氨水处理系统,包括:
脱酸蒸氨塔,脱酸蒸氨塔设置有出水口;
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提出的过滤装置,过滤装置的进口管与出水口相连通。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部的过滤网,其中,过滤网包括有多个过滤网片,每个过滤网片包括矩形结构的框架和间隔设置在框架内侧的多个挡条,多个过滤网片采用阵列布置的布置形式,相邻的过滤网片的框架之间相互连接,形成过滤网,过滤网将壳体的内部分割为进水腔和出水腔,壳体上设置有与进水腔相连通的进口管,以及与出水腔相连通的出口管。从而,当含有杂质的液体通过进口管进入到进水腔后,液体部分会通过挡条之间的间隔,流经过滤网进入到出水腔,随即通过出口管流出过滤装置;杂质会被挡条拦截在进水腔的一侧,无法进入到出水腔内,进而无法随液体流入到过滤装置后端的设备当中,过滤装置得以实现对含有杂质的液体的过滤,降低了过滤装置后端设备发生堵塞的可能性,提高了相关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为生产的连续进行提供了保障。同时,过滤装置所采用的过滤网由多个过滤网片组成,从而,在对过滤设备进行定维护时,可以对各个过滤网片的磨损情况分别进行确定,对磨损严重的部分过滤网片进行针对性的更换,并对磨损情况轻微的部分过滤网片进行清洗保养,从而可以避免过滤网部分区域发生损坏而导致的整体更换,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过滤网的维修更换成本,进而降低了过滤装置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过滤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过滤装置的过滤网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过滤装置的过滤网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氨水处理系统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氨水处理系统;
100过滤装置;200脱酸蒸氨塔;300汽提水冷却器;400汽提水槽;500汽提水泵;600氨洗涤塔;700剩余氨水槽;
110壳体;120过滤网;130进口管;140出口管;150第一端盖;160第二端盖;170第一阀门;180第二阀门;
111进水腔;112出水腔;121过滤网片
1211框架;1212挡条;1213第一间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申请,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过滤装置100,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壳体110,壳体110上设置有进口管130和出口管140;过滤网120,过滤网120包括多个过滤网片121,每个过滤网片121包括框架1211和间隔地设置于框架1211内侧的多个挡条1212;框架1211为矩形框架1211,多个过滤网片121阵列布置,且相邻的框架1211相连接,以形成过滤网120;其中,过滤网120设置于壳体110内,以将壳体110的内部分隔为进水腔111和出水腔112,进口管130与进水腔111相连通,出口管140与出水腔112相连通。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100中,壳体110上设置有进口管130和出口管140,壳体110内部设置有过滤网120,过滤网120将壳体110内部分隔为进水腔111和出水腔112,进水腔111与进口管130相连通,出水腔112与出口管140相连通,从而待过滤的液体可以通过进口管130进入到进水腔111中,并经由过滤网120过滤后进入出水腔112,随即通过出口管140导出过滤装置100。
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过滤网120包括有多个过滤网片121,每个过滤网片121包括有框架1211和间隔设置于框架1211内侧的多个挡条1212,框架1211为矩形框架1211,多个过滤网片121以阵列的形式布置,相邻的过滤网片121的框架1211相互连接,形成过滤网120,从而当含有杂质的液体通过进口管130进入到进水腔111后,液体部分会通过挡条1212之间的间隔,流经过滤网120进入到出水腔112,随即通过出口管140流出过滤装置100;杂质会被挡条1212拦截在进水腔111的一侧,无法进入到出水腔112内,进而无法随液体流入到过滤装置100后端的设备当中,过滤装置100得以实现对含有杂质的液体的过滤,降低了过滤装置100后端设备发生堵塞的可能性,提高了相关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为生产的连续进行提供了保障。
同时,过滤装置100所采用的过滤网120有多个过滤网片121组成,从而,在对过滤设备进行定期维护时,可以对各个过滤网片121的磨损情况分别进行确定,对磨损严重的部分过滤网片121进行针对性的更换,并对磨损情况轻微的部分过滤网片121进行清洗保养,从而可以避免过滤网120部分区域发生损坏而导致的整体更换,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过滤网120的维修更换成本,进而降低了过滤装置100的使用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过滤网片121的阵列方式,可以根据壳体110内部的截面形状选择,如直线阵列、圆周阵列或多边形阵列等等,以使得到的过滤网120能够适应壳体110的内壁相适配。例如,多个过滤网片121可以沿框架1211的长度和/或宽度方向阵列布置,从而形成直线阵列或矩形阵列,进而在框架1211连接后形成由多行和/或多列过滤网片121构成的过滤网120,如图3所示,即多个过滤网片121沿框架1211的长度和宽度方向阵列布置得到的过滤网120。多个过滤网片121还可以进一步沿框架1211的厚度方向进行阵列布置,从而在过滤网120设置在壳体110内部的情况下,沿进水腔111至出水腔112的方向,形成多层次过滤。具体的阵列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这里不做过多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相邻的框架1211之间可以通过螺纹连接、铆接或焊接等连接方式进行连接,这里不做过多限制。并且,还可以在相邻的框架1211之间设置密封条或密封胶,以进一步消除相邻框架1211之间的间隙,提升过滤效果。同时,过滤网120与壳体110的内壁之间也可以设置密封胶或密封条,以进一步消除过滤网120与壳体110的内壁之间的间隙。
