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6682U - 一种双目相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目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16682U
CN217216682U CN202123121497.7U CN202123121497U CN217216682U CN 217216682 U CN217216682 U CN 217216682U CN 202123121497 U CN202123121497 U CN 202123121497U CN 217216682 U CN217216682 U CN 217216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lens
module
connector
adapt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2149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翰钦
周阳
李鹲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Pudu Robot Co ltd
Shenzhen Pud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Pudu Robot Co ltd
Shenzhen Pud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Pudu Robot Co ltd, Shenzhen Pud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Pudu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2149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16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16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166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相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目相机,包括相机外壳和安装在所述相机外壳内的相机安装组件;所述相机安装组件包括镜头安装件、第一摄像模组、第二摄像模组、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用于所述第一摄像模组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的信号转接的相机转接板,所述第一摄像模组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间隔安装在所述镜头安装件上,所述第一摄像模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相机转接板,所述第二摄像模组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相机转接板。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摄像模组和第二摄像模组间隔设置,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少第一摄像模组和第二摄像模组之间的相互干扰的可能性,避免由于互相干扰影响到双目相机的拍摄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双目相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相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目相机。
背景技术
双目相机是一种能够提供立体视觉的设备。基于双目相机获得的图像,通过双目视差原理,能够计算出双目相机所拍摄到的物体相对于相机的三维空间位置。
在三维空间位置计算中,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故障时,双目相机的两个成像镜头之间的位置关系会对数据的传输产生影响,两个镜头之间会相互干涉,使得两个成像镜头的数据传输均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双目立体相机的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双目相机的两个镜头之间会相互干涉的问题,提供一种双目相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目相机,包括相机外壳和安装在所述相机外壳内的相机安装组件;
所述相机安装组件包括镜头安装件、第一摄像模组、第二摄像模组、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用于所述第一摄像模组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的信号转接的相机转接板,所述第一摄像模组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间隔安装在所述镜头安装件上,所述第一摄像模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相机转接板,所述第二摄像模组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相机转接板。
可选地,所述镜头安装件上设置有第一镜头通道和第二镜头通道,所述第一摄像模组穿设在所述第一镜头通道中,所述第二摄像模组穿设在所述第二镜头通道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摄像模组包括第一镜头安装板和第一镜头,所述第一镜头安装在所述第一镜头安装板上,所述第二摄像模组包括第二镜头安装板和第二镜头,所述第二镜头安装在所述第二镜头安装板上,所述第一镜头设置在所述第一镜头通道中,所述第二镜头设置在所述第二镜头通道中;
所述镜头安装件的两侧设置凸缘,所述第一镜头安装板和所述第二镜头安装板位于两侧的所述凸缘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公端连接件、第一母端连接件和第一软排线,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公端连接件、第二母端连接件和第二软排线,所述第一公端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公端连接件安装在所述相机转接板上,所述第一母端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软排线上,所述第一母端连接件和所述第一公端连接件插接连接,所述第一软排线连接在所述第一镜头安装板上,所述第二母端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二软排线上,所述第二母端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公端连接件插接连接,所述第二软排线连接在所述第二镜头安装板上。
可选地,所述双目相机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镜头安装件上的散斑投射器,所述相机外壳包括相机前盖和相机后盖,所述第一摄像模组、所述第二摄像模组以及所述相机转接板设置在所述镜头安装件与所述相机后盖之间,所述散斑投射器设置在所述镜头安装件与所述相机前盖之间。
可选地,所述镜头安装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散斑投射器的安装槽,所述散斑投射器电连接所述相机转接板,所述镜头安装件的位于所述安装槽外侧的部分抵触所述相机前盖。
可选地,所述镜头安装件和所述散斑投射器之间设置有导热件,所述导热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槽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双目相机还包括第一防尘件和第二防尘件,所述第一防尘件套设在所述第一镜头上,所述第二防尘件套设在所述第二镜头上。
