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44814U - 一种一次性灭菌医用保护套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次性灭菌医用保护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44814U
CN217244814U CN202220056150.4U CN202220056150U CN217244814U CN 217244814 U CN217244814 U CN 217244814U CN 202220056150 U CN202220056150 U CN 202220056150U CN 217244814 U CN217244814 U CN 2172448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sleeve
cable
port
consum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5615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洪章
林裕华
黄爱兰
张洁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ccal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Mccal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Mccal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Mccal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5615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448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448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448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用品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一次性灭菌医用保护套,包括紧贴器械包裹的弹性套,所述弹性套设有安装腔和弹性安装口,所述安装腔与弹性安装口连通,所述弹性安装口套设有线缆套。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灭菌医用保护套,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弹性套与被包裹的器械实现紧密贴合,提升操作手感,实现有效防滑进而对器械进行精准操作,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

Description

一种一次性灭菌医用保护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用品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次性灭菌医用保护套。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医学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控要求日益严格,为了防止和减少手术中污染的几率,通常在做手术时会使用无菌保护套以将有菌的器械部分分别与无菌的器械部分和无菌环境进行隔绝。现有的医疗器械的手持操作手柄为重复使用,以真空辅助乳房旋切活检手术为例,在该手术中用到的微创系统包括主机和手持操作手柄,主机与手持手柄控制连接。其中,手持操作手柄包括手持手柄和旋切耗材,旋切耗材安装于手持手柄的前端,旋切耗材在完成手术后即从手持手柄卸下分离作为医疗废物处理,而手持手柄则需要与主机一起配套重复使用。现有的手持手柄由于没有合适的无菌线缆套,使用人员通常会选择酒精或碘伏进行擦拭消毒,酒精或碘伏擦拭消毒时间往往只持续了约一分钟,但远远没有达到医用级的无菌手术要求,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手持手柄内部是有精密电子元器件,传统的长时间高温高压消毒或者消毒液浸泡消毒都会损坏手柄使其无法使用,因此手持手柄无法彻底无菌处理。
现有的手持手柄使用聚乙烯材料直筒型的无菌线缆套,聚乙烯材料直筒型的无菌保护套与手持手柄不紧密贴合,医生通过手持手柄进行穿刺人体组织时,医生手动推进耗材旋切针在人体组织中寻找精准的细微病灶位置旋切时,由于操作手感过滑,导致不能精准用力,从而造成不能精准定位至有效取样位置,导致对病灶取样不准确,比如取到正常组织导致患者器官不必要的损伤,或所取样本不能完全切除干净而导致病灶残留给患者埋下肿瘤恶变的隐患。同时,特别对于病灶位置靠近胸腔心脏或者动脉位置时,若手持医疗穿刺器械打滑而导致用力不当,极其容易产生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同时,现有的保护套通过约束带在手持手柄上卷绕多圈后打结绑紧进行固定,该安装方式费时费力,操作及其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的一次性灭菌医用保护套,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弹性线缆套与被包裹的器械实现紧密贴合,提升操作手感,实现有效防滑进而对器械进行精准操作,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安装更方便,节约医生护士的时间,有效提高手术室的使用率,提高医院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灭菌医用保护套,包括紧贴器械包裹的弹性套,所述弹性套设有安装腔和弹性安装口,所述安装腔与弹性安装口连通,所述弹性安装口套设有线缆套。