同时,过滤网120的个数可以综合壳体110内部的结构参数与过滤网片121的框架1211结构参数进行设定。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进水腔111的容积大于出水腔112的容积;过滤网120倾斜设置于壳体110内部。
如图1所示,待过滤的液体进入到壳体110内部后,其中所含的杂质会被过滤网120拦截在进水腔111一侧,随着过滤装置100长期使用,大部分的杂质会沉积在进水腔111底部,在壳体110内部的容积一定的情况下,通过设置进水腔111的容积大于出水腔112的容积,进水腔111可以容纳更多的杂质,延长壳体110内部的清理周期,进而延长过滤装置100每次清洗后的使用周期,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过滤装置100的使用成本。同时,通过进一步将过滤网120倾斜地设置在壳体110内部,过滤网120拦截的杂质可以更加易于从过滤网120上脱离,能够一定程度上防止杂质堵塞过滤网120,进一步延长过滤网120的清理维护周期,减轻杂质对过滤网120的磨损,延长过滤网120的使用寿命,降低过滤装置100的使用成本。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挡条1212为矩形条状结构;多个挡条1212沿框架1211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布置,相邻的两个挡条1212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隔1213。
如图2所示,设置挡条1212为矩形条状结构,可以降低挡条1212的制作难度,并易于装配。多个挡条1212沿框架1211的长度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框架1211的内侧,挡条1212相间隔的设置在框架1211内侧,相邻的两个挡条1212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隔1213,从而增大液体的流通面积,减轻过滤网片121在过滤过程中承受的压力,延长过滤网片121使用寿命。
在一些示例中,挡条1212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3mm;
第一间隔1213的宽度大于或等于0.1mm且小于或等于0.3mm。
设置挡条1212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3mm,一方面可以令挡条1212具备较好的结构强度,提升挡条1212的承压能力,进而延长挡条1212的使用寿命,降低过滤网片121的维修维护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挡条1212的宽度过大,有利于增大液体的流通面积。
在框架1211和挡条1212均为矩形结构的情况下,相邻挡条1212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隔1213也为矩形间隔,设置第一间隔1213的宽度大于或等于0.1mm且小于或等于0.3mm,可以进一步提升过滤网120的整体过滤效果,使过滤网120能够对焦沫一类的杂质进行充分过滤。
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待过滤液体内所含杂质粒度或直径,对第一间隔1213的宽度进行设置,以进一步提高过滤装置100对相应杂质的过滤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框架1211为不锈钢框架1211;挡条1212为不锈钢挡条1212。
通过设置框架1211为不锈钢框架1211,一方面,框架1211可以具备良好的结构强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过滤网片121的结构可靠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框架1211的耐腐蚀性,延长框架1211的使用寿命,进一步降低过滤装置100的长期使用成本。
通过设置挡条1212为不锈钢挡条1212,挡条1212可以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抗冲蚀性能,降低挡条1212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磨损量,延长挡条1212的使用寿命,并可以改善挡条1212的承压性能,提高挡条1212的抗变形能力,为过滤网片121的过滤效果提供保障。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10为管状结构,进水腔111靠近于壳体110的第一端,出水腔112靠近于壳体110的第二端;过滤装置100还包括:第一端盖150,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端,用于封盖进水腔111;第二端盖160,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二端,用于封盖出水腔112。
如图1所示,壳体110可以为管状结构,壳体110带有开口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在壳体110内被过滤网120分隔形成进水腔111和出水腔112的情况下,可以设置进水腔111靠近于第一端,且出水腔112靠近于第二端。在过滤装置100需要进行过滤作业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端盖150安装在第一端,以封盖进水腔111,并将第二端盖160安装在第二端,以封盖出水腔112,防止液体经第一端或第二端流出壳体110;在过滤装置100需要进行清理时,可以将第一端盖150从第一端拆卸下来,以打开进水腔111,便于清理进水腔111内部的杂质,并可以将第二端盖160从第二端拆卸下来,以打开出水腔112,便对于出水腔112进行清洗。并且,在将第一端盖150或第二端盖160拆卸下来后,也同时便于过滤网120的装卸,进而降低对壳体110内部的清理难度。