可选地,所述相机转接板的朝向所述相机后盖的一侧设置有接头,所述相机后盖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接头输出的输出口,所述接头与所述相机后盖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导电件,所述接头、所述导电件和所述相机后盖依次电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摄像模组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的中心距离为45~55m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摄像模组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摄像模组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分别与相机转接板电连接,各自独立,互不干涉,减少了其他零件对第一摄像模组和第二摄像模组的相对安装位置的干扰,在传输信号过程中,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少所述第一摄像模组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之间的相互干扰的可能性,避免由于互相干扰影响到所述双目相机的拍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双目相机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双目相机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双目相机的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相机外壳;11、相机前盖;12、相机后盖;121、输出口;13、玻璃盖板;2、镜头安装件;21、安装槽;22、第一镜头通道;23、第二镜头通道;24、凸缘;25、散热面;3、第一摄像模组;31、第一镜头安装板;32、第一镜头;4、第二摄像模组;41、第二镜头安装板;42、第二镜头;5、散斑投射器;51、排线;6、相机转接板;61、接头;62、导电件;7、导热件;81、第一公端连接件;82、第一母端连接件;83、第一软排线;91、第二公端连接件;92、第二母端连接件;93、第二软排线;101、第一防尘件;102、第二防尘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种双目相机,包括相机外壳1和安装在所述相机外壳1内的相机安装组件。所述相机安装组件包括镜头安装件2、第一摄像模组3、第二摄像模组4、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用于所述第一摄像模组3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4的信号转接的相机转接板6,所述第一摄像模组3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4间隔安装在所述镜头安装件2上,所述镜头安装件2为所述相机外壳1内的支撑件,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摄像模组3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4,能够提高所述第一摄像模组3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4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摄像模组3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相机转接板6,所述第二摄像模组4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相机转接板6。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摄像模组3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4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摄像模组3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4分别与所述相机转接板6电连接,各自独立运行,传输数据过程中互不干扰,即使其中一个摄像模组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到另一个摄像模组的运行,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少所述第一摄像模组3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4之间的相互干扰的可能性,避免由于互相干扰影响到所述双目相机的拍摄精度。
所述相机转接板6具有信号转接的作用,所述第一摄像模组3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相机转接板6,所述第二摄像模组4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相机转接板6,所述相机转接板6能够将采集的图像数据转接出去,实现所述第一摄像模组3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4采集的图像数据与控制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适用于常用的各种数据接口。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镜头安装件2上间隔设置有第一镜头通道22和第二镜头通道23,所述第一摄像模组3穿设在所述第一镜头通道22中,所述第二摄像模组4穿设在所述第二镜头通道23中。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摄像模组3包括第一镜头安装板31和第一镜头32,所述第一镜头32安装在所述第一镜头安装板31上,所述第二摄像模组4包括第二镜头安装板41和第二镜头42,所述第二镜头42安装在所述第二镜头安装板41上,所述第一镜头32设置在所述第一镜头通道22中,所述第二镜头42设置在所述第二镜头通道23中。
所述镜头安装件2的两侧设置凸缘24,所述凸缘24位于所述镜头安装件2的朝向所述相机转接板6的一侧,且所述凸缘24沿着所述镜头安装件2的两个相对的边缘朝着所述相机转接板6的方向突出,所述第一镜头安装板31和所述第二镜头安装板41位于所述镜头安装件2的两侧的所述凸缘24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摄像模组3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4的中心距离为45~55mm。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镜头安装板31和所述第二镜头安装板41将所述第一摄像模组3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4间隔开来,避免所述第一镜头32和所述第二镜头42在传输数据时相互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头安装板31和所述镜头安装件2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镜头安装板41和所述镜头安装件2之间除了通过螺钉连接外,在所述第一镜头安装板31和所述镜头安装件2的接触面上进行点胶,所述第二镜头安装板41和所述镜头安装件2的接触面上进行点胶,进一步提高两个镜头模组的安装稳定性,能够避免出现所述第一摄像模组3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4安装不稳,晃动,影响采集图像的情况。
所述第一镜头安装板31和所述第二镜头安装板41所采用的材质满足耐候性、耐热性以及具有一定的韧性的均可,不作特别限定。在使用过程中,温度升高时,所述第一镜头安装板31和所述第二镜头安装板41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具有很小的热膨胀系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头安装板31的材质为钢,所述第二镜头安装板41的材质为钢,所述第一镜头32与所述第一镜头安装板3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镜头42和所述第二镜头安装板41设置有感光器件(未在图中示出),所述感光器件为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能够将进入镜头的光转化为模拟电信号,是记录信息的载体,所述第一镜头32采集的图像,通过所述感光器件、所述第一镜头安装板31、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相机转接板6,将图像数据传输到外界的控制计算机处。所述第二镜头42采集的图像,通过所述感光器件、所述第二镜头安装板41、所述板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相机转接板6,将图像数据传输到外界的控制计算机处。
