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6407U - 导水排尘装置及太阳能光伏电站设备 - Google Patents

导水排尘装置及太阳能光伏电站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16407U
CN217216407U CN202220887112.3U CN202220887112U CN217216407U CN 217216407 U CN217216407 U CN 217216407U CN 202220887112 U CN202220887112 U CN 202220887112U CN 217216407 U CN217216407 U CN 2172164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guide
guide plate
water
dust exhaust
d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8711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家欢
梁祖智
沙佳乐
赵洋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Golden Broom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Golden Broom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Golden Broom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Golden Broom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8711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164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164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164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导水排尘装置及太阳能光伏电站设备,上述的导水排尘装置包括导水板及连接件,导水板包括导流板和翼板,导流板与光伏组件的上边框连接,两个翼板分别连接于导流板的两侧,其中,至少一个翼板设有贯穿通道;连接件的一端与导水板远离上边框的一侧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光伏组件的下边框连接,连接件用于限制导水板相对光伏组件的移动,通过在导水板的翼板上开设贯穿通道,以避免灰尘将翼板下方的流动空间堵塞,在导流板和翼板的引导下,水流能够保持流动,减少水流吸附的灰尘的聚集,不仅减少了光伏组件的人力清洗维护从成本,而且有效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导水排尘装置及太阳能光伏电站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水排尘装置及太阳能光伏电站设备。
背景技术
在光伏组件的安装过程中,通常需要采用边框进行固定,因光伏组件的边框高于光伏发电板的上表面,极易导致安装角度小的光伏电站上光伏组件底部积灰严重,这是由于带有灰尘的雨水聚集,即雨水不能及时排出而在边沿处形成积水区,在积水蒸发后,积水中含有的灰尘便形成了一条泥带,这不仅降低了组件的发电量,还造成泥带区的局部遮挡,从而导致热斑和彩虹纹的出现,降低了组件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L形结构的导水结构,对雨水进行引流导出,其具有较好的导水效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其导水排尘空间容易被一些灰尘和杂物(柳絮、植物碎屑和空气漂浮物)堵塞,影响了其导水排尘效果,进而降低了光伏电站的发电量,而且,这些堵塞物需要人为进行清理,增加了光伏电站的运维成本,即现有的导水结构导的导水排尘效果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导水排尘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水结构的导水空间内容易沉积灰尘,从而影响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水排尘装置,包括:导水板及连接件;
所述导水板包括导流板和翼板,所述导流板用于与光伏组件的上边框连接,两个所述翼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导流板的两侧;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翼板设有贯穿通道;
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导水板远离所述上边框的一侧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光伏组件的下边框连接,所述连接件用于限制所述导水板相对所述光伏组件的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水排尘装置,所述导流板包括本体与第一导水部,所述第一导水部连接于所述本体朝向所述光伏组件的一端,在所述导流板接触到积水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导水部能够引导积水朝向所述本体流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水排尘装置,所述导流板还包括第二导水部,所述第二导水部连接于所述本体远离所述第一导水部的一端,在所述导流板接触到积水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导水部能够引导所述本体处的积水向所述光伏组件外流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水排尘装置,所述本体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尺寸与所述上边框的尺寸相适配,所述导流板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上边框卡接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水排尘装置,所述翼板的上表面高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两个所述翼板与所述本体构建形成第二安装槽,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槽与所述导水板卡接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水排尘装置,至少一个所述翼板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设置有槽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水排尘装置,所述翼板与所述上边框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水排尘装置,所述导流板和所述翼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水排尘装置,所述导水板采用亲水性材料制作。