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21131U - 一种用于茶菌共生系统的生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茶菌共生系统的生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21131U
CN217221131U CN202221129960.4U CN202221129960U CN217221131U CN 217221131 U CN217221131 U CN 217221131U CN 202221129960 U CN202221129960 U CN 202221129960U CN 217221131 U CN217221131 U CN 2172211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tea fungus
raw materials
processing box
discharg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2996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仵嵩
王淑英
黄挺
聂永
魏自宝
刘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yang Junwu Edible Fung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yang Junwu Edible Fung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yang Junwu Edible Fung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yang Junwu Edible Fung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2996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211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211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211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茶菌共生系统的生产装置,涉及茶菌生产技术领域,该用于茶菌共生系统的生产装置,包括固定台,固定台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加工箱,加工箱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下端贯穿固定台,加工箱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污管,出料管和排污管的内部均设置有电控阀,加工箱的顶面设置有两个盖板,两个盖板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凹槽,加工箱的内部设置有翻拌装置,通过翻拌装置的设置,能够将加工箱中靠下的原料向上翻拌,这样在加工原料时能够使得原料混合的更加均匀,同时能够降低了茶叶树枝沉淀在底部的情况,从而提升了茶菌原料的质量,通过盖板的设置,能够减少原料在加工过程中洒出的情况,减少了原料的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茶菌共生系统的生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菌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茶菌共生系统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茶菌(又名海宝,胃宝)具有营养,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多种功效,又能防治癌症,心脏,脑血管,肠胃,肝肾,肥胖,斑秃等28种疾病,因而它功效卓著,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名扬四海,它内含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茶,糖,维生素等约二千种天然营养物质,保健医疗功效更多,副作用更小,被专家誉为"饮料王",是世界罕见的营养保健自产自饮珍品。
经过查阅现有文献得知,茶菌在生产时需要将原料混合打包成菌棒进行发酵,茶菌原料中含有茶叶、茶叶树枝、水和红糖等,将这些原料粉碎后混合加工成菌棒进行使用,混合原料时由于茶叶树枝的重量较大,传动的搅拌混合机搅拌时容易导致茶叶树枝沉淀在原料底部导致原料混合不均影响菌棒的质量,所以亟需一种能够将底部茶叶树枝原料向上翻拌提升原料混合均匀性的生产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用于茶菌共生系统的生产装置,能够解决茶菌原料在加工时茶叶树枝颗粒由于质量较大加搅拌时容易沉淀导致原料混合不均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茶菌共生系统的生产装置,包括固定台,固定台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加工箱,加工箱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下端贯穿固定台,加工箱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污管,出料管和排污管的内部均设置有电控阀,加工箱的顶面设置有两个盖板,两个盖板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凹槽,加工箱的内部设置有翻拌装置,所述加工箱的左右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下端贯穿连接板延伸至加工箱的内部,转动杆与连接板转动连接,转动杆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搅拌杆,转动杆上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
优选的,所述翻拌装置包括两个连接轴,两个连接轴分别转动连接在加工箱内壁的左右表面,两个连接轴的相对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两个连接轴的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翻拌杆。
优选的,两个所述盖板的形状均为半圆形,两个盖板相接触。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均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用于茶菌共生系统的生产装置,通过翻拌装置的设置,能够将加工箱中靠下的原料向上翻拌,这样在加工原料时能够使得原料混合的更加均匀,同时能够降低了茶叶树枝沉淀在底部的情况,从而提升了茶菌原料的质量。
(2)、该用于茶菌共生系统的生产装置,通过盖板的设置,能够减少加工箱中原料在加工过程中从加工箱中洒出的情况,进而提升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同时减少了原料的浪费提升了该装置的产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茶菌共生系统的生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茶菌共生系统的生产装置转动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茶菌共生系统的生产装置翻拌装置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茶菌共生系统的生产装置翻拌装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1、固定台;2、加工箱;3、排污管;4、固定板;5、连接板;6、电机;7、转动杆;8、盖板;9、搅拌杆;10、第一锥齿轮;11、出料管;12、电控阀;13、连接轴;14、翻拌杆;15、第二锥齿轮;1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茶菌共生系统的生产装置,包括固定台1,固定台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加工箱2,加工箱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出料管11,出料管11的下端贯穿固定台1,加工箱2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污管3,出料管11和排污管3的内部均设置有电控阀12,在使用该装置时将茶菌生产的原料加入加工箱2中。
