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32316U - 一种用于低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低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32316U
CN217232316U CN202220946169.6U CN202220946169U CN217232316U CN 217232316 U CN217232316 U CN 217232316U CN 202220946169 U CN202220946169 U CN 202220946169U CN 217232316 U CN217232316 U CN 2172323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late
floor slab
cast
low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4616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礼
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d Architec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d Architec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d Architec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d Architec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4616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323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323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323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低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包括相互围合的纵向墙板1和横向墙板2,多根L型结构角柱6被设置于所述纵向墙板1和所述横向墙板2相连处或二者围合的内部区域中,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横向墙板2顶部设有圈梁浇筑空间,圈梁35与现浇楼板或叠合楼板3的现浇层31一次性浇筑成整体,所述现浇楼板或所述叠合楼板3远离所述圈梁35的另一端搁置在内部中间梁4上;所述纵向墙板1为通高墙板。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低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用于低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低层建筑尤其是农村自建房的结构形式,现浇框架结构工期慢,钢结构装配式造价高,PC装配式生产投入大造价高。如何实现低层建筑的装配式的装配式方案,是一个麻烦的问题。低层自建房的装配式方案需要实现施工速度快、造价低、设计简单等诉求一种新的装配式低层结构体系亟待提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钢用量的低层结构体系,采用围护墙体承重,专用角柱抗侧的方式进行改进,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低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包括相互围合的纵向墙板和横向墙板,多根L型结构角柱被设置于所述纵向墙板和所述横向墙板相连处或二者围合的内部区域中,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横向墙板顶部设有圈梁浇筑空间,圈梁与现浇楼板或叠合楼板的现浇层一次性浇筑成整体,所述现浇楼板或所述叠合楼板远离所述圈梁的另一端搁置在内部中间梁上;所述纵向墙板为通高墙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首先通过L型结构角柱来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横向围护墙板兼作为承重墙体,支承楼板的荷载,并且圈梁与现浇楼板或叠合楼板的现浇层一次性浇筑成整体,现浇楼板或叠合楼板的现浇层的底部只需一根中间梁用于减小楼板跨度,从而用钢量非常小,大幅降低了造价。
较佳的,所述结构体系的楼层至少为二层时,所述横向墙板由位置对应每层楼层的至少按层设置的非通高墙板组成,所述圈梁浇筑空间被设于相邻两层的所述非通高墙板之间。
较佳的,所述结构体系的楼层为一层时,所述横向墙板为通高墙板,所述圈梁浇筑空间被设于所述横向墙板的顶部。
较佳的,所述横向墙板面向所述圈梁浇筑空间的端部开设有槽孔,所述槽孔内设有抗剪筋。
较佳的,所述现浇楼板的楼板底模或叠合楼板靠近所述横向墙板处设有临时支撑件,所述临时支撑件固定安装于所述L型结构角柱。
较佳的,所述现浇楼板或所述叠合楼板的现浇层的标高与所述圈梁浇筑空间的标高等高。
较佳的,靠近所述纵向墙板的所述楼板底模或所述叠合楼板通过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纵向墙板的侧部。
较佳的,所述连接件为角钢,所述角钢的其中一侧板开孔通过预埋螺栓连接于所述纵向墙板,所述楼板底模或所述叠合楼板设于所述角钢的其中另一侧板上。
较佳的,还包括多个门垛柱,所述中间梁安装于所述门垛柱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横向墙体与现浇楼板或叠合楼板的一种连接结构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横向墙体与现浇楼板或叠合楼板的另一种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给出以下描述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和使用本实用新型并将其结合到具体应用背景中。各种变型、以及在不同应用中的各种使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容易显见的,并且本文定义的一般性原理可适用于较宽范围的实施例。由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本文中给出的实施例,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相一致的最广义的范围。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阐述了许多特定细节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践可不必局限于这些具体细节。换言之,公知的结构和器件以框图形式示出而没有详细显示,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