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电站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导水排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水排尘装置及太阳能光伏电站设备,其中,导水排尘装置由导水板和连接件组成,通过连接件将导水板固定连接于光伏组件的上边框,在电池组件上有水聚集时,导水板能够引导水向电池组件外流动,同时,在导水板的翼板上开设有贯穿通道,通过设置贯穿通道,以避免灰尘将翼板下方的流动空间堵塞,即使在小雨的情况下,雨滴也能够通过贯穿通道击打到翼板下方的灰尘,并随雨水将其带出,综上,在导流板和翼板的引导下,水流中的灰尘不会对水流通道造成堵塞,水流能够保持持续流动,使得电池组件上保持相对干燥的环境,减少水流吸附的灰尘在其上聚集,防止在水流蒸发之后灰尘粘接在电池组件上,不仅减少了光伏组件的人力清洗维护从成本,而且有效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水排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水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水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水排尘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导水板;11:导流板;111:本体;112:第一导水部;113第二导水部;114:第一安装槽;115:第二安装槽;12:翼板;13:贯穿通道;14:槽口;2:连接件;21:第一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23:第三连接部;3:电池板边框;4:电池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光伏发电作为最具潜力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之一,备受关注,屋顶光伏电站的电池板通常平铺在屋顶上,安装倾角一般在2-3度,为保证电池板的力学强度,减少电池组件被外力损坏的风险,电池板四周采用铝合金边框进行包裹,电池板铝合金边框一般高于光伏组件1-1.5mm,导致以小倾角安装的光伏组件表面的积水不能及时排出而在下边沿形成积水区,积水蒸发后,积水中含有的灰尘便形成了一条泥带,不仅降低了组件的发电量,还造成泥带区的局部遮挡,从而导致热斑和彩虹纹的出现,降低了组件的使用寿命。
在先研究中,设置导水结构,将其安装在边框上,利用其材料的亲水性和特殊的L型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电池板下沿积水积尘的问题,但是,其依然在一定的缺陷,在导水过程中,灰尘容易在两侧的导水排尘空间里滞留,在积水蒸发后,久而久之产生堆积,由于雨水无法击打到导水排尘空间内的堵塞物,堵塞物会不断积累,该堵塞物直接影响导水排尘效果,进而影响了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对其进行清理的方式为使用高压水枪将堵塞物冲掉,这又将进一步增加光伏电站的运维成本。如何避免堵塞物的形成和堆积,保障导水排尘的流畅性,是本实用新型将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下面结合图1至图5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水排尘装置及太阳能光伏电站设备。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导水排尘装置,包括:导水板1及连接件2。
导水板1包括导流板11和翼板12,导流板11用于与光伏组件的上边框连接,两个翼板12分别连接于导流板11的两侧,其中,至少一个翼板12设有贯穿通道13。
连接件2的一端与导水板1远离上边框的一侧连接,连接件2的另一端与光伏组件的下边框连接,连接件2用于限制导水板1相对光伏组件的移动。
具体地,如图1所示,导水排尘装置由导水板1和连接件2两部分组成,两者呈垂直状态,形成L形结构。
如图2所示,导水板1由导流板11和翼板12组成,翼板12的数量为两个,由导流板11向两侧延伸形成,两个翼板12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两者关于导流板11的轴线对称设置。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两个翼板12的形状和尺寸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不同。
为了方便雨水能够击打到翼板12底部的导水空间,如图2所示,在翼板12上设置有贯穿通道13,即,在下雨的时候,雨水通过贯穿通道13击打至灰尘或堵塞物,将其击散后随雨水一同流至边框外。
贯穿通道13的形状可以为孔状,也可以为缝隙状,还可以为其他形状,能够实现雨水的贯穿的形状均可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中。
以贯穿通道为孔状为例,其具体形状可以圆形,也可以为方形,还可以为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能够实现雨水的穿透即可,对其形状此处不作具体限定,各种形状均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贯穿通道1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出于击打堵塞物的全面性的考虑,贯穿通道13的数量优选多个。
在贯穿通道13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贯穿通道13的排布方式,可以为规则排布,例如,如图2所示的并排排列,任意一个翼板12上均开设两排通孔,两排通孔对应平行分布,也可以呈环形分布,即将多个通孔在翼板12上环绕布置,还可以为不规则排布,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排布即可,对其排布方式此处不作具体限定,各种排布方式均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导水板1的主要作用是对光伏组件上的积水进行引流,为保障其引流效果,其材质优选亲水性材料,亲水性材料具有一定的润湿效果,能够使得水不会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聚集在光伏组件上,而是顺着导水板1朝着边框外部流动,从而可以引导水流从光伏组件上流出。
如图5所示,连接件2的作用是将导水板1固定在电池边框上,对其进行限位,即,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实际需求,在边框的对应位置通过连接件2安装导水板1。
其中,如图4所示,连接件2包括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及第三连接部23,第一连接部21和第三连接部23间隔地与第二连接部22连接,第一连接部21和第三连接部23分别位于光伏组件的两侧,且第一连接部21与导水板1的上表面连接,第三连接部23与下边框连接,第二连接部22与导水板1的侧面贴合,第二连接部22的长度尺寸与边框的高度尺寸相匹配,以实现对导水板1的卡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水排尘装置及太阳能光伏电站设备,其中,导水排尘装置由导水板1和连接件2组成,通过连接件2将导水板1固定连接于光伏组件的上边框,在电池组件4上有水聚集时,导水板1能够引导水流向电池组件4外流动,同时,在导水板1的翼板12上开设有贯穿通道13,通过设置贯穿通道13,以避免灰尘将翼板12下方的流动空间堵塞,即,即使在小雨的情况下,雨滴也能够通过贯穿通道13击打到翼板12下方的灰尘,并随雨水将其带出,综上,在导流板11和翼板12的引导下,水流中的灰尘不会对水流通道造成堵塞,水流能够保持持续流动,使得电池组件4上保持相对干燥的环境,减少水流吸附的灰尘在其上聚集,防止在水流蒸发之后灰尘粘接在电池组件4上,不仅减少了光伏组件的人力清洗维护从成本,而且有效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导流板11包括本体111与第一导水部112,第一导水部112连接于本体111朝向光伏组件的一端,在导流板11接触到积水的情况下,第一导水部112能够引导积水朝向本体111流动。