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套开设有弹性耗材连接口,所述弹性耗材连接口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弹性耗材连接口小于所述弹性安装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线缆套与所述弹性套通过粘贴层或卡扣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套为弹性材料,所述线缆套为非弹性材料。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套为乳胶弹性套,所述线缆套为聚乙烯塑料膜线缆套。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套开设有外露卡位口,所述弹性耗材连接口位于所述弹性套的前端,所述外露卡位口位于所述弹性套的后端,所述外露卡位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安装口位于所述外露卡位口与所述弹性耗材连接口的下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线缆套为透明线缆套。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保护套包括安装状态,所述线缆套远离所述弹性安装口的一端为套线端,当所述保护套位于安装状态时,所述线缆套位于所述套线端处的内壁外翻形成无菌手持腔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一次性灭菌医用保护套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器械通过弹性安装口放入弹性套的安装腔内,由于弹性套在弹性安装口处具有弹性形变的特性,在对器械进行放入时,提供可变形空间,更便于器械的放入,在放入结束后,弹性安装口在弹力作用下收紧,有效地把非无菌的手持手柄包裹严实,使手持手柄完全与无菌环境隔绝开来,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发生。由于弹性套具有弹性形变的特性,以使安装腔内壁紧贴器械外轮廓,增大弹性套与器械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弹性套与器械之间的摩檫力,从而提高操作手感,实现有效防滑进而对器械进行精准操作,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且通过弹性套与器械外轮廓紧贴,使弹性套的外轮廓维持与器械相同的外轮廓,医护人员手持时能够通过器械具有的与手部贴合的结构提高握持的稳定,进一步提高操作手感和操作精准程度。线缆套套设于弹性安装口处,器械的线缆从弹性安装口处伸出,通过线缆套对器械的电缆进行无菌隔绝保护,同时便于线缆的安装,提高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医用超声探头的保护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医用超声探头安装于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医用超声探头与保护套的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乳房旋切刀安装于保护套内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乳房旋切刀安装于保护套内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乳房旋切刀安装于保护套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另一乳房旋切刀安装于保护套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用于乳房旋切刀的保护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口腔种植牙手机的安装于保护套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另一口腔种植牙手机安装于保护套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实施例4的腔镜安装于保护套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器械;11、耗材连接部;12、线缆;
20、弹性套;21、安装腔;22、弹性安装口;23、弹性耗材连接口;24、外露卡位口;25、线缆套;26、线缆安装通道;27、延长套;
30、套线端;31、无菌手持腔体;32、临时接纳口;33、双层隔绝段;
40、医用超声探头;41、检测端;42、把手;43、检测端安装腔;44、把手安装腔;45、第一收缩部;46、电缆连接安装腔;47、第二收缩部;
50、乳房旋切刀;51、手持手柄;52、切刀耗材;53、前切刀;54、切刀耗材安装通道;
60、腔镜;61、耗材操作部;
70、口腔种植牙手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焊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一次性灭菌医用保护套,包括紧贴器械10的外壁包裹的弹性套20,弹性套20设有安装腔21和弹性安装口22,安装腔21与弹性安装口22连通,弹性安装口22套设有线缆套25。
