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5193U - 充电座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充电座及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15193U CN217215193U CN202121833197.9U CN202121833197U CN217215193U CN 217215193 U CN217215193 U CN 217215193U CN 202121833197 U CN202121833197 U CN 202121833197U CN 217215193 U CN217215193 U CN 2172151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 detachable
- flat cable
- dock
- we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座及汽车,包括:充电座体、充电端子、可拆卸装置和扁形线缆,所述可拆卸装置与所述线缆的导体电性连接,所述可拆卸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充电座体上,所述充电端子上设置连接结构,所述充电端子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可拆卸装置可拆卸地连接。该充电座中,在充电端子损坏时或充电端子与线缆接触不良时,只需从前面,卸下充电端子,将电连接装置和线缆从充电座上拆下,更换电连接装置后再安装上即可,不需要拆除整个充电座,也不需要更换线缆,解决了充电座的电连接装置发生损坏时,维修作业比较繁琐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连接元件的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座及汽车。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新能源电池,使用充电系统来补充能量。充电系统中的充电座都会包括充电端子和线缆,充电端子和线缆在充电座内部连接,充电端子固定在充电座体上,线缆贯穿后盖。由于插拔次数过多,或者由于电路短路,充电座内的部分充电端子会发生损坏。维修更换充电端子时,需要将充电座所有的线缆从车身上先拆卸下来,然后将充电座的后盖拆开,将固定卡子拆开,将连接线缆的充电端子取出。
由于充电端子与线缆一般采用压接或焊接的方式,因此需要将损坏的电连接装置剪掉;又由于线缆长度设定没有修理余量,可能还需要更换线缆,需要将整个线缆的外装、胶带全部拆除,才能对充电座进行维修,工时很长,需要拆卸的零部件较多,更多的时候会选择全部更换充电座,售后维修成本很高。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座及汽车,以解决充电座的充电端子发生损坏时更换充电端子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座,包括:充电座体、充电端子、可拆卸装置和扁形线缆,所述可拆卸装置与所述扁形线缆的导体电性连接,所述可拆卸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充电座体上,所述充电端子上设置连接结构,所述充电端子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可拆卸装置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座体前端设置容腔,所述可拆卸装置设置在所述容腔内部,所述充电端子从所述容腔开口处插入并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可拆卸装置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拆卸装置包括固定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扁形线缆的导体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方式或压接方式或螺接方式或一体成型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焊接方式包括电阻焊接、摩擦焊接、超声波焊接、弧焊、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压力扩散焊接的一种或几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扁形线缆的导体上设有通孔,所述固定端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穿设于所述通孔且与所述螺母螺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栓与所述螺母螺接的扭矩为0.1N·m-30N·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扁形线缆的导体上设置第一螺纹孔,所述固定端包括螺柱,所述螺柱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柱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接的扭矩为0.1N·m-30N·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拆卸装置的数量为2个-36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座体设有卡槽,所述扁形线缆穿设于所述卡槽,所述卡槽被构造成用于阻止所述扁形线缆沿所述螺柱轴线方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槽设有出线口,所述扁形线缆经所述出线口穿设于所述卡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线口朝向所述充电座体侧方方向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线口朝向方向与所述充电座体侧方方向呈一定的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扁形线缆与所述充电座体之间设置密封垫。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端子后端设置拆卸部,所述拆卸部的截面形状为扁形或多边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拆卸装置还包括可拆卸结构,用于与所述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拆卸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螺接,其扭矩范围为0.1N·m-30N·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拆卸结构为卡爪,所述连接结构为卡槽,或者,所述可拆卸结构为卡槽,所述连接结构为卡爪,所述可拆卸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卡接的连接力范围为5N-500N。