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导水部112由本体111的一端朝向光伏组件弯折延伸形成,在实际操作中,第一导水部112与光伏组件的电池组件4抵接,用于吸收聚集在光伏发电池组件4上的水,并引导水向本体111的延伸方向流动。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导流板11还包括第二导水部113,第二导水部113连接于本体111远离第一导水部112的一端,在导流板11接触到积水的情况下,第二导水部113能够引导本体111处的积水向光伏组件外流动。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二导水部113由本体111的另一端弯折延伸形成,其地面与翼板12的底面齐平。在实际操作中,第二导水部113远离于光伏组件的电池组件4,用于将流至本体111处的水进一步引导流出光伏组件外部,以彻底排除积水。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本体111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14,第一安装槽114的尺寸与上边框的尺寸相适配,导流板11通过第一安装槽114与上边框卡接连接。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导流板11本体111的下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14,第一安装槽114为左右贯穿的矩形槽,第一安装槽114用于与光伏组件的电池板边框3配合,因此,其尺寸与待安装区域的上边框尺寸适配,使导水板1能够卡接于上边框即可,具体尺寸此处不作限定。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翼板12的上表面高于本体111的上表面,两个翼板12与本体111构建形成第二安装槽115,连接件2通过第二安装槽115与导水板1卡接连接。
具体地,如图3所示,两侧的翼板12均高于本体111的上表面,两翼板12与本体111形成第二安装槽115,第二安装槽115的宽度大于或等于连接件2中第一连接部21的宽度,以使得第一连接部21能够与导水板1进行卡接,从而将导水板1固定安装于光伏组件的上边框。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翼板12远离本体111的一端设置有槽口14。
具体地,对于两侧的翼板12,可以在其中一个翼板12的边沿设置槽口14,也可以沿如图2所示在两个翼板12的边沿均设置槽口14,在两侧均设置槽口14的情况下,两个槽口14优选关于导流板1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非对称设置,其设置位置不做具体限定。
设置槽口14的作用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导水板1折弯处的应力集中,从而延长导水板1的使用寿命。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翼板12与上边框间隔设置。
具体地,翼板12与光伏组件的上边框形成有间距,形成积水引流除尘空间,设置这一空间能够保障积水顺畅流出,使得在积水较多的情况下,该导水除尘空间能够将大量的水快速排出,进而保障积水的导流效果。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导流板11和翼板12为一体成型结构。
具体地,为了增强导水板1结构的牢固性,减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裂的可能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导流板11和翼板12可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得到,即,翼板12由导流板11的本体111向两侧延伸形成。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导水板1采用具有润湿性的材料制作。
具体地,为了增强导水板1的引流效果,导水板1可以采用具有润湿性的材料进行制作,润湿性是指一种液体在一种固体表面铺展的能力或倾向性。
润湿性材料皆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亲水性材料对水有较大的亲和能力,可以很好的吸引水分子,亲水性材料的润湿性较高,可优选亲水性材料作为导水板的制作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PET)、聚碳酸酯塑料(PC)、合成树脂塑料(ABS)和聚苯醚塑料(PPO)。
润湿性材料能够在导水板1的第一导水部112上吸收聚集在光伏组件上的水,使积水在本体111和第二导水部113的引导下向光伏组件外流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电站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导水排尘装置。
具体地,如图5所示,导水排尘装置安装于太阳能光伏电站设备的电池板边框3上。太阳能光伏电站设备包括上述的导水排尘装置和其他设备,其他对应的设备可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作具体介绍。
由于太阳能光伏电站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所示的导水排尘装置,该导水排尘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该太阳能光伏电站设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导水排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水板及连接件;
所述导水板包括导流板和翼板,所述导流板用于与光伏组件的上边框连接,两个所述翼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导流板的两侧;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翼板设有贯穿通道;
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导水板远离所述上边框的一侧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光伏组件的下边框连接,所述连接件用于限制所述导水板相对所述光伏组件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水排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包括本体与第一导水部,所述第一导水部连接于所述本体朝向所述光伏组件的一端,在所述导流板接触到积水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导水部能够引导积水朝向所述本体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水排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还包括第二导水部,所述第二导水部连接于所述本体远离所述第一导水部的一端,在所述导流板接触到积水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导水部能够引导所述本体处的积水向所述光伏组件外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