在一些可行的示例中,第一端盖150与壳体110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垫,第二端盖160与壳体110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垫,进一步提高过滤装置100的密封性能,防止液体渗出到壳体110外部,降低液体损失,并提高过滤装置100工作空间的卫生性。
在一些可行的示例中,第一端盖150和第二端盖160可以为盲堵。
在一些示例中,过滤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泄空口,设置于第一端盖150,且第一泄空口与进水腔111相连通;第二泄空口,设置于第二端盖160,且第二泄空口与出水腔112相连通。
通过在第一端盖150和第二端盖160上分别设置第一泄空口和第二泄空口,并令第一泄空口和第二泄空口分别与进水腔111和出水腔112相连通,可以在过滤装置100需要清洗的情况下,先开启第一泄空口和第二泄空口,以将壳体110内的残余液体排出,再拆卸第一端盖150和第二端盖160,便于对残余液体进行收集处理,进而避免拆卸第一端盖150或第二端盖160时,壳体110内存在的残余液体直接倾洒出来,污染工作空间,并避免残余液体中的化学成分对操作人员造成影响,提高清洗作业的卫生性和便利性。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过滤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阀门170,设置于第一泄空口;第二阀门180,设置于第二泄空口。
如图1所示,过滤装置100还包括有第一阀门170和第二阀门180,第一阀门170设置在第一泄空口,用于开启或关闭第一泄空口;第二阀门180设置在第二泄空口,用于开启或关闭第二泄空口,从而通过操作阀门,即可实现对相应泄空口的开闭控制,进而一方面,可以在需要清理过滤装置100时,便于排出壳体110内的残余液体,提高清理工作的便利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过滤装置100进行过滤作业时,提升各个泄空口的密闭性,防止液体渗出泄空口,提高作业过程的卫生性,并降低液体损失。
在一些示例中,壳体110的内壁为抛光壁。
通过设置壳体110的内壁为抛光壁,壳体110的内壁可以具备较高的表面质量,从而杂质难以附着在壳体110的内壁,降低杂质粘连在壳体110内壁的可能性,进一步便于过滤装置100的清理作业,减少清洗杂质时对壳体110造成的损伤,并有利于延长壳体110的使用寿命,降低过滤装置100的使用成本。
作为一种上述过滤装置100的具示例,如图1和图2所示,过滤装置100包括:壳体110、进口管130、出口管140、过滤网120、第一端盖150和第二端盖160。
其中,壳体110内部形成有进水腔111和出水腔112,过滤网120设置在壳体110内部并将进水腔111和出水腔112完全隔开,进水腔111与进口管130相连通,出水腔112与出水管相连通,第一端盖150和第二端盖160分别设置在壳体110的两端,第一端盖150靠近于进水腔111一侧设置,第二端盖160靠近于出水腔112一侧设置,第一端盖150上设置有第一泄空口,第二端盖160上设置有第二泄空口。过滤网120多个的过滤网片121焊接而成,过滤网片121内部设置多个宽度为0.2mm的长条型的第一间隔1213,焦沫等杂质无法通过第一间隔1213。
在对含焦沫等杂质的汽提水进行过滤时,汽提水从进口管130进入进水腔111,经过过滤网120过滤出焦沫等杂质,形成的洁净的汽提水进入出水腔112,再通过出口管140进入到过滤装置100后端的设备中,焦沫等杂质则留在空间较大的进水腔111内,进水腔111内的焦沫等杂物只需定期拆开端盖清理,从而解决了相关设备频繁堵塞的问题,保证设备的运行稳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氨水处理系统10,如图4所示,包括:脱酸蒸氨塔200,脱酸蒸氨塔200设置有出水口;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提出的过滤装置100,过滤装置100的进口管130与出水口相连通。
如图4所示,氨水处理系统10包括脱酸蒸氨塔200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提出的过滤装置100,其中脱酸蒸氨塔200的出水口与过滤装置100的进口管130相连通,从而脱酸蒸氨塔200生成的汽提水可通过出水口进入到过滤装置100中进行过滤,进而形成洁净的汽提水,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脱酸蒸氨塔200后端的设备发生堵塞的可能性,有利于保证氨水处理系统10连续生产。
在一些可行的示例中,氨水处理系统10还包括剩余氨水槽700、汽提水冷却器300、汽提水槽400、汽提水泵500和氨洗涤塔600。其中,剩余氨水槽700用于向脱酸蒸氨塔200提供剩余氨水;汽提水冷却器300与过滤装置100的出口管140相连接,用于冷却完成过滤的汽提水;汽提水槽400与汽提水冷却器300相连接,用于承装冷却后的汽提水;汽提水泵500与汽提水槽400相连接,用于泵送冷却后的汽提水;氨洗涤塔600与汽提水泵500相连接,用于对冷却后的汽提水进行处理。
汽提水经过过滤装置100过滤后,可以有效避免汽提水冷却器300等位于过滤装置100后端的各个设备及管路发生堵塞,进而有利于氨水处理系统10进行持续生产。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氨水处理系统10,由于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提出的过滤装置100,因此具备该过滤装置100的一切有益效果,这里不做过多的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口管和出口管;
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包括多个过滤网片,每个所述过滤网片包括框架和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框架内侧的多个挡条;
所述框架为矩形框架,多个所述过滤网片阵列布置,且相邻的所述框架相连接,以形成所述过滤网;
其中,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以将所述壳体的内部分隔为进水腔和出水腔,所述进口管与所述进水腔相连通,所述出口管与所述出水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腔的容积大于所述出水腔的容积;