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拆卸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卡接的连接力范围为15N-300N。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座体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将所述扁形线缆固定连接在所述充电座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座体上设置第二螺纹孔,所述固定部上设置连接孔,所述固定部还包括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接,将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充电座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端子数量为2个-36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扁形线缆的材质为铜或铜合金或铝或铝合金中的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座体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板,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线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扁形线缆的导体接触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扁形线缆的导体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为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内置控制逻辑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为NTC温度传感器或PTC温度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可拆卸装置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端子的所述连接结构的截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可拆卸装置的截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端子上具有第一镀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镀层的材质含有金、银、镍、锡、锡铅合金、锌、银锑合金、钯、钯镍合金、石墨银、石墨烯银和银金锆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拆卸装置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镀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镀层的材质含有金、银、镍、锡、锡铅合金、锌、银锑合金、钯、钯镍合金、石墨银、石墨烯银和银金锆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镀层与所述第一镀层材质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扁形线缆至少部分设置第三镀层,所述第三镀层的材质含有金、银、镍、锡、锡铅合金、锌、银锑合金、钯、钯镍合金、石墨银、石墨烯银和银金锆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充电座。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优点是:
该充电座中,在充电端子损坏时或充电端子与线缆接触不良时,只需从前面卸下充电端子,将电连接装置和线缆从充电座上拆下,更换电连接装置后再安装上即可,不需要拆除整个充电座,也不需要更换线缆,解决了充电座的电连接装置发生损坏时,维修作业比较繁琐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座体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端子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端子结右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扁形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充电座体、2-充电端子、3-可拆卸装置、31-固定端、4-密封垫、5-卡槽、6-螺母、7-扁形线缆、8-拆卸部、9-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座,如图1-2所示,包括:充电座体1、充电端子2、可拆卸装置3和扁形线缆7,所述可拆卸装置3与所述扁形线缆7的导体电性连接,所述可拆卸装置3固定安装在所述充电座体1上,所述充电端子2上设置连接结构9,所述充电端子2通过所述连接结构9与所述可拆卸装置3可拆卸地连接。
在现有的充电座中,充电端子2是与充电座体1经常进行插拔的器件,也是导通充电电流的主要零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频繁的插拔操作会造成充电端子2的变形或镀层损坏,甚至在有些时候,由于电流过高导致的充电端子2打火熔化,也会导致充电端子2无法实现其导电功能。另外,由于充电端子2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会受到环境中水或盐的腐蚀,也会造成充电端子2的电学性能达不到要求。