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灭菌医用保护套,器械10通过弹性安装口22放入弹性套20的安装腔21内,由于弹性套20在弹性安装口22处具有弹性形变的特性,在对器械10进行放入时,提供可变形空间,更便于器械10的放入,在放入结束后,弹性安装口22在弹力作用下收紧,有效的把非无菌的手持手柄51包裹严实,使手持手柄51完全与无菌环境隔绝开来,防止手持手柄51的细菌等污染器械中其他无菌部分的部件,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发生。由于弹性套20具有弹性形变的特性,以使安装腔21内壁紧贴器械10外轮廓,增大弹性套20与器械10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弹性套20与器械10之间的摩檫力,从而提高操作手感,实现有效防滑进而对器械10进行精准操作,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线缆套25套设于弹性安装口22处,器械10的线缆12从弹性安装口22处伸出,通过线缆套25对器械10的电缆进行无菌隔绝,避免污染其他无菌环境,同时便于线路安装。
其中,线缆套25内壁的表面粗糙度设置在0.1-6.3微米。由于线缆套25内壁的光滑度越高,有助于提高操作便捷性,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操作效率。具体的,线缆套25的表面粗糙度可以设置为0.1微米、0.2微米、0.4微米、0.8微米、0.1.6微米、3.2微米或6.3微米。
实施例1:
作为其中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器械为医用超声探头40,医用超声探头40包括检测端41和把手42,检测端41位于把手42的下端,把手42的上端连接有线缆12,将检测端41涂上适量超声耦合剂后,使检测端41与保护套之间的空气充分隔绝,确保超声成像效果,将检测端41和把手42从弹性安装口22装入安装腔21内,医用超声探头40的线缆12从弹性安装口22伸出并套装于线缆套25内。通过检测端41和把手42在安装腔21内与弹性套20紧密贴合,有效解决打滑手感问题,同时,将无菌保护延长至线缆12部分,真正实现对医用超声探头40的无菌隔离保护。
更为具体的,如图1所示,安装腔21包括检测端安装腔43和把手安装腔44,检测端安装腔43通过第一收缩部45与把手安装腔44连通,第一收缩部45的宽度a分别小于检测端安装腔43的最大宽度b和把手安装腔44的最大宽度c,将检测端41安装于检测端安装腔43内后,由于第一收缩部45的宽度a比检测端安装腔43的最大宽度小,避免检测端41从弹性套20中脱落,保证检测端41在检测端安装腔43中的安装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把手42的上端设有电缆安装部,线缆与电缆安装部连接,安装腔包括电缆安装腔,电缆安装部安装于电缆安装腔内,把手安装腔44通过第二收缩部47与电缆安装腔连通,第二收缩部47的宽度d小于第一收缩部45的宽度a,进而实现对把手42的固定,防止把手42从弹性套20中脱落,保证把手42在把手安装腔44中的安装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3所示,检测安装腔的内壁与检测端41的外壁紧贴,把手安装腔44的内壁与把手42的外壁紧贴,防止弹性套20相对医用超声探头40滑动,提升医用超声探头40的使用手感,使操作定位更精准,避免医疗事故发生。
进一步的,电缆安装腔与线缆套25连接,连接在电缆安装部上的线缆12套装于线缆套25内,将线缆12的细菌与线缆套25外的无菌环境进行隔绝。
作为其中一实施例,线缆套25设置为圆台型,线缆套25较小的一端与弹性安装口22连接。线缆套25为圆台型时,线缆套25内部空间较大,更便于线缆12的安装,提高线缆12的安装效率。
医用超声探头40的使用过程为:
1.如图3所示,操作人员的无菌手部手持弹性套20,线缆套25远离弹性安装口22的一端为套线端30,通过套线端30的端口的内壁外翻并套设于操作人员的手部,形成用于接纳医用超声探头40的临时接纳口32,以做好医用超声探头40安装于弹性套20内的准备,同时外翻部分的线缆套25对操作人员的手部增加多一层保护,避免操作人员的无菌手部被污染;
2.操作台外的护士将适量的超声耦合剂涂抹于检测端41,护士手持把手42,检测端41通过临时接纳口32与线缆套内壁或d弹性套20的内壁接触,操作人员通过临时接纳口32抓稳检测端41后,通过在线缆套25内壁外翻处与线缆套25之间,将线缆套25外翻的内壁反向推动,是线缆套25外翻的内壁恢复朝向线缆套25的内侧,线缆套25外翻的内壁即用于接触有菌的医用超声探头40,在操作过程中无菌操作人员无需接触线缆套内壁的有菌部分,因此在对线缆套25外翻的内壁进行恢复朝向线缆套25的内侧时,不会对线缆套25的无菌外侧造成污染,由于检测端41和把手42部分以被放入线缆套内,操作人员通过保护套的无菌外壁对医用超声探头40的位置进行调整,将检测端41调整到弹性套20的前端,护士通过拉扯套线端30将医用超声探头40的线缆12套入线缆套25内,由于线缆套25的材质较为光滑,线缆套25内部与线缆12之间的摩檫力较小,因此能快速将线缆12部分装入线缆套25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由于套线端30远离把手42处,因此,就算护士手部带有细菌,也不会对与患者近距离接触的部分造成污染,将有菌部分和无菌部分形成有效隔绝,以提供满足手术要求的无菌环境,有效避免手术过程中的交叉感染。
进一步的,如图4至图11所示,弹性套20开设有弹性耗材连接口23,弹性耗材连接口23与安装腔21相连通。作为优选的,弹性耗材连接口23与器械10的耗材连接部11外轮廓相匹配。在弹性套20中预留弹性耗材连接口23,将器械10从弹性安装口22装入安装腔21后,器材的耗材连接部11通过弹性耗材连接口23外露,进而器械10的耗材连接部11与耗材进行连接,同时,也便于器械10耗材的更换。由于弹性套20在弹性耗材连接口23处具有弹性形变的特性,弹性连接口紧贴器材的耗材连接部11,对器械10具有良好的无菌隔离,保护其他无菌医疗环境,防止有菌的把手42污染器械无菌部分以及无菌医疗环境,满足无菌要求,无需频繁更换线缆套25,节约医疗耗材,实现经济环保。