请读者注意与本说明书同时提交的且对公众查阅本说明书开放的所有文件及文献,且所有这样的文件及文献的内容以参考方式并入本文。除非另有直接说明,否则本说明书(包含任何所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所揭示的所有特征皆可由用于达到相同、等效或类似目的的可替代特征来替换。因此,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所公开的每一个特征仅是一组等效或类似特征的一个示例。
注意,在使用到的情况下,标志左、右、前、后、顶、底、正、反、顺时针和逆时针仅仅是出于方便的目的所使用的,而并不暗示任何具体的固定方向。事实上,它们被用于反映对象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或方向。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注意,在使用到的情况下,进一步地、较优地、更进一步地和更优地是在前述实施例基础上进行另一实施例阐述的简单起头,该进一步地、较优地、更进一步地或更优地后带的内容与前述实施例的结合作为另一实施例的完整构成。在同一实施例后带的若干个进一步地、较优地、更进一步地或更优地设置之间可任意组合的组成又一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注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描述的诸方面仅是示例性的,而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任何限制。
请参阅图1~图7,其中着重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钢用量的低层结构体系,采用墙体承重的方式进行改进,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低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包括相互围合的纵向墙板1和横向墙板2,多根L型结构角柱6被设置于所述纵向墙板1和所述横向墙板2相连处或二者围合的内部区域中,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横向墙板2顶部设有圈梁浇筑空间(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圈梁35与现浇楼板或叠合楼板3的现浇层31一次性浇筑成整体,所述现浇楼板或所述叠合楼板3远离所述圈梁35的另一端搁置在内部中间梁4上(请结合图1和图6);所述纵向墙板1为通高墙板。通过L型结构角柱6来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用于抗震和抗风),横向墙板2作为承重墙体,承重于现浇楼板或叠合楼板3的现浇层31,并且圈梁35与现浇楼板或叠合楼板3的现浇层31一次性浇筑成整体,现浇楼板或叠合楼板3的现浇层31的底部只需一根中间梁4用于减小楼板跨度,从而用钢量非常小,大幅降低了造价。
圈梁35又作为南北侧窗户9的过梁,同时兼做横向墙板的导墙,便于防水。
本结构体系中,每层的楼板可以是现浇楼板(本实施例未予以图示)也可以是叠合楼板3+现浇层31的形式,现浇楼板即在横向墙板2与中间梁4之间搭设浇筑模板,在完成圈梁35与现浇楼板的一体浇筑之后拆模即可;叠合楼板3+现浇层31请参阅图6和图7,叠合楼板3是免拆模板,其搭设于横向墙板和中间梁4上,在完成圈梁35与现浇层31的一体浇筑之后不用拆模,且叠合楼板3表面更加而美观方便后续装饰等。本实施例是以叠合楼板3+现浇层31的形式配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2、图3和图5,所述结构体系的楼层至少为二层时,所述横向墙板2由位置对应每层楼层的至少按层设置的非通高墙板组成,所述圈梁浇筑空间被设于相邻两层的非通高墙板之间。
优选的,通高墙板或者非通高墙板外部都可以设置保温墙体7,所述保温墙体7选用ALC或AAC条板。
请结合图6和图7,保温墙体7在圈梁浇筑空间处可以充当圈梁浇筑的侧部模板37。
或者,所述结构体系的楼层为一层时,所述横向墙板2为通高墙板,所述圈梁浇筑空间被设于横向墙板2的顶部。
请结合图5、图6和图7,所述横向墙板2面向所述圈梁浇筑空间的端部开设有槽孔,所述槽孔内设有抗剪筋36。在浇筑圈梁35和叠合楼板3的现浇层31一体浇筑的时候,抗剪筋36起到抗剪键的作用。
所述叠合楼板3靠近所述横向墙板2处设有临时支撑件34,所述临时支撑件34固定安装于所述L型结构角柱6。临时支撑件34的作用是作为浇筑楼板时的结构加强和定位,本实施例给出了两种方式,其一请参阅图6,临时支撑件34与该层的非通高墙板顶部的标高等高,并临时安装于L型结构角柱6之间;其二请参阅图7,所述现浇楼板层或叠合楼板3的现浇层31的标高与所述圈梁浇筑空间的标高等高。
中间梁4安装在每层结构体系的中间位置与横向墙板2平行,为了辅助中间梁4的安装,结构体系中还包括多个门垛柱5,门垛柱5安装于门转角处,结构体系中的内墙8或者纵向墙体1上根据需要都可以安装,所述中间梁4安装于所述门垛柱5上。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3和图4,为方便纵向墙板1辅助性稳定叠合楼板3,在多个并排的叠合楼板3中靠近所述纵向墙板1的所述叠合楼板3通过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纵向墙板1的侧部。具体的,所述连接件为角钢32,所述角钢32的其中一侧板开孔通过预埋螺栓33连接于所述纵向墙板1,所述叠合楼板3设于所述角钢32的其中另一侧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标准化的L型角柱承受地震力,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采用外围护墙承重,充分利用了围护墙的竖向抗压强度,大幅降低了结构造价;在不需要支撑楼板的方向设置了两层通高的墙体,提高了墙体安装效率,减少了墙体水平接缝,降低了墙体渗漏风险。