因此在整个充电座中,充电端子2是最容易损坏的零件,但是目前大多数的充电座,充电端子2都是固定安装在充电座体上1的,并且与线缆7都是焊接连接,当充电端子2损坏时,就需要将充电端子2、及线缆全部从充电座体1上拆除并更换,严重时整个充电座体1都需要进行更换,维修作业繁琐,维修工时长、维修成本高,是目前制约充电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座,在充电端子2损坏时,只需将充电端子2从充电座体1上拆下,更换充电端子2后再安装上即可,不需要拆除整个充电座1,也不需要更换线缆,解决了充电座体1的充电端子2发生损坏时,维修作业比较繁琐的技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座体1前端设置容腔,所述可拆卸装置3设置在所述容腔底部,所述充电端子2从所述容腔开口处插入并通过所述连接结构9与所述可拆卸装置3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拆卸装置3包括固定端31,所述固定端31与所述扁形线缆7的导体通过焊接方式或压接方式或螺接方式或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焊接能够使可拆卸装置3与扁形线缆7的连接更牢固,螺接的方式更方便拆卸可拆卸装置3,再需要更换可拆卸装置3的时候,可以将可拆卸装置3单独卸下,不用影响其他器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焊接方式包括电阻焊接、摩擦焊接、超声波焊接、弧焊、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压力扩散焊接的一种或几种。
超声波焊接方式,是利用高频振动波传递到两个需焊接的物体表面,在加压的情况下,使两个物体表面相互摩擦而形成分子层之间的熔合。
电阻焊接方式,是指一种利用强大电流通过电极和工件间的接触点,由接触电阻产生热量而实现焊接的一种方法。
弧焊方式,是指以电弧作为热源,利用空气放电的物理现象,将电能转换为焊接所需的热能和机械能,从而达到连接金属的目的,主要方法有焊条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等。
压力焊接方式,是对焊件施加压力,使接合面紧密地接触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而完成焊接的方法。
电子束焊接方式,是指利用加速和聚焦的电子束轰击置于真空或非真空中的焊接面,使被焊工件熔化实现焊接。
激光焊接方式,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作为热源的一种高效精密焊接方法一体成型。
摩擦焊接方式,是指利用工件接触面摩擦产生的热量为热源,使工件在压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进行焊接的方法。
所述扁形线缆的导体上设有通孔,所述固定端31包括螺栓和螺母6,如图6所示,所述螺栓穿设于所述通孔且与所述螺母6螺接。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栓与所述螺母6螺接的扭矩为0.1N·m-30N·m。
为了验证螺栓与所述螺母6螺接的扭矩范围,对充电端子2与扁形线缆7电性连接性能的影响,发明人选用相同的充电端子2、扁形线缆7、螺栓与螺母6,采用不同的扭矩将其拧紧到一起,分别测试充电端子2与扁形线缆7的接触电阻和经过振动试验的螺栓与所述螺母6的连接情况。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对充电端子2与扁形线缆7的接触电阻的测试方法是使用微电阻测量仪,将微电阻测量仪的测量端一端放置在充电端子2上,一端放置在扁形线缆7上,每次测量放置的位置相同,然后读取微电阻测量仪上的接触电阻读数。在本实施例中,接触电阻大于1mΩ为不合格。
振动试验是将连接后的样件放置在振动试验台上,经过300个振动循环,每个循环都需要6个方向的振动,频率为100Hz,单方向加速度为40m/s2,然后观察螺栓与所述螺母6是否有松动现象。在本实施例中,螺栓与所述螺母6松动为不合格。
表1不同的扭矩对接触电阻和连接情况的影响
从上表1中可以看出,当螺栓与螺母6螺接的扭矩值小于0.1N·m时,充电端子2与扁形线缆7的接触电阻值为不合格,并且,螺栓与螺母6经过振动试验后松动,因此,实用新型人将螺栓与螺母6螺接的扭矩范围最小值定为0.1N·m。当螺栓与螺母6螺接的扭矩值大于30N·m时,接触电阻已不能进一步降低,因此,发明人将螺栓与所述螺母6螺接的扭矩范围确定为为0.1N·m-30N·m。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扁形线缆7的导体上设置第一螺纹孔,所述固定端31包括螺柱,所述螺柱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接。能够实现扁形线缆7与螺柱的快速更换。
所述螺柱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接的扭矩为0.1N·m-30N·m。
为了螺柱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接的扭矩范围,对螺柱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电性连接性能的影响,发明人选用相同的充电端子2、螺柱与第一螺纹孔,采用不同的扭矩将其拧紧到一起,分别测试螺柱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接触电阻和经过振动试验的螺柱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连接情况。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螺柱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接触电阻的测试方法是使用微电阻测量仪,将微电阻测量仪的测量端一端放置在螺柱上,一端放置在第一螺纹孔旁,每次测量放置的位置相同,然后读取微电阻测量仪上的接触电阻读数。在本实施例中,接触电阻大于1mΩ为不合格。
振动试验是将连接后的样件放置在振动试验台上,经过300个振动循环,每个循环都需要6个方向的振动,频率为100Hz,单方向加速度为40m/s2,然后观察第一螺纹孔是否有松脱现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纹孔松动为不合格。
表2不同的扭矩对接触电阻和连接情况的影响
从上表2中可以看出,当螺柱与第一螺纹孔螺接的扭矩值小于0.1N·m时,螺柱与第一螺纹孔的接触电阻值为不合格,并且,螺柱与第一螺纹孔经过振动试验后松脱,因此,发明人将螺柱与第一螺纹孔的扭矩范围最小值定为0.1N·m。当螺柱与第一螺纹孔螺接的扭矩值大于30N·m时,接触电阻已不能进一步降低,因此,发明人将螺柱与第一螺纹孔螺接的扭矩范围确定为为0.1Nm-30Nm。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拆卸装置的数量为2个-36个。充电端子2的数量也为2个-36个,也就是说,可以全部将充电端子2设置成为可拆卸机构,不管哪个充电端子2出现损坏,都可以进行快速的更换,节省维修时间,降低维修成本。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座体设有卡槽,所述扁形线缆7穿设于所述卡槽,所述卡槽被构造成用于阻止所述扁形线缆7沿所述螺柱轴线方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槽设有出线口,扁形线缆7经出线口穿设于卡槽,以方便抽插装配扁形线缆7,并且可以对扁形线缆7安装位置进行密封,保证充电座体1的防水性,更方便操作,提高了装配效率。