进一步的,如图4至图11所示,弹性耗材连接口23小于弹性安装口22。由于器械10的耗材通过弹性耗材连接口23与器械10的耗材连接部11连接,因此,弹性耗材连接口23处容易接触污染物,因此,弹性耗材连接口23设置较小,以提高弹性耗材与器械10耗材连接部11的贴合紧密度,提升无菌隔离保护效果,防止交叉感染。由于器械10需要从弹性安装口22放入安装腔21,因此弹性安装口22设置较大,便于器械10的安装。
进一步的,线缆套25与弹性套20通过粘贴层连接。线缆套25与弹性套20通过粘贴方式进行连接,防止在操作移动过程中线缆套25与弹性套20分离,无菌隔离保护失效,保证无菌保护的有效性。
更为具体的,如图1至图11所示,线缆套25设有线缆安装通道26,电缆位于线缆安装通道26内延伸。
进一步的,弹性套20为弹性材料,线缆套25为非弹性材料。弹性套20为整体具有弹性的套体,以使器械10放置于安装腔21内时,弹性套20能将器械10紧密贴合,提高器械10的操作手感。由于操作人员在器械10操作时,无需对线缆12进行操作,仅需要通过线缆套25用于对器械10的线缆12进行包裹实现无菌隔离保护即可,提高使用便捷度。当器械10的线缆12数量较多时,使用弹性材料的线缆套25操作不方便。
进一步的,弹性套20为乳胶弹性套20,乳胶具有弹力保持性好,柔软度高,提高与器械10的贴合紧密度,线缆套25为聚乙烯塑料膜线缆套25。聚乙烯塑料薄膜的表面较为光滑,减少与线缆12之间的摩擦,以提高与线缆12安装时的顺畅度,提高安装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5至图8所示,弹性套20开设有外露卡位口24,弹性耗材连接口23位于弹性套20的前端,外露卡位口24位于弹性套20的后端,外露卡位口24与安装腔21连通。器械10的耗材连接部11从弹性耗材口伸出,器械10的另一端通过外露卡位口24伸出,以加强弹性套20与器械10之间的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5至图8所示,弹性安装口22位于外露卡位口24与弹性耗材连接口23的下方。弹性安装口22、外露卡位口24和弹性耗材连接口23呈三角结构设置,提高弹性套20与器械10之间的整体安装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如图1至图10所示,弹性套20包括延长套27,延长套27的一端与安装腔21连通,弹性安装口22位于延长套27的另一端。通过延长套27使线缆12在弹性套20内进行初步集中后从弹性安装口22伸出,再通过线缆套25进行包裹无菌隔离保护,以提高线缆套25包裹时的便捷度。
进一步的,线缆套25为透明线缆套25,可以通过透明线缆套25观察线缆12内部液体的流动状态,以便于能及时了解线缆12管路状态,保持操作正常进行。
作为优选的,弹性套20线缆套25的厚度设置在0.1-4mm,以保证线缆套25较好的弹性变形力,同时能保证良好操作手感;具体的,弹性套20和线缆套25的厚度可以设置为0.1mm、0.5mm、1mm、1.5mm、2.5mm、3.5mm或4mm。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保护套包括安装状态,线缆套25远离弹性安装口22的一端为套线端30,当保护套位于安装状态时,线缆套25位于套线端30处的内壁外翻形成无菌手持腔体31。当保护套处于安装状态时,即为器械10与保护套安装时的状态。无菌手持腔体31为操作人员的无菌手部提供了手持保护套的空间,无菌手持腔体31由外翻的套线端30与线缆套25之间或外翻的套线端30与弹性套20之间形成两层结构,该两层结构的相对面为无菌面,朝向外侧面为有菌面,无菌手部位于无菌手持腔体31内,即与无菌手部接触面均为无菌面,同时,外翻的套线端30为无菌手部形成遮挡,在安装过程中对无菌手部进一步与有菌环境隔绝,有效保护无菌操作环境。
实施例2:
作为其中一实施例,如图4所示,器械为乳房旋切刀50,乳房旋切刀50包括手持手柄51、切刀耗材52、线缆和主机设备,切刀耗材52的后端即耗材连接部11与手持手柄51连接,切刀耗材52相对手柄向前延伸,手持手柄51通过线缆与主机设备连接。在对乳房旋切刀50在保护套中进行安装时,将套线端30外翻至操作人员的无菌手部手持,操作人员的无菌手部手持弹性套20,将无菌的切刀耗材52依次从套线端30和弹性安装口22伸入弹性套20内,并从弹性耗材连接口23伸出,切刀耗材52的耗材连接部11位于弹性套20内,手术无菌区外的护士将手持手柄51依次从套线端30和弹性安装口22深入弹性套20的安装腔21内,手持手柄51与切刀耗材52连接,无菌区外的护士将套线端30沿着线缆向主机设备方向拉伸,进而将线缆12套入线缆套25内,进而实现将器械的有菌部分与手术无菌环境及无菌器械实现隔绝。
作为其中一实施例,如图5-图8所示,器械为乳房旋切刀50,乳房旋切刀50包括手持手柄51、切刀耗材52、线缆和主机设备,切刀耗材52包括前切刀53和耗材连接部11,前切刀53的后端与耗材连接部11的前端连接,耗材连接部11位于切刀耗材52的中部,前切刀53相对手持手柄51向前延伸,耗材连接部11与手持手柄51连接,手持手柄51通过线缆与主机设备连接。在实际的乳房旋切手术中,存在同一侧乳房往往有多发性肿物的情况,不同的单个肿物分布在单侧乳房的不同方位,且各个肿物良恶性不一,这就要求必须区分清楚乳房对应位置的各单个肿物的活检检验结果,以便选择最优治疗方案。现有的无菌保护套因为没有预设有更换耗材配件取不同肿物标本的开口,导致每切一个肿物就需要更换一次无菌套,假如遇上有三个肿物的话,一台手术需要更换三个无菌保护套以保证手术全程的无菌环境。部分情况是直接在需要更换耗材部件取标本的无菌套位置剪开一个开口,方便取出标本,但是这样就破坏了整台手术的无菌环境了,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弹性套20中包括弹性耗材连接口23与外露卡位口24,弹性耗材连接口23与外露卡位口24之间形成切刀耗材安装通道54。切刀耗材安装通道54便于切刀耗材52的更换,提高耗材的更换效率,减少保护套在一台手术中的使用数量,在需要更换切刀耗材52时,通过切刀耗材安装通道54进行更换即可,能保证手术过程中的无菌环境不被破坏,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切刀耗材安装通道54以供更换耗材的备件或者更方便取出已经旋切下来的各个肿物的组织样本,以明确区分各个肿物的样本以便之后样本送到医院病理科做检验时能明确区分同一个器官里多个不同方位的肿物的良恶性情况,为整个治疗方案提供精准有效的数据参考,从而有效提升整个治疗效果,为患者尽可能节约经济负担,延长寿命。