如图3、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公端连接件81、第一母端连接件82和第一软排线83,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公端连接件91、第二母端连接件92和第二软排线93,所述第一公端连接件81和所述第二公端连接件91安装在所述相机转接板6上。
所述第一母端连接件82连接在所述第一软排线83上,所述第一母端连接件82和所述第一公端连接件81插接连接,所述第一软排线83连接在所述第一镜头安装板31上,所述第一镜头32采集的图像数据,通过所述第一软排线83、所述第一母端连接件82和所述第一公端连接件81的连接而传输到所述相机转接板6上,实现所述相机转接板6和所述第一摄像模组3的信号传输,继而所述相机转接板6将信号转接到控制计算机。
所述第二母端连接件92连接在所述第二软排线93上,所述第二母端连接件92和所述第二公端连接件91插接连接,所述第二软排线93连接在所述第二镜头安装板41上,所述第二镜头42采集的图像数据,通过所述第二软排线93、所述第二母端连接件92和所述第二公端连接件91的连接而传输到所述相机转接板6上,实现所述相机转接板6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4的信号传输,继而所述相机转接板6将信号转接到控制计算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为FPC-PtP连接器(Flexible Printed Circuitboard Picture Transfer Protocol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为FPC-PtP连接器,能够实现在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
如图2、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双目相机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镜头安装件2上的散斑投射器5,所述相机外壳1包括相机前盖11和相机后盖12,所述第一摄像模组3、所述第二摄像模组4以及所述相机转接板6设置在所述镜头安装件2与所述相机后盖12之间,所述散斑投射器5设置在所述镜头安装件2与所述相机前盖11之间。
所述相机前盖11上设置有第一透孔、第二透孔和第三透孔(未在图中标出),所述第一镜头32穿过所述第一镜头通道22后与所述第一透孔相对应,所述第二镜头42和所述第二透孔相对应,所述散斑投射器5和所述第三透孔相对应,所述相机前盖11上安装有玻璃盖板13,所述玻璃盖板13能够封盖在所述相机前盖11上,能够对所述第一镜头32、所述第二镜头42和所述散斑投射器5形成保护,保证了双目相机的工作的稳定性。
如图2、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镜头安装件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散斑投射器5的安装槽21,优选地,所述第一镜头通道22和所述第二镜头通道23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槽21的两侧。所述散斑投射器5电连接所述相机转接板6,所述镜头安装件2的位于所述安装槽21外侧的部分抵触所述相机前盖1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镜头安装件2的设置有所述安装槽21的一侧具有散热面25,所述安装槽21的两侧均具有所述散热面25,在所述相机外壳1内,所述散斑投射器5工作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散热面25上,所述散热面25将热量传导至所述相机外壳1上,从而提高散热。
所述镜头安装件2采用金属材质制成,根据本实施例,所述镜头安装件2的外表面均能够用于散热,均能够将热量传递至所述相机外壳1上,所述散热面25与所述散斑投射器5之间具有最小的传热距离,能够承担所述散斑投射器5大部分的热量,具有最优的散热效果。
优选地,所述相机前盖11和所述相机后盖12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镜头安装件2为金属件,具有较好的热量传导作用。所述散斑投射器5安装在所述镜头安装件2上,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所述散斑投射器5会产生热量,所述镜头安装件2和所述相机前盖11紧密接触,能够导热,热量传导至所述镜头安装件2处,所述相机前盖11与空气对流散热,从而提高了所述散斑投射器5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所述散斑投射器5的投射效率。
如图2、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镜头安装件2和所述散斑投射器5之间设置有导热件7,所述导热件7安装在所述安装槽21的底部,通过所述导热件7,能够加速所述镜头安装件2和所述散斑投射器5之间的传热。
优选地,所述安装槽21的底部设置有朝向远离所述散斑投射器5的方向凹陷的凹槽(未在图中示出),所述导热件7容纳在所述凹槽中,所述散斑投射器5压在所述导热件7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7为导热硅胶垫,所述镜头安装件2的材质为铝合金。所述导热硅胶垫能够减小所述镜头安装件2和所述散斑投射器5之间的热阻,在所述导热硅胶垫的导热作用下,所述散斑投射器5产生的热量能够更快、更高效地传导到所述镜头安装件2上,再通过所述镜头安装件2和所述相机前盖11之间的传导,提高了所述散斑投射器5的散热效率。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双目相机还包括第一防尘件101和第二防尘件102,所述第一防尘件101套设在所述第一镜头32上,所述第二防尘件102套设在所述第二镜头42上。
所述第一防尘件101和所述第二防尘件102均为防尘泡棉,所述第一镜头32能够穿出所述第一镜头通道22,所述第一防尘件101套设在所述第一镜头32上,能够防止灰尘进入所述第一镜头32与所述第一镜头通道22之间的空隙中,影响所述第一镜头32的精度。所述第二防尘件102套设在所述第二镜头42上,能够防止灰尘进入所述第二镜头42与所述第二镜头通道23之间的空隙中,而影响所述第二镜头42的精度。
如图2、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相机转接板6的朝向所述相机后盖12的一侧设置有接头61,所述接头61可为Type-c、USB等接头,通过数据线能够连接外部的控制计算机,所述相机后盖12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接头61输出的输出口121,数据线能够从所述输出口121穿过而与所述接头61连接。
所述接头61与所述相机后盖12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导电件62,所述接头61、所述导电件62和所述相机后盖12依次电连通。所述导电件62能够填充所述接头61与所述相机后盖12之间的空隙外,还具有导电作用,所述接头61和所述相机后盖12通过所述导电件62电连通,使得所述相机后盖12具有接地作用,能够屏蔽信号,防止外部的信号从所述接头61和所述相机后盖12之间的空隙处漏出,避免对所述相机转接板6的信号传输产生影响。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双目相机还包括连接所述散斑投射器5和所述相机转接板6的排线51。所述相机转接板6和所述散斑投射器5上均设置有排线插口,通过所述排线51电连接所述相机转接板6和所述散斑投射器5,所述相机转接板6能够驱动所述散斑投射器5投射光线,配合所述第一镜头32和所述第二镜头42实现对物体或者场景的扫描或者建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目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相机外壳和安装在所述相机外壳内的相机安装组件;