出线口可以对扁形线缆7的出线位置和出线方向进行限定。在一实施方式中,出线口朝向所述充电座体1侧方方向设置。出线口沿上下方向设置,扁形线缆7沿上下方向出线,并且扁形线缆7可以进行弯折。在一实施方式中,出线口沿水平方向设置,扁形线缆7沿水平方向出线,并且扁形线缆7可以进行弯折。进一步地,卡槽设有至少两组出线口,其中一组沿上下方向设置,另一组沿水平方向设置,使用时,可以选择其中一组来布置扁形线缆7,便于扁形线缆7出线方向与安装环境相适配。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出线口朝向方向与所述充电座体1前后方向呈一定的角度。在充电座体1安装环境中,充电座体1的扁形线缆7出线方向不一定就在充电座体1的后方或侧方,也有可能是与充电座体1轴向方向呈一定的角度,出线口朝向方向可以直接设定为安装环境中扁形线缆7要求出线的方向,避免再次对扁形线缆7进行弯折,在安装的时候也能进行直接安装,避免由于扁形线缆7硬度较高而无法弯折安装的情况。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扁形线缆7与所述充电座体1之间设置密封垫4,如图1所示,可以有效避免水或灰尘进入充电座体1内。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端子2后端设置拆卸部8,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拆卸部8的截面形状为扁形或多边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拆卸装置还包括可拆卸结构,用于与所述连接结构9可拆卸连接。可拆卸结构一端与可拆卸装置上的固定端31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连接结构9可拆卸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拆卸装置还包括可拆卸结构,所述可拆卸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9螺接,具体的螺接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可拆卸机构具有外螺纹,连接结构9具有内螺纹,如图4所示,连接结构9可以套在可拆卸机构外,进行螺接。或者,可拆卸机构具有内螺纹,连接结构9具有外螺纹,连接结构9伸入可拆卸结构进行螺接。这样,当充电端子2损坏需要更换时,可以方便的直接拧下,更换新的充电端子2。
可拆卸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9螺接时的扭矩范围为0.1N·m-30N·m。
为了验证可拆卸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9螺接的扭矩范围,对可拆卸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9电性连接性能的影响,发明人选用相同的可拆卸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9,采用不同的扭矩将其拧紧到一起,分别测试可拆卸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9的接触电阻和经过振动试验的可拆卸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9的连接情况。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可拆卸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9的接触电阻的测试方法是使用微电阻测量仪,将微电阻测量仪的测量端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可拆卸结构和所述连接结构9上,每次测量放置的位置相同,然后读取微电阻测量仪上的接触电阻读数。在本实施例中,接触电阻大于1mΩ为不合格。
振动试验是将连接后的样件放置在振动试验台上,经过300个振动循环,每个循环都需要6个方向的振动,频率为100Hz,单方向加速度为40m/s2,然后观察可拆卸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9是否有松脱现象。在本实施例中,可拆卸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9松动为不合格。
表3不同的扭矩对接触电阻和连接情况的影响
从上表3中可以看出,当可拆卸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9螺接的扭矩值小于0.1Nm时,可拆卸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9的接触电阻值为不合格,并且,可拆卸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9经过振动试验后松动,因此,发明人将可拆卸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9螺接的扭矩范围最小值定为0.1Nm。当可拆卸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9螺接的扭矩值大于30Nm时,接触电阻已经无法进一步减小,因此,发明人将可拆卸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9螺接的扭矩范围确定为为0.1Nm-30N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拆卸结构31为卡爪,所述连接结构9为卡槽,或者,所述可拆卸结构31为卡槽,所述连接结构9为卡爪,所述可拆卸结构31与所述连接结构9卡接的连接力范围为5N-500N。
为了测试可拆卸结构31与所述连接结构9卡接的连接力对导电率的影响,发明人选用了10对相同形状、相同胀缩缝宽度的可拆卸结构31与所述连接结构9进行连接力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4,不同连接力对导电率的影响。
由表4可知,当连接力小于5N或者大于500N时,导电率明显下降,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当连接力大于5N且小于500N时,导电性能较好,而当连接力大于15N而小于300N时,导电性能同样出色。但是,当连接力大于300N后,导电率增长不明显,且加工困难,因此发明人认为优选的连接力为15N-300N。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座体1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将所述扁形线缆7固定连接在所述充电座体上。