在对乳房旋切刀50在保护套中进行安装时,将套线端30外翻至操作人员的无菌手部手持,操作人员的无菌手部手持弹性套20,将无菌的切刀耗材52依次从套线端30和弹性安装口22伸入弹性套20内,将前切刀53从弹性耗材连接口处伸出,切刀耗材52的后端从外露卡位口24处露出,耗材连接部11位于弹性套20的安装腔21内,将手持手柄51依次从套线端30和弹性安装口22伸入弹性套20内的安装腔21,将手持手柄51与耗材连接部11连接,无菌区外的护士将套线端30沿着线缆向主机设备方向拉伸,进而将线缆12套入线缆套25内,进而实现将器械的有菌部分与手术无菌环境及无菌器械实现隔绝。
实施例3:
作为其中一实施例,如图9-图10所示,器械为口腔种植牙手机70,口腔种植牙手机70包括手持手柄51、耗材操作部61、线缆和主机设备,耗材操作部61的后端即耗材连接部11与手持手柄51连接,耗材操作部61相对手柄向前延伸,手持手柄51通过线缆与主机设备连接。在口腔种植牙手机70在保护套中进行安装时,将套线端30外翻至操作人员的无菌手部手持,操作人员的无菌手部手持弹性套20,将无菌的耗材操作部61依次从套线端30和弹性安装口22伸入弹性套20内,并从弹性耗材连接口23伸出,耗材操作部61的耗材连接部11位于弹性套20内,手术无菌区外的护士将手持手柄51依次从套线端30和弹性安装口22深入弹性套20的安装腔21内,手持手柄51与耗材操作部61连接,无菌区外的护士将套线端30沿着线缆向主机设备方向拉伸,进而将线缆12套入线缆套25内,进而实现将器械的有菌部分与手术无菌环境及无菌器械实现隔绝。
进一步的,线缆套25的一端从弹性安装口22伸入弹性套20内,线缆套25与弹性套20以形成双层隔绝段33,以保护操作人员的无菌手部不被手持手柄51接触而污染。
实施例4:
作为其中一实施例,如图11所示,器械为腔镜60,腔镜60包括手持手柄51、耗材操作部61、线缆和主机设备,耗材操作部61的后端即耗材连接部11与手持手柄51连接,耗材操作部61相对手柄向前延伸,手持手柄51通过线缆与主机设备连接。在腔镜60在保护套中进行安装时,将套线端30外翻至操作人员的无菌手部手持,操作人员的无菌手部手持弹性套20,将无菌的耗材操作部61依次从套线端30和弹性安装口22伸入弹性套20内,并从弹性耗材连接口23伸出,耗材操作部61的耗材连接部11位于弹性套20内,手术无菌区外的护士将手持手柄51依次从套线端30和弹性安装口22深入弹性套20的安装腔21内,手持手柄51与耗材操作部61连接,无菌区外的护士将套线端30沿着线缆向主机设备方向拉伸,进而将线缆12套入线缆套25内,进而实现将器械的有菌部分与手术无菌环境及无菌器械实现隔绝。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一次性灭菌医用保护套,器械10通过弹性安装口22放入弹性套20的安装腔21内,由于弹性套20在弹性安装口22处具有弹性形变的特性,在对器械10进行放入时,提供可变形空间,更便于器械10的放入。由于器械中重复使用的手持手柄51和线缆是有菌的,而保护套外的手术台等为无菌环境,在放入结束后,弹性安装口22在弹力作用下收紧,有效地把有菌的手持手柄51包裹严实以实现完全与无菌环境隔绝,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发生。由于弹性套20具有弹性形变的特性,以使安装腔21内壁紧贴器械10外轮廓,增大弹性套20与器械10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弹性套20与器械10之间的摩檫力,从而提高操作手感,实现有效防滑进而对器械10进行精准操作,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线缆套25套设于弹性安装口22处,器械10的线缆12从弹性安装口22处伸出,通过线缆套25对器械10的电缆进行无菌保护,同时便于线路安装。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一次性灭菌医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紧贴器械包裹的弹性套,所述弹性套设有安装腔和弹性安装口,所述安装腔与弹性安装口连通,所述弹性安装口套设有线缆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灭菌医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开设有弹性耗材连接口,所述弹性耗材连接口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灭菌医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耗材连接口小于所述弹性安装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灭菌医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套与所述弹性套通过粘贴层或卡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灭菌医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为弹性材料,所述线缆套为非弹性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灭菌医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为乳胶弹性套,所述线缆套为聚乙烯塑料膜线缆套。