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低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包括相互围合的纵向墙板和横向墙板,多根L型结构角柱被设置于所述纵向墙板和所述横向墙板相连处或二者围合的内部区域中,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横向墙板顶部设有圈梁浇筑空间,圈梁与现浇楼板或叠合楼板的现浇层一次性浇筑成整体,所述现浇楼板或所述叠合楼板远离所述圈梁的另一端搁置在内部中间梁上;所述纵向墙板为通高墙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低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体系的楼层至少为二层时,所述横向墙板由位置对应每层楼层的至少按层设置的非通高墙板组成,所述圈梁浇筑空间被设于相邻两层的所述非通高墙板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低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体系的楼层为一层时,所述横向墙板为通高墙板,所述圈梁浇筑空间被设于所述横向墙板的顶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低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墙板面向所述圈梁浇筑空间的端部开设有槽孔,所述槽孔内设有抗剪筋。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低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楼板的楼板底模或叠合楼板靠近所述横向墙板处设有临时支撑件,所述临时支撑件固定安装于所述L型结构角柱。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低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楼板或所述叠合楼板的现浇层的标高与所述圈梁浇筑空间的标高等高。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低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纵向墙板的所述楼板底模或所述叠合楼板通过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纵向墙板的侧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低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角钢,所述角钢的其中一侧板开孔通过预埋螺栓连接于所述纵向墙板,所述楼板底模或所述叠合楼板设于所述角钢的其中另一侧板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低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门垛柱,所述中间梁安装于所述门垛柱上。
CN202220946169.6U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用于低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Active CN2172323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46169.6U CN217232316U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用于低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46169.6U CN217232316U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用于低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32316U true CN217232316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20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46169.6U Active CN217232316U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用于低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323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07339B1 (en) Integrated steel concrete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CN116241011A (zh) 一种基于聚氨酯浇筑腹腔的混凝土框架墙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17232316U (zh) 一种用于低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CN113737936A (zh) 一种预制组合式双联阳台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9891421U (zh) 现浇混凝土框架梁与混凝土叠合楼板连接结构
CN111576682A (zh) 一种叠合墙预制件及其生产方法
WO2020034172A1 (zh) 一种建筑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07646855U (zh) 预制装配式轻钢墙板及预制装配式房屋建筑
JP5612630B2 (ja) コンクリート・コンテナハウス
CN215106551U (zh) 一种组装式波形单钢板墙系
CN114922470A (zh) 预制装配式结构自保温住宅
JP5616508B1 (ja) 自然災害(津波、竜巻等)に対処する建物
CN208792537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外墙和预制装配式建筑
CN215759607U (zh) 全高外墙板的装配式建筑
CN110984627A (zh) 一种工业化装配式住宅
CN214833734U (zh) 墙体结构
CN216277485U (zh) 一种预制飘窗结构
CN214531280U (zh) 一种预制剪力墙连接结构
CN217518290U (zh) 预制结构房屋
CN215595319U (zh) 一种预制凸窗及预制凸窗与外墙板的连接结构
CN214574911U (zh) 一种装配式防火隔声围护装置
CN215978804U (zh) 一种定型化可周转隔音屏围墙
CN214834407U (zh) 一种装配式电梯井道的连廊结构
CN211973970U (zh) 一种叠合墙预制件
CN217924830U (zh) 一种地下停车场墙壁修建用外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