具体的,所述充电座体1上设置第二螺纹孔,所述固定部上设置连接孔,所述固定部还包括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接,将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充电座体1上。也就是说,当扁形线缆7与可拆卸装置3连接后,可以进一步通过固定部固定,具体为扁形线缆7的部分被固定部及充电座体1夹在充电座体1上进行固定.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扁形线缆7的材质为铜或铜合金或铝或铝合金的一种。电动汽车的线缆由于电压高,电流大,都需要使用大线径的导线进行电流的传导,铜材质的导体材料,导电性能好,延展性好,是作为扁形线缆7导体材料的优选。但是,随着铜价日益上涨,使用铜材作为导线的材料成本会越来越高。为此,人们开始寻找金属铜的替代品来降低成本。金属铝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7.73%,提炼技术优化后,价格相对较低,并且相对于铜,铝的重量较轻,导电率仅次于铜,铝在电气连接领域可以替代部分铜。因此,在汽车电气连接领域中以铝代铜是发展趋势。
所述充电座体1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板,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线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扁形线缆7的导体接触连接。
或者,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可拆卸装置3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扁形线缆7的导体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设计安装更方便,测量的温度值也更准确。
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号传递给控制板,实现对扁形线缆7或可拆卸装置3的导体的温度进行监测,避免温度过高造成损坏。另外,温度传感器可以直接与扁形线缆7的导体的连接并实时获得扁形线缆7的导体的温度值,并传递给控制板,通过控制板对充电电流的调整,从而控制扁形线缆7的导体或可拆卸装置3的温度值,使得扁形线缆7的导体的温度的测量精度趋近或等同于理论绝对值,具有极高的检测精度,及快速输出能力。
进一步地,控制板为电路板,电路板内置控制逻辑电路,通过该控制逻辑电路,当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控制板发出警示信息,以实现温度的实时监测;当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比设定温度超过一定值时,控制充电系统自动断开,避免温度过高引发危险。
具体地,温度传感器可以为NTC温度传感器或PTC温度传感器。采用这两种温度传感器的好处是体积小,能够测量其他温度计无法测量的空隙;使用方便,电阻值可在0.1Ω~100kΩ间任意选择;易加工成复杂的形状,可大批量生产,稳定性好、过载能力强,适用于转换接头这种要求体积小,性能稳定的产品中。
所述充电端子2的连接结构9的截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可拆卸装置3的截面积,能够保证连接处电阻的阻值不会过大。
铜作为一种活泼金属,在使用过程中会与氧气和水发生氧化反应,因此需要一种或几种不活泼金属作为镀层,延长端子的使用寿命。另外,对于需要经常插拔的金属触点,也需要较好的耐磨金属作为镀层,能够极大的增加触点的使用寿命。还有触点需要很好的导电性能,上述金属的导电性和稳定性,都要优于铜或铜合金,能够使端子获得更好的电学性能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端子2上具有第一镀层
所述第一镀层材质为金、银、镍、锡、锡铅合金、锌、银锑合金、钯、钯镍合金、石墨银、石墨烯银和银金锆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
充电端子2在使用过程中会与氧气和水发生氧化反应,因此需要一种或几种不活泼金属作为镀层,延长端子的使用寿命。另外,对于需要经常插拔的金属触点,也是需要较好的耐磨金属作为镀层,能够极大的增加触点的使用寿命。还有触点需要很好的导电性能,上述金属的导电性和稳定性,都要优于铜或铜合金,能够使端子获得更好的电学性能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可拆卸装置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镀层。
优选的,所述第二镀层材质为金、银、镍、锡、锡铅合金、锌、银锑合金、钯、钯镍合金、石墨银、石墨烯银和银金锆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
为了论证不同镀层材质对充电端子2整体性能的影响,发明人使用相同规格、材质,采用不同镀层材料的充电端子2样件,利用同种规格的对配接插件做一系列插拔次数和耐腐蚀性时间测试,为了证明选用材料和其他常用电镀材料的优缺点,发明人也选用了锡、镍、锌作为实验的镀层材质。实验结果如下表5所示。
下表5中的插拔次数是将充电端子2分别固定在实验台上,采用机械装置使端子模拟插拔,并且每经过100次的插拔,就要停下来观察充电端子2表面镀层破坏的情况,端子表面镀层出现划伤,并露出端子本身材质,则实验停止,记录当时的插拔次数。在本实施例中,插拔次数小于8000次为不合格。
下表5中的耐腐蚀性时间测试,是将充电端子2放入到盐雾喷淋试验箱内,对端子的各个位置喷淋盐雾,每隔20小时取出清洗观察表面腐蚀情况,即为一个周期,直到端子表面腐蚀面积大于总面积的10%的时候,停止测试,并记录当时的周期数。在本实施例中,周期数小于80次认为不合格。
从下表5可以看出,当充电端子2的镀层材质为常用的金属锡、镍、锌时,实验的结果远远不如其他选用的金属,虽然镀层镍在插拔次数实验合格,但也超出不多,并且的盐雾实验中没有合格。而选用其他金属的实验结果,超过标准值较多,性能比较稳定。因此,发明人选择镀层材质为金、银、银锑合金、石墨银、石墨烯银、钯镍合金、锡铅合金或银金锆合金的一种或几种。
表5不同镀层材质对充电端子插拔次数和耐腐蚀性的影响:
所述第二镀层与所述第一镀层材质不同。不同的镀层之间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比如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导电率更高的组合,或者选择耐腐蚀效果更好的组合,或者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适合实际工作环境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扁形线缆7至少部分设置第三镀层,所述第三镀层的材质含有金、银、镍、锡、锡铅合金、锌、银锑合金、钯、钯镍合金、石墨银、石墨烯银和银金锆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