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灭菌医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开设有外露卡位口,所述弹性耗材连接口位于所述弹性套的前端,所述外露卡位口位于所述弹性套的后端,所述外露卡位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次性灭菌医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安装口位于所述外露卡位口与所述弹性耗材连接口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灭菌医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套为透明线缆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灭菌医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包括安装状态,所述线缆套远离所述弹性安装口的一端为套线端,当所述保护套位于安装状态时,所述线缆套位于所述套线端处的内壁外翻形成无菌手持腔体。
CN202220056150.4U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一次性灭菌医用保护套 Active CN2172448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56150.4U CN217244814U (zh)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一次性灭菌医用保护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56150.4U CN217244814U (zh)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一次性灭菌医用保护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44814U true CN217244814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95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56150.4U Active CN217244814U (zh)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一次性灭菌医用保护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448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220990A1 (en) Disposable tip with sheath
US20160331344A1 (en) Ultrasound probe cover and method of use
JP5950414B2 (ja) 患者介入用ドレープ及びバリアドレープを備えた介入用ドレープ
US20130341223A1 (en) Disposable cover for stethoscope
US6006856A (en) Stethoscope sheathing system
JP2018175421A (ja) 医療デバイス収納体
CN217244814U (zh) 一种一次性灭菌医用保护套
US10888313B2 (en) Reusable implant delivery devices
US20220015610A1 (en) Otoscope suction adapter for removing foreign objects and debris from the ear canal and nasal passage
Silberman Non-inflatable sterile sheath for introduction of the flexible nasopharyngolaryngoscope
JP2009153859A (ja) 内視鏡用ドレープ
JP2010220683A (ja) ドレープと、ドレープを有する内視鏡装置
JP6426555B2 (ja) 医療用診療装置および医療用施術具
CN210931689U (zh) 安全型水针刀
JPWO2006090491A1 (ja) 内視鏡
GB2336540A (en) Flexible endoscope cover
CN210749518U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导管介入手术包
JP2019216995A (ja) Rfidタグ、医科歯科用ハンドピース、および医療診療装置
CN215778675U (zh) 医用超声引导区域麻醉消毒包
CN203988401U (zh) 针刀医疗盒组件
US20240099799A1 (en) Sterile Sheath with Access Port
CN214908043U (zh) 一种新型开颅手术可复用无菌敷料单
CN102961163A (zh) 一种超声波探头
CN216985150U (zh) 肾穿刺术中辅助超声检查用无菌防护单
CN213100376U (zh) 一种用于妇产科的一次性消毒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