进一步地,加工箱2的顶面设置有两个盖板8,两个盖板8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凹槽16,两个盖板8的形状均为半圆形,两个盖板8相接触,在使用该装置时,当原料放入加工箱2中后,将两个盖板8放在加工箱2的上方,使得两个盖板8接触,此时两个凹槽16对接形成一个连接孔,通过盖板8的设置,能够减少加工箱2中原料在加工过程中从加工箱2中洒出的情况,进而提升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同时减少了原料的浪费提升了该装置的产量。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4,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加工箱2的左右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两个固定板4的顶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连接板5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电机6,电机6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做过多叙述,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7,转动杆7的下端贯穿连接板5延伸至加工箱2的内部,转动杆7与连接板5转动连接,转动杆7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搅拌杆9,转动杆7上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10。
进一步地,在使用该装置时,通过连接外部电源启动电机6带动转动杆7进行转动,转动杆7转动带动搅拌杆9转动,转动杆7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10进行转动,通过搅拌杆9转动能够对加工箱2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混合。
进一步地,加工箱2的内部设置有翻拌装置,翻拌装置包括两个连接轴13,两个连接轴13分别转动连接在加工箱2内壁的左右表面,两个连接轴13的相对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5,两个连接轴13的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翻拌杆14,两个第二锥齿轮15均与第一锥齿轮10啮合连接。
进一步地,在使用该装置时,通过第一锥齿轮10转动带动两个第二锥齿轮15转动,两个第二锥齿轮15转动带动两个连接轴13转动,两个连接轴13转动带动翻拌杆14进行转动,经过加工后的原料通过出料管11排出。
进一步地,通过翻拌装置的设置,能够将加工箱2中靠下的原料向上翻拌,这样在加工原料时能够使得原料混合的更加均匀,同时能够降低了茶叶树枝沉淀在底部的情况,从而提升了茶菌原料的质量。
工作原理:
在使用该装置时,首先茶菌生产的原料加入加工箱2中,当原料放入加工箱2中后,将两个盖板8放在加工箱2的上方,使得两个盖板8接触,此时两个凹槽16对接形成一个连接孔,然后通过连接外部电源启动电机6带动转动杆7进行转动,转动杆7转动带动搅拌杆9转动,转动杆7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10进行转动,通过搅拌杆9转动能够对加工箱2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混合,最后通过第一锥齿轮10转动带动两个第二锥齿轮15转动,两个第二锥齿轮15转动带动两个连接轴13转动,两个连接轴13转动带动翻拌杆14进行转动,经过加工后的原料通过出料管11排出。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6)

1.一种用于茶菌共生系统的生产装置,包括固定台(1),固定台(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加工箱(2),加工箱(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出料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11)的下端贯穿固定台(1),加工箱(2)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污管(3),出料管(11)和排污管(3)的内部均设置有电控阀(12),加工箱(2)的顶面设置有两个盖板(8),两个盖板(8)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凹槽(16),加工箱(2)的内部设置有翻拌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茶菌共生系统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箱(2)的左右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两个固定板(4)的顶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连接板(5)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电机(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茶菌共生系统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7),转动杆(7)的下端贯穿连接板(5)延伸至加工箱(2)的内部,转动杆(7)与连接板(5)转动连接,转动杆(7)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搅拌杆(9),转动杆(7)上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茶菌共生系统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拌装置包括两个连接轴(13),两个连接轴(13)分别转动连接在加工箱(2)内壁的左右表面,两个连接轴(13)的相对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5),两个连接轴(13)的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翻拌杆(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茶菌共生系统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盖板(8)的形状均为半圆形,两个盖板(8)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茶菌共生系统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15)均与第一锥齿轮(10)啮合连接。
CN202221129960.4U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用于茶菌共生系统的生产装置 Active CN2172211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29960.4U CN217221131U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用于茶菌共生系统的生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29960.4U CN217221131U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用于茶菌共生系统的生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21131U true CN217221131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23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29960.4U Active CN217221131U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用于茶菌共生系统的生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211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19167B (zh) 一种医疗骨科石膏原料搅拌装置
CN217221131U (zh) 一种用于茶菌共生系统的生产装置
CN207307652U (zh) 一种物料高速无菌混合机
CN110756087A (zh) 一种糯米酒生产用搅拌装置
CN212942594U (zh) 一种加工牛蒡酱的搅拌装置
CN209940957U (zh) 一种杨梅酒的发酵装置
CN210045120U (zh) 一种搅拌均匀的乳制品加工用搅拌装置
CN217042250U (zh) 一种微生物发酵酒糟饲料自动化混合设备
CN215276851U (zh) 一种方便食品生产用搅拌装置
CN215196453U (zh) 一种易于清理的饲料混合机
CN214810803U (zh) 一种用于一水肌酸的改进的生产设备
CN214345797U (zh) 一种兽药粉剂混合装置
CN214862980U (zh) 一种多功能胶原蛋白肽固体饮料混合设备
CN209549236U (zh) 一种用于流食加工的粉碎设备
CN212473991U (zh) 一种用于生物医药制备的搅拌罐装设备
CN208049917U (zh) 一种搅拌效果好的搪玻璃搅拌釜
CN211746543U (zh) 一种孔雀蛋蛋挞原料混合装置
CN220326762U (zh) 一种预混饲料配料装置
CN217509772U (zh) 一种生煎面粉制备用的微生物发酵的均质机
CN217324098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辣椒酱生产加工设备
CN112155178A (zh) 一种用于鸡蛋深加工面类产品的蛋液添加机构
CN206260826U (zh) 玫瑰馅料混合机
CN215712942U (zh) 一种益生菌发酵罐搅拌装置
CN218281333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肉馅搅拌装置
CN220026719U (zh) 一种豆浆生产用混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