为了论证不同镀层材质对扁形线缆7能的影响,发明人使用相同规格、材质,采用不同镀层材料的扁形线缆7样件测试,为了证明选用材料和其他常用电镀材料的优缺点,发明人也选用了锡、镍、锌作为实验的镀层材质。实验结果如下表6所示。
下表6中的耐腐蚀性时间测试,是将扁形线缆7放入到盐雾喷淋试验箱内,对端子的各个位置喷淋盐雾,每隔20小时取出清洗观察表面腐蚀情况,即为一个周期,直到端子表面腐蚀面积大于总面积的10%的时候,停止测试,并记录当时的周期数。在本实施例中,周期数小于80次认为不合格。
从下表6可以看出,当扁形线缆7的镀层材质为常用的金属锡、镍、锌时,实验的结果远远不如其他选用的金属。而选用其他金属的实验结果,超过标准值较多,性能比较稳定。因此,发明人选择镀层材质为金、银、银锑合金、石墨银、石墨烯银、钯镍合金、锡铅合金或银金锆合金的一种或几种。
表6,不同镀层材质对耐腐蚀性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充电座。不仅生产制造过程简单,加工方便,极大地减少了充电座的加工工时;并且在汽车使用过程中,如果充电座只是电连接装置损坏,则不需要拆除整个充电座以及报废线缆,只需要拆除充充电端子2即可,维修工艺简单易操作,消耗工时短,维修成本低,极大的降低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汽车的成本及维护费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34)
1.一种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座体、充电端子、可拆卸装置和扁形线缆,所述可拆卸装置与所述扁形线缆的导体电性连接,所述可拆卸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充电座体上,所述充电端子上设置连接结构,所述充电端子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可拆卸装置可拆卸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体前端设置容腔,所述可拆卸装置设置在所述容腔内部,所述充电端子从所述容腔开口处插入并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可拆卸装置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装置包括固定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扁形线缆的导体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方式或压接方式或螺接方式或一体成型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方式包括电阻焊接、摩擦焊接、超声波焊接、弧焊、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压力扩散焊接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形线缆的导体上设有通孔,所述固定端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穿设于所述通孔且与所述螺母螺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与所述螺母螺接的扭矩为0.1N·m-30N·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形线缆的导体上设置第一螺纹孔,所述固定端包括螺柱,所述螺柱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柱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接的扭矩为0.1N·m-30N·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装置还包括可拆卸结构,用于与所述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螺接,其扭矩范围为0.1N·m-30N·m。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结构为卡爪,所述连接结构为卡槽,或者,所述可拆卸结构为卡槽,所述连接结构为卡爪,所述可拆卸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卡接的连接力范围为5N-500N。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卡接的连接力范围为15N-300N。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装置的数量为2个-36个。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体设有卡槽,所述扁形线缆穿设于所述卡槽,所述卡槽被构造成用于阻止所述扁形线缆沿所述螺柱轴线方向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设有出线口,所述扁形线缆经所述出线口穿设于所述卡槽。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口朝向所述充电座体侧方方向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口朝向方向与所述充电座体侧方方向呈角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形线缆与所述充电座体之间设置密封垫。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端子后端设置拆卸部,所述拆卸部的截面形状为扁形或多边形。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体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将所述扁形线缆固定连接在所述充电座体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体上设置第二螺纹孔,所述固定部上设置连接孔,所述固定部还包括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接,将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充电座体上。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端子数量为2个-36个。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形线缆的材质为铜或铜合金或铝或铝合金中的一种。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体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板,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线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扁形线缆的导体接触连接。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扁形线缆的导体一体成型。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为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内置控制逻辑电路。