所述过滤网倾斜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条为矩形条状结构;
多个所述挡条沿所述框架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布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挡条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条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3mm;
所述第一间隔的宽度大于或等于0.1mm且小于或等于0.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为不锈钢框架;
所述挡条为不锈钢挡条。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为管状结构,所述进水腔靠近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所述出水腔靠近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
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
第一端盖,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用于封盖所述进水腔;
第二端盖,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用于封盖所述出水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泄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且所述第一泄空口与所述进水腔相连通;
第二泄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盖,且所述第二泄空口与所述出水腔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泄空口;
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二泄空口。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内壁为抛光壁。
10.一种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脱酸蒸氨塔,所述脱酸蒸氨塔设置有出水口;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所述进口管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52029.9U CN217247093U (zh) | 2022-02-07 | 2022-02-07 | 过滤装置及氨水处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52029.9U CN217247093U (zh) | 2022-02-07 | 2022-02-07 | 过滤装置及氨水处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47093U true CN217247093U (zh) | 2022-08-23 |
Family
ID=82904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252029.9U Active CN217247093U (zh) | 2022-02-07 | 2022-02-07 | 过滤装置及氨水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247093U (zh) |
-
2022
- 2022-02-07 CN CN202220252029.9U patent/CN21724709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247093U (zh) | 过滤装置及氨水处理系统 | |
CN216537591U (zh) | 一种自洁式工业空气过滤器 | |
CN209519404U (zh) | 一种自清洁板框过滤器 | |
CN218853666U (zh) | 一种y型过滤器排污结构 | |
CN210448559U (zh) | 一种废气处理系统 | |
CN113491905A (zh) | 一种连续清污过滤器 | |
CN210699233U (zh) | 一种气体过滤器 | |
CN105727641A (zh) | 一种自清洁空气过滤器 | |
CN219897244U (zh) | 一种自清洁过滤装置 | |
CN213159638U (zh) | 一种正折流式t型过滤器 | |
CN113491892A (zh) | 一种常压过滤器 | |
CN215352624U (zh) | 一种带自动清洗滤筒的空气过滤设备 | |
CN213965603U (zh) | 一种脉冲袋式除尘器 | |
CN220669828U (zh) | 一种风冷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组件 | |
CN211864517U (zh) | 一种布水式烟气脱硫塔 | |
CN209771460U (zh) | 一种废酸液处理过滤装置 | |
CN220572966U (zh) | 一种铁矿烧结的侧吸除尘装置 | |
CN217383054U (zh) | 一种新型高效油烟净化装置 | |
CN209612500U (zh) | 一种便于清洗的废气处理装置 | |
CN220736472U (zh) | 一种暖通管道除污器 | |
CN213599639U (zh) | 一种热管式预腐蚀冷却器 | |
CN217139528U (zh) | 一种具有自清洗功能的高压过滤器 | |
CN216703402U (zh) | 瓦楞纸生产用空压机冷凝装置 | |
CN214914637U (zh) | 一种改良型湿式集尘机 | |
CN221713905U (zh) | 一种氦气回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