水排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尺寸与所述上边框的尺寸相适配,所述导流板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上边框卡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水排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的上表面高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两个所述翼板与所述本体构建形成第二安装槽,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槽与所述导水板卡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水排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翼板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设置有槽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水排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与所述上边框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水排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和所述翼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水排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板采用具有润湿性的材料制作。
10.一种太阳能光伏电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导水排尘装置。
CN202220887112.3U 2022-04-15 2022-04-15 导水排尘装置及太阳能光伏电站设备 Active CN2172164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87112.3U CN217216407U (zh) 2022-04-15 2022-04-15 导水排尘装置及太阳能光伏电站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87112.3U CN217216407U (zh) 2022-04-15 2022-04-15 导水排尘装置及太阳能光伏电站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16407U true CN217216407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73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87112.3U Active CN217216407U (zh) 2022-04-15 2022-04-15 导水排尘装置及太阳能光伏电站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1640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46326A (zh) * 2023-08-30 2023-10-03 江苏曦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光伏跟踪支架的清扫机器人及其清扫方法
CN117155262A (zh) * 2023-09-06 2023-12-01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嵊州市供电公司 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导水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46326A (zh) * 2023-08-30 2023-10-03 江苏曦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光伏跟踪支架的清扫机器人及其清扫方法
CN116846326B (zh) * 2023-08-30 2023-12-01 江苏曦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光伏跟踪支架的清扫机器人及其清扫方法
CN117155262A (zh) * 2023-09-06 2023-12-01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嵊州市供电公司 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导水件
CN117155262B (zh) * 2023-09-06 2024-04-05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嵊州市供电公司 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导水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216407U (zh) 导水排尘装置及太阳能光伏电站设备
CN212064736U (zh) 一种通信设备无线监控装置
CN212041680U (zh) 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高效自动清除灰尘组合系统
CN205570866U (zh) 一种光伏电站清洁系统毛刷总成
CN201768713U (zh) 太阳能电池板使用的自然风除尘装置
CN208638320U (zh) 用于光伏板的灰水自动清除器
CN218116620U (zh) 一种防漏水光伏发电阵列
KR200479159Y1 (ko) 집배수 설비가 구비된 태양광 모듈용 세정 장치
CN213846603U (zh) 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器
CN221042775U (zh) 一种光伏电池板导水排尘装置
CN217141505U (zh) 一种光伏组件清洗装置
CN210629421U (zh)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光伏发电用光伏板
CN104959235A (zh) 静电除尘器
CN213027934U (zh) 太阳能光伏板防湿斑导流装置
CN210123961U (zh) 一种光伏组件边框装置
CN211755998U (zh) 一种湿式电除尘器冲洗水收集及烟气均布装置
CN108768283A (zh) 用于光伏板的灰水自动清除方法
KR20200124384A (ko) 배수기능이 구비된 태양전지모듈
CN210966063U (zh) 一种具有清洗功能的钢构大棚光伏电站
CN217165499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用钢边框组件正面排水口结构
CN215120687U (zh) 一种用于光伏板的安装框架
CN216757355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清扫机器人用横梁
CN220754772U (zh) 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清洗装置
CN210202751U (zh) 一种用于边坡绿化的储水防冲刷养护系统
CN218638040U (zh) 一种边框组件、光伏组件组合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