2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为NTC温度传感器或PTC温度传感器。
29.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可拆卸装置上。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端子的所述连接结构的截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可拆卸装置的截面积。
3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端子上具有第一镀层。
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装置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镀层。
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端子上具有第一镀层,所述可拆卸装置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镀层,所述第二镀层与所述第一镀层材质不同。
34.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833197.9U CN217215193U (zh) | 2021-08-06 | 2021-08-06 | 充电座及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833197.9U CN217215193U (zh) | 2021-08-06 | 2021-08-06 | 充电座及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15193U true CN217215193U (zh) | 2022-08-16 |
Family
ID=82751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833197.9U Active CN217215193U (zh) | 2021-08-06 | 2021-08-06 | 充电座及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215193U (zh) |
-
2021
- 2021-08-06 CN CN202121833197.9U patent/CN21721519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3011642A1 (zh) | 充电座及汽车 | |
WO2023011633A1 (zh) | 充电座及汽车 | |
WO2023024971A1 (zh) | 一种电能传输转接机构、充电插座和机动车辆 | |
WO2023098793A1 (zh) | 一种含有冷却结构的充电枪和充电桩 | |
CN216354822U (zh) | 充电端子与线缆连接结构及充电座结构 | |
WO2023011643A1 (zh) | 充电座及汽车 | |
WO2023030445A1 (zh) | 一种用于车辆的电能传输系统、充电装置和电动车辆 | |
CN113410687A (zh) | 一种插接端子、对插连接结构及插接端子组件 | |
CN216085425U (zh) | 内嵌电路板的充电座结构及充电座 | |
EP4372920A1 (en) | Plug-in terminal, plug-in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plug-in terminal assembly | |
CN216251492U (zh) | 一种电能传输转接机构、充电插座和机动车辆 | |
WO2023016369A1 (zh) | 一种电连接结构、充电插座及汽车 | |
CN113922124A (zh) | 一种连接机构、电能传输装置及机动车辆 | |
CN217215193U (zh) | 充电座及汽车 | |
CN113922138A (zh) | 一种扁带式连接机构、电能传输装置及机动车辆 | |
CN215771835U (zh) | 一种线束模块及组合式线束 | |
CN217215192U (zh) | 充电座及汽车 | |
WO2023051763A1 (zh) | 一种扁带式连接机构、电能传输装置及机动车辆 | |
WO2023051767A1 (zh) | 一种连接机构、电能传输装置及机动车辆 | |
JP3247654U (ja) | 充電インレット及び自動車 | |
CN104134872A (zh) | 带电池监测器模块和连到其分流器的电缆的电池监测组件 | |
WO2023284867A1 (zh) | 一种带有记忆功能的端子 | |
CN216698786U (zh) | 一种电连接结构、充电插座以及汽车 | |
CN215944316U (zh) | 一种用于车辆的电能传输系统、充电装置和电动车辆 | |
CN113858998A (zh) | 一种防松脱的电能传输机构、充电装置及电动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 957, Shunda Road, Gaoxin District,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130000 Patentee after: Changchun Jiey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30000 957 Shunda Road, Changchun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Jilin Patentee before: CHANGCHUN JIEYI AUTO PARTS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