所述相机安装组件包括镜头安装件、第一摄像模组、第二摄像模组、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用于所述第一摄像模组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的信号转接的相机转接板,所述第一摄像模组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间隔安装在所述镜头安装件上,所述第一摄像模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相机转接板,所述第二摄像模组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相机转接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目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安装件上设置有第一镜头通道和第二镜头通道,所述第一摄像模组穿设在所述第一镜头通道中,所述第二摄像模组穿设在所述第二镜头通道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目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摄像模组包括第一镜头安装板和第一镜头,所述第一镜头安装在所述第一镜头安装板上,所述第二摄像模组包括第二镜头安装板和第二镜头,所述第二镜头安装在所述第二镜头安装板上,所述第一镜头设置在所述第一镜头通道中,所述第二镜头设置在所述第二镜头通道中;
所述镜头安装件的两侧设置凸缘,所述第一镜头安装板和所述第二镜头安装板位于所述镜头安装件的两侧的所述凸缘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目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公端连接件、第一母端连接件和第一软排线,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公端连接件、第二母端连接件和第二软排线,所述第一公端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公端连接件安装在所述相机转接板上,所述第一母端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软排线上,所述第一母端连接件和所述第一公端连接件插接连接,所述第一软排线连接在所述第一镜头安装板上,所述第二母端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二软排线上,所述第二母端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公端连接件插接连接,所述第二软排线连接在所述第二镜头安装板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目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目相机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镜头安装件上的散斑投射器,所述相机外壳包括相机前盖和相机后盖,所述第一摄像模组、所述第二摄像模组以及所述相机转接板设置在所述镜头安装件与所述相机后盖之间,所述散斑投射器设置在所述镜头安装件与所述相机前盖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目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安装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散斑投射器的安装槽,所述散斑投射器电连接所述相机转接板,所述镜头安装件的位于所述安装槽外侧的部分抵触所述相机前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目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安装件和所述散斑投射器之间设置有导热件,所述导热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槽的底部。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目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目相机还包括第一防尘件和第二防尘件,所述第一防尘件套设在所述第一镜头上,所述第二防尘件套设在所述第二镜头上。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目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转接板的朝向所述相机后盖的一侧设置有接头,所述相机后盖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接头输出的输出口,所述接头与所述相机后盖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导电件,所述接头、所述导电件和所述相机后盖依次电连通。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目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摄像模组和所述第二摄像模组的中心距离为45~55mm。
CN202123121497.7U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双目相机 Active CN217216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21497.7U CN217216682U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双目相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21497.7U CN217216682U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双目相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16682U true CN217216682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83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21497.7U Active CN217216682U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双目相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166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35059B (zh) 散热组件及运动相机
CN101330173B (zh) 用于插座组件的热传递系统
WO2020125388A1 (zh) 飞行时间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22180411A (ja) 撮像装置用部品及び撮像装置
CN112255802B (zh) 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及头戴式设备
CN112394520B (zh) 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及头戴式设备
CN112291977B (zh) 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及头戴式设备
CN202956504U (zh) 内置模块的连接器
CN101848326A (zh) 摄像设备
CN217216682U (zh) 一种双目相机
CN112135023B (zh) 拍摄设备
CN217216683U (zh) 一种双目相机
CN213754661U (zh) 一种工业相机
CN210954345U (zh) 深度相机
CN112255801B (zh) 光机支架以及头戴式设备
CN113315893B (zh) 摄像机及视频设备
CN210183421U (zh) 一种用于户外的双目同步相机
WO2018205377A1 (zh) 侦听机
CN112255804A (zh) 头戴式设备
CN213693886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设备
CN219628131U (zh) 高防护型三维扫描仪器外壳
CN221056672U (zh) 一种深度相机
CN115396583B (zh) 相机模组及内窥镜
CN216561359U (zh) 工业相机
CN219480027U (zh) 内窥镜摄